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合集下载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二、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下》。

(2) 发,起,指被任用。

(3) 举,被举用,被选拔。

筑,捣土用的杵。

(4) 士,狱官。

(5)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6)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7)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8)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9) 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

(10)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为,所行。

(11)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3) 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 (14) 恒:常常。

(15)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16) 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

于,介词,在。

(17) 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8)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9)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原文】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字音】衍(yǎn)冠(guàn)【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熄:同“息”,平息。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行:固守坚持。

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

屈:屈服。

使动用法。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孟子二章》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孟子二章》知识点归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孟子>》知识点归纳一、《富贵不能淫》知识点1.重点字词。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之:告诫。

女家:指夫家。

夫子: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

移:动摇。

屈:使屈服。

2.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3.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4.通假字女.家:女同“汝”,你。

5.朗读节奏划分指导。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交流: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字音舜.( shùn ) 畎.亩( quǎn ) 敖( áo ) 奚( xī )傅说.( yuè ) 胶鬲.( ɡè ) 行拂.( fú ) 拂.士( bì)2.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3.朗读节奏划分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胶鬲拂士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寡助之至至:极点。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

苦其心志苦:使……苦恼。

人恒过恒:常常。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亲戚畔之畔通叛,解释为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解释为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解释为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用原文填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重点段落背记知识清单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原文】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三、一词多义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逆,不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四、问题理解1.理解内容后填空(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知识复习要点及练习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知识复习要点及练习

18.《孟子两章》复习资料及练习一、文言常识归纳1、通假字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一词多义①之:七里之郭/ 封疆之界/ 山溪之险/ 兵革之利/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鱼盐之中(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代词,代他,“失道”者、“寡助之至”的人)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动词,到)天下之所顺/ 亲戚之所畔(主谓之间,不译)②而:委而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不胜/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困于心衡于虑/ 征于色发于声(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2、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古);与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今)。

3、委而去之:离开(古);到(今)。

4、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古);出发,发现(今)。

4.内容理解(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

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起到什么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

21 《孟子》二章 要点归纳

21  《孟子》二章  要点归纳

21 《孟子》二章要点归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1 《孟子》二章要点归纳《富贵不能淫》【注释】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一.课注一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

《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

他提倡实行,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并称为“四书”。

二、背默《得》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的主旨句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4.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三、节奏划分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字词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七里之郭.:非不尖利:兵:革:兵革..委而去之:委: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畔之:亲戚..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舜发.于畎亩..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动心忍性:其所不能:曾:曾益..:人恒过..衡于虑:衡: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外患者:出.则无敌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翻译《得》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2、曾益其所不能3、衡于虑4、入则无法家拂士二、一词多义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利: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发:舜发于畎亩之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士: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亡:今亡亦死,举大计国恒亡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死即举大名耳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于是惠子恐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项燕为楚将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之: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知所顺而:委而去之环而攻之而不胜衡于虑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于:举于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困于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古今异义1、亲戚..畔之2、管夷吾举于士.3、池.非不深也4、委.而去.之5、所以..忍心动性6、三里之城.7、兵.革非不利也8、兵革.非不利也9、委.而去之10、而后喻.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2、征.于色13然后..知生于忧患16、故君子有.不战四、词类活用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人恒过.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天下顺.之8、必先苦.其心志9、劳.其筋骨10、饿.其体11、空乏..其所为..其身12、行拂乱13、然后知生.于忧患14、死.于安乐15、所以动.心忍.性16、入.则无法家拂士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五、重点词语天时地利人和封疆..之界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固.国威.天下得道者...多助寡.助多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管夷吾举于士.畎亩百里奚举于市.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孙叔敖举于海.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死.于安乐人恒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夫.环而攻之法家拂士敌国生.于忧患六、重点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孟子》二章文本回顾知识清单跟踪训练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B.子.未学礼乎C.丈夫..之冠也D.贫贱..不能移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译文: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译文:大丈夫戴帽子的时候,父亲训导他。

