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六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单元“诗词中的自然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三首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难点:古诗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事迹,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外两首古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首古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中的自然美2. 内容:《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意境:月夜、湖光山色、秋日山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七、作业设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章《诗词之美》。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登高、春天等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引入诗词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逐一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讲解其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静夜思》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韵律及意境。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国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示例;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春日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全班齐读译文。
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学生自主交流背诵。
同桌背指名背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诵读第三首《春日》,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布置背诵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忆江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国学经典诵读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篇目,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2. 对所选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篇目的深入理解和正确的朗读、背诵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录音机、音响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篇目进行教学。
3. 解读篇目:教师对所选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
4.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国学经典诵读2. 板书内容: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篇目3. 板书结构: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所学篇目,并做好笔记。
2. 作业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教案:小学国学诵读教学内容:小学国学诵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的概念,认识国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学习国学诵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的口才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是否能够发扬国学的优秀传统,让国学真正融入到生活中;2.学生在诵读中如何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教学PPT;2.学生准备诵读时的音频素材和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讲解国学的概念和国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思考国学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二:学习国学诵读的基本方法1.教师通过PPT讲解国学诵读的基本方法,如正确的发声、读音的正确转换、节奏的掌握等;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跟读教材,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把握。
步骤三:练习国学诵读1.学生分组,互相进行国学诵读的练习;2.教师逐组巡视,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步骤四:开展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研读,并讨论其中的意义;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步骤五:巩固知识点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国学诵读的复习,重点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2.学生学以致用,互相进行诵读比赛,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步骤六:扩展延伸1.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经典,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进行背诵,并准备一段短小的朗诵;2.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表演者。
步骤七: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国学诵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步骤八:课后作业1.学生继续自学国学经典,扩展自己的国学知识;2.学生准备一份关于国学的小报,分享给同学们。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诗词歌赋”,具体包括《静夜思》、《水调歌头》、《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诗词的诵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诵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简要介绍所选诗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3. 诗词解析:(1)详细讲解《静夜思》的诗意、韵律和表达技巧。
(2)通过例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
(3)对比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其他诗词的不同特点。
4. 诵读指导:(1)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诵读效果。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诵读,教师点评指导。
(2)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反应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歌赋2. 内容:(1)所选诗词名称及作者(2)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3)诵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3)查找其他诗词,与同学分享,讨论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心得。
(3)见学生讨论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2)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仁爱篇”,详细内容包括《大学》、《中庸》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着重解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仁爱”这一国学核心概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仁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以及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爱”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a. 解读《大学》中“仁者爱人”的论述,分析“仁爱”的内涵。
b. 解读《中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探讨如何践行“仁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仁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仁爱篇2. 内容:a. 《大学》仁者爱人b. 《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
2. 答案要点:a. 理解“仁爱”的内涵,明确“仁者爱人”的意义。
b. 从自身做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播“仁爱”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儒家经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含义。
2.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3.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诵读能力。
难点: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论语》诵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板书《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对每个语句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同时,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经典语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诵读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论语》相关的文章,进行示范性诵读和讲解。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节奏,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经典语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论语》经典语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七、作业设计1. 请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论语》经典语句。
2. 请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感悟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论语》经典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论语》等其他国学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国学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熟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背景。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国学经典的意义。
教学准备:1. 国学经典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游戏。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国学的了解和期望。
Step 2: 国学经典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几部国学经典的背景和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 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跟读。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Step 4: 理解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为什么要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5: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改编或创作。
可以让他们将经典内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成小故事、诗歌或歌曲等形式。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
Step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以邀请学生表演他们的创作作品,展示他们的成果。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背诵一段国学经典、写一篇关于国学经典的感想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自信心。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掌握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2)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之美。
