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心势力-细谈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

合集下载

降糖药物与心血管事件

降糖药物与心血管事件

降糖药物与心血管事件
*导读:糖尿病友如果不注意日常的保健治疗,往往很容易引发并发症。

而心血管疾病又是高发病,就基本治疗药物如降糖药磺脲类药对心血管疾病有没有影响呢?你知道怎么合理地选
择降糖药吗?你知道你现在所服用的药物是正确的吗?……
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存在与细胞能量转运有关的钾离子通道(SUR2A、SUR2B)。

其功能是在缺血、缺氧时,该通道开放,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

磺脲类药物有使通道关闭的作用,因而对心血管事件是否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体外试验的结论提示,与格列本脲比较,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甲磺丁脲对胰岛“田胞SURl通道的选择性较强;而在人体心脏缺血预适应研究以及前臂的血流灌注研究中,格列美脲明显优于格列本脲,对心血管细胞的钾离子通道开放无不利影响。

其他磺脲类药物对人体心脏缺血预适应的影响如何尚有待明确。

以上资料表明,对于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以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或格列吡嗪,而不宜选用格列本脲。

第1 页。

阿格列汀病例分享临床应用

阿格列汀病例分享临床应用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5

-2.5
0
2.5
5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DPP-4 抑制剂低血糖发生率低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7个实验1119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3-62 岁,HbA1c水平波动于6.4%-9.3%
低血糖的发生率(%)(95% CI)
阿格列汀病例分享
全能的降糖选手
病例特点
1
基本信息
中年女性,59岁。
2 3
主诉
口干、多饮13年,加重伴胸闷、憋气2天余。
现病史
患者 13 年前诊为“ 2 型糖尿病”,先后应用“中草 药”,口服降糖药降糖,血糖控制一般,多年前出 双眼视物模糊,手足麻木不适、夜间双下肢发凉。3 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开始应用胰岛素降糖,目前使 用“门冬胰岛素30 早20u晚18u皮下注射”降糖,血 糖监测不及时,控制欠佳,有时易发生低血糖。
DPP-4 抑制剂
α -糖苷酶
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胃肠道反应)
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
二甲双胍
减少肝糖原分解 改善胰岛素抵抗 (胃肠道反应)
磺脲类 格列奈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体重增加) 促进胰岛素分泌
(低血糖)

DeFronzo RA. Br J Diabetes Vasc Dis 2003;3(Suppl 1): S24-40.
5 6
一般检查
体重 75kg ,身高 159cm , BP145/85mmHg , BMI29.6 。
体格检查
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双足背动脉搏 动减弱,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未及阳性体征。

沙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

沙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

沙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3)上公布了SAVOR-TIMI 53研究结果(以下简称:SAVOR研究)。

SAVOR研究始于2010年5月,旨在评价高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9月3日,来自中国的糖尿病领域与会专家在阿姆斯特丹主会场与国内15个城市分会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此次国际连线由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郑少雄教授主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卫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丽丽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雷闽湘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陆菊明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对SAVOR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解读。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3)上公布了SAVOR-TIMI 53研究结果(以下简称:SAVOR研究)。

SAVOR研究始于2010年5月,旨在评价高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沙格列汀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风险评价是降糖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SAVOR-TIMI53研究无疑是2013年该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临床研究之一。

研究设计李卫教授介绍,SAVOR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Ⅳ期临床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约16492例T2DM患者,主要目的是评估沙格列汀用于具有心血管风险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是由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主要终点指标及心衰、冠脉重建、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治疗;安全性终点包括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肿瘤。

基线特征研究对象均为T2DM确诊患者,并伴有明确的CVD病史或多个危险因素。

患者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8212)和沙格列汀(2.5 mg/d或5 mg/d)组(n=8280)。

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男性占66.9%;平均体质指数(BMI)为31.2 kg/m2;平均糖尿病病程为11.9年;平均HbA1c 水平为8%.郑丽丽教授在报告中指出,SAVOR 研究患者人群纳入广泛,且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不同、抗糖尿病背景治疗不同,可以代表患有CVD或者合并存在CVD高危因素的全球糖尿病患者。

