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中的名言警句

资治通鉴中的名言警句

资治通鉴中的名言警句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光。

该书涵盖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其中蕴含了许多名言警句。

以下是资治通鉴名言警句: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2、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3、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4、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5、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通鉴·周纪》7、任人唯贤,徇公宜实。

——《通鉴·唐纪十二》8、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通鉴·宋纪二》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鉴·中山纪》10、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通鉴·赵纪三》1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3、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14、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15、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16、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17、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18、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19、丈夫一言,驷马难追。

——《资治通鉴·周纪》20、时势造英雄。

——《资治通鉴·晋纪》21、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资治通鉴·魏纪》22、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唐纪》23、夫智能者,人之所以为人也;仁爱者,人之所以为君子也。

——《资治通鉴·唐纪》24、人若自扰,谁之安乐!——《资治通鉴·唐纪》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资治通鉴·宋纪》26、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唐纪》27、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周纪》28、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周纪》29、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唐纪二》30、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资治通鉴金句名言

资治通鉴金句名言

资治通鉴金句名言
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
点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是人情常态,屡见不鲜。

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做官的,往往都有这个毛病,能够始终如一,同甘共苦的,少之又少,实属罕见。

二、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
点评:见风使舵,投其所好,古往今来,都是人之常情。

吴王喜欢精通剑术的侠客,老百姓就都跟风学习剑术,以至于搞的个个身上伤痕累累;楚灵王喜欢细腰,大臣和宫中的人就不敢多吃,甚至为了减肥而不吃,活活饿死。

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
点评:要想明辨是非,就要集思广益,多方面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偏听偏信,就容易被小人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四、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点评:爱护子女,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如果方式不正确,溺爱娇惯,那就等于是害了子女。

五、不痴不聋,不作假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点评: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庭不是斤斤计较的地方,而是互相宽容、关怀的地方,很多误会、矛盾,越计较就越麻烦,但如果大家都不去管它,放一段时间,自然就化解了。

所以作为家长的公公、
婆婆,就要装聋作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事情稀里糊涂地也就过去了。

资治通鉴经典名句

资治通鉴经典名句

资治通鉴经典名句
《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繁多的史书,以下是《资治通鉴》中的经典名句:
一、国家建设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三国,魏,曹

2、“明正军令,议民利众,务勤德政,而乡里既治。

”——唐,玄宗
3、“要爱千百亿人民,官吏须爱为先。

”——宋,苏轼
4、“以改人不改法,施政不改任,务在管使而分使,开植本源,以定民心。

”——明,朱熹
二、军事策略
1、“兵贵神速,不可无必备。

”——秦,苏秦
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魏,曹操
3、“纵有千军万马,攻城以日,则当坚守以年。

”——宋,文天祥
4、“仗剑同心,无敌九州。

”——元,李密
三、国际关系
1、“默而识之,明而行之,公达而受,用而不徇,此之谓有道。

”——西晋,邓晃
2、“民有心理,邦有计谋,圣人能鉴别。

”——南宋,谢安
3、“就政务行之有道,崇远名士赖以存。

”——明,文正
4、“内开明德,外传道义,安抚四方。

”——清,玄烨。

资治通鉴最好的十句

资治通鉴最好的十句

《资治通鉴》比较经典的十句话一、关于品德与才能1.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强调了品德相对于才能的重要性,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贤能的人财产过多,会磨损志气;愚蠢的人财产过多,会增加过错。

说明财富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关于用人与纳谏1.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

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广泛听取不同的声音,避免因片面信息而做出错误判断。

三、关于诚信与言行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真正的男子汉对自己的承诺,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不会背信弃义,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改正过错;说好话并不难,难的是做好事,鼓励人们要勇于改正错误,将善言转化为善行。

四、关于治国与民生1.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

这句话体现了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警示统治者要谨慎对待战争。

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严格执法,不分亲疏,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

五、关于观察与判断1.欲知其人,观其朋友:通过观察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就能了解他的本质和性格,因为人们往往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2.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强调了实践和直接观察的重要性,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

