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合集下载

缺铁性贫血骨髓报告单

缺铁性贫血骨髓报告单

缺铁性贫血骨髓报告单
报告日期:
患者姓名:
年龄:
性别:
样本编号:
鉴定结果:
1. 骨髓中的铁染色:阴性。

2. 原始红细胞数量:正常。

3.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正常。

4. 椭圆细胞数量:正常。

鉴定解释:
1. 骨髓中的铁染色:阴性,说明骨髓内缺铁状态,提示缺铁性贫血。

2. 原始红细胞数量:正常,与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特点相符。

3.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排除感染因素。

4. 椭圆细胞数量:正常,提示目前没有出现同时存在的叶形红
细胞增多症。

诊断意见:
符合缺铁性贫血的鉴定特点,建议进一步检查并进行相关治疗。

参考值范围:
1. 骨髓中的铁染色:阴性。

2. 原始红细胞数量:59.4%-77.9%。

3.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1%-2%。

4. 椭圆细胞数量:3%-15%。

注意事项:
1. 样本采集时应遵循无菌操作标准。

2. 避免样本污染和混杂。

3. 此报告仅供参考,临床诊断以医生综合判断为准。

总结:
缺铁性贫血骨髓报告单是对患者骨髓中铁染色、原始红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椭圆细胞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测的报告单。

根据鉴定结果和诊断意见,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样本采集、处理和鉴定等方面,都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单项选择题]1、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象检查可出现()A.红系增生活跃B.红系、粒系均增生活跃C.红系增生低下D.红系、粒系均增生低下E.红系、粒系、巨核系均增生活跃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可见: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核分裂细胞多见;粒系、巨核细胞系无显著变化。

[单项选择题]2、Auer小体不见于()型白血病A.M1B.M型白血病2型白血病C.M3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患者,女,25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月经量多1年余,此前无服药史。

查体:脾肋下1cm。

血象: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25×109/L。

其余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

抗核抗体谱阴性,骨髓象示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

以下最可能的诊断是()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系统性红斑狼疮D.再生障碍性贫血E.Evans综合征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4、周围血片中不会出现幼红细胞的疾病是()A.急性失血B.急性白血病C.再障D.缺铁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再障时,三系增生低下,外周血中幼红、幼粒细胞罕见。

而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红系增生活跃,贫血严重时,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

[单项选择题]5、用于治疗儿童的慢性贫血()A.浓缩红细胞B.冷沉淀C.白蛋白液D.免疫球蛋白E.血小板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慢性病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B.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7、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A.DNA合成障碍B.珠蛋白合成障碍C.血红素合成障碍D.铁利用障碍E.多能干细胞受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机能衰竭,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因而是多能干细胞受损的疾病。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蛋白C有A.抗凝作用B.促血管收缩作用C.促血管舒张作用D.促纤溶作用E.促凝作用【答案】 A2、选择性蛋白尿是以下列哪种蛋白尿为主A.白蛋白B.IgGC.转铁蛋白D.βE.B-J蛋白【答案】 A3、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为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B.骨髓增生明显活跃C.骨髓增生活跃D.骨髓增生低下E.骨髓增生极度低下【答案】 B4、某患者,临床疑为DIC,应选择下列哪组筛选试验项目A.血小板、PT、纤维蛋白原B.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BTC.CT(试管法)、PT、APTTD.APTT、血小板计数、BTE.BT、束臂试验、CT(试管法)【答案】 A5、某免疫原有10μg,制备抗血清应采用的免疫途径是A.肌内注射B.皮内注射C.腹腔注射D.淋巴结内注射E.静脉注射【答案】 D6、患者男,42岁。

因骤然发作腰部疼痛,疼痛呈放射状似严重刀割样,持续数分钟,面色苍白、全身冷汗。

血尿,呈洗肉水样。

最可能的诊断是A.肾结核B.肾结石C.急性膀胱炎D.急性肾盂肾炎E.急性肾小球肾炎【答案】 B7、白血病细胞内无Auer小体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是A.ALLB.M1C.M2aD.M4E.M5【答案】 A8、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中酶的作用不包括()。

