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x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七.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的形式
•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 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 线。(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 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 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 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 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的车辆和行人 交通错综复杂。
• 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 不稳定。
•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 • 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 • 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
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 适用情况: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
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 生活性道路。
• 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 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
• 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 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 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 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单 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 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进出车位时需要倒车一 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
• 两者是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 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 线形成城市。
• 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 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产 业革命初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缺点:a 路线弯曲,方向多变
b 形成不规则的街坊 c 影响建筑物、管线工程布置
适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城市
混合式:
结合城市街道系统现状、城市用地条件 将方格网、环形放射道路相结合
特点:扬长避短,集中多种路网的优点 是目前大中城市常采用的道路形式
混合式干道系统——北京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铁路站场数量的确定和位置的选择
1 中间站(客货合一站)
客、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298页图7-3-1) 对侧布置,客站与城市同侧( 298页图7-3-3) 对侧布置,货站与城市同侧( 298页图7-3-3)
2 客运站
数量 位置 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提高铁路运输效能 反映城市大门的面貌

海 海岸港(海口,旅顺)

港 河口港(上海)

商港

军港
使用性质 渔 港
工业港
避风港
二 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之3:港口
港口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港址选择
经济技术要求 城市建设要求
岸线分配规划
岸线类型:深水、中水和浅水岸线 规划原则: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统一规划,各得其所
港口作业区布置
确定道路 走向、宽 度时,要 注意节约 用地和投 资,迎结 合地形, 减少土方 工程量。
纽约郎伯德街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四)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

环境要求:1 道路走向利于城市通风

2 道路走向利于城市防风
市 交
3 防止车辆噪音

城市面貌:1 道路选线时,干道走向应对景 制高点、风景点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

2021/5/13
14
4.3各种场站布置形式简介
1、中间站
小城市比较多见,多是客货合一,横列式布 置。
2021/5/13
15
➢ 客货对侧布置,适合货运量大且用地 受限的情况
2021/5/13
16
➢ 货城同侧,客对侧,适合工业货运大,职 工多的情况
2021/5/13
17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 服务对象为旅客,布局原则是要方便旅客,位 置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在城区边缘。
概念: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 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 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各种对外交工具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价低 速度快 运载量 连续性 灵活性
大好强
铁路 2
2
2
1
2
备注
公路 4
3
5
2
1 短途高速可高于
铁路
航空 5
1
4
3
3
内河 3
5
3
5
4 运价可低于铁路13源自4、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4.1铁路线路与城市的关系 ➢铁路线路选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铁路应从城市边缘通过 不应包围或分割城市 4.2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场站的数量和位置与城市的性质、规模、 地形、总体布局、铁路方向等因素有关 ➢场站的数量与形式 ▪大城市可布置数个场站,均匀布置,组成枢纽 站 ▪大城市可布置专业场站 ▪小城市可布置客货混合站
一般在市区外围; (3)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站应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
联运点;
(4)危险性或有有碍卫生的货运站设在市郊。
➢减少干扰,便利生产生活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精讲PPT)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精讲PPT)
运输方式 运价低 速度快 运载量 连续性 灵活性 大 好 强 2 2 2 1 2 铁 路 公 路 航 空 内 河 海 洋 4 5 3 1 3 1 5 4 5 4 3 1 2 3 5 4 1 3 4 5 运价可低于铁路 备注
短途高速可高于 铁路
2、城市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联系
1)城市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兴衰 ----石家庄由于正太铁路、京汉铁路交汇而发展 ----河南朱仙镇的兴衰 原为我国四大名镇,联系 淮河与中原的水陆枢纽,明末清初20万人,超过 开封、洛阳。但是,京汉、陇海铁路建成后,加 上河流阻塞,沦为小村。
R中明黄 居住用地
C大红
M熟褐 W紫色 T中灰 S白 U赭石 D草绿 E淡绿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其他用地
E1淡蓝 水域
G中草绿 绿地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以北京和各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公路网 国道 各省域内,各城市间形成区域性公路网 省道 全国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基本骨架 ,2000年达到1万公里以上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对景、借景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 直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廊坊由于京津高速公路而发展
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城市规划7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53页PPT

