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十五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交通组织: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大量人流汇集的公共设施附近 人流大量集散的地段:配置路外综合性公共停车场和综合性公
共交通站场。 大型文化生活设施前:(量大、集中、单向、车辆类型多)合理
组织几条客运能力较大的公共交通疏散线、结合周边街道与其环 通。
21
22
23
城市邻里单位规划示意图
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 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
24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分级
快速路(大城市设置) 联系功能区、交通枢纽、
主干道 全市性干道 公共活动中心
次干道 区干道
联系主干道
支 路 街坊道路 联系街坊
分类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来自解决分区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联系; 如快速路。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2、城市道路交通特征
• 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错综交织,分为必要性与其他交通 • 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发生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 规律性; • 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 道路的通过能力取决于交通方式的组织。 •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19
2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
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xx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 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 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 城市化水平高。
8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9、1989 年12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
而在2007 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2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3 田园城市的理论4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5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 城市全球化;2 区域一体化;3 信息网络化;4 全球城镇化。
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1、1909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理论资料可能是最全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五篇名词解释汇总
理论资料可能是最全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五篇名词解释汇总学姐碎碎念最近整理了各章节的名词解释给大家,资源主要整合自网络,加了一部分自己补充的,希望各位小可爱努力复习哦…名词解释就是写出名词的定义或概念,大工的名词解释是理论必考题,每年大概10-15个,一分一个,真题复现率还是比较大的。
本次推送内容主要是第四版规划原理第一篇所涉及章节的名词解释汇总第十五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连线、交通工具、站场、管理规则和人员。
3.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相关的各种交通形态。
从地缘关系上讲主要分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两部分。
二者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一般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和综合规划。
(现代城市交通是由多部门共同构成的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精细的体系。
按空间分布来说,有城市对外的市际和城乡间的交通,有城市范围内的城区与城郊间的交通;就其运输方式来说,有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非机、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传送带等;就运行组织来说,有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就输送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4.城市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指城市范围以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
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城市铁路)、水上交通等。
5.城市交通的分类根据运输对象的不同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客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准公共交通(小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个体交通:个体机动交通(私家车、摩托车、助动车等);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轻货运交通。
6.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包括市际交通和市域交通,分别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城区与周边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市 道 路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交
(4)应提高通行能力
通 特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征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三)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
1. 道路宽度 (1)路幅宽度 (2)道路宽度
2.道路断面组织型式 A 一块板式 B 二块板式 C 三块板式 D四块板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四、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的分布应根据不同
(一)停车场分类
类型的车辆的要求分别考
配公车((二短建共1停停停))时停停车车车对停间车车场场场外车停场场的的的交场泊为 在位服通分的的居道置务设布露分住路半选施布天区外径择附与停或独近车位企立场置务••服并地事机自或选在于一3半务不虑外车位的的业段0动行停在停择市0般2径半得位停道。的5单为0车车0在市m车中地0:径大数车路%5位社公公城中%。m库心区为于~约位的会的共共~市心7;地不52占应出01上内停停00外和%0区应~0城占入%的部车 车围 分1。m大不口市 全0。机停场 场靠 区0。于得附全 部动车m服 的近 中大部 停近,车场城 心停 车。和市 地其车 位自对 区行
城市各种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设,当几种管道平行附设 时,管道之间应保证一定的距离,有利施工。道路纵坡设 计应配合重力管的纵坡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二)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1.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2.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规划原理-精品PPT课件
1.2 城市规划编制组织
①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 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⑦ 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 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2.1 概念
概念1——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 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①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
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②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 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③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 设施的布局;
④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② 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 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③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 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组织编 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城市规划原理
——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目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目录第1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2节城市的发展
第3节城镇化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2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3节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第4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
第1节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第2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第3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第4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
第5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第2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生态与环境
第1节人与环境
第2节城市生态系统
第3节城市环境
第6章经济与产业
第7章人口与社会
第8章历史与文化
第9章技术与信息
第3篇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
第13章总体规划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4篇城市专项规划
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
第19章城市设计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5篇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
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课设计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讲教师:***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2、讲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3、学时学分:共68 个学时, 4 个学分4、使用教材及教课参照书使用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2010 年 9 月第四版。
参照书目: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2008 年 9 月第三版。
2.《城市和地区规划》, [ 英 ]P ·霍尔主编,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 1985 。
3.《现代城市建设》,冯文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1998 年 8 月。
5、查核方式:考试6、讲课的种类:采用讲解、分组议论、讲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课方法和手段。
7、教课目标:本课程包含城乡规划的基来源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等问题。
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并掌握包含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系统、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家产、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种类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合用性评价、城乡地区规划、整体规划、控制性详尽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的学习供给更好的指导。
8、教课重点:( 1)城市与城市化(2)城市用地合用性评论(3)城市整体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5)城市居住区规划9、教课重点:(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居住区规划10、教课方法:讲堂讲解 +事例讲解 +讲堂示范画图11、教课手段:传统讲解 +多媒体讲解 +手绘示范12、教课内容:见各章节详细内容13、思虑题或作业练习:每章节课后部署14、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方法:(1)教课理念更新:实行模块的、弹性的、多层次教育、打破传统看法和传统模式、传统内容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篇一: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 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是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和更新,本文将围绕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展开讨论。
首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在第四版的城市规划原理中,更加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水资源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第四版的城市规划原理中,更加注重了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的收集和反馈,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实现了城市规划的民主化和人性化。
城市规划不再是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决策,而是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使得城市规划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更加符合居民的利益。
再者,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强调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高效运行。
同时,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还强调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城市规划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考虑,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只有通过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更新,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整体性和系统性等重要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