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docx
古代汉语前六章复习资料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复习大全第二讲:六书:名称取许慎说,次第取班固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清戴震正式提出“四体二用”理论主张六书的前四者为造字的本体,后两者为用字的方法。
1、象形(1)定义:描摹那个实物,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地划出来,“日”、“月”二字就是如此。
可见,象形是一种描摹实物的造字法。
例如:人、又、目、日、月、水、火、木、门、户、牛、羊、鸟、鱼、鹿(2)在《说文》中的解说体例象形字:在《说文》中用“象形”或“象某某之形”来表示。
例如:女:妇人也,象形。
日:实也。
象形。
眉:目上毛也。
从目,象眉之形。
(3)类型淸段玉裁注释《说文•叙》依文字的结构,分象形字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类。
1)独体象形:所谓独体象形就是客观地把实物具体的描摹下来,其形构为不能再分析的「文]。
如:雨,象下雨的形状。
2)合体象形:所谓的合体象形就是在一个具体的象形文之外,再添增一个表示具体形象而不成文的符号,即「文+具体符号」的结构。
如:果,象木上长果实。
2、指事(1)定义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到就可以识字之形,细察才能悟字之意,“上”、“下”二字就是如此。
根据许慎的分析,可知指事是一种用指事性的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例如:上、下、亦、本、末、刃、(2)在《说文》中的解说体例指事字的解说方式:除用“指事”表示外,也用“象某某之形” 来表示例如:上:高也。
指事也。
刃: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3)类型指事字为三类:纯独体指事、变体指事、合体指事。
1)纯独体指事纯独体指事是指直接以线条表示抽象的概念,是不可析解的「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2)变体指事变体指事则是由一个文,改变其形体成另外一个文,以表达其抽象的槪念。
乏《说文》:“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段玉裁注曰:「此说字形而义在其中矣,不正则为匮乏。
」这是个反体指事字。
3、会意(1)定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意符合二为一,意义上加以系联,显示出新的意义,“武”、“信”二字就是如此。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古代汉语的历史概述
1.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汉语主要的历史阶段: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等
3.古代汉语的影响因素: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
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1.古代汉语的音系构成:音节、声母、韵母等
2.音韵变化规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3.古代汉语的音变规律:声母变化、韵母变化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1.句子结构: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
2.词类和词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用法
1.古汉字的部首和偏旁的意义与用法
2.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引申义、转义、借义等
3.古代汉语的规范用法:谦辞、礼貌用语、官方文书用语等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特点与修辞手法
1.古代汉语文学体裁的鉴赏与分析:诗、词、赋等
2.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仗等
3.古代汉语的名句解析和背诵:《论语》、《红楼梦》等
六、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翻译
1.古代汉语的阅读理解:古代文献、古籍、诗词等
2.古代汉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考虑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七、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多读多背: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背诵经典名句
2.多写多练:模仿古代文体写作,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
3.多交流多讨论:与他人交流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参加学习小组
以上是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对古代汉语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汉郭锡良版 重点复习
简答:(一)文字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西周金文(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隶书(汉)—楷书章草(魏晋)—草书行书演变规律:A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转变B由繁到简2.六书的贡献: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
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的表义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的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3.六书的局限性:A六书以小篆形体为分析对象,它既不能解释全部古文字,也不能解释全部今文字。
象形.指事只能用来解释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今文字不再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了。
B六书定义过于简略,界说不够严密。
1.转注界定不明,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
2.指事字的定义与象形会意界限不清。
C有的例字与定义抵触,如假借的例字。
4.指事与象形的区别:象形字都是具有形象描写,而指事字却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会意与指事的区别;会意字由几个符号构成,每个意符基本上由它形象来会意。
指事字则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形声与会意的区别: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表示字义类属,声符表示字的读音。
会意字由几个意符互相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意义,会意字的构成一般没有表音成分。
(二)词汇【词类活用+例子】1.名词用作动词 A名词后有宾语 B名词后有补语 C名词被修饰(名词放在副词后面)D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E名词通过而同动词组合 F名词同特殊代词所“者组合。
2.形容词用作动词3.象声词用作动词 4数量词用作动词 5.带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免费下载】总结古代汉语上册新郭锡良
注释:涕:泪翻译:河间王元琛要算是居豪华奢侈的首位,经常和高阳王比赛奢华,他建造了文柏堂,形状象皇宫里的徽音殿。
置造了玉石砌的水井和黄金做的水罐,并且用五色金丝搓成井绳。
养了三百个歌妓舞女,都是全国最美的女子。
有个婢女叫朝云,擅长吹篪,能演唱吴地的团扇歌和陇上的曲调。
元琛做秦州刺史时,羌民在边疆纷纷叛乱,元琛多次征讨他们,他们都不投降。
于是元琛就命朝云装扮成贫苦的老妇人,吹着篪乞讨,羌民听到怀乡的篪声,全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说:“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祖坟和乡里,在这山谷里做盗寇呢?”马上一个领着一个来归降。
秦民俗话说:“骑快马的士兵,还不如吹篪的老妇人。
”6、犹能雉头狐腋:雉、狐:名词作动词,穿雉头狐腋毛皮衣服。
7、恨:遗憾。
