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下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cc10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章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动有情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再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首尾照应,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中涵意深刻的句子,同时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又是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对文章的整体有认识,感情基调也有把握,所以在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和拓展。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9e86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
2. 难点:文章结构分析,问题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匆匆》第二课时2. 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匆匆》的主题思想,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7bd3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0.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第二课《匆匆》教案。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三、重点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2、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自由朗读。
4、师: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5、师: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讨论交流(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2)仿照着说句子。
三、品读感悟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
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让学生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师引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学生迅速看一看那句能对上这句话。
3、师: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四、拓展延伸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0e46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4.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朱自清的《匆匆》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匆匆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激发兴趣2. 朗读课文: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画出喜欢的句子3. 理解课文:阅读、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4. 小组合作:分享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5. 课堂小结: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珍惜时间6. 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六、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ebdec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7.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匆匆》第二课时篇1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8《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5428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e.png)
《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匆匆》这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中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哲理。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用于展示诗中的意象和内容。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1. 《匆匆》2. 重点内容:主题、情感、意象、哲理3. 课堂讨论:学生对诗中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4. 小组合作:学生对诗中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匆匆》这首散文诗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c68f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8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正确理解和使用“匆匆”一词,并掌握“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匆匆”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爱惜时间、珍惜现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匆匆”的正确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够熟练运用“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匆匆”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问学生:什么是“匆匆”?2.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的生活是否存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二、阅读篇章(25分钟)1.教师介绍本篇文章,并让学生先阅读一遍。
2.教师引导学生审读文章,并问:文中的“匆匆”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再次读一遍文章,并自主解答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和“匆匆”有什么关系?(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3)本文词语使用丰富,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中的高级词汇。
4.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回答教师出的问题。
三、理解主旨(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形式回答以下问题,并在讨论中确定文章的主题:(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采用的写作方式是什么?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答案,并简短地说明自己的答案的理由。
3.教师总结归纳,确立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方式。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上所学,自主开始写一篇以“匆匆”为主题的短文,并确定好自己的话题句。
2.每个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并为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利用话题句引出文章主题,并进行写作。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今天所学,撰写一篇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短文。
8.《匆匆》教案(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六下
![8.《匆匆》教案(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六下](https://img.taocdn.com/s3/m/04d36a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8.png)
8.匆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学会捕捉生活细节,学着表达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2、小练笔——捕捉生活细节,表现时间的流逝。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捕捉生活细节,练习说话,并尝试写一写,学着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匆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直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而惋惜、无奈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可以学到什么其他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新授1 师:这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还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呢?把它们圈画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更关键词句。
老师巡视课堂。
3、指名一位同学上台在白板上圈画出来。
其他同学补充。
师: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这段话里我发现太阳挪移表现出时间在流逝。
师:你发现了太阳挪移的象征意义。
还有吗?生:还有洗手、吃饭时时间也流逝了。
师:作者多么想留住时间匆匆的脚步哇,可留得住吗?留不住,这是徒劳。
还有谁来补充吗?对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场景,这些都表现出了时间的流逝。
生再读,汇报:遮挽时、睡觉时、睁眼时时间也都在流逝。
师:这些场景大家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生:是的。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足为奇的,这就叫——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
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细节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文章的一大特色。
(板书“捕捉生活细节”)5、师:你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时间是溜走了呢?小组交流,并试着仿照课文形式说一说。
(联系实际生活语言训练)的时候,日子溜走了。
生: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边溜走了。
生:打游戏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飞走了。
生:打哈欠的时候,日子从嘴边飞走了。
……6、你们真是能活学活用的孩子。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b83d0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引导学生去体会, 没有脚的太阳, 是怎样挪动呢?从而让学生回答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会作者的心情。
师小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一句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4)课件出示句子和问题:“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作者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
师问: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
师小结:这个独特的比喻, 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 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如同烟雾飘渺在眼前, 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的景象。
(10)课件出示句子: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理解“游丝样”和“痕迹”的意思。(可以想让学生大胆发言, 说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再做总结)
(5)课件出示句子: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
师问: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红色字体“伶伶俐俐”“跨过”“飞走”, 从这三个词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辞手法。
指生回答:拟人。
师小结:“伶伶俐俐”“跨”“飞”这些词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灵性, 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时间犹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课件出示: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句式?
引导学生从“怎样”和“呢”, 来回答用了什么句式。
生举手回答:设问句式。
师解释: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有答, 答案自在问句中。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是在来去中时间匆匆地就流逝了。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f80c7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a.png)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教学内容:《匆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生的短暂和珍贵。
2. 培养学生观察、解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核心意义。
2. 分析文本结构,掌握文本组织要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2. 分析文本结构,掌握文本组织要点。
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法。
2. 合作探究法。
3. 想象法。
4. 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环节(5分钟)1.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内容,渐入课题,切入主题。
2. 提问:“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你会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3. 导入本课的主题——时间的珍贵与有限。
Step 2 新授(25分钟)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观察课文后的思维导图,发现课文依据时间段分三个层次分类,了解文本整体结构。
3. 分组讨论:问答形式,寻找课文中表达时间的词语及时间流逝的示例。
4.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空练习。
5. 完成语文练习册第十五页(1)快乐练习和(4)写一写。
Step 3 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三个小组分工:一组负责时间段的分类,二组展示课文的主旨,三组总结课文精神。
2. 辅导员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主题,呈现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拓展和讨论。
3. 根据小组答案,进行班级合作。
Step 4 展示(15分钟)1. 各小组代表依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课文解读,并进行互动展示。
2. 学生谈论思考: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做总结。
教学价值:1.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文本结构的理解。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f129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a.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匆匆》。
2.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2.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作者的表达技巧。
4.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展示文章标题和作者,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探究学习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展示文章标题和作者,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二、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实践运用1. 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9243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1.png)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揣摩运用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好处,感受语言的优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背诵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谈本文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时间流逝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写得如此感人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1)教师出示燕子、杨柳、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这些事物中感受时光流逝。
(2)赏析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①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你感受到时光流逝了吗?(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一枯荣、桃花花开花落都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②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三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作者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燕子有再来、杨柳有再青、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反衬日子一去不复返,引出下文写日子匆匆过,应好好珍惜的意思。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①读句子,明确句子的类型。
(前两个问句是设问句,最后一个问句是疑问句。
)②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疑问句引出下文的内容。
)③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流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和留恋之情。
)(3)学生个性化朗读。
预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2.在生活中感悟日子一去不复返。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b5eb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3.png)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文中那么多在写作方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确, 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真是写得太美了,既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又让我们受到了美 的熏陶。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模仿作者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呢?