列汀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

列汀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

列汀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获证实[导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9月2日在线发表、同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既不增加也不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9月2日在线发表、同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既不增加也不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这两种药物均为近期获批的抗糖尿病药物,属于选择性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

SAVOR-TIMI 53由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Benjamin M. Scirica医生及其同事进行,纳入16,492例具有明确心血管疾病史或多个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613例患者被随机分入沙格列汀组(剂量范围:2.5——5 mg/d),609例被分入安慰剂组。

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

中位随访2.1年发现,沙格列汀组和安慰剂组这一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7.3%和7.2%(N. Engl. J. Med. 2013 Sept. 2 [doi: 10.1056/NEJMoa1307684])。

重要的次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这一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也相似,分别为12.8%和12.4%.然而,治疗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比例高于安慰剂组(3.5% vs. 2.8%),研究者指出这是超出预期的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结果表明,在中位随访2年内,沙格列汀DPP-4抑制治疗既不增加也不降低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但更长期的治疗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

研究者总结认为,该研究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探讨其他DPP-4抑制剂和新型抗高血糖药的研究为指导未来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

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的心血管安全性刘佐相;陈晓薇;赵厚宇;詹思延;孙凤【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56)3【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使用来自宁波市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真实世界数据,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平台中具有诊疗记录的T2DM患者。

根据其用药情况,将其分二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组(联用组)以及二甲双胍单用药组(单用组)。

根据用药索引日期构建一系列回顾性队列,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可能与结局有关的基线协变量纳入模型,用单用组研究对象匹配联用组研究对象,以增加组间基线特征的可比性,构建最终的回顾性队列。

随访终止时间为结局发生、死亡或者是研究结束时间(2022年12月31日),以先发生者为准。

观察结束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算两组间三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3-poin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3P-MACE)复合结局(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各次要结局发生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联用组基线使用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格列奈类降糖药的患者比例大于单用组,且联用组基线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高于单用组。

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联用组和单用组各纳入5416例研究对象,组间基线特征均得到有效平衡。

9 大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9 大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2 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通常需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才能使血糖达标。

而且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正常人增加 2~3 倍,因此治疗时应选择不增加甚至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糖药。

近期意大利临床生理学研究所 Ferrannini 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DeFronzo 教授联合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降糖药对已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和心血管结局的长期研究结果。

2 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大血管并发症是 2 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80% 为心肌梗塞和卒中所致。

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主要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发率均明显增加,加利福尼亚州一项基于人群健康的大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从低心血管风险转为高心血管风险提前了 14.6 年。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低 HDL-C、高甘油三酯、小而密的 LDL 微粒)、肥胖(尤其内脏)、体力活动缺乏、亚临床炎症和内皮功能紊乱,统称为代谢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然而,由于胰岛素抵抗不能直接测量以及统计混淆不能完全控制,使得许多研究中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不一。

最近一项全球性的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四个可调控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有关,它们分别是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高胆固醇血症。

降糖药物1. 二甲双胍总结:二甲双胍是全球处方最多的口服降糖药,其安全性众所周知。

现有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对 2 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正因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它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UKPDS 显示心血管风险较低的新诊断肥胖 2 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后,心肌梗塞、冠心病死亡、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 39%、50% 和 36%。

Hong 等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任何原因死亡、心肌梗塞、非致死性卒中和动脉血管重塑)明显降低。

