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原文+简案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教学目标】1.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亭台楼阁”意象(2)理解“借物抒怀”的文学传统2.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1)在了解归氏散文“平淡中见深意”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把直观的笼统感受还原为文本的具体分析(2)以论赞部分为突破口,全面把握作者情感【教学重点】以论赞部分为突破口,挖掘作者蕴于作品中的功名意识【教学难点】感受初始文本和补写文本在情感基调上的差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见反面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写下你的阅读感受2.针对你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课上教学1.疏通文本,顺带补充相关文学常识,并解答部分同学在预习时提出的疑问Eg:张焓:我们的书上有这样一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③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④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⑥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而为墙,凡再变矣。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节选)【注】①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①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①冥然:静静地。
①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①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①庖:厨房。
1.下列与“客逾庖而宴”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朝而往,暮而.归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D.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鸟时.来啄食;学而时.习之B.顾.视,无可置者;顾.野有麦场C.日影反.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冥然.兀坐;豁然.开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4.本段文字记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分析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
【答案】1.A2.C3.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4.修葺前“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③也。
室仅方丈④,可容⑤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⑥,雨泽⑦下注⑧;每移案⑨,顾视⑩无可置(11)者。
又北向(12),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3)。
余稍为修葺(14),使不上漏(15)。
前(16)辟(17)四窗,垣墙周庭(18),以(19)当(20)南日,日影(21)反照,室始(22)洞然(23)。
又杂(24)植兰桂竹木于庭(25),旧时栏楯(26),亦遂增胜(27)。
借(28)书满架,偃仰(29)啸歌(30),冥然(31)兀坐(32),万籁(33)有声;而庭阶寂寂(3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5)。
三五之夜(3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37),风移影动,珊珊(38)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39)喜,亦多可悲。
先是(40),庭中通(41)南北为一(42)。
迨(43)诸父(44)异爨(45),内外多置(46)小门,墙往往(47)而是(48)。
东犬西(49) 吠(50),客逾(51)庖(52)而宴(53),鸡栖(54)于厅。
庭中始为(55)篱,已(56)为墙,凡(57)再(58)变矣。
家有老妪(59),尝(60)居于此。
妪,先大母(61)婢(62)也,乳二世(63),先妣(64)抚(65)之甚厚(66)。
室西连于中闺(67),先妣尝一至(68)。
妪每(69)谓余曰:“某所(70),而(71)母立于兹(72)。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73),呱呱(74)而泣;娘以指叩(75)门扉(76)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77)外相(78)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79)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80)曰:“吾儿,久不见若(81)影,何竟日(82)默默(83)在此,大类(84)女郎也?” 比去(85),以手阖(86)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87),儿之(88)成,则(89)可待(90)乎!”顷之(91),持(92)一象笏(93)至,曰:“此吾祖太常公(94)宣德间执此以朝(95),他日(96)汝当(97) 用之(98)!”瞻顾(99)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100)不自禁。
《项脊轩志》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项脊轩志》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
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项脊轩志》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项脊轩志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对照翻译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描述了XXX这个旧南阁子,这个房子只有方丈大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个老屋已经有百年历史,房间里到处都是尘土和渗漉进来的雨水,每次移动桌子,都没有地方可以放置。
房间朝北,无法得到阳光,到了中午太阳就已经落山。
作者稍微修葺了一下,让房间不再漏水。
前面有四个窗户,周围是围墙和庭院,可以挡住南边的阳光,阳光照射进来,房间变得明亮起来。
庭院里种满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这些树木增添了庭院的美丽。
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作者坐在那里,闭目静思,万籁俱静,只有小鸟时不时飞来啄食,人们也不会打扰他。
有时在月圆之夜,月亮的光芒照在墙上,桂花的影子斑驳,微风吹动,影子也随之摇曳。
这时,房间里的氛围非常优美。
然而,作者在这里生活也有许多不便,庭院最初是通往南北的,后来父亲们在庭院内外加了很多小门和围墙,庭院变得很杂乱,有时狗在这里乱叫,客人在这里吃饭,鸡也在这里栖息。
庭院也从篱笆变成了墙,变化了很多次。
作者的家里曾经住过一位老妇人,她是先代的仆人,照顾了两代人,后来由母亲照顾她。
家有老宅长屋,其中的母亲和祖母都很爱房子。
西边的房间和中间的房间相连,祖母曾经到过这里。
祖母常常告诉我:“在某个地方,我的孙子在我怀里哭泣,而我用手指敲门问他是否冷或者是否想吃东西。
我们就这样在门板外面互相交流。
”说着话,我和祖母都哭泣了起来。
我在书房里束发读书,有一天,大母过来对我说:“我的孩子,我很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你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孩子一样?”她走了,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我们家读书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效果,但你能够成功,值得期待!”有一天,爷爷拿着一支象笏来到我的书房,说:“这是我的祖父XXX在宣德年间拿着这个去朝见皇帝的,那天他充满了自豪感。
这个象笏将来由你来使用!”我看着这个古老的笏子,感觉它就在昨天一样,让人不由自主地长叹。
书房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经常从书房前经过。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朝〕
原文注音:项脊轩志——归有光〔明朝〕项脊轩者,古人所居野处之室也。
予尝记之京师若曰:秦庭之士,遭逢其盛;有文有武、有辨有识、有智有勇、有谋有国、有守有众、有诚有信。
退之未有退之,复之未有复之者也。
揽之未有揽之,见之未有见之者也。
爱其美者,家其邦;鉴之无愧,言之足用。
顾盼之华,睹者有限;动之因素,见者夜明。
有依有守,有特有丧。
然则贤者劳困于阳,不敏于阴,此乃天地之纪,物类之至。
忍移忍厌,有为有否,有舍有取,有功有名。
送章送实,贻则不端;饰名饰实,答则可信。
功名利禄之美,非贪恋所宜瑰。
定则有负,负则有责;及其得道,改悔无所。
Item Ji Xuan Zhi - Gui Youguang (Ming Dynasty)Item Ji Xuan is a dwelling where ancient people lived in the wilderness. I once recorded this when I was in the capital city and said: "The scholars of the Qin court experienced its prosperity; they possessed both literary and martial abilities, discernment and knowledge, wisdom and courage, strategizing for the country, defending and gathering people, sincerely devoted and trustworthy. None have retired withoutsuccess, nor returned without achievement. None have failed to grasp, nor failed to see. Those wh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will be cherished by their family and their nation. When they reflect upon themselves without shame, their words are sufficient. Their attractiveness and charm have a limited number of admirers. The factors that move them are visible day and night. They have their own principles and values, specialties and losses. Thus, the virtuous ones experience labor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sunlight, but are not quick-witted in the shade. This is the order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utmost classification of things. They endure relocation and discontent, action and inaction, abandonment and acceptance, success and fame. To present chapters and reality and be neither pretentious nor irresponsible; to embellish both name and reality and have answers that can be trusted. The beauty of fame, fortune, and benefits should not be pursued out of greed and infatuation. When it is established, there is a burden to bear; when there is a burden to bear, there is a responsibility. When they achieve the right path, there is no room for regret."。
悼念亡妻的文章 亭亭如盖
悼念亡妻的文章亭亭如盖“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所写的这句话,被大家称为古诗词中悼念妻子最感人的句子。
