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合集下载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5、普通语言学浅析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51、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52、语言逻辑视域中语言现象文化考量的进路及其意义53、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4、中国梦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功能55、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5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57、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58、浅析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59、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60、现代视域下明代汉语文传播规划的动机与维度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11、略论上海道台吴煦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22、东佳书院述论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31、明代义乌兵探析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35、大禹文化研究36、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37、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38、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39、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40、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41、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42、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43、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44、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45、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46、明清漕运与水次仓47、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48、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49、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50、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51、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52、宋代沦落女子研究53、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54、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55、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56、《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57、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58、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59、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60、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yuwenjianshe001@79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王晶摘要: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有关于语义的研究,也有关于语用方面的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义和语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以及语用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语言学的理解。

关键词:语言学 语义 语用 认知语言学引言当代语言学关于语义和语用的研究始终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义和语用是语言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语义更多的是语言的含义,而语用则更多的是对语言的应用研究。

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一般是将语义和语用看成是两个互补的领域,语义的研究是对句子真值条件进行的研究,但其实很多句子多没有真值条件,这些句子一般都只是对客观生活中的那些事情进行描绘,比如一些比较普通的感叹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子只是一种简单而且客观的叙述。

而语用更多的是一种研究语言的应用的分支,研究的内容侧重点是语言的交际,更关注是这种交际中的语言所扮演的功能。

一、 认知语言学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也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两个人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交流,才能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范畴,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以观察和积累日常经验得到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阐述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也对语言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比如语义、词汇、句法等。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语言学、心理学等,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研究语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能力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产生其他行为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语言的背后还隐藏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在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语言的表象,更应该要对语言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能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所了解。

框架语义学研究及其对多义词研究的启示

框架语义学研究及其对多义词研究的启示

框架语义学研究及其对多义词研究的启示摘要:框架语义学是在当时的成分分析法不能合理地解释语言概念结构的组织体系的环境下由Fillmore提出的,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语义学的提出为观察词语意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本文着重分析了框架语义学的基本内容,并简单阐述了其对于多义词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多义词;认知一、引言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当时语言学界用来分析语言概念结构的主流理论是结构主义的语义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

根据这一理论,概念或者词义并不是不可分隔的单位,它们与词语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反,概念或者词义被看成是由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所组成,比如: “男孩(boy)”可以被分析为三个意义成分: “人类(human)”、“年轻(young)”、“男性(male)”;“女孩(girl)”则相应地包含以下三个意义成分:“人类(human)”、“年轻(young)”、“女性female”;“男人(man)可以被看成由“人类(human)”、“成年(adult)”、“男性(male)”三个意义成分组成;而“女人(woman)”可以被分解为“人类(human)”、“成年(adult)”、“女性(female)”三个意义成分。

但这一理论对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例如,根据这一理论,男孩/女孩之间只有唯一的差别——性别,两个词应该是围绕性别形成一种对称关系,“男人/女人”这对词语也应同样如此。

但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boy”(男孩)和“girl(女孩)”并没有这样的对称关系,“girl”指称的女性年龄要明显高于“boy”指称的男性年龄[1]。

汉语中,“男人/女人”的用法也不对称:在年龄上“男人”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比“女人”广,可以用作对未成年男性表现出男子汉气概的赞扬或调侃。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认知语言学框架中语义研究反思

认知语言学框架中语义研究反思

2006年第5期总第132期 外语学刊FOREIG N LANG UAGE RESE ARCH2006,N o.5Serial N o.132认知语言学框架中语义研究反思魏东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提 要: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研究越来越引起语言学者的关注。

它与传统语义学有着极大的区别。

它强调人类的认知范畴、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着重从体验角度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身体经验、外部世界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语义研究主要体现在框架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两个板块上。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语义研究的新特点进行反思。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认知语义研究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6)05-0068-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k off,R. Langacker, C.Fillm ore,M.Johns on,J.R.T aylor, D.G eeraerts,P.K ay,G.Fauconnier,L.T almy等学者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向以Ch omsky的生成语法学派发起了新的质疑与挑战。