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的心血管效应

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的心血管效应
药物s临床 D r u g s a n dC l i n i c●■■
s c u l a r e f f e c t s o /D P P 4
l i f l d a gl i pt i n
DP P - 4 抑制 剂维格 列汀的心血 管效 应
防微 血 管 和 大 血 管 并 发症 … 。 现有 的讨 论 和 争 议 。
的传统 降糖 药物 ,如磺 脲 类及 噻
基 于 此 , 美 国食 品 药 品 监 督
唑 烷 二 酮 类 均 可 能 出 现 心 血 管 不 管 理 局 ( F DA) 于2 0 0 8 年 发 布 了糖 尿 】 ,用 以评 良反 应 , 因 此 , 抗 糖 尿 病 药 物 的 病 新 药 研 发 的 指 导 意 见 心 血 管 安 全 性 及 作 用 备受 关注 ] 。 估 糖 尿病 新 药 心血 管 安 全性 。其 中
i尿 病 流 行 病 奖 、2 _ 0 1 2 年 评 为
全 国 卫生 系统 先进 个人 等 。
试 验 中应纳 入 心 血管 事 件高 风险 患 者 ,包括 长病 程 、老 年 、合 并 肾功
发 表 在N E J M、C i r c u l a r i o n 、
Eu r o p e an H e r t J o u r n a l La n c e t
j题 ,获得卫生部科技进 步二
; 等 奖 、 北 京 市 科 技 进 步 一
等 奖 、 中华 医学科 技 进 步二
i 等 奖、 获2 0 t 5 年 首 届A A S D 糖
本 文 重 点 阐 述 新 型 口服 降 糖 药 物 推 荐 的方 法 学 包括 :在I I / I I I 期 研 究 二 肽基 肽 酶 一 4 ( DP P 一 4 ) 抑 制 剂 维格 中 ,建 立 独 立 的 心 血 管 终 点 委 员 列 汀 的 心 血 管 安 全 性 和 潜 在 的 心 会 ,盲法 前 瞻 性裁 定 心 血管 事 件 ; 血管 保 护 作 用 。

专家共话西格列汀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专家共话西格列汀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专家共话西格列汀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作者:邓涛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阅读人数:326 添加时间:2012-7-6 我要评论分享到:Tags: 西格列汀心血管疾病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等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是近年来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更新的共识意见中已指出,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进入了日常临床实践。

随着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人们对其临床应用特点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本届ADA年会中,丹麦迪肯(Carolyn Deacon)教授就以“D PP-4抑制剂与基于肠促胰素治疗差异”为题,详解了DPP-4抑制剂的特点;加拿大德鲁克(D aniel Drucker)教授从DPP-4延展开来,评析肠促胰素胰高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心血管影响;美国卡恩(Steven Kahn)教授则涉足更加前沿的领域,从糖尿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角度探讨个体化管理的理念。

现将这3位讲者报告之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同为DPP-4抑制剂疗效相同吗?Deacon教授指出,DPP-4抑制剂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基于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在代谢、清除途径、体内半衰期、应用剂量、特殊人群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如西格列汀无显著代谢效应,约80%经肾脏原型清除,而维格列汀和沙格列汀均要经肝脏代谢(前者水解成无活性代谢产物,后者代谢成活性代谢产物)。

这些差异可能带来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和对肝肾功能的不同影响: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每日1次服用,维格列汀每日2次使用;西格列汀可用于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或轻度(普遍适用)、中度(1/2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或终末期肾病(1/4 剂量)患者。

DDP-4作用机制降糖效果方面,现有证据提示不同DPP-4抑制剂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作用基本相似,而就空腹血糖(FPG),研究提示可能存在差异。

希恩(Scheen)等的研究比较了西格列汀或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的疗效(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26:540),结果显示西格列汀较沙格列汀对空腹血糖的降幅更大(降低值为0.9 mmol/L 对0.6 mmol/L,平均差值为0.30,95%CI为0.08~0.53)。

17887860_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7887860_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9~64 岁,平 均 (
47.
60±7.
34)岁;瑞 格 列 奈 组 因 未
按时复 诊 退 出 2 例,男 性 18 例,女 性 20 例,年 龄
40~65 岁,平 均 (
49.
90±9.
41)岁。3 组 性 别、年 龄
功能 NYHA 分 级 Ⅲ ~ Ⅳ 级,进 行 过 冠 状 动 脉 血 管
t
ht
i
abe
t
i
cmi
l
dc
ogn
i
t
i
veimpa
i
rmen
ti
nadequa
t
e
l
on
t
r
o
l
l
edby
ype2d
yc
me
t
f
o
rmi
n.Me
t
hod
s
The 120 pa
t
i
en
t
s wi
t
ht
i
abe
t
i
c mi
l
dc
ogn
i
t
i
ve impa
i
rmen
t
ype 2 d
i
nadequa
t
e
oupsi
nTGandTC(
P >0
.05).The
r
e
gn
we
r
enos
i
i
f
i
c
an
td
i
f
f
e
r
enc
eamongt
het
hr
e

