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斯蒂芬 ·D· 威廉森: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假定当期税收减少,因此 ∆t < 0。
政府为了弥补减税的资金缺口,就必须当前多举债,而为了 偿还增加的债务,未来就必须增税。 消费者对此有预见,且按减税量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必须多 储蓄,以缴纳未来所面临的更高的税收。 在信贷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增加,与政府的举债增加正好 相对应,所以对消费者之间的借贷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从而 对市场实际利率也不会产生影响。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图 9.17 中,给定当期和未来之间特定的税收时间,画出曲 线 S1p (r)。政府的信贷需求是 B1,即政府在当期发行的、 外生供给的债券。信贷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利率是 r1。
Figure: 图 9.17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定理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减税不是免费午餐。
尽管当期减税可以给所有消费者留下更多的当期可支配收 入,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为当期减税所付出的 代价就是,未来承担更高的税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公共经济学》(本科)题库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部门最主要的成员是()。
A公共企业B政府C非营利性经济组织D民间社会团体2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A单峰定律B多峰定律C中间投票人定律D阿罗不可能定律3最优所得税理论认为,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应该()。
A等于零B等于1 C大于零小于1 D趋近于14 1992年起,中国的国家预算编制开始采用()。
A单式预算B复式预算C零基预算D增量预算5长期公债的债务期限是指()。
A5年以上B10年以上C15年以上D20年以上6瓦格纳法则认为,随着人民实际收入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A提高B降低C不变D先提高,后降低7下列不属于财政的购买性支出的内容是()。
A行政支出B投资支出C税式支出D文教科卫支出8一般认为,存在超额负担的税种是()。
A总额税B所得税C财产税D商品税9中国对增值税无法课征的某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经营行为课征()。
A消费税B营业税C关税D商品税10中国目前大多数公债实行()。
A抽签偿还法B买销法C比例偿还法D一次偿还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有()。
A行政支出B国防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投资性支出E文教科卫支出2税收的三性是指()。
A固定性B强制性C无偿性D社会性E对等性3以税收的征税对象为标准的税收分类内容有()。
A直接税B间接税C流转税D所得税E财产税4下列属于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有()。
A电力B机场C市内交通D自来水E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5 基于市场的解决环境污染的政府规制方法有()。
A排污收费制度B立法C削减市场壁垒D降低政府补贴E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6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体现在()。
7以税收负担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可以将税收分为()。
A流转税B所得税C财产税D直接税E间接税8财政补贴是各国政府管理与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其补贴种类有()。
A价格补贴B企业亏损补贴C债务利息支出D财政贴息E税式支出9所得税的特点体现在()。
财政学—论文—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思考一、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又称为债务中性理论。
其中心思想是: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的举债行为不会影响消费者的经济决策,由于消费者能够了解到政府举债与未来税收的替代关系,政府增加发债只会使储蓄增加,而消费不会改变,总需求亦不会改变,因而政府举债的经济影响是中性的。
其实质是:政府公共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换句话说,无论政府是以课税方式来弥补公共支出,还是以举债方式来弥补公共支出,其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如同历史上某些著名的经济定理一样,李嘉图等价定理也是由后人总结归纳的。
他在分析国家筹划战争费用(纯粹消费性政府支出)是应当通过征税还是举债时,阐述了举债的本金、利息支付负担的分布及其对私人消费、储蓄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影响。
他写道:“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征集二千万英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二千万英镑。
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一百万英镑,只不过由付这一百万英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一百万英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
实际的开支是那二千万英镑,而不是为那二千万英镑所必须支付的利息。
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变富或变穷。
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二千万英镑,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每年课征一百万英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
一个人虽无需每年支付一百万英镑,却可能必须一次付清二千英镑。
对他来说,与其从自己资金中一次付清二千英镑,倒不如向别人借二千英镑,然后每年给雇主付息一百英镑更为方便。
”这个例子表面看来,以税收筹资和债务筹资是不同的:政府增加税收减少了个人的财富,而出售相当于税收价值的债券给同一个人,之后连同利息偿还,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个人的财富。
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由赤字支持的减税导致未来更多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消费支出没有改变,总需求不受影响。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六章国债
第六章国债和国债市场一.填空1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2.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的有机结合。
3.国债的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的过程。
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国债售出的方式,即国债发行的方式。
4、国债利率必须与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5、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相等。
6、国债的经济效应,从短期的观点来看,主要是分析国债的或流量效应。
但是,如果研究国债的长期效应,则不能仅限于国债的流量效应,必须分析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
7、或有债务是指由于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
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概率。
8、公募拍卖方式,亦称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
其特点主要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即以它们为发行机构。
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9、李嘉图等价原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
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加国债为手段的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10、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资金供求紧张,发行国债会带动利率上升,可能对民间投资发生,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际上则是商业银行暂时闲置的资金由财政使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弥补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这样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二、判断1、政府举措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摘要: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但是,现代经济学家们并非完全同意李嘉图的见解,无论是对其必要条件的检验还是对其结论的检验都存在着争论。
