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意志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意志主义
第二讲意志主义
一、基本概述
1.总论
意志主义是一种把意志视为最高原则,用意志去构建世界,规范人生的理论。它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意志的直觉活动,生命是意志冲动和自我实现,其中的思想是主张意志对于理性的优先地位,宣扬意志在世界和人生中的首要和决定性的作用,意志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是一种以夸大意志的地位和作用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学说。意志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的重要基石。
2.形成
历史根源:
意志主义所处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晚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虽然发展了,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还不能抗衡,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厌世情绪,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正迎合了这种精神状态。
阶级根源:
德国在铁血首相卑斯麦的率领下,通过一系列战争,统一了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掌权,德国的强大要求对外扩张,重新瓜分世界,对内要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必然需要独断专制、强权、暴力,尼采的权力意志正是这种精神状态的代表。
思想根源:
它继承和改造了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志主义倾向。
古罗马的宗教哲学代表奥古斯丁就主张意志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中世纪唯名论的主要代表司各脱也主张意志高于理智。康德的“自在之物”就是上帝、灵魂、意志,同时假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并主张意志高于理智,他还吸取了柏拉图的理念观,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以及印度哲学悲观厌世思想、古希腊神话、近代非理性主义倾向等。
3.基本特征
①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
他们把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体,认为世界就是我的意志,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意志是万物发生和发展的根源,用意志去解释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各种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把意志对世界的反作用夸大到了极端,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②把意志看作高于理性,是理性的主宰
认为意志是人的实体,是人的真实本质,也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意志高于理性,支配理性,理性是从属意志品质的工具,意志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陷入理性主义。
③脱离客观规律的主观意志当作实践行为的准则
把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鼓吹意志不受客观规律约束,甚至抹煞客观规律,主张单凭主观愿望随心所欲地行事,意志是人行动的动力,是评介善恶的价值标准,陷入盲动和冒险主义。
4.意志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意志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创立的生存意志论(非理性和悲观主义的结合)。
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创立的“权力意志论”,把权力、无理性和乐观精神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柏格森建立的与意志主义相一致的生命哲学。
二、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哲学
1.叔本华其人
奥瑟.叔本华(1788-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2.生存意志哲学的基本观点
①意志本原论
叔本华所讲的意志,是一种无目的的求生存的生命冲动,是支配世界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a.意志的本原性
世界的内在本质是意志,万事万物是意志的客体,是意志的表象。
b.意志的等级性
意志的客体化是有不同等级的,级别是无穷尽的而且有质的区别,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是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具体事物是意志的间接客体化,是暂时的,虚伪的。
c.意志的普遍性
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生命冲动,这种生命冲动不仅物有人有,万事万物都有。
世界是一个意志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存渴望和冲动的世界。
d.意志的永恒性
意志是永恒存在的作为意志客体化的具体事物虽然是有生有灭的,但是意志是不灭的,一个事物的灭就是另一个事物的生。
e.意志的欲求性
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永不止息的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切都在运动着。
“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质”。
f.意志的自由性
意志是自由的,意志不服从任何根据,因为意志自身就是根据,意志本身既不是现象,又不是客体,而是自在之物。
g.意志的现实性
过去是消逝了的无,未来是不真实的幻想,唯有现在是常在而屹立不动的。现在是意志的基本形式。
②世界表象论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意志,一方面是表象,意志和表象不是平行的,意志是表象的内在本质,表象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是绝对存在的,表象是相对的存在,意志靠直观把握,表象靠理性认识。
表象具有如下特征:
a.表象是相对的
表象是相对的,这首先在于表象是相对于生物,尤其人而言的,没有生物也就不存在什么表象,表象是生物和表象。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上并没有离开人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只是作为人的表象而存在。
“我就是全世界,就是小宇宙。”
b.表象的基本形式是主客体的分立
叔本华反对主体派生客体,也反对客体派生主体,同样不赞成主客体同一论,二者是互相依存的,二者不是一方设立一方的关系,因而既不能从主体出发,也不能从客体出发,而是从表象出发。
作为表象的世界由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主体,一方面是客体,失掉其中一个半面,作为表象的世界就没有了,因此二者是不可分的,二者只是由于对方的存在才有意义,才能存在,双方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由此,作为表象,它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c.表象的本质靠直观把握
意志没有过去和未来,只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因而只能通过表象才能认识意志,认识了表象的本质也就认识了意志。
认识的途径基本上有两种,理性与直观。理性与直观都是意志的工具,理性与直观相比,直观更可靠,因为理性认识只是表象的摹写和复制,但理性也是不可少的,人的理性只能停留在这虚伪的相对的表象表面,唯有直观才能达到那真实的、绝对的意志,意志必定显现为个别的、具体的表象,没有理性引路,人就不能认识这些表象。这种直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常常表现出来。
③人生痛苦论
叔本华真正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从“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可以看出,他是从人出发构建他的哲学体系并力图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探寻人的本质、价值意义和命运的。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是意志的客体化,而意志的欲求是无止境的,意志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那么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否定意志,否定意志的具体途径就禁欲和死亡,意志否定的结果是虚无。
人生的痛苦(意志的肯定)→解脱痛苦(意志的否定)→虚无
a.性欲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