小儿脑瘫的11种功能障碍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有哪些
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有哪些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其特点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导致的运动和姿势障碍。
脑瘫患者常常伴随着原始反射异常表现,这些原始反射通常是早期生理上的本能反应,在婴儿期会逐渐抑制,但在脑瘫患者中保留或重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
异常反射表现1. 异常拇指反射正常情况下,拇指反射是指当拇指被轻轻刺激或弯曲时,会引起手指尖的弯曲。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拇指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地出现,表现为手指尖过度弯曲。
2. 异常步态反射步态反射是指当婴儿的脚掌与硬表面接触时,会出现踏步运动,通常在一岁左右会自然消失。
在脑瘫患者中,步态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重现,导致行走时出现跷脚步态或四肢紧张。
3. 异常吮吸反射吮吸反射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反射,婴儿通过吮吸来获得营养。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吮吸反射可能会异常地弱化或消失,导致困难进食或进食困难。
4. 异常咀嚼和吞咽反射咀嚼和吞咽反射是进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这些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
咀嚼反射常常表现为松懈、无规律的咀嚼动作;而吞咽反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吞咽困难或误吸。
5. 异常抓握反射正常情况下,婴儿的手指会自动地抓住物体,这是一种自发的本能反应。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抓握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手指过度弯曲或过度松弛。
6. 异常脚趾反射脚趾反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当脚趾发生刺激时,会出现弯曲和弓起。
在脑瘫患者中,脚趾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脚趾屈曲的表现。
7. 异常对光反射正常情况下,光照射到婴儿的眼睛会引起瞳孔收缩反应。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对光反射可能异常地弱化或消失,导致瞳孔对光的反应不协调或迟钝。
8. 异常跳跃反射跳跃反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当婴儿被突然惊吓时,会引起身体的跳动和抬高。
在脑瘫患者中,跳跃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不适当或过度的跳动。
9. 异常催眠反射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入睡时会有一系列的催眠反射,如揉眼、伸懒腰等。
小儿脑性瘫痪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6.震颤型 锥体外系相关的静止性震颤。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7.混合型 同时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两种或两 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 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 脑瘫的主要特征是: ①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②某种固定的运 动模式;③抗重力运动困难;④分离运动 困难;⑤发育不均衡;⑥肌张力不平衡; ⑦原始反射残存;⑧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 ⑨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一、评定的目的
明确患儿的发育水平、障碍的程度、 异常姿势与反射的状态、异常肌紧张的 范围与分布、正常的自律反应出现与否、 有否变形与挛缩等,为设计合理的康复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返回
二、评定的原则
强调整体评定的重要性,重视脑瘫 患儿异常发育特点即脑的未成熟性和异 常性,注意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以正 常儿童整体发育对照,进行身心全面的 评定。
一、脑瘫的分类
返回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1.痉挛型 此型在脑瘫患儿中最常见,占 50%~60%。是大脑皮层损害的结果,呈锥 体束受损的体征。病因多为脑缺氧、缺血、 出血、脑损伤等。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 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势、肌张力增高、 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检查时 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
返回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2)生理反射 矫正反射
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射 生理反射
背屈反应
牵张反射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3)病理反射 锥体系受到损害时可以存在Babinski征 及Babinski等位征。但此类反射在婴幼儿是 可以正常存在的,在两岁以后依然存在有 病理意义,说明存在脑损伤。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高,整体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发生改变极易怒,亲吻散射进一步增强相伴抽搐。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无法走跌,4~5月够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当在3~5月时看到物体可以低头揪,若5月后还无法者疑似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
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脑瘫的整体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相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到: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就是肌张力低落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以确诊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落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就是肌张力失调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以确诊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就是智力低落的早期整体表现,通常指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做名无反应,可以确诊为智力低落。
4.头围异常头围就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存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紧固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对于众多父母来说,小儿脑瘫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一旦孩子患上此病,那么将给孩子以及这个家庭带来几乎是一辈子的危害和困扰。