而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89—2004年的政府发债分别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从历史数据来看,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适用。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分析Abstract:Ricardian equivalence, is an economic theory which suggests that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a government finances its spending with debt or tax increase, total level of interest rate, private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will remain unchanged. However, the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is theory are controversial as well a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ory. On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bt and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respectively in China on the data from 1989 to 2004,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icardian equivalence is not so applicabl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history evidence.Key words:Ricardian equivalence; Government debt; Saving increase; Capital accumulation一、理论综述政府借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巴罗提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实际上是为
了证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认为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实现赤字财 政来刺激投资与需求,促进国民收入的增 加;而李嘉图等价定理则认为选择增税或 发行国债都不会影响居民消费和资本的形 成。 那么究竟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呢?
(四)政府的主动性原因 在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起,国债发行规 模不断扩大。从1998年至2005年,中央共发行国 债9 100亿元用于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 稳定发展。可见,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过热阶段,为了 回笼货币、提高利率、抑制通胀压力而增发国债, 还是在经济萧条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过剩的储蓄资 源、支持扩张性财政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而 增发国债,政府都是将国债作为需求管理的主动措 施来运用的,因而不存在李嘉图等价定理所讲的不 影响需求的问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观点: 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 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根据李嘉图等 价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 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现期收入, 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 还公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 而增加储蓄。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 中性原理: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为 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形成(国 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
等价定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 境。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其中,理性预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 巴罗在70年代中 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李嘉图等价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李嘉图等价给中国经济开展的启示摘要】中国经济开展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增长速度的换档期,从原来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高速增长期。
本文从李嘉图等价理论入手,依据我国的根本国情,得出了李嘉图等价给我国实现突破性开展的启示。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增长模式;开展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公债不是净财富,在财政支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政府无论通过征税还是发行公债来融资,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
因此,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的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债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人们意识到手中持有的政府债券要通过将来的税收来归还,政府债券就不会被看作总财富的一局部,于是,举债同课税一样,不会引起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
二、李嘉图等价的开展与争论1.巴罗对李嘉图等价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理论界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政府所发的公债是否增加了社会净财富那么是争论的焦点。
从微观角度来看,政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取代征税进行融资,那么持有公债的消费者自认为由于减税而导致财富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对经济产生扩张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还能成立,美国经济学家R.J.Barro 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他认为消费者是世代间利他主义消费者,不会因为现期的减税而增加消费。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率,又能体现公平和稳定。
经济时代和经济环境的深刻的变化,要求从过去单纯研究政府收支本身,转变到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如何为弥补市场缺陷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对公共财政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演变。
2.既然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关系密切,为什么仍将它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虽然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活动主体一致,活动方式一致,但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一致,研究方法一致。
(1)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决策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也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
(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3.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
