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正误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正误辨析

标点符号是个陈旧话题,但我们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却屡错难纠。这种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个人归纳为主要是在认识上、社会群体结构上、文字责任主体上、汉字自身复杂现象上,以及实践与理论结合上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所以,今天准备就此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问题的根源

第一,认识上的差异:无足轻重

一篇文章主要看立意,文字;

一件公文主要看其指导性,操作性;

一部书稿主要看其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不会有人去评价其标点符号应用的价值。即便标点有点差错,虽有伤风雅,却无关大局。久而久之,形成了价值取向上的偏移。

第二,群体结构上的差异。

社会大量存在的是非专业文字工作者,包括我们大多数的作者。因为他们不受什么制约,积累形成的随意性,习惯性,无意中常常把正确的搞乱了,再以讹传讹,造成积习难改。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在意,更难去较真。

第三,责任主体上的差异。

现实中,究竟能有多少人把自己当做文字的实施主体和文字“法人”?往往存在依赖现象:机关——下级依赖上级;学生依赖老师;作者依赖编辑……责任的高度集中,势必增加把关难度。

第四,汉字本身的差异。

汉字表音又表意,造成了复杂性。有的有据可循,而相当一部分鲜活的语言现象要靠具体的人去理解,去判断,而恰恰因人的差异(如上所述)就带来了标点符号应用质量的差异。

第五,实践与理论上的差异。

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往往注意解决纠正一个个具体问题,而忽视共性、规律性的探讨。特别是许多人认为标点符号不过小儿科,难出大成果。理论探讨的冷淡,造成了正确引导不力,所以治标难治本,屡纠屡犯,反反复复。

二、标点符号的再认识

第一,标点符号是正确和充分表达作者理念、情感的视觉载体。一个句号,一个问号,一个叹号不同,它的直观效果显然不一样,且一目了然。

第二,标点符号是文字作品审美价值的一部分,倘若文字作品满篇布陈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会使人感到压抑喘不过气来,即使文字再精练,整体美感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标点符号还可以改变文字作品的命运。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列举了一个本来已被压下的一篇作品,后来由《海员报》一位老编校当夜重新梳理了作品的标点符号,使已被枪毙的稿子焕然一新,而且文字一个未动,第二天上午如期刊发,反响非常好。这个故事的结论应该说是令人信服的。

三、具体问题

(一)句号

句号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1.句逗混淆:作为陈述句末尾停顿,有时却与句中停顿混淆,应该用句号的误用了逗号,造成很长甚至整段话没有句号;相反,误将句中停顿的逗号当成了句末停顿的句号。

2.句、叹号混淆: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应该用句号,但有时却误用了叹号。

例:请您稍等一下!(此处叹号应为句号)

(二)逗号

逗号应用比较简单,顺手,但最易误用。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并列词语停顿该用顿号(隔点),而误用了逗号。

如:雷锋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平时拾来的铁钉,螺帽,碎铜片,粗细铁丝等。(正确的应为铁钉、螺帽、碎铜片、精细铁丝等。)

2.不该停顿处用了逗号。

如:这部影片,记录了他光辉的一生和高尚的人格。(逗号应去掉)

3.该停顿处没有用逗号停顿。

如:东部沿海有城市275座而西部地区城市却数量较少。(“而”前应用逗号)

(三)分号

分号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况:

1.分号本来表示复句内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有的并列词语却误用了分号。

例:《茶馆》中人物的对话;《红旗谱》中环境的点染;《创业史》里的铺叙议论,都十

分有特色。(并列短语做主语,短语之间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2.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和叙述句分句间误用了分号。

例:……通州区公安局破获了盗窃高压电线铁路塔材的案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20余人。(句中分号应为逗号)

※分号常常被误用,下面有三个原则可帮助判断正误:

1.从所处地位看:句>分>逗>顿

2.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

3.分号一般用于并列复句中,被隔开的各分句中,至少应有一组内部有逗号。

例①: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不过十几处。(单重复句,非并列关系)

虽为复句,但各组内无逗号,所以不能用分号,而用逗号。

例②: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其中各并列分句内都有一逗号,所以用分号正确。

※需要说明的两种特殊情况:

1.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属于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应该用分号。

例: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分行列举的各项间,允许用分号。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四)顿号

顿号误用主要有五种情况:

1.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误用了顿号。

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牛马为合并简称,没有停顿,不用顿号。)

类似的还有:父母亲、中小学、大专院校……

2.不同层次的停顿,全都误用了顿号。

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宋××、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张××。

(本意是2个人,误用后变成了4个人。)

3.相邻数字表示一个概数,而数字间误用了顿号。

例:六、七个人,二、三十元……(其中顿号应去掉)

注意:“二”和“两”的用法,“一两个”、“两三个”不能写成“一二个”、“两三个”,那样不规范,也易被误解为“十二个”、“二十三个”。

4.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该用逗号)

(一)、(二)、①、②、(这些序号已加括号,就不必再加顿号)

1、2、3、……A、B、C、(应改为下脚圆点)

※此项应注意:

序号一、二、三、……后面的顿号应保留;如果空一格,也可不用顿号。

5.当并列成分间有了关联词时,该联结词前就不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商品供求往往随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变化而变化……(“甚至”前顿号应为逗号。类似联结词:以及、尤其、还有、特别是……)

※说明:

并列使用的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顿号一般可以省略;但书名号或引号后面有括注成分的,顿号不能省略。

例①《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句中顿号可以省略)

例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刊物有《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事记》(月刊)……(书名号虽并列,但各自后面有括号说明,必须加顿号。)

(五)冒号

冒号是表示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误用有四种情况:

1.两段引文中间插入“某某说”,后面误用冒号,应改为逗号。如:‚我不想去,‛他轻轻摇摇头说:‚今天太累了,我要早点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