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名词解释
《训诂学》自考资料
《训诂学》自考复习参考资料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训诂?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
“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
”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明梅膺祚《字汇》:“训,释也。
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诂”,《说文》:“诂,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魏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训者,谓字有意义也。
”唐孔颖达《毛诗·周南·关睢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故《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
《释训》言形貌也。
” •“训”、“诂”连用,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二、训诂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黄侃先生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此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根据黄先生的阐述,综合历代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来说明训诂学这门学科的性质: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语义为核心、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科学。
它是兼包解释、翻译和其他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训诂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训释方式,掌握其系统条贯,说明其表达情状,进一步探求语言的发展规律、本原和演变,从而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三、由于时地变迁,人们阅读古书有哪些障碍?(1)语音方面的变化。
文字产生之初,相同声符的形声字,它的读音当是相同的。
但是,我们发现,相同声符的形声字在周秦时的读音已经不同了。
如以“以”(余母之韵)为声符的“台”“似”“矣”的字一分化成三个不同的音。
(2)词汇的变化。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
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许威汉版《训诂学》笔记
总论一、训诂与训诂学什么是训诂1:前人对“训”与“诂”的解说“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2015.10)。
“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总之: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大家共同的观点是,“训诂”为“解释”的别名。
唐代孔颖达综合许多人的说法,给训诂下了定义:“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按:“形貌”指词的含义),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2016.10)2:从古人的训诂实践考察两汉是训诂学广泛运用的时期,一般分两类:(1)根据书面语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以毛亨注释《诗经》的《毛诗诂训传》为最早。
(2)从实际的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以《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集的字典)为最早。
《毛诗诂训传》和《尔雅》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3:黄侃的论述黄侃说“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黄侃对“训诂”的总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释例: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毛亨,认为“京”是“大”的意思,“大”是“京”的本义。
“京师”是“京”引申义。
4:新版《辞海》的定义用语言解释语言(包括方俗词语)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什么是训诂学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小学”。
训诂学和词义学有密切的联系,而不等于词义学。
训诂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2015.10)释例1:谁之西归?怀之好音。
(《诗经·桧风·匪风》)“西”是“栖”的古字,“栖”是“西”的本义。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字义、词义、句义以及语言环境来揭示古籍的真实含义。
2. 互训:互训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解释彼此时相互引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3.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经过逻辑推理或类比扩展而产生的新意义。
4.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由于书写错误、音近形似等原因,一个字被另一个字代替的现象。
5. 反训:反训是指一个词既有正面的意思,也有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二、填空题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中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深入研究。
答案:词语;句子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字义分析;语境分析;比较研究3. ______是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分析,确定其准确的字义和句义。
答案:训诂4. ______是指一个词的本义与其衍生出的新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引申关系5. ______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一个字被另一个字错误地代替使用。
答案:错别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字义分析B. 文体研究C. 句义理解D. 词汇演变答案:B. 文体研究2.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语音变化D. 社会变迁答案:C. 语音变化3.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不同音字误写C. 新造字代替旧字D. 习惯用法答案:A. 同音字误写4. 下列哪个词语不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高”答案:D. “高”5. 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B. 探索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D. 发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字义分析B. 语境分析C. 比较研究D. 社会历史考察E. 文体研究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社会变迁D. 语音变化E. 语境影响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形近字误写C. 俗字替代正字D. 笔画简化E. 印刷错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词语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小”E. “上”答案:A、B、C、D5. 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古代文学研究B. 历史学研究C. 语言学研究D. 文化遗产保护E. 教育教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训诂学只关注古代汉语的研究。
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
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一、填空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黄侃。
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4、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
5、汉代郑玄对《诗》的注解称为笺。
6、关于《文选》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
7、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8、将训诂的“诂”解释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
”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
10、古人最初的辞书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尔雅》。
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12、毛传:“思,辞也。
”这里的辞指的是文句中的虚词。
13、术语中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
