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理解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形成全球化的思维模式。
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3. 增强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使他们关心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4. 促进教育公平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消除教育偏见,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策略1. 教材改革(1)增加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在教材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元素,如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世界。
(2)编写跨文化教材:编写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教材,注重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2. 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不同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国际理解教育任务。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国际理解教育渠道。
3. 教师培训(1)加强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培训:提高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使其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
(2)开展跨文化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学习,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
4. 校园文化建设(1)举办国际文化节: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2)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活动,提升全球公民意识。
活动方案之学校家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家文化建设方案【篇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又名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
学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是一所由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小班化实验学校。
百年名校的办学积淀,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学校坚持“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理念,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践行“环境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
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七彩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在师生协力中进行富有中华文化基因、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建设。
三、实施思路1.确定文化内涵“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世界儿童”,指的是初步具有国际品质的儿童。
国际品质的儿童,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初步了解国际文化,初步形成国际交流能力,初步养育国际适应行为。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儿童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
因此,“世界儿童”首先是“中国儿童”,是植根中国的“世界儿童”,是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儿童”。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儿童心灵;一方面让儿童走向世界,走进优秀的多元的世界文化。
在这双向“走进”的过程中,儿童更加热爱中国,坚信中国;儿童更加胸怀世界,融入世界。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
由此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以“世界儿童”为主题的、以培养具有国际品质儿童为价值引领的学校文化体系。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心得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理解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责任感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责任感,使他们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疾病等,并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为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引入国际新闻、案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
2. 跨文化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参观外国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围绕某一国际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 信息技术辅助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培养他们的全球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案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案本文介绍了___的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通过课程设置、艺术交流、竞赛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教育,以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质和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具备国际责任感和开放的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开放的国际社会,了解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
课程背景方面,国际理解教育的设置主要源自以下需求:一是基于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才;二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支持与理念引领,新课程致力于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三是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现实条件与发展需要,___拥有开放、活力充足的年轻教师队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校长和领导团队。
建设目标方面,本文未提及具体的建设目标。
通过研究国际理解课程,学生能够在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并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学生应该懂得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初步具备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往活动,树立乐学、好学的研究价值观念以及积极向上的成就价值观。
通过动手制作、参观访问、交流访学、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学生可以形成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激发探索世界的欲望,具有全球化意识。
实施内容:一、课程内容结合___的核心文化“礼、乐、体、御、书、数”,开设模拟___课程、小小新闻发言人课程、英语绘本阅读课程和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小使者课程等校本课程。
通过学校的国际文化艺术节、我是小小朗读者、英语故事公和模拟联合国大赛等活动,为企校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各科教师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积极寻找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的生发点,结合学校“易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国际理解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二、实施方法和途径加强师资,促成教师水平的提升和理念的转变。
教师应该加强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拓展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提升国际素养,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一、提高认识“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而且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用文化的力量来丰富自己的情感,来强大自己的内心。
二、具体措施基于我校多年来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发展优势,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理念作为“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一个突破口,引领学校走向更高品质的发展。
1.优化文化环境,创设国际氛围我校精心营造双语文化氛围:清晨,在悦耳的双语乐曲声中走进美丽的校园;午间,每天英语半小时,教师们通过英语课介绍英语知识和国外的风土人情;课后,学校的双语活动室,有英语课本剧排练、英语美文朗诵、双语图书阅读。
去年,学校还开辟了“多彩英语角”,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双语氛围里,师生们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国际文化氛围。
2.加强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养(1)全员校本培训。
进行校园日常英语教学用语培训,特别强化如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的英语专业用语;开放教师的课堂,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
(2)学科研修培训。
选派优秀英语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岗位培训,到外校参观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3.开设兴趣社团,加深国际理解学校开国际理解设兴趣社团,让学生从多渠道认识国际,定期通过小报、表演等形式展示,加深学生对国际的认知,把异国的民俗风情带回学校,使全校师生都受到熏陶和感染。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尊重、包容、和平、公正、合作”等国际理解教育核心价值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学校案例
创建“一部一洲、一班一国”校园文化环境------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学校案例随着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雷斯在世界反法西斯60周年纪念时讲到:“二次世界大战悲剧性地证明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教育与文化交流就是建立理解的最佳途径。
”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可能导致一个充满全球问题的危险世界,如地球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这就需要加深国家间的相互协作与理解,因此各国普遍开设国际理解课程,以加强对他人的理解,但在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单纯的理论学习势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体验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多元文化性,而且要理解就一定要进行交流。
我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进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
