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理和美好;(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观点;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辩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庄子》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意;3.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5. 思考与辩证: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6. 总结与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拓展思考;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详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主要观点,如“浩然之气”的定义、培养方法等;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3. 探讨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对当代的启示。
七、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 通过分析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人生哲理的理解;4. 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对文章的启示和感悟。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课课件(19张PPT)
(二)以“读”明意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感知大意,勾画疑难 字句。学生结合勾画的字句,再读课文,相互解答 疑难点。
(三)以“悟”明气
❖ 1.何为“浩然之气”? ❖ 2.怎样养成“浩然之气”? ❖ 3.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 ❖ 4.孟子觉得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 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 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代的意义,启发 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使之人格健全地发展
,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积累,已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但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依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 已学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孟子在文中提出的 “养气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在 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孟 子的“养气说”,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 贤大师的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以“言”明志
❖ 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
❖
❖ 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 信念。
作业
❖ 1.背诵第二节“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 夫”和第三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了解孟子气人,理解孟子的“养气说”。
三、目标定位
❖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 ❖ 2.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
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2)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2)学会分析孟子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提高文言文翻译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浩然正气;(2)学会面对困难和压力,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孟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3.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理解文章大意,体会孟子的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讲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翻译。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浩然正气。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 收集其他先秦诸子的名言警句,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20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虚词; 2.理解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3.积累“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
壹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轲__,字 _子_舆__,__邹__国(今山东邹城)人。战__国__中__期__(哪一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 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在儒家学派中地 位仅次于孔子。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 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 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重点字词:
➢ 译文: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
(1)慊:同“惬”,快心,满意;不慊于 这种气就会萎靡不振了。所以我
心:状语后置句,于心不慊。
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
➢ 重点字词: (1)敢问:谦辞,请问。 (2)恶乎长:乎恶长,在哪方面擅 长。 (3)知言:懂得言辞。 (4)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 译文: (公孙丑问到):“请问夫子在
哪方面擅长?”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
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
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不长高,于是去拔高它们的宋国 人,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 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重点字词:
译文: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 我累坏啦!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3. 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章的批判性分析和综合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先秦诸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文章的美。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往送之门,戒.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曾.益其所不能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④困于心,衡.于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往之女.家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2)一词多义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3)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译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翻译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孟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思想。
2. 激发学生对“浩然之气”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思想。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浩然之气?”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思想。
2. 学生阅读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浩然之气?”的问题。
第二章:理解文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解析。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探讨浩然之气的内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浩然之气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浩然之气的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浩然之气的内涵,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浩然之气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各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教学内容:1. 总结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主要观点。
2. 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语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义与气的关系:
的辅助配合,要在内心长 期积累,不要停止,不要 忘记。 内心真正有了“义”,才 可能有浩然之气。
气一定要有“义”和“道”
;
/ 俄罗斯签证
nrx38ksp
