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优势探析
寰枢关节错位的诊断分型和整(韦)
显效:患者症状较原来减轻, X线片齿状突偏移、前倾较前 好转;无效:患者症状、X线 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215例, 治疗时间10-40天,平均治疗17 天。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 痊愈139例,临床治愈51例,显 效23例,无效2例,痊愈和临床 治愈率88.4%。
3.3 典型病例 杨某,女性,42 岁,北京市人。无明显诱因头 晕伴头胀2年,加重7天。头晕 时可有视物旋转、模糊,头胀 于后枕部为主,头晕症状出现 常与体位改变有关,伴颈部僵 硬不适,无头痛、耳鸣,伴恶 心,无呕吐。曾到某医院诊为 “颈椎病、高血压”,行按摩、 牵引等治疗,疗效不佳。
近一周来头晕症状加重,伴行走 不稳。入院后检查: Bp180/110mmHg,颈椎曲度加 大,后枕部风池穴压痛(+), 颈椎运动:屈10°,后伸30°, 左旋35°,右旋35°,侧屈正常, 左侧桡动脉试验(+)。X线片 示齿状突前倾,寰椎示双边征, C2.3.4阶梯改变,颈曲加大(图 2-1,2-2)。
❖
加 强 交 通 建 设管理 ,确保 工程建 设质量 。05:12:4105:12:4105:12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
安 全 在 于 心 细,事 故出在 麻痹。 20.11.1220.11.1205:12:4105:12:41November 12, 2020
❖
踏 实 肯 干 , 努力奋 斗。2020年 11月 12日 上午5时 12分20.11.1220.11.12
❖
追 求 至 善 凭 技术开 拓市场 ,凭管 理增创 效益, 凭服务 树立形 象。2020年 11月 12日 星期四 上午5时 12分41秒 05:12:4120.11.12
俯卧位颈椎斜扳法之我见
善颈 动脉 、 动脉的 弹 性 , 脑 使其 紧 张 度下 降 、 血管扩 张 , 血流量 , 加 肌纤 维弹 性 ; 可 以提 高神 经 增加 增 还 兴奋 性 ; 改善局 部循环 障碍 , 症状减轻 或消失 。手 使 法 治疗可以橙解肌 肉痉挛 , 节颈椎结构 失衡状态 , 调 解 除 由于棘 突偏歪 、 突关节增 生 、 钩 生理 曲度变直 以 及椎 间盘后 突等 对椎 动脉 或交 感 神经 的 压迫 刺激 , 从而 改善血 液 循 环 , 加 颈 动脉 和 脑 动脉 供 血 量 。 增
3 4例落 枕 ( 关 节紊 乱 ) 寰 枢关 节 半 脱 位 的 小 及 病人 , 经过 1次治疗痊 愈 , 2 颈椎病 人 , 另 4例 因扳 法 仅是颈椎 病众多 治疗 手 法 中的 一种 , 治 愈 时间 的 故 长短 与正常坐位 手法 治疗 颈椎 病 的时 间大致 相 等 ,
恕不 再多言 。 4 体 会 颈项部 的扳法 , 临床上 , 在 可根据颈 椎运 动方 式
2 1 颈部 牵引 : . 采用机械 牵引颈部 , 增宽椎 间隙 , 缓
解 由于骨质增生 或关 节错缝对 局部组织及 神经根 的
压迫 , 椎间隙 的平衡得 到协 调。 使
2 2 手法治疗 : ①病人 俯卧位 , 医者站 于床头 , 在颈
椎 两侧 及肩背部 采 用 轻柔 的滚 法 、 法、 法 , 揉 拨 以放 松 肌 肉, 分别按 揉 风池 、 盆 、 再 缺 肩井 、 肩中俞 、 肩外 俞 等穴 , 以行气 活血 , 止痛 止麻。②扳法 : 人俯卧 病
俯 卧位 颈椎 斜 扳 法之 我 见
姜 勇 刘力 军 王 敏 (50 0 17 0 )
定位定向复位法配合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由上 而下 的按 摩 , 反复进 行 3次 。 ( 2 ) 定位 定 向复 位法 。 根 据本 病 的体 征及 张 口片 的不 同病 理改 变 。有针 对性 地选 用 定位定 向拔伸旋 转 复位 、 定位 定 向侧 扳法 、 牵 引
复位法 。 ①定位定 向拔伸旋转复位。 本法适用 于齿状突 患 者正 坐 , 放松 全 1 . 1 临床 资料 本 研 究 收 集 重庆 市 梁 平 县 人 民 医 院 水平 旋 转及齿 状 突侧偏 旋转 的患者 。 根据 C 棘 突 偏 向哪一 侧 而决 定 操 门诊 患者 共 9 0例 , 诊 断标 准参 照《 实用脊 柱病 学 》 H 拟 身 。术 者站 于背 后 , 作 方法 。如 C : 棘 突偏 向右侧 , 术 者 用右 手食 指 和拇 指 定。 以头晕 、 头痛 为主 , 伴颈 痛 、 枕 下痛 。 体征 C : 棘 突偏 中指顶按 C : 棘突之右旁 , 术者左手 曲肘托 歪、 棘旁 压痛 为 主 。影 像学 检查 显示 , 寰椎 两侧 块 与枢 扶压枕部 , 用 前臂 及手抱 着 患者 头面 部 。 双手 用适 当的力 椎 齿状 突距 离不 等 , C 棘 突偏歪 。 经 颅多普 勒 ( T C D) 显 扶 下颏 ,
法 治疗 。 结 果 对 照 组 有 效 率 8 6 . 6 7 %。 治疗组有效率 1 0 0 %, 且 治 疗 组 纠 正 寰 枢 关 节 紊 乱 患 者 异 常 X线 表 现
疗效优于对照组 ( P < 0 . 0 5或 0 . O 1 ) 。结 论 定 位 定 向复 位 法 配 合牵 引治 疗 寰 枢 关 节 紊 乱 安 全 有 效 。
・
1 2 3 0・
中 国 中医 急症 2 0 1 3年 7月 第 2 2卷 第 7期 J E T C M. J u 1 . 2 0 1 3, V d. 2 2, N o . 7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错位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错位案吴某某、女、70岁。
初诊(202*-10-12):患者因“颈项强痛8天,伴颈项功能受限6天”就诊。
其既往无颈痛病史。
8天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强痛不适,自行外贴伤湿止痛膏后疼痛有所缓解。
6天前患者曾到某私人诊所接受推拿治疗,端提颈项数小时后出现颈痛剧烈,动则痛甚,颈项活动受限,双肩胛部疼痛,严重影响睡眠,经多家医院诊治未果,故到我院就诊。
刻诊:颈项及双肩胛部疼痛剧烈,动则加重,颈项活动严重受限,头皮疼痛,肩背恶寒,严重影响睡眠,饮食差,大便干燥,小便频数(夜间2—3次),舌淡,苔白,脉弦浮紧。
查:面色少华,颈肌紧张、僵硬,颈项活动左右上下活动度0-5度,右乳突(完骨)压痛(+++),颈2棘突及旁开1.5cm 处压痛(++),双肩胛部广泛轻微压痛(+),叩顶试验(+),由于颈项活动严重受限,其他的颈部试验暂无完成。
颈椎MRI 检查示:颈5-6、6-7椎间盘突出。
CR片提示:因患者无法完全张口,张口位摄寰枢关节显影不清晰。
辨证:太阳经受风寒外袭则见颈项强痛、肩背恶寒,加之手法治疗失误,导致寰枢关节错位,气滞血瘀,则疼痛加剧、不能正常运动、枕项部压痛明显;由于颈项不能正常抬起,则无法完成开口位摄片以了解寰枢关节位置。
