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重点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供应链管理复习重点
供应链管理复习重点-张笼整理第一章供应链管理概论1、物流的广义概念:涵盖“原料供应、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2、第一阶段物流功能分割阶段没有整体的物流概念;物流活动分散不同部门;各自独立运作缺乏链接。
第二阶段物流功能部分整合阶段:实体分销/物料管理确定了系统的物流概念;将组成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集合起来。
第三阶段物流功能完全整合阶段:物流管理企业内部整合物流职能;成立新的物流部门;综合管理和运作企业内部的物流事宜;组织和推进企业物流;依靠信息手段,打破物流的行政阻隔,物流过程整合。
第四阶段企业之间虚拟整合阶段:供应链管理企业外部整合(客户+供货商);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透明化);形成虚拟组织;以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过程、加强物流管理第五阶段供应链全球化运作阶段:全球运营3、纵向一体化概念:采用少品种、大批量、刚性专用的流水生产线,通过跨度小、层次多的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进行集中决策和集权式控制,以追求物料系统的稳定,即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
4、横向合作联盟的运作模式: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共同的市场利益和业务结成战略联盟.5、供应链的定义: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6、供应链的特征:(1)集成化运作:企业间的集成化流程运作(2)结构复杂性:结点企业众多而类型不一、网链结构复杂;(3)关系复杂性:竞争与合作程度、合作关系层次(4)结构动态性:需求在变、供给在变、成员关系在变(5)有核心企业(6)价值增值链(7)网络化技术:依靠网络化技术共享信息.7、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借助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总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重点
供应链管理重点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流程和环节。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并深入研究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供应链规划供应链规划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规划阶段需要确定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
这包括确定供应链的结构、流程和资源分配。
企业需要仔细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以确定最佳的供应链模式和采购策略。
同时,供应链规划还需要考虑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风险管理和物流网络设计等关键问题。
通过对供应链规划的详细研究和设计,企业能够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二、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仔细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和信誉,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优质产品。
与供应商的合作应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双方应共同努力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
此外,供应商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也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要素,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三、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过多或过少的库存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风险。
企业需要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
同时,企业还需要优化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其中,精确的需求预测和优化的供应链协调是提高库存管理效果的关键要素。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企业能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信息流和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离不开有效的信息流和技术支持。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畅通,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同时,企业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来支持供应链管理,例如ERP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和预测分析工具。
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总结
供应链管理知识重点第一章1.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整个渠道的总体流程的集成哲学.2.供应链五个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3.供应链两个支持平台: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4.供应链管理基本职能领域: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辅助职能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5.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传统管理采用了“纵向一体化”模式,有一下缺点: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6.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2非核心业务一般采取外包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合成战略联盟关系,加强外包过程中的协调和管理.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服务化管理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7更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第二章1.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2.供应链的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3效率型的供应链和响应型的供应链4风险规避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1合作机制2决策机制3激励机制4自律机制5风险机制6信任机制4.扩展企业的定义:扩展企业可以定义为一个概念性组织的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公司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它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5.扩展企业的特征:1核心企业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活动,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外部产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2扩展企业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一种长期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把供应商和客户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3为了实现供应商、客户在商业和技术信息上的集成,扩展企业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运输手段支持跨组织的商业活动6.什么叫业务外包: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7.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1临时服务2子网3与竞争者合作4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8.供应链运作方式和区别:有两种不同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一种称作推动式,另一种成为牵引式.区别:制造商推动式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用户牵引式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第三章1.供应链构建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组织机制的建立、管理内容的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的建立、合作伙伴选择、信息支持体系的选择等诸多内容.2.供应链构建解决的问题:1供应链的成员组成2原材料的来源问题3生产过程设计4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5信息管理系统设计6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第四章1.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定义: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2.