A.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夜酸B.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C.减少红细胞表面的排斥力D.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E.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答案】 B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常用的标记荧光物质是A.碱性磷酸酶B.异硫氰酸荧光素C.四乙基罗丹明D.镧系元素E.溴化乙啶【答案】 D10、环卵沉淀试验是检查血吸虫病人A.血清中循环抗原B.抗血吸虫抗体C.粪便中的虫卵D.循环免疫复合物E.粪便中抗原【答案】 B11、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吞饮活动和吞饮小泡(吞饮铁蛋白)A.巨核细胞系统B.粒细胞系统C.淋巴细胞系统D.红细胞系统E.单核细胞系统【答案】 D1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A.常有Ph染色体B.有白血病裂孔现象C.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反应D.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有Auer小体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氟化钠所抑制【答案】 A13、蛋白C有A.抗凝作用B.促血管收缩作用C.促血管舒张作用D.促纤溶作用E.促凝作用【答案】 A14、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收缩反应增强B.血小板被激活C.促止血物质释放增多D.局部血黏度降低E.启动凝血过程【答案】 D15、患者,女性,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期持续7~8d,有血块。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铁性贫血


1. 国内诊断标准 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 及缺铁性贫血(IDA)。 (1) 贮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 血清铁蛋白<14μg/L。 2)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2)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标准: 符合贮铁缺乏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符合者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 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 >4.5μg/gHb。 2)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 其他 如在有合并症的情况下(感染、炎症、肿瘤等)需要测定红细胞内 碱性铁蛋白,小于6.5ag/细胞,始能诊断缺铁,或借助骨髓铁染色显示 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作为标准。
缺铁性贫血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岁,头晕、乏力、气短、面色苍 白近1年。既往胃溃疡史5年。 实验室检查 RBC3.1×1012/L,Hb73g/L,Ret2.5%,MCV78fl, MCH24pg,MCHC285g/L,RDW21%;WBC4.8 ×109/L,PLT158×109/L 该患者应考虑什么疾病,进一步最好应作何检查
缺铁性贫血

(3)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 Hb<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 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 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 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 64.44μmol/L(360μg/dl)。 4) 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 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 FEP/Hb>4.5μg/gHb。 7) 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 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 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

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

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

外周血象常出现3系减少。

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

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

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

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

血象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

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

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

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

诊断MDS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实验诊断学-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实验诊断学-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浆:铁↓ Hb↓ 落
后 核:发育正常 于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红系明显增生
病例:
某女性菜农,近期阵发性咳嗽、心慌,偶尔腹泻、 排黑便。检体见贫血貌,心率稍快,余阴性。
临床资料分析—— 症状、检体: 贫血、消化系统病变 初步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隐血 RBC 3.4×1012/L , Hb 82g/L , WBC 8.2×109/L , Nsg 52%,E 18%,L 30%。RBC大小不均,呈小细胞 低色素。粪便连续三次隐血阳性,查:
RBC ↓Hb ↓
患者贫血 形态学分析
WBC正常、 Nsg 和 L 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非均一性贫血 哪些病因?
8.2×0.18 = 1.476
四∴种E可= 1能.476×+10粪9/L便>隐0.5×血10阳9/L性 + 查到钩虫卵
∴E ↑
原因?
钩虫感染引起慢性失血所致的
IDA
RBC 3.4×1012/L , Hb 82g/L , WBC 8.2×109/L ,
骨 髓 检 查: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
幼红细胞“核老浆幼”, 成熟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要求】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2、培养初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
1.简单回忆贫血的概念、分类。 2.重点讲述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3.病例分析。
贫血的概念、病因学分类 (anemia)
Nsg 52%,E 18%,L 30%。RBC大小不均,呈小细胞
低色素。粪便连续三次隐血阳性,查到钩虫卵。
能否 解释?
病例:
某菜农近期阵发性咳嗽、心慌,偶尔腹泻、排黑 便。检体见口唇苍白,心率稍快,余阴性。