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临床新证据

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临床新证据

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临床新证据郑刚【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年(卷),期】2018(23)4【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降糖药仅降低血糖和T2DM微血管合并症,对大血管合并症影响较少。

以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的证据显示,强化血糖控制仅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危险降低9%、肾脏事件降低20%和眼合并症降低13% 。

因此,缺少严格控制血糖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证据,曾经使用过的降糖药并不能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死亡危险。

而大多数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如何开发一种既可降糖又对心血管没有不利或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此外,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新开发的降糖药应行心血管安全评估。

因此,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血管影响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总页数】5页(P277-281)【作者】郑刚【作者单位】30025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新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评介 [J], 刘爱华;鞠瑞秀2.7种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J], 张旭东;马杰3.肠促胰素类药物降糖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J], 董凤芹;徐唯玮4.降糖药物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 [J], 李姣;胡玲;王琼;孙晓滨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预防、诊断、治疗与出院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证据评价(二) [J], 王永博;罗丽莎;芦丽叶;娄佳奡;靳英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格列汀大型心血管终点研究EXAMINE结果公布

阿格列汀大型心血管终点研究EXAMINE结果公布

安慰剂组0 . 2 % ;慢 性 胰 腺 炎 , 两 组 分 别 为 < 0 . 1 %和 性 ,P < O . O O 1 ) 。
0 . 1 %) 。
研究证实 ,在近期发生 冠脉综合征的2 型糖 尿病
P 一 4 抑 制剂 阿格 列 汀与 安 慰 剂相 比不 增加 研究 证 实 ,沙 格列 汀抑 制 D P P 一 4 不 增 加或 减 少 缺 患者 中 ,DP XAMI NE 研 究 结 果在 血性 事 件 发生 率 ,心力 衰 竭入 院增 加 。尽 管 沙格 列 汀 主要 心 血 管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E
改善 血 糖控 制 ,但是 还 需 要其 他 方 法来 控 制糖 尿 病 人 验证 阿格 列 汀 安 全 群 的心血 管风 险。 血管疾 病 患者 的治疗 策 略提供 重要 借鉴 意 义 。
本研 究 1 6 4 9 2 例2 型 糖 尿病 患 者有 心 血 管事 件病 史
或 危 险 因素 者 随机 分 人 沙格 列 汀 或安 慰 剂组 ,随访 中 列 汀( 尼 欣 那) 心 血 管 安 全 性 的 大 型 临 床 研 究 — — 位 时 间2 . 1 年 。 主 要 终 点 是 心 血 管 死 亡 、心 肌 梗 死 或 E XAMI NE (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u t c o me s
t h Al o g l i p t i n v e r s u s S t a n d a r d o f C a r e ) 的 结果 在2 0 1 3 8 缺 血性 中风 的联 合 终 点 。主 要 终点 事 件 沙格 列 汀组 发 wi
生6 1 3 例 患 者 ,安 慰 剂 组 6 0 9 例( 分别是7 . 3 %和 7 . 2 %, 根据 2 年K a p l a n — Me i e r 估 算 ,沙 格 列 汀 的危 害 比1 . O 0 ;

新型降糖药阿格列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型降糖药阿格列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型降糖药阿格列汀的临床研究进展邓凤云【摘要】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与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相比,DPP-4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α及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是目前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的热点.阿格列汀作为一种新上市的DPP-4抑制剂,在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时控制血糖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低血糖、心血管风险,也不增加患者的体质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4【总页数】3页(P4523-4525)【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格列汀;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作者】邓凤云【作者单位】百色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

目前,传统的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阻止胰岛功能的恶化和2型糖尿病的进展,难以长期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1]。

近年来,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以其不良反应小、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和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

阿格列汀是一种口服给药的DPP-4抑制剂,于2013年1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2],并批准了该药品的单剂阿格列汀(Nesina)、含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Kazano),以及含吡格列酮的复方制剂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Oseni)3种版本,适应证均为结合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