企业关系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1传统企业关系2物流关系3合作伙伴关系3.选择合作伙伴是考虑的因素:1质量2价格3交货期4品种柔性5提前期和价格折中6提前期和批量折中4.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1直观判断法2招标法3协商选择法4采购成本比较法5ABC成本法6层次分析法5.CRM核心管理思想:1客户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2对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3进一步延伸企业供应链管理6.供应商关系管理:一种用来改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第五章1.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1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2曲棍球棒现象3双重边际效应4物料齐套比率差的现象2.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产生原因:1需求预测修正2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增强3大批量订购4配给和短缺之间博弈3.曲棍球棒现象: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曲棍球棒现象.4.缓解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方法: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2科学确定定价策略3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4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5.缓解物料齐套差比率的方法:建立一个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6.供应契约: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个成员企业绩效.7.回购契约:在销售季末,零售商可以以一定的价格把未售出去的产品全部退还给供应商.第六章1.传统采购模式的问题:1传统采购过程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2验收检查时采购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事后把关工作,质量控制的难度大3供需关系式临时的或短时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4相应用户需求的能力迟钝2.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的异同: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转变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3.准时化采购的基本原则:1恰当的数量2恰当的质量和时间3恰当的地点4恰当的价格5恰当的来源第七章1. CPFR: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哲理,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高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信息共享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第八章1.JIT准时化生产基本思想:要求严格按照用户需求生产产品,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在制品占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JIT的哲理:1按需生产哲理2全员参与、充分授权哲理3消除浪费哲理4“零库存”哲理5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哲理第九章1.物流定义:日本通常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2.物流的功能: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配送功能4装卸搬运功能5包装功能6流通加工7信息处理3.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者的主要区别:1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2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3供应链管理涉及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是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的支持保障过程.4.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1物流过程对供应链响应周期的影响2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3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总库存水平的影响4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按期交付可靠性的影响5物流过程对供应链服务水平的影响5.物流外包: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6.物流外包的优势:1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5降低风险,同合作伙伴分担风险6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7.第三方物流系统: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第十章1.供应链管理库存VMI: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增加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2.实施VMI的几种形式:1“制造商——零售商”VMI模式2“供应商——制造商”VMI模式3“供应商——3PL——制造商”VMI模式3.联合库存管理JMI: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相互孤立的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象现象、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方法.以上是个人总结,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仅供参考欢迎指正修改。
供应链管理重点整理
供应链管理重点整理一、引言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各个环节及其相关利益方进行整合、协调和优化,以实现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供应链设计、供应商管理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重点整理。
二、战略规划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规划是确立供应链目标、业务战略和绩效指标的过程。
在进行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等因素。
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战略规划方面:1. 供应链战略地图: 通过绘制供应链战略地图,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相对应,并明确每个环节的关键任务和目标。
2. 风险管理: 对供应链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供应链协同: 促进供应链内外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三、供应链设计供应链设计是根据企业的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和执行模式,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供应链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1. 供应链网络结构: 根据产品的市场特征和销售预测,确定适当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包括选址、仓储设施和物流配送等。
2. 供应链合作模式: 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如垂直一体化、信息共享和合作伙伴关系等,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3. 供应链可视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决策水平。
四、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估和绩效管理。
以下是供应商管理的几个重点要素: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制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和流程,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并确保供应商的能力和合规性。
2. 合作关系建立: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签订合同、共享信息和制定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等,以减少潜在风险和提高合作效率。
供应链管理重点
第一章1.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6.牛鞭效应:含义:牛鞭效应也叫信息曲解现象。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这端向原始供应商那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7.产生的原因:供应链的组织结构不合理,需求预测的不准确,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价格波动,批量订购和缺少协作库存失衡。
8.弱化牛鞭效应的对策:简化供应链结构,销售渠道下沉;加强信息共享,保障供应链信息畅通;订货分级管理;缩短提前期;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建立伙伴关系,合理分担库存。
9.消除牛鞭效应:可以利用库存控制方法消除牛鞭效应,主要有如下方法:一、VMI库存控制。