城市规划7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53页PPT
44
二.港口布置与工业区布局的关系 港口与工业的布置类型包括岛港、内港。 岛港的布置形式是以外围为港区,内部是工业(以
及生活居住等其他设施),即港区包围工业的方式。
45
内港的布置则相反, 是以外部的工业用地包 围中心的挖人式港池, 形成了工业包围港区的 方式。
46
三.岸线的分配
深水岸线 中深水岸线 浅水岸线
城市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将主要连接各城镇、乡村和工矿的郊外道路称为 公路; 城市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各功能分区内和各功能分区之 间交通的道路。
28
一、公路线路的布置 1.穿越式:公路等级较低、通过城市的车流入境比例较
大时。这一布置型式由于分割城市,故只适用于小城 市。
29
2.绕行式:当城市规模较大或公路等级较高及入城交通 量少时,则宜采用绕行式布置型式,可离开城市布置 公路,用入城道路联系城市道路。
50
51
52
13
二.客运站的位置选择(位置,数量,与城市交通关系,站前广场)
1.客运站的位置 通过式:通过能力较大;难以深入城市,旅客距离车站
较远; 尽头式:通行能力受限;易深入市区,能布置到市中心
边缘,方便旅客。 混合式:优缺点介于两者之间,适宜于有大量长途、市
郊列车始发、终到的车站。
14
中小城市位于市区边缘,选择通过式形式; 大城市则位于市中心边缘,采用混合式或尽头式布置, 客运站距市中心2~3km内比较便利。
11
1)客站、货场对侧,客站和城市同侧 适用情况: 将铁路运输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
企业有组织地安排在货场同侧;而将城市市区的主要 部分仍布置在客站一边。
12
2)客站、货场对侧,货场和城市同侧 适用情况:当工业企业货运量与职工人数都比较大时, 也可采取将城市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场同侧,而将客 站设在对侧。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市 道 路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4)应提高通行能力
通 特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
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三)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
1. 道路宽度 (1)路幅宽度 (2)道路宽度
2.道路断面组织型式 A 一块板式 B 二块板式 C 三块板式 D四块板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四、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的分布应根据不同
(一)停车场分类
类型的车辆的要求分别考
配公车((二短建共1停停停))时停停车车车对停间车车场场场外车停场场的的的交场泊为 在位服通分的的居道置务设布露分住路半选施布天区外径择附与停或独近车位企立场置务••服并地事机自或选在于一3半务不虑外车位的的业段0动行停在停择市0般2径半得位停道。的5单为0车车0在市m车中地0:径大数车路%5位社公公城中%。m库心区为于~约位的会的共共~市心7;地不52占应出01上内停停00外和%0区应~0城占入%的部车 车围 分1。m大不口市 全0。机停场 场靠 区0。于得附全 部动车m服 的近 中大部 停近,车场城 心停 车。和市 地其车 位自对 区行
城市各种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设,当几种管道平行附设 时,管道之间应保证一定的距离,有利施工。道路纵坡设 计应配合重力管的纵坡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二)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1.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2.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不进城,则应该“离而不远,大进大出”,火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1、城市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
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 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 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 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
P45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
1、城市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3、出行方式构成: 也称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
构成。
P20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均出行时间与出行方式有关。 出行时耗特征 (1〕居民出行时耗呈近多远少的分布。
P3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7、出行空间分布: 居民出行量的空
间分布反应了居民出 行空间的流动规律、 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 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布
局特点。
P39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三、城市交通方式的转换与改善

