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进展
核酸等温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35卷第3期2019年3月科技通报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5No.3Mar.2019核酸等温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叶璟,朱慧(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智江南,杭州310006)摘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相比于需要温度调制的传统核酸扩增技术,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对核酸等温扩增产物(扩增子)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核酸扩增;等温;扩增子;检测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119(2019)03-0215-04DOI :10.13774/j.cnki.kjtb.2019.03.042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Isothermal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mpliconsYe Jing ,Zhu Hui(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Think Tank ,Hangzhou 310006,China )Abstract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s a new technique developed since 1990’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which need temperature modulation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equipment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It also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The major detection methods for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mplicon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Meanwhil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pplication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Keywords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sothermal ;amplicon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8-04-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918)资助。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n o s e s㊀2018,34(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2694.2018.00.068 综㊀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刘亚东,冷㊀雪,时㊀坤,李建明,张姗姗,刘㊀艺,宫庆龙,孙志博,宗㊀颖,曾范利,杜㊀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31372436)和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N o .20160209006Y Y )联合资助通讯作者:杜㊀锐,E m a i l :d u r u i 71@126.c o m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㊀130000摘㊀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临床诊断的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病毒㊁细菌㊁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经不断完善,现已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显色试剂对反应结果实现可视化,即结果的即时显示,无需后续验证.但是,无论是荧光染料还是显色指示剂,对反应过程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羟基萘酚蓝是最好的显色试剂.同时,人们发现电化学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此,使检测反应更快,操作更加简单.生物传感器可以对多种反应产物进行同步检测,而微流控芯片技术更是方便携带,有望成为实时检测技术的理想载体.关键词:L AM P ;可视化;电化学检测法;生物传感器;微芯片中图分类号:R 3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2694(2018)05-0460-06A d v a n c e do f t h e 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o f l o o p 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l i f i c a t i o n L I U Y a Gd o n g ,L E N G X u e ,S H IK u n ,L I J i a n Gm i n g,Z H A N GS h a n Gs h a n ,L I U Y i ,G O N G Q i n g Gl o n g ,S U NZ h i Gb o ,Z O N G Y i n g,Z E N GF a n Gl i ,D U R u i (J i l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c h u n 1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o o p Gm ed i a t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f i c a t i o n i s a 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 t h a t c a nb e u s e d f o r c l i n i c a l d i a gn o s i s a n d c a n b eu s e d t od e t e c t v i r u s e s ,b a c t e r i a ,p a r a s i t e s a n d o t h e r p a t h o g e n s .I t h a s b e e n i m p r o v e d a n d 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c l i n i Gc a l t e s t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 c o l o r r e a c t i o n c a nb eu s e d t o a c h i e v e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 r e s u l t s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c a n i mm e d i a t e l y di s Gp l a y .H o w e v e r ,b o t h t h e f l u o r e s c e n t d y e a n d t h e c o l o r i n d i c a t o r c a n i m p a c t t h e r e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u d y s h o w s t h a t h y d r o x y l n a p h t h o l b l u e i s t h e b e s t c o l o r r e a g e n t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i tw a s f o u n d t h a t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a l s o b e a pGp l i e d t o t h em e t h o d ,w h i c hc a nm a k e t h ed e t e c t i o nr e a c t i o nb e f a s t e r a n dt h eo p e r a t i o n m o r e s i m p l e .B i o s e n s o r s c a ns yn c h r o Gn i z e dd e t e c t a v a r i e t y o f r e a c t i o n p r o d u c t s .A n dm i c r o f l u i d i c c h i p i s e a s y t o c a r r y a n d i s e x pe c t e d t ob e c o m e t h e i d e a l c a r r i e rf o r r e a l Gt i m e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g y.K e yw o r d s :l o o p 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b i o s e n s o r s ;m i c r o c h i p s S u p p o r t e db y t h e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C h i n a (N o .31372436),a n d t h e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u p p o r t P r o Ggr a mo f J i l i nP r o v i n c i a l (N o .20160209006Y Y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D uR u i ,E m a i l :d u r u i 71@126.c o m ㊀㊀目前已存在几种核酸扩增方法[1G4],而P C R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技术,该基因扩增方法已被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分子检测方面,在传染病诊断中尤其如此,例如肝炎和结核等,以及一些遗传疾病.基因检测步骤包括从标本中提取核酸,进行基因扩增和检测,这些步骤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和昂贵的仪器设施,在资金投入紧张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受到限制,且P C R 的循环过程变温会消耗一定时间.环介导等温扩增(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Gt h e r m a l a m pl i f i c a t i o n ,L AM P )是N o t o m i 等[5]人研究的一种分子扩增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的扩增目的片段,等温扩增解决了变温的时间损耗,现被应用于临床检测中,并被不断完善,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㊀L A M P 原理L AM P 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引物的设计,设计出特异性强的引物是L AM P 的第一步也是开始的关键.L AM P 引物是针对D N A 的靶序列设计一对064外引物F3与B3,以及一对内引物F I P和B I P,内引物F I P是由F2和F I c组成,B I P是由B2和B1c组成[6].反应的进行依托于D N A置换酶的活性和引物的特异性.在初始过程中,4个引物都参与反应,但是在循环反应中只有内引物参与D N A序列的置换合成.内引物分为上内引物(F I P)和下内引物(B I P),每一个内引物含有2个不同的序列,与靶序列的正向序列和反向序列相对应,一个用于第一步的启动,另一个以自身为模版进行第二阶段的循环扩增,即目的片段的尾端内侧序列被命名为F2c和B2.F2c和B2尾端内侧的2个序列被称为F1c和B1,外侧的2个序列称为F3c和F3.鉴于这种结构,F I P和B I P被命名为内引物.F I P包含F1c,1个T T T T片段以及互补于F2c的序列F2.B I P包含的是与B1互补的序列B1c,T T T T片段和B2.2个外引物包括的是B3和F3c互补的序列F3.1个含有靶序列和4个引物的D N A样品加热变性后在冰上快速冷却.之后,加入B s tD N A大片段置换酶,65ħ1h,开始L AM P反应[5].2㊀反应特点L AM P反应的几个方面与其他扩增方法不同. L AM P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一种酶,使其在65ħ范围内的等温条件下扩增核酸.因此,它允许使用简单且具有低成本效益的反应设备,在临床检测中可以更好的实施.L AM P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扩增效率.由于L AM P方法使用4种识别模板D N A上6个不同区域的引物,其特异性极高.例如,L AM P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来自区分单个核苷酸差异的人类基因组标本中的特定基因[7].L AM P方法的分离效率非常高,等温也不需要变温过程的时间浪费.L AM P方法在30~60m i n 内对25μL反应混合物合成10~20μg特异性D N A[8].尤其加入特异性环引物可以有助于将扩增时间缩短到原始L AM P方法的1/2或1/3[9].该方法还可用于扩增靶R N A序列.N o t o m i 等人开发了一步,单管,实时逆转录循环介导的等温扩增(R TGL AM P)测定法,用于检测甲型肝炎病毒(H A V)基因组中非翻译区的序列[10].