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误的天赋。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第一篇:《财政学》试题库《财政学》试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A)A.量入为出 B.量出为入 C.财政赤字 D.赤字财政2、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原则有(ABCD)A.公平 B.确定C.简便D.征收费用最低3、凯恩斯税收方面着重分析的是(C)A.税负转嫁B.增加收入C.税收调节D.税收制度4、研究和学习财政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三大理论有(ABCD)A.劳动价值学说B.再生产理论C.社会产品分配论D.阶级斗争理论5、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A.国防B.花园 C.教育 D.桥梁6、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BCD)A.国防B.花园 C.教育 D.桥梁7、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8、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9、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10、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BC)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11、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BD)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2、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BC)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13、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BC)A.家庭 B.企业 C.政府 D.中介14、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BCD)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15、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AC)A.政府B.市场C.公共管理部门D.政府与市场E.私人;16、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来源是(A)A.税收B.收费C.价格D.利率E.税费;17、混合物品的类型有(ABCD)A.拥挤性物品B.价格排他物品C.外部效应的物品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E.俱乐部物品;18、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ABC)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经营C.政府补助D.私人经营E.政府垄断19、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可采取的改革方式是(ABCD)A.国有国营模式B.国有国控模式C.公司制D.放开经营E.国家垄断20、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有(BCD)A.边际成本定价B.平均成本定价C.二部定价D.负荷定价E.管制定价21、财政支出效率着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ABCE)A.财政资源配置效率B.纯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C.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D.收入分配效率E.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22、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大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时(AE)A.公共物品配置不足B.公共物品配置过度C.公共物品配置最优D.私人物品配置不足E.品配置过度;23、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可分为(ABC)A.财政支出总量效益B.财政支出结构效益C.财政支出项目效益D.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E.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24、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有(ABCD)A.成本——效益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最低成本法D.最低费用选择法E.平均成本法25、公共选择是一种政治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ABCDE)A.立宪B.立法C.议会D.行政E.司法26、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包括(ABD)A.财政立法B.财政执法C.财政宪法D.财政行政复议E.财政政策27、财政行政复议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A.合法原则B.公开原则C.及时原则D.便民原则E.公正原则28、财政执法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E)A.合法原则B.适当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执法监督原则E.禁止权力滥用原则29、技术改造支出属于(ACD)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30、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AC)A.基本建设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1、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 D.积累性支出32、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A)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33、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ABCD)A.环境治理 B.治理国土 C.能源开发 D.教育34、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D)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35、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A.政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 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36、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BD)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简易建筑支出3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A.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受益不在当期,应由发行国债的收益来补偿C.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D.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38、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39、下列支出中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ABCD)A.行政管理费B.国防费C.卫生事业费D.社会保障费E.利息支出40、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CD)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防支出 E.其他支出41、影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有(ABCDE)A.财政收支规模B.政府职能C.机构设置D.行政效率E.经济总体增长水平42、行政管理支出的弹性系数应维持在(C)A.0.1~0.2 B、0.3~0.4 C、0~1 D、1~2 E、0.5~0.643、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BC)A.生产性支出B.非生产性支出C.社会消费性支出D.投资性支出E.转移性支出44、依据经费自给率的大小,把事业单位划分为(ABCD)A.全额管理B.差额管理C.自收自支D.企业化管理E.定额管理45、目前事业单位的经费分配办法是(C)A.基数加增长法B.因素分析法C.零基预算法D.部门预算法E.增长法46、财政投资包括(AB)A.生产性投资B.非生产性投资C.资本投资D.消费资料投资E.转移性投资47、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有(BC)A.行政调控B.直接调控C.间接调控D.计划调控E.经济调控48、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主要有(ABCD)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B.资本/劳动力最大化C.就业创造D.稀缺要素E.边际成本最大化49、在我国提供基础设施的形式有(ABCDE)A.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B.政府筹资,免费提供C.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D.私人出资、定期收费E.BOT投资方式50、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政府性特点主要体现在(ABC)A.财政借款B.财政贴息C.税收减免D.财政透支E.财政投资51、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包括(ABCD)A.社会保险型B.社会救济型C.普通津贴型D.节俭基金型E.商业型52、新加坡、马来西亚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属于(D)A.社会保险型B.社会救济型C.普通津贴型D.节俭基金型E.商业型53、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项目有(CDE)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抚恤支出D.社会福利救济E.自然灾害54、我国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来自(ABCD)A.企业B.职工C.个人D.财政E.