认知语言学者强调语言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人类体验、文化、社会、风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国学者赵艳芳(2001)、文旭(2003)、陈治安(2003)和王寅(2004,2005,2006)等积极引进、解读,并发展国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W illiam Croft与D.Alan Cruse将认知语言学概括为,“认知语言学有三种假设: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语言是概念化的产物,语言认知来自于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语义上……”(Croft&Cruse2004: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王寅(2001,2002)。

他在推动我国认知语义学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认知语言学的语义部分是其核心,也是现代语言学所关注的重点。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孙红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模式,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维度是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大多是外国理论,我国的语言认知学定义上没有尚为准确的表述形式。

据此,本文对批判外国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形式和体验特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希望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前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前期主要对外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后期则在相关基础上结合汉语言的个案进行分析。

但是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了尽可能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2.1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在当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广泛课题中,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个共识是认知语言学成立的基础。

同时,这两个论述也被刊登在《认知语言学》的创刊号上,刊中描写到:“人们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总结起来就是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概括性共识是人们对于语言描述方面产生的普遍原则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人们顺利开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认知共识是使对认知语言学的描述同我们大脑的反映相一致的共识,是能准确反映出理论构想的共识。

相关学者认为,概括性共识是对现象学的描述,具体到语言学类,我们需要概括的主要种类为四种:语法句法领域、语义学领域、语用学领域以及形态学领域。

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对一些例证。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学中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范畴”包括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效应在内的范畴,我们之前关于语言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并不能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相适应,所以不具有心理真实性,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理解;而范畴原型理论是得到认知科学证实的理论,正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理论。

所以,只有被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共同认同的理论才能被接受。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基于框架的概念,研究词语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学理论。

它通过构建一个个框架,对词汇和语句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推理。

本文将从框架语义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框架,它指的是一种认知和表达思想的基本结构。

框架可以涵盖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框架相关联。

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所处的框架来解释。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词汇-框架映射:词汇与框架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每个词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框架。

2、框架-意义映射:框架与意义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每个框架都可以映射到一组意义。

3、语境-框架映射:语境与框架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不同的语境可能需要不同的框架来解释。

二、关键词处理在撰写文章时,如何处理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的定位、提取、处理流程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应选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汇,一般为主旨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提取:从文章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应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关键词处理: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框架和意义。

三、内容撰写基于关键词和内容,可以开始撰写文章。

以下是撰写文章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框架语义学研究

框架语义学研究

些主 流 理 论 等 量 齐观 , 是 它 具有 其 独 特 的 解释 力 , 但 需要 得 到 学 者 的进 一 步 关 注 。
关 键 词 : 架 语 义 学 ; 究 成 果 ; 析 框 研 探 中 图分 类 号 : — 6 H00
C als imo e h r l r 是框架 语 义理论 研 究 的创始 eF l 人 , 于 18 他 9 2年 出 版 的 F a e ni { 架 语 rmeS ma t s 框 c 义 学 》 书 标 志 着 整 个 理 论 基 本 形 成 。此 后 , a — 一 L n
域 的研究 , 一步发 展 了该理 论 。 进
笔者 检 索 中 国知 网 2 0 - 2 1 0 1 0 0年 发 表 在 《 外
语 教学 与研究 》《 国语 》 《 语 与外 语 教 学 》 《 、外 、外 、 外 语 界 》《 、 现代 外语 》 《 放 军外 国语学 院学 报 》 《 、解 、 外 语 学 刊》 《 语教学 》《 、外 、 外语研 究 》《 、 四川 外语 学 院
g c e 、L k f、J h s n a k r a o f o n o 、Cr f& Cr s 、P tu k ot u e er c 、
学报 》 《 、 中国俄 语 教 学 》 1种 外语 核心 刊 物 上 有 关 1
框架 语义学 方 面的文 献 , 框 架语 义 学 的 主要 研 究 从 内容 理论介 绍 、 理论 发展 和理 论应 用 三 方 面对 我 国
框架 语 义学研 究所取 得 的 成果 进 行 概述 , 析 这 十 分 年 间国 内框架语 义 学 的研 究 进 展 。检 索结 果 显 示 ,
2 0 年 之前 , 06 有关 框架 语义 学研究 的文章 主 要 以英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