但是脑瘫又分不同种类,有的脑瘫是可以治好的,有的脑瘫早期治疗可以免去患儿日后不能生活自理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
脑瘫症状有哪些呢1.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2.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无力、低沉、发直。
3.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4个月,不能自己将手放到自己嘴边,趴在床头,俯卧位时嘴和鼻子完全贴在床上。
4.吮吸无力,吞咽困难,喂奶时常呛、噎、吐。
5.对声音的方向没有辨别。
不能随着声音左右,而转动身体追寻声音。
6.对颜色和光不是很敏感,目光呆滞。
7.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8.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9.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不爱哭,也不爱笑。
从智力、运动能力、情绪等,识别脑瘫严重程度与分类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
以上就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的介绍了,家长们如果发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早重视,及早的送到医院去检查,千万不要因为就诊时间的拖延而导致了美好的生命就此折翼,自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1.痉挛型(偏瘫,双瘫,四肢瘫)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3) 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手握癸,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
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
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般6个月后显现症状,1岁后左右差别明显。
正常小儿很少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
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要表现如下:(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继脊髓灰质炎控制后常见的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原因之一。
早期发现以采取早期康复措施是减少不良预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
这不仅可以使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减轻其障碍程度,也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定义:1、1988年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出生前至生后一个月的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2、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出生前至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3、2006年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一、神经学分型从脑的病变部位导致的临床症状的角度分析型别部位症状与体征痉挛型锥体系统为主肢体活动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不随意运动锥体外系为主手足徐动、舞蹈样动型作、肌张力不全、震颤共济失调小脑受损为主意向性震颤眼球水平震颤宽基步态强直型锥体外系为主被动活动肢体呈铅管样、齿轮样改变肌张力低下锥体外系为主体软无力,多为锥体外系/锥体系损伤的混合型早期含2种及以上症状二、按受累部位分型:1、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此型较少见。
2、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有时上肢损害较明显。
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4、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上下肢严重程度相似。
5、双瘫:四肢受累,但两下肢受累较重,上肢及躯干较轻。
(一)诊断要点:(1)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2)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运动和姿势的异常可发生变化;(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5)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诊断依据:1、高危因素2、发育落后3、异常的姿势(静态、动态)4、异常的反射5、异常的肌张力( <1岁的关节角度测查、改良的Ashworth测查)6、早期症状: 过度抑制/兴奋、护理困难、主动活动少、喂养困难、淡漠无欲、软弱无力/强直打挺等.7、辅助检查:头CT/MRI【6、7】EEG【8】B超【9】BAER 【10】智力测查【11】8、其他:必要的鉴别检查尿筛查血染色体(三)鉴别诊断:1.脑发育迟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患儿可能有以下病史:父母为近亲婚配;母亲怀孕年龄在16岁以下或40岁以上;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母亲在怀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母亲有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史;生产过程为早产、急产、引产、剖腹产小儿;出生后有新生儿窒息、缺氧、核黄疸等病史。
宝宝脑瘫症状
宝宝脑瘫症状1、发育落后一般来说,患有脑瘫的孩子2~3个月时还不会笑,不会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能把手放到嘴边。
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2、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常表现为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打挺易惊,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吃奶无力,经常呛、噎、吐奶,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3、易哭睡不安稳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什么是脑瘫我们俗称的脑瘫,在医学上全称为脑性瘫痪。
小儿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一个月内脑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指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神经障碍综合征。
小儿脑瘫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小儿脑瘫一般都发病于婴儿时期,即在婴儿时期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些症状判断出脑瘫患者了。
这些脑瘫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婴儿出生后不久很少哭,也很少动,而且哭声很低弱,显得有些过分的安静了,或者是正好相反,婴儿很爱哭,也很容易激怒,会反复出现尺跳现象。
