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我国城市居民中,上班占30%,上学约占10%左右,回家约 占50%左右。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它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同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产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社会、经济等各项的因素。

零一分配法基本假设: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及以上的道路相连时,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短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成大交通量。

分配步骤:1找出各交通区形心到其他交通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路径树。

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

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划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3交通规划方案设计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布局发生的关系:一定成市布局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分布,一定交通分布要有一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匹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与形态是城市的布局形态相协调配合的。

城市道路形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道路网结构及交通组织方案2选定道路标准横断面3道路中心线坐标定位:尽量减少对永久性建筑物的拆迁,选定交叉口和主要转点,弯道半径,计算控制点坐标4选定交叉口形式及转角半径,分隔导向岛尺寸,曲线等5确定控制点高程及坡度等道路竖向要素6其他辅助设施:停车场、站、带等城市交通规划原则:1适应并促进城市及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3与成熟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校、节能、经济城市道路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成为净空。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内容补充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内容补充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内容补充1 交通型道路与生活型道路的功能与特点有哪些?① 交通型道路功能: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个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特点:行车速度大、车辆多、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符合快速行驶要求,例如城市快速路。

② 生活型道路功能:主要解决城市各个分区内部联系的需要。

特点:车速较低,以行人、自行车和短距离交通为主。

车道宽度可以稍窄,两旁可以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要保证有比较宽敞的人行和自行车使用的空间。

2、旧城道路系统改造的措施?① 对原有道路做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人流和车流,尽可能的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② 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交通,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③ 为了疏散闹市地区和车流量大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市区外围地区建设发展的要求,修建交通组织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效。

④ 封闭一些出入口或者限制车流的转向⑤ 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交通需求管理多方结合,改善旧城交通3、不同功能的停车场分布的要求?①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主要是过境和到城市来装运货物的机动车停车而设置,由于这些车辆装载货物品种较为杂乱,其中有些是有毒、有气味、易燃易爆、易污染的货物以及活牲畜,为了城市安全防护和卫生环境,不宜入城。

此类停车场宜设置在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入口附近。

②室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主要为本市的和外来的客运车辆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办事停车服务,所以设置大量停泊,以客车为主。

不同地块的停车需求量和停车高峰期时段是不同的,视土地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而定,可以将几处不同高峰时段的停车需求组合在一起,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③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主要为本市自行车服务,停车场宜多量、分散到各个公共设施建筑、对外交通站场、公共交通和轮渡站、地铁站等附近。

4、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需要注意的原则?①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该按照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综合运输;②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方便;③ 对外交通站场应该与城市市区靠近,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如工业区、仓库区、货站等)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链式道路网 兰州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二、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和功能分工 1. 结构分工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支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2. 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 交通性和生活性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道路用地面积率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7~15㎡/人 (道路6~13.5㎡/人, 交叉口、广场0.2~0.5㎡/人, 公共停车场0.8~1.0㎡/人)
用地性质
面积率 %
人均指标(㎡/ 人)
道路广场 8~15
18.0~28.0
居住
20~32 10.0~25.0
工业
15~25 8.0~15.0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第四节 城市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 第五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路与评析 第六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第七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容量估算
第一节 概述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1.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 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3. 综合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4. 修改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5. 绘制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6. 文字说明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标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

一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布置的原则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尽量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能;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使城市与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和用地。

1 、港口的组成及其一般技术要求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水域:航道、码头前水域、锚地要求有合适的深度和面积,适宜水上作业陆域:码头、布置各种设备的陆地,有一定数量的岸线和纵深2、一港口位置的选择〔1〕总体发展要求①在条件允许时,港址与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宜同步规划,一旦政策允许即可运作。

②港址选择要考虑吸引工业区等的建立,更多地为促使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时机和条件。

③出于环境方面的原因,现代港口活动与城市人口正常生活别离的概念,愈来愈被广泛采用。

因此,现代化港口的港址应形成新港区,寻求其与城市居住区两者发展互不干扰的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