现就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阿格列汀是一种以嘧啶二酮为母体结构的新型降糖药药,以苯甲酸盐的形式存在,其化学名为(R)-2-[(6-(3-氨基哌啶-1-基)-3-甲基-2,4-二氧代-3,4-二氢嘧啶-1(2H)-基)甲基]苄腈苯甲酸,C25H27N5O4 ,分子质量为461.51。

服用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

服用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

服用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关于《服用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苯甲酸阿格列汀片实际上便是一种缓聚剂,能够合理的抑止糖尿病人身体的血糖值,进而来确保病人的身心健康,这类药品的规格型号也是十分多的,最普遍的有六点二五mg和十二点五mg及其二十五mg这些,病人要每日坚持不懈服食,一天一次,每一次二十五mg,那麼服食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呢?第一,服食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呢?苯甲酸阿格列汀片是一种高宽比可选择性的二肽基肽酶-4(DPP-4)缓聚剂,是现阶段在我国已准许的第5个DPP-4缓聚剂,用以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规格型号为6.25mg、12.5mg、25mg,使用方法使用量为每天一次,每一次25mg。

第二,苯甲酸阿格列汀片的耐受力不错,适用本产品在中国发售的国际性多管理中心实验中,2组不良反应发病率类似,产生与药品有关的医治后不良反应的试验者占比阿格列汀和安慰剂组各自为9.5%和8.9%。

本科学研究最普遍医治后不良反应阿格列汀某组营养成分和代谢紊乱(10.7%),低血糖发病率在阿格列汀某组1.6%,安慰剂某组0.8%,所有为轻到轻中度。

在我国病人的安全系数数据信息与全世界和亚洲地区数据信息基本类似,未发觉海外发售使用说明內容之外的新的安全系数问题。

第三,苯甲酸阿格列汀片归属于治疗糖尿病的药品,为一种DPP-4缓聚剂,根据提升GLP-1的量,推动胰岛素分泌,具有降血糖功效。

药物说明书上说药品的副作用有头痛,鼻咽炎,过敏症状等。

服食苯甲酸阿格列汀片要注意什么?以便病人的身心健康,请在主治医师或具体指导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按治疗过程服食,另外紧密接纳随诊,便于她们掌握到您的服药状况。

如在服药全过程有一切副作用或疑虑,要立即的向医师咨询。

武田制药的阿格列汀临床安全性试验达到主终点

武田制药的阿格列汀临床安全性试验达到主终点

武田制药的阿格列汀临床安全性试验达到主终点
赵文丽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3(40)6
【摘要】武田制药有限公司宣布其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药阿格列汀(alogliptin)临床EXAMINE心血管安全性试验达到主终点。

该试验为全球、大型、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总入选5380名患有2型糖尿病、
【总页数】1页(P694-694)
【关键词】临床安全性试验;制药;糖尿病治疗药;2型糖尿病;安慰剂对照;心血管【作者】赵文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相关文献】
1.利格列汀治疗≥60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来自8个临床试验数据的汇总分析 [J], 郭晓蕙;冯志凯;徐林华
2.2型糖尿病治疗药埃格列净2项关键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终点 [J],
3.沙格列汀在治疗2型糖尿病Ⅱ期临床试验中达到安全性主终点,不增加心血管病死亡危险 [J], 赵文丽
4.埃格列净伍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Ⅲ期临床达主终点 [J], 刘子侨
5.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证实“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郑志刚;于敏;唐平;陈巧红【摘要】目的研究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IL-18、SAA 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析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并恢复正常,SAA、IL-1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IL-18、SAA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8【总页数】3页(P132-134)【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阿格列汀;IL-18;SAA;血糖控制【作者】郑志刚;于敏;唐平;陈巧红【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83;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83;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83;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常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改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终身性疾病[1-2]。

有研究表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3-4]。

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疾病、冠心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25.3%[5]。

