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特征
马原资料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
对它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唯物、唯心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
(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它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在原则上是不可以认识的,或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2)阶级根源——落后阶级的需要和宣扬(3)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认识的某一方面、环节、过程片面地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3、怎样理解马哲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从社会作用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理论难点1、一元论就是唯物论。
(1)错误。
(2)一元论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
唯物论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3)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精神)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物)。
唯心论也是一元论,此题说法以偏概全。
2、马哲是科学之科学。
(1)错误。
(2)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一讲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讲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风俗等等,都受哲学的引导和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生活的意义,价值信念,等等,都是透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
哲学是什么?•西方语言中的philosophy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爱智慧、向往智慧、或智慧之友。
在中国古文字中,哲有聪明、智慧、贤明之意,是通晓事情,通晓人生大道理的意思。
我国自古有哲人哲理之说,这与哲学的智者之学、使人聪明的学问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中国学者黄遵宪最早在《日本国志》(1895年初刻本)使用哲学一词。
五四以后哲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蔡元说哲学•“哲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思想起于怀疑,因怀疑而求解答,所以有种种假定的学说。
普通人都有怀疑的时候,但往往听到一种说明,就深信不疑,算是已经解决了。
一经哲学家考察,觉得普通人所认为业已解决的,其中还大有疑点;于是提出种种问题来,再求解答。
要是这些哲学家有了各种解答了,他们的信徒认为不成问题了;然而又有些哲学家看出其中又大有疑点,又提出种种问题来,又求解答。
有从前以为不成问题的;有从前以为是简单问题而后来成为复杂问题的。
初以为解答愈多,问题愈少。
那知道问题反而随解答而增加。
几千年来,这样的递推下来,所以有今日哲学界的状况”•“哲学就是用人人都不懂的概念讲人人都懂的道理,或者相反,用人人都懂的概念讲人人都不懂的道理。
”一、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1、《周易》•《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
由符号系统(卦爻符号)和文字系统(卦辞爻辞)组成。
它的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蕴涵了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它的“八卦说”上。
八卦图•八卦基本符号:天(乾),地(坤),雷(震),火(离),风(巽xùn),泽(兑),水(坎),山(艮)。
•“八种符号”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1单元-第1课-第2节-哲学的基本问题-讲义知识梳理
课时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
2.科学精神:理性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态。
3.公共参与:结合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探究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试判断: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为什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的增加,有的地方出现垃圾围城(村)的现象。
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2019年国家计划投入213亿元,到2020年底,将会先行先试北京、上海、太原等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1)你知道我国垃圾分类包括哪几个种类吗?(2)我国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1)我国垃圾分类包括四个种类:(2)垃圾产量增加,环境状况恶化是垃圾分类的现实原因。
说明存在是本原,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申报省级精品课材料
讲授哲学原理 讲授人生哲学、法律基础 讲授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要教学 研究和Biblioteka 学研究工 作成果主要著述: 《哲学基础知识》 主编 2004年7月 河北教育出版社 《人生学》 专著 1999年7月 河北人民出版社 《法律基础》 主编 1990年9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职工道德》 主编 1992年7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 《法律基础教学指导》 主编 1993年4月 天津科技出版社 《人生哲理》 副主编 1989年5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 《高等学校思想教育》 参编 1988年7月 河北人民出版社 《大学法律教程》 参编 1989年9月 学苑出版社 《法律基础》 参编 1991年6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 《青年人生观导向》 参编 1991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 《大学生入党引论》 参编 1991年3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管理》 参编 1993年6月 河北教育出版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相当于一等奖 《法律基础》 参编 1995年5月 河北大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 1994年12月《河北月刊》 2.也论人生价值 1995年第一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课讲授方法探讨 1995年《思想政治教育》 4.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 1995年10月《新时期社科理论探索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 获得省高校工委、省教委“省高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精神文明建设大家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被省教委宣传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一等奖 6.从低层次入手,向高层次引导—思想教育探讨 1997年8月《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专利文献出版社 7.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1999年4月28日 《光明日报》第五版 8.为农服务是办好农业大学的根本 —河北农大20年坚持走“太行山道路”的思考1999年5月27日《中国教 育 报》第三版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一、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从总体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宇宙论或天道论,人生论或人道论,致知论或方法论,修养论,政治论,五部分。
其中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为其主干。
人生论是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其发生也较早,中国哲学中的人生论,可析分为四个部分:1.天人关系论,即关于人与本根之关系,人在宇宙中之位置的论究。
2.人性论,即关于人性之研究。
3.人生理想或人生最高准则论,即关于理想生活之基本准则之理论。