2、讲解法对于国学经典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思想内涵,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教师讲述一个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范围,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
(2)讲解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读音、停顿、重音等。
3、诵读练习(1)教师范读一篇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语调。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感悟(1)教师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如仁爱、诚信、孝顺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思想。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国学经典作品。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国学经典,积累更多的知识。
6、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三、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二、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c.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结合媒体上的插图提问。
师:仔细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在失魂落魄的困境中,他会向牧童问些什么话呢?牧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生观察媒体,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
④齐读三、四句诗
通过媒体,化诗为画,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学生质疑,加深理解。
①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呢?②遥指是什么意思?很远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主题:了解和诵读中国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和熟悉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本《国学经典》。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中国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二、讲解(30分钟)1.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对中国国学经典的概念进行讲解,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对每一本经典作品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价值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经典作品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朗读和诵读(40分钟)1.分发课本《国学经典》,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章节进行朗读和诵读。
2.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诵读练习,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技巧。
3.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诵读水平。
四、讨论(3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同感,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五、总结和反思(15分钟)1.综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中国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内容。
2.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或总结,思考自己对中国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周次教学内容1-2 3-4第一单元第二单元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第三单元复习一复习二、期中考试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年终考试第一单元春日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春日》2、《春日》3、《春日》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春日》2、《春日》3、《春日》 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第一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11则 2了解这11则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一先、二萧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第二单元忆江南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忆江南》2、《忆江南》3、《忆江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忆江南》2、《忆江南》3、《忆江南》 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江南春》,因此,用过对比、理解起来会更容易第二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三肴、四豪 2了解这三肴、四豪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三肴、四豪 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笠翁对韵》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好好的教,让孩子好好的学第三单元南北朝民歌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折杨柳歌辞》2、《折杨柳歌辞》3、《敕勒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折杨柳歌辞》2、《折杨柳歌辞》3、《敕勒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帮学生总结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其诗歌素养第三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五歌六麻 2了解五歌六麻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五歌六麻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学知识,学做人,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第四单元劝君惜取少年时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长歌行》2、《劝学》3、《金缕衣》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长歌行》2、《劝学》3、《金缕衣》 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山行”的由来第四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七阳八庚 2了解这11则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七阳八庚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体会民间俗语谚语的经典,养成收集名言真理的好习惯很重要第五单元从军行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1、《从军行》2、《从军行》3、《从军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从军行》2、《从军行》3、《从军行》》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学生自由读抽查理解及用处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有助于学生身临读书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五单元蒙学经典主备人:课时:1一.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笠翁对韵》九青十蒸 2了解这9则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中华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经典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中华经典的诵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习中华经典中的经典诗句和名句。
4.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华经典的内涵和价值。
2. 学习中华经典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3. 掌握中华经典的诵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理解中华经典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中华经典的相关资料和诵读材料。
2. 录音设备和投影仪。
3. 诵读练习的素材和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引入中华经典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中华经典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知识讲解:1. 分享中华经典中的经典诗句和名句,解读其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2. 介绍中华经典中的经典作品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其影响和贡献。
诵读练习:1. 分发相关的诵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诵读练习。
3. 分组进行小组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表达训练:1. 引导学生分析中华经典中的经典诗句和名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和解释。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理解。
总结反思:1. 总结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经典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华经典作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诵读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诵读表现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水平。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二.教学目标:1.会背《大林寺桃花》。
熟读《幼学琼林(八)饮食》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11、《蝉》(唐*李商隐)12、《幼学琼林(九)贫富》二.教学目标:1.会背《蝉》(唐*李商隐)。
熟读《幼学琼林(九)贫富》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1、《蝉》(唐*李商隐)12、《幼学琼林(九)贫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13、《寄人》(唐*张泌)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3、《寄人》(唐*张泌)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一.诵读内容: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二.教学目标:1.会背《夜雨寄北》。
熟读《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十)疾病死丧》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2012-12-08 15:34:0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用微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
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
”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
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pi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
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列辟对诸侯。
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
“虎类狗,蚁如牛。
”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
”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2、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四、总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