《资治通鉴》30金句,诠释真理,顶级智慧《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今天为大家整理出《资治通鉴》中30句经典语录,以加深理解,帮助阅读。

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解释: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解释:君子凭着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做坏事。

3、保先于事,故能无优;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解释:在事前忧虑,事到临头就不会有忧虑;事到临头才忧虑,对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4、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解释: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要设法改变现状。

5、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会取得胜利。

6、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解释:凭权势欺凌别人,别人自然不服;用威严统辖别人,别人便不会满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物,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7、明者,销祸于未萌。

解释: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解释: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9、牧心者,牧天下。

解释: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则可以把握天下。

10、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解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身体自然安宁。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

解释:做事情之所以龍修取得成功,这是梁于能場严肃地对待它凡事之所以会火败,大多是因为轻视成懈岛。

12、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解释:水往低处流汇集成了大海,同理,做人也应低调谦卑才能成大事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河里的鱼也无法存活了。

此命困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4、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释:贤能之人,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富多了扰会增加她们的建火15、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摘抄好句

资治通鉴摘抄好句

资治通鉴摘抄好句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资治通鉴·魏志》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资治通鉴·周纪一》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进〈资治通鉴〉表》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

牧心者,牧天下。

做之不止,乃成君子。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像你在做决策时,只听一个人的肯定不行啊,得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这道理多浅显!比如选班长,不能光听一个人说候选人好就定了呀,得大家都发表发表看法嘛!2.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不是明摆着嘛!一个人品德好才是真的好,光有才没德那不成小人啦?就像那个谁,有点小才华但品德不行,大家都不喜欢他!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哎呀,这不就是说花钱要有度嘛!不能乱花,要有节制,这样才能一直有钱花呀!就像你领了工资,不能一下子全花光了吧!4.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可不是嘛,一家人有时候就得糊涂点,别太计较,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呀!你看那老王家,长辈不糊涂点,天天得吵架!5.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喜欢啥下面的人就跟着学啥呀!这多明显,就像你们班老师喜欢书法,你们不就好多人也去学书法嘛!6.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这就跟做人一样啊,如果心不正,那做的事肯定也歪呀!就像那个小偷,心术不正才去偷东西的嘛!7.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做事得先攻克难的呀,那简单的自然就容易了!就好比学数学,难题会了,简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8.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那些给你很多好处、说话好听的人得小心呀!这还用说嘛,就像那个骗子,给点小恩小惠就把人骗了!9.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注重小细节的人才能避免大问题呀!你看那些做事仔细的人,很少出大差错吧!就像写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道题,考试才不容易出错呀!10.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真正的好人可不会干呀!这多简单的道理,就像你不会为了得到好处去伤害别人一样!。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语录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语录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语录1.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你看那些品德高尚而才能稍逊的人,难道不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君子吗?就像历史上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

比如海瑞,他一心为民,品德出众,虽才能并非顶尖,但谁敢说他不是君子呢!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想想那些只听一面之词就做决定的人,能不犯错吗?就好比赵王只信奸臣之言,错杀李牧,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我们生活不也应该这样吗?如果毫无节制地索取和挥霍,那怎么可能长久富足呢?就如同那奢侈无度的隋炀帝,把国家都给败光了。

4.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连小事都能认真对待的君子,又怎么会遭遇大的灾祸呢?就像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业。

5.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在一个家庭里,长辈有时候就得糊涂点呀!不然事事计较,这个家还能安宁吗?就像那总是对子女过分严苛的家长,家庭关系往往很紧张。

6.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吗?比如现在有些领导喜欢某种风格,下面的人就会纷纷效仿。

7.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这就像一个人的心不正,做出来的事能好吗?好比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用在正途上。

8.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真正的仁人会这么做吗?绝对不会呀!像那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终究会被人唾弃。

9.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财富对人就是这样啊!有才能的人财富多了可能会失去进取之心,愚笨的人财富多了可能会更犯错,这不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吗?10.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古人都告诫我们不要做的呀!想想那些虚伪的人,最后能有好下场吗?就像秦桧那样的奸臣。

资治通鉴中的24句良言

资治通鉴中的24句良言

1、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译文:看见合适的时机,立即行动,不要整天只知道等待。