4.人生问题论,即关于人生的各种问题如义与利,兼与独,损与益,动与静等等讨论。
中国人生论之立论步骤常是:由宇宙论而讲天人关系,进及于性论,再由性论而讲生之最高最高准则确立后,便推行其原理以讨论人生各种问题。
二、人与宇宙的关系三种基本观点: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天人相胜,但天人合一为主流。
天人合一: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尽心)张载: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
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
(正蒙诚明)程颢:“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语录十一)天人相分:与孟子不同,荀子强调天人的分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论)天人相胜:唐代刘禹锡提出的学说,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
天论上)三、中国哲学的精神传统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体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中国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智慧宝库,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塑造了自己的精神传统,这是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所应继承的宝贵思想资源。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讨Ⅰ、内容提要“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最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心态与精神面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中国哲学是世界诸多哲学中的精华,是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心灵鸡汤。
中国哲学系统严密,内涵丰富,对中国哲学进行探讨与认知,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精神信念上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创造与繁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本文试就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精神展开探讨,从而引出中国哲学的时代意义,以期能够为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Ⅱ、关键词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精神、时代意义Ⅲ、论文正文哲学是高度概括了的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使命,就是要寻求天人之道,通过一系列修身的内在调养与致用的外在建设,从而实现个人在社会世界中的定位,最终提升自我的境界,获得智慧的滋养。
而中国哲学,无疑地是哲学中的杰出代表。
每一种哲学,都试图对于人生、世界及宇宙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中国哲学亦不例外。
中国哲学与其它哲学有着重大的、根本性的区别。
两千年前,古希腊人在爱琴海沿岸思考人与神的关系,古印度人在印度次大陆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古中国人则在华夏大地上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中国哲学始终不同于其它哲学。
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从人自身的价值去思考各种关系的哲学。
中国哲学的世界观与宇宙观同样也是渗透了中国哲学这一人本主义精神的。
我们的先祖在思考宇宙的发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时,并没有以神或其他外在的物象的角度去思考,而是以人本身去思考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中没有神的、宗教的因素,而是说这种神的、宗教的因素没有居于主导地位。
这是我们在探讨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观念。
1、变易之道,阴阳本源任何哲学的形成,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中国哲学的源头在哪里?一般认为,中国哲学的思想应当萌芽于商周之际。
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赵智霄 东营胜利第一中学摘 要: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可以说它是一个核心的地位,有人将这两个的关系进行了描述,认为生命是生的全部内涵,并将其与中国哲学进行融合;也有人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论证,就笔者而言,两种观点都值得认同,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部分。
本文就生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进行描述,并总结了生的含义以及内在价值,最后将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生的哲学进行结合理解。
关键词:中国哲学;生;自然界[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63-02引言: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可以说它是一个核心的地位,有人将这两个的关系进行了描述,认为生命是生的全部内涵,并将其与中国哲学进行融合;也有人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论证,就笔者而言,两种观点都值得认同,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部分。
中国哲学有关于生的独到见解,到现在还非常适用。
一、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儒和道是我国的主要哲学派别,而哲学的实质其实就是解释人生意义的存在意义所在,而相似的,两者在回答该问题时,基础都是“生”这一含义。
它不仅仅是基础,还是主线,无论是哪种哲学派别都在试图去解释证明它,并通过它来解释哲学的本质内核。
而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描述的最高境界,其中的天指的便是事物存在于世间的规律与方式,而其落脚点其实还是生。
而和其相似的,道家中也有类似于“天”的概念,那就是“道”。
而我国古代,很多道家代表人物的描述中也能看出,其实道也是生的规律和功能。
总而言之,“生”在道和儒这两大我国原生学派中都占有根本且重要的地位。
相似的,也有一些外来的哲学进入我国后产生了一些有我国特色的变化,例如佛教哲学。
而佛教的最高层次是不生不灭,可以说,在佛教中“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可以说,我国哲学的基本内核是“生”,而对其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其意义和概念。
二、生的基本含义目前,科学技术进步也很大程度解释了生的意义,科学的解释中,最基本的生应该是宇宙生成论,在哲学中,这方面的描述也有很多。
马克思主义
1 、哲学的定义2 、哲学的基本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变革和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3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讲: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定义二、哲学的历史与分类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四、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五、哲学的基本特征六、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七、哲学的功能八、学习哲学的方法第二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六、“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马哲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意识论,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根源性,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掌握实践是人和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教学重点: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2 、时空观和运动观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学难点:1 