VMI管理系统就是:由供应商和厂商共同管理用户库存,实施供应商和厂商一体化。
二、联合库存控制。
联合库存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三、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
四、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
6设计策略:(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供应链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产品类型与供应链设计策略矩阵:(2)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4.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企业高层管理者远景的一致性;企业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合作双方的组织相容性;企业间的相互信任。
7.战略合作伙伴:指增值率比较高而且竞争力比较强的合作伙伴。
他们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是希望能够长期合作的企业。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第一章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操纵,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含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的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的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要紧涉及五个领域:需求、计划、物流、供应、回流4.供应链是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
5.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要紧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与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6.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核心业务通常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与组织流的集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8.延迟技术:是为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及制造的柔性而实施的一种策略。
根本思想是把产品最终定型的位置与时间尽可能地靠近用户,以便使产品顾客化。
第二章1.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2.供应链的类型:根据供应链的稳固性划分:稳固的供应链与动态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平衡的供应链与倾斜的供应链;根据支持功能性产品与支持创新性产品的不一致分为:效率性供应链与响应性供应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角度分:风险规避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重点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重点一、引言如今,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供应链的管理在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管理是对从原材料到制造、运输、销售、售后等环节的整体管理和协调,是确保企业运作顺利的重要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中,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重点。
二、合理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供应链中的采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原材料质量和成本。
战略性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供应和高质量的原材料。
同时,通过供应商管理,可以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督,保证供应商的表现符合企业的要求,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灵活的生产与库存管理生产环节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战略性地进行生产规划,做出灵活的生产安排,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减少库存和物流成本。
此外,对库存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避免库存过高或不足,能够降低运营风险,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四、高效的物流与运输管理物流与运输环节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战略性地选择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能够确保产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减少运输和配送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同时,合理地安排运输路线和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五、完善的信息流与沟通管理信息流与沟通环节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纽带。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信息传递的错误率。
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六、持续的供应链改进与创新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企业应不断进行供应链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通过流程再造、技术应用、创新模式等手段,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不断优化供应链中的各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响应速度,实现持续的改进和创新。
供应链管理重点难点分析
供应链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引言: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原材料的及时供应、生产环节的高效安排以及产品的快速交付,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然而,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重点方面分析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例如,在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供应商常常无法准确获取生产商的需求和生产进度,这可能导致原材料的供应不足或过剩。
而在分销商与客户之间,信息不畅可能导致订单不准确,产品无法按时送达客户手中。
为解决这个难点,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包括建立ERP系统、共享平台等,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准确传递。
二、生产过程中的协调管理难题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要涉及多个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协同工作。
由于每个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制造周期和交货时间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协调生产进度方面会面临很大的难题。
另外,一些特殊原材料可能需要从国外供应,而货运时间长,容易造成生产延迟。
为解决这个难点,企业可以采用合理的订单计划,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协调流畅地进行。
三、库存管理中的平衡考量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过高的库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而过低的库存则可能导致生产线的停滞和订单无法及时完成。
在库存管理中,供应商和生产商需要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此外,库存管理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保质期和季节性需求等因素,从而实现最佳的库存平衡。
四、物流运输中的时效性和可靠性问题供应链管理中,物流运输是连接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
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由于交通、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物流运输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
为解决这个难点,企业可以选择多个物流供应商,建立备选物流渠道,以确保物流运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重点是什么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重点是什么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重点是确保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的流程高效、协调和可持续。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因此深入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重点至关重要。
