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改革王安石变法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改革王安石变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王安石变法材料题

1、材料一安石出《青苗书》使(苏)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匆疑。”辙曰:

“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

有法不能禁,钱出民乎,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愈限。如此,州县之

事不胜烦矣”安石曰“九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 《宋史苏辙传》

(1)材料一中苏辙对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何态度?借贷贫民到期不还,会导致州县事烦。

材料二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说:“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军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者,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

---- 《宋会要食货》

(2)材料二中韩琦看到青苗法实施的什么问题?富者多得借钱,不合情理。

材料三司马光曰:“今言开拓进取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昌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易)。恐其道员必令富者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宋史司马光

传》

(3)材料三中司马光的立场态度如何?反对“抑配”和“贫富相保”,认为会导致“贫者既尽,富者亦贫”的严重社会后果。

(4)三人立场是否一致?都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青苗法。

(5)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请加以分析。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国家可福20% 的利息,百姓可免受高利贷盘剥。不利于官僚地谰和高利贷者。一则政府强迫其借苗钱向国家纳息,二则限制了其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

2、材料一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团,他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司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改革派贬黜出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之人。

(1)结合材料一,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法在谁主政时被废除?

材料二宋幑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斥异己,两次唆使宋幑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幑宗御书,刻名立碑,名为“元祐党籍碑”。(岳麓版)

(2)新法实施中哪些措施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青、募、方、市、均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反映宋朝内部存在什么问题?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材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

民不散,则奸宄故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从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 王安石材料二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另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保甲法实行之前,当时的统治者在军事方面实行什么政策?更戍法和募兵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保甲法实行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实行有何影响?军队战斗力不强、军费开支多、社会秩序混乱。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减少了军费开支。

4、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奕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双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辨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需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同上》)

王安石认为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措施要在什么范围内实行?有何影响?免役法最重要。

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

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既减轻了农

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又增加了政府收入。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征收。

相应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又增加了政府收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一范仲

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1)材料一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

样“更张以救之”的?①夷狄骄盛:辽、西夏对宋进行战争(2分);②寇盗横炽:农民起

义(2分);③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2分,各1分)

(2)结合材料一,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缓解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一司马光《家传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均输法、市易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宋史•选举制》

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

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

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⑴.根据材料一、二判断,王安石认为当时的科举和学校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问题:学校没有培养人才的正确方法,出现学术不一、道德不一的现象;科举制度

败坏,士人闭门学作诗赋,不懂世事;政府选才用官无方,导致人才乏少且不如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