1.2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1975 最初的思想。 1977 进一步发展。《场景—框架语义学》 1982 基本形成。 《框架语义学》 Langacker、Lakoff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 想。 认知心理学界、人工智能界
3. OUTLOOK
3.1创新点 首先,框架语义理论自称为理解的语义学,它强 调了概念与意义对人的经验的依赖。 其次,语义场理论认为一个概念的确定依赖于相 邻的概念,而框架语义理论用框架取缔了相邻概 念的地位。 第三,框架语义理论把框架纳入了考虑范围,并 且把其作为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框架语义理论使人们对概念和意义的认识 超越了真值判断的时代。

3.2 存在问题 框架的泛化。 框架语义理论向我们解释了概念在本 质上是一种建构,但只要讲清概念建 构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人的经验在 其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 实用性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3.3 前景展望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 语言教学、字典编纂等方面 汉语的语义更受语用因素的影响。把 “外在”的,“非本质”的框架因素纳 入考虑范围之内的框架语义学在中国有 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2.2框架局域和框架矩阵

如果一个概念需要一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部分就可以充当显像这个概念的框架。 而背景知识体系这一部分就被称为显像这个概 念的框架局域。
南通地区(含南通市、通州市、启东市、海门 市、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对妻子的称 呼有很多种:妻子、老婆、女的、玛玛而、乃 乃、等。 一个概念如果同时需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框架或者域中显像,那么这种框架或者域的组 合就称为这个概念的框架矩阵或者域矩阵。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语义和语用界面研究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语义和语用界面研究