在这种情况下,与D N A的扩增相同的一步扩增可以通过同时添加逆转录酶进行,因为逆转录酶也显示出链转移活性.3㊀L A M P研究进展自从2000年[5]第一次报道了L AM P,L AM P 就成为了分子扩增领域广泛研究的重点,在不断的研究中L AM P技术越来越完善.2002年N a g aGm i n e等人[9]设计应用环引物,大大缩短了L AM P 反应时间;同年N a g m i n e等人[11]使用T s p R I酶实现了D N A的单链分离扩增;2005年E n o m o t o等人[12]通过将L AM P与逆转录相结合,建立了R TGL AM P技术;2006年Y o n e y a m a等人[10]开发了单管一步逆转录法,对肝炎病毒进行了逆转录;同年H i r a y a m a等[13]应用L AM P方法对水牛胚胎进行了性别鉴定并克隆了性染色体的特异性序列,对于物种的繁殖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此外,2006年P o o n等人[14]未提取D N A直接进行L AM P,成功检测到恶性疟原虫阳性反应,对之后的检测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K a n e k o等人[15]在2007年通过检测L AM P对生物的耐受性,进行了未提取D N A的病毒L AM P实验,再一次表明L AM P可以不经过D N A提取而进行扩增,只是结果没有经过提取的效果好.3.1㊀可视化发展㊀2001年M o r i等人发现了根据浊度对反应进行肉眼的直观判断[8],但是因根据肉眼分辨浊度具有强烈的主观性,L e等人[16]发现,在阳光照射下,用肉眼确定管之间的灵敏度和变异性是困难的,且阳性样品的浊度只在短时间内稳定.意味着必须在反应之后尽快进行监测[17],更需要浊度计进行准确客观的判断,然而使用浊度计进行检测,不够经济实用,因而,实现反应结果的可视化,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D N A具有能和染料结合的特异性分子结构d s D N A,通常,染料与d s D N A的复合物的形成会使染料发生可见的颜色变化,因此此类染料可用于L AM P产物的可视化.2003年,I w a m o t o等人[18]首次使用S Y B R G r e e n I用于L AM P结果鉴定,研究发现[19]D N A结合染料的检测灵敏度都远高于浊度检测的灵敏度.目前,许多荧光染料已被用于定性检测.在存在足够的d s D N A的情况下,荧光染料S Y B RGG r e e n I的颜色从橙色变为绿色,且在自然光下,颜色变化依然易于分辨[19G20].另一方面,通过添加D N A结合染料提高灵敏度与较高的运行成本有关.另外,由于需要打开反应管以增加染料,因此增加了污染风险.为了克服后者的缺点,2012年,H o n g等人[21]研究出了两步法,以避免打开管: S Y B RGG r e e nI染料悬浮在管内的锡箔上,在L AM P反应后,将管离心,使染料落入L AM P反应1645期刘亚东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混合物中.使用该方法,当最小模板浓度为1拷贝/μL时,可以检测到L AM P的产物.同样,Q u a n tGi T P i c o G r e e n[22],G e n e F i n d e r[17,23G24],和溴化乙锭[22]也被用于L AM P结果的检测.2006年,Y a s u y o s h i等人[25]把聚乙烯亚胺用于L AM P的结果检测,用来增强染料标记.在使用聚乙烯亚胺增强的方法中,使用荧光标记的D N A探针结合L AM P产物,随后加入聚乙烯亚胺中和染料标记的L AM P产物,产生具有清晰的颜色的沉淀物,可以通过肉眼直接对结果判定.然而,D N A结合染料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为会对L AM P的扩增过程产生抑制[25],这意味着染料试剂必须在终点加入,避免影响L AM P反应.此外,这些染料中的一些,例如溴化乙锭[7]可能是诱变剂,致癌物质或致畸物,虽然这取决于接触程度.此外,这种方法需要在扩增后打开反应管,可能会造成污染.对此,L i a n g等人[26]在2013年用微晶蜡将S Y B RGG r e e n I染料提前密封在反应管中,在L AM P反应结束后通过加热使蜡融化释放染料进行显色,这种方法即应用了荧光染料的灵敏度又解决了因开盖而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在2014年J i a n g等人[27]成功的应用这种方法对恶性疟原虫进行了检测.另一种使用间接显色指示剂的肉眼观测方法,指示剂可以加入到L AM P反应体系中,进行密封一步测定.因此,与两步的D N A结合染料方法相比,降低了产生污染的风险[28],比如,钙绿黄素.在2008年钙绿黄素被T o m i t a等人[7]首次应用在L AM P反应结果检测.在扩增反应前,钙黄绿素分子与锰离子结合,L AM P反应溶液为橙色,L AM P 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焦磷酸根,使得钙绿黄素分子不再结合锰离子,而与生成的焦磷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绿色荧光,而且,钙绿黄素分子与镁离子结合,可以增强绿色荧光信号[7].然而,在2010年W a s t iGl i i n g等人[22]发现,与没有添加指示剂的反应相比,加入钙绿黄素的似乎降低了L AM P的敏感性.实际上,钙绿黄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L AM P 反应[22,29],另一个原因是钙绿黄素和双链D N A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反应灵敏度的降低[30G31].因此,具有相似作用方式的另一种染料H N B 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种染料是在镁离子存在下形成紫色,在扩增反应过程中,伴随大量的焦磷酸镁的生成导致反应中的镁离子浓度下降,从而使得含有H N B的反应溶液从紫色变为蓝色[29].W a s t l i i n g 等人[22]研究表示,该试剂不会对L AM P反应产生抑制,比钙绿黄素更加适合作为指示剂,因而被广泛使用[17,21,29,32G34].3.2㊀电化学检测法㊀由于电化学方法更快,成本更低,更简单,并且比光学的方法更容易以小型化的形式应用[35],这些特点使得电化学可以作为分析D N A扩增结果的可靠且稳定的检测方法[36].因此,现在一部分的焦点为利用电化学传感器/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对L AM P反应进行检测.3.2.1㊀E n d p o i n t㊀电化学的活性物质与d s D N A的结合会导致检测电流的变化.比如,在溶液中的H o e c h s t33258氧化还原分子可使得D N A在槽中聚集,导致电流反应明显下降.A h m e d[37]和S a f aGv i e h[38]等人将分子用作电活性指示剂来检测L AM P反应产物,并用探针非固定化方法测得8 6f g/μL D N A(24C F U/m L)[38],为减少交叉感染的分析,他们开发了一个平台,允许在单个设备中进行放大检测.使用该装置和H o e c h s t33258指示器,一次可测得300拷贝量[39].3.2.2㊀R e a l t i m e㊀L AM P反应的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原位电化学反应来实现,依赖于两种机制:亚甲蓝(M B)分子与工作电极之间的氧化还原电子转移以及M B与d s D N A的嵌入[40G41],随着反应的进行, M B与L AM P扩增子的嵌入降低了游离M B浓度,从而降低了这种氧化还原电流[42G44].使用M B作为指标,H s i e h[42]和X i e[44]等人得到的检测限度分别为16拷贝(4f g/μL)和0.3p M.然而,M B的D N A结合亲和力为104~105M-1[45],其与M B L与扩增子L AM P在溶液中的低效率相互作用[46],表明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实现较低的检测限度.钌六胺缺乏插层配体并与阴离子d s D N A骨架静电结合[47].A h m e d等[46]人将其作为定量监测L AM P 扩增子的指标,在30m i n内检测限为20拷贝/μL.使用单个生物芯片在单个聚丙烯管中进行体外扩增和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整个过程中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在理想情况下,电活性指示剂应具有化学稳定性,应优先与d s D N A扩增子结合,不应在监测过程中抑制扩增[46].然而,几乎所有的氧化还原探针都对D N A的扩增存在抑制作用[38].例如,H o e c h s t33258对聚合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限制溶液中D N A的扩增和感测.为了克服这个问题,Z h a n g等人[24]开发了一种伏安模式,用于通过测试游离的2G脱氧鸟苷5G三磷酸(d G T P)的氧化反应来监测D N A扩增的生物化学过程,这也是L AM P反应中的反应物之一.有了这个方法,26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5)抑制问题不再是焦点,因为没有辅助指标可以使用.不幸的是,需要将电极置于反应中可能会发生交叉污染.3.3㊀生物化学传感器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某种生物识别模式联合,应用于检测方法中.已经报道了几种用于监测L AM P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于生物芯片的方法.S u n等人[48]通过将序列特异性s s D N A探针固定在离子液体改良的基底电极上来制造电化学D N A生物传感器.然后,他们使用生物传感器和亚甲基蓝电化学指示剂来监测杂交的L AM P扩增子.N a k a m u r a等[49]人开发了一种电化学D N A生物芯片,用H o e c h s t33258作为杂交指示剂同时监测六种L AM P产物.N a k a m u r a等人[50]又通过组合L AM P和基于杂交的电化学D N A生物芯片成功获得了特定基因的拷贝数,其由G e n e l y z e系统,D N A扩增1h和D N A检测0.5h 组成.通常,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的方法用于直接检测特异性序列的目标基因片段,以及在L AM P反应后进行定性检测使用.虽然直接检测特异性高于间接测量的特异性,但是制备D N A生物传感器/芯片是昂贵且耗时的,特别是在L AM P反应时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并不容易实现.目前,通过简单且经济有效的伏安模式监测L AM P反应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详细的解释能说明L AM P反应物会污染电极设备.A h m e d等人[46]观察到即使在重复测量之后,电极面和相对面上也没有形成薄膜或污渍.4㊀L A M P的未来目前还没有足够稳定㊁简单以及经济的N A T 系统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综上所述,L AM P及其周边技术还在开发中,用于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最简单的用于诊断的N A T系统.这种诊断方法可能对许多疾病流行的国家有很大帮助.检测L AM P反应的理想方法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性,应具有低成本和非高密度性,应易于使用和环保,实现理想L AM P检测的可行性取决于微型化检测组件的发展,微流控芯片[51]作为下一代基因检测设备一直被关注.该装置是在平台上组装的微小通道构成,在基因测试时,可以在单个芯片上进行完整的分析,包括提取,扩增和检测[52].这些器件称为μG总分析系统(μGT A S)芯片,或称为 芯片上的实验室 .使用这些装置的优点包括防止基因扩增产物的污染,根据设备的设计可以进行多体系自动化反应,可以提高对微量样品的分析速度,以及进行简化及微型化现场测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与现场基因测试相关的大量问题.H a t a o k a等人[53]已经通过研究证明,L AM P扩增之后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反应和分析,这些都可以在单个芯片上实现,也证明L AM P 反应在下一代的设备装置中依然适用.基于L AM P方法的简单通用的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对临床疾病的快速㊁准确的检测将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S a i k i R K,S c h a r f S,F a l o o n a F,e t a l.E n z y m a t i c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e t aGg l o b i n g e n o m i cs e q u e n c e sa n dr e s t r i c t i o ns i t ea n a l y s i sf o r d i a g n o s i so f s i c k l ec e l l a n e m i a[J].S c i e n c e,1985,230(4732):1350.[2]C o m p t o nJ.N u c l e i ca c i ds e q u e n c eGb a s e d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N aGt u r e,1991,350(6313):91.[3]W a l k e rG T,L i t t l e M C,N a d e a uJ G,e t a l.I s o t h e r m a l i nv i t r o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D N Ab y a r e s t r i c t i o ne n z y m e/D N A p o l y m e r a s e s y s t e m[J].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1992,89(1):392G396.[4]W a l k e rG T,F r a i s e rM S,S c h r a mJ L,e t a l.S t r 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Ga ni s o t h e r m a l,i n v i t r o D N A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Gn i q u e.[J].N u c l e i cA c i d sR e s,1992,20(7):1691.[5]N o t o m iT,O k a y a m a H,M a s u b u c h iH,e ta l.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D N A[J].N u c l e i cA c i d sR e s,2000,28(12):E63.[6]M o r i Y,N o t o m i T.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L AM P):a r a p i d,a c c u r a t e,a n d c o s tGe f f e c t i v e d i a g n o s t i cm e t hGo d f o r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J].J I n f e c tC h e m o t h e r,2009,15(2):62G69.[7]T o m i t aN,M o r iY,K a n d aH,e t a l.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o f g e n es e q u e n c e sa n ds i m p l ev i s u a l d eGt e c t i o no f p r o d u c t s.[J].N a tP r o t o c o l s,2008,3(5):877.