、物质观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深化2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一讲: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世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过程:(二)物质的科学定义(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四)哲学物质观和自然科学物质学说的区别和联系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四)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时空的含义和特点:(二)时空和物质运动为什么是不可分的(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二讲: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依赖性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结构四、意识的能动作用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六、意识和人工智能(一)人工智能的含义和实质(二)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四)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考第三章: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实践的特点、基本形式和功能。
[ppt类课件]中国哲学
上世纪末、本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愈演愈
烈的背景下,在中西文化进一步交流的推 动下,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再度成为 争论的焦点,并进而就就中国哲学(史) 学科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能否存在以及 如何存在展开了讨论。
关于“中国哲学之合法性”可以发 现四种论说方式
什么是中国哲学
1、中国概念
⑴、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 ⑵、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⑶、指国内内地
⑷、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
立的国家。 ⑸、是指中原地区。
,,,,,2.,,,,,哲学 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 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 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 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 ,,,,,,,,,,,,,,,,,,,,,,,——亚 里士多德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 反思,——意指跟随在事 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 ,,,,,,,,,,,,,,,,,,,,,,,,,,,,,,,,
中国哲学智慧
第一讲:导论
哲学与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分期
生存的呼应与理性的观照:学习研究中国
哲学史的方法 由独白到对话:中国哲学史的教授方法,,,,, 知识与能力的辩证:中国哲学史的考核方 法,,,,,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中国 哲学 智慧
三是主张扩大“哲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认为西方有关“哲学”的理解及其范围的 限定,似未免过于偏狭,“中国哲学”的 阐释与发展,可以(也应当)为之增加某 些内容,诸如中国特色的“人生修养论”, 等等。 四是强调“哲学”概念的相对性及其与历 史文化传统的相关性,认为并不存在一般 意义的所谓“哲学”,“哲学”本质上只 能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任何“哲学” 都只有透过文化和传统的帷幕加以理解和 限定。
哲学讲义——精选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基本概念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基本概念1.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人们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朴素的,经验色彩很浓,往往零散、不系统。
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的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具体科学以物质世界的特殊领域和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②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离开了哲学的指导,会给具体科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这一问题贯穿于包括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所有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是哲学的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问题中派生出来的。
第一讲 哲学基本思想-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重难突破 ——如何创新?
关键词
内容
根本途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径。
与传统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
文化 神。
与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 主要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区别
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其局部
基本
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
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评价
本书体系
哲学的内涵、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意识 实践与认识
真理
第一单元 哲学基本
思想
辩证法
哲学
第二单元 唯物论、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 价值观、判断、选择 人生价值实现
文化生活——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重难突破 ——马克思主义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 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
《中国哲学史》讲义教案一、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人物和著作。
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人物和著作。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案例法: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人物和著作。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第二章:儒家哲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让学生掌握儒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让学生了解儒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儒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案例法:介绍儒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儒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三、第三章:道家哲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让学生掌握道家哲学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让学生了解道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哲学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道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
案例法:介绍道家哲学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道家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四、第四章:佛教哲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佛教哲学的起源和主要思想。
让学生掌握佛教哲学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让学生了解佛教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佛教哲学的起源和主要思想。