**1. 供应链可视化**供应链可视化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重点之一。
通过建立透明、可追溯的供应链网络,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物流、库存、订单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供应链可视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水平、减少物流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核心重点。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不同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商等。
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优势,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3. 需求管理与预测**需求管理与预测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准确的需求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避免因需求波动而导致的库存积压或缺货情况。
通过有效的需求管理与预测,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营风险。
**4. 库存管理与优化**库存管理与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库存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平衡生产成本、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避免因过高或过低库存而导致的损失。
通过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如Just-In-Time(JIT)和跨界库存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库存的精准控制和优化,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5. 物流与运输管理**物流与运输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的物流与运输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配送准时率。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灵活调配,提升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重点
01.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主要特征:1以往以批量为特征的市场结构逐渐被细分化,市场本身的发育越来越成熟2许多顾客已不再拘泥于大众化的需求而转向强调个性的定制化,其市场经验也愈来愈丰富3时间(缩短交货期和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周期等)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4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演变为全球化竞争5柔性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特征6市场所提供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会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技术使之实现7产品研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02。
纵向管理化面临的挑战:03传统管理模式所具备的特征:04外包:自制与外购的灰色区域。
本义是指外部寻源,在供应链管理中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05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中间产品的加工以及最终产品的制成,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
06.什么是供应链管理: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对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间的整个渠道的整体管理(包括物流的整体规划、协调、控制等职能)。
07.供应链:服装类08。
什么是牛鞭效应: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09.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优势,价值优势)2供应链上的油水比那都大(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 40%,物流时间为总时间的 90%,供应链是利润的“新”源泉)3供应链上优势不容易复制(形成核心能力的好地方,形成技术锁定与业务锁定)10。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系统理念,合作理念,集优理念11。
供应链的分类:根据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分为稳定供应链和动态供应链两类.根据供应链容量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将供应链分为平衡供应链和倾斜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
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灵活和可靠的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制定一份详细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一、工作目标1、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将订单处理时间缩短X%,减少库存周转天数X天。
2、优化供应商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供应商按时交货率达到X%以上。
3、降低供应链成本,通过采购策略的优化和物流环节的改进,实现总成本降低X%。
4、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波动。
二、工作重点1、供应商管理(1)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核心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并制定不同的合作策略。
(2)开发新的供应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
(3)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价格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和合作调整。
2、采购管理(1)优化采购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审批,提高采购效率。
(2)加强采购成本控制,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招标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
(3)建立安全库存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合理确定库存水平,避免缺货和积压现象的发生。
3、生产计划与控制(1)加强与销售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根据销售预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付产品。
(2)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建立生产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4、物流管理(1)优化物流配送方案,选择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物流跟踪与监控,及时掌握货物的运输情况,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建立物流库存管理系统,实现物流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信息系统建设(1)完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流通。
(2)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
供应链管理重点、难点分析
供应链管理重点、难点分析介绍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关注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整合和优化的管理方法。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1. 合理的需求规划: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之一是确保对需求的准确预测和规划。
准确的需求预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安排,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和减少缺货情况。
2. 供应链协同:协同合作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延迟和浪费,提高整体效率。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关键。
3. 物流管理: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物流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并确保产品按时送达目的地。
同时,物流管理还需要关注逆向物流,妥善处理退货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4.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减少错误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难点分析1. 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的波动、供应商的信誉和可靠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供应链管理带来影响。