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实现教育的内化,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在2011年2月,新学期的开始,为配合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验推进,营造国际化教育的氛围,引领学生向国际化人才方面发展,学校统一规划:开展创建以“一部一洲、一班一国”为主题的全新校园文化环境的活动,要求各部各班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了解世界、增进理解。
一、小学部——亚洲(Asia)小学部“走进了”亚洲的38个国家,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国家的全称、国旗、国徽、首都、国家概况、地理位置、民族、人口、语言、风俗习惯、特色节日、经济、文化、饮食、教育、体育、军事、科技等文字材料和图片,各班制作了展板。
展板采用“每周流动制”在校园中进行展示。
同时召开主题班会进行班级交流,每个班级挑选出讲解员利用红领巾专题广播进行全校的交流。
这样,同学们知道了更多国家概况和民俗礼仪等,对亚洲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摘要: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与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问题的提出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就向往建设与世界文明合拍的、现代的民族新文化。
20世纪末,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人类的交往更加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WTO,WTO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使得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其中,国际型人才的匮乏是比较紧迫的问题。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上海已提出,到2005年,教育的总体水平要赶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并在若干领域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准。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将增进教育的国际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跨文化交流等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而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的实践,还缺少经验与研究。
基于上海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浦东这块世界瞩目的热土,世代呼唤着必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因此,在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浦东这块热土上,创办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外语特色学校,同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世界各国基于各自国情,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
同时,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名称也有很多,如“国际理解教育”“国际教育”“国际沟通教育”等等。
综观各国实践,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石。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于师生的品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师生具 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品格,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校凝聚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源泉,它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校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中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校 的凝聚力。
03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 设实践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实践
01
02
03
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优美、舒适、具有国 际特色的校园环境,包括 校园绿化、建筑风格、文 化设施等。
教室设施
提供先进、适用的教学设 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 室、语言实验室等。
图书馆资源
建设丰富的图书馆资源, 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杂 志、电子资源等。
案例一
多元化文化交流
该高校积极推动中外学生之间的 文化交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 如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联谊等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
了解和交流。
国际化课程设置
该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开设具有国际化的课程,如国际 关系、跨文化交流等,帮助学生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习惯。
语言能力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包 括文化融合、多元文化交流、跨
文化沟通等。
研究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中 外合作办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开展更加细致的案例 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和做法。
,提高学生的国际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融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融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一、确立核心理念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理念应当强调平等、包容、多元和共同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获得优质的教育。
二、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积极营造多元文化的校园氛围,尊重并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
通过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展示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等,增强师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三、推进平等与包容意识加强平等与包容的意识教育,使师生深刻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价值和尊严,应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讲座和培训,提升师生的平等与包容意识。
四、打造特色课程文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鼓励师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六、促进家校互动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学校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七、提升校园物质环境优化校园物质环境,使其更好地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
例如,建设多元文化展示墙、设立文化交流角等,使校园环境成为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
八、开展多元活动与节日庆典定期举办各类多元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如国际文化节、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九、完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过程公平、公正。
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背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设立激励机制,表彰在融合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和家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国际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
国际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许多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国际学校不仅仅是追求一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更是对多元文化融合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期待。
而在这其中,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走进校园。
这种多元性既是国际学校的特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一个良好的学生校园文化应当能够包容并整合这些多元的元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交流。
在国际学校中,语言交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多语言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更能够打破沟通障碍,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自如地交流思想和情感。
学校通常会开设多种语言课程,除了英语这一通用语言外,还会有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热门语言的选修。
同时,学校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多种语言交流,举办语言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差异。
课程设置也是国际学校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国际学校往往会注重开设艺术、音乐、体育等多元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比如,在艺术课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西方的油画到东方的水墨画,从非洲的木雕到欧洲的雕塑,通过欣赏和创作,拓宽文化视野。
在音乐方面,学校可能会组织乐团,让学生共同演奏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节奏和情感。
体育课程中,不仅有常见的足球、篮球,还可能引入瑜伽、跆拳道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
社团活动在国际学校的校园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种社团,如动漫社、戏剧社、环保社等。
这些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展兴趣的平台,更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比如,在戏剧社中,学生们可能会共同排演一部融合了多个国家故事元素的戏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表演风格和表达方式,相互协作,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国际理解教育阶段总结
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工作阶段总结学校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开设校本课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等途径, 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作出初步探索。
一、高度重视, 多层面支持国际理解教育。
为确保国际理解教育扎实推进, 学校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 通过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研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国际交流工作小组、“学生外语特色活动课程化”工作小组、外语教学硬件建设工作小组四个工作小组来推进项目实施, 从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多个层面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支持。