虽从MRI上可见C5/6/7椎间盘突出,但该部位压痛不显,故不考虑是C5/6/7椎间盘突出所引起颈项疼痛。
诊断:寰枢关节错位(气滞血瘀)。
治当正骨柔筋、活血止痛。
采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
针灸:刺双侧颈百劳,先泻后补,得气后温针灸1状;刺双侧风池-完骨、双肩井-风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电针疏密波刺激20分钟。
推拿:先以轻手法舒筋,待肌肉有所放松后采用卧位牵引小角度旋转法改善颈项左右旋转功能,座位端提俯仰法改善颈项前后俯仰功能。
二诊(10-15):诉颈项疼痛明显缓解,颈项左右旋转各70度,前屈≥35度,后仰≥35度。
续前法巩固治疗3日。
按:寰枢关节错位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常发生于外伤或失枕后采用较大角度旋转扳法,导致寰枢关节解剖位置发生偏移,从而诱发颈项疼痛、颈部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优势探析
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优势探析标签: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寰枢关节紊乱症;手法寰枢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变,从而刺激神经、血管,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寰枢椎紊乱型颈椎病、寰枢椎不稳、上颈椎不稳症、寰枢关节错缝,但又有别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和脱位。
寰枢关节紊乱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
对本病的治疗,笔者在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寰枢关节解剖特点寰枢关节的主要活动功能是旋转活动(从左到右最大旋转度可达90°),且占颈部全部旋转活动的50%,这首先表明寰枢关节是颈部病变的多发区。
再者,因为寰枢关节之间没有椎间盘,其联络主要为枢椎的齿突依靠齿韧带与寰椎齿凹构成关节,该特殊结构限制了除水平旋转以外的其他活动,这就是寰枢关节多见水平旋转侧偏的解剖基础。
另一主要原因是,寰枢关节之间关节面有轻微的倾斜角度,在颈部旋转活动时较易出现滑动,这种结构无疑造成了许多呈相对水平位旋转的侧偏机会。
2 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发病机制解剖上,椎动脉在枢椎横突孔至枕骨大孔这样短的行程中有4~5个弯曲。
在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部的弯曲虽使椎动脉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却是椎动脉最常出现堵塞之处,由于上下部椎动脉均受到牵系固定,若有关节不稳,则椎动脉最易受到牵拉,或形成折叠样弯曲,均会影响到椎动脉血流。
另外,枕大、枕小、耳大神经由C1~3神经纤维组成,分别从枕后穿出,投向各自的分布区,当寰枢关节发生紊乱时,极易对上述神经产生直接的机械卡压,从而造成头痛、头胀等相应症状[1]。
3 寰枢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目前,对寰枢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如推拿、牵引、针灸、局部封闭、中药内服、颈托石膏或围领固定、牵引下同时进行手法复位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手法整复针对性强、见效快[2],是目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首选方法。
近几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几年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7-24T09:47:28.5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宛强[导读]宛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寰枢关节半脱位症状在临床中多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总结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简述了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并且对其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了说明,其次研究了近年来有关人员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最后总结了侧卧位定点扳法、坐位拔神调整法、拉颈旋转扳法与拇指旋转按摩等多种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前言:近年来,临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增加,如何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支持变得十分重要。
为达到快速有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症状的目标,有关人员赢明确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总结,根据X线片、CT和MRI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鉴于此,对寰枢关节脱位治疗方法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1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1.1临床症状与体征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症状为颈部位置眩晕、后枕痛、皮肤麻木,伴有视物模糊、眼胀、眼疲劳、听力障碍等多种症状。
此外,少部分患者也存在咽部不适感、胸闷心悸与上腹部疼痛。
多数患者发病慢,临床症状具有间歇性规律,病情在多次反复发作逐渐严重,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在静息时存在呼吸困难,终末期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造成死亡。