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企业需要灵活应变,建立强大的风险管理机制。
2. 多方利益平衡: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参与方,如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等。
不同参与方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如价格谈判、供应限制等问题。
供应链管理需要在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寻求平衡和协调。
3. 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企业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因素,在供应链管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4. 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处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支持。
然而,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最新的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各阶段重点难点
供应链管理各阶段重点难点1. 供需匹配阶段- 难点1:市场波动难点1:市场波动- 在供需匹配阶段,市场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及时获取市场情报,对市场波动做出准确预测,以便调整生产和采购计划。
- 难点2:信息不对称难点2:信息不对称- 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不畅,可能导致供应链中的库存过剩或供不应求的情况。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协作。
- 难点3:合作伙伴风险难点3:合作伙伴风险- 涉及多个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供应链面临合作伙伴能力不足、财务困难或突发事件等风险。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定期评估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 订单处理阶段- 难点1:订单准确性难点1:订单准确性- 在接受订单后,供应链管理者需要确保订单的准确性,包括订单数量、交货时间和交付地点等要求。
任何订单处理错误都可能造成交货延误或库存滞留。
- 难点2:订单优先级难点2:订单优先级- 面对大量订单,供应链管理者需要确定订单的优先级,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物流资源。
优先级判断需要考虑订单的价值、紧急程度和供应能力等因素。
- 难点3:供应不确定性难点3:供应不确定性- 供应链中可能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供应商延迟交货或质量问题等情况。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建立备份供应商的渠道,预测和应对供应不确定性。
3. 物流管理阶段- 难点1:运输成本难点1:运输成本- 物流环节中,运输成本往往占据较大比例。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寻找最优的运输方案,平衡运输时间、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 难点2:仓储管理难点2: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需要考虑库存数量、货架布局和货物管理等方面。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提高仓储效率,减少库存积压和损耗。
- 难点3:运输安全难点3:运输安全- 在物流过程中,货物可能面临损坏、丢失或偷盗等安全风险。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建立有效的货物追踪和保险机制,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4. 售后服务阶段- 难点1:客户满意度难点1:客户满意度- 售后服务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供应链管理的复习重点
1、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有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p6)2、供应链中的三流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p7)3、两种不同形式的供应链:①推动式供应链:是以企业自身产品为导向的供应链,有时也称“产品导向”或“库存导向”。
②拉动式供应链:是以企业获得订单为前提的。
企业根据订单生产所以又称“客户向导”或“订单向导”。
(p12)4、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涉及的四个主要领域分别是:供应、生产作业、物流、需求。
(p13)5、供应链合作关系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建立的以信任、合作、双赢或者共赢为出发点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利益。
(27)6、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特征:①双方高度的信任机制。
互相信任,共担风险。
②双方有效的信息共享。
③需方直接参与供方的产品研制等,共同寻求解决问题和分歧的途径,并判断是否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④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
⑤已实现系统双赢为目标(28)7、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①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产品价值。
②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伙伴双赢。
③提高客户价值,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30)8、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兼容性(a公司的规模与能力上的兼容性。
b、现存的网络。
c、通过以往合作的记录测试兼容性。
d从公司战略上测试兼容性。
E从公司文化上测试兼容性。
F、从生产上测试兼容性。
G、从公司的组织管理和实践上测试兼容性。
H、从市场销售和分配上测试兼容性。
I从财务上测试兼容性。
J、从安全、健康与环境策略方面测试兼容性。
)、能力、投入(a合作关系的业务是否属于合作对方的核心产品范围或核心业务范围。
B、确定合作伙伴退出合作关系的难度)(32)9、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机制,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诸如判断、选择、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
供应链管理重点(经典)
第一章导论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
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1。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案1.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预测需求和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重点是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管理。
通过使用先进的需求预测模型和库存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减少库存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 供应商选择和合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重点。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成本和可持续性等因素,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 运输和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还需要关注物流和运输的高效管理。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及实施合理的运输计划,企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并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2. 供应链管理的难点- 信息流动和协调: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难点是确保信息的流畅和协调。
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需要实时共享准确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调整。
信息的不准确或延迟可能导致供应链的延误和不协调。
- 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必须应对各种风险,如供应商突然倒闭、自然灾害、运输中的事故等。
为了有效管理风险,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并制定应急计划和备份供应方案。
- 跨部门合作和沟通:供应链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良好的沟通。
不同部门的目标和优先级可能不一致,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减少冲突和延误,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3. 解决方案- 使用先进的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需求、优化库存和运输计划,并快速响应变化。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与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和沟通的伙伴关系。
