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完整word版)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
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
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
岳:会意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分) 1.舜丧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礼记·檀弓上》)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疑问代词作介词、动词的宾语。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4、齐威王欲将孙膑。
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10 分)
六、 下面两首诗哪一首是古体诗,哪一首是律诗?为什么?分析律诗的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
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五一、解釋下列名詞:四六:文體名,也稱“四六文”,就是駢體文。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稱駢四儷六。
此文體形成于魏晉時期,南北朝時期成爲文章的正宗,唐代稱爲“時文”,晚唐至明稱“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稱駢體文。
其語言特點是:駢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飾。
工對:駢體文和近體詩中的一種對仗,因其對得工整,故稱“工對”。
它要求在對仗中用相同“事類”的詞語相對,即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等。
律賦:唐宋時科舉取士所採用的駢賦,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此又叫做律賦。
律賦大都內容貧乏,文字呆板,毫無生氣,在文學上沒有多少價值。
互文:古代修辭方式的一種,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
其特點是上下文義互相呼應、互相補充。
二、簡述賦體的演變和各種賦體的特點。
賦體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産生了四種主要形式:騷賦、古賦、駢賦和文賦。
騷賦産生于漢初,由楚辭演變而成,其寫作類比《楚辭》,如賈誼的《吊屈原賦》。
這種賦體在形式上同楚辭相似,也以“兮”字入句;其內容則重在“寫志”而不重在“體物”。
古賦是指騷賦以外的漢賦,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這種賦體往往可分爲三部分。
開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
中間常用問答的形式,篇幅也較大,極力鋪陳誇張;韻文中夾雜散文,用散文敍述,用韻文描寫。
結尾再用一段散文,發些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類似楚辭的“亂”或“訊”。
古賦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雜以三言和五言。
古賦在六朝時期發展成爲駢賦,如江淹的《別賦》。
這種賦體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講究對偶和平仄,堆砌典故。
實際上,駢賦等於有韻的駢體文,既具有駢體文的一般特點,又體現出賦鋪陳誇張的特色。
另外,駢賦到唐宋時期,科舉中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而又稱“律賦”。
文賦是受古文運動的影響而産生的。
唐宋古文家在賦的創作上,極力摒棄駢儷之習,通篇貫串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在藝術形式上給賦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創作了一些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文賦,如蘇軾的《赤壁賦》等。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康熙字典》【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
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说文解字》【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许慎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简称《说文》。
它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3.小篆【答案】: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推行的文字。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始皇“书同文”,推广小篆的政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 1 —4.反切【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坛,徒干切。
”5.拗救【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
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样卷参考
名词连绵词词义转移本义、引申义假借(许慎《说文•叙》的定义)隶变《说文解字》异体字同义词选择下列各组字中,都是会意字的是()。
A.胄、牧、采、效;B.草、高、宕、步;C.劣、莫、寒、初;D.明、吹、路、告。
“其”与“箕”两字的关系是()。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用的是本义的是()。
A.君知其(解)乎?B.(解)履不敢当阶。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D.恐天下(解)也。
一般古代汉语书面语教学重点是()。
A.散文B.韵文C.古白话D.文言文下面词语属于双声叠韵连绵词的是()。
A憔悴 B.玲珑C.缤纷D.逶迤义符意义与读音钱颍列理说家这红政流阳都旗英匾疾罟鬓标准平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简答试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有效分析词的本义如何辨析古代汉语同义词?试举例说明。
默写翻译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 郭锡良 题目
《古代汉语》复习题库说明:我们采用的是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共六个单元。
每单元的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是古代汉语实际的文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容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中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材料中获得印证的;常用词,一般是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
试题按单元编写。
试题适应对象:(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应性;(2)适应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备考和教师进修之用。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简答题、名词术语解释题、默写题、标点翻译题、填空题等。
每种题型各具特点,所涉及的考核点的围以及所检验的能力层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识记型和理解型的考核多见于选择题、释词题、默写题、名词术语解释题和填空题,而对古代汉语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则往往集中地体现在古文标点翻译题之中。
简答题考核的灵活性更大,除了可以考核理解和应用型的容以外,还可以检验学生分析和解释文言材料中所见语言现象的能力。
华中师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2008年秋季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填在题干的括号)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玉书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题库及答案【期末考试必备】
《古代汉语》复习题库及答案说明:我们采用的是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共六个单元。
每单元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是古代汉语实际的文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内容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中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材料中获得印证的;常用词,一般是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
试题按单元编写。
试题适应对象:(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应性;(2)适应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备考和教师进修之用。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简答题、名词术语解释题、默写题、标点翻译题、填空题等。
每种题型各具特点,所涉及的考核点的范围以及所检验的能力层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识记型和理解型的考核多见于选择题、释词题、默写题、名词术语解释题和填空题,而对古代汉语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则往往集中地体现在古文标点翻译题之中。
简答题考核的灵活性更大,除了可以考核理解和应用型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检验学生分析和解释文言材料中所见语言现象的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2008年秋季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B伏牺氏C仓颉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B耳林从解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闽C阁围屈觉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B涉崔莫私C安即和牧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诂语超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B增加意符C读音相同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1981年郭锡良编 商务印书馆)练习复习及答案