的路,指点着尚武驾驭骡车来到了渡河码头上时才发现,原来的“滩头村渡口”已经改成了“滩东渡口”。到得渡口时,正好赶上渡 船就要起锚了,船家催促耿老爹父子俩赶快上船。耿老爹心下纳闷,对船家说:“我们应该从‘滩头村渡口’渡河才对啊!”但船家只 说:“老哥,你只管放心上船渡河就是了,这里就是以前的‘滩头村渡口’啊!”下了渡船就是黄河北岸了,耿老爹油然而生出一种回 了故乡的感觉。不由地又想起来热情豪爽的张老乡,想起了八年多之前做过的那个不详的梦。还有,好端端的“滩头村渡口”怎么就变 成“滩东渡口”了?当年与滩头村那一对善良的老夫妇告别时,说好了将来返回来的时候,还要去看望他们呢。种种疑问聚集在心头, 耿老爹不由地眉头紧缩。那一日是一个晴暖和煦的大好天气,黄河边上早春的气息已经非常浓郁了。无奈心情不佳的耿老爹实在无心欣 赏周围的景致,只想着心里边那些个想不清,理还乱的疑问,耳朵里似乎还听得见耿正当年在滩头村老夫妇的小院儿里拉二胡的声音, 耿直给老爷爷捶背的模样,耿英挽着老奶奶的胳膊也来听二胡曲儿„„还有,张老乡热情豪爽的模样和他说话的声音„„两位善良的老 人还安在吗?热情豪爽的张老乡你在哪里?俺的娃儿们啊,你们,你们可还在人世?你们知道吗?咱们该回家了哇„„时间已经快到正 午了,这一路赶来确实有一些人困马乏的。耿老爹看到码头的旁边就有一个小饭店,就对尚武说:“武儿,咱们就在这个小饭店里吃点 儿饭吧,顺便也好打听一些事情。”尚武点头答应。父子俩也不坐车,很快就随同骡车来到小饭店门前。尚武将棕色大骡的缰绳放松了 拴在旁边的拴马桩上,给它喂些草料,再向饭店伙计讨半盆儿清水出来饮它一些。然后,父子俩人走进饭店,在靠近门口的饭桌前坐下 来。上来招待的伙计很是热情,一一介绍了店里所有的饭食。耿老爹问尚武:“武儿,你可想吃些什么?”尚武说:“我什么都成,您 看着点就行了!”于是,耿老爹点了两大碗炝锅刀削面和一个素炒黄豆芽,想一想,又要了半斤熟牛肉。对尚武说:“我闻着这里的饭 菜已经有家乡的味道了呢,只是不知道武儿你能不能吃得对口味儿。”尚武高兴地说:“义父啊,只要您吃得对口味儿,我就会吃得很 香!”饭菜很快上齐了。尚武吃一口素炒黄豆芽,再夹一片熟牛肉嚼一嚼,高兴地对耿老爹说:“真香啊!都很好吃呢!”耿老爹也高 兴地说:“那就多吃一些啊!”两大碗炝锅刀削面散发这诱人的香味儿。尚武先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面,悄悄地说:“真香!”耿老爹 轻轻叹息一声说:“唉,你也是个开心果子哇,在成心逗义父开心呢!”尚武调皮地笑着做个鬼脸说:“是真得很香哩!”耿老爹说: “那好啊,快吃哇!”一会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目标:1、理解、整理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2、诵读本专题,增加文化积淀3、理解孔孟关于道德修养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浩然之气重难点:1、思考孟子与告子观点的区别2、孔子在生活中怎样贯穿中庸之道教学过程:10、【原文】7·10 子于是(在这天)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1、【原文】7·27 子钓而(却)不纲(纲:大绳。
这里作动词用。
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弋(弋:音y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
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评析】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
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12、【原文】7·32 子与人歌而(如果)善(好),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13、【原文】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
“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
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14、【原文】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起身);过之,必趋(快步走)。
【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评析】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
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⑦耘:除草
感受孟子运用寓 言说理的妙处。
译文: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 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 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 而且反害死了禾苗。”
3、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 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 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敢①问夫子恶②乎长?” 曰:“我知言③,我善养吾浩然④之气。”
①敢:谦辞,冒昧地 ②恶:疑问代词,什么 ③知言:懂得言辞 ④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译文:(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⑤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⑥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⑦也。是集义所 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⑧于心,则馁矣。
研习课文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 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⑤至:极、最 ⑥塞:充满 ⑦馁:萎靡不振 ⑧慊:通“惬”,快心、满意
译文:(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 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 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 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 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高中语-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气馁. 不慊.于心
读音 něi qiè
加点字
揠.苗 畎.亩
读音 yà quǎn
2.识通假 (1)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慊”通“惬”,快心、满意 (2)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通“诫”,告诫 (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3.释词义 (1)必有事焉,而勿正. 预期 (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忧虑 (3)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不顺
文章第一则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由公孙丑的一个 问 题 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这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揭 示 出 问题的实质。第二则用孟子与景春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 的问题,在驳倒景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后立, 更 有 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 ,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点评:富 贵不淫,这既是人生的警示,也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操守。贫贱 也 不 是什么可耻、可怕的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高尚的人格并不 因 为 身处贫贱而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 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威武不能屈,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势及武力 逼迫面前,都能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 数 的 中华儿女。
有时孟子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宋 人 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 之 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句意】 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艰 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的坚强的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 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使人走向颓废乃至灭亡。 【评析】 孟子的话告诉我们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磨难与安逸。 磨难在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正视它,战胜它,把它看成生活为自己提 供的增长才干的机会。而在生活安逸的时候,则要居安思危,防止腐 化。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从筑墙奴隶中兴起,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胶鬲从鱼盐贩子中兴起,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得到提拔,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 叔敖从海边兴起,百里奚从集市中兴起。所以天将要把大任降临到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意志困苦不堪,使他的筋骨劳累,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体穷困,使他做的事情不顺利不成功,用这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些方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能。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发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句意】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 能压服他的志。 一个人富贵了,不要迷失自我。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贫贱而 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面对权势的威压能坚持原则而不失操守。 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即使在高压、 淫威、权势及武力逼迫面前,都能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 【评析】 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 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 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 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振聋发聩的声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介词,用 连词,因为 介词,把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 . (2)人恒过 ,然后能改 .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其外 之也 . 外:把„„作为外物 冠: 举行加冠礼 过: 犯过错
[基础· 夯实]
一、通假字 1.行有不慊 于心 . 2.往送之门,戒 之曰 . 3.曾 益其所不能 . 4.困于心,衡 于虑 . 5.入则无法家拂 士 . 6.往之女 家 . 7.无 若宋人然 . 通 惬 ,满意 通 诫 ,告诫
增加 同增,
通 横 ,横塞 通 弼 , 辅佐 通汝 ,你 通 毋 , 不要