3、出行时辰分布早高峰比晚高峰集中;早高峰的出行目的相对较晚高峰集中;大城市有早高峰、晚高峰,且集中度高;中小城市有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集中度低;早高峰持续时间短,晚高峰持续时间长;通勤出行的峰值高,生活出行的峰值低;4、期望线:即OD分布图,连接出发小区和到达小区的直线,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次数;5、等时线:由城市的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时耗内可达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城市结构与出行距离◆城市规模小,出行距离短;◆城市规模大,出行距离长;◆城市布局紧凑,出行距离短;◆城市布局松散,出行距离长;◆城市公交便利,出行距离长;◆影响步行率、骑车率、乘车率的因素:〔1〕出行时耗;〔2〕公交发达程度;〔3〕公交服务水平;〔4〕票价;〔5〕道路交通情况;(6)地形;〔7〕天气等。

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大,出行总量大;◆人口规模大,人均出行次数少;◆人口规模大,平均出行距离长;◆人口规模大,早、晚高峰集中,午高峰不明显;◆人口规模大,过境交通比例小;交通量调查的用途:◆交通规划:进行交通量的现状,并预测远景交通量。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精选课件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

进 入 家 庭 的 客 观 事 实 , 围 现 有 各 类 城 市都 面 l 现 状 道 路 的 容 我 临着 量 不 足 , 路 功 能不 分 明 , 网 布 局 不 合 理 , 类 车 辆 与 人 流 混 行 , 道 路 各 城 市 公 共 停 车 场 缺 乏 , 峰 时 段 车 辆 拥 堵 等 问 题 , 经 严 重 影 响 到 高 已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 引起 社 会 各 界 人 七的 强 烈 反 响 , 此 编 制 好 城 因
通 流 量 以及 城 市 人 、 流 动 轨 迹 , 有 可 能 科 学 、 理 地 制 订 道 路 车 才 合 规 划 , 之 成 为 具 有 交 通 功 能 良好 的 城 市 道 路 系 统 。 同 理 , 市 总 使 城
7 市 道 路 横 断 面宽 度源自, 根 据 近 、 期 交 通 量 的 科 学 预 测 加 . 城 应 远 以 确 定 , 忌 为 了 气 派 , “ 纪 T 程 ” 一 味追 求 “ , , , ” 切 搞 世 , 宽 大 平 直 。 8 市道路系统规 划 要有大 区 域经 济共 同圈 的发 展理 念 , . 城 跳 过 去 就 城 市 论 城 市 的 旧概 念 , 建 立 区域 交 通 网 络 系 统 , 城 市 要 对 今后 交 通 发 展 要 有 一 个 科 学 的 定 位 。 三 、 市 道 路 性 质 和 功 能 分 级 城 我 们 在 进 行 城 市 道 路 规 划 设 计 时 , 在 全 面 分 析 城 市 交 通 现 要 状 和 未 来 城 市 交 通 发 展 的 基 础 上 , 对 每 一 条 道 路 的 性 质 进 行 界 先 定 , 确定道路 的功能和等级 。 再
市 道 路 系 统 规 划 已成 为 各 城 市 ( ) 民 政 府 的 当务 之 急 。 镇 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不进城,则应该“离而不远,大进大出”,火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 2 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 3 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系统 4 4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 5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 2 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 3 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 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 5 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 6 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2.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1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
同理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道路网系统规划以及城市用地布局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道路两侧布置有为规划亦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有了好的道路网才有可能合理技
21 第1 0 O年 期
市政 与路桥
城 市道 路 系统规 划 和交通规 划
叶 茬 芬
( 浙江大学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 司, 浙江 杭 州 3 0 1 ) 10 3
摘 要 : 市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道路 交通规划相辅相成 , 城 现简述城 市道路的定义及其现状 , 并提 出相应地 解决措施。 关键词: 市道路 ; 城 系统规划; 交通规 划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的骨架 , 富有生机的城 市动脉 。城市道路系统 就城市论城市 的旧概念 , 建立 区域交通 网络系统 , 是 要 对城 市今后交通发 规划布局的是否合理 , 接关 系到城市经济 、 将直 社会 、 化能否可持 续、 展要有一个科学 的定位 。 文 有序、 合理地发展 。城市道路网络一旦形成 , 其城市轮廓将基本定 型 , 对 3 城市道路性质和功能分级 城市影响将十分深远, 它将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延 续。 正因为如此 , 城 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 , 要在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和未 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 中的重头 戏 , 一定要十分重视 , 并把城 来城市交 通发展 的基础 上 , 先对每一条 道路的性质进 行界定 , 再确定道 市道路规划好 , 设计好 , 建设好 。 路的功能和等级。 城 市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相辅相成 。城市道路系统 31 城市道路按道路性质分 : . 好 比是城 市道路交通的硬件 , 是静态的交通设施 ; 市道路 交通 好 比是 城 1交通性道路 。 ) 交通性道路是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各类用地分区之间 城市道路系统的软件 , 是动态的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以城 市用 的交通联系 ,以及解决通向对外 交通 口岸和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道路 。 地布局为基础, 以城市道路交通流量 、 向为根据 。 流 否则道路走向和道路 其特点是 , 机动车辆往返频繁 , 车速度高 , 行 以机动车交通为主 , 车道宽 、 宽度等众多因素的确定 , 缺乏依据。 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 , 充分 人流少、 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不 多, 道路线型要求确保行车速度 。 了解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 城市交通流量 以及城市人 、 车流动轨迹 , 才有可 2 生活性道路。 ) 生活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内各 区之间居民生活活 能科学 、 合理地制订道路规划 , 使之成为具有交 通功能 良好的城市道路 动服务的道路。其特点是 : 以客运和人行交通 为主, 一般行车速度较低 , 系统。同理 , 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道路网系统规划 以及城市用地布局 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 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 , 道路两侧布置有为 规划亦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 , 有了好 的道路 网才有可能合理确定 居 民生活服务的各类设施 、 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路线规划 , 以及公交站场位置的确定 。 因此 3 专用性道路 。专用性道路 是用来通 向城市特殊用地 的专用道路 , ) 上述两者应紧密结合。 般要求避免过往交通车辆随意通达 。专用性道路又可分为三类 : l 城市道路的定义和现状 a . 生活类 。指通往疗养区 、 度假区、 游览胜地等的道路。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 内, 按一定 的长度 、 度经人 工修筑 , 宽 可供人 、 车 b . 生产类 。指通往城市经济开发 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矿区等的 通行 的带状构筑物。 道路 。 现状 : 进入 2 世纪 , 1 随着我 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c . 特殊类 。指通向军事重 地 、 使馆 区、 城市监狱 、 垃圾焚烧场 、 葬 火 城市( ) 口的集聚 , 镇 人 城市( 建设 ) 用地的扩大 , 以及小 汽车进 入家庭 的 场 、 公墓等的道路 。 客观事实 , 国现有各类 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 , 我 道路功 能 32 按道路通行等级分 : . 不分明, 路网布局不合理 , 各类车辆 与人 流混行 , 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 , 1 快速路 。一般 大城市 、 ) 特大城市 , 以及城市用地 窄长( 长度超过 高峰 时段车辆拥堵等 问题 , 已经严重影 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 引起社 3k )的带状城市 , 0m ; 可设置快速路 。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形成系统 , 与 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 响,因此编制好城 市道路 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 城市对外公路便 捷地联 系。快速路的断面原则上不设非机动车道 , 即不 ( ) 镇 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允许非机动车通行 。 对外交通量大的路段 , 为确保行车安全 , 可在双向车 2 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道之间 , 设置中央隔离带 。应尽量控制和减少快速路与其他道路交汇的 2 应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 , . 1 组织主次分 明又完整的道路网系统 , 使 数量。对必须相交的道路交叉 口 应符合 以下 的规定见下表。 城市各要素之间以城市道路为骨架 , 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并具有生机的整 大、 中城 市道 路 交叉 口 交叉 的 形 式定 位 体。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 2 应体现 以人为本 , 最大限度满足居 民出行 、 职 工上下班的人流 , 以及为生产 、 生活服务的货流需求 , 确保城市道路上每 天的人流及货运的安全 、 便捷和畅通 。 23 城市道路是城市面貌、 - 景观 的载体。路网规划 中对新开辟 的道路既 要考虑线型走向又要考虑道路沿线的景观 , 并应尽量避开 已建的永久性 注 : 一立 体 交 叉 口。 A ( 或半永久性 ) , 建筑 切实保护文化古迹和宗教建筑 。要充分考虑旧城现 B 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 口。 一 状道路的利用和合理改造 , 既要有科学发展观的远见 , 又不可盲 目 地大 C 平面环形交叉 口。 一 拆大建 。应使规划新建 区、 扩建区地道路 网与旧城区地道路有很好的衔 D 信号灯 管理平面交叉 口。 一 接。要设法消除 旧城区部分道路交通 的瓶颈。 E一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 口。 在改建旧区路网的过程中应 反映城市历史、 市文 化传统 。并兼顾 城 另外 ,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大型公共建筑 , 如必须设置时, 其出人口 民族风貌的展现 , 对有保存价值的建筑和街道应切实予 以保护。 应设在次干路上 , 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段 , 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2 城市道路是城市地上 、 . 4 地下工程管线的走廊 , 道路规划必须确保为 2主干路 。主干路一般作为城市主要 的交通干路 , ) 其道路断面应分 城市各类管线提供可容空 间, 使市政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应 别设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 它们 分道行驶 , 让 其分隔带在两个交叉 有的作用 。 口路段之 间宜连续 , 以防止人行经非机动车道横跨机动车道 。主干路两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应考虑城市抗灾、救灾 的应急要求和城市 日 侧不宜或尽可能减少设置公共建筑的出人 口。必需设置时 , . 5 要经过交通 照、 通风的卫生要求。 还应按照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风 向资料 , 科学合理 管理部 门的审批 。 地确定城市骨干道路的走向 , 引入夏季凉爽的东南风 和阻挡冬季严 以利 3次干路。次干路相 当于城市地区级或居住 区级的道路 , ) 其道路两 寒 的西北风。 侧 可以设置公共建筑 , 并可设 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的停车场 , 以及公共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把道路 按性质、 . 6 功能 , 以及交通量进行分级 , 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 并各 自形成系统 , 充分发挥各级道路的使用效力 , 使得 规划后 的路网 并 4 支路。 ) 支路可 以与平行快速路的次、 主干路相接 , 但不可以与快速 结构完整 、 功能分明、 布局 、 合理 畅行无阻。 路直接相接 , 对于不得 已必须 与快 速路相接时 , 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27 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 ,应根据近 、远期 交通量 的科学 预测加 以确 或下沉式立体交叉穿过快速路 。 . 支路允许与次干路和居住区、 工业区、 市 定, 切忌为 了气派 , 世纪工程” 一味追求 “ , , , ” 搞“ , 宽 大 平 直 。 中心区 , 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 交通设施 内部的道路相接。 支路应满足 28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大区域经济共 同圈的发展理念 ,跳 出过去 公共交通线路的正常通行 的要求 。 .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第一章总论1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