因此,降糖药物的疗效及其对心血管保护作用评估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笔者为分析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IL-18、SAA的影响,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s)观察组(n=40)9.3±1.2 5.7±0.3 13.6±2.47.5±1.1 8.5±1.6 5.3±0.4对照组(n=40)9.4±1.5 7.4±1.6 13.9±2.6 10.4±1.38.6±1.2 8.4±1.2 t值 1.06 13.52 1.29 15.47 1.24 11.25 P值 0.190 0.002 0.370 0.001 0.250 0.003表2 两组患者SAA、IL-18水平情况比较(±s)观察组(n=40)2 402.10±13.2 1 532.1±1.3 57.9±1.3 12.64±2.34对照组(n=40)2 406.34±12.3 1895.2±1.2 56.3±1.5 31.26±5.49 t值 1.050 13.490 1.570 15.41 P值 0.3200.002 0.150 0.0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

系统评价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陶磊;高伟;刘怡【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8(030)012【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法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74例,采用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格列汀用于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的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未经治疗后自动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采用阿格列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作为参考和借鉴.【总页数】2页(P180-181)【作者】陶磊;高伟;刘怡【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刘央;莫志宁;李婷2.系统评价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朱长东;曾小兵;谢宝强;谢菲飞;王小英3.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并高糖毒性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一项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 [J], 何明倩;王静雅;邓梅;施秉银;隋婧4.胰岛素与西格列汀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J], 沈焱5.西格列汀、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J], 刘慧莹;程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格列奈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格列奈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格列奈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高赟;田浩明【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8)005【摘要】Meglitinides as antidiabetic drugs, not only intervene in the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which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t also may improve lipid metabolicdisorder,insulin resistance, oxidative stres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However, meglitinides which may cause hypoglycemia, weight gain, closing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KATP) in cardiac muscle, may produc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s the end point verified good cardiovascular safety of meglitinides.%格列奈类药物作为降糖药物,不仅可以干预餐后高血糖这一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以干预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紊乱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理论上在减少心血管风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获益。