[课文· 译注]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评析] 我善于培养我的盛大的正气。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正义、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 人们具有了它,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处于高 尚道德境界的精神状态。这种浩然正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 响。无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正气当成反抗外侮、捍 卫民族尊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临艰难危险能刚直不 阿,视死如归,英勇捐躯,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可歌可 泣的正气歌。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三)省略句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第一个“居”和“立”“行”之后均省略了介词“于”)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移”和“屈”后都省略了代词“之”) (动词“举”直接表被动,被提拔)
从第2则孟子的论述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27张PPT)
(二)重点句子翻译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 B)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恶( wū )乎长(cháng )
行有不慊( qiè)于心
闵(mǐn )其苗
苗则槁( gǎo )矣
揠( yà )苗者也
舜发于畎( quǎn)亩之中
胶鬲( gé )
法家拂( bì)士
一、基础知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
⑴夫子恶乎长
恶: 哪里,什么
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⑶丈夫之冠也
我们要吸取这些民族之光,并把它发扬光大,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随堂训练1
1、完成历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写。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
: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04年高考辽宁卷)
。
(《孟子·粱惠王上》04年高考重庆卷,08安徽卷)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乐岁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三)选择题:
•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一句是:( A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必先苦其心志 C.行拂乱其所为 D.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B.助之长者,揠苗也。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 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 作为。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
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讨论
指名朗诵《孟子· 滕文公下》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 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
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 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 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 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 就萎缩了。”
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以前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是,馁也。馁: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确实。 C.管夷吾举于士 士:指读书人。 D.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不阙秦,将焉取之 C.非徒无益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举 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助。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横塞。 D.行有不慊于心 慊:通“歉”,歉疚。
(二)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 ⑵ 富贵不能淫,
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⑷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 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 服困难,锐意进取。
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 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 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写作特色:
(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 (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 (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拓展延伸
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 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 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请你列举3-4个例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C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 有何启发?
A
)
研 习 课 文
齐读《孟子· 公孙丑上》: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
“至大至刚”,“塞于 天地” “配义与道”
形态 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研 习 课 文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 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 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站 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 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 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 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 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他做 大丈夫!”
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3.下列句子中,与“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字意思不 同的一句是( D ) A.然后知生于忧患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战于长勺 D.或重于泰山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 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 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 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重点:
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 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 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 散文家 ,战国中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 亚圣 ”, 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孔孟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 又与孔子并称“ 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 作《孟子 》七篇。宋代朱熹将《大学》 《中庸》《论语 》《 孟子》合称“四书”。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 共同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 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 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 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齐读《孟子· 告子下》
思考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一)名句默写: 威武不能屈 。 (1)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
(《孟子· 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题)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2008全国卷1)
(二)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07福建卷8)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 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 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 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译: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译: 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
。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瘦,
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
文化经典阅读思路:
1、疏通文意。 2、理解思想。 3、学会评价。
1、完成历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写。
(1)老吾老, (《孟子·梁惠王上》)(1994年高考20题) (2) ,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1995年高考29题)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2004年高考辽宁卷) (4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粱惠王上》)(2004年高考重庆卷)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05天津卷)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 乐岁终身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08四川卷) (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孟子•告子上》)(08全国卷2) (8)谨痒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孟子》)(08安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