社区55、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规定,个人缴费的比例是工资总额的(B)A.4%B.8%C.20%D.23%E.19%5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规定,企业缴费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为(C)A.4%B.5%C.3%D.1%E.8%57、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规定,个人缴费的比例是工资总额的(A)A.1%B.2%C.3%D.4%E.5% 5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规定,用人单位的缴费的比例是职工工资总额的(C)A.4%B.5%C.6%D.7%E.8%59、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有(ABCD)A.工伤保险B.生育保险C.社会救济D.社会福利E.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60、财政补贴的性质是(B)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消费性支出D.补偿性支出E.积累性支出61、在我国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AB)A.物价补贴B.企业亏损补贴C.专项补贴D.财政贴息E.税收支出62、从财政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分为(ABC)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D.现金补贴E.实物补贴 63、税收支出的形式有(ABCDE)A.税收豁免B.纳税扣除C.税收抵免D.优惠税率E.延期纳税64、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形式有(ABC)A.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B.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式C.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方式D.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E.退还进口税管理方式65、关于税费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以税收替代收费66、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BC)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B.提出最终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67、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BD)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6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ABC)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69、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ABC)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70、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C)A.定额税 B.比例税 C.累进税 D.累退税 71、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有(AC)A.减税让利B.增税政策执行力C.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D.根本原因是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72、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包括(AD)A.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宜过大,目前过快的提升速度应适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空间B.实行全面的减税政策C.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取决于统一的计划,所以执行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方针,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则转向以支定收D.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的增长73、对于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BCD)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74、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ABD)A.纯所得额 B.商品流转额 C.个人全部所得 D.财产净值75、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分为哪几类(ABD)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76、下列哪些税种属于定额税率(AD)A.资源税B.所得税C.营业税D.车船牌照税77、一般来说,税收努力取决于哪两类因素(CD)A.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B.税务管理效率C.税制的完善程度D.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78、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三大类(ACD)A.所得课税B.消费税C.商品课税D.财产课税79、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B)A.混转B.消转C.散转D.税收资本化80、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A)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81、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A)。
财政学题库—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3.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4.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5.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
6.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什么?7.为什么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8.简述财政发挥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9.简述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0.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11.简述财政监督的范围。
12.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4.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哪些内容?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6.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17.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18.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
19.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20.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21.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发展变化。
22.简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23.简述我国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24.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异同点。
25.简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2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27.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
28.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29.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
30.简述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与联系。
31.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32.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33.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34.简述财政投资的标准。
35.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6.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
37.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38.简述财政补贴效应。
