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请同学们列举变法措施,并概括变法的积极作用。
青苗法
富国
农田水利法
接济百姓,灌溉防洪,垦荒
免役法
增地,发展经济;
市易法
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
方田均税法
贷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强兵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民兵法不、加设军赋器监而国用饶”
——维护秩序,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开支,提高
赤子之心
历史评价的一般标准: 1.历史潮流 2.人民利益 3.生产力(或经济发展) 历史评价依据的观点与方法(就一般而言)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分法) 2.发展的观点 3.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5.阶级分析法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困局,也就 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 限。
(三)走下政坛的王安石
吴晓波眼中的王安石
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了天下所有 的书。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 熟于心。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 人敢说自己的才华比他高。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 不靠后台,科举出身……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同僚都叫他“ 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 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他 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 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他当然不通敌、不卖 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境—— 社会危机严重!
使命
变法背景
①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②“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③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人教版高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共24张PPT)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
1收、入结,合平材抑料物价一,说促明进王农业安生石产实的施进青行
苗法的主观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 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 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意:鞭打)必用, 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自主探究:
史料:“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自 祖宗以来,纪纲法度率多因循苟简,非变之不可 也。治国之本,当先有富强之术:聚财积谷,寓 兵于民,则可以鞭笞四夷,尽复唐之故疆;然后 制作礼乐,以文太平’”。
——摘自王安石《答诏问北边事宜疏》
探究思考:
结合材料指出王安石认为变法亟待解决的任 务有哪些?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5.王安石变法对太学进行整顿,对教科书进行
B 重新编纂,其内容主要是( )
A.道家经典 B.儒家经典
C.佛家经典 D.法家经典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 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求考生联系实际。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 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 新学科
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 成规,克服 “恩荫” 弊病
培养专门人 才,使许多 低级官吏和 下层士大夫 得到发挥才 干的机会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 欧阳修认为:夏料钱于春中俵(biào,把东西 分给人)散,犹是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 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若秋料钱于五 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 ①是不放易债监取管利,尔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 ②《收中取古困时难代,•五会—代增—辽加白宋地寿夏方彝金政主时府编期负:(担《下:中)国》通史》第七卷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506人教PPT课件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取士之法
目的 关注人 才的选 拔、培 养和使 用,为 变法造 舆论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发展生产
均输法
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乾安四中 吴学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在任地方官时了解民间 疾苦,体现他一定的 才干。仁 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 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 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 持变法革新。他是中国封建社 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 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 相。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 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提示: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 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者的收入;免役法,民户 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
在东京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
富
市易法
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国
商
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
之
均输法 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法
的原则采购物资
强
政府把农户编为保甲,农闲练
兵
兵,维持治安,战时编入军队
兵 保甲法
之
作战,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
法
要互相监督、检举
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
强
保马法
免部分赋税
兵兵
设“将”为军队基本单位,每将
之
将兵法
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法
工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的质量
取
士
废明经诸科,取士考经义和时务
士 改革科举
之
策,设明法科
法
取 士
士 之 法
整顿太学 唯才用人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 儒家经典,设专门学校, 培养专门人才 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 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调节, 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2.特点 (1)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 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 和大商人。 (2)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 (3)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探究问题] 材料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 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 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 重新分配而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
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 训练,素质低下。
一、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 到了王权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
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
提示:(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3)兵:将兵法、保甲法 Nhomakorabea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
阅读P53“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 提示:(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1069年被提为参知政事 后,王安石极力推行新法。其政治变法对北宋 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 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 的改革家”。 请思考: 1.王安石能够进行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2.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合作探究】 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 内容分析这一思想,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哪些措 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
础设施,发展生产。
提示:(1)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开源。 (2)均输法——节流。
(3)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三、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①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场面,缓和矛盾,稳固统治——宋神宗希望变法②?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主张变法③“天变缺乏惧,人言缺乏恤,祖宗之法缺乏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2.标志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稳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详细措施:富国之法“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王安石变法三、历史的经历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需要有坚决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要注意用人。
男儿少壮不树立,夹此穷老将安归?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王安石4比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稳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部分改革王-全面改革5比拟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权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根本一样变法都对消费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整消费关系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展部分调整的改革结果:商:成功王:失败。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679人教PPT课件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 军。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 制的基本单位,由 固定将官带军队
设军器 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
甲。农户十家一保 制,又增强了抵御辽
,闲时练兵战时入 和西夏进攻的能力,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宋朝中期的“积弱” 局面,士兵素质低下,战斗 力不强。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 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兵 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 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强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 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来源: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 坏收税。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 近采购等原则。
措施 青苗法
内容
影响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 使农民免受兼并势力高利贷盘剥,缓和了
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 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
青1、苗哪法些、措募施役有有法利、利于市于增易加法增政、加府方的田国收均家入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的财政收入,有
开源
均2、输哪法些节措省施了有货利利款于于和节转改约运政善费府用“的开积支?节流
3发、展哪生些产措?施有利于贫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2 37.8 66.6 91.2 125.9 116.2
百分比