该病的主要体征是颈部活动受限,局部触诊存在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等症状。
1.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时确定寰枢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
通过X线检查,平片显示寰齿关节间隙过大,成人寰齿间隙在3mm以下;儿童寰齿间隙一般不超过5mm。
当头颈部屈曲活动时,成年人间隙无变化,儿童变化幅度在1mm之内,如若间隙值超过5mm或更大,则判定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
在影响学检查中,利用CT与MRI方法,可协助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类型,并判断主要原因,如先天性分隔不全、畸形缺陷、类风湿关节炎。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30例临床分析
关 键词 : 寰枢 关节紊乱 症 ; 法 ; 手 临床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2 4 1 R4 .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2— 4 6 2 0 )2 05一O 10 2 0 (0 8 0 —0 3 1
2 治 疗方 法
寰 枢关节 紊乱 症 也 称 寰 枢关 节 错 缝 、 寰枢 关 节 半 脱 位 、 枢关 节紊 乱 , 引起 头痛 、 晕 、 项 背部疼 痛 寰 是 眩 颈
等 症状 的常见 病 之一 , 20 自 01年至 20 07年 , 笔者 采 用
2 1 放松 手法 患 者 坐 位 , 者立 于 其 后 , 用 一 指 . 医 采 禅推法、 攘法 、 揉法 、 法 、 法等 传统 推拿 手法在 其 拿 点 拨 项 背 部进 行操 作 , 以达 到解痉 、 痛 、 松 的 目的 , 镇 放 为下 步 操作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22 拔伸 法 患 者 俯 卧 位 , . 目视 正 下 方 , 颌 骨 伸 出 下
参照 《 实用 脊柱 病 学》5 “ 枢 _对 寰 ]
胛 内上 角及 其 内侧 缘 上 部疼 痛 , 有第 3至 第 6胸 椎 偶 棘 突旁病 变侧疼 痛 。体 征 : 椎旋 转功 能受 限 、 颈 枢椎棘 突压 痛或偏 歪 、 患侧 肩 胛 内上 角及 其 内侧 缘 上 部或 第 3至第 6胸 椎 棘 突 旁 压 痛 、 枢 横 突 旁 压 痛 或 隆 凸。 寰 影像学 检 查 : x线 颈 椎 侧 位 片 显 示 寰 齿 前 间 距 大 于 3 m小 于 4 m; ( ) 口位 片 显示 寰 椎 侧 块 与齿 状 m m 和 或 张 突 间距不对 称 , 两侧 相差 大 于 2 【叫J 一 。
寰枢椎关节紊乱1
寰枢椎关节紊乱1寰枢椎关节紊乱是指因枢椎旋转、倾斜,导致与寰椎组成的关节正常的位置偏移⽽引起的症状、体征。
寰枢椎关节紊乱⼜叫寰枢椎关节错位、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等。
多发于中青年⼈,以长期低头伏案⼯作者为多数。
可有慢性劳损等病史。
亦可见于少年⼉童急、慢性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后引起。
属中医“痹证”、“痿证”、“瘫证”、“痉证”和“眩晕”等,其病位主要在脊背和督脉,并可窜及四肢经络,导致项背和四肢痹痛,或⿇⽊,或⽆⼒。
致病因素:(1)年龄因素:就像⼀台机器⼀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各部件的磨损也⽇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各种退⾏性变化,⽽椎间盘的退⾏性变化是颈椎病发⽣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
另外,⼩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
另外,⼯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
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翻筋⽃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与复发。
病⼈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颈椎病,⽽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许多病⼈可追溯到⼉童、学⽣时期轻微外伤,翻跟头等,不在意或不敢和家长说,因为很快缓解,容易忽视,更有⼀部分,在胎⼉通过产道、尤其是难产时,就已经出现寰枢关节错位。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手法复位是否必要?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手法复位是否必要?王延明;刘屹林;谭洪宇;王利民【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年(卷),期】2013(023)002【摘要】背景资料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儿科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首选保守治疗,但对于保守治疗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保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84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加手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是很必要的,它既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又可以降低1年复发率.【总页数】2页(P574-575)【作者】王延明;刘屹林;谭洪宇;王利民【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青少年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J], 李眸晗;胡晓萌2.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保守治疗:手法复位是否必要? [J], 王延明; 刘屹林; 谭洪宇; 王利民3.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和半脱位 [J], 娄思权; 李锋4.拉颈旋转扳法结合拇指旋转分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验案一则 [J], 陈凌菲;许苗苗;许丽5.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探讨 [J], 田曼曼;林敏;钱琦;姜黄维;金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体会