赏析: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把握住机会。

当机遇来临,我们要当机立断,敢于去尝试,不能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一旦错失良机,必定会后悔莫及。

2、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译文:上面的官吏廉洁,民间的风俗也会随之改变。

赏析:要想下面的人做得好,上面的管理者就应该先起带头作用,做好榜样。

管理者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下面的人就不会真心服从。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译文: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和众人谋划。

赏析: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成大事者,有远大的志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超凡的胆识。

普通人见识浅短,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如果过早地把事情泄露给众人,就会招致失败。

4、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译文:不肯向优秀的人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赏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要想变得越来越优秀,就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5、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译文: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

赏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身边的人才众多,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利用各种人才的长处为我所用。

对我们自己来说,也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学识和才华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

6、口有蜜,腹有剑。

译文:口头上说的话像蜂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像剑一样歹毒。

赏析:一个人说话越好听,我们就越要防范。

他们之所以低声下气地讨好我们,就是想获得暂时的信任,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与人结交,不能光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分不清是非。

赏析:我们要想明辨是非,知晓利害,就要集思广益,多方面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偏听偏信,就容易被小人迷惑,分不清是非对错。

别人正确的建议,我们应该积极采纳。

人的很多错误行为都是在偏听偏信之下犯下的。

8、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名言

《资治通鉴》名言

《资治通鉴》名言《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概括了从周朝末年到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400多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史书风格和深入的历史分析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

其中包含了许多名言,下面将介绍几个其中的代表性名言,并对其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阐释。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它表达了人死后将不再有任何烦恼和痛苦,生死之间的差别在人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

这个名言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死的本质,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超越生死的束缚,无论面对荣辱生死,都能坦然面对,并有所作为。

参考内容:这句名言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一面,它提醒着我们要对待生死要有正确的态度。

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每一天,不为一时的得失或者荣辱所困扰,而是应该从容淡定地对待人生的起伏。

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建设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而努力。

2.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名言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

它表达了人们在长期的奋斗中,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毅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生之路就像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修正、调整和努力,才能取得成果。

这句名言给人的启示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不断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内容:这句名言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力量,要在人生道路上有勇气和耐心,坚定信念,追寻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另一方面,这句名言也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为未来而努力。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正错误,才能在漫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更有意义。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语录的情形吧,语录是指一个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篇1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

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

”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

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忿:小的忿怒。

大信:大的信用。

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

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

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

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

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

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

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

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的8句话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对于领导者而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全面了解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这句话强调了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重要性。

别人口中说的,不如自己亲身经历;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所见。

只有亲身体验和观察,才能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和认识。

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行善和作恶的区别。

做好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需要不断努力;而做坏事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它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坚持善行,抵制恶行。

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真理。

有效的药物虽然苦口,但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忠实的劝告虽然逆耳,但有利于我们的行为改进。

它告诫我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即使这些话可能不太中听,但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益的。

5.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话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

当敌人被消灭后,曾经为统治者出过力的人可能会被抛弃或杀害。

它提醒人们在权力游戏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过于依赖他人,以免陷入被动。

6.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句话通过两个例子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

吴王喜爱剑术,导致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王喜欢细腰,使得宫中许多人饿死。

它提醒领导者要注意自己的喜好对社会的影响,要以身作则,引导良好的风气。

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男子汉大丈夫一旦承诺了别人,即使付出千金也不能改变。

它告诫人们要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和婚姻的珍视。

在贫穷低贱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记,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真正的友情和爱情,不要因为地位或财富的变化而忘记了曾经的情谊。

资治通鉴名言句

资治通鉴名言句

资治通鉴名言句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2.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四十九》3.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二》4.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5.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6.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七》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8.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10.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一》1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六》1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1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七》14.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五》15.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六》16.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17.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18.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七》19.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八》2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四》21.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资治通鉴》浓缩成30句话

《资治通鉴》浓缩成30句话

《资治通鉴》浓缩成30句话1. 里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就像刘备,他待百姓那叫一个好,走到哪儿都有百姓拥护,这才在乱世中有了立足之地。