100 180 330 416 580 530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失败原因: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②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③判变断法触题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④王用安人不石当变、法执违行不背善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
7、教训:
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且注意用人得当
二、王安石变法
苛捐杂税和徭役沉重 朋党之争——新旧势力之争 (2)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 )
(3)边防危机 ——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
军队素质低下,战斗力弱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财
北 宋
一职多官 恩萌、科举
冗官
加 扩充军队 冗兵
冗 费
积政 贫危
积 贫
机积
富国强兵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性质 地阶封建化改革 地阶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
调整)
结果 成功
失败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8、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阶挽救统治危机的改 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王安石及其变法团队,引导学生站在改革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通过设定特定场景,如朝廷辩论、民间访谈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争议。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王安石变法在当代的借鉴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亮点五: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教师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还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历史学科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共1课时。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以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次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2.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思考改革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历史的趣味性,又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我将在课堂中创设多个历史情景。例如,通过展示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更好地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王安石及其变法派别的成员,以及其他反对派别的成员,通过模拟当时的政治辩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争议性。
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能体会王安石变法者勇于改革、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通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内容学习: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并通过对比、图解等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
(3)影响分析: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客观看待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2)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一幅社会生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哪些社会现象,由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4.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课引言是以文字叙述的,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揭露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为学习王安石变法打下铺垫。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结合上一节所学内容进一步体会王安石变法的原因背景,回答后导入新课。
或者回忆上节课内容,直接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这一概念,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了解学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认识情况,进而了解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便于学习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总结回答后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本课教材进行课前通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本课知识包括的四大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
本节可以看成是变法的整个过程,“起用王安石”,可以看作是前提或开始,而后边三目就是变法的主要措施。
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一目“起用王安石”后,可直接提问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变法的主要措施。
学生可分三组分别整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项内容,每组简单回答后教师适当做出总结,并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讨论、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最后小结,可引导学生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以便进一步理解北宋中期改革的目的和改革的重大成就。
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
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王小波、李顺起义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阅读课本并思考: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原因: 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 赋税沉重 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探讨: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 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 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2)积贫局面的形成
①冗官
原因:A 官僚机构重叠; B 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 “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 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材料: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荒年, 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在 天下十居七八 。 --引自《张载集》 思考: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
2008年3月18日,温家 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 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 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 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 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 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宋太祖(927---97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必修1)
• 军事:兵权收归中央 • 行政:宰相的权力分配(参知政事、枢 密使、三司使) 地方长官由文官担任,通判进行监 督。 财政:大部分收归中央,地方只留一小 部分 。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不久的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酒酣饭饱之时,宋 太祖感叹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夜 不敢安枕而卧。”宋太祖接着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无 非图富贵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回家置田宅,饮酒作乐,颐 养天年。”此后,武将的兵权解除,兵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酒税
450万(贯)
428万(贯)
1975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酒税
450万(贯)
428万(贯)
1975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总计
355万(贯) 1233万(贯)
集的形成
表现: 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 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 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 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五代十国疆域图
北宋疆域图
想一想: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 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 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 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 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 “宋”,定都开封,年号 建隆,史称宋太祖.
冗兵 军队战斗力下降,增加财政负担。
②冗兵
原因: A 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 B 为稳定统治,采取“荒年募兵”政 策 C 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扩充军队
影响: 军费开支过大
年代 宋太祖建国初年(960—967) 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 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宋太宗天禧年间(1017—1021)
715万(贯) 4400万(贯)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 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 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 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 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 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 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 一伙强于一伙”。
北宋疆域图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 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 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 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 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宋夏议和
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 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
杯酒释兵权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 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 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使“富者有弥望之 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 者无力可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 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 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 止”。 思考: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 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军队总数(万) 22 37.8 66.6 91.2
百分比 100 180 330 416
宋太宗庆历年间(1041—1048)
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8)
125.9
116.2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阅读课本并思考:
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 又各自是怎样形成的?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局面的形成
表现: 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薄弱
原因: 集中军权、更戍法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 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 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 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 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 年就十分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