1. 优化配置, 提供充分物质条件保障。
学校以教学综合用房整体改造为契机, 在校园环境布置设计方面, 增强外语元素, 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
同步考虑配套设施、信息化设备等教学装备的建设, 建设语言实验室, 开发基于网络、人机对话系统的多语种外语学习平台。
利用大量的图片、录音、影像, 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的语言实战场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弥补传统教学语言环境匮乏的不足, 提供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外语学习的“异步教学”平台。
学校外文图书馆、阅览室的随时开放, 给学生创造外语学习环境。
2. 教师为本, 建立优秀教师培养机制。
国际理解教育的推进关键在教师。
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形成具有国际教育视野、国际教学思维的校本化优秀外语教师团队。
一方面, 学校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通过有计划地与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际教学培训和交流等方式, 学习与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开展旨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二次培训。
另一方面, 学校不断加大优秀教师(包括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
今年学校引进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1名、英语硕士研究生1名。
校英语教研组是一支师德崇高、业务精良、勤于钻研、氛围和谐的教育教学团队, 组内现有专任教师21名, 其中中高级职称16人, 占76.2%, 师资结构合理。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国际理解教育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在基础课程中,学校应设置外语、历史、地理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2. 特色课程(1)跨文化交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礼仪规范等,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国际组织与全球问题课程: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及其运作机制,让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国际责任感。
(3)国际志愿者服务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不同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际热点事件、跨国公司案例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企业家等角色,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课题研究、项目策划等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现场教学与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文化节、学术交流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能力。
三、校园文化1. 国际文化节举办国际文化节,邀请各国留学生和教师参与,展示各国文化特色,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国际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服务,让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体验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责任感。
3. 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提升综合核心素养——以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为例
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提升综合核心素养——以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为例发布时间:2022-05-24T06:31:10.8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8期作者:林霞[导读] 在全球化时代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着眼于国际化,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310020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着眼于国际化,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校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课程创生、空间突围、云梯搭建“三大”路径,通过开发实施多层多类课程,营造国际教育理解特色环境,驱动教师自主发展等策略,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文化理解。
由此,形成了在中小学实施国际教育的新样态、新思路与新局面。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创生实施路径行动策略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在二战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最初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理解、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后来被各类区域性国际组织、各民族国家所关注,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也拓展为培养全球素养的未来公民。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立于时代之需,着眼于国际化城市建设趋势,主动构建“丝路春雨”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创生、空间突围、“云梯”搭建三大路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一、承袭百年历史,公议“一带一路”南肖埠小学坐落于新老城区衔接点上,入可传承“精致和谐”的传统地域文化,出可拥抱“大气开放”的当代杭州胸怀。
南肖埠小学的国际象棋课程发轫于1995年,最初以双休日兴趣班的形式进行,随后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国际象棋特色兴起之后,学校将棋理之中的核心理念“走好每一步”作为校训并引申出“成就每个人”的办学宗旨,生发出培养“其乐少年”的目标,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学校文化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大学教育方法: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以增强其未来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一、教育理念在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侧重于本国文化的传承,而忽视了国际化的元素。
因此,大学应倡导国际化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其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应将国际交流合作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和跨文化理解。
具体而言,大学可以开设以下几类课程:1.语言课程:加强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为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2.文化课程: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理解能力。
3.沟通技巧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包括如何倾听、表达、协商和妥协等技巧。
4.实践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海外实习、国际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和体验国际交流的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大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教学:1.组织海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其跨文化沟通能力。
2.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3.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增强其国际视野和自信心。
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重要环境。
国际化-提升学校文化另一度境界
国际化:提升学校文化的另一度境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庞杂化的时代,各个国家都需要大批能了解其它民族文化背景、逻辑思维、工作方法、生活方式、社会状况,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竞争性人才。
国际化对学校越来越重要,而营造一种国际化的校园氛围,是学校迈向国际化最根本的一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素养的摇篮,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生存环境,除了国际化的语言、课程和知识体系,学校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融合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面向未来”的学校应秉承“集东西方教育之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满足不同学生卓越发展需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校。
而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校文化则是实现宏大办学目标的必然选择。
案例:a小学结合区里对学校高定位的要求,站在教育国际化融合的角度,以国际化视野,提出了学校未来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在建校初期,该校校长就在全校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教育国际化思想大讨论活动。
在活动中,校长以国际化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精品战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紧紧围绕“创建一所融中西文化之长,具有国际视野、富含儿童特点、开发多元潜能、彰显学生个性的现代化外语特色学校”这个主题,立足实际情况,广泛开展讨论,为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全面推进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校长与广大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教育工作现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切实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出可行的思路、措施和办法。
点评:何为国际视野?有专家认为,它就是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了解主要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具有宽容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
同时,“国际视野决不仅仅限于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以及知识的积累,它更是一种态度、观念和思维方式及行为规则。
小学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小学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更好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使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合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尊重差异,快乐学习,培养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经学校研究决定,将在11月份举办镇江市港大中心小学第四届国际理解教育校园文化节活动。
二、活动主题:“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从世界名胜、各国节日、中外饮食、国际礼仪、艺术欣赏、宗教信仰或时事政治等六个内容,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创作绘画、手抄报制作以及世界名胜图片展等活动,教给孩子国际知识,培养孩子关注的意识、研判的意识和实践的意识。