实际上整篇《项脊轩志》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典名句,这次就为大家带来《项脊轩志》的全文翻译还有赏析,《项脊轩志》相当于是一篇回忆录散文,体现了归有光对于自己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动情之深令人感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全文吧。
《项脊轩志》全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堦寂寂一作:阶寂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赏析
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赏析有时候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看看别人对这篇文章的赏析对自己的理解有着很大的益处!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项脊轩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__,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名师讲题】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异爨:分灶做饭,即分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高考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归有光《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项脊轩志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散文
项脊轩志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散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高中必背古文归有光《项脊轩志》深入解析
《项脊轩志》归有光一、本篇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文章结构:便于快速把握文章纲要,辅助理解,便于记忆《项脊轩志》├──项脊轩的描述│├──位置与大小:旧南阁子,方丈大小│├──状况:百年老屋,尘泥渗漉,北向昏暗│└──修葺后的变化:不漏雨,四窗明亮,庭院增胜├──家族往事│├──庭院变迁:从通南北到内外多置小门墙│├──生活琐事:家禽乱叫,客人逾庖而宴│└──老妪的回忆:关于作者母亲和姐姐的往事├──怀念亲人│├──对母亲的怀念:象笏的传承,母亲的期望│└──对妻子的怀念:学习书艺,枇杷树的成长├──人生哲理│├──自比历史人物:平凡生活中的奇景│└──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与坎井之蛙的比喻└──个人感慨├──对家族变迁的感慨└──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思三、文章解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抒情散文,选自其文集《震川先生集》。
《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
《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
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项脊轩志》原文及译文篇1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项脊轩志(归有光)(3)原文
项脊轩志(归有光)(3)原文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
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
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
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
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 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译文: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容得下一个人居住。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泥浆渗漏,由小孔滴下,积聚的雨水,透过缝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动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没个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进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我略为修补,使它屋顶不漏,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射的阳光,借助阳光的反射,室内才透亮起来。又在庭院中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加了光彩。书籍放满了书架,大声吟诵,晏安自得,有时则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可庭院中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投影,纷杂错落,随着风的吹拂,影子也在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的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长得高大挺拔,像伞一样了。
பைடு நூலகம்
项脊轩的东面,以前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出行人。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却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
《项脊轩志》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转)
《项脊轩志》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转)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3]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3]《项脊轩志》节选2000/11/01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3]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
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及注释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
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原文:项脊轩志明代-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翻译: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
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
”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
”(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
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赏析一《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
”(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
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
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
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
一、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
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
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
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
“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
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二、细节“撩”情。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
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
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
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
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
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
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
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
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
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
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
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质朴“增”情。
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
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
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
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
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的亲情。
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
正所谓“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不去刻意追求强烈的效果,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确实是归有光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叠字“助”情。
和一般叠词一样,本文的叠词也是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
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
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
而且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但短短一篇散文(全文不到800字),作者为何六用叠词,单纯是为了状物、写景、绘情?显然难于令人信服。
“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刘勰老先生可谓一语中的。
写物关情,情景交融,这才是本文多处用叠词的真实用意。
如“寂寂”一词,既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又充满了对“项脊轩”的生活的怀念;“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语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不满和对家族衰敗的哀痛。
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净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课文中的叠词用法这说明了这一点。
《项脊轩志》赏析二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特点一是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项脊轩虽然狭小,破旧而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景迁,物是人非之时,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经历的深长久远的回忆,因而作者自然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