10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0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工业、仓储 用地布局);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 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因此,在沿 线(如铁路进入市区沿线、机场入城干道沿线、滨海滨河岸 线等)以及车站码头附近,均代表了城市主要景观。 5、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对于城市而言,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条件并将其有机纳入城 市的大系统中,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
32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现代城市的特征:高效益、高 效率。交通则为效率的重要组 成部分。即通过速度赢得时间 (金钱、土地或空间)。 ➢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 远程化。京沪高铁350Km/h; 空客A380-800搭载555人、连 续飞行14800km。
32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采取相关功能的联合。货 运—城市外围出入口的货物流通中心;客运—以车站为结点 组织客运转乘。
3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 质要素。城市交通是: (1)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之一。 (2)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生产的延续、交流的纽带…)。 (3)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1 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联系城市各功能用地; ➢城市道路系统的任务:各城市功能区对交通运输的不同需求 及对客、货流的吸引,引起城市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 并形成了在城市内部的全局分布。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1)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 (2)流线、流量随时间变化,但有一定规律;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4)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提高通行能力;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五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运输设备位置影响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车站码头等的位置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影响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 城市面貌的反映,城市主要景观的代表 道路系统是城市骨架,影响城市的用地布置
二 现代交通发展的四个阶段
产业革命初期,以水运为主 19世纪40年代后,以铁路运输为主 二战后,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发展 发展综合运输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三 现代交通的构成

按空间分布 城市对外的市际与城乡间交通
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

轨道交通 机动车交通
道路组织和用地功能布局是相辅相成。道路
规划应以用地功能分区布局为基础,用地布局过程 中应该考虑交通要求。
城市道路有两个系统,要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生活性道路系统(分区内部交通) 交通性道路系统(全市性交通)
方便 安全 快速 清洁 宁静 生动 美观
干道网密度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居住
商业 文娱
b 形成不规则的街坊 c 影响建筑物、管线工程布置
适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城市
混合式:
结合城市街道系统现状、城市用地条件 将方格网、环形放射道路相结合
特点:扬长避短,集中多种路网的优点 是目前大中城市常采用的道路形式
混合式干道系统——北京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按运输方式
水上交通 步行交通 空中交通

管道运输

电梯传送带

按输送对象 空运交通 货运交通

按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 个体交通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四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征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城市干道系统、街道系统、步行系统分离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确定道路 走向、宽 度时,要 注意节约 用地和投 资,迎结 合地形, 减少土方 工程量。
纽约郎伯德街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四)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
环境要求:1 道路走向利于城市通风 2 道路走向利于城市防风 3 防止车辆噪音
城市面貌:1 道路选线时,干道走向应对景 制高点、风景点
二 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确定
(二)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确定
道路宽度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 道路宽度: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
道路横断面形式 一块板 两块板 三块板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路幅宽度
(1)机动车道 宽度=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宽度3.5米左右
按功能
生活性道路系统(分区内部交通) 交通性道路系统(全市性交通)
功能 分类
交通性 道路
生活性 道路
行车 速度 快

车辆 数量


交通 性质
货运 为主
客运 为主
车道 宽度 宽
稍窄
行人 数量 少

两旁布置 要求
避免布置吸引 大量人流的建筑
为生活服务的 公共建筑停车场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五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城市 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交通条件影响工业的性质与生产规模;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需交通条件保障;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直接影响 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
方格网式(P289 图7-2-5)
主干道 次干道
优点:a 街坊排列比较整齐
b 车流分布均匀 c 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a 主次干道分工不够明确
b 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适于:地形平坦,交通量不大的城市
环形放射式(P290 图7-2-5)
优点:a 使市中心与各区之间交通联系便捷
b 环形干道可将交通均匀分散到各区
c 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现状
缺点:a 易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繁忙
b 房屋朝向不易处理
适于:大城市
主干道
放射性道路:担负对外
交通联系
环形道路:担负各区内
部的交通
次干道
自由式——重庆市道路网
自由式干道系统——重庆市
自由式干道系统
优点:a 适应范围广
b 减少建设投资 c 丰富城市景观
缺点:a 路线弯曲,方向多变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 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 融合自然景色、历史文物和现 代建筑,形成丰富的街景
(五)满足工程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 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
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 混合式
(二)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确定
广州大学本科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城市形成必包含交通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
工作
仓库
铁路 站场
码头
机场
市级 商业
市级 文娱
工作 居住
工业区
风景区 疗养区 公园
居住
商业 文娱
工作
分区内交通 全市性交通
一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二)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快速道(大城市)
按地位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 30~45m ) 次干道(区干道25~40m ) 支路(街坊道路12~15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