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5b19d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寄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习目标1.结合“寄书”的生活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课继续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理解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创设了妙想去邮局寄书的生活情境,自然地引出了计算两包书邮寄总费用和付钱找钱的问题。
引导学生尝试估算小数加法的结果,理解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明确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如果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初步探索小数加法估算的方法,初步了解如何估计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笑笑和淘气都是选择“元”为估算单位,不同的是:笑笑估的是邮费的下限,淘气估的是邮费的上限。
·算一算,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探索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继续鼓励算法多样化,呈现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其中,第三种算法出现了小数点后面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体现了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内在联系。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此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同样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与整数退位减法不同的是:向个位借的“1”表示的是10个0.1元,是10角。
注意:小数点的作用是指出个位的位置,当需要在整数后面补0时,该整数的个位后面必须先添上小数点,如15元=15.0元。
教学建议·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教学时,建议参考以下环节。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2)教师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估算。
学生在独立思考、估算出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先与同伴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3)组织学生集中交流,要说清楚估算的方法和思考过程,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知识讲解 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知识讲解 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b635a352ea551811a68750.png)
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问题导入妙想一共应付邮费14.4元,她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教材86页下面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应找回的钱数,就得用付出的总钱数减去应付的邮费,付出的总钱数是15元,应付的邮费是14.4元,列式为15 -14.4。
2.探究15 -14.4的计算方法方法一把以“元”为单位的数转化成几元几角计算。
把14.4元转化成14元4角的形式,再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减,15元-14元=1元,1元= 10角,10角-4角=6角,6角=0.6元。
方法二把以“元”为单位的数转化成“角”计算。
计算时把付出的总钱数与应付的邮费的单位都由“元”转化成“角”,即把小数减法转化成整数减法来计算,最后把计算结果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5元=150角,14.4元=144角,150角-144角=6角,6角=0.6元。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
列竖式时,先写上元和角,15元没有角的部分,可以看作0角,对应“角”字写0,同时在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把15元的个位数字对应“元”字写,同时十位数字1向左依次排列,再写14.4,使其与15.0的小数点对齐,即把相同数位对齐。
0角减4角不够减,从“元”的个位退“1”当“10”,10角-4角=6角,对应着“角”写6,5元退1为4元,4元-4元=0元,所以对应“元”的个位写0,十位上1- 1=0,省略不写。
过程如下:15-14. 4=0.6(元)元角3.解决问题15-14. 4=0.6(元)答:应找回0.6元。
归纳总结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重点提示整数也有小数点,它的位置在个位的右下角,只是省略不写。
误区警示慧眼识真知,错误巧规避!【误区一】8.4元+2.6元=10.0元错解分析此题错在计算8元加2元时没有加下—位进上来的“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6bc4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a.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寄书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 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8.4章,主题是“寄书”。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退位减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例题和随堂练习;2. 白色粉笔,用于板书;3. 练习本,供学生随堂练习;4. 答案纸,供学生核对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要给远方的表弟寄一本书,书的编号是5678,我需要计算出这本书的重量,该如何计算?2. 讲解例题:出示例题5,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23比45大,直接相减即可。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该如何计算?引入“退位减法”的概念,并讲解原理。
3.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4. 板书设计:板书示例题和随堂练习的题目,以及答案。
5.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题目为“完成练习册第8.4页的题目”,并给出答案。
六、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第8.4页的题目。
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够熟练。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退位减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八 认识小数 寄书》_8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八 认识小数 寄书》_8](https://img.taocdn.com/s3/m/5608c6e184254b35eefd3433.png)
第四节寄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由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和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退位的算法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有关去邮局寄书的情境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估一估1 . 课件展示:妙想去邮局寄书,其中一本寄给北京的智慧爷爷,另一本寄给国外的奇思。
叔叔告诉妙想,邮费分别是 1 . 6 元和12 . 8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式(只列式,不计算),寄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1 . 6 + 12 . 8寄到国外的邮费比寄到北京的邮费贵多少钱?1 2 . 8 — 1 . 6寄到北京的邮费比寄到国外的邮费便宜多少钱?1 2 . 8 — 1 . 6(2)如果不具体计算,你估计寄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寄到国外的邮费比寄到北京的邮费大约贵多少钱?寄到北京的邮费比寄到国外的邮费大约便宜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 .小组同学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释估算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968e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f.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章第四节《寄书》。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和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千克和克来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重量单位的图片、换算表格等。
2. 实物:包括书籍、水果等不同重量的物品。
3. 称重工具:电子秤或者杆秤。
4.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本书,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本书有多重吗?”然后我会用称重工具称一下这本书,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重量单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
例如,选择题:“一台电脑的重量是2____,一杯水的重量是0.2____。
”填空题:“1千克等于____克,1克等于____千克。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一道应用题,例如:“小明有10本书,平均每本书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克的书?”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这道题,让学生们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些有关重量单位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有1千克的书,你认为它会有多厚?它的重量又会有多重?”每个小组讨论后,我会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量单位千克(kg)克(g)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选择题:一台电脑的重量是2____,一杯水的重量是0.2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节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节寄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57d1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c.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节寄书∣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节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4节寄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寄书"问题,掌握"寄书"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寄书"问题,掌握"寄书"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寄书"问题,并掌握解题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寄书"问题,掌握"寄书"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寄书的故事,引出"寄书"问题。
2. 讲解例题:出示一道"寄书"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条件,并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寄书"问题的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与"寄书"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寄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寄书问题条件: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例题的变式练习。
(2)与"寄书"问题相关的习题。
2. 作业答案:(1)例题的变式练习答案。