8、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翻译:此时国家殷实富强,财物多得连仓库都放不下,钱绢没有遮盖地堆积在廊下,无法核实计数。
到胡太后赏赐文武百官背绢时,竟让他们任意拿取,朝廷的官员没有不凭着自己的力气背取绢帛的。
唯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扛的绢帛超过自己的力气,跌倒扭伤了踝骨。
太后看到后便不给他们,让他们空着手出门,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们。
侍中崔光只拿两匹。
太后问他:“恃中为啥拿得这么少?”他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朝廷的显贵们都佩服他的清廉。
9、亦不是过:宾语前置,也不超过这些(房舍)。
“是”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过”的前置宾语。
(正常语序是“亦不过是”)。
七、韩愈,子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文义传道”、“不平则鸣”、“文从字顺”等主张。
注释:1、偪:同“逼”,迫近,侵迫。
异体字。
2、雁鹜(wù)行以进:像鹅和鸭子一样排成行。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
如:……2.古今词义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
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完整word版)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古代汉语常识总结
(十八)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源发、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源发:先秦:萌芽→两汉:兴盛→魏晋至隋唐:发展→宋元明:中落→清:复兴→解放后:出版→现代:研究2、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先秦特点:A注释多夹在正文中。
B尚未成为一门学科。
C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无注释专书。
(2)两汉①特点:A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B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②名家注:(3)魏晋至隋唐①特点:A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受玄学影响。
B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正义)”。
②名家注:魏晋南北朝:何晏《论语集解》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郭象《庄子注》郭璞《尔雅注》魏晋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义》(释难义、难音)成玄英《庄子疏》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左传)(4)宋元明①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人称“六经注我”。
②名家注:(5)清①特点:从材料出发,详尽可靠流于繁琐。
②名家注:阮元《校勘记》(为《十三经注疏》而作)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载《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作的十二本疏与《经典释文》的合称。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1)三经:《周易》——韩康伯、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西汉·毛亨传唐·孔颖达等正义东汉·郑玄笺(2)三礼:《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彥疏《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彥疏《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3)三传:《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4)其他:《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1、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郭锡良《古代汉语》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 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 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 由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以钟和鼎居多,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商周时期的钟鼎,是 宗庙里祭祀用的,古代称为彝器,故金文又称为彝器文字。青铜器上的金文文辞 习惯上称为铭文。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 毛公鼎铭文,有四百九十七个字。金文也有四 千来个。早期的金文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 开始线条化,西周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 异体字很多。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 洒大方,雄浑有力,且有圆弧笔。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
对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而言,学习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1.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 2.培养对古代汉语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前一个目的与普通高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相同,后一个目的 则反映了师范教育的特殊要求。
三、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
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1.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 2.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3.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六章 词类活用
3.表示对人的态度。(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 /把……当作……(来对待)) (5)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 赵策》虏:象对 待奴隶一样地。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膑》象对待客 人一样的对待他。 4.表示比喻。(象……一样的。) (7)螋蛇行匍匐。《战国策· 秦策》蛇行:象蛇一样 的爬行。 (8)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 循吏列传》 儿啼:象小孩一样的,象儿童一样的。
二、古汉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远”为形 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的意思。“不远 千里”,即“不以千里为远”。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 “美”、“安”、“乐”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即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甜,认为他们的服饰漂亮,认 为他们的住处安适,认为他们的习俗快乐。 《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之”即 “认为之奇异”。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 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充当别 的词类。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 学》) (2)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 陈涉起义》) 例中“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坚 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的意思。