句等等 ,这些句子 的意 思似 乎并不能用真值条件来解 释。从 2 0世 纪 8 年 代 流 行 起 来 的认 知 语 言 学 流 派 从 人 类 认 知 能 力 O 的角 度 解 释 了意 义 ,为 意 义 研 究 的发 展 开 辟 了新 的 道 路 。
( )从认 知 的角度 看语 义学 二
20 0 9年 第 1 0期 ( 第 1 2期 ) 总 2
大 众 科 技
DA ZHO NG KE J
No.0。 0 9 1 2 0
( muai l N .2 ) Cu lt ey o1 2 v
认 知 语 言 学框 架 下 的语义 和 语 用 界 面 研 究
仇 瑶 宇
( )引言 一
语 义 和 语 用 的 界 面 研 究 是 一 个 非 常 吸 引 人 的话 题 , 同 时 这 又 是 一 个 很 难 截 然 分 开 的领 域 。 国 际 上 目前 最 流 行 的 看 法 是语 义和 语 用 是 两 个 互 补 的领 域 , 是 把 语 义 研 究 看 成 是 句 子 真 值 条件 研 究 。真 值 条 件 把 语 义 解 释 成 为 了解 语 句 在 什 么 条 件 下 为 真 , 就 是 语 言 的意 义 。真 值 条 件 的优 点是 非 常 明 确 得 提 出 了 意 义 的 标 准 ,为 意 义 研 究 提 出 了 明确 的标 准 。 但 是 很 多句 子 并 没 有 真 值 条 件 ,这 些句 子 只 是 在 描 述 一 些 客 观 的 世 界 发 生 的 一 些 状 况 ,如 人 类 语 言 中 普 遍 存 在 的感 叹句 , 疑 问
认 知 语 言 学 认 为 句 法 以语 义 为 基 础 ,语 义 是 概 念 或 意 向 形 成 的 过 程 , 是 通 过 人 的认 知 能 力 与 客 观 世 界 的 理解 来 实 现 的 。传 统 语 义 学 认 为 语 义 是 句 子 的 真 值 条 件 ,语 义 就 是 使 句 子 为真 的条 件 ,这 个条 件 客观 ,公 允 ,但 也 是 显得 比较 死 板 。 语 言现 象 是 非 常 纷 繁 复 杂 的 , 人 类 语 言 的恣 意 性 很 强 , 无 论 采 用 何种 语 义 的 形 式 手 段 都 难 以 包 含 描 绘 出语 义 描 写 。 认 知 语 言认 为 语 言 是 人 类 认 知 能 力 的 体 现 , 无 论 何 种 语 言 形 式 都 是认 知 能 力 的 体 现 。 比如 在 人 类 语 言 中 普 遍 地 存 在 着 色 彩 词 汇 ,数 量 在 不 同语 言 中大 相 径 庭 ,大 致 在 2 1 之 间 徘 徊 。 ~ 2 神经 科 学 告 诉 我 们 ,世 界 上 其 实 没 有 颜 色 这 种 说 法 , 颜 色 是 不存 在 的 , 因 为 光 谱 本 来 是 连 续 的 , 颜 色 的 形 成 取 决 于 四 个 因 素 ,两 个 是 人 的 眼 睛 的 因 素 , 两 个 是 世 界 的 因 素 , 世 界 的 因 素 一个 是特 定 物 体 的反 射 的波 长 , 另 一 个 是 物 体 周 围 光 照 强度 , 这 个 实 验 表 明色 彩 语 义 概 念 的 形 成 是 通 过 人 的 眼 睛 和 特 定物 体 反 射 的 光 谱 长 度 的相 互 作 用 来 实 现 的 , 也就 是 通 过 人 的 感 知 和 理 解 的 官 能 来 实现 的 , 进 一 步 地 说 ,语 义 是 认 知 出来 的 。 借 用 认 知 语 言 学 框 架 理 解 语 义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形 式 语 言 学 没有 涉 及 到 的 人 类 认 识 能 力 的 局 限 性 ,形 式 语 言 学 强 调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浅析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论文关键词:认知生成语言学论文摘要: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

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

乔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结构》(1957)中明确指出:“语法是独立发挥作用,不依靠意义的。

”这种“语法独立论”实质上把语法视为纯形式的东西。

他把意义比作头发的颜色,认为研究语法不需要研究意义就像研究语法不需要了解说话人头发的颜色一样。

他的这种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

反对者认为,语义必须包括在语言学之中,研究语言不考虑语义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虑奶牛一样站不住脚。

乔姆斯基本人也发现他建立的语法规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句子结构,从而感到以前的观点过于绝对,应该进行修正。

乔姆斯基接受了反对者的建议,在其《句法理论面面观》(1965)一书中考虑了语义因素。

他说:“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作出句法考虑和意义考虑可以截然分开的假设。

”乔姆斯基不再坚持语法独立的观点,不再认为先由句法生成深层结构,然后由深层结构进入意义,而是认为语法和意义共同发挥作用。

他提出了一套解决语义问题的理论,即标准理论。

标准理论分为语法、语音、语义三个部分。

尽管乔姆斯基对其以前过于绝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但他却没有赋予语法、语音、语义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上,乔姆斯基主张句法自主,认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赖语义概念而独立进行。

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建筑在其基本成分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的基础上的,表面(直接构成成分)结构提供的结合方式一般跟语义解释几乎全然无关,然而在抽象的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法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却决定句子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创造未来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习得、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它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
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
通过语言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语言习得、语言产生、语义理解、语音和语法结
构的认知过程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例如我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结构的。

观察研究则致
力于观察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和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语义学,
它关注语义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表示。