要是统治者不把百姓放在眼里,只知道自己享乐,那政权能长久吗?2. 书中告诉我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就好比齐桓公,他信任管仲,把大权交给他,管仲才得以施展才华,齐国才变得强大。

要是一边用着人家,一边又猜忌,这事儿能成吗?3. 提到,祸从口出啊。

杨修那小子,整天卖弄自己的聪明,在曹操面前乱说话,结果呢?脑袋就没了。

咱平常人也得注意,说话前可得过过脑子,不然也得吃亏。

4. 它还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周处以前是个大坏蛋,被人看作是“三害”之一,可他后来知道自己错了,努力改正,最后还成了英雄。

咱要是犯了错,可不能死不认错,要像周处一样勇敢改正。

5. 在里,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

就拿韩信来说,他看清局势,追随刘邦,要是他一根筋跟着项羽,估计也没后来的成就。

人得学会看清形势,不然只能撞得头破血流。

6. 书里有这么个事儿,骄兵必败。

苻坚率领那么多的军队,还骄傲得不行,觉得自己肯定能打败东晋,结果呢?淝水之战输得那叫一个惨。

咱可不能有点成绩就骄傲,不然准没好果子吃。

7. 指出,要善于纳谏。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好例子,他听魏征的话,虽然有时候魏征说话不好听,但他知道那是为他好,为国家好。

要是当领导的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只喜欢听好话,那这领导当得能好吗?8. 书中表明,防微杜渐很重要。

一个小毛病要是不早点改正,就会变成大问题。

就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

平常有点小坏习惯,可不能不当回事儿,得赶紧改。

9. 告诉我们,忍辱负重有时候是必要的。

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受尽屈辱,可他都忍下来了,最后才得以复国报仇。

要是遇到点挫折就受不了,还怎么成就大事呢?10. 它还提到,不可妇人之仁。

项羽就是太仁慈了,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结果呢?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在该果断的时候就得果断,可不能犹犹豫豫的,像项羽那样。

《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

《资治通鉴》最经典8句话

1、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译文:面对家事,要学会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才能做一家之主。

感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过清澈,就没有鱼群了;人太过较真,就没有伙伴了。

人生在世,凡事有度,做人有谱,才能相处舒服,得以长久。

史铁生有句话说得好:“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2、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译文:嘴里说的,不如亲身感受的;耳朵听的,不如亲眼目睹的。

感悟:《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个人谎称,集市上有老虎,就会有人相信。

所以,千万不能把道听途说的消息,当成是真的。

智者,都懂得实践出真知。

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不要光从别人的嘴里去认识一个人,也不要单从一张纸上去践行一件事。

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译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一旦失去,不会再来。

感悟:《素书》有言:“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人生的机遇,向来可遇不可求。

如果有幸遇到,千万不能错过,要借势扶摇直上。

因为一旦错过,就不知下次相遇,会是猴年马月了。

倘若时机尚未到来,就要学会韬光养晦,为自己积攒能量。

4因为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4、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译文:德行胜过才华,算作君子;才华胜过德行,只能称为小人。

感悟:唯有德行,可立一生。

人这一辈子,只有德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生在世,能力上的不足,可以由人品弥补;但品德上的缺陷,却难以在能力上找补。

所以人这一生,丢什么也不能丢了人品。

把人品经营好,就是在赚好人缘,好福报。

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译文:听听多元意见,才能保持聪慧;只听一方想法,只能走入死胡同。

感悟:苏格拉底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忘记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视角,所以很难容忍“异己”之言。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1.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你看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大家都尊敬他,这不就像黑夜中的明灯一样耀眼吗?比如雷锋,他就是德胜才的典范啊!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哎呀,想想看,如果只听一面之词,那不就像只看到了事物的一角,多片面啊!就好比在讨论问题时,大家都各抒己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呀!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这就好像我们吃好吃的,不能一下子全吃光,得有节制,这样才能一直有得吃呀!像那些懂得节约资源的人,不就是这样做的嘛!4.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多像一种风气的传播呀,上面的人喜欢什么,下面的人就跟风,甚至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就像时尚潮流一样,影响着很多人呢!5.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可不是嘛,有时候就得装傻充愣,别什么都计较,不然家里还不得天天吵架呀!就像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小打小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样。