[8]M o r iY,N a g a m i n eK,T o m i t aN,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 l o o pGm e d iG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b y t u r b i d i t y d e r i v e d f r o m m a g n e s i u m p y r o p h o s p h a t ef o r m a t i o n[J].B i o c h e m B i o p h R e s C o,2001,289(1):150G154.[9]N a g a m i n eK,H a s eT,N o t o m iT.A c c e l e r a t e d r e a c t i o nb y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u s i n g l o o pp r i m e r s[J].M o l C e l l u l a rP r o b e,2002,16(3):223.[10]Y o n e y a m aT,K i y o h a r aT,S h i m a s a k i N,e t a l.R a p i d a n d r e a lGt i m ed e t e c t i o n o fh e p a t i t i s A v i r u s b y r e v e r s e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s s a y[J].JV i r o lM e t hGo d s,2007,145(2):162G168.[11]N a g a m i n eK,K u z u h a r aY,N o t o m i T.I s o l a t i o n o f s i n g l eGs t r a nGd e d D N A f r o m 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dGu c t s.[J].B i o c h e m B i o p hR e s,2002,290(4):1195G1198.[12]E n o m o t oY,Y o s h i k a w aT,I h i r a M,e t a l.R a p i dd i a g n o s i so fh e r p e ss i m p l e x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b y a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J].JC l i n M i c r ob i o l,2005,43(2):951G955.[13]H i r a y a m aH,K a g e y a m aS,T a k a h a s h iY,e t a l.R a p i ds e x i n g o fw a t e r b u f f a l o(B u b a l u s b u b a l i s)e m b r y o su s i n g l o o pGm e d i aG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T h e r i o g e n o l o g y,2006,663645期刘亚东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5):1249G1256.[14]P o o nL L,W o n g B W,M aE H,e t a l.S e n s i t i v e a n d i n e x p e n s i v e m o l e c u l a r t e s tf o rf a l c i p a r u m m a l a r i a:d e t e c t i n g P l a s m o d i u m f a l c i p a r u m D N Ad i r e c t l y f r o mh e a tGt r e a t e db l o o d b y l o o pGm e d iG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C l i n C h e m,2006,52(2):303.[15]K a n e k oH,K a w a n aT,F u k u s h i m aE,e t a l.T o l e r a n c e o f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t o a c u l t u r em e d i u ma n d b i oGl o g i c a l s u b s t a n c e s[J].JB i o c h eB i o p h M e t h o d s,2007,70(3):499.[16]L eT H,N g u y e nN T,T r u o n g N H,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iGt o c h o n d r i a l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s m a l l l i v e rf l u k e O p i s t h o r c h i sv i v e r r i n i(O p i s t h o r c h iGi d a e;T r e m a t o d a;P l a t y h e l m i n t h e s)[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2,50(4):1178G1184.[17]A l m a s iA,M o r a d iA,D e h a b a d i S MH,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a s s a y f o r 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o f f u s a r i u m o x y s p o r u mf.s p.l y c o p e r s i c i[J].J P l a n tP a t h o l M i c r o b i o l,2013,4:177.D O I:10.4172/2157G7471.1000177[18]I w a m o t oT,S o n o b eT,H a y a s h iK.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d i r e c t d e t e c t i o n 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o m p l e x,M.a v i u m,a n d M.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e i nS p u t u m S a mGp l e s[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03,41(6):2616.[19]L eT H,N g u y e nN T,T r u o n g N H,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i t oGc h o n d r i a l 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f o r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s m a l l l i v e rf l u k e O p i s t h o r c h i sv i v e r r i n i(O p i s t h o r c h iGi d a e;T r e m a t o d a;P l a t y h e l m i n t h e s)[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2,50(4):1178G1184.[20]Z h a n g Y H,Y a n g T,S h a n g HW,e t a l.I n f l u e n c eo f s u b s t i t uGt i n g l aw i t h p r o n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R EGM gGN iGb a s e dA2B7Gt y p e a l l o y s p r e p a r e d b y m e l t s p i n n i n g[J].A d vM aGt e rR e s,2012,560G561:1011G1015.[21]H o n g M,Z h aL,F uW,e t a l.A m o d i f i e d v i s u a l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f o rd i a g n o s i s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Gt i o no fm a i n p a t h o g e n s f r o m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o mGp l e x[J].W o r l d JM i 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2012,28(2):523G531.[22]W a s t l i n g S L,P i c o z z i K,K a k e m b oA S,e t a l.L AM P f o r h u m a n a f r i c a nt r y p a n o s o m i a s i s: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d e t e c t i o n f o rGm a t s[J].P l o sN e g l e c tT r o p D,2010,4(11):e865.[23]Z h a n g Q L,S h i C Y,H u a n g J,e t a l.R a p i dd i a g n o s i so f t u r b o t r e d d i s hb o d y i r i d o v i r u s i nt u r b o tu s i n g 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G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J].JV i r o l o g M e t h o d s,2009,158(2):18G23.[24]Z h a n g X,Q uK,L iQ,e t a l.R e c o r d i n g t h e r e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b y 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 v o l t a mm e t r i c r e s p o n s e o f2ᶄGd e o x y g u a n o s i n e5ᶄGt r i p h o sGp h a t e[J].E l e c t r o a n a l y s i s,2011,23(10):2438G2445.[25]Y a s u y o s h i M,T s u y o s h iH,T s u g u n o r iN.S e q u e n c es p e c i f i c v i s u a l d e t e c t i o n o f L AM P r e a c t i o n s b y a d d i t i o n o f c a t i o n i c p o l yGm e r s[J].B m c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2006,6(1):3.[26]L i a n g C,C h e n g S,C h u Y,e ta l.Ac l o s e dGt u b ed e t e c t i o no f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p r o d u c t su s i n g a w a xGs e a l e d f l u o r e s c e n ti n t e r c a l a t o r.[J].J N a n o s c i N a n o t e c h n o l,2013,13(6):3999.[27]J i a n g Z M,X u e p i n g MA,Y i nZ J,e t a l.Ac l o s e dGt u b e i s o t h e rG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 h i g h l y s e n s i t i v e a n d v i s u a l i z e d d eGt e c t i o no f P l a s m o d i u mF a l c i p a r u m[J].P r o g r e s s i nM o d e r nB iGo m e d i c i n e,2014.[28]P a r i d a M,S a n n a r a n g a i a hS,D a s hP K,e ta l.L o o p 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a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i n n o v aGt i v e g e n e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c l i n i c a l d i a gGn o s i s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J].R e v M e dV i r o l,2008,18(6):407G421.[29]G o t oM,H o n d aE,O g u r aA,e t a l.C o l o r i m e t r i cd e t e c t i o no f 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r e a c t i o n b y u s i n g h yGd r o x y n a p h t h o l b l u e.[J].B i o t e c h n i q u e s,2009,46(3):167G172.[30]Y uF,D i n g Y,G a oY,e t a l.F l u o r e s c e n c e e n h a n c e m e n t e f f e c t f o r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D N A w i t hc a l c e i nGc e t y l t r i m e t h y l a mGm o n i u mb r o m i d es y s t e m[J].A n a l y t i c aC h i m i c a A c t a,2008,625(2):195.[31]Z h a n g X,L iM,C u iY,e t a l.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c a lGc e i na n d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c a l c e i n a n dD N A[J].E l e c t r o aGn a l y s i s,2012,24(9):1878G1886.