(2)与"寄书"问题相关的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与"寄书"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12e9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c.png)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寄书》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
本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以及如何通过信件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初步接触和了解信件的基本构成,学会书写信件,并能够读懂他人的信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书信这种沟通方式,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于信件的格式和书写方式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书写信件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学会书写信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掌握书写信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书信交流的乐趣,增强与人沟通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件的基本格式,书写信件的方法。
2.难点:信件格式的运用,书写信件的流畅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和书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信件格式和书写方法的图片、示例。
2.教学素材:信纸、信封、笔等书写工具。
3.小组活动准备:分组牌、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封完整的信件,引导学生观察信件的格式,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信件有哪些部分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信件的基本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呈现(5分钟)展示信件书写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信件的书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信件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信件,互相阅读,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写一封给朋友的信,可以是问候、分享生活、请教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104c4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2.png)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寄书》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解决寄书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乘法运用其中。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快递员送快递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快递员如何快速准确地分发快递。
让学生思考:快递员是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地分发快递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邮递员小王要给5个班的学生寄书,每个班有30名学生,一共需要寄多少本书?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然后引入乘法的概念,解释乘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水果摊上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橙子每斤4元,如果小明买了2斤苹果、3斤香蕉和4斤橙子,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寄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92ee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a.png)
15.6元-6元= 9.6元
元角
15.6 - 6.0
√
√
9.6
生活好帮手。
1.奇思想买一袋果冻和一桶薯片,他带10元钱够吗? 2.妙想有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不同的食物?
一共要花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笑笑用10元买一袋瓜子,应找回多少元?
生活好帮手。
1.奇思想买一袋果冻和一桶薯片,他带10元钱够吗? 答:不够,因为6+4=10(元),实际肯定比10元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21.8元+14.5元=
15.6元-6元=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6.9元
21.8元+14.5元= 25.0元
√
√
15.6元-6元= 9.6元
元角
15.6 - . 60
9.6
×
我来算一算。
10.5元-3.6元= 6.9元
21.8元+14.5元= 25.0元
元角
·0
· ·
答: 应找回0.6元。
寄书
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寄书
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1.6+12.8=14.4(元)
元角
1 .6
+ 1 21 . 8 14 4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4.4= 0.6(元)
元角
15 0 - 14.4
06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钱。 答:应找回0.6元钱。
多。
生活好帮手。
2.妙想有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不同的食物? 一共要花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生活好帮手。
※ 3.笑笑用10元买一袋瓜子,应找回多少元? 10-8.54=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八 认识小数 寄书》_3
![北师大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八 认识小数 寄书》_3](https://img.taocdn.com/s3/m/2ee0bd5c376baf1ffc4fad94.png)
〈寄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
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小数加减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
生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2、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1)分组讨论。
(2)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师巡视。
(3)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 12.4元=124角 16角+124角=140角=14元第二种:1元+12元=13元 6角+4角=10角=1元 13元+1元=14元第三种:1.6+12.4=14元1.6+12.4-----------14.0(3)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展示做题情况。
12.4—1.6=10.8(元)12.4— 1.6————10.8答:2包邮费相差10.8元。
5、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4寄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5478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4.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4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章第四节《寄书》。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我们理解距离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来衡量距离,并且能够解决一些与距离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距离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距离的概念和长度单位,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尺子、书本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距离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距离的概念和长度单位的介绍,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与距离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距离的概念和长度单位。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章第四节《寄书》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距离的概念和长度单位,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距离的概念和长度单位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们容易混淆的地方。
因此,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距离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来衡量距离。
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需要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们在随堂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我会通过一个生动的邮递员送信的故事,引入距离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f51e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3.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寄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中的“寄书”一节。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从乘法算式中提取规律,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乘法算式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从乘法算式中提取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算式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计算器、以及一些有关寄书的图片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有关寄书的图片和数据,让他们观察和思考,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2. 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发现和理解乘法算式中的规律: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中发现和理解乘法算式中的规律。
4. 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寄书问题规律七、作业设计1. 请用今天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并写出计算过程。
(1)23 × 45 =?(2)32 × 56 =?2. 请根据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
某快递公司一次可以寄送 3 个包裹,每个包裹的重量不超过 20公斤。
现在有包裹 A、B、C、D、E 五個包裹,它们的重量分别是 12公斤、18 公斤、23 公斤、27 公斤和 32 公斤。
请问:(1)哪些包裹可以一次寄送?(2)如果一次只能寄送 2 个包裹,那么最多可以寄送多少公斤的包裹?答案:1. (1)23 × 45 = 1035(2)32 × 56 = 17922. (1)可以一次寄送的包裹是 A 和 B,或者 A 和 C。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寄书(2)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寄书(2)](https://img.taocdn.com/s3/m/93eb2a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7.png)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有8元,够吗? 1 . 2 7.7<8
+ 6.5
够买
7.7
3.