同学们可以从文中任选一段来仿写。(学生动笔练写)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 教师作小结,鼓励学生勤于练笔。 五、课后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的热情很高,我们通过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优美的 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方 法。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课下,请同学们把你写的小练笔作进 一步的整理,我们进行一次展评,比一比谁写得好,好不好?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日子一去不复返 ↓ 珍惜、合理利用时间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 3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 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⑵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⑶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2、集体交流: 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 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 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 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 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 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427c281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2.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蒸融、挪移、凝然”等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性;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感悟时间的流逝;通过观察生活,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时间,树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朱自清的《匆匆》2. 课文背景: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流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懂得珍惜时间;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词语:蒸融、挪移、凝然5. 主题:珍惜时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时间的流逝。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课堂讲解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a105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0.png)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匆匆》一文的主题,感受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匆匆》全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3. 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惋惜。
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与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匆匆》第一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全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 语言品味: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5.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第二课时2. 结构:引言 - 全文阅读 - 内容理解 - 语言品味 - 主题探讨 - 总结3. 重点:珍惜时间,积极面对生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2. 课后思考: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时间,列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珍惜时间。
(注:本教案为简化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特别是对课文结构与语言特点的分析,以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eda0620066f5335a812187.png)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时间怎样的特点?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活动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要求:小组合作
1、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2、仿写“洗手、吃饭、默默……”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概括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概括文章主题
六、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写到的时光匆匆的特点,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课中导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文中一连串的问句。
3、体会一连串问句的作用。
2、同桌互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三种事物。
三、再度课文,Biblioteka 受时间匆匆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反馈:
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
2、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前导入:
8匆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细致描写、修辞使用带来的语言美。
2、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懂得珍惜时间。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e033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2.png)
8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5自然段。
2.能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难点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通过指名检查学生背诵第1、2自然段的情况,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设计意图】通过检查背诵,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1. 师:同学们,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第3自然段,并思考问题: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将相关的词语与句子画出来。
(教师指名回答,适时总结)出示相关的句子。
2.师:再读第3自然段,你认为里面的这些词语写得好吗?出示:挪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预设:“挪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动词写得好,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光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让人忍不住沉浸在时间匆匆而逝的遗憾中。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写到的洗手、吃饭、睡觉等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寻常之事?预设:正因为这些事情如此寻常,以致让人不察甚至淡忘,作者的特意写出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师:是啊,时光都在寻常事情中匆匆流逝了,同学们,你们已有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从手中溜走,它们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时间是如何来去匆匆的。
写完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选出几篇有代表的习作进行点评) 写法点拨:写作时可以抓住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这样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同时在写作中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动词,让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抒发内心情感。
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复习难读词语
确(què) 乎(hū) 空(kōng) 虚(xū) 不(bù) 禁(jīn) 挪(nuó) 移(yí) 觉(jué) 察(chá) 徘(pái) 徊(huái) 何(hé) 曾(céng) 游(yóu) 丝(sī) 赤(chì) 裸(luǒ) 裸(luǒ)
躲(duǒ) 藏(cáng) 蒸(zhēng) 融(róng)
三、回顾上节课内容。
1、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回答写板书)
2、回顾作者用连续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4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再一次体会作者用连续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品读感悟
(一)感悟情景交融的方法。
师: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惆怅、苦闷和不甘心。
读读其他段落,你能感受得到这样的情感吗?
1、生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体会: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交流,师小结:表现了日子“溜去”的特点是:不知不觉,无影无声。
显示出个人在宇宙面前多么渺小,人生多么短暂。
2、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
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到现在又有多少日子从你手中溜走了呢?
生算出了时间后,说说感受。
3、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
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在这一段表现“时日匆匆”这一意境的。
作者写了哪些事?勾画出来,写出体会。
生交流。
师小结:在这一段里,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太阳:“他有脚,轻轻悄悄地挪移”;他从盆边,从碗里,从眼前,从手边过去了;他从我躺着的身上,休息的脚边跨过和飞去;我叹息时,又从叹息里闪过。
他逝去得飞快,无影无踪。
这样生动具体的描写,让我们见到了时光的形象,他再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灵之物,而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寻。
4、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学习了课文,我猛然发现()个日子已经从寻常的小事中溜去,他去得那样匆匆:()时,日子从()过去;
()时,日子从()过去;
()时,日子从()过去。
……
(二)读背中进一步感情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小组分角色读。
2、全班接力读。
五、拓展阅读
1、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珍惜时间的古诗。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