另一种是认知语言
处理模型,它试图解释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它对教育、
语言治疗、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
学和心理学等有着广泛的交叉研究。

1。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Charles J. Fillmore 原著詹卫东 译一 引 言“框架语义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观察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通过“框架”这个术语,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全部的概念系统。

理解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被置入到一个文本、或一次交谈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的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我在这里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来涵盖那些讨论自然语言理解问题的文献中提到过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等1。

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

它更像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语义学。

有点像人类学家的工作。

一个人类学学者进入一种异族的文化,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当这个言语社团的成员用语言交谈时,哪些经验范畴会通过他们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来编码?”框架语义学的大纲跟形式语义学的工作和结果是不矛盾的(或没有必要是矛盾的),但它跟形式语义学仍有重要的不同,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continuities),而不是非连续性。

我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与其说是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真正理论,倒不如说是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必须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我宁愿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称为“先于形式化的”(pre-formal),而不是“非形式化的”(non-formalist)。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语义理论,试图解释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

Fillmore语义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探讨了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了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Fillmore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探讨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Fillmore语义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Fillmore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Fillmore语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来揭示语义的本质。

Fillmore强调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性,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对应关系,更是一种认知过程。

在Fillmore的理论中,框架、场景与视角被视为其中三个重要的认知概念。

二、框架的作用框架是指由一系列概念和关系组成的知识结构,用以理解和组织世界。

在Fillmore的理论视角中,框架是对认知过程中某一主题或概念的整体认知结构的抽象表示。

例如,在“旅行”这个框架中,我们会想到行程安排、交通工具、目的地等概念。

通过框架的激活和组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三、场景的作用场景是指特定情境中的认知经验。

Fillmore认为,语义不仅依赖于词汇本身的定义,还依赖于语境中的场景。

当我们使用一个特定的词汇时,我们会根据场景中的丰富信息和经验来理解其意义。

例如,当我们谈论“家庭聚会”时,场景中的元素如家人、食物、活动等,会对我们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场景是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意义的基础。

四、视角的作用视角是指个体对于框架和场景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方式。

Fillmore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对于同一框架和场景的理解和表达可能会有差异。

视角受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影响着我们在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和表达。

认知语义学框架下语义构建机制解析

认知语义学框架下语义构建机制解析
Ab s t r a c t : S e ma n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h a s b e e n a k e y i s s u e o f l i n g u i s t i c r se e a r c h .C o g it n i v e s e ma n t i c s p r o p o s s e
t wo b a s i c s e n s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c h a i n - s h a p e d a n d r e t i c u l a r p a t t e ns r .M u l t i - s e n s e e x t e n d s t h r o u g h i ma g e s c h e ma ,∞n —
语义 构建 问题 一直 是语 义学 研究 的关 键 问题 。任 何 语言都存 在“ 相对一词 , 多 重 意义 ” 的 现 象 。在 同一 表达下 , 多重 意义 如 何 分布 , 意 义 如何 得 以扩 展 , 成 为 问题 的本 质和研究 重点 。而不 同时 期 的语 言 学者 给 出 了不 同的答案 。
c e p t s y n t h e s i s ,me t a p h o r i c a l ma p p i n g a n d me t o n y mi c a p m p i n g .
Ke y wo r d s: l ex i s; s e ma n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n; c h a l n _ s h a p ed s e I 1 s e; r et i c u l a r S O f l S O; ; di s t r i b u t i o n; ex t e n si o n

认知语言学中框架理论对“意思”的分析

认知语言学中框架理论对“意思”的分析

用框架理论阐释多义词“意思”潘晓燕摘要: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

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将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

关键词:框架理论,认知,意思引言在汉语词汇中,“意思”一词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涵义,体现了人类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过程。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理论的提出为观察词语意义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Fillmore 和Atkins(1992)曾经提出过,多义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汇具有多重框架模式的现象,或者说,一个框架就是一种意义。