39.简述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40.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41.简述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4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3.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44.简述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45.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46.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47.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论文关键词:李嘉图等价:举债:征税论文摘要:在研究举债和征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西方经济学家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因其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却提供了一个估计财政政策效果的有用框架。
正确理解李嘉图公债理论,对于研究政府举债与征税的关系及两者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研究政府财政政策的选择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和公债的财富效应1974年,美国宏观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在其发表的《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的着名论文中,采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视角,通过深奥的数学推理发现,赤字融资的补偿陆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在政府支出既定的条件下,发债和征税的经济效应是一样的。
发债实质上是延期征税,理性消费者会预期到:在政府支出既定时,目前由于赤字融资而导致的税收减少,会使未来的税收更高,而且未来税收增加额的现值会等于目前税收的减少,居民不会因为购买公债而增加消费。
强调了政府筹资是通过征税还是举债的方式,对消费没有任何影响。
这种思想的政策含义极为深远,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他们的纳税只是被推迟了,那么,政府借人债务的任何增加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结果国内总储蓄不变。
既不存在消费扩张,也没有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挤出也不会发生,当然未来的一代人也就不会承担由于举债而使资本减少的负担。
经济活动同政府预算平衡时完全相同。
这样,巴罗的思想就否定了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举债在短期内影响总需求,长期内可能通过“挤出效应”影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巴罗的以上观点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在其发表的题为《巴罗的(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中,首次将巴罗的上述观点命名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巴罗关于上述税收和公债等价的思想,最初应该归功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李嘉图认为政府举债和征税对经济影响的性质是相同的,即两者都会减少国家的生产资本。
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7章中说:“一个国家为筹划战争费用或政府一般支出而课征的税,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
李嘉图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李嘉图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周玉乐 浙江财经学院2009级西方经济学摘 要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在世界范围内业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历代大经济学家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李嘉图在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经济思想,将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了高峰,这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等价原理也对我国在国债与税收方面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李嘉图 中国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等价原理一、李嘉图其人李嘉图是斯密之后把英国古典经济学继续推向高峰的传奇经济学家,他是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独特代表。
他是犹太人,14岁时就随父亲在交易所工作,却又不愿继承父业,且背叛犹太教而随妻皈依教友派,于是和父亲闹翻。
离家后,先从事银行业工作,21岁时开始独立经营,很快发了大财。
成为百万富翁后,他开始专心致学。
他虽然只有中专学历,可先后自学和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矿学、地质学等众多学科,涉猎面广且均有不俗建树,跻身科学殿堂。
27岁时在读了亚当 斯密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后,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799年,英国因与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作战,滥发银行券并停止兑现黄金,导致价格上涨,他研究了黄金高价现象,并开始发表一系列关于货币与物价的论文,主张收回多发的纸币,以稳定物价,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黄金的高价 一书,也于1810年出版。
战争结束后,英国颁布新的谷物法,规定国内谷物价格在不超过一定水平时,外国的廉价谷物不得进口。
他在1815年发表 论谷物价格低廉对资本利润的影响 反对新 谷物法 ,主张进口国外廉价谷物,以降低工人的货币工资和地租,从而提高利润。
这两大项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实际经济问题,也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发展。
此外,他还开拓研究经济学其它领域并形成体系。
1817年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著,使他名声大振。
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启示
李嘉 图等价 定理对希腊主权债 务危机 的启示
中央财 经 大学财政 学 院 杨亚坤
摘要 : 通过分析李嘉 图等价定理 的 内在逻辑 , 结合希腊 主权 债务危 机 的相 关事实, 得 到对于国家公债 的发行 管理方面要 适度规模、 财政各
项 收 入 比例 相 当等 启 示 。
增加。
区 芷
矩
妊
年
正
正
正
矩
正
矩
希 腊 1 3 6 . 8 9 1 2 1 . 2 7 1 2 5 . 6 1 1 2 8 . 4 7 1 2 5 . 4 0 1 2 8 . 0 7 1 2 4 . 3 O l 2 8 8 7 1 2 7 . 8 6 1 2 5 . O 5
地 2 0 09 2 0 0 8 2 0 0 7 2 0 0 6 2 0 0 5 2 0 0 4 2 0 0 3 2 0 0 2 2 0 0 1 2 0 0 0
李嘉 图等价定理认 为, 征税 和政府借 款在本 质上是 相同的 , 债务型 融资对 消费 、 国民储 蓄 、 实际利率 、 投资净 出 口或实际 G D P 无影 响。李 嘉 图等价定理 的前提是 , 消费 者是 前瞻性 的 , 理性 的。消费者知道当前 的债务 减税意味着增 加未来 的税 收 , 未来增税额 等于当期 的减税 额的 现值 。因此 在这个逻辑 下 , 减税不会增加 消费者 的消 费。他们将 当期 的税收减少额额储蓄起来用于未来 的税负 。结果个人储 蓄的增量等于 公共储蓄 的减额 , 国 民储蓄总体上不会 发生改变。在 2 0 0 8 年金融危机 席卷全 球后 , 美 国为抵 御危机 不断实 行量化 宽松政策 , 回购 中长期 国 债, 将 大量 资本投入 市场 , 但是扩 张性 的财政政策 没有带来 经济 的繁 荣, 反而造成进一步 的紧缩 。原 因在于居 民对 于未来 的预期 不乐观 , 不 愿意进行 消费。如果用李 嘉图定理来说 明 , 即是居 民认 为财政扩张 的 结果是在 未来 政府要征 更多的税来弥补 财政赤字 , 因此居 民消费没有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1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债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2核心思想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3前提条件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原理
关于“李嘉图等价原理”的思考张鑫会计一班32013040007引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即在财政支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政府是通过征税(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债务来融资,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都会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主张自由放任的主流经济学失去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效力,以扩大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按照标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大规模失业时,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由此引起的财政赤字则由政府发行公债筹措资金来弥补。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境。
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
