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百岁不是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長命百歲不是夢

世界日报/長壽專家指出,百歲老人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年齡群。他們最明顯的共同特點是熱愛生命,包括有幽默感。而華裔人瑞幾乎都認定長壽的秘訣就是:「簡單生活、沒有貪念。」

現代人越來越長壽,從前中國有一句古語:「人生70古來稀。」如今這句話早已過時,因為很多長者不但活過70歲,而且100歲也不乏其人。過去慶生或拜年時的吉祥祝福語「長命百歲」,也不再只是美好的願望了。

長壽專家指出,百歲老人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年齡群。長壽固然好,健康更可貴。為什麼有人長壽又健康,什麼樣的人能活過100歲?百歲人瑞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活這麼久到底有沒有意義?

主持研究人類壽命的專家湯馬斯‧帕爾斯醫師(Thomas Perls)說:「活到100歲其實是件好事,很多年輕人根本不了解百歲老人的真實生活狀況。很多人問:『老天,誰想活到100歲?』因為他們認為『愈老病愈多』。」

長壽專家表示,百歲老人的健康問題往往延遲到90歲以後才出現。一如湯馬斯‧帕爾斯醫師說:「幾乎可說如果你的健康有問題,你根本不可能活到那個年齡。所以並不是『愈老病愈多』,而應該是『愈老愈健康』,這樣想變老反而是好事。」

▋長壽秘訣首先熱愛生命

帕爾斯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中心(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創辦人兼主任。他說,自1992年以來,這項研究工作一直在分析北美各地數以千計的百歲老人的身心健康。他說:「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研究,我們已研究從100歲到119歲的2000人。其中最老的研究對象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壽,住在賓州的119歲老太太。」

據指出,美國現約有四萬名百歲老人,原因是20世紀醫藥和公共衛生的進步,例如清潔飲水的普及、全國疫苗計畫、死亡率降低,以及許多疾病已有根治方法。

正如帕爾斯在他的「長命百歲」(Living to 100)一書中所說,百歲老人確有長壽秘訣。他說:「除了遺傳外,要活到90歲還是要靠良好衛生習慣。我們的研究顯示,良好衛生習慣包括吃素、儘量不吃紅肉、不吸菸,經常運動、保持體重。遇到壓力不必逃避,但要積極面對,不讓壓力影響自己。」

1985年創立「全國關注百歲老人計畫」(NationalCentenarian Awareness Project)的琳恩‧艾德勒(Lynn Peters Adler)說:「百歲老人最明顯的共同特點是熱愛生命,包括有幽默感。」

艾德勒在「百歲老人:紅利歲月」(Centenarians:Bonus Years)一書中,總結百歲老人有五個共同點。

一、熱愛生命;二、採取積極、實事求是的態度;三、有虔誠宗教信仰;四、有勇氣(因為活到百歲並不是容易的事,會有很多麻煩);五、每當遇到生命轉捩點,都有驚人的調適力接受變老帶來的改變,不讓改變阻礙自己。

「世界周刊」針對「愈老愈健康」這一新鮮話題,訪問多位百歲華裔人瑞,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和養生之道,從中發現長命百歲且健康的華裔人瑞真不少。據不完全的資料顯示,今年超過百歲的人瑞就有十多位,包括紐約的王希文、王曰愷、董耀瓊、華盛頓的英于素雲、北加州的葉尚志、洛杉磯的俞良濟、俞程競英夫婦、南加州的彭接才、舊金山佛利蒙的李逢利、西雅圖的鄭希德、林王士鳳、多倫多的王賈芝雲等,目前最長壽的華裔可能要算住在紐約法拉盛一間安老院的廣東台山籍鄺老太太(106歲)。

麻州劍橋市中華耆英會今年7月邀請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師丁忠元,在劍橋市老人中心舉行老人心理健康講座,介紹「一二三四五六七」心理健康新觀念。

「一」是「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二」是「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事糊塗一點;「三」是「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是「四個擁有」,擁有愛自己的人、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和溫暖的住所。