从运输性质,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类型。

从交通的位置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按交通性质和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2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关注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和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

3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4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都同道路密切相关,(1)宏观景观,(2)中观景观,(3)微观景观。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宫城、衙署)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6 我们从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到: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对城市布局的不同要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形态;不同的城市布局又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形态,,交通形态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 交通分流有三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出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包括在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上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以把中远距离的快速交通同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出来。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和步行专用路。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标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有哪些(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一般干道间距为700m1100m,道路网密度为2.81.8km/km2.小城市干道间距500m作用。

(2)我国城市道路按不同功能有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面性)是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红线宽为40m 左右;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3)支路(街坊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

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线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声干扰。

(4)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几种。

这是根据当地的社会、自然和现状条件所确定,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

主要道路是交通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6)通常采用快、慢车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交通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开辟步行区、自行车道、快速公共交通专用道等措施。

(7)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日照通风、管线敷设及建筑布置等因素。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市政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其中机动车道占主要部分。

一条车道宽度为3.5m,一条快车道宽为3.75-4m,所需车道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型式有一块板(红线宽40m以下)、两块板、三块板(红线宽40m以上)三种。

型式确定应因地制宜。

(8)城市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应使客运、货运的交通量在城市中均衡分布、减少彼此干扰;合理布置主要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引开过境交通,合理布置大型停车场;组成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

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

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

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

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流量和行人流量以及其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及设施状况的调查。

人与人的间隔距离:接触距离,个体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步行交通:人与人的间隔距离,行走时人与人的空间关系,步行流量、速度、密度和人均步行面积的关系。

第三章1.名词解释: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网密度以km/km2表示。

=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具城市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是组织城市货运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以对外交通(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的货运枢纽为中心,包括仓库、批发、城市货物运输,甚至包括小型加工、包装工场等组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中心。

街道空间尺度:常指街道宽度(红线宽度)B与两旁建筑控制高度H的比值B/H(简答):当B/H<=1时,建筑与街道之间有一种亲切感。

当B/H=1~2时,绿化对空间的影响作用开始明显当B/H>2时,道路往往布置多条绿化带,城市气氛逐渐被冲淡,空间更为开敞,大自然气氛逐渐加强。

2. 城市干道网有哪些类型,其各自有何特点?(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特点: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与地形平坦的城市。