主旦匡药堂壶2Q Q8生8旦茎垒鲞星!§塑Q女i亟£Q££hi n§丛£出£iⅡ§:△g盟坚12Q Qg,!&§:盟Q:!§中医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体会荆留才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302_03寰枢关节半脱位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临床上以头晕、头疼、恶心等症状较为常见,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在头部外伤、手法过重,突然转头,齿状突发育不全及感染等因素影响下导致环枢关节面的轻度旋转错动移位,且不能自行复位,好发于青壮年和儿童。
目前艏医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即经后路行寰枢椎问内圃定融合术,此法虽然可以达到稳定寰枢关节的目的,却丧失了颈椎正常的活动。
我科自2000年2月~2006年6月共收治27例寰枢椎半脱位青少年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不仅可以保留寰枢关节的运动,而且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花费,值得推广与运用。
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患者均为青少年,有明确的外伤史,经拍摄张口位颈椎片或寰枢椎C T平扫确诊,无脊髓神经损伤,男19例,女8例;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5岁:齿状突向右侧偏歪12例,向左侧偏歪15例,偏歪最小距离3m m,最大距离8m m。
1.2治疗方法1.2.1牵引治疗患者坐位或俯卧,以枕颌带持续牵引,重量酌情选用2~5kg,每次20~30m i n,每天1~2次。
1.2.2手法治疗一般在牵引后进行。
1.2.2.I循经点按法患者罐位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轻柔的于衮法、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侧颈项及肩部,配合轻缓的头部左右侧屈、旋转运动,再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部。
1.2.2.2点按穴位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点按的手法施术于患侧颈项及肩部,按揉风池、天柱、风府、后顶、太阳、肩井等穴。
1.2.2.3挤压整复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相对用力由风池至大椎在棘旁施以挤压法,然后着重按揉压痛点。
吕立江教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经验
P r o f e s s o r L V L i j i ng a , a n d t a k e a me d i c a l c a s e t o s u p p o r t t h e er p s p e c t i v e .f R e s u l t s 】B y t r a c i n g t h e e t i o l o g y b y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P o r f e s s o r L V L i j i a n g u n d e r s t o o d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t l a n t o a x i l a s u b l u x a t i o n f r o m T C M a n d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 f o c u s e d o n i ma g e o l o g y e x a mi n a t i o n a n d p h y s i c a l c h e c k
C o l l e g e o f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n g z h o u 1 0 0 5 3 ) ; 2 . H a n g z h o u C a n c e r H o s p i t a l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案肖某某,男,10岁,学生,重庆江北人氏。
初诊(202*年6月12日):因“左侧颈肩不适2月”就诊。
2月前患儿不慎被书包撞击颈项,时未见明显疼痛,仅感到颈项左旋轻微受限,并未引起重视。
一个半月前患儿家长发现其总是爱扭动颈项、上抽左肩,曾到市儿科医院就诊,经CR检查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侧位片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大于3mm,开口位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右侧较左侧略宽2mm,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经卧位牵引及颈托固定治疗未见疗效。
证见颈项轻度酸胀,间断性扭动颈项,上抽左肩,颈项俯仰、旋转功能正常,饮食、睡眠、二便正常。
查:颈项左侧肌肉较右侧略显紧张,枕骨粗隆下1.0cm及C2棘突左侧轻度压痛,未引出放射痛,颈项左右旋转、上下俯仰功能均正常。
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此乃筋骨错位、气血不和所致,法当柔筋正骨,调和气血。
予以TDP照射局部20分钟。