(4)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种食物?请给出两种
买法。
第一种 第二种 合计钱数 剩余钱数 食物价钱 食物价钱
买法一
买法二
课堂小结
.
1 5.0
- 1 4.4
0. 6
借了1元,变 成10角,用 10角减4角······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 的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 灯,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答:应找回0.6元。
1.
.
随堂演练
.
4.1
1.5
2.森林医生
.
69
5
.
6.0 09 6
3.
(1)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3.8 0
4《寄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寄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1c67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8.png)
4《寄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基本情况本课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第4课,题目为《寄书》。
1.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图形的简单移动、调换操作及其特点。
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理解移动与不变的概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移动的基本概念;2.掌握调换图形的特点和方法;3.发展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寄书》;2.教学方法:板书、讲解、练习。
2.2 师生活动设计2.2.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4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卡片上的图形移到指定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运用能力。
2.2.2 讲解环节1.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图形,并与手中的图形进行比较;2.向学生展示移动的基本概念,即改变物体的位置,但形状、大小等属性不变;3.认识调换的特点和方法,即把图形放在不同的位置,但保证它们与原来的位置相对应;4.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和实践,使其更好地理解移动与调换这些操作;5.引导学生思考,找到重复性的规律,并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2.2.3 练习环节1.让学生在本单元课本上进行练习,巩固移动和调换这两个操作的基本概念;2.分发一些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练习。
2.3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置合理,丰富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运用到位,寓教于乐;3.学生参与度高,观察和思考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乐于操作;4.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更加具体的帮助。
三、板书设计第4课寄书1. 图形移动的基本概念2. 图形的调换特点和方法3. 规律寻找四、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两道题目:1.请画出一个矩形,并在图纸旁边写出其坐标,然后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移动:向右移动2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请问,移动后这个矩形的坐标是什么?2.在以下正方形中找到每一个正方形的重复性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4 4
2
3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
•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5元-14元=1元 1元=10角 10角-4角=6角 6角也就是0.6元。
15-14.4= 0.6(元)
15元=150角 14.4元=144角
1·5 0 - 144
6 6角也就是0.6元。
借了1元,变成 10角,用10角 减4角等于6角。
元角
1·5 0
- 14.4
1
06
2
3
答:应找回0.6元。
1.
⑴ 奇奇思想买这两本书,35元够吗?
⑵ 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
21+14=35 21.80+14.50>35
答:35元不够。
21.80+14.50=36. 30(元 ) 答:实际需要36.30元。
2.用竖式算一算。
3.5+5.7= 9.2
3.5 + 51. 7
9 ·2
15.6-3.8=11.8 1 5·.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8 1 1 ·8
5.8+2.7= 8.5
5.8 + 21. 7
8 ·5 8.6-2.9= 5.7 8·. 6 - 2.9 5 ·7
小数加与减,计算很简单。 小数点对齐,末位开始算。 满十就进一,不够减退一。 小数点找好,对齐数位点。
寄书
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算一
算。7.8+2.1= 9.9
7. 8 +2 . 1
9 .9
12.5-11.3=1.2
1 2. 5 -1 1 . 3
1. 2
邮费分别是1.6 元和12.8元。
•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算一算,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进一法1”.把6+121.82元.8=看成13元,把 1.6元看成2元,13+2=15(元) 所以邮费一定小于15元。
把两个邮费用“去尾 法”,
12+1=13(元)
1.6+12.8= 14.4(元)
1元+12元=13元
6角+8角=14角 =1元4角
13元+1元4角 =14元4角
14元4角也就是 14.4元。
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 + 1 21
184 4
144角也就是14.4元。
元角
1.6
+ 1 2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