[32]M aX J,S h uY L,N i eK,e t a l.V i s u a l d e t e c t i o n o f p a n d e m i c i nGf l u e n z aA H1N1V i r u s2009b y r e v e r s eG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l o o pGm eG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h y d r o x y n a p h t h o l b l u ed y e[J].JV i r o lM e t h o d s,2010,167(2):214G217.[33]L u oL,N i eK,Y a n g M J,e t a l.V i s u a l d e t e c t i o no fh i g hGr i s k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g e n o t y p e s16,18,45,52,a n d58b y 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w i t h h y d r o x y n a p h t h o l b l u e d y e[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1,49(10):3545.[34]S a f a v i e h M,A h m e d MU,S o k u l l uE,e t a l.As i m p l e c a s s e t t ea s p o i n tGo fGc a r e d i a g n o s t i c d e v i c ef o r n a k e dGe y ec o l o r i m e t r i cb ac t e r i ade t e c t i o n.[J].A n a l y s t,2013,139(2):482G487.[35]F e r g u s o nB S,B u c h s b a u m S F,S w e n s e nJ S,e ta l.I n t e g r a t e d m i c r of l u i d i c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D N As e n s o r[J].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2009,81(15):6503G6508.[36]D e fév e rT,D r u e tM,E v r a r dD,e t a l.R e a lGt i m e e l e c t r o c h e m iGc a l P C R w i t haD N Ai n t e r c a l a t i n g r e d o x p r o b e[J].A n a l y t i c a lC h e m,2011,83(5):1815.[37]A h m e dMU,H a s a nQ,H o s s a i nMM,e t a l.M e a t s p e c i e s i d e nGt i f i c a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 l o o p 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D N As e n s o r.[J].F o o dC o n t r o l,2010,21(5):599G605.[38]S a f a v i e hM,A h m e dMU,T o l b aM,e t a l.M i c r o f l u i d i c e l e c t r oGc h e m i c a l a s s a y f o r 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a n d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E s c h eGr i c h i a c o l i[J].B i o s e nB i o e l e c t r o n,2012,31(1):523G528.[39]A h m e d MU,S a i t o M,H o s s a i n MM,e ta l.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g e n o s e n s o r f o r t h e r a p i d d e t e c t i o no fGMOu s i n g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A n a l y s t,2009,134(5):966G972.[40]K e r m a nK,O z k a nD,K a r aP,e t a l.V o l t a mm e t r i c d e t e r m i n aGt i o no fD N A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u s i n g m e t h y l e n eb l u ea n ds e l fGa sGs e m b l e da l k a n e t h i o l m o n o l a y e ro n g o l de l e c t r o d e s[J].A n a lC h i m A c t a,2002,462(1):39G47.[41]Y a n g W,O z s o zM,H i b b e r t D,e t a l.E v i d e n c e f o r t h e d i r e c t i nG46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5)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e t h y l e n e b l u e a n d g u a n i n e b a s e s u s i n gD N AGm o d i f i e dc a r b o n p a s t e e l e c t r o d e s[J].E l e c t r o a n a l y s i s,2015,14(18):1299G1302.[42]H s i e hK,P a t t e r s o nA S,F e r g u s o nB S,e t a l.R a p i d,s e n s i t i v e,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d e t e c t i o no f p a t h o g e n i cD N A a tt h e p o i n to f c a r ev i a m i c r o f l u i d i c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q u a n t i t a t i v eL o o pGM e d i aG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QGL AM P)[J].A n g e w a n d t eC h e m i e,2012,51(20):4896G900.[43]N a g a t a n i N,Y a m a n a k aK,S a i t oM,e t a l.S e m iGr e a l t i m e e l e cGt r o c h e m i c a l m o n i t o r i n g f o ri n f l u e n z a v i r u s R N A b y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l o o pGm e d i a t e d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u s i n g a U S B p o w e r e d p o r t a b l e p o t e n t i o s t a t[J].A n a l y s t,2011,136(24):5143G5150.[44]X i e S,C h a i Y,Y u a nY,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n e l e c t r o c h e m iGc a lm e t h o df o rO c h r a t o x i n A d e t e c t i o nb a s e do na p t a m e ra n d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B i o s e nB i o e l e c t r o n,2014,55(9):324G329.[45]B a r a n o v s k i i S F,B o l o t i nP A,E v s t i g n e e v M P,e t a l.C o m p l e xGa t i o no f h e t e r o c y c l i c l i g a n d sw i t hD N Ai na 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J].JA p p l i e dS p e c t r o s c,2008,75(2):251G260.[46]A h m e d MU,N a h a rS,S a f a v i e h M,e ta l.R e a lGt i m ee l e c t r oGc h e m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o f p a t h o g e nD N Au s i n g e l e c t r o s t a t i c i n t e r a cGt i o no f a r e d o x p r o b e[J].A n a l y s t,2013,138(3):907G915.[47]S t e e l A B,H e r n eT M,T a r l o vM J.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q u a n t i t a t i o n o fD N Ai mm o b i l i z e do n g o l d[J].A n a l y t i c a lC h e m,1998,70(22):4670.[48]S u n W,Q i nP,G a oH,e t a l.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D N Ab i o s e n s o r b a s e do nc h i t o s a n/n a n oGV2O5/MW C N T sc o m p o s i t ef i l mm o d i f i e d c a r b o n i o n i c l i q u i d e l e c t r o d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t h e L AM P p r o d u c to fY e r s i n i ae n t e r o c o l i t i c a,g e n es e q u e n c e[J].B i o s e nB i o e l e c t r o n,2010,25(6):1264G1270.[49]N a k a m u r aN,I t oK,T a k a h a s h iM,e t a l.D e t e c t i o no f s i x s i nGg l eG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r h e u m a t o i da rGt h r i t i s b y a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 a n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D N Ac h i p[J].A n a lC h e m,2007,79(24):9484G9493.[50]N a k a m u r aN,F u k u d aT,N o n e nS.S i m p l e a n d a c c u r a t e d e t e rGm i n a t i o no fC Y P2D6g e n e c o p y n u m b e r b y a l o o pGm e d i a t e d i s oG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a n d a n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D N Ac h i p [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0,411(7):568G573.[51]W h i t e s i d e sGM.T h e o r i g i n s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o fm i c r o f l u i d i c s[J].N a t u r e,2006,442(7101):368.[52]K o p p MU,M e l l oA J,M a n zA.C h e m i c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c o n t i nGu o u sGf l o wP C Ro na c h i p[J].S c i e n c e,1998,280(5366):1046.[53]H a t a o k aY,Z h a n g L,M o r iY,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s p e c i f i c g e n e b y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a n d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o n p o l y(m e t h y l m e t h a c r y l a t e)m i c r o c h i p s[J].A n a lC h e m,2004,76(13):3689G3693.收稿日期:2017G10G13㊀编辑:张智芳(上接第459页)[55]Y uH B,R a oP S,L e eH C,e t a l.At y p e I I I s e c r e t i o n s y s t e mi s r e q u i r e d f o r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A HG1p a t h o g e n e s i s[J].I nGf e c t I mm u n,2004,72(3):1248G1256.D O I:10.1128/I A I.72.3.1248G1256.2004[56]V i l c h e s S,J i m e n e zN,T o m a s J M,e t a l.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Gl a A HG3t y p eI I Is e c r e t i o ns y s t e m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r e g u l a t o r y n e t w o r k[J].A p p l E n v i r o nM i c r o b i o l,2009,75(19):6382G6392.D O I:10.1128/AE M.00222G09[57]S u a r e zG,S i e r r a J C,K i r t l e y M L,e t a l.R o l e o fH c p,a t y p e6s e c r e t i o ns y s t e me f f e c t o r,o f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i nm o d uGl a t i n g a c t i v a t i o no fh o s t i mm u n ec e l l s[J].