「五」是「五個要」,要唱、要跳、要笑、要俏、要苗條;「六」是「六個不能」,不能餓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睏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檢查、不能老了才後悔;「七」是「七個樂」,知足常樂、閒中作樂、自得其樂、及時行樂、助人為樂、行善快樂、平安最樂。

丁忠元表示,人要活得健康,必須做到平衡的飲食、定期作有氧運動,以及保持健康心理狀態。他指出,現代人大多不是自然老死,而是病死,只要培養正確生活習慣、建立樂觀心態,成為百歲人瑞一點都不難。

綜合多位人瑞長壽的原因,人瑞幾乎都認定長壽的秘訣就是:「簡單生活、沒有貪念。」

▋祖父義工王曰愷不服老

被稱為「祖父義工」的百歲人瑞王曰愷不抽菸,不喝酒,年輕時偶爾打打麻將和橋牌。他生活有規律,不暴飲暴食。由1978年至2001年,他在曼哈坦華埠小學擔任義工長達23年。他笑說,幾乎四分之一的世紀,每天與天真爛漫的小孩子相處,心境變得年輕許多,不知老之將至。

王曰愷原籍湖北均縣。盡管已是百歲人瑞,他對往事記得一清二楚。他右耳因年紀關係有些重聽,但身體相當硬朗。今年9月21日,他剛度過百歲大壽,在慶生會上,還徇眾要求清唱一段山西梆子。此前他走路都不用借助枴杖,半年前女兒為了他的安全,建議他走路借助助步器。

王曰愷早年參加國民黨軍隊,隨部隊南征北戰,曾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時任無線電通訊兵。1949年跟國民黨軍隊到台灣,1964年自台灣空軍退役。1973年移民來美,初來時覺得日子過得無聊。1978年,他在華文報章上看到一則「祖父母義工計畫」(Foster Grandparent Program)的消息,內容是老人局招摹十名65歲以上的義工,他興起做義工的念頭,跟妻子馮樹榮說起,妻子十分支持。

他回憶,當時他住在布朗士區,搭乘地鐵前往紐約華埠老人局面試。踏入老人局,看到應徵者五、六十人,幾乎全是「老先生、老太太」,他是軍人出身,腰杆筆挺,看到其他耆老精神面貌欠佳,不服老的他有點不樂意與之為伍,「當時有打退堂鼓的念頭」。但後來轉念一想,既然大老遠跑來了,「既來之,則安之」。

他被分到近華埠的下東城安僑社區中心學前班做義工,在那裡,他看到和藹可親的老師和天真爛漫的小孩,馬上心生好感,慶幸自己來對了。

不過,當初他並沒有料到,這一做就「上了癮」,欲罷不能。「雖然義工只是從旁協助老師看顧小朋友,但每天與小朋友在一起,生活得很開心!」

由於在小學任義工,王曰愷有機會陪同小朋友在校外教學時,遍遊紐約市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女兒王延明笑說:「父親玩過的地方比我們都多!」

王曰愷說,小朋友們對他的感情很深,還會為他「吃醋」。有時他會故意問小朋友:「誰是我的朋友?」一班三、四十個小朋友們紛紛搶著拉他的手說:「公公!我是!我是!…」令他「老懷大慰」。

他說,當年學前班的小朋友是三歲至六歲,20多年過去,長大後仍記得他這位「公公」。有次在華埠街頭,幾個十七、八歲的少女熱情的跑到他跟前,親熱地叫他:「公公,您還認得我嗎?」所謂女大十八變,當年的小丫頭如今亭亭玉立,王曰愷當然認不得了,心裡可是樂滋滋的。

王曰愷擔任義工23年,1981年他從布朗士搬進皇后區貝賽的Scheuer House of Bayside老人公寓,仍堅持每天搭公車轉換地鐵到華埠做義工。雖然在學校待的時間不長,卻要花四小時在往返交通上,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他說,從出家門、坐巴士、搭地鐵到學校,還要爬五層樓梯到他做義工的教室,算來他每天走400多級階梯,多年如一日,這個「運動」對他的長壽健康非常有幫助。直到如今,他仍信奉「生命在於運動」,每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