共享信息、协调计划和资源,以及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培训和人才发展:为供应链管理团队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供应链管理重点
•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掌握,从选购原材料开头,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到达最优化,以最少的本钱,让供应链从选购开头, 到满足最终顾客的全部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的操作,把合适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准时、精确的送到消费者手上。
•供应链特征。
简单性、动态性、面对客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的结构分类。
①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② 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③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4)灵敏性供应链•供应链构建的策略。
①产品类型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供应链模型具备哪些类型。
模型I :静态链状模型模型H:动态链状模型模型HI:网状模型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①合作机制②决策机制③激励机制④自律机制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5个阶段。
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2:职能集成管理阶段3: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阶段4: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阶段5: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回路构成。
第一个回路:运作回路其次个回路:策略回路第三个回路:性能评价回路• 供应链不同企业角色如何划分。
①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②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③潜在企业④企业角色模型图• 卫星式供应链与团队式供应链的比拟。
• 四种不协调现象的概念,产生缘由,对策,影响。
一、“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概念: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依据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订单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就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 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叫做“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也叫“长鞭效应”。
产生缘由:(1)需求猜想修正(2)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强(3)大批量订购(4)补货供应期延长(5)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对策:(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2)科学确定定价策略(3)提高营运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4)提高供应力量的透亮度影响:上游供应商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供应链需求不同步二、曲棍球棒现象概念: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外形类似于曲棍球棒,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曲棍球棒现象”。
供应链管理重点
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
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
(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流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
采用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拉动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要求较高,对供应链运作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较高。
推动式供应链方式相对较为容易实施。
)P21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供应链管理内容:以需求管理、计划、物流管理、供应、订单交付及回流这六个领域为基础,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基础职能领域和辅助职能领域。
基础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技术保证、采购、制造、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市场营销等。
而辅助职能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设计工程、会计核算。
人力资源等。
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推-拉”结合的供应链在供应链构成的类型中,一般很那见到单纯的效率型供应链或者单纯的响应型供应链,现实中的供应链类型分更多的是"推动-拉动”组合形式。
供应链面向市场的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因此是拉动式的。
而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因此事推动式的。
推动式于拉动式的接口处被称为"推-拉”结合的分界点。
(两种形式:1,上游企业(如供应商)采用推动模式、下游企业采用拉动模式的混合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管理重点
名词解释1.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将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
3. 有效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体现供应链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推动模式: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指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有计划地将商品推销给客户。
拉动式模式:消费者是供应链的开端,因此也叫需求驱动模式。
4.物流:即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5.联合的物流计划系统:为了更好地供应链物流业务过程的总体计划,需要对每一作业流程进行计划,因此要有供应链计划系统、库存计划系统和运输计划系统。
这些计划系统被称为联合的物流计划系统。
6.物流网络:是由固定的物流设施(如配送中心、码头、仓库等运输线路和信息)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流结构。
7.逆向物流:是商品退货、回收和废弃物流。
社会物流: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为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有时被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产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主要特征:1以往以批量为特征的市场结构逐渐被细分化,市场本身的发育越来越成熟2许多顾客已不再拘泥于大众化的需求而转向强调个性的定制化,其市场经验也愈来愈丰富3时间(缩短交货期和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周期等)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4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演变为全球化竞争5柔性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特征6市场所提供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会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技术使之实现7产品研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02.纵向管理化面临的挑战:03传统管理模式所具备的特征:04外包:自制与外购的灰色区域。
本义是指外部寻源,在供应链管理中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05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中间产品的加工以及最终产品的制成,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
06.什么是供应链管理: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对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间的整个渠道的整体管理(包括物流的整体规划、协调、控制等职能)。
07。
供应链:服装类08。
什么是牛鞭效应: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09.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优势,价值优势)2供应链上的油水比那都大(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 40%,物流时间为总时间的 90%,供应链是利润的“新"源泉)3供应链上优势不容易复制(形成核心能力的好地方,形成技术锁定与业务锁定)10.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系统理念,合作理念,集优理念11.供应链的分类:根据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分为稳定供应链和动态供应链两类。