14、为《史记》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
15、“四声别义”大体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
16、最早将“训诂”合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1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
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点为古书注音。
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唐代孔颖达的正义。
21、传统训诂学中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古训传》《尔雅》。
22、古书中用来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23、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
24、〈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所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5、朱熹〈四书集注〉包括《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序〉。
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年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名词解释 课程代码:00819
取证[3分]
解析:
将能够说明结论的证据搜集起来,编排起来,以证明结论的可靠,称作取证。取证是考证的最主要工作。考证的证据分主证与旁证两种。与结论相关而可以直接证明结论的例证是主证,与结论虽不直接相关,但经过推论或比较,对导引出结论有积极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例证,是为旁证。
3、【简答题】
发疑[3分]
12、【简答题】
音义类注释[3分]
解析:
注释以辨音释义为本,兼及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代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慧林《一切经音义》。
13、【简答题】
征引类注释[3分]
解析:
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形式来探明文献中的词语源流,并将说解语义与阐明文意的训释目的融于其中。征引形成一种体例,自李善《文选注》始。
解析:
是产生词义考证的动因,考证的特点是因疑而发的,是有针对性的。
4、【简答题】
道形貌[3分]
解析:
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5、【简答题】
异言[3分]
解析:
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6、【简答题】
声训[3分]
解析:
一般是同源词互释,即使是错误的声训,也仅仅是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没有同源关系,声音却总是相同或相近的。
23、【简答题】
乾嘉学派[3分]
解析: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24、【简答题】
顾炎武训诂成就[3分]
训诂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训诂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释与校勘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包括古籍经典、史书、群书、文集和各种文献遗存,以及古代文字、语言、音韵、文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训诂学的研究中,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词语、句法、语义等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还原其原本的意义与表达。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训诂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
1. 训诂:训指考证、解释,诂指解词义。
训诂即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和解释,揭示其真实含义的过程。
训诂学的核心目标是还原文献的原义,恢复其原本面貌。
在进行训诂研究时,学者根据古籍文献的语言特点、时代背景、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准确解读的目的。
2. 校勘:校勘即校正、考察古籍的文本文字,确立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古代手抄本的传承过程中,由于抄写者的差异、时间的演变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文本会产生各种错误和变异。
校勘学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校对、整理和考证,找出各种错误并加以修正,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字义学:字义学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古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
古代文字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因此研究古文字的字义就成为了训诂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字义学家通过对各类古版本文献的对比分析,以及根据古代字典、诗经等古籍的解释,探索古文字的真实含义,揭示古代人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的特点。
4. 考据学:考据学是训诂学的基础和方法论,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实物和古籍版本的考察,找出真实的文献原貌和流传过程。
考据学不仅关注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注重古籍的年代、版本、篇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古籍的研究,考据学家可以比较各个版本的异同,找出最可靠的版本,并解决文本中存在的疑点和难题。
5. 语义学:语义学是训诂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古代文献中的语句结构和用词方式往往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理解古籍文献的语义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语义学家通过对文献中语言的解构和剖析,分析词义的变化和语法上的差异,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
自考《训诂学》
自考《训诂学》自考《训诂学》是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介绍训诂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献的解读和诠释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考《训诂学》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训诂学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释文献中的词义和语义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学科。
训诂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文字、语音、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二、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字,包括字义、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据、校勘、注解等方式,探究文献中的真实含义和语义,以还原文献的本来面目。
三、训诂学的方法和技巧训诂学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以文证义:通过对文献中上下文语境的分析和理解,推断出某个词语的含义和语义。
2.校勘:通过对不同版本和流传过程中的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讹误之处,以还原文献的本来面目。
3.注释:通过对文献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含义和内容。
4.考证: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史实的考证和分析,探究文献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制度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5.文字学:通过对文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规律。
四、训诂学的意义和价值训诂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最后,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五、自考《训诂学》的学习方法和建议学习自考《训诂学》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认真学习教材和相关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要多读古代文献,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解读和诠释能力。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一、概述训诂学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解决古代文献在理解上的困难,从而正确地把握古代文献的内容和思想。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二、词义解释1、形声字:指以形旁和声旁合成的字,其中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2、会意字:指以两个或多个独体汉字组合而成的字,其中组合各成分的含义往往构成该字的整体含义。