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10,156(12):3678G3688.D O I:10.1099/m i c.0.041277G0[58]S h aJ,R o s e n z w e i g J A,K o z l o v aE V,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r o l e s p l a y e d b y H c p a n dV g r G t y p e6s e c r e t i o n s y s t e me f f e c t o r s i n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S S U p a t h o g e n e s i s[J].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13,159(6):1120G1135.D O I:10.1099/m i c.0.063495G0[59]B r a u nV.B a c t e r i a l i r o n t r a n s p o r t r e l a t e d t o v i r u l e n c e[J].C o n tGr i b M i c r o b i o l,2005,12(12):210.D O I:10.1159/000081697[60]N a j i m iM,L e m o sM L,O s o r i oC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i r o n r e g uGl a t e d g e n e s i n t h e f i s h p a t h o g e n A e r o m o n a s s a l m o n i c i d a s u b s p.s a l m o n i c i d a:g e n e t i cd i v e r s i t y a n de v i d e n c eo f c o n s e r v e d i r o n u p t a k es y s t e m s[J].V e t M i c r o b i o l,2009,133(4):377G382.D O I:10.1016/j.v e t m i c.2008.07.008[61]S t i n t z iA,R a y m o n dK N.A m o n a b a c t i nGm e d i a t e d i r o na c q u i s iGt i o n f r o mt r a n s f e r r i na n d l a c t o f e r r i nb y A e r o m o n a sh y d r o p h iGl a:d i r e c t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i n d i v i d u a lm i c r o s c o p i c r a t e c o n s t a n t s [J].JB i o lI n o r g C h e m,2000,5(1):57G66.D O I:10.1007/ P L00010655[62]H a n H J,T a k iT,K o n d o H,e ta l.P a t h o g e n i c p o t e n t i a lo f a c o l l a g e n a s e g e n e f r o m A e r o m o n a s v e r o n i i[J].C a n JM i c r o b i o l,2008,54(1):1G10.D O I:10.1139/w07G109[63]L y n c hM J,S w i f t S,K i r k eD F,e t a l.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o f b i o f i l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yq u o r u ms e n s i n g i n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J].E n v i r o n M i c r o b i o l,2002,4(1):18G28.D O I:10.1046/j.1462G2920.2002.00264.x[64]J a n d a J M,G u t h e r t zL S,K o k k aR P,e t a l.A e r o m o n a s s p e c i e s i ns e p t i c e m i a:l a b o r a t o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l i n i c a lo b s e r v aGt i o n s[J].C l i nI n f e c tD i s,1994,19(1):77G83.D O I:10.1093/ c l i n i d s/19.1.77[65]K r z y m i n s k aS,K a z n o w s k iA,P u k M.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A e r oGm o n a s s p p.h u m a n i s o l a t e sw i t hm u r i n em a c r o p h a g e s[J].N e w M i c r o b i o l,2008,31(4):481G488.D O I:10.1053/j.a j k d.2007.02.118收稿日期:2017G08G18㊀编辑:王晓欢5645期刘亚东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1/2—1/3。直接靠扩增副产物焦磷酸镁沉淀的浊度 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反应。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 高效率和便捷等特点141。 1.2引物设计LAMP引物的设计比常规PCR要 复杂。一个反应至少包括4条引物,包括一对内引物 (FIP和BIP)和一对外引物(F3和B3);外部引物限 定了扩增片段的大小范围,同时也为内部引物提供 了模板,如果再增加一对环引物(100p primer),会明 显加快等温扩增的速度,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率 比没有加环引物的高7个数量级15,61。国外已建立
61
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导致肠炎疾病,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因子是其携带的tdh 和tdl编码毒力基因,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无法解决风 险监测和评估。徐芊等“7首次报道了利用LAMP技 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 血素基因(tlII)设计4条特异引物进行LAMP扩增, 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 温度为60℃,特异性为100%,且副溶血性弧菌基因 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fg和 24cfu/mL,对模拟样品检测,检测限为89cfu/g,整个 过程l小时能完成检测。 2.5阪崎肠杆菌检测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 准化委员会(ICMSF)把阪崎肠杆菌列为“严重危害 特定人群,危害生命或慢性实质性后遗症或长期影 响”致病菌[181,该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 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 系统后遗症,死亡率20%一50%It9 Jo贺楠等∞参照 阪崎肠杆菌标准株(ATCC51329)16SrRNA基因设计 4条特异性引物。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到 0.3pgDNA,当稀释度105时才检测不到扩增产物,而 PCR方法稀释度102时就检测不到扩增物。而胡莲 霞m1则以16S。23S rRNA间区序列作为靶序列,采 用带有2条环引物(LF和LB)的改良LAMP方法检 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灵敏度为 0.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婴儿配方奶粉 的检出限为1.1efu/g,而对照PCR方法检测阪崎肠 杆菌的灵敏度为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 婴儿配方奶粉的检出限为1 100 cfu/g,改良LAMP 方法比较PCR方法,其灵敏度提高了l 000倍,检测 耗时仅为l~3h。 2.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 种常见的致病菌,导致感染性疾病是其产生的肠毒 素造成的,且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越来越广泛。申 建维等勉荆用多重LAMP法同时扩增金黄色葡萄球 菌耐药基因mecA和femA,在反应过程中,两种分子 信标荧光探针分别与mecA和femA基因的扩增产物 序列互补结合,最后检测反应管中的两种荧光值。 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cfu/mL,与传统的 M2H培养基苯唑西林药敏实验结果比较,灵敏度为 99.9%,特异度为90.9%。适用于直接快速检测临 床标本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食源性致 病菌,WHO已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一、引言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方法,通过利用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实现核酸的扩增。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逆转录酶将RNA模板转录成互补的DNA链,然后利用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合成新的DNA链。
这种等温扩增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温度变化,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三、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主要包括RT-LAMP(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RPA(等温扩增法)。
RT-LAMP方法利用4-6个特异性的引物,在同一温度下通过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协同作用,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核酸。
RPA方法则利用DNA聚合酶和DNA单链结合蛋白在等温条件下,通过引物结合、DNA解旋、DNA聚合等步骤,实现核酸的扩增。
四、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1. 医学诊断: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医学诊断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快速确认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遗传病突变等,为早期癌症和遗传病的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2. 食品安全检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转基因成分和食品中的传染性病毒等。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和高效的特点,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依据。
3. 环境监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程度。
此外,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源的追踪和监测。
4. 生物工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era等温扩增技术原理
era等温扩增技术原理ERA(等温扩增反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它与传统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更简单的操作流程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ERA技术的原理基于聚合酶的内切酶活性,利用酶的特性实现核酸的扩增。
ERA技术的核心是等温聚合酶反应,通过选择性的引物和酶的相互作用,实现核酸的扩增。
具体而言,ERA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反应开始时,将待扩增的DNA模板与引物和聚合酶一起加入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内切酶。
在ERA反应中,引物的设计十分关键。
引物需要具有特异性,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DNA序列结合。
一般情况下,ERA反应需要设计两对引物,一对引物用于引发反应的启动,另一对引物用于扩增目标序列。
引物的选择需要基于目标序列的特点,如GC含量、序列长度等。
在ERA反应的开始阶段,聚合酶结合到引物的末端,并开始向反向扩增。
此时,内切酶开始发挥作用。
内切酶具有切割DNA链的能力,当聚合酶合成的DNA链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内切酶将切割DNA链,从而释放出DNA链的一部分。
被切割的DNA链片段将被聚合酶利用为新的DNA模板,进一步进行扩增。
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达到所需的扩增倍增数。
与PCR技术相比,ERA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无需外加热循环装置。
ERA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大大简化了实验的操作流程。
同时,ERA技术的特异性也更高,引物的设计更加灵活。
这使得ERA技术在临床医学、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ERA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临床医学中,ERA技术可以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如病毒、细菌等。
在食品安全领域,ERA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此外,ERA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基因工程等领域。