一般有这些症状的孩子的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小儿脑瘫诊断特别强调应符合以下条件:婴儿期出现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的症状;需除外各种代谢病或变性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宝宝脑瘫是什么原因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
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什么是脑瘫?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主要由于胎儿期或早期婴儿期的脑损伤引起的。
脑瘫会对患儿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动作协调、力量和姿势进行控制。
和其他医学正确性。
脑瘫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包括痉挛型、强直型、扭转型和混合型等。
脑瘫与早期反射早期婴儿通常会有一些正常的生理性反射,这些反射会在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过程中消失。
然而,脑瘫患儿的脑部异常发育会导致这些反射异常的延迟或持续存在。
以下是脑瘫患儿早期反射异常的一些常见表现:1. 阔步反射阔步反射是指婴儿抬起一只脚时,另一只脚会出现抬高的反射。
正常情况下,这个反射会在4-6个月时消失。
然而,脑瘫患儿可能会延迟或永久性地保留这个反射。
2. 格拉夫反射格拉夫反射是指婴儿手掌被刺激后,手指会自动握紧。
这个反射正常情况下会在3-4个月时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会延迟或持续表现出这个反射。
3. 指引反射指引反射是指当婴儿的手心被轻轻刺激时,手指会放松并向外张开。
正常情况下,这个反射会在2-3个月时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会延迟或持续显示这个反射。
4. 戳击反射戳击反射是指患儿的脚底或手掌被刺激时出现踢腿或抓握的反射动作。
这个反射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应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会持续出现。
5.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ATNR是指当婴儿的头部转向一侧时,与转向相对的胳膊会伸直,同侧的胳膊会弯曲。
正常情况下,ATNR在4-6个月时会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会持续出现这个反射。
6. Moro反射Moro反射是指当婴儿感到惊吓或失去支持时,会突然伸展四肢并随后将其收回。
这个反射在3-6个月时会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保持这个反射更长时间。
7. 对称Tonic Neck Reflex (STNR)STNR是指当婴儿头部向前倾斜时,两臂弯曲,膝盖伸直;当婴儿头部向后仰时,两臂伸直,膝盖弯曲。
正常情况下,STNR会在6-8个月时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会持续表现这个反射。
脑瘫学术用语
脑瘫学术用语1. 脑瘫: 一种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协调的疾病,常常出现在婴儿和幼儿期。
2. 运动障碍: 在脑瘫患者中,指由于神经系统和肌肉协调的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控制障碍。
3. 肌张力障碍: 脑瘫患者肌肉过度收缩或运动受阻的症状。
4. 痉挛: 脑瘫患者在运动时肌肉过度收缩而导致的不自主肢体运动。
6. 功能障碍: 脑瘫患者因肌肉或神经问题而导致的日常生活难度或不能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或功能障碍。
7. 运动训练: 通过物理治疗帮助脑瘫患者重新建立肌肉和神经协调。
8.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药物来缓解肌肉过度收缩以及控制痉挛等症状。
9. 手术干预: 脑瘫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纠正异常姿势或帮助肌肉恢复正常运动。
10. 言语障碍: 脑瘫患者中一部分人可能面临言语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失语。
13. 脑功能异常: 脑瘫患者中一部分人的脑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如运动、感官、认知等。
14. 监测与评估: 脑瘫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以评估病情的进展,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5. 家庭治疗: 脑瘫患者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爱,家庭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16. 教育和康复: 脑瘫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17. 辅助技术: 脑瘫患者可以使用各种辅助技术,如轮椅、助行器和通讯设备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
18. 社会参与: 脑瘫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19. 疼痛管理: 脑瘫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疼痛管理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0. 神经科学: 脑瘫患者的疾病与神经系统有关,神经科学的研究可以为脑瘫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汞、CO。
3、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妊毒症、 服用不适宜的药物(激素等)。
4、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
羊水混浊。
㈡、围产期因素(33%)
1、早产儿:约有20~25%患儿出生体重<2500克,包括 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出生体重在 1500克以下的极小未成熟儿及胎龄在32周以下者发生CP的 危险性最大。
出生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出生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
龄—6)*0.5 2岁以上 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小儿运动发育
头尾发育规律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 连续不断地发育规律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 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 可能性。脑瘫者肌张力机制受到损伤。患儿由于反应过激 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这便决定了对 患儿肌张力评估的重要性。 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 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 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 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 外,可通过以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
收握拳不会抓握。 6、经常有惊厥发作。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 最高,占7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 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 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 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 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 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 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孪缩, 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