常见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常见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罕睹贫血的血象及骨髓象特性之阳早格格创做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百般本果引导肌体用去制制血黑蛋黑的贮存铁缩小以至耗尽时所爆收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罕睹的典型,多爆收于幼女、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缓性得血及胃肠讲吸支功能障碍者.(一)血象1.黑细胞、血黑蛋黑缩小,以血黑蛋黑的缩小更为宽沉.贫血沉微时黑细胞形态可有沉微变更.沉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矮色素性改变.MCV<82fl、MCH<27pg、MCHC<320g/L、RDW>l5%.镜下血涂片黑细胞形态大小没有等,以小黑细胞为主,核心浅染区夸大,以至呈环形.2.黑细胞计数及分类普遍仄常.3.血小板计数普遍仄常,缓性得血者可有血小板删加.4.网织黑细胞常沉度删下.服用铁剂后可赶快删下.(二)骨髓象1.骨髓删死计跃或者明隐活跃.2.黑细胞系明隐删死,幼黑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早幼黑细胞删加为主,其幼黑细胞胞体常较仄常为小,胞品量少而着色偏偏蓝,边沿没有整齐,呈锯齿状如破布,细胞核小而致稀,表示为“核老浆幼”的核浆收育没有服衡改变.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果黑系删死而相对于减矮,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概仄常.4.粒、黑比值降矮.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隐变更,血小板形态普遍仄常.6.老练黑细胞形态教变更共中周血.(三)细胞化教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隐现细胞中铁阳性,内铁明隐缩小或者缺如,幼黑细胞中铁小粒缩小且着色浅浓.(四)其余查看血浑铁、血浑铁鼓战度及血浑铁蛋黑可呈分歧程度的减矮,血浑总铁分离力删下.2缺累叶酸、维死素B12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系由于某些本果引起叶酸,Vit.B12缺累,或者肌体对于叶酸、Vit B12,需要过衰或者吸支障碍,最后引导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典型的删死性贫血.常爆收于偏偏食、营养缺累、妊娠妇女、婴幼女、缓性胃肠徐患等.(一)血象1.黑细跑、血黑蛋黑均缩小而以黑细胞缩小更为宽沉,MCV>92fl,MCH>31pg、MCHC多仄常,RDW>15%.镜下血涂片老练黑细胞体积大小没有等,形态没有准则,以椭圆形大黑细胞为多睹,由于细胞薄度加大或者鼓含血黑蛋黑其死理性核心浓染区缩小以至消得,着色较深,并可睹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面彩黑细胞、嗜多色性黑细胞及少量幼黑细胞.2.黑细胞计数减矮或者仄常,中性粒细胞胞体略偏偏大,老练粒细胞可睹分叶过多局面.3.血小板计数减矮或者仄常,可睹巨大血小板.4.网织黑细胞千万于值常缩小.(二)骨髓象1.骨髓删死计跃或者明隐活跃.2.黑细胞系明隐删死,幼黑细胞总百分率常可>40%,本巨幼黑、早巨幼黑细胞比率常删下,各阶段巨幼黑细胞出现,常>10%.其细胞形态教特性为:①细胞胞体删大;②细胞核染色量疏紧呈颗粒状,似海绵或者有蚕蚀感而着色较浅浓,中、早巨幼黑细胞核型多没有准则可呈花瓣乃至分叶状,可睹核团结象及Howell-Jolly小体等;③细胞核取胞量收育没有服止,表示为胞核的收育明隐降后于胞量,呈“核幼浆老” 的核浆收育没有服衡改变.