1、左右欲兵之。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先生举手出狼。
动词作使动,使狼出来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形容词作意动,认为...小5、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形容词作意动,认为...奇特动词作使动,使之留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游水7、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形容词作意动,认为...陋8、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动词作使动,使...吃动词作使动,使...拜见9、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一般动词作使动,归顺10、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形容词作意动,对...友好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一样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即词最初的含义,也是词的本源意义。
“道”的本义是“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这里的“道”就是指道路。
“文”的本义是“花纹、纹理”,如“文首,白喙”,这里的“文”指的就是精卫鸟头上的花纹。
词的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基础上,按照语言习惯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道”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里的“道”即指方法、规律。
“文”由“花纹、纹理”引申为“华丽有文采”,如“丧言不文”,这里的“文”即指华丽有文采。
间接引申义:由本义辗转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道”由“道路”引申为“规律、法则”,再由“规律、法则”引申为“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如的“伐无道,诛暴秦”,这里的“道”即指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
“文”由“花纹、纹理”引申为“刺画花纹”,再由“刺画花纹”引申为“文章、文字”,如“衡少善属文”,这里的“文”即指文章、文辞。
2、举例说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
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但在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莫(暮)”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5分)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毛传:“止,所止者息也”。
郑笺:“止,容止。
《孝经》:‘容止可观’。
”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
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
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10分)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
自兹以降,源流实繁。
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
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
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
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10分)2、标点古文: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古代汉语试题·二一、填空(10分)1、《十三经索引》的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析领而死”。
其中“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不以为池。
虽众,无所用之。
”其中“池”的意思是_________4、“宋何罪之有?”其中“何罪”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其中“莫”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其中“爪牙”的在词义感情色彩上是_______________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一名句出自屈原的_____________8、《史记》最有文学价值的部分是________9、《中山狼传》的作者是___10、提出“古无轻唇音”的清代学者是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下列各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前的题号填在试卷纸上,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刃”在“六书”中属于_______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2、“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其中“汤”的意思是___________A、茶汤B、米汤C、热水D、酒3、“范增数目项王。
”其中“数”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A、 shūōB、shuóC、shuǒD、shuò4、下列词为联绵词的是________A、踌躇B、寡人C、乐岁D、率尔5、《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农桑”。
打“○”号的地方应当使用的古书注解术语___________A、谓B、曰C、言D、犹6、带点的词有使用的古书注解术语是___________A、冯谖曰:“能。
”孟尝君怪之。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诸侯恐惧,会盟布景谋弱秦。
D、是帮明君贵五谷而戝金玉7、判断句是__________A、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B、此必是豫让也C、是心足以五矣。
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8、“鬼侯有子而好。
”其中“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A、您B、婴儿C、儿子D、女儿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_____________A、《玉台新咏》B、《文苑英华》C、《乐府诗集》D、《文选》10、《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______A、贾谊B、司马迁C、班固D、晁错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1、在谈被动句式时,首首先说明主动和被动。
何谓被动?举一古汉语的例子说明。
2、什么词类的活用?举一古汉语的例子说明。
3、《孟子·许行》一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这间的一场辩论,其中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和主张?这种观点和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4、《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如何爱护子女?四、解释词语(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语的意义,实词解释意义,虚词说明今译,均不说明词性和语法作用,将解释的文字写在试卷纸上。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20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行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吧叹惋。
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擐甲(穿上铠甲)执兵。
固即死也。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0、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4、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5、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16、丘也闻的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五、标点(本题20分)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的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一、一、翻译下列一段文言文(本题20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有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译文:古代汉语试题·三一、填空(20分)1、文字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2、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以外,还有义。
3、在先秦,判断句一般不用,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来帮助判断。
4、“也”和“矣”是两个功用有很大差别的语气词。
“也”一般表示的语气,而“矣”一般表示 - 的语气。
5、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一般用作语。
“其”一般用作语,它的作用相当于 - 。
6、《经籍籑诂》由清代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 -卷。
7、《说文解字》是东汉所著,建立了个部首。
8、所谓避讳是指。
9、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10、上古时期,未嫁的女子命名的方式是。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5分)摺:竅:慿:憲:擬:畝:闆:彆:塵:齣:三、解释下列3组句中加·的词,并指出各组中哪一个是本义(10分)(一)1、朕在位七十载。
(《尚书·尧典》)2、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萧统《文选·序》)3、南宫叔敬反,必载宝而朝。
(《礼记·檀弓上》)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二)5、布衣,锦缘。
(《礼记·王藻》)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三)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写出它们的本字或现在的通用字。
(15分)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