佛教哲学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佛教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佛教哲学的起源和主要思想。
案例法:介绍佛教哲学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佛教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五、第五章:宋明理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中国哲学史 PPT
学首尾一贯的辩证思维传统。
▲ 和合与中庸 西周末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 他谓之和”的和而不同的观念。 孔子以“和而不同”作为君子的标志,注重和合 的社会功能。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中庸》对孔子的“中庸”之德进行了多方面的 阐发,提出了“时中”和“执两用中”的思想。 中庸是处理两之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只有 符合中庸,才算是把握了道。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鲜明的哲学传统。从总体上来归 纳,大致可以有如下一些基本的方面: ★辩证思维传统 ▲ 物生有两与一分为二 “物生有两”即事物无不有其对立面,春秋时期 的史墨首先自觉地予以表述。它要求既把握统一体之 “一”,又抓住对立面之“二”(两),注重对立双方的 相互作用。
哲学流派
1.西方哲学
知识型或科学型的哲学,商贸发达,数理
2.中国哲学
伦理道德型哲学,农业,家族制度,人伦关系
3.印度哲学
轻视世俗生活,宗教色彩,重精神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 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指的是关 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达到超越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 的价值。……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 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说的增加积极的 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说的提高心灵的境 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 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一、中国哲学概说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由此 形成了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宇宙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
它以中华民 族特有的理论思维方式表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争辩、相 互影响的过程。
古人十分重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在宇宙生成、有和无、天人合一、 神和形、道和器、知和行、名和实、人性的善与恶、社会发展的循环论与进化论等一系 列哲学思想观念上都涌现出多种学派和学说。
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以及生动精彩的辩 说,大大充实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宝库。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 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的哲学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为后世 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西周初年的《周易》和春秋战国时 期道家学说的《老子》是这时期哲学的代表之作,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生成学说和辩证法两个基本问题,前者属于 哲学的本体论,后者属于哲学的方法论。
二、宇宙的本源是“道”《周易》是西周初年的一部占卜书。
它通过“八卦”观念,用乾(天)、坤(地)、 、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种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 震(雷)、巽(风)来说明宇宙的生成和万物间的联系与变易法则,具有较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对于 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道家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道”是宇宙的本源,是“道”产生了宇宙万物。
“道”是怎样产生宇宙 道家认为,生万物的呢?《老子》向我们介绍了这一过程,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在“道”的作用下,产生了模糊一团的宇宙 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整体,以后分化为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部分,正是这对立的阴和阳相互作用,便产生了 第三种新生事物,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就构成了天地万物。
万物都是后背驮着阴,前胸 抱着阳(对立的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哲学的基本问题PPT课件1
• 阅读P11页的材料,思考: • 人们做事情为什么讲究先有计划后有行动? • 为什么有的计划能够实现,有的不能实现甚至事与愿违? • 人是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我们能否认识这个世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练习
• 6、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对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 •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 D.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 B· 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 卡内基]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 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 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 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 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 纳森· 爱德瓦兹]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 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 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 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 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 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 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 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 C· 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 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 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 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 皮沙尔· 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阿萨· 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 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 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 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 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 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 鲁斯金]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色哲学是智慧的学问,而智慧之树常青。