总之,ER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其原理基于等温聚合酶反应。
相比传统的PCR技术,ERA技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更简单的操作流程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DNA扩增方法,它可以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无需对温度进行周期性变化,因此非常稳定,同时易于操作,成本也比传统的PCR方法低。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即Bst 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可将一条DNA模板扩增成数百万个拷贝。
其主要应用在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生物物质检测等领域。
1. 原理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是利用Bst DNA聚合酶的内切割酶活性,在等温条件下,通过循环增强的DNA合成反应,将DNA模板快速扩增成数百万个拷贝。
具体而言,Bst DNA聚合酶可以通过在DNA链中寻找配对错误的碱基,并对其进行4’-5’链切断,然后在3’-5’方向上进行DNA聚合。
在等温条件下,反应温度一般为55-65℃,DNA聚合酶可以持续高效地工作,不需要多次升温降温,避免了反应条件的不稳定性,而且还可以进行高密度扩增,同时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扩增出足够数量的DNA片段,避免了DNA的复制和纯化过程。
因此等温扩增技术的速度比传统PCR方法快,同时更加稳定,特别适合于用于快速DNA检测。
2. 应用(1) 医学诊断等温扩增技术可用于许多医学诊断领域,例如病毒和感染性疾病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病毒感染检测可用于检测脑膜炎病毒、细菌性脑膜炎、甲型H1N1流感等病毒感染。
这样,通过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是否感染病毒或细菌,辅助诊断和治疗。
(2) 生物工程等温扩增技术可用于检测和筛选新的基因,进行DNA合成和基因编辑,生产转基因产品。
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等温扩增技术扩增和检测工业微生物中的特定基因,在菌株发酵过程中对基因进行编辑和修饰,改良微生物发酵过程,提高产物质量和含量。
(3) 生物物质检测等温扩增技术还可用于生物物质检测领域。
例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以使用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样本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判断其是否安全。
同样地,在水质检测领域,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帮助快速检测水中的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等细菌。
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猛, 以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为代表的基于核酸的检测 技术发展更为迅速, 然而 PCR 技术一直无法摆脱对精密仪 器设备的依赖、高洁净度要求的操作条件、反应时间过长 等局限。此时以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得到 了 迅 猛 的 发 展 。 等 温 扩 增 技 术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是一种核酸体外扩增技术 , 其特点是反应过程 始终维持在恒定的温度下 , 通过添加不同活性的酶和特异 性引物来达到快速扩增核酸的目的。与 PCR 相比, 核酸等 温扩增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大大降低, 反应时间也大大缩短。 在众多等温扩增技术中, 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目前已在一 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 其他一些新发展起来的等温扩增技 术 , 如链替代等温扩增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SDA)、依赖解旋酶等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HAD) 、 滚 环 等 温 扩 增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依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 NASBA)、切刻内切酶核酸恒 温 扩 增 技 术 (nicking enzyme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NEM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ing priming amplification, CPA), SmartAmp 技 术 (smart amplific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1]。围绕等 温扩增技术开发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 , 进 一步提高了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本 文综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等温扩增技术应用的比较和分析 , 探讨未来 等温扩增技术的发展趋势 , 希望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技 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B in n y E i Iset n ad Q aa t e B ra , e i 0 0 6 C ia e igE t — x npc o n u r i ueu B in 1 0 2 , hn j r t i nn jg
s a d d s l c me t a l ia in n ce c a i e u n e b s d a l c t n r l n crl a l c t n n c i g t n ip a e n mp i c t , u li c d s q e c - a e mp i ai , ol g ice mp i ai , i kn r f o i f o i i f o e z me me it d a l c t n eia e d p n e t i t e ma D n y d ae mp i a i ,h l s — e e d n s h r l NA mp i c t n y rd c pu e ta . i f o c o a l ai ,h b a t r ,e 1 i f o i
综
述
核酸恒温 扩增技术研 究进展
汪琳 , 罗英 , 琦 , 周 赖平 安 , 亚铎 柏
北 京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检 验 检 疫 技 术 中心 . 京 1 0 2 北 006
[ 要 ] 核 酸 恒 温 扩增 技 术 在 生 命 科 学研 究及 相 关 诸 多领 域 已经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 我 们 对 核 酸 恒 温 扩 增 技 术 的 最 摘 新 进 展 作 一 简 要 综述 , 括 环介 导恒 温扩 增 、 替 代 扩 增 、 赖 核 酸序 列 的扩 增 、 环 扩 增 、 口酶 核 酸 恒 温 扩 增 、 包 链 依 滚 切 依 赖 解 旋 酶 的 恒 温扩 增 、 录 依赖 的扩 增 、 交捕 获 法 、 录介 导 的扩 增 等 的 原理 、 缺 点及 应 用 。 转 杂 转 优 【 键 词 ] 核 酸 恒 温扩 增 ; 介 导 恒 温扩 增 ; 替 代 扩 增 ; 赖 核 酸 序 列 的 扩 增 ; 环 扩 增 关 环 链 依 滚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灯下观 察可见梯 状条带 ,或直 接用焦磷 酸镁对扩增
产 物 沉 淀 通过 肉眼 进 行判 断 或 者 对其 浊 度 进 行检 测, 也可用荧 光染 料 S B r n 染 色 , 紫外灯或 Y RGe I e 在
约有 2 0 5 多种 , 主要包 括致病 菌 、 病毒 和寄生虫导 致 的感染 性疾病 。据统计 , 国 19 ~2 0 年食源 性 我 92 0 1
12 / 。直接 靠扩增 副产物焦 磷酸镁沉 淀的浊度 / ~13
进行判 断是否发 生反应 。L MP 术具有 高特异性 、 A 技 高效率 和便捷等 特点 ¨ 。 】
12 引 物设 计 .
A P引物 的设 计 比常规 P R要 LM C
疾病 的主要危 害为微生 物 , 3 .% , 占 85 以沙 门氏菌 、
副溶血 性弧菌 、变形杆菌 等为代 表引起 的感 染性疾 病患者是 化学污 染物引起 疾病 的 2 倍 】 20 。自 02年 起 , 国建 立 了国家食 源性病 菌监测 网络 , 我 开展监测 食 品 中沙门氏菌 、 出血性 大肠 O17 H 、 5 : 7 副溶血 性弧 菌、 单核细胞增 生李斯 特 氏菌 、 阪崎 肠杆菌 、 黄色 金
显加快 等温扩增 的速度 , 大提 高检测效 率 , 大 检测率 比没有 加环 引物 的高 7 数量级 『 。国外 已建 立 个 5 -
了 LM A P引物设计 的在线 网站 (t :/pi r p r ht / r e l - p me x o
葡萄球菌 、 空肠弯曲菌 7 大类致病菌 , 为食品安全和 风 险评估提供 了科学依 据 。但 目前食源 性致病 菌检 测仍 然 以传统 经典 的细 菌分离 、培养及 生化鉴定 为 主 , 时长 , 耗 操作 繁琐 , 环境及 主观 因素影 响大 等 ; 受 生 化快 速鉴 定 方法 和 P R检 验等 不 仅需 要 价 格 昂 C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进展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进展作者:梁海燕刘文鑫杨志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第16期【摘要】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的体外核酸扩增,本文综合国内外报道,对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包括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NASBA)、链置换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单引物等温扩增(SPI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PA)、新型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的原理、重要特性、应用及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等温核酸扩增;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链置换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新型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Progress of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LIANG Hai-yan,LIU Wen-xin,YANG Zhi-g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45-148【Abstract】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itro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for bioanalysis.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NASBA,SDA,RCA,LAMP,SPIA,CPA andIMSA.Starting off from their amplification mechanisms and significant properties,the application in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heir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NASBA; SDA; LAMP; IMSA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1,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42核酸基于其生物特性被用来作为生物研究和医疗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微生物检测应用
随 后 ,新合 成 链在 外 引物 F 3的作用 下被 置 换 ,而
被 置换 的单 链在 5 末端 存在 互补 的 F c F 区段 , ’ l和 1
Nt i , oo 】 m 开发了一种新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即
环 介 导等 温 扩 增 法 (o p me i td s t e ma 1 o . d a e io h r l a l c t n A )其主要 优 点是 不需要 昂贵 的 mpi ai ,L MP , i f o
3
5
F2 ̄
F1 c
靶
D NA
B 3c
…
图 1L AMP引物设计示意图
Fi u e 1 h c e a i a r mo g r T e s h m t dig a c f LAM P r me s p i r
【 作者简介】 张小飞(9 9)女, 17 ., 博士, 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微生 物学研究, — i wag i f 6 . r Emal n yz @13 o : x cn 【 通讯作者】 曾 林(9 5)男, 16 .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 实验动 物病 理学及大动物 生物 安全实验 。
时 , 另 一 条 链 就 会 解 离 ,变 成 单 链 。 基 于 DNA
的上述特 性 ,Noo 于 2 0 首 次设计 了 L tmi 0 0年 AMP
施细则 ”要求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需检测与排除不
同种 类 的病 原 微 生 物 。但传 统 的 分 离培 养 、血 清 鉴定 和 E IA等检 测方 法繁 琐 、费时 、检 出率低 。 LS 随着 分 了 技 术 的 发展 , 目前 已有 P CR、DNA 探 针 、 免 疫 荧光 等 多 种 方 法 应 用 于 此 ,但 由于 其 设 备 要求 高, 一线 检测 推广 有难 度 , 因此建 立 一种 在 快速 、简 洁 、经 济 的检测 方法 很有 必 要 。2 0 0 0年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S D A在 细 菌 检 测 、D N A 序 列 的检 测 病 毒 载 量 监 测 、核 酸 定 量及 单 核 苷 酸 多 态 性 基 因 分 型 l 3 等
