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心理压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心理压力综述研究
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内近年来心理压力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
对象、研究具体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心理压力源的变量之间
关系的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目前心理压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1-0-02
一、心理压力综述
近几年,我国对心理压力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一是通过调查对某一行业、群体的心理压力源进行识别,
并谈论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二是研究内容是心理压力中具体的工
作压力、择偶压力、养老压力、婚姻和家庭生活压力等,而以工作
压力最多;三是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以心理压
力源中的某一变量为研究对象,剖析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一)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包含了各个行业和群体人员,有大学
生、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公务员、空巢老人、医务护理人员等,
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这类人群的心理压力源进行研究。例
如徐长江,钟晨音(2002)、谢晓风,刘晓瑞(2007)、车文博、张
林、黄冬梅、张旭东(2003)、朱敏、姚本先(2008)、王雪莲、王
绪朗(2005)等学者针对大学生心理压力进行分析研究,朱虹
(2005)、张震(2006)、武国荣(2008)、林茹(2007)等学者专家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做了解释。
(二)心理压力中的具体内容不同,有工作压力、择偶压力、养老压力、婚姻和家庭生活压力等,而又以工作压力最多。一方面是受国外研究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受关注,而调查研究也相对成熟。吴清津、张秀娟、李洪西(2006)等人调查得出结论认为:
1、工作任务负担和角色模糊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
2、工作压力直接增强员工的离职意向。
3、员工的工作任务负担、角色模糊、上级的支持、知识更新的迫切性对工作满意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工作满意感,间接影响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离职意向。周跃萍、周莲英(2004)则认为:
(1)不同职业人员首要的工作生活压力源因素是工作压力及经济收支,而且不同职业群体在这个因素上差异极显著。
(2)不同职业人员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妄想症、敌意、精神性、抑郁、阳性项目数、scl-90总分等症状因子上差异极显著。
(3)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职工的经济收支和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事件这两个压力源因子与scl-90各因子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对象不如第一种、第二种研究那样具体化,在心理
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上,就心理压力源中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心理压力源中的变量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及影响程度。周跃萍、马剑虹、周莲英(2004)使用问卷测试方式对城市居民的心理凝聚感和压力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7种压力源因子和压力源总分中,经济收支和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事件、知识技能更新3个压力源因子和压力源总分在三个级别的心理凝聚感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凝聚感水平高的被试,对外界工作生活事件产生了最低的压力评价。职业、经济收入不同的群体在心理凝聚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收入高的个体有较高的心理凝聚感。说明不同心理凝聚感水平的被试面对相同的工作生活压力,其压力认知评价存在差异。陈惠雄(2007)依据组织行为学理论,指出由于夫妻双方处在具有不同约束刚性的工作组织中,工作压力与时间流动性差异引起家务时间资源配置的差异性。这种配置差异将导致当前的家庭组织效率最大,却可能对承担较多家务成员的未来职业安全与该成员所在组织的长期效率构成
不利影响。徐安琪前后在不同的文章中,提出传统家庭压力研究多基于西方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一种假设,而她则强调把家庭压力置于中国当代城市生活时空下和性别视角下进行关注。还从宏观脉动入手,从本土经验出发,把家庭压力置于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关注外在脉动的社会支持对家庭因应压力的作用,寻求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研究发现,在社会转型的经济制度背景下,城市家庭所经历的普遍而持续的经济压力是国家政策变化和结构
性调整的一部分,中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男性和女性对家庭经济压力的认知和应对策略深刻地受到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和文化脉动的影响。与西方家庭压力管理重视内在脉动不同,我国城市家庭经济压力的管理更应重视家庭外部支持系统的建设。多数家庭主要是通过亲缘网络的支持以不同程度地缓解压力,正式的社会支持给予家庭尤其是弱势家庭以社会救济和多方面的援手,有效地缓解了不少压力或危机。但总体而言,社会支持不足是造成家庭易损性的最主要因素,制度资源的匮乏和缺失,使得目前的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家庭的初级物质需求,对解决或减轻压力的作用有限。
二、心理压力测量
心理压力的准确测度是研究心理压力的基础,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心理压力测量工具,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国外测量方法主要表现为三种,分别是自我测评法,行为测量法、生理测量法。自我测评法是所有方法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它可以用来测量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对于压力源的测量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生活事件量表。服用药物、饮酒、吸烟等以及人的其他一些行为会影响人的健康(schachter,1978)。这些行为会随着压力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这些行为的改变可以作为压力大小的行为指标。而自我测评法又与行为测量和生理测量相交叉。《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测试量表之一,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可以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而这一量表也反应
了国外心理压力量表的特点之一,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认为,从微观层面理解心理压力与精神状态的关系,适合医院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教育部编制的心理应激量表、徐长江教授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张林教授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和杨进、张进辅、曾维希《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的编制》。国内学者石林(2003)就测量提出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对工作环境的测量应既有主观的测量也有客观的测量。
(二)测量应适用于不同的职业,或在测量工具中包含一些普遍性的核心问题,以利于比较不同职业群体中的压力水平。
(三)对压力的测量应包括压力的强度和压力发生的频率这两个方面。
(四)应强调压力情景中的心理动力,如低自尊、个体被评价,社会接受等,而不是只强调社会因素。
(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压力产生的过程和反应都是非常复杂的,因而仅仅通过一种方法来测量难以保证测量的效度。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多种测量方法相结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以往研究的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心理压力的研究积累了相当的理论基础,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具有启发意义。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指导。现有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一)从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都关注的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