但是,格列奈类药物导致的低血糖、体重增加、心肌细胞AT P敏感性钾通道关闭等方面可能产生心血管方面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980(0.18) 10/2,634(0.38) 5/2,895(0.17)
1.45(0.88-2.39) 1.65(0.74-3.68) 1.33(0.80-2.21) 1.43(1.03-1.98)
2.40(1.17-4.91) 1.20(0.52-2.78) 0.80(0.17-3.86)
EXAMINE方案设计满足FDA的强化型临床试验设计要求
FDA 2012年《支持人用药物及生物制剂获批的强化型 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草案》指出: ……可选择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更高的患者,有利于增强
组间的绝对差异
EXAMINE研究选取的是ACS后15-90天的患者,如果未得到 很好的控制,患者极有可能再发生CV事件
1. An Y, et al. Diabetes Care 2015,38(7):1365-1371. 2. CDS.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7):540-545.
动脉粥样硬化处于心血管事件链的起始端, 最终导致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阿格列汀
利格列汀
CARMELINA
2018
TECOS
2015
西格列汀
2013
1. White WB,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14):1327-1335;2. Scirica,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1317-1326; 3. Green JB, et al. N Engl J Med 2015,373(3):232-242;4. Rosenstock J, et al. JAMA 2019,321(1):69-79.
心血管事件链1
1. Dzau V, et al. Am Heart J 1991,121(4 Pt 1):1244-1263. 2. 成君, 等.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中华内科杂志 2006,45(3):206-209.
•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可 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 血管疾病
DREAM ADOPT
总体 心血管死亡 小型研究汇总
DREAM ADOPT
44/10,285(0.43) 15/2,635(0.57) 27/1,456(1.85)
22/6,106(0.36) 9/2,634(0.34) 41/2,895(1.42)
25/6,845(0.36) 12/2,635
2/1,456(0.14)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2 艾塞那肽 EXSCEL (n=14752)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1
阿格列汀 EXAMINE
(n=5380) ACS后 15-90天 1
利司那肽ELIXA(n=6068) ACS后 180天 1
利拉鲁肽 LEADER (n=9340)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1
降糖“心”势力
——细谈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
4M编号:SACN.DPP.19.05.5584,本材料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日 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目录
1
为什么要关注心血管安全性?
2
与众不同的心血管结局研究
ACS患者究竟有多高危?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Enrichment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Trials to Support Approval of Human Drugs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糖尿病伴发ACS患者死亡率高
0.15 0.22 0.27 0.03
0.02 0.67 0.78
总体
1.64(0.98-2.74)
0.06
➢ 罗格列酮治疗与患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罗格列酮治疗与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关性达到统计学临界值
2008年,FDA要求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
/ 冠心冠病心病 / 卒中
癌症
肾衰
其它#
23.6%
22.7%
13.3%
男性
15.5%
24.9%
47.5%
19.8%
28.7%
17.8%
女性
21.0% 12.7%
49.7%
男性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 不同死亡原因所占比例
女性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 不同死亡原因所占比例
*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CHD)、卒中;#其它原因死亡包括: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等
➢ FDA 2008年《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的 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导原则》,要求2型 糖尿病治疗药物进行心血管风险审 查,必须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 审查研究必须满足:
a. 以心血管事件作为独立的主要临床终点 b.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样本研究 c. 所有终点事件通过独立审评确认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Diabetes Mellitus —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ew Antidiabetic Therapies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2008. /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1627.pdf
长度与受试者人数成比例
1. Cefalu WT,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41(1):14-31;2. Rosenstock J, et al. JAMA 2019,321(1):69-79;3. Wiviott SD,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80(4):347-357.
索玛鲁肽 *(n=3297),CVD危险因 SUSTAIN-6* 素&已有CVD的患者1
达格列净 DECLARE (n=17160)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3
恩格列净EMPA-REG(n=7020) CVD危险因素&已有CVD的患者1
坎格列净 CANVAS (n=10124)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1
1年死亡率:
糖尿病伴ACS患者平均死亡率 11.2% 糖尿病伴STEMI患者平均死亡率 13.2% 糖尿病伴UA/NSTEMI患者平均死亡率 7.2%
EXAMINE是在极高危CVD患者中进行的CVOT研究
中高危
高危
很高危
极高危
CVD 危险因素
稳定的 CAD-CVD
ACS后
ACS后+DM
沙格列汀 SAVOR-TIMI53 (n=16492) CVD危险因素 & 已有CVD的患者 1
西格列汀 TECOS (n=14671) 已有CVD的患者 1
利格列汀 CARMELINA (n=6979)
2007年荟萃研究,罗格列酮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Nissen SE, et al. N Engl J Med 2007,156:2457-2471.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包括27,843名受试者在内的42项RCT研究
研究
罗格列酮组
对照组
事件数/总人数(%)
风险比
(95% CI)
P值
心肌梗死 小型研究汇总
脂质聚积↑
细胞凋亡↑
平滑肌细胞 迁移↑ 增殖↑
胶原合成↑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NO↓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细胞
间粘附分子↑
血管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2
1. 温婷, 等.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的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6;10(7):999-1002. 2. Zeadin MG, et al. Can J Diabetes 2013,37(5):345-350.
这是一项针对62,036*名发生ACS的患者中存在糖尿病的亚组人群进行的分析,研究显示: 糖尿病伴发ACS患者的死亡率很高,30天死亡率高达6.4%,一年死亡率高达11.2%
8.5%
5.4% 2.1% 1.1%
13.2%
8.1% 7.2%
3.1%
30天死亡率:
糖尿病伴ACS患者平均死亡率 6.4% 糖尿病伴STEMI患者平均死亡率 8.5% 糖尿病伴UA/NSTEMI患者平均死亡率 2.1%
• 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甚至 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对器官 和功能的损害2
2型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二者的共同特性是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1
内质网应激
血脂紊乱 肥胖
T2DM
高血糖 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
自由脂肪酸↑ +炎症性细胞因子
巨噬/泡沫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FDA要求降糖药上市前需评估心血管安全性 且人群选择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
FDA 2008年《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的心血管 风险评价指导原则》指出: ……研究应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的患 者,因为这一人群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可能 性很高,他们比相对年轻,相对健康的患者 更适合评估药物的总体安全性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Diabetes Mellitus —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ew Antidiabetic Therapies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2008. /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1627.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