其中,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巴罗在70年代中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并由此引起了一场激烈的经济学争论。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要求人们能够认识到政府预算与未来税收的关系,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预见到今天政府债务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意味着以后税收的增加。
根据希腊经济学家达马格斯的观点,在以举债取代征税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行为取决于每个人准确获得税收负担信息的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税收可见度的成本。
税制的可见性越低,人们越难以预测其纳税负担。
第二,税收征收时间的成本未来纳税义务的间隔时间越长,人们越有可能淡化其实际税收负担,从而引起减税的幻觉。
第三税制复杂性程度的成本。
税制复杂性程度越高人们越难以估计他们真实的税收负担。
这样,若实践中存在的税制包含这三方面的特征将会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他们的真实税收负担,从而无法准确地确定减税部分的储蓄数额以备将来的纳税义务。
目前我国税制是以间接税性质的流转税为主体的,以个人和家庭收入为对象的所得税所占比例较低。
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认为,预算赤字和减税的效果是相同的,现期的赤字和减税将导致未来的高税收预期,从而家庭在现期会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的高税收,消费不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的形式,还是以公债的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俩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和条件的,其成立的的首要条件及是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以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然这些理论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分析托宾(Tobin,J.)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一书中,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消费与储蓄【圣才出品】
第14章消费与储蓄一、概念题1.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李嘉图等价)[Barro ricardo equivalence proposition (ricardian equivalence)]答:李嘉图等价命题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鼓励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答:政府储蓄亦称“公共储蓄”,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
若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盈余为正储蓄,如果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赤字为负储蓄,但一般说政府储蓄时指的是正储蓄。
政府储蓄可以通过增收、节支的手段来实现,但从目前大多数国家情况看,节支与增收均较困难,财政多呈现赤字,政府没有储蓄,反而需发行国债借老百姓的钱弥补财政赤字。
3.缺乏远见(myopia)答:缺乏远见指家庭关于未来收入流的短视眼光,不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真正收入。
财政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课件PPT 蔡汉波 第八章
第三节 我国国债规模分析Public debt analysis of China 一 国债负担率分析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 第二阶段:1958—1980年 第三阶段:1981一1993年 第四阶段:1994一1997年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Promotion of public debt on the economy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 二 我国国债规模指标分析index analysis ■(一)应债能力指标 ●1.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GDP) ●2.国债借债率(国债发行额/当年GDP) ●3.居民应债能力(国债发行额/当年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
第五节 我国国债管理实践
一、 新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几个阶段 ■㈠计划阶段(1981~1987年) ■㈡市场化初探阶段(1988~1995年) ■㈢全面发展阶段(1996年)
二 我国国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㈠国债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 ■㈡国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够丰富, 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㈢市场法制建设滞后 ■㈣国债市场处于分割状态 ■㈤国债利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练习题部分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ABE 2.ABCDE 3.ABC 4.ABC 5.BCD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错。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Treasury's economic effects and policy functions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及其实证研究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The meaning 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 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 务和税收等价。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作者:周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3期摘要: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但是,现代经济学家们并非完全同意李嘉图的见解,无论是对其必要条件的检验还是对其结论的检验都存在着争论。
而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89—2004年的政府发债分别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从历史数据来看,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适用。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09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014-02一、理论综述政府借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国债效应的理论争论中,“李嘉图等价定理”处于核心地位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思想是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
1974年, Barro发表了《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复兴了李嘉图债务和税收等价这种古老思想: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采取何种方式——征税还是发行国债,是无关紧要的。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本质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质是这样一个命题:政府公共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因为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由赤字支持的减税导致未来更多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消费支出没有改变,总需求不受影响。
(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检验对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检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其成立的必要条件间接地进行检验,另一种是对其结论直接进行检验。
1.间接检验间接检验主要对李嘉图等价定理以下的几个条件存在疑问和争论。
(1)代际联系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疑问之一就是人们是否有动机为超出生命界限的未来增税因素而储蓄。
今天得到减税的人们并不一定是偿还明天债务的人们,所以国债发行在一代人的时期里是不存在等价的。