《小儿脑瘫》课件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简介脑瘫(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症,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到损伤而引起。
脑瘫患儿的运动、姿势控制和协调功能受到影响,这会导致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
尽管脑瘫的具体症状和严重程度因患者而异,但有一些明显的症状是脑瘫患儿常见的表现。
运动障碍肌肉痉挛脑瘫患儿常常出现肌肉痉挛,即肌肉持续性的不自主收缩。
这种肌肉痉挛会导致肢体的僵硬或过度紧张,使得患儿的运动受限。
肌肉痉挛可以影响患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其行走和日常活动困难。
运动异常脑瘫患儿的运动异常表现多种多样。
有些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导致肢体无力和不稳定。
另一些患儿可能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肢体僵硬和不协调的运动。
还有一些患儿可能出现运动过度、不规则或不协调的症状。
痉挛性痛肌肉痉挛可能导致脑瘫患儿出现痉挛性痛。
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肌肉痉挛的部位,且程度轻重不一。
痉挛性痛会影响患儿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平衡和协调障碍四肢失去平衡能力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四肢失去平衡能力。
这会使患儿在站立、行走或进行日常活动时容易失去平衡,增加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协调困难由于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他们常常遇到协调困难。
协调困难会影响患儿进行精细动作,如握笔、使用餐具等。
患儿常常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训练来改善协调能力。
智力障碍脑瘫患儿中约有三分之一伴有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有些患儿可能只受轻度影响,而另一些患儿可能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会对患儿的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言语和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发展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
有些患儿可能无法发出清晰的言语,而仅能用简单的动作或表情进行交流。
其他患儿可能能够说话,但会面临语言表达困难、语音不流利等问题。
视觉和听觉障碍脑瘫患儿中约有四分之一伴有视觉或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可能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斜视等问题。
听觉障碍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或无法听见某些声音。
小儿脑瘫早期症状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小儿脑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儿脑瘫早期症状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小儿脑瘫
导语: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健康的,但是总有一些宝宝是伴随着疾病而生的,小儿脑瘫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现代医学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并没有多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健康的,但是总有一些宝宝是伴随着疾病而生的,小儿脑瘫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现代医学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并没有多大的成果,但是只要我们及时的发现小儿脑瘫的症状就可以及早的控制病情哦,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脑瘫的十大症状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等。
介绍:
(1)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4)、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
生活常识分享。
小儿脑瘫疾病研究报告
小儿脑瘫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小儿脑性瘫痪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儿科,神经内科病症体征: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翻身困难,肌张力过高,反应迟钝,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癫痫和癫痫样发作,角弓反张疾病介绍:小儿脑瘫是什么?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症状体征:小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1、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常伴有随意运动很少,动作不协调、不对称,不灵活,可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
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言语表达少,有时伴有斜视等。
3、脑瘫患者在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
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尺跳。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
患者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5、面部表情单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东西、握拳,有时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
6、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
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脑瘫的`常见症状1.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
保证营养,防止早产。
避免不必要的服药。
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
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脑瘫的保健1、新生儿期:①哺乳困难;②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尖声哭闹;③自发运动少,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④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 ⑤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⑥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脑瘫的名词解释