C.立天下之正位。

译文: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D.威武不能屈。

译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的志向与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B.文中作者开篇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先立后破。

C.对大丈夫的理解:倍加珍惜富贵的来之不易,在贫贱中学会坚持与忍耐;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D.本文语言简练,善用排比,具有节奏感。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题目。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D.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下列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天)用这些办法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B.(上天)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C.所以内心警觉,性格坚强,增加益处和才干。

D.(上天)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内心惊动,性格坚强,以增加他的益处和才能。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C.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和如何治理国家。

(完整版)《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文学常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编著的。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富贵不能淫》一、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二、一词多义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 (住所)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女儿) 道:妾妇之道也(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行其道(道路)三、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四、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五、课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孟子两章 知识点整理

孟子两章 知识点整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知识点整理姓名座号家长签字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民贵君轻”,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二、重点字词:(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的(5)三里之城:内城(6)七里之郭:外城(7)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8)是天时:这(9)城:城墙。

(10)池:护城河。

(11)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

(12)坚利:坚硬,锐利。

(13)委而去之:放弃。

(14)委而去之:离开。

(15)故:所以(16)域:限制(17)不以封疆之界:依靠。

(18)固国:巩固国防。

(19)威:震慑。

(20)得道:施行仁政(21)失道:不施行仁政。

(22)寡助之至:极点(23)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24)畔:通“叛”,背叛。

(25)顺:归顺,服从。

(26)以天下之所顺:用三、重点语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明确: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明确: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明确: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明确: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明确: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其代表作《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

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孟子》两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孟子》两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孟子》两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语文需要背诵的古诗和课文有很多,想要把东西记得牢固,不多背诵几遍是不行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孟子》两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孟子》两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胶鬲(gé)拂(bì)士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2)寡助之至至:极点。

(3)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苦:使……苦恼。

(6)人恒过恒:常常。

(7)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通叛,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衡通横,解释为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重点段落背记知识清单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
一.课注一
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

《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

他提倡实行,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并称为“四书”。

二、背默
《得》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的主旨句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4.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三、节奏划分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字词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池.非不深也:
七里之郭.:
非不尖利:兵:革:
兵革
..
委而去之:委: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畔之:
亲戚
..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之中:
舜发.于畎亩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士:
管夷吾举于士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
其身:
空乏
..
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动心忍性:
其所不能:曾:
曾益
..

人恒过
..
衡于虑:衡: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喻:
:拂: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五、翻译
《得》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的“道”指:(施行)仁政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论证>
天时不 守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占地利> 胜 如地利 攻方:“环” <占天时> 败
地利不 守方:城高,池深,兵利,米粟多 <占地利> 败
如人和 攻方:人和 <占人和> 胜

1“非···也”作用?——排比句式,双重否定,强调···,增强语势 ○2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主观:人和 客观:天时、地利 。

道理论证 结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反面论证>

3作者认为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中心? 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5世界上那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改动历史教科书,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人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


6关于人心团结的民谚名言? ——毛泽东:众人拾材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
民谚:团结就是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
人和的例子:中日抗战爆发,全国人民合力共同抗战,团结一致,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分
论点﹀ 军事方面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排比句式﹀ 治国道理 类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个人方面 治国方面
举例 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 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 <反面论证>
人恒过 入无法家拂士 舜发于畎亩 困于心 安乐 傅说举于版筑 忧患 衡于虑 出无敌国外患 胶鬲举于鱼盐 征于色
管夷吾举于士 发于声 死——国恒亡 孙叔敖举于 然后能改
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 而后作
而后喻
○1开头连用六个例子,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26个例子的共性? (1)出生卑微、贫贱(2)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3)最终都有大作为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4分析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 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中心? 通过陈述6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说明逆境成才,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6本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7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要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

只有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8战胜磨难名言?例子 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多难多灾,百炼成钢(莎士比亚)
例子:贝多芬—失聪—《命运交响曲》 司马迁—宫刑—《史记》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9孟子名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