人类的智慧、特别是哲学智慧犹如生生不绝的源头活水,滋润和启迪着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发展。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
学习中国哲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在树立深厚的历史感的基础上并以全部历史经验为内容的智慧的熏习,哲学的思维与时代精神的脉搏始终保持着同步的跳动。
第一节“神奇国土”的文化中国,古人称天下中央之国也。
自从盘古开天地,普天之下,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州,中国居其一,名“赤县神州”。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三皇五帝到如今,由总称为“华”族的诸民族的文化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在这条宽广深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绚丽壮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文化,这里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主要的文化形态之一,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于中国社会在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民族心理、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特殊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形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
故中国文化与一般的人类文化就既有同一的属性,又有明显的差别,在她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文化”一词在中文,本是以“人文”“化成天下”之意,意味着人以其所创造的各种器用、制度、语言、行为和观念等非自然的产物来对所谓“天下”、实即人所面对的整个世界施加影响,从而使“人”区别于物,并使世界在一定的层次和意义上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
在此意义上,文化也就是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人化”。
“人化”既然反映的是人的目的和需要,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在文化诸要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的智慧正是从这里开始发源生长。
哲学通常被认为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爱智慧乃是“哲学”的本分,哲学对人的意义,首先就体现在对人们“化成”世界的活动和人的日常生活实践给予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它在整个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也就由此而表现了出来。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性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性岭南大讲坛宋志明核心提示:中国哲学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等,简言之,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大体上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实事求是、辩证逻辑、以人为本、内在超越、有容乃大等六点。
1自强不息中国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先哲就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创立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哲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阶段。
与古希腊哲学相比,中国哲学不但毫不逊色,并且保持着更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过。
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哲学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等,简言之,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我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面六点。
《周易·乾卦·象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积极进取意识。
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健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在他们看来,宇宙是生生不息、流迁不止的运动过程,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
《易传·系辞》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一个“生”字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特有风格。
古希腊哲学家从“有”(存在)开始他们的哲学思考,中国哲学家从“生”(形成)开始自己的哲学思考。
由于彼此的思路不同,古希腊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是原子论;而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是元气论。
“气”与原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是宇宙万物的质料因,又是宇宙万物的动力因。
这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是中国哲学的独到之处。
中国哲学家立足于动态的宇宙观,也以“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他们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高扬乐观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神论思想的兴起
对上帝的诅咒 《诗经》中愤怒地谴责上帝:“昊 天不惠,降此大戾(罪恶)”,“浩 浩昊天,不骏(扩大)其德。降丧饥 馑,斩伐四国”。“上帝板板(反复 无常),下民卒瘅(遭殃)”。
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季梁:“民,神之主也”。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 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史嚣:“国将兴,听于民;将 亡,听于神”。“吉凶由人”。 “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祸 行),妖不作”。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
• • • • 着眼伦理本位 倾心现实政治 发扬主体意识 富于辩证思维 • • • • 树立整体观念 偏重直觉思维 流于经学态度 重视人际关系
三、中国哲学发展阶段
(一)商周神学哲学
商代的宗教天命思想……上帝 商代的至上神是“帝”或“上 帝”。
商朝的统治者极力制造商朝 建立的神学基础,把商朝的建立 说成是上帝的安排。
“帝立子生商”
—《诗经、商颂》
商代的统治者自以为是上 帝的子孙,代表天来管理臣民。 因此,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卜 问上帝。
商代的统治者把自 然灾害、社会治乱、生 死祸富等现象,都说成 是天行赏罚
周代的宗教天命思想 ——天命论
西周灭商后,继承和发展 了商代“上帝”的宗教观念, 提出了“天命论”思想。
墨子提出“以名取实”的 思想。“黔者不知白黑者, 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正名以明义也”, “治国之端,在正 名”。 ——董仲舒
王夫子强调名从实起, 言必拟实,实由名立, 名与实交相为用
中国古代哲学在名的作用问题 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名 家、儒家、墨家及王夫子重视 名,强调名对实的反作用;道 家和佛家贬低甚至否定名的作 用,老庄主张无名论,王弼、 竺道生、僧肇主张得意忘言。
长期以来,中外流行中国无哲 学的观点,黑格尔认为“孔子只是 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 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中 国人也曾注意的抽象的思想和纯粹 的范畴”,但“只停留最浅薄的思 想里面”,“超不出抽象的开始”。 此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古代“气本论”思想 包含一定的思辨色彩,具有相 当高的哲学抽象,对中国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做出重大 贡献。
(八)重视人际关系 儒家主张“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推己及人之道,以及 “正己正人,成己成物” 的思想。
道家要求人们清心寡 欲,不为天下先。《老子》 曰:“我有三宝,持而宝 之。一曰慈,二曰俭,三 曰不敢为天下先”。