6.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这不就跟我们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来指导现在的行动一样吗?比如从历史上的战争中吸取教训,让现在的世界更和平啊!7.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心不正,那他做的事能对吗?就跟射箭一样,弓再好,心不正箭也射不中目标呀!8.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这不就是说要跟好人学好事嘛,自己也会变得美好呀!就像跟优秀的同学在一起,自己也会进步很快呢!9.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这多像拼图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长处,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拼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比如一个团队里各种人才都有,才能成功呀!10.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你说光听别人说有啥用呀,还不如自己亲身经历呢!就像别人说一道菜好吃,哪有自己尝一口来得真切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资治通鉴经典语录(精选210句)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

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资治通鉴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2、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3、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4、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5、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6、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7、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8、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9、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10、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1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1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5、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16、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17、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18、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

1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0、天下健者,岂为董公?21、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22、非为功难,成功难也。

23、欲知其人,观其朋友。

24、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25、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

26、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27、十年之功,废于一旦!28、前车覆,后车诫。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

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100句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今天小编整理了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名言警句及翻译1.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摘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五》解释:活着的时候对当时之世没有益处,死后也没有美名流传于后代,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2.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摘自《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七》解释:治理国家要施行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3.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解释:不以没有过错为贤德,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

4. 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

摘自《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解释:奢侈往往由于富裕而兴起,俭朴常常在不足的情况下形成。

5.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摘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八》解释:寻找忠臣必须到孝子家里,指孝敬父母者必能为国效力。

6.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三》解释:十年的努力与心血,一朝尽毁。

7. 博览兼听,谋及疏贱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三》解释:广泛观察事物,普遍地倾听意见,谋虑到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8.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摘自《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九》解释:十头羊用九个人放牧,指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

9. 法出多门,人无所措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九》解释:法令如果出自很多部门,人们就不知所措。

10. 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十九》解释:培养军队的办法,在精炼不在数多。

11.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四》解释: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

?《资治通鉴》十句名言

?《资治通鉴》十句名言
09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资治通鉴》十句名言
01、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0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口有蜜腹有剑。
04、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05、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06、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
07、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有必在慢之。
08、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09、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10、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

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

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

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忿:小的忿怒。

大信:大的信用。

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

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

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

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

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

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

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

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

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4、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

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

吾属:我们。

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

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

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

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

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

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清慎:清正持重。

犯而不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

挍,报复。

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

(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

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

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

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燕: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

狄仁杰听了非常感动。

——是作者评价娄师德的话。

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意思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这是古人最忌讳的。

7、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

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

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

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

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

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

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

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

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

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9、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钱币。

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

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沈佳期《钓竿篇》),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饵,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

因此,——的古训,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0、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

骄奢:骄傲奢侈。

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会产生骄奢,疏忽会导致祸乱。

富贵虽然不一定产生骄奢,而骄奢则必然产生于富贵,因为富贵给骄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这是富贵者不可不警惕的。

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往往会对灾祸的苗头视而不见,使其由小而大,最终导致灾祸发生,这是必须警惕的。

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富贵时要特别注意戒骄奢,处事要时刻注意戒疏忽。

1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3、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

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

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

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

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

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1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臻(zhēn真):到达。

誉:称赞,名誉。

这几句大意是: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

这几句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格言。

闻其过则过改而福至,闻其誉则过生而祸临。

我们千万要多听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

——可引用作为警戒。

当然,这里的祸、福应理解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1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

世族;世家太族。

用法:执法。

不及:不触到。

是以:目而。

济务:解决事态。

这几句大意是:举荐人才不出世家大族,执行法律不触及权贵,因而方略不能解决事态,奸邪没有得到惩处。

晋朝世族大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门阀制度森严,国家法律不敢触及贵族,奸邪之辈也不能得到惩办。

这几句表现出了晋朝世族政权的腐朽,可以用于批判世族权贵把持政权,无法无天的社会现象。

1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

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19、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