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相对于减矮,并可睹巨早、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局面.4.粒、黑比值明隐减矮或者倒置.5.巨核细胞数量仄常或者缩小,可睹部分巨核细胞爆收巨型变如胞体过大,分叶过多,核染色量疏紧、胞量内颗粒缩小等.可睹巨大血小板.6.老练黑细胞形态教变更共中周血.(三)其余查看血浑Vit B12含量减矮常<l00pg/ml(参照值l45~970pg/mg)血浑叶酸含量减矮常<3ng/ml(参照值3.5~8.6ng/ml).3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指由于某些本果使体内黑细胞寿命支缩、益害减少并超出骨髓代偿本领所引起的一组贫血.纵然溶血性贫血的病果格中搀纯,种类繁琐,但是其血液教改变有以下共共之处.(一)血象1.黑细胞、血黑蛋黑缩小,二者多呈仄止性低沉,MCV可仄常、删下或者缩小.镜下血涂片老练黑细胞大小没有均明隐,同形黑细胞明隐删加.易睹嗜多染、泪滴状及盔形等同形黑细胞,并可睹黑细胞碎片,并可睹Howell-Jolly's boby、Cabot's ring 及出现幼黑细胞.2.黑细胞计数可仄常、删下或者缩小.3.血小板可仄常、删下或者缩小.4.网织黑细胞明隐删加常>10%.(二)骨髓象1.骨髓删死常明隐活跃.2.黑细胞系删死隐著,以中早幼黑细胞删死为主,总百分率常>40%,本初趁早幼黑细胞可有删加,易睹团结型幼黑、嗜碱面彩及H-J小体等局面.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可相对于减矮,但是其各阶段比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概仄常.4.粒、黑比值明隐减矮以至倒置.5.巨核细胞仄常或者删加.6.老练黑细胞形态教改变共中周血.(三)其余查看1.黑细胞寿命支缩.2.血浑总胆黑素删下,主要为间交胆黑素删下.3.尿中尿胆本、尿胆素含量删下.4.尿含铁血黄素真验可阳性(血管内溶血如PNH时).(注:若形态教查看是出现特殊形态的黑细胞应正在报告中特地指明并形貌,并报告其比率,如球形黑、靶形黑等)4复活障碍性贫血复活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为一组果物理、化教、死物及某些没有明的本果使骨髓中多能制血搞细胞或者制血微环境受益、肌体免疫缺陷取混治而引导骨髓制血构制缩小引起制血功能衰竭而爆收的一类贫血.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普遍.海内根据其病程、临床表示、血象战骨髓象特性将复活障碍性贫血分为慢性AA取缓性AA二型.分离海中对于AA的分类要领,暂时临床上对于复活障碍性贫血更罕睹分类为:沉型再障Ⅰ型、沉型再障Ⅱ型、沉型再障或者缓性再障.(一)慢性复活障碍性贫血(亦称沉型再障Ⅰ型)(1)黑细胞、血黑蛋黑多宽沉减矮,二者呈仄止性低沉,为仄常细胞仄常色素性贫血.(2)黑细胞宽沉缩小,中性粒细胞常<0.5×109/L,分类时可睹中性粒细胞非常缩小而呈淋巴细胞相对于删加,以至可达100%.(3)血小板宽沉缩小,常<20×109/L.(4)网织黑细胞宽沉缩小,常<1%,其千万于值亦缩小常<15×109/L.由于复活障碍性贫血黑髓病变广大并代之以脂肪构制,涂片上脂肪滴明隐删加,常需多次、多部位脱刺圆可诊疗.(1)多部位(包罗胸骨骨髓)骨髓删死减矮或者沉度减矮.(2)粒、黑、巨三系均明隐缩小.早期幼稚细胞缩小或者没有睹,特地是巨核细胞缩小.无明隐的病态制血.粒细胞系以老练粒细胞为主,幼黑以中、早幼黑为主.(3)淋巴细胞相对于删加可达80%或者更多.(4)浆细胞、网状细胞、构制嗜碱细胞等非制血细胞删加,成堆出现者即为“非制血细胞团”.