五、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和处所。(“向……”/ “在、到、 从……”) (1)大月氏复西走。《汉书· 张骞传》 “西”:向西。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 廉颇蔺 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2.表示工具和依据。(用……/依靠、依据、按照) (3)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 魏书· 华 佗传》书:用书信。 (4)失期,法当斩。《陈涉起义》法:按照法律。
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的内涵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一、“六书”理论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2、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3、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步、逐、鬥、莫、牧4、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物、江、裏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
”又:“老,考也。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而、其二、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结构)左声右形——攻期胡邵上形下声——空箕罟苕上声下形——汞基辜照内形外声——辩哀问闽内声外形——阁國固裏特殊结构:勝、徒、寳2、汉字的部首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甲骨文: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精品】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
文选部分复习要点《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古汉语常识复习要点一、古书的注解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4)2.阅读675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76)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古书的标点问题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
郭锡良[古代汉语] 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 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 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 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 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 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 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 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张玉书,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按部首排列,共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叶音法:认为为了押韵可以暂时改变读音。
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doc网上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
一、《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它是我国古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论语》(论本义编辑)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他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订的。
注释:2.一日:虚指一两天的意思。
日名词作状语。
3.尔:你们4.乎:介词,表比较5毋吾以也:宾语前置,不用我。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二)不吾知也:宾语前置,不知吾也。
否定代词作宾语。
(三)何以哉:介词宾语前置,“以何”:怎么办。
(四)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注释:1.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2.如:或者3.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如不是按规定的时间去朝见叫做“会”,与众诸侯一起去朝见叫做“同”,后来两君相见也叫做“会”。
4.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穿礼服,名词作动词。
5.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6.愿:愿意;。
7.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1.莫:(mù)暮的本字,古今字。
莫春:晚春。
2.既:副词,已经。
3.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4.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5.浴乎沂:浴:洗澡;乎:介词,在,于;6.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乘凉,吹风。
(介宾短语做补语)7.咏而归:而:连词,表并列。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四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褒贬不同
A古义褒今义贬: 复辟——古:恢复君位。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今:走狗、帮凶。 吹嘘——古:替人宣扬、称扬。今:说大话
B古义贬今义褒: 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今:经过 实践使之提高或 变好 C古义中性今义贬: 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 D古义中性今义褒: 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
A、旧词的死亡 有一类词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韩非子· 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 (lóu là )而相遗以水。”“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 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语言中 “膢”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还有的词,由于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 代。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 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的 “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杂技的艺人。现在一 般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就不用了。