轻手法舒筋、理筋以放松颈项、肩背肌肉后,予以卧位定点旋转扳法纠正寰枢关节位置,患儿平卧床上,以右手托患儿枕部,拇指顶住C2椎棘突右侧,左手握其下颌,轻度纵向牵引10秒,向左旋转头项同时右拇指推顶C2棘突向左,当闻及轻微弹响声时,停止手法治疗。
每日一次。
二诊(6月15日):患儿自诉左颈肩不适感消除,其家长诉近两日未见患儿频繁扭动颈项及抽动左肩。
查颈项肌肉柔软对称,未引出明确压痛。
考虑骨正筋柔,不必再采用旋转手法治疗,仅予轻手法放松局部即可。
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率高于成人,原因有三:一是儿童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肌力弱,关节易于错位;二是儿童体质较弱,患感染类疾病机会多,病毒或细菌侵犯寰枢关节周围韧带,使之更加松弛,错位机会增加;三是儿童天性好动,关节活动超过生理极限的机会多。
此类患者非重大外力所致,不合并骨断筋伤,多在颈部周围感染之后,加之坐姿、睡姿不良或突然转头而发病。
因外力较小,故脱位类型为半脱位。
中医非药物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近况
中医非药物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近况毛利娟;秦明芳;王进;周红海【摘要】@@ 颈性眩晕中以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较多见,占颈性眩晕的30%左右.该病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以低头位工作者为多.目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疗效较为理想,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现概述如下.【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0(033)006【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手法;针刀;针灸;颈性眩晕;寰枢关节紊乱【作者】毛利娟;秦明芳;王进;周红海【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颈性眩晕中以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较多见,占颈性眩晕的30%左右。
该病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以低头位工作者为多。
目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疗效较为理想,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现概述如下。
1 手法治疗1.1 旋转复位法莫亚仿[1]运用理筋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紧张。
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头部,以患者左侧颈2横突痛点为例,嘱患者头部转向右侧,术者左手扶托患者枕部,并用拇指按于左侧颈2横突痛点,食、中指按于右侧颈2、颈3横突部,右手托拉患者的下颌部,将头拉至最大限度,稍用“闪动力”,可闻“咯”声,说明已经复位。
通过对106例寰枢关节紊乱并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23%。
方军[2]将1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
崔述生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崔述生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刘大鹏1王麟鹏2丁洪磊3刘铁钢1胡可馨1指导:崔述生3(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3.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推拿科,北京1000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100,2018YFC1704102)【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常以颈性眩晕、颈项酸痛不适及头枕部发作性跳痛或胀痛为主要症状,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崔述生教授从事颈椎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工作近50年,总结临床经验提出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采用指针点穴、七线拨筋、拔伸牵引、旋转提扳、崔氏软伤洗剂外用的方法,“筋骨并重”“标本兼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崔述生;椎动脉型颈椎病;指针点穴;七线拨筋;软伤洗剂;老中医经验DOI:10.16025/j.1674-1307.2020.09.01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及其之间的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的退变,出现颈椎失稳,产生骨质增生,韧带与关节囊肥厚或钙化,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
其中以椎动脉受累明显的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以颈性眩晕、颈项酸痛不适及头枕部发作性跳痛或胀痛为就诊主诉。
其眩晕呈发作性、间歇性,当头部活动或颈椎旋转到某一角度时出现,患者常诉天旋地转、如坐舟车、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昏昏欲扑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无神志障碍。
崔述生教授从医近50载,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崔教授提倡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物理疗法与中药治疗相结合治疗妇、儿、筋伤相关疾病。