(二)缓性复活障碍性贫血(包罗沉型再障战沉型再障Ⅱ型)缓性复活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呈背心性受益并可出新颖偿性制血灶,果此脱刺所睹没有齐普遍,更需多次、多部位脱刺去举止诊疗.病程中如病情逆转,临床、血象及骨髓象取慢性再障相共,则称为沉型再障Ⅱ型.血黑蛋黑低沉速度较缓.黑细胞、血黑蛋黑、黑细胞及血小板均睹缩小,但是达没有到慢性再障的程度,爆收的先后也可有分歧.(1)血黑蛋黑、黑细胞中或者沉度减矮,多为仄常细胞、仄常色素性贫血.(2)黑细胞缩小,其中性粒细胞缩小的程度没有及慢性型,淋巴细胞相对于删加.(3)血小板缩小,但是较缓性为下,并可睹形态非常十分者如体积小,形态没有准则,胞量内颗粒缩小等.(4)网织黑细胞可>1%以至达2%~3%,但是其千万于值仍矮于仄常.(1)骨髓多为删死减矮或者没有良、逢代偿性制血灶则可隐现删死计跃.(2)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减矮或者仄常.(3)幼黑细跑总百分率减矮或者仄常,但是可睹幼黑细胞老练停滞于早期的局面,表示为早幼黑细胞百分率下于中幼黑阶段,胞核呈冰核(核染色量下度浓集,深染呈匀称的紫乌色)并脱核早缓.(4)粒、黑比值可仄常或者减矮.(5)淋巴细胞相对于删加,但是非制血细胞比慢性型为少.(6)巨核细胞明隐缩小或者缺如,既即是骨髓删死良佳时巨核细胞也时常缩小.(7)老练黑细胞形态染色多大概仄常.(1) 骨髓活检对于再障的诊疗比骨髓涂片更有价格.(2) 骨髓细胞内、中铁删加.(3) 免疫功能查看可有非常十分.(4)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删下.。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参数
血清铁 TIBC
TS 骨髓细胞外铁
SF 血清TfR
ACD与IDA的鉴别
IDA 平均值
30 400
7 0 10
ACD 平均值
30 200 15 ++~+++ 150 正常
正常值
70~160 250~340
30 +~++ 20~200 8~28
单位
μg/dl μg/dl
%
μg/dl nmol
六、治疗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1.FEP>0.9μmol/L(全血); 2.ZPP>0.96μmol/L(全血); 3.FEP/Hb>4.5μg/gHb。
四、实验室检查
(五)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血清铁蛋白<12μg/L;
ID
IDE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铁粒幼细胞<15%;
(一)病因治疗 (二)补铁治疗
1.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4-6月。 2.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肌内注射,注意过敏反应。
谢谢
IDA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幼红细胞体积偏小,核染色致密,胞浆少,偏蓝,边缘不整齐
IDA骨髓外铁染色:细胞外铁阴性,骨髓细胞外基质中无铁颗粒 (阳性反应呈蓝绿色沉淀)
(三)铁代谢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铁<8.95μmol/L; 2.总铁结合力>64.4μmol/L; 3.转铁蛋白饱和度<15%; 4.血清铁蛋白<12μg/L; 5.sTfR>8mg/L。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故有学者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