3、指示字:指以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字。
4、假借字:指借用同音或近音字表示同一个词的字。
5、转注字:指具有相同部首和相同意义的字,可以互相转化使用。
6、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包括平、上、去、入。
8、方言:指不同地区使用的语言,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9、雅言:指古代通用的标准语言,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10、古音:指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音韵、声调等方面。
11、今音:指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音韵、声调等方面。
12、韵部:指将相同或相似韵母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韵部。
13、平仄:指在诗词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声调划分为平、上、去三声和平、仄两类。
14、对仗:指在诗词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词语进行对称性搭配。
15、典故:指在诗词中引用的历史故事、传说等。
16、韵脚:指诗词中每句诗末尾的押韵字。
17、句式:指诗词中的句子结构形式。
18、辞格:指在诗词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自考复习资料财务管理学复习资料高三模拟试题文综政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政治生活的观点,正确的是:A.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强调对人民负责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它赋予了少数民族更多的自治权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鼓励广大信教群众信仰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正确答案是:A.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论述题
论述:1何为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总哪些问题?⑴以形索义本名形训。
形训者据字型分析以求自木义的训诂方法。
⑵形训必须使用说文及占文字资料C⑶翌分清笔意和笔魁。
笔意指所用字型能反映文字的木义。
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木初之物彖。
⑷要防止望文生训。
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
字形与字义必相关“不分析字形可见字本义。
例如:《说文》:“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
“命,使也,从口从令「都是形训。
我们从中看到了字形与词义的关系。
(2)古文学与训诂。
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
⑶笔总和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必须以笔总:为依据,否则就会穿凿附会,导致谬误。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里指出:“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这里所说的“厥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总。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曾说:“学者若不信《说文》之说,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这就是说.颜氏、*1时的字形已显示不出“一点一画”之总.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总。
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不出“一点一AT'之意,⑷防止望文生训C “望文生训”是占书注释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其产生的原I大I是多方面的。
①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
例如: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J中的“顾”有人误注为“臥念.想:反,同返。
”其实“顾”有还.“返回”义。
②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
2、论“竹文说” ?答:王子邵(圣英)提出“右文说二“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取名“右文S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若眼.通过字族來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占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
随若“右文”说的发展,淸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 “音近义通”说却把范碉扩大到异形的字:界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
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自考0819《训诂学》资料笔记(一)
自考0819《训诂学》资料笔记(一)《训诂学》自考笔记(一)填空单选题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
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
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训诂学自学笔记
训诂学自学笔记(四川自考用教材练习整理)1.1训诂: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主要是解释古籍中的语言。
1.2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研内容的一门系统科学。
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语义学。
①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以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也要研究词、词义和词汇演变,但绝不仅止于词的研究,还要涉及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②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训学虽然也研究语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校勘、探求本字、审定声音,以及阐明文化背景等。
1.4训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
汉族历代文献是用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中的汉字。
文字学研究的内容,虽涉及音、义,但是主要是形,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语义。
训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1.5训诂学的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工作。
1.6训诂学的功用:(1)指导古文教学(2)指导古籍阅读和整理。
①古书注解往往异说歧出,训诂学知识课帮我们择善而从活另求正解。
②词典解释,罗列诸多义项,训诂学知识可帮我们准确选择义项。
③在既无古注又无词典解释的情况下,利用训诂知识,可以自谋其义④整理古籍,训诂知识更为重要。
(3)指导辞书编纂,因为字典辞书本身就是一种训诂专书。
2.1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的原因:(1)古今字: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的不同的字(“毋内诸侯”中的“内”与“纳”)(2)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音近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类别:1)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2)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今称“通假”。
二者区别:前者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由有到有的过程;前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种借字与本字关系比较松散,不固定。
自考《训诂学》
河北自考《训诂学》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诂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诂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
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训诂学名词解释doc
训诂学名词解释.doc 训诂学是研究文字训诂的学科,主要研究文字的发音、义项、用法以及其变异和演变规律等问题。
下面对训诂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文字训诂的学科,主要研究文字的发音、义项、用法以及其变异和演变规律等问题。
它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对于研究古代文献、历史和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字训诂:文字训诂是指对文字的发音、义项、用法等进行解释和研究的过程。