笔者幸从崔教授学习,现就崔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崔教授参照1993和2008年第二、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3]制定的标准,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①具有颈椎慢性损伤史及颈椎病的临床表现;②有颈性眩晕、头痛等症状,可有猝倒史;③旋颈征阳性;④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椎动脉迂曲、狭窄或梗阻;⑤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相应;⑥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寇赵淅;赵明宇;张向东;廉杰;宋永伟【摘要】手法整复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首要选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法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报道.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查阅,继而进行总结概括,本文主要从中医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中医正骨手法对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不同手法治疗该病的研究、手法治疗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等5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今后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及研究有所裨益.【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9(047)003【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综述【作者】寇赵淅;赵明宇;张向东;廉杰;宋永伟【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疼一科,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疼一科,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疼一科,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疼一科,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疼一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23;R684.7寰枢关节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错缝”“寰椎关节紊乱”“寰枢关节不稳”,属中医筋伤学“骨错缝筋出槽”范畴[1],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患。
寰枢关节作为颅底与脊柱独特的衔接部位,是具有最大灵活度、最差稳定性特点的特殊旋转轴。
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脊柱特殊功能活动需求,在先天性畸形及发育不良、外伤、劳损、退变、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因素影响下极易造成寰枢关节半脱位,出现以颈部僵硬疼痛、头痛、眩晕、恶心、耳鸣等为主的症状[2]。
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中医正骨手法因其疗效确切、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等优势常作为首要选择。
笔者结合查阅的近年来相关文献,现将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中医学中并无寰枢关节半脱位之病名,但属“项痹”和“骨错缝筋出槽”范畴。
【针刀医学】 枕寰枢复合体紊乱的诊治
+ (一)锥体束征: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其 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之故。临床上多先从 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及抬步沉重感开始,进而出 现足踏棉花、易跌倒、步态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状。
+ (二)肢体麻木
+ 多先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 稳、行走时有踏棉感,继而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 肢麻木、疼痛无力,握力减退、不能完成精细动 作。
+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脾虚,肌肉失荣,心肺不足, 气血不能上荣,皆是颈椎发病之因。
体表标志
应用解剖
肌肉
+ 在此区域的的肌肉所涉及的主要肌肉有: 一、浅层为斜方肌 二、中层为头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 三、深层为位于枕下三角区的4对椎枕肌,包括头后
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肌。
项韧带
+ 起于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为一 三角形的弹力纤维膜。两侧有头夹肌、颈夹肌等 多块肌肉附着,后缘游离而肥厚。其主要作用是 控制颈部过度前屈,由于有其他肌肉的作用,头 的左右旋转、后伸均可使项韧带被牵拉,因此极 易劳损。
+ (3)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 段及筋膜内段。
颈上交感神经
+ 颈交感神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既分布到头部 和颈部,也分布到上肢。颈交感神经还分布到咽 部和心脏。并伴随动脉分布到眼部。
颈交感神经
+ 颈上神经节:位于C2及C3附近,为3个颈神经节中最大者, 长2.5-3.0cm,内有100余万个神经元,主要的分支有:
+ 寰椎十字韧带主要作用是使齿突局限于寰椎前弓后面 的关节切迹内,与齿突后关节面构成不大的关节腔, 防止齿突向后朝脊脊髓方向移动。