脑瘫的名词解释脑瘫是一种由于脑部异常发育或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发生。
脑瘫患者的运动、姿势、协调和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这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困难和复杂。
脑瘫是一种不可逆的病情,但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治疗和康复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与脑瘫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1. 运动障碍:这是脑瘫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指的是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他们的运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可能表现为肌肉僵硬、不自然的姿势、震颤或不协调的运动。
2. 神经发育障碍:脑瘫是由于脑部异常发育或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因此,患者的神经系统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表现为智力残疾、语言障碍、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3. 肌张力障碍:这是指患者肌肉的张力异常,通常表现为肌肉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
这可能导致不自然的姿势、肢体僵硬或肌肉疼痛。
4. 康复治疗:这是一种通过物理、语言、职业和其他形式的治疗来帮助脑瘫患者改善他们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运动训练、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
5. 辅助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帮助脑瘫患者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轮椅、助行器、语音合成器等。
6.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脑瘫患者的症状,例如肌肉痉挛或抽搐。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肌肉松弛剂、抗癫痫药物等。
7.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能对某些脑瘫患者有效。
例如,手术可以改善肌肉痉挛或改善肌肉张力异常。
8. 社会支持:脑瘫患者需要得到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
这可以包括提供照顾、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
总之,脑瘫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各种治疗和康复措施,脑瘫患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脑瘫患者更好地适应他们的生活。
小儿脑瘫名词解释
小儿脑瘫名词解释
小儿脑瘫,也被称为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性疾病。
它是
由于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导致了肌肉功能和姿势的异常。
小儿脑瘫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它不会在成长过程中恶化,但对儿童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有显著影响,需要终身管理和护理。
小儿脑瘫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脑瘫,如痉挛型、强直型、混合型、共济失调型等。
这种疾病的症状是多样的,包括肌肉僵硬、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困难等。
这些症状在不同儿童之间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小儿脑瘫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其中许多病例与产前、围产期或出生后
的因素有关。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脑部感染、脑外伤等。
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也可能对小儿脑瘫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
小儿脑瘫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旨在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帮助他们实现最大程度的独立生活。
除了医学上的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关爱。
提供
适当的教育环境、社会参与机会和心理支持对于促进患儿的发展和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小儿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性疾病,对
儿童的生活和日常活动有显著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是管理该疾病的关键,而全面的家庭和社会支持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发展和生活条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11种功能障碍
小儿脑瘫由于发育过程中大脑受到损伤造成的,那么会出现哪些脑功能缺损的功能障碍呢?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脑瘫的运动障碍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例如患儿抬头、翻身、坐、爬、跪、站、走等躯干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停滞。
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硬、平衡功能差、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姿势异常,出现了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运动缓慢等等。
2.姿势异常
由于有肌张力异常,肌肉或紧张或松弛,以及缺乏大脑高级中枢上位神经元对下位神经元的控制,粗大的原始反射就会释放出来,持续存在。
还有病理反射的出现,使得脑瘫患儿不能完成正常的活动。
例如患儿头和四肢不能保持在中线位,四肢或全身痉挛,角弓反张、头颈扭曲,躯干过伸,不能保持姿势的平衡等。
3.智力障碍
脑瘫儿童中大约25%有智力正常,约有50%有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约有25%为重度智力障碍。
4.视力障碍
脑瘫儿童中有55-60%在视觉上有问题,最常见的是25%斜视,10%有偏盲。
5.听力障碍
脑瘫患儿约有5%完全失聪,约有8%患儿部分听力丧失。
6.知觉异常
脑瘫儿童约有41.7~72.3%有知觉缺失。
他们对痛的刺激、尿布的干湿、物体的光滑与粗糙感觉正常,但对身体位置的知觉会缺失。
7.语言障碍
约有30~70%的脑瘫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往往先出现吸允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发音不清、构音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及失语症等。
8.情绪及行为障碍
脑瘫儿童多数比较内向、畏缩、紧张、容易有发怒、破坏、攻击、自残等情绪和行为。
也有的好动无片刻安宁,而手足行动型的则比较外向,不惧怕。
9.学习障碍
脑瘫儿童由于有智能、听力、视力障碍,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
只有25%是正常的。
10.癫痫
脑瘫儿童中有14.75%会出现癫痫。
发作时双眼呆滞、全身强直、四肢抽动、口吐白沫等。
11.生长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