从框架理论的角度来看,词汇意义是被界定在某一框架内的,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理解的过程,是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从人类大脑储存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框架(邓静,2010)。

因此用框架理论分析多义词“意思”的语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框架理论简述框架(frame),也成为认知框架,是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沈家煊,1999)。

一个认知框架代表一个概念系统,而“系统中各概念相互关联的方式是: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的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对话,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自动呈现”(Fillmore,1982)。

Ungerer & Schmid(2001)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型,是具体的、经常出现的情景所特有的知识和信念的表征,每一个框架中都包括一些框架元素,而每一个元素的出现都会激活此框架中的其他框架元素,唤起大致相同的情境。

认知框架由空位(slot)组成。

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个空位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

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位有时又被称为默认值(default values),默认值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空位值(slot values)(Lakoff,1987)。

框架语义理论与汉语词义演变研究

框架语义理论与汉语词义演变研究
就 是 范 畴 中 的典 型 成 员 。 运 用 该 理 论 , G e e r a e r t s ( 1 9 9 7 ) 等人
的词 义呈现 . 静态 与动态 。 共 时与历 时决定 了他们 之 间的差 异 ,但 词义演 变现象仍 可被 看作是 对共 时平 面上的词 义现 状 的归总 , 词 义演 变 中必 然存 在新义 旧义并存 的现 象 , 因此 框架语 义学在词 义演变研究 巾是有应用价 值的
活性 语境相一致 的一个结 构化的范 畴系统 。该理 论认为 , 说
话 人 理 解 了 词 的 意 义 是 由 于 理 解 了 能 够 激 活 词 所 编 码 的 概
已经取得 了一定规模 , 且 处 于不断地 更新 中 , 具 体 的框 架数
据 资 源 在 网络 上 均 可 以查 询 。 二、 “ 黑” 、 “ 白” 词 义 框 架 比较 研 究
学从 认知 层 面 出发. 提供 了观察 词 语 意 义 的一种 特 别 的方
式. 也 为 观 察 词 义 历 时 演 变 提 供 了新 的 角 度 。本 文 将 从 理 论 和应用 两个方 面分析 框架语义 学在解 释汉 语词 义演变 现象
中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 。

察 大规模 语料 库后 认 为展 现 出动词 所属 的框 架 和范 畴 , 描 述框 架 内的相 关概念 的引入 方式 以及增加 一个 给定用法 所
最后 , 框架 语义学在 应用 中积 累了大 量的资 源和经 验 。
认为 家族相 似性也存 在 于一个词 语 的多个 意义之 间 ,某个
词 语 的 词 义 内 部 也 存 在 原 型 ,一 个 词 语 的 某 个 词 义 的 典 型 性 与 否 决 定 了词 义 的 发 展 和 变 化 的进 程 快 慢 。 框 架 语 义学 是 F i l l m o r e 于2 0 世 纪7 0 年代末8 0 年 代初在格 语法基 础上提 出的。F i l l m o r e ( 1 9 8 2 ) 认 为“ 框 架” 是 跟 一 些 激

《2024年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范文

《2024年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范文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篇一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一、引言Fillmore语义理论作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环,其理论框架、场景和视角在语言认知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Fillmore语义理论中的认知观,通过对其框架、场景及视角的深入分析,探究其理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认知机制。

二、Fillmore语义理论的框架Fillmore语义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概念语义学和语用学等。

认知语义学关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认为语言是认知活动的一种体现,是认知结构的外化形式。

概念语义学则更侧重于语言的符号性和结构性,通过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将语言的意义和形式统一起来。

而语用学则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三、Fillmore语义理论的场景Fillmore语义理论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等领域。

在这些场景中,语义理解和分析是关键问题。

通过将Fillmore语义理论的框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结构,从而为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任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Fillmore语义理论的视角在探究Fillmore语义理论的视角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认知观。

Fillmore认为,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是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的思维和感知密切相关。