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何育风;戴李国;练湛雄;容华【摘要】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uscle tendon manipulation and the modified small angle sagittal pull and conventional Tuina therapy.A total of 80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ure rate,rate of improvement,imaging and Xray spac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was 70.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4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97.472%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82.50% in the control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y x2 test.The image of atlanto odontoid anterior space and the side gap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It was concluded that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uscle tendon manipulation and the modified small angle sagittal pull achieved better effect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uina therapy.This method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目的:探讨对寰枢关节半脱位采用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间隙差值等指标,并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0%,对照组为4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2%,对照组为82.50%,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侧间隙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本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7(019)009【总页数】6页(P1534-1539)【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经筋手法;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常规推拿疗法【作者】何育风;戴李国;练湛雄;容华【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寰椎和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解剖关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仰卧位颈椎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仰卧位颈椎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姜超;叶盛;张宇;占茂林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24(45)3
【摘要】目的评价仰卧位颈椎旋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
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仰卧位颈椎旋扳法,采用颈性眩晕
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活动度评分、寰齿前间隙(ADI)和双侧寰齿侧块间距差值(VBLADS)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活动度评分、寰齿前间隙(ADI)和双侧寰齿侧块间距差值(VBLAD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仰卧位颈椎旋扳法能够更好地改善寰枢关节紊乱及减轻伴随症状,能够更好地改善寰枢关节错位状态。
【总页数】4页(P555-558)
【作者】姜超;叶盛;张宇;占茂林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6.62
【相关文献】
1.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观察
2.定点旋转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70例疗效观察
3.卧位旋转扳法和坐位定点斜扳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
效果比较4.定点旋提手法配合“三期”辨证牵引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5.仰卧位旋转扳法联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优势探析
关键词: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寰枢关节紊乱症;手法
中图分类号:R2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104-02
寰枢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位置改变,从而刺激神经、血管,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寰枢椎紊乱型颈椎病、寰枢椎不稳、上颈椎不稳症、寰枢关节错缝,但又有别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和脱位。
寰枢关节紊乱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