三、文化节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四、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五、活动内容:一、二年级:走进朝鲜三年级:走进埃及四年级:走进德国五年级:走进美国六年级:走进澳大利亚六、活动要求:1、积极准备,认真组织。
各年级段要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参与,让教师和更多的学生了解国际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2、精心安排,分工协作。
各项活动的负责人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制订各自活动方案,抓好落实。
全体老师要同心协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3、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抓好组织、安排、检查、落实等工作,做好各活动组、各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七、具体安排:1、知识介绍(1-6年级)三-六年级各班利用周一、周三、周五中午12:30~13:00的时间,一-二年级利用周三、周五中午12:30-13:00的时间,各班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国家(朝鲜、埃及、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了解国家的国旗、人口、国歌、艺术、风俗等相关知识。
每人两课时,11月28日上交两份知识介绍资料(文字或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使教育有助于培养“面向世界”的人。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兼具传统性和国际普适性的国际化人才。
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应该是“和谐、共生、发展,”的,多年来大家一直不断探索实施这一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自2011年7月,“国际理解教育”走进我们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力推动了我校“和谐、共生、发展”这一校园文化的深度探索与实施。
一、特设课程、主题活动、各个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1.重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我校在不同年级开设了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特色尽心挑选专任国际理解教育的任课教师,自行编写教科书并要求教师认真按教材上课,更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宽教育内容,使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学段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突出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服务于学生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2.坚持将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主渠道。
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注重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重视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明确了以各学科教材体系为主线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点,通过语文、英语、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数学、科学学科了解国外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创新精神;通过音乐、美术等学科了解国外的艺术发展与特色以及外国艺术思想与风格;通过体育课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要求各个学科都要抓住时机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点,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各班每学期开展一次国际理解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充分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师生们喜欢的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理解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活动,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看问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交流、沟通、合作的技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将国际交往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渗透于有关学科的教学之中,营造国际理解教育环境,各学科形成合力,使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掌握技能。
师生在相互尊敬、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成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国际理解教育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教师队伍更加和谐。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国际知识储备、较强的国际交流技能和较广的国际视野。
为了教研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推动教师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外出考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理论,促进思考研究,加强经验分享,不
断提高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素养、基本能力和教学艺术,使教师在分享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队伍更加和谐。
1.教研组内集体研究。
学校各教研组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特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2.学校评比推广成果。
学校组织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和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推广经典课例和优秀成果。
每组每学期要推出一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课,并邀请主管领导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细致研究国际理解教育恰当的渗透点、合理的渗透内容,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经过这样细致的国际理解教育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展示,教师们对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有了清晰地思路。
每位教师对此都深有感言,一致认为这次教研组备课过程的展示,是一个教育智慧共享,优秀教案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的好方法,更是一个碰撞思维灵感,迸发智慧火花的好途径,有利于教师们在合作互补中提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能力,体验成功。
三、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契机,组织活动、加强宣传,校园文化更加和谐。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思想对话、文化理解。
学校要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报、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基本常识,在全体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积极思考,相互交流。
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贯彻和实施。
1.培养教师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和网上交流能力,创造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
鼓励老师及时总结国际理解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教研组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一次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适时召开总结交流会,进行典型经验交流研讨活动,际理解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
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探索与发现学校以外的精彩世界,使中西方文化在相互碰撞、相互滋养中相互融合;有的老师认为:民族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精髓,国粹,都必须先被学生认同。
连自己国家的精髓都没有很好的理解,更何来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民族精神与国际精神同时激发。
在交流中老师们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在互相启发下更加深入、全面。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师学吸取更多的中外文化精华。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体会书籍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情趣,给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启迪……将读书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营造书香校园浓浓的读书文化氛围,我校开放图书馆,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中外文化知识,不断总结相互知识的切入点。
师生相互交流,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每学期的图书义卖活动,更是节约和有效的利用了图书资源。
为了让好书流动起来,发挥有限资源的无限作用,每学期我们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以义卖的形式卖给自己的同学,再以义买的形式买进自己喜欢的书籍,让好书资源充分的流动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受到无限的启迪。
3.国际理解教育既对德育提出了新课题,也有利于开拓德育的新思路。
我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对全校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宣传: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文化特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深入了解异域风情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广播站增设科技英语及外语节目.
4.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与韩国
家长联系,开展韩国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中韩文化交流,加强课程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大力开展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使师生感受到了其他国家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幽雅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文化,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民主、和谐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在充满温馨气息的校园里里更加灿烂。
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教师和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增智、培德、提能。
国际理解教育把学识才情和艺术之根扎在了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扎在了我校丰厚文化的沃土之中。
国际理解教育为我校“和谐、共生、发展”这一校园文化的实施开辟了了又一条有效的途径,推动了我校对“和谐、共生、发展”的深度探索,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中生动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