“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 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 君的人。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 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 “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
二、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 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 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 脸——古:目下颊上。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
B、古今同字异词
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 逍 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 魏策》“以头抢 地耳”。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 释天》 “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今义则指“绸缎”。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概说
1.“六书”的来源、称名 “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礼、乐、射、驭、书、数
“六书”细目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四体二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
法(体) 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 (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 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 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 汉字繁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铭文,有四百九
十七个字。金文也有四千来个。早期的金文 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开始线条化,西周 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异体字很多。笔 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洒大方,雄浑 有力,且有圆弧笔。
简帛文字
简,指竹简;帛,指布帛,都是古代重要的
书写材料。简帛文字,就是指书写在竹简和 布帛上的文字。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 用,也叫六国古文。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经过整理,已 发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个。简帛 文字的书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篆,有些 篆法近于奇古。
、休 等字。
、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以事为名」指用与事相关
的字来造字,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是就形符而言的;「取譬相成」是指取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作为新字的读音,这是就声符说的) ,江、河是也。”
如杞 特点
、问
、物
、江
、裏
、风
、年
等。
第一、是合体字。
第二、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结构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部分复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填海》、《夸父逐日》、《女天》、《》、《巫山、巫峡》《王子坊》、《山草堂》、《是楼》、《伯克段于鄢》、《桓公伐楚》、《之》、《触太后》、《》第二册:《逐客》、《任安》、《答李翊》、《逍遥游》、《秋水》、《行》、《天》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哀郢》、《》、《氓》、《七月》2.复法:A.熟悉文,每一句都要会翻,每一个字都要会解;B.注意特殊句型,如前置、被句等;C.注意字的特殊用法,如名作,名作状,使用法,意用法等等;D.注意关的古、本、特殊意,尤其是不同于代的意。
二、常用部分复要点:1. 复范:第一册(一)古今不同辨析例(二)的本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分析例(上)(四)引申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辨析例2. 复法:A.注意每个的本、古;B. 注意古今意的不同;C. 注意同、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部分复要点:复通部分的基本原是,掌握基本知、基本理,在住知的要点的同,一定要掌握上出的例子,回答的候,尽量合例子。
上册(一)怎字典辞:1.字典排列方法: A. 按音序排列; B.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C.按号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年代, 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 xi 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 《》的作者是(),收字()个,全分()卷,按()排列。
6. 《》作者是(),其他虚著作有裴学海的《》,唐以后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字的构和展1. 什么是“六”?上字的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注,很作出定。
2.住慎在《文解字·叙》中“六”的解,即:“一曰指事,⋯⋯;二曰⋯⋯。
”3.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住上例的字,如:“ 、、而、忘”等字的本。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的异同1.关于古今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古今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1)古今意基本未:如:“ 、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完全不同的:如:“ ”古代的意是“ ”,代的意是“ ”;“ ”古代的意是“完”,在是“ 当”。
( 3)古今有同有异的。
如:⋯⋯2.古今范的差异有:(:从范看,古今的不同有哪些?)( 1)的大,如“菜”,古代指植物蔬菜,在包括肉、蛋之;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在指一般的睡。
(2)的小,如“ ”,上古泛指房屋,在指少数公共所。
再如“瓦”,古比今要广,古代指陶制品,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的移,如“ ”,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今指短;再如“ ”,本指水,在指菜、米之。
3.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答:( 1)古代是褒,在是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在是“开史倒”;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 ,在是“走狗”。
(2)古代是,在是褒的:如“ ”,古代是玩弄法律陷人的意思,在指“ 、磨”,是褒。
(3)有的中性,后来有了褒色彩:如“ ”,古代指“ ”,中性;在指“”,。
4. 从重的情况:(1)有些,古,今重。
如“ ”,最初只有“ ”的意思,后来是“ ”的意思。
( 2)有写,古重,今。
如“感激”,古是“激”的意思,在一般是“感” 。
5. 古代以音主;如“消息”,古代是“消”的意思,再如“睡”,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的本和引申1.什么是的本?答:所的本,就是的本来意,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
2.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构和意有密切关系,因此,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的本,人()就是做的,他的《》就是一部本的。