文字训诂可以通过对文献、字典、语料库等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找出文字的正确发音和含义,从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
3. 发音训诂:发音训诂是指对文字的发音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差异,文字的发音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变化,发音训诂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方言、语言变异等方面的研究,找出文字的正确发音。
4. 义项训诂:义项训诂是指对文字的义项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文字的义项可能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含义,义项训诂可以通过对文献、语料库、语言规律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找出文字的正确义项。
5. 用法训诂:用法训诂是指对文字的用法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文字的用法可能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差异而产生变化,用法训诂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语料库、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找出文字的正确用法。
6. 变异训诂:变异训诂是指对文字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文字的变异可以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和个体的使用习惯等原因造成的,变异训诂可以通过对文献、语言变异、语言规律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找出文字的变异规律。
7. 演变训诂:演变训诂是指对文字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过程。
文字的演变是因为历史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演变训诂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方言、语言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找出文字的演变规律。
8. 文献:文献是指古代书籍、文书、碑铭、简牍等载有文字的物件。
文献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自考《训诂学》解释带点词
释义1、哀.窈窕,思贤才。
哀:怜悯,同情。
2、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谓:害怕。
3、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雅:读为“夏”,谓中国。
4、智与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
与:即“以”也。
5、其卜维何?嫠尔女士,嫠尔女士..,从以孙子。
女士:士女也。
孙子:子孙也,6、乃生女子……载(则)弄之瓦。
瓦:陶制的纺锤。
7、卫献公,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
班:分。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详”去:表示“储藏”9、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题.”。
题:额头。
10、子南知之,执戈逐之。
及衝.,击之以戈。
衝:本义是交叉路口。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外患者,国恒亡。
拂:通“辅弼”的“弼”12、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这状而朝礼之。
写:是摹画的意思。
13、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字:本义是生孩子。
14、(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暂腾:即“突然跃起。
”“暂”古今都有短暂的意思。
15、尧以天上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家人..,家人藏其皮冠。
家人:平民百姓。
不是指家里人。
16、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采薪之忧:谦称自己有病。
17、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
提:即“掷”。
18、鱼价今年逐渐强.,偶因换酒到山乡,笭箵个个盛鱼满,一舸银鱼论斗量。
强:是“便宜”的意思。
1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是“苗”的通假字。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借指历史的记载。
2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相,互相。
扶将:搀扶。
22、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步走:从陆路上逃跑。
2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胥:即“相”或“相与”,共同,一起的意思。
24、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
放:至,到;“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
“一”属副词,解作“全,全部”。
“一利天下”全心全意地造福天下。
训诂学名词解释
训诂学名词解释训诂学,又称辞训学,是研究训诂(字义、字音)的学科。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古代汉字无声符号,训诂学在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对训诂学常用术语的解释:1.字义:也称为词义,是指字的含义。
字义的研究主要包括字义考证、字义辨析等。
2.字音:是指字的读音。
字音的研究主要包括字音考辨和字音演变等。
3.训读:是指文章中字的注释,用来解释词义、字音等。
4.异文:也称异文异义,是指与普通文本不同的文字和含义。
异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异文校勘和异文考释等。
5.字形:是指字的外形,包括结构、笔画等。
字形的研究主要包括字源、字形演变等。
6.音韵学:是研究音韵的学问。
它主要包括古代音韵学、方言音韵学等。
7.字义辨析:是指对同音字、形近字等进行辨析。
它包括同音字的差别、义项的界定等。
8.读书文字:是指古代读书时所用的文字,通常是把注解、笺注等文字写在书籍的旁边,以便阅读。
9.文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学科。
它包括文字的起源、演化、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10.孤本:指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古籍版本。
由于古代纸张易烧、易坏,有些古籍只有孤本流传下来。
11.节本:是古书的一种整理形式,指将一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并在每个段落前加以标明。
12.注疏:古书的一种注释形式,是对原文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注释。
13.古籍整理:是对古籍进行整理、校勘、注释等的研究。
古籍整理是重要的训诂学内容。
14.古代字书:是古代汉字字典的统称,分为字经类、方志类、音韵类等。
15.古代文献: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大类。
综上所述,训诂学是研究字义、字音等的学科,它在古代文献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训诂学术语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 谓: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
“谓”相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2谓之:“谓之”和“曰”、“为”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一。
即今叫做常用示意或以分辨同义词或近义词。
3曰: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
使用这些术语时,被解释的词在词的后面。
4 读为(读曰)这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时或用于注音。
5读若(读如)这术语多用于拟声注音。
段玉裁说:“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切,故为比方之词。
6 之言(之为言):这术语和前面讲的“言”不同。
使用这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和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与词义的推原有关。
其格式为“某之言某也”。
浑言、析言:浑言,笼统地说;析言,具体地说,这是指出同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
破读、读破:用本字去改读古书中的通假字,称为“破”。
7训诂:以今语言释古语言之谓也。
或曰:以今语言释语言之谓。
凡以今通古皆曰训诂。
训者,顺也,诂者,古也。
训诂者,谓训顺古语言而通释之也。
8训诂学:今人求古语,或后人求前人语言真义之专门学问。
或曰中国传统小学之语义学分支。
亦为真正语义学之理论体系也。
训诂学之性质实为求真语言、真语义之真正学术或基础学术也。
9疏(正义):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做"正义”。
10传、笺:毛传、郑笺的"传”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
”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读者可以识别.