对本病的治疗,笔者在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寰枢关节解剖特点
寰枢关节的主要活动功能是旋转活动(从左到右最大旋转度可达90°),且占颈部全部旋转活动的50%,这首先表明寰枢关节是颈部病变的多发区。
再者,因为寰枢关节之间没有椎间盘,其联络主要为枢椎的齿突依靠齿韧带与寰椎齿凹构成关节,该特殊结构限制了除水平旋转以外的其他活
动,这就是寰枢关节多见水平旋转侧偏的解剖基础。
另一主要原因是,寰枢关节之间关节面有轻微的倾斜角度,在颈部旋转活动时较易出现滑动,这种结构无疑造成了许多呈相对水平位旋转的侧偏机会。
2 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发病机制
解剖上,椎动脉在枢椎横突孔至枕骨大孔这样短的行程中有4~5个弯曲。
在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部的弯曲虽使椎动脉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却是椎动脉最常出现堵塞之处,由于上下部椎动脉均受到牵系固定,若有关节不稳,则椎动脉最易受到牵拉,或形成折叠样弯曲,均会影响到椎动脉血流。
另外,枕大、枕小、耳大神经由C1~3神经纤维组成,分别从枕后穿出,投向各自的分布区,当寰枢关节发生紊乱时,极易对上述神经产生直接的机械卡压,从而造成头痛、头胀等相应症状[1]。
3 寰枢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
目前,对寰枢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如
推拿、牵引、针灸、局部封闭、中药内服、颈托石膏或围领固定、牵引下同时进行手法复位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手法整复针对性强、见效快[2],是目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首选方法。
手法整复可调整小关节紊乱,改善变窄的关节间隙,解除颈项肌的痉挛,使椎动脉骨性通道通畅,减轻对枕后神经
的机械卡压和炎性刺激。
目前,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整复手法有很多,如水平旋转复位法、按提旋转归位法、端转指压法、定点侧扳法等,临床都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这些方法多采用仰卧位或坐位施术,要求医者有很高的手法技巧,不便临床推广。
笔者根据本院赵润琛主任医师的角度旋转定位扳法,并结合临床实践,采用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4 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双臂自然垂放于治疗床两侧。
医者站其头侧,以第2颈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
医者以左手置于患者后枕部,拇指顶推偏歪的棘突或按压隆起的横突,右手手掌提托患者右侧下颌部,先将患者头颈转向左侧,并略后伸5~10°,待患者完全放松时,医者双手协同快速反向用力。
此时,常可闻及关节弹响声,手法复位即告成功。
5 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优势分析
5.1 发力轻巧
当患者俯卧位时,由于颈部不承受头部的重量,此时相邻椎体和关节突之间的压力最小,关节囊、韧带和肌肉也处于最为放松的状态。
所以,医者将患者颈椎后伸至整复角度后,只需要很小的力快速提托患者下颌即可。
本法较坐位扳法的优势,在于患者颈部处于最为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整复。
由于患者俯卧位时视线受到部分遮挡,因此,本法较仰卧位扳法提高了手法的突然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紧张情绪的发生,提高了手法的成功概率。
5.2 定位准确
本法之所以能准确定位,主要通过以下2个方面实现。
①利用角度定位:即当颈椎后伸至5~10°时,头颈的旋转功能主要是依靠寰枢关节来完成,所以,在此角度下,医者主动提托患者下颌使头颈发生旋扭时,其整复手法的扭力中心就集中到了寰枢关节。
②运用拇指定位:寰枢关节紊乱的位置变化,主要是枢椎沿纵轴方向的左右旋转和水平方向的左右位移。
医者在施术时,可根据寰枢关节紊乱的具体情况,在快速提托旋转患者头颈同时,利用拇指顶推或按压偏歪的棘突和隆起的横突。
而在坐位扳动时,虽然也可通过角度定位,但想要利用拇指完成推顶和按压动作,无疑是很难的。
前述2种定位方法在仰卧位扳法中也都不具有可操作性。
5.3 安全可靠
在患者俯卧位下,当医者通过角度旋转定位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时,由于有治疗床的支撑和限制作用,致使手法的扳动幅度不会过大,最大限度减少了医源性损害的发生。
此外,运用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动时,其整复范围主要集中在寰枢关节,使其余椎体和关节保持相对静止,这样就可将俯卧位扳法的作用力臂缩小到最短,减少了整复过程中的不确定
因素。
而当坐位扳动时,因为头部的重力作用,颈部肌肉必须保持一定的张力才能维持正常的直立姿态,这势必增加扳动时的阻力,若患者肌肉过度紧张或医者扳法用力过猛,都可能造成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再者,患者坐位时,由于缺乏治疗床的支撑和限制,医者只能凭借主观经验和手法的控制力进行施术,尤其在后伸角度旋转扳动时,一旦失去有效控制,极易导致意外发生。
至于仰卧位扳法,虽然有床面的支撑和限制,使后伸和旋转的角度不至于过大,但医者的发力也会因为床面而受到限制,增添了手法的不确定性。
5.4 整复充分
基于以上3个优势特点,医者在俯卧位整复时,可将旋转的角度做到最大,手法的速率做到最大,拇指顶推和按压的力度做到最大,这样就可使手法整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剪切力达到最大。
因此,这也是俯卧位角度旋转定位扳法较坐位和仰卧位的最大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胡立成.寰枢关节紊乱症与偏头痛[J].按摩与导引,2000,16(4):l22-123.
[2] 倪文才,沈志祥,范明,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85,5(3):144-147.
(收稿日期:2014-02-18)
(修回日期:2014-12-28;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