根据供应链容量和市场需求的关系将供应链分为平衡供应链和倾斜供应链。
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响应型供应链和效率型供应链 .12。
供应链的流程观:环节法,推/拉法13.供应链拓扑结构3模型:链状模型,网状模型,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网状模型14.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目标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多代理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产品开发初期的供应链设计策略15.供应链设计原则和辨别:由上而下和由下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简洁性原则,集优原则,协调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战略性原则16.基于产品的设计步骤:1市场竞争环境分析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4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6供应链设计的可行性7设计供应链8步检验供应链17.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18.供应链反应能力是指供应链完成如下任务的能力19。
供应链赢利水平是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之差20。
盈利边界:一定的反应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对应最低可能成本。
21。
供应链运营的驱动因素:库存(增加需求量,利用生产和销售中存在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影响供应链的物流周转时间),运输,设施,信息22。
供应链的阻碍因素:产品种类的增加,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户要求不断增加,供应链所有权分裂,全球化趋势23.供应链的网络设计:生产、储存和运输相关设施的区位以及每一设施的容量和作用,决定供应链的构架.24.主要内容:设施功能。
每一设施有何作用?在每一设施中要进行哪些流程?设施区位.设施应布局何处?容量配置。
每一设施应配置多大容量?过高—反应能力好但成本高;过低?市场和供给配置。
每一设施应服务于哪些市场?每一设施由哪些供给源供货?25.供应链网络设计影响因素:战略因素,技术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基础设施,竞争性因素26.采购与供应商重要意义:技术层面(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战略层面(制造资源集成,集成化供应链,提升核心能力,新产品开发)27,采购与供应策略的模式:正常交易,合作伙伴关系28.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集中采购,整合采购数量,利用价值分析29。
准时制采购管理:正确的地点,准确的数量,合适的质量,正确的物品,准确的时间30.JIT的目标:废品率最低,库存量最低,搬运量最低,机器故障率最低,准备时间最短,生产提前期最短31.准时采购成功三大秘笈:选择最佳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质量控制32.导致企业自制而不外包的原因:数量太少或没有供应商提供该产品,质量要求极高或很独特,需要特殊的加工过程,供应商无法达到,供应更有保障,使供需更协调,保守技术秘密,成本更低,利用或避免设备和人员闲置,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竞争、政治、社会或环境等因素迫使企业自制,尽管他宁愿外购,保持一定的企业规模33.导致企业外包而不自制的原因:集中精力于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获得和使用外部知识或运作技术,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产品开发的风险,缩短新产品开发生产周期34.外包主要方式:辅助/临时服务,建立子公司,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完全业务外包35.外包类型:按业务性质(蓝领外包,白领/服务外包)根据供应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划分(境内外包,离岸外包)36.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完备、简洁性原则,客观、可比性原则,可重构、可扩充性原则 ,动态、可学习原则36。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建立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议关系。
37.影响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因素:战略因素,合作因素,绩效因素,合作伙伴自身因素38。
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步骤: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哪些企业需要建立伙伴关系,确定合作伙伴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选择,承诺和伙伴关系的组建,合作伙伴参与,合作伙伴关系的改进39.企业的集成模式:宏观,中观,微观40。
合作伙伴的信任机制:从事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市场结构属性,合作伙伴的性质,不确定性的根源,行为机制选择者的风险41。
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目的:防止短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 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确定库存检查周期,确定订货量,确定订货点42.库存分类:在制品库存2外购物料/件库存3成品库存。
43。
供应链三流与库存:组织流,物流,信息流44。
(Q,R)策略-连续性检验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R,S)策略-连续性检验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t,S)策略-周期性检查策略(t,R,S)策略-综合库存策略45.牛鞭效应产生原因;;经济学角度a组织行为随时间变化b非理性行为。
运作管理角度a 需求预测修正b批量订货决策c价格波动d短期博弈和信息的不对称性46.供应商库存管理( VMI )将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了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形式库存决策权力。
47.联合管理库存策略( JMI )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产品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48。
VMI与JMI优缺点:VMI是单行的过程,决策中缺乏协商,难免造成失误;决策数据不准确,决策失误较多;财务计划在销售和生产之前完成,风险较大;供应链没有实现真正的集成,使得库存水平较高,订单落实速度慢;促销和库存补给项目没有协调起来;当发现供应出现问题时留给供应商进行解决的时间非常有限;JMI过度地以客户为中心,使得供应链的建立和维护费用很高。
49.CPRF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50。
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三个回路a作业回路;快速响应用户客户化的需求;集成化计划是实现企业无缝连接、同步运作的手段,通过集成化供应链计划减少信息传递的扭曲,提高供应链的需求响应能力;b策略回路;采用有效用户响应和用户快速响应策略减少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C性能评价回路;每个回路都由策略、作业及性能评价组成,且每个回路各自形成一个不断提高的无限循环过程,使供应链管理不断地获得改进。
51。
供应链管理实施步骤1:基础建设;在企业原有的供应链基础上做一些分析和基础建设,总结企业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对市场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做出分析和评价,完善企业的基础供应链。
2:职能集成;职能集成阶段集中于处理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围绕核心能力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对组织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参与计划和项目的执行,以提高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
3:内部供应链集成;旨在实现企业直接控制领域的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4:外部供应链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阶段,它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链网,与关键/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5: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的需要,供应链因此也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
52。
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关键措施;企业间动态联盟,企业内部ABC系统,信息共享,物流集成模式53.我国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障碍与对策 a 企业缺乏对自身己特有的核心竟争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结果投资负担沉重,资金匮乏,有限的资源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
b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不健全。
即使有信息系统,也没有得到升级换代,数据共享性差,内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充分、不及时,更谈不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