11音义:既解释词义,又为文献注音。
12转语:指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
13互文:这个术语,说明上下文有互相交错补充的情况,必须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语”、“互文见义”、“参互见义”。
14古文经学:为汗武时孔壁古文经书之发现而产生的一大经学派别。
该派别主张解经必依古文原意,不得随意发挥。
15今文经学:为暴秦焚坑古文以灭,汗兴恢复,遂以今文(小篆及隶书)写经,而解经者亦随意讲说,因成学派,古称今文今学。
16古音通假:不用本字而用跟本字音同、音近的“借字”替代,这是通常所说的古音通假。
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另一个只作陪衬。
17笔意:指所用字形能反映文字的本意。
18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本初之物象。
19合成词:又称复合词。
合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
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义只作陪衬。
20互训:就是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相互解释。
21反训: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
22《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
23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编撰《说文解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驳斥今文学家解经的说法的。
《说文解字》共十四篇,加上“叙”为十五篇。
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
解说记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
24引秘书说:许慎所说的秘书指依托经书符(簏)瑞应之事的“纬书”。
前四史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
到了唐代,颜师古江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释,完成了《汉书》的新注。
《后汉书》的注是唐•章怀太子李贤所作,《三国志》由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以上称为前四史注。
章句: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分析章节句读,串讲文意。
24五经正义:五经是儒家的经典《易》(一称《周易》、《易经》)、《书》、《诗》、《礼》、《春秋》。
唐王朝由于政治上大统一的需要,命孔颖达融合南北经学的见解,编出了统一的“五经正义”,即《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正义”就是准确解释经义并对前人注释中的讹误加以绳正的意思。
25传:是传述之意,用以解经。
“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
”后来继续采用这种注释方式的,有阐明作品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
有些依着文字逐句解释,也称为传,如《毛诗古训传》、《离骚传》。
26注:本义是灌注。
古书文义难懂,好像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够流通,因而用注来表示解释古书。
27笺:本来是一种小竹片,读书的时候,随手记录心得体会,系在相应的简上以备参考。
后来成为注释的一种。
古人治学,讲究
师承,对引申前人的说法就称为“笺”。
28疏:又叫做义疏,是疏通义理的意思。
如治河川,水流不畅通的,便加以疏通。
自六朝以来,又产生了疏。
它既是解释经义,疏通经义,又注释前人的注释,所以又连称“注疏”。
疏不破注: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
29史记三家注:《史记》的注释历来相当重视,现在最早的旧注是刘宋裴駰的《史记集解》。
它主要利用封建经典和各种史书来注释文义,吸收了前人的一些成果。
唐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索隐”表示阐发隐微之意),既注音,又释义,比《集解》前进了一步。
唐朝张守节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写下《史记正义》,比《集解》、《索隐》又有所提高。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对《史记》所作的注释的共同点,是较多地集中在人名地名的考证和史实的考核上。
《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这三家的注释,人们公认为《史记》旧注的代表作。
四书集注:朱熹所著,有《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对校法:先选定一种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互校。
理校法:从事理或文理上去分析、判断而加以订正。
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
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
分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类书: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录成语典故、诗赋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类分列于若干标题之下,便于寻检、引用的一种工具书。
唐代有《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有《册府元龟》《永乐大典》。
99.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增加文字的现象叫衍。
100.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丢掉文字的现象叫脱。
101.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叫讹。
102.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错简文字的现象叫倒。
103.校勘的目的在于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