术 ,无论 是在实 际操 作还是仪器要求 方面 ,都 比 P C R技术更为简单方便 ,它摆脱 了对 精 良设备 的 依赖 ,在临床和现场快速诊断中显示 了其 良好的应 用前景 。在众多等温扩增技术中 ,环介导等温扩增 目前 已在一 定范 围 内得到 了应 用 ,其 他 一些新 发展
衣 原 体、淋 球 菌 等。R T —S D A及 R e a l—T i m e S D A 方 法 的成 功建 立 ,使 得 S D A 实 现 了对 R N A
核酸 的检测 和实 时定 量检测 。
2 滚 环扩 增技 术 ( R o l i f n g c i r c l e a mp l i i f c a t i o n ,
置 换 下游 序列 的 能力 ,在等 温条 件下进 行 扩增 。整 个 过 程 由准备 单 链 D N A模 板 、生 成 两 端 带 酶 切 位 点 的 目的 D N A片段 、S D A循环 扩增 3个 步骤组 成 。
R C A的高特异 性 ,可 以区分单 一位 点 的 突 变 , 克服 了其他 液相 扩增 方法 中反应 物和扩 增产 物 的相 互反 应 和干 扰 的现 象 。R C A 中 的 通 用 引 物 可 以等
R CA) 1 9 9 8年建 立 的滚 环 扩 增 ( R C A) 是 模 拟 自然 界微 生物 环 状 D N A 的滚 环复 制 过 程 ,发 展 起
S D A) 链 替代 扩增 ( S D A) 技术 最早 是 由 Wa l k e r
来的一种放大信号和靶核酸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在 具 有链 置 换 活性 的 D N A聚合 酶 作 用 下 由一 条 引物 与环形 D N A模 板 的链 置换 合成 ,实 现环 状 D N A模 板 的体 外 等 温 线 性 扩 增 。可 分 为线 性 扩增 ( 单 引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及其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等温扩增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等温扩增技术对特定靶标进行扩增和检测。
3. 了解等温扩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核酸扩增的技术。
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特异性高等优点。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设计的引物和聚合酶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核酸扩增,无需热循环,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特异的核酸扩增。
三、实验材料1. 样本:含有靶标基因的DNA样本。
2. 引物:针对靶标基因设计的引物。
3. 聚合酶:等温扩增用聚合酶。
4. 反应体系:缓冲液、dNTPs、引物、聚合酶等。
5. 实验器材: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引物设计:根据靶标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确保引物特异性高、Tm值相近。
2. 反应体系配置: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反应体系,包括缓冲液、dNTPs、引物、聚合酶等。
3. 反应:将配置好的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放入PCR仪进行等温扩增。
反应温度根据所使用的聚合酶和引物进行优化。
4. 扩增产物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扩增结果。
5. 结果分析:根据电泳结果,判断靶标基因是否存在,并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扩增结果:根据电泳结果,观察到扩增产物条带,说明等温扩增成功。
2. 特异性分析:通过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验证扩增结果的特异性。
3. 定量分析:通过比较扩增产物条带的亮度,对靶标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六、实验讨论1. 引物设计:引物设计是等温扩增技术成功的关键。
引物设计时应考虑引物长度、Tm值、GC含量等因素,以确保扩增结果的特异性。
2. 反应体系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种成分比例对扩增结果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优化反应体系,以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
3. 扩增温度优化:不同聚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所使用的聚合酶和引物优化扩增温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病原研究进展讲解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 BULLETIN2009年增刊·技术与方法·核酸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手段,其中PCR技术最为常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PCR技术存在一些不足,如靶基因易被污染,可能引起非特异性扩增,多种因素可以产生抑制扩增反应,扩增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小时,需要比较昂贵的PCR仪,不利于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等。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等[1]建立了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该技术克服了PCR技术的一些缺点。
目前已在人类及动植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的检测中取得重要进展,在疫病诊断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LAMP技术原理LAMP技术依赖于能够识别靶序列上6个独立区域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内引物:FIP和BIP;外引物:F3和B3和一种具有解旋功能且呈瀑布式扩增的Bst 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特异的扩增靶序列。
LAMP反应过程是先由外部引物扩增出内部引物扩增所需要的模板,即起始反应物模板的合成;紧接着由内部引物引导合成靶基因DNA 片段,由于内部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含有与该引物5’端DNA 片段的反向互补序列,因而这些反向互补序列之间通过杂交形成茎环结构,另外一条内部引物与其互补链退火杂交后引导链置换合成反应,在扩增的DNA片段的另外一端产生了新的茎环结构,形成哑铃状结构,如此往复循环最后形成花椰菜形状的茎———环结构的DNA,数量级可达109~1010拷贝,电泳后可见扩增终产物由大小不等的DNA片段组成,呈梯状条带。
LAMP反应体系和PCR反应体系相似,即由模板、引物、聚合酶、dNTP和缓冲液组成。
但LAMP使用四个引物,聚合酶为Bst DNA聚合酶。
LAMP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病原研究进展郑洋妹1陈信忠2(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361026摘要: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动物病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最新进展。
《2024年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阴沟肠杆菌核酸以及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范文
《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阴沟肠杆菌核酸以及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篇一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阴沟肠杆菌核酸及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一、引言阴沟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具有高致病性和耐药性,其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难以满足快速诊断的需求。
近年来,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因其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在病原菌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并探讨其在阴沟肠杆菌核酸及碳青霉烯酶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概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其特点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无需复杂的热循环过程。
LAMP技术通过识别靶基因的多个区域,设计出多对引物,利用链置换DNA聚合酶的作用,实现靶基因的快速扩增。
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操作简便、耗时短,在病原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针对传统LAMP技术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该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1. 引物设计:通过分析阴沟肠杆菌基因组的特点,设计出更高效的引物组合,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2. 反应体系优化:通过调整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比例和浓度,使扩增反应更加快速、稳定。
3. 快速检测:将PCR技术和LAMP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扩增产物的快速检测。
通过观察扩增曲线和Ct值,可迅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阴沟肠杆菌及其碳青霉烯酶基因。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1. 实验方法:采用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核酸及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已知阳性样本组,另一组为已知阴性样本组。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扩增反应和产物检测。
2. 结果:经过多轮实验验证,改良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核酸及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引言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INAAT)是一种用于在恒温条件下扩增核酸序列的技术。
与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相比,INAAT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温度变化步骤以及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等优点。
本文将对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原理、技术细节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探讨。
二、原理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反应助剂,如反转录酶、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等,在恒温下使核酸序列发生反转录、扩增和降解等反应,从而实现核酸模板的扩增。
三、技术细节3.1 核酸模板的选择在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中,选择合适的核酸模板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DNA或RNA序列均可作为核酸模板,但需要注意的是,模板的纯度和浓度对反应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3.2 反应助剂的选择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中使用的反应助剂包括反转录酶、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等。
不同的反应助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核酸模板。
反转录酶适用于RNA模板的扩增,而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适用于DNA模板的扩增。
3.3 反应条件的优化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需要优化反应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扩增效果。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缓冲液的组成等因素都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 反应产物的检测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生的扩增产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如凝胶电泳、荧光探针、实时荧光PCR等。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四、应用前景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1 临床诊断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如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基因突变的筛查等。