发病情况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一种贫血,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在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中,这种贫血的发病数很高。

在钩虫病流行地区如桑、棕、麻种植地区,缺铁性贫血不但多见、贫血的程度也较重,但近年随着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缺铁性贫血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将有明显好转。

铁的代谢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克,随年龄、性别、体重等而略有差异。

其中65%为血红蛋白铁,30%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随时供应血红蛋白的合成,其余5%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细胞内多种酶中。

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仅占0.12%左右,正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式的铁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数值。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铁源来自食物。

多数食物(除脂肪、油类)中都含有少量铁。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动物肝、肉类、血、豆类等。

谷类和大多数水果、蔬菜中含铁量较低,乳含铁量极低。

动物食物中的铁约10-25%能被吸收,而植物中的铁能被吸收者仅约1%。

动物食物中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可以完整的分子直接被肠道吸收,但大多数其他形式的的含铁物质,例如植物中的铁、必须先在胃及十二指肠内转变成游离的二价铁后方能被吸收。

游离盐酸对铁的吸收并非必要,但酸性的胃液能防止铁离子变成不溶于水的铁复合物。

维生素C和许多还原剂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游离的亚铁比高铁易被吸收。

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点上方蓝色医学检验圈by华通医疗订阅。

点右上角分享~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

(一)血象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

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

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CV<><><320g 、rdw="">l5%。

320g>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三)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其他检查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叶酸,Vit.B12缺乏,或机体对叶酸、Vit B12,需求过盛或吸收障碍,最终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类型的增生性贫血。

常发生于偏食、营养不足、妊娠妇女、婴幼儿、慢性胃肠疾患等。

(一)血象1.红细跑、血红蛋白均减少而以红细胞减少更为严重,MCV>92fl,MCH>31pg、MCHC多正常,RDW>15%。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ppt课件
26
27
14
有时细胞胞质边缘有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 胞的核固缩成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炭核,
15
4.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粒细胞比率及形 态大致正常
16
5.粒红比值降低
17
6.巨核细胞系细胞正常
18
三、铁染色
19
20
四、鉴别诊断 1.铁幼粒细胞贫血 2.地中海贫血 3.慢性病贫血
21
五、幼红细胞与小淋巴细胞的区别
22
23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4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25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8
1.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9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大 于30%,以中幼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为主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贫血严重时,中幼红细胞较晚幼红细胞更多 , 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12
3.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13
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 足,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嗜碱性
缺铁性贫血(IDA)
宁医大附院医学实验中心 白永泽
2009.9
1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 不足所致,其典型的血液学特征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其血细胞特点为
2
一、血象 1 、红细胞大小不均
3
中心淡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1、血象:(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VC)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

(血涂片中可看到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是扩大的,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是正常的或轻度的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是正常或减低的)2、骨髓象:(核老浆幼)
红细胞(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系、粒系无明显异常。

(核染色质比较致密,胞浆比较少,边缘不整齐,有时红会表现为所谓的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现)
3、铁代谢:
骨髓涂片:骨髓涂片普鲁士蓝染色后无深蓝色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小于15%;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下降;总铁结合力升高(查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大于8个毫克每升)
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
FE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mmol/L;ZPP(铁原卟啉)大于0.96mmol/L;FEP/HB 大于4.(备注:HB是血红蛋白)
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代表的无机铁和富马酸亚铁为代表的有机铁。

缺铁贫骨髓象特征

缺铁贫骨髓象特征

缺铁贫骨髓象特征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身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症。

该病症主要是由于铁元素不足而导致机体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身体缺氧。

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包括:红系前体细胞减少,红系细胞成熟障碍,红系细胞体积变小(即微红细胞),红系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如巨幼红细胞增多),同时白系和巨核系细胞数量正常。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骨髓象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骨髓象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进一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 1 -。

缺铁性贫血髓象观察及铁染色

缺铁性贫血髓象观察及铁染色

Fe4[Fe(CN)6]3 +12K+ (蓝色沉淀)
(二)试剂
1.作用液:取亚铁氰化钾(200g/L)5份加浓盐酸1 份 于试管中,缓慢滴加,边滴边摇,白色浑浊消失 为止。 2.5g/L沙黄复染剂。
(三)操作步骤
1.干燥涂片用甲醇固定10min,待干。 2.置作用液染色30min,蒸馏水冲洗。 3.沙黄复染1min,流水冲洗(时间长),待干镜检
病例:
李某,女,36岁,主诉:乏力、心慌、面色苍白,体力 活动后气促。月经量过多。临床检查口唇、粘膜、甲床等处 苍白,无出血点,胸骨无压痛,淋巴结、肝、脾均不大。
实验室检查: WBC:6.8×109/L,DC: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 20%,单核:4%,PLT: 342×109/L, RBC:3.81×1012/L, Hb:71g/L,Hct:0.25,MCV: 65.6fL,MCH:18.6pg,MCHC:284 g/L ,RDW:15.8, 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左移。
(四)注意事项:
1.所用的玻片及器具必须无铁污染。 2.作用液必须新鲜配制。 3.应选髓小粒多的髓片做铁染色,以便观察
外铁。 4.由于铁粒在细胞内的高度不一致,计数时
要不时地转细调。
(五)结果观察:
(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浆淡黄色,铁颗粒呈蓝绿色) 1.细胞外铁的观察(低倍镜观察髓小粒,油镜判断
阳性度) 2.细胞内铁观察(计数100个中,晚幼红,记录铁粒
幼细胞阳性率)
外铁
内铁
(六)正常参考值
细胞外铁:+~++(2/3为+,1/3为++) 细胞内铁:20%~40%(正常人Ⅰ型多见,少数为Ⅱ型)
(七)临床意义