今天活着的人们并不一定考虑他们后代在未来将缴纳更多的税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托宾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一书中,对 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他 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失效,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 1.关于遗产动机的分析 ⑴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费者具 有利他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 财产为正值。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具有利 他动机的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富并不总是正值。 比如,虽然消费者关心其后代的效用,但如果后代比 他本人更富裕,他便会认为即使从后代那里获得财 富,也不会影响后代的效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留 给后代的财富就不一定会是正值,这并不改变消费 者的利他属性。
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
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 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 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 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 主要是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在减税与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 般会导致财政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 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 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因此,增发建设国 债是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定义: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 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 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 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 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 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 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 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 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巴罗提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实际上是为
了证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认为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实现赤字财 政来刺激投资与需求,促进国民收入的增 加;而李嘉图等价定理则认为选择增税或 发行国债都不会影响居民消费和资本的形 成。 那么究竟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呢?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与扩张性 财政政策的悖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 主张自由放任的主流经济学失去了解决现实 问题的效力,以扩大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 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按照标 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大规 模失业时,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和 国民收入的增加。由此引起的财政赤字则由政府发 行公债筹措资金来弥补。
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再解释:
李嘉图等价定理无法解释下面的现象:假如一
些或全部消费者在政府偿还公债之前去世,这 些人既享受了政府因举债替代征税而带来的 减税的好处,又无需承担由此而发生的未来的 税收,那么,他们生前的消费行为同样不会发生 变化吗?
巴罗在其1974年发表的《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 一文中,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李嘉图的思想进行重 新阐述。 巴罗提出,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特定 假设(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 他和债券增长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 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 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消费、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 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人的福利。因而,当政府采用公 债替代征税时,消费者便不会将债券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 未来税负的增加。相反,由于偿还公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 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负的现值下降,财富会 增加。因而消费者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⑶除此之外的家庭则会很明显地意识到,公债偿还时他们的后 代将不得不承担起这些家庭转移的额外税收负担,尽管他们仍 然会给自己的后代留有遗产,但对这种负担的不均衡、不公正 分布预期,将使遗产不至于增加到能够支付起后代人所负担的 税收,更不用说人们一般也没有能力维持其本人和后代人的效 用(尤其是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时)。因此,由公债发行引起的 纳税相对减少会减轻人们的即期预算约束,相对增加的收入不 会完全用于增加遗产形式的储蓄,消费的增加是必然的。
前提与条件: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 提与条件。 重要假设: 1. 人们在作出消费和储蓄决策时具有充分的知识 和先见之明,即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建立在理性基 础上的 2.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 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 3.政府发行的债券在政府举债时活着的人的有生 之年内偿还。 4.税收是一次总付税。 5.存在完全信贷市场。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观点: 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 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根据李嘉图等 价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 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现期收入, 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 还公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 而增加储蓄。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 中性原理: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为 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形成(国 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原因是当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债券时,具有理 性预期的公众明白债券变现最终还是要靠增税来 完成,政府债券融资只不过是移动了增税的时间。 而且,消费者具有“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即 他不仅从自己的消费中获得效用,而且从子女的 消费中获得效用;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消费,也会 间接关心子女的消费。尽管举债具有的减税效应 使消费者收入增加,但在理性地预期到将来税收 将增加从而子女消费水平将受到不利影响时,消 费者就不会因为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消 费者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引起的财政扩张及 收入增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 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甚至子女)的税 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 费支出的乘数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
等价定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 境。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其中,理性预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 巴罗在70年代中 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