而他本的法是()。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四个字的本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卧”四字,掌握四个字的本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的本,不要分析字形,必要有言材料来加以,是本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5.什么是引申?答:所引申,就是从本引申出来的意,它是造成一多的根本原因。
6.从本和引申的关系看,可以分两,一叫直接引申,一叫接引申;7.直接引申是指从本直接派生出来的意:如“月”,本是月亮,引申位“月”。
再如“城”,本是“城”,引申“城市”。
8.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 它”。
如“朝”,本是早晨,引申“朝”,再引申“朝廷”,再引申“朝代”。
再如“任”,⋯⋯。
9.从本与引申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到一般,是本展各种引申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四个字的本和引申。
(五)的活用1.什么是使用法?答:所使用法,是指具有“使怎么”的意思。
2.掌握的使用法、形容的使用法、名的使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到“使用法”的,能出来。
3.什么是意用法?答:所意用法,是指具有“ (或以)怎么”的意思。
种意用法只限于形容和名的活用,本身没有意用法。
4.掌握上出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的意用法和形容的意用法的意思,学会意用法的。
5.掌握 P281—— 282 “名用如”的例子。
6.名用作状有几种情况?答:( 1)表示方位和所;如:⋯⋯( 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 3)表示人的度;如:⋯⋯( 4)表示比,如:⋯⋯。
(回答,要适当一、两个例子。
)7.掌握 P282—— 284 “名作状”的例子。
8.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活用的依据有哪些?)(六)古代的序1.古代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 1)疑句中,疑代作,前置,如:⋯⋯。
( P288)( 2)否定句中,代作,前置,如:⋯⋯。
( P290)(3)一般句子中,代用“之、是”等代复指,如:⋯⋯。
( P292)( 4)介前置:如何以知之。
一以当十。
等等。
(注意:本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的判断句:1.古代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两个名性并列,如:荀卿,人。
( 2)不用判断,句末有气“也”,如:,中人也。
( 3)主用代“者”复指,如:者,游之士。
( 4)主用代“者”复指,句末有气“也”,如: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2.古代也常常出“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而是代。
“是”作判断来用,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答:( 1)不用判断“是”。
( 2)句末往往有气“也”。
( 3)往往用代“者”复指主。
(八)古代的被表示法1.古代被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 1)“于”字式,如:卻克于矢。
( 2)“ ”字式,如:道将天下裂。
( 3)“ ⋯⋯所”式,如:太子江充所。
(4)“ ”字式,如:厚者戮,薄者疑。
( 5)“ ⋯⋯于”式,如:吾笑于大方之家。
( 6)“被”字式,如: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2.代表示被的“被”字句,上在国末期就已生了。
(九)副本章重点以下一些特殊副的意,尤其要注意它和代不同的地方:1.程度副:少、稍、2.范副:但、徒、特、第、直、3.副:曾、、再、复、仍4.情副:且、固5.否定副: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古代否定副有哪些?即回答一条,加例。
)6.表敬副:有两:( 1)表示尊人的有:、幸、、敬、惠、辱;( 2)表示自的有:窃、忝、猥;(如:古代表敬副有哪些?即回答一条。
)(十)代人称代部分:1.古代的人称代有哪些?答:(1)第一人称代有:“吾、我、余、予、朕”等;( 2)第二人称代有:“女(汝)、而、若、、乃”等;( 3)格来,先秦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一般用指示代“其、之”代替。
2.先秦期的“他”是称代,是“ 的,人的”意思。
3.先秦期的人称代没有复数形式,有在第一、第二人称代后家“ 、等、、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些此是名,不是复数形式。
4.表示自的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些都是名,不是代。
指示代部分:1.古代的指示代有哪些?答:古代常用的指示代有“是、此、斯、、之、其、彼、夫”等,一般分近指、指和旁指三。
“是、此、斯、、之”是近指代;(可以成代的“ 、个、些”等。
)“彼、夫”是指代;“他、它”是旁指代(意思是“ 人、的”)。
2.指示代有“若、然、”,“若”常用于定;“然、”常用作。
3.“焉”相当于“于是”;“ ”相当于“之于”、“之乎”等。
疑代部分:1.古代的疑代有哪些?答:疑代大致可以分指人、指事和指所三。
常用于指人的疑代有“ ”、“孰”;指事的疑代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代的“什么” );指所的疑代主要是“安”、“ ”、“焉”(相当于代的“哪里”)。
“或”和“莫”部分:1.“或”和“莫”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的区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一般指人,相当于代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 ,只用作主;“莫”是否定性无定代,相当于代的“没有”或“没有什么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也可以没有范或不指出范。
“或”和“莫”的主要区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者”和“所”部分:1.特殊代“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答:“者”和“所”是两个起助作用的代。
它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放在其他或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构或“所”字构,使整个构成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来,“所”在(或性)之前,使之成名性构,表示作的承受者、被者;“者”字放在(或性)之后,构成名构,表示作的出者、主者,就是二者的区。
(十一)介、介部分:1.介“于”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 1)表示所和,如:⋯⋯;( 2)介涉及的象,如:⋯⋯;( 3)表示比,如:⋯⋯;( 4)表示被,如:⋯⋯。
2.介“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种:( 1)表示作行以某物工具或凭借,相当于代的“用”或“拿”,如:⋯⋯;(2)表示凭着某种格身份或地位,如:⋯⋯;( 3)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由于”,如:⋯⋯;(4)表示,相当于“于”、“在”,如:⋯⋯。
“以”的用法有两点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之前,也可以用在之后。
二是它的的位置,介“以”的,常常放在“以”的前面。
部分:1.“与”的用法:注意“与”和介“与”的区。
2.“而”的用法主要有几种?答:主要有三种:第一、用在合构里,接形容、和形容性、性,表示两种性和行的系,如:⋯⋯;一用法里面,有接和逆接两种。
第二、用在偏正构里,接状和,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接,前后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折的意思,如:⋯⋯;第三、用在主构里,接主和,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如:⋯⋯。
3.“ ”的用法有几种?答:主要有四种:(1)表示两事在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3)表示假,如:⋯⋯;( 4)表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