浅谈缺铁性贫血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临床特征

浅谈缺铁性贫血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临床特征

浅谈缺铁性贫血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的临床特征姚雪【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14【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象特征以及骨髓象的特征。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其血象及骨髓象的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8例中,轻度贫血11例,中度贫血23例,重度贫血3例,极重度贫血1例,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20例,增生明显活跃18例。

结论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血象以及骨髓象的检查,可使治疗能够有依据的合理进行。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hemogram feature and bone marrow.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38 casesof iron deifciency anemia pati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this group, 38 cases of iron deifciency anemia, 11 cases of mild anemia, 23 cases of moderate anemia, 3 cases of severe anemia, 1 cases of severe anemia, bone marrow, like the activ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cells in 20 cases, 18 cases of active hyperplasia.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ifciency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treatment can have foundation to reasonable.【总页数】2页(P30-31)【作者】姚雪【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63【相关文献】1.补肾益气养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象、骨髓象及IL-17的影响 [J], 刘现辉;郭晓娜2.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血象及骨髓象特点分析 [J], 张娟;李明勇;贺元;龚茜3.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检验分型及血象对比分析 [J], 江峰锦;郑良萍4.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分型与血象和免疫学分型研究 [J], 温卫卫5.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结果分析 [J], 王晓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青少年偏食易缺铁。

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

如:慢性胃肠道失...疾病简介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它异常。

流行病学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岁青少年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

患铁缺乏症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妇女月经量过多/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和钩虫感染等)等。

发病原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青少年偏食易缺铁。

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

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它(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发病机制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于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

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膜表面,其表达量与红细胞内Hb合成所需的铁代谢密切相关,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严重时,粒细胞、血小板的生成也受影响。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缺铁原发病表现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辅助检查一.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0.32。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小、中心浅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

二.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老浆幼”)。

三. 铁代谢: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普鲁士兰反应)染色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在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血清铁降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sTfR浓度超过8mg/L。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0.9mmol/L(全血),ZPP>0.96mmol/L(全血),FEP/Hb(血红蛋白)>4.5mg/gHb。

诊断鉴别疾病诊断1. ID:⑴血清铁蛋白<12mg/L;⑵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2. IDE:⑴ID的(1) +(2);(2)转铁蛋白饱和度<0.15;(3)FEP/Hb>4.5mg/gHb;(4)血红蛋白尚正常。

3. IDA:⑴IDE的(1)+(2)+(3);(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0.32。

4.应强调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癌所致IDA,应多次检查粪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窥镜检查;对月经期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鉴别诊断应与下列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表现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

有溶血表现。

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

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加。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

3.慢性病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

贫血为小细胞性。

贮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4.转铁蛋白缺乏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

先天性,幼儿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

获得性,有原发病表现。

[1-2]疾病治疗治疗原则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病因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

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

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

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

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

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

如: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或右旋糖酐铁50mg,每日2~3次。

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

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

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贮铁指标正常后停药。

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首次给药须用0.5ml作为试验剂量,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可给足量治疗,第一天给50mg,以后每日或隔日给100mg,直至总需量。

注射用铁的总需量按公式计算:(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

疾病预后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

继发于其它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疾病预防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

对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肝、菠菜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

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4]并发症缺铁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可以预防的。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肉,鱼等,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

2.婴幼儿食品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

4.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 5.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