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

(2)环形放射性道路系统特点:这种道路系统的放射性干线道路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但是,放射形干路又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城市中心地区过于集中。

(3)自由式道路系统特点: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道路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较大。

(4)混合式道路系统特点:在同一城市中,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相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路网(简答)人行立交设置的规划要求:人行立交设置的规划要求①人行立交应尽可能结合交叉口四周建筑物设置,充分利用临近建筑的建筑内部空间,将上下梯道设在建筑物内(结合自动扶梯),加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提高人行立交和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②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分别满足车行、人行交通的净空限界要求。

③人行立交通道宽度应根据规划人流量确定(参照表3-5)并不得小于3m。

④人行立交一般采用梯道方式解决垂直交通,规划时应考虑将来用机械代步装置的可能。

梯道口附近应留有足够的人流集散场地和醒目的标志,梯道占用部分人行道面积时不得影响人行道的正常使用。

⑤人行立交不宜考虑自行车骑行,但有时应考虑轮椅、童车的推行,单独或结合梯道设置缓坡道或推行坡道,缓坡道坡度不大于1:7,推行坡道坡度应与梯道一致,一般不大于1:4。

⑥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人行立交应采用地道形式。

⑦人行立交的设置地点和造型不得影响城市景观。

第四章1.名词解释:客运周转量;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平均运距的乘积,计量单位“人公里”公交网密度;公共交通线网密度δ网(km/km2)δ网=L网/FL网—有公交线路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km;F—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k㎡。

公交线密度;公共交通线路密度δ线δ线=L线/FL线—公交线路总长度,km;线路重复系数μ=δ线/δ网,μ=1.2~1.5(填空)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棋盘型;a单中心放射型;b多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主辅线型单车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时、日、年)内,一辆车所能完成的额定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的单位是乘位·km或客·km)车辆满载系数:μ=实际载客量/额定载客量最佳公交网密度:按非车内时间最少原则2. 介绍一条公交线路的规划方法。

3. 说明公共交通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1)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结构,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系统类型;(2)分析城市主要活动中心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交通规划的客运交通分配的基础上,分析城市主要客流吸引中心的客流、吸引希望线及吸引量;(4)综合各城市活动中心客流相互流动的空间分布要求,设置公交换乘枢纽,初步确定在主要客流向上满足客流量要求,并把各居民出行的主要出发点和吸引点联系起来的公共交通骨干线路网方案;(5)根据城市总客流量的要求及公共交通运营的要求进行线路网的优化设计,满足各项规划指标,确定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6)随着城市发展和逐步建成,逐条开辟公共交通线路,并不断根据客流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简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必须符合下列原则:(1)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3)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协调配合;(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经济。

第五章1. 名词解释:设计车速;道路净空;道路限界;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超高。

设计车速:指的是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道路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道路限界:净空加上必要的安全距离即构成限界。

会车视距: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

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的车辆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车视距:指的是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高:一般常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向内测倾斜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

2.道路视距限界有哪些要求?①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 1.2m的障碍物,包括高于1.2m 的灌木和乔木。

②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即为会车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

通常在转坡处设置凸型竖曲线,并以曲线半径来表示纵向视距限界。

③交叉口视距限界;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3.说明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方法。

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或城市用地的现状),确定中心线的具体位置(曲线线形,又称为“定线”);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等要求。

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各组成部分,包括排水设施(如雨水进水口)、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布置(又称为“平面布置”)在内;确定各道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另进行交叉口设计和桥涵设计)。

平面交叉口的平面设计,一般绘入道路平面设计图中。

道路平面设计要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排水管线设计、桥涵设计等结合进行。

(填空)城市道路横截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

绿化带和人行道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四种:一道一带式、复道式、两带一道式、街旁花园式平曲线与竖曲线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平包竖。

城市排水系统类型:合流制、分流制(简答)基层: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垫层:为了改善路面的工作状况,常在路基和基层之间设置透水性强、稳定性好的垫层。

互通式立交的基本形式:(1)非定向式立交(2)定向式立体交叉:半定向式立交;全定向式立交第六章1.大型公共建筑选址需解决那些主要问题?1.建筑所依临的城市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交通容量容纳建筑所产生的交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