因此,在分析语言时,我们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理解语言的生成和解释过程。

此外,我们还需要从语言的层次性、多样性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考虑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这些不同的视角共同构成了Fillmore语义理论的全貌。

五、探源Fillmore语义理论的认知观在深入探究Fillmore语义理论的认知观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哲学基础为心智主义和现象学。

心智主义认为心智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人类心智的重要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摘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菲尔莫尔提出的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语言学早期格语法基本思想理论的具体化与系统化形式。

框架语义学不仅重视语境及语言背景,也强调经验及环境等语义范畴的重要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它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

然而,人们对于该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关注并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学者也屈指可数。

本文对于框架语义学的核心思想、哲学基础、理论目标、理论方法及其在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所探析,同时,对其所得到的评价及几点不足也有所提及。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一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二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因此,框架语义学是以经典主义哲学、建构论以及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思想。

三理论目标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8]。

因此,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在结合语境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帮助人们理解词义、句义以及语篇的含义。

四理论方法菲尔莫尔认为,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并非是在现实中的实体,而是一个概念意识上的原型,它可以充分解释真实情景与词语使用之间相互适应的复杂性,并且受到特定语境的影响[9]。

在借助于框架语义学理解语义的过程中,许多多义词都可适用于多个不同的框架,同样的,一种事实经常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中进行阐述,一个情景可以用两种相对立的方式框定[10]。

因此,语言的框架结构还应该是灵活可变的。

三、框架语义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框架语义学主要是描述语义和句式结构的理论,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于意义的研究,尤其是在词汇语义研究方面。

例如,陈勇提出,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词汇的同义现象应被分为框架之间的同义、同一框架内的同义这两种情况。

而李春华和李勇忠则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框架转化在建构意义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毛海燕以汉语框架网络知识库为基础,研究英汉词汇对比的程序和方式,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词汇语义对比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应用[11]。

类似这类研究都使框架语义学对于语义理解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使人们对于框架语义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语言学中语义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的同时,框架语义学在编撰字典和创新语料库等方面也有所运用[12],同时,它还有助于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双语框架语料库可被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单词及其语义框架。

而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词及其他新知识的效率。

教师则可使用语料库里的有关信息来编写练习,以弥补教学软件的不足[13]。

四、结论框架语义学在语义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在应用中帮助人们更有效率的理解词义和句义,除此之外,在其他多个方面也都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就认知功能而言,人们认为,框架语义学对语义的认知具有过渡性意义。

认知功能系统重视概念框架的系统和过程的对立统一,它们同样重视概念结构及丰富的百科语义知识[14]。

而就冗余信息的消除而言,权威的语义学方法重视简洁性,而框架语义学使描写的简洁性得到提高。

换句话说,那就是通过了解一件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间接了解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其他方面[15]。

就改善增强人们的创新联想思维而言,通过框架语义学,在学习一个单词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这个单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连串词汇,促进了记忆的加深和扩展。

尽管框架语义学在认知语言学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予以重视,但它仍有几点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改善。

现如今,我国对于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意义方面,尤其是关于词汇、语句的意义的研究,而对于内容丰富的语言学其他领域涉及较少,例如对于部分语言翻译的研究就比较有限[16]。

由此可见,框架语义学的实践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仍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突破,并且,该理论的研究对象多数在英语词汇方面,汉语及其他语言方面涉及不多,所以,就目前来看,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的。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的重要理论思想一直广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其分支框架语义学的阐释,我们更是了解到,框架语义学就像是一座连接认知和语义的桥梁,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和效率,使人们充分发挥联想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背景知识和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于词汇、句子以及概念的理解更为明了和深刻。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1099某10/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每日177μmol/L(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PaO2/FiO2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20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某109/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某109/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成人HAP,VAP,HCAP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的病人范围:在90d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

重症CAP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

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Ⅹ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

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

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为64%。

胸部Ⅹ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