《庄子》曰“至人 无己,神人无功,圣 人无名”。
(三)发扬主体意识
中国哲学注重发挥主体能力, 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正 人先要正己、人能弘道等思想,说 明中国哲学中是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墨家的兼 爱、佛教的六根清静都体现发扬主 体意识的思想。
(四)富于辩证思维
从《易经》中的阴阳、八卦,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韩非子“时有虚满、事有利 害、物有生死”的矛盾观到王夫子 “分一为二”与“合二为一”的辩 证法思想,都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包 含丰富的辩证思维。
朱熹提出“知先行 后”、“行重知轻”、 “知行相须互发”思想。
知行统一 “行先知后” “行可兼知”
“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 功”
——王夫之
(三)形神关系
远古的“灵魂不死”
《管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 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其中天出精气而构成精神,地出 粗气而构成形体。在形神关系中, 先有气构成形体,然后才有思想 意识。
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形而上学思想
尚变者,天道也 ——张载
“太虚本动”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天地之化日新”
——王夫子
中国古代哲学的动静观, 虽有“天不变,道矣不变” 的形而上学,但占统治地位 的是崇尚变易、推陈出新的 文化传统 。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 • • • • 天人关系 名实关系 知行关系 形神关系 动静关系
《管子》第一次提出 形体与精神的相互依赖 以及形体决定精神的思 想,否定以往灵魂不死 的观念。
旬子提出“形具 而 神生”的命题。
旬子强调精神对形体的依 赖关系,提出“形则神,神则 能化矣”的思想。人的好恶, 喜怒、哀乐等依赖于人的耳、 鼻、目、口、形等生理器官。 鬼神是由人的错觉产生的,如 月光下行走,疑影为鬼。
中国哲学家思想评介选讲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特征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特征
•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 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史就是中华民族 的认识史。中国哲学以华夏民 族的认识史为起点,至今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哲学大约起源于商 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末期。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说明中国哲学第一次繁荣局 面的形成。
《礼记》提出“形神一 体”形灭神散的思想,认 为人的精神是一种精气, 人死精气离散,形体腐烂。
东汉时的桓谭借用烛 与火之喻,论述精神对形 体的依赖关系:“精神居 于形体,犹火燃烛矣”。
王充把形体比作烛,把精气 比作火,把智慧比作火的光辉。 “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 耀不照,人死而智不慧”。如果 说人死而有知,就好像说火灭而 有光一样荒唐。人死不能为鬼, 夜闻鬼哭实为风吹木鸣。
(四)名实关系
“名”是指名称或观念 “实”是指实在或名所 指的客观事物。
老子认为名不能表达 万物及其发展规律,“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道常无名”
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孟子则认为人的心是天赋 予的,人的本性和天的本性是 一致的。他们认为只要认识内 心,就能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 子认为顺从自然才能与 自然和谐,达到“天地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的境界。
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子 产把天道和人道区别开来。 他指出“天道远,人道迩, 非所及也”。
和商代一样,周代 的统治者把西周的建立 说成是上天的安排。
“皇天上帝,改厥(jue“其”) 元子(长子),兹大国殷之命” (《大孟鼎》),“丕显文王, 受天有(佑)大命”。上帝改 派他的长子,来接管殷国的统 治。文王是天保佑他建立周朝 的。
周文王提出“敬德保 民”的思想,开以德治 国的先河。“享天之 命”,“子子孙孙永保 民”。
二、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
(一)着眼伦理本位
中国哲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 重视伦理道德对社会的影响。从周 文王的“敬德保民”、孔子的“仁 者爱人”、孟子的仁政学说、董仲 舒的“三纲五常”到朱熹(二)倾心现实政治
从杀身成仁、“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都说明中国的知识分 子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为民族 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五)动静关系
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在运动变化之中,不变的事物是 不存在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大传》 “变化日新” 思想
“轮不辗地”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名家把辩证法思想歪曲成诡 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 把万事万物看成是瞬息即变得 的,不可认识的
“天行有常”,“积土成 山……积水成渊……积善 成德 ——旬子 旬子辩证法思想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使孔孟儒家思想 成为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 意识形态。朱熹的“存天理, 灭人欲”,使孔孟儒家思想 更加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 锁。
在一定意义上,儒家思想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 负面影响。
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直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仍 是我们前进中的负担,需 要继续消除。
原始社会,出现万物皆 有神的多神教。这是天人关 系最初的表现。
商周的统治者把商周的建立 都说成说成是上天的安排,是神 的意志。君主只有“以德配天”, 才能保证对疆土及臣民的统治权; 否则,必遭到天的惩罚。
战国时期的《易传》则从宇 宙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角度论 证天人合一。人与万物一样都是 禀天地之大德而形成,只有“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 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
北宋时的哲学家周敦颐 认为人的身体由阴气构 成,精神由阳气构成, 先有形体,后有精神。 朱熹坚持此观点。
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夫子 认为认识是由形、神、物相遇 而生。形是感觉的器官,神是 精神活动和思维活动,物是客 观事物即认识对象。形与神相 互依存,不可分离。
王夫子把形神关系提高到 认识论的高度去认识,主张形 神相互关联,是对中国古代形 神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明于天人之 分”、“制天命而用 之” 。 ——荀子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 应的神学目的论,在神 学基础之上论证天人合 一。
王充把被董仲舒歪 曲的天还原为自然之天, 认为天地都是自然实体, 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柳终元认为天是原气,是 物质性的存在,没有意志,不 会赏罚。人的功祸是自己造成 的,与天无关。
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慧远以下言论是 否正确?为什么?
“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 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也”。 ——范缜
范缜用刀刃比喻形体, 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 说明锋利为刀刃所派生, “舍利无刃,舍刃无利”, 形神不可分离。
与太原佛教徒王琰论战 王琰:“呜呼!范子!曾不知 其先祖神灵所在!” 范缜:“呜呼,王子!知其先 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已从 之”。
中国哲学史就是中华民族的 认识史,就是研究中华民族认识 的过程、特征、成果,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总结成功的经验,吸 取失败的教训,为中华民族认识 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