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临床诊断工具。
4.2 食品安全检测核酸等温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如食品中的致病菌、转基因成分等的检测。
核酸等温扩增(1)
基于连接酶连接、引物延伸与链置换扩增反应的一种等温 核酸扩增方法。在恒温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与环型 探针互补的重复序列。
RCA反应体系组成: 噬菌体 φ29DNA 聚合酶、单链环状 DNA 模板和引物
(一条或一对也可多条)。 噬菌体 φ29 DNA 聚合酶具备很强的链置换活性,无需模 板分离,酶性稳定,可连续数小时高效催化合成 DNA。
• LAMP 的反应结果只有两种即扩增与不扩增,故 在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时是难以进行后续鉴定的;
• 产物相当复杂,无法进行后续的回收、鉴定、克隆 等基因工程操作。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18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精品课件
21
精品课件
22
NASBA的优缺点
NASBA 是种 RNA 扩增法,因此其主要应用 是对 RNA 病毒的检测。
RPA技术的缺点
严格专利保护 反应成分复杂 对临床标本的检测效果较差
精品课件
44
谢谢
精品课件
45
该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日本 LAMP 专利在 我国的应用限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 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物种保护 等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35
RPA技术
精品课件
36
RPA技术简介
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技术,2006年 由剑桥大学的Olaf Piepenburg等人建立。
精品课件
26
SAT技术的原理
SAT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是基于TMA (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恒温扩增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 核酸检测技术,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进展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的体外核酸扩增,本文综合国内外报道,对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包括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NASBA)、链置换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单引物等温扩增(SPI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PA)、新型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的原理、重要特性、应用及未来的展望。
核酸基于其生物特性被用来作为生物研究和医疗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用于扩增及低丰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
尽管PCR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但他需要反复的热循环及精密仪器的缺点限制了其在资源有限或实地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出现及迅猛发展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因为其只需恒温装置(例如:水浴锅),便能进行快速且高效的扩增反应。
从20世纪90年代始,很多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被发展起来,多种等温扩增方法都具有高灵敏度,而且有部分技术已成功转向商业化[1]。
在众多的等温扩增技术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他的等温扩增技术还有依赖核酸序列型等温扩增、链置换等温扩增、滚环等温扩增、单引物等温扩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
本文综述了这些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分子诊断的应用,并探讨等温扩增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2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2.1 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技术依赖核酸序列型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2],是一种基于转录依赖扩增系统建立起来的等温扩增技术。
NASBA通过模拟逆转录病毒复制方式设计而成,用于扩增单链RNA序列。
NASBA的基本原理是模板RNA被反义引物识别,并在逆转录酶的RNA依赖型DNA聚合酶活性作用下形成互补DNA链,而RNA-DNA复合体被核糖核酸酶H(RNase H)处理,使得原来的RNA链被降解,接着在逆转录酶的DNA依赖型DNA聚合酶活性作用下,含T7启动子的特异引物(oligdNTP)识别新合成的单链DNA链,形成含T7启动子的双链DNA结构,该结构可作为随后循环扩增的底物。
T7RNA聚合酶能够使带T7启动子的DNA 链作为模板合成与原来RNA链序列相似的新的RNA链。
通常NABSA能在41℃条件下进行,经过1.5~2 h的扩增可将模板RNA放大至109倍,灵敏度与RT-PCR的相当。
NABSA的终产物可用凝胶电泳、实时荧光法、比色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DA已批准使用NASBA技术在HCV和HIV-1等一些微生物的分子检测[3-4]。
2.2 链置换扩增技术链置换扩增技术(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在1992年首次由Walker等提出,與NABSA不同的是,SDA是依靠酶促反应进行的DNA体外核酸等温扩增。
其扩增过程需要经过DNA单链模板的准备、5’端3’端均含酶切位点的目的DNA片段的生成和链置换反应三个阶段。
理论上,SDA在37~40 ℃进行23次循环后,2 h内靶序列可得到108扩增[5]。
在SDA产物检测上Walker等将荧光技术与SDA结合,建立了SDA的荧光偏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检测方法。
Spears等[6]将荧光探针加入到SDA的循环阶段,建立了同步SDA荧光偏振(simultaneous SDA and FP detection)检测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沙眼衣原体检测。
有关学者将SDA与压电DNA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研制了SDA压电DNA传感器,并对33份临床样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其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且更快速、灵敏。
SDA技术也用于病毒RNA的检测,如Mehrpouyan等[7]用SDA技术建立了对HIV-1病毒的检测,SDA技术在结核病、基因诊断等方面也已有报道[8]。
2.3 滚环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是借鉴自然界中环状DNA分子滚环式特定复制方式建立的等温扩增技术[9]。
RCA线性扩增是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环状DNA与引物结合后进行延伸,生成大量与环状DNA互补的重复序列的线状DNA单链。
指数RCA采用与环状DNA序列一致的第二种引物,此引物与线性RCA产物结合并酶促延伸,产物又作为第一种引物的模板进行反应,因此使产物能在短时间内呈指数扩增。
指数RCA也可用于非环状DNA的扩增。
RCA很明显的缺点是其线性RCA只能用于检测一些具有环状核酸的病毒、质粒和环状染色体等,而合成指数RCA锁式探针的成本高及检测时存在信号背景问题[10]。
RCA被用于扩增及检测DNA及R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11-12],这是第一个完成从双螺旋DNA或者mRNA转变为单链DNA的检测方法。
目前已经用RCA技术发展了TempliPhi DNA测序模板扩增试剂盒。
在腫瘤的早期核酸检测和检测分析,RCA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分析工具。
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Notomi等于2000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该法使用4条引物(外引物F3/B3、内引物FIP/BIP)来识别6个特异性DNA结合位点,以及链置换功能的Bst DNA聚合酶,来实现核酸的扩增检测。
LAMP扩增包括哑铃状模板合成阶段、循环扩增阶段、伸长和再循环阶段。
其基本原理是在目的双链DNA解链后,内外引物识别相应的位点,在Bst 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
当外引物延伸至内引物处时可将内引物形成的链置换出来,而后形成一个哑铃样DNA结构。
该结构再不断被引物识别、延伸和扩增后最终形成茎环结构和多环花椰菜样结构的DNA片段混合物[13]。
LAMP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浊度检测法、颜色判定法,而颜色判定法所用显色剂又分两类:一类是金属离子指示剂,如钙黄绿素、羟基萘酚蓝(HNB)、钙黄绿素和HNB的组合等;另一类是核酸染料指示剂,如SYBR Green I、GeneFinder和碘化丙啶等。
LAMP技术自开发以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已经成为分子检测技术大家庭的佼佼者。
早在2003年,LAMP就用于微生物及病毒,如流感病毒H5的检测[14],也被用于胚胎性别鉴定的检测[15]。
其应用领域广泛,还包括针对细菌[16]、寄生虫[17]、真菌[18]等致病原的快速检测。
而且,Eiken化学公司(http://www.eiken.co.jp/en/product/index.html)生产了LAMP检测法的商业试剂盒。
2.5 单引物等温扩增单引物等温扩增(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SPIA)技术的扩增反应是由杂交引物结合至靶DNA的互补序列上开始的[19],而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杂交引物及靶DNA序列进行延伸。
随着引物的延伸,杂交引物(RNA—DNA引物)的5’端RNA片段被RNase H选择性地降解,以释放部分靶DNA序列上的结合位点,从而又可结合新的嵌合引物。
新的嵌合引物需与之前引物延伸的产物竞争,才能结合到互补DNA的靶序列上,从而替换延伸的5’端产物。
如此经过RNA降解、新引物结合、链置换的这一循环过程,实现模板互补序列的快速扩增。
SPIA是首个用于全球基因组DNA扩增的方法,此法也可用于特定基因组序列和合成DNA序列的扩增[20]。
SPIA通过加入一种转录酶改良为Ribo-SPIA,后者也可用于全球及特定RNA的扩增[21]。
由于Ribo-SPIA只扩增原始的转录本,而非复制产物,所以其具有高度的保度,而且其能放大每个RNA原始转录本高达1万倍。
因此,SPIA可用于不同种类核酸的大量扩增,在临床研究中也常见[22]。
2.6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ing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及其扩增机制是由杭州优思达公司于2012年提出[23]。
CPA 的扩增过程包括:带有交叉引物位点的扩增产物的产生、交叉引物的扩增、产物的产生。
在扩增过程中,Bst DNA聚合酶通过置换作用不断延伸交叉引物及置换引物,而产生固定的正向链5’端。
同时,在扩增中引物不断地杂交、延伸及扩增产物的自我杂交、延伸,而产生多个引物杂交位点从而加速整个扩增过程,扩增的终产物是单链、发夹样结构、双链DNA的混合物。
CPA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检验检疫、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食物中致病微生物的核酸检测及人类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诊断上。
祁军等[24]应用CPA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及疟疾等病原体。
有学者建立了应用于转基因生物检测上的CPA扩增法[25]。
2.7 新型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新型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于2013年研发并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IMSA利用6条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的7个位点,其扩增包括原始自我配对结构(SMS)的生成、基于SMA的自我循环扩增及最终形成的基于原始SMA衍生的长链C环样DNA双链结构或正在解链的C环样结构。
IMSA在扩增过程中会产生多倍数的能自我配对继而引发循环扩增的寡核苷酸结构,使得随后循环扩增几率明显增加,继而使得扩增效率和检测灵敏度提升。
目前IMSA的应用还比较局限,Ding等[26]建立了人类肠道病毒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CV A16)的IMSA扩增法,其具有高特异性及高灵敏度(EV71灵敏度高达96.4%,CV A16灵敏度达94.6%,),灵敏度比LAMP法的还要高(EV71灵敏度91.1%,CV A16灵敏度90.8%)。
且该法亦无需热循环仪,操作简便、快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引起重视。
3 展望伴隨着高效的扩增,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可以作为便携式分子诊断发展的理想候选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里,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
尽管目前PCR 仍然是用于核酸扩增最为广泛的技术,但由于其需要热循环扩增仪及复杂的扩增程序,这些不足造成PCR实地应用困难并导致筛查成本的增加。
相比之下,等温扩增技术对于原始生物样本的应用范围更宽,在临床诊断的效能上两者相当或者说等温扩增技术更优于PCR技术。
等温扩增技术的优点还有,从样本的处理到后续的检测,等温扩增技术只需在一个小管里便可进行,以及其检测只需微量样本、检测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