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4. 课程结构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 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 才奠定基础。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追求并实现全面的课程价值
体育
社会 自然 语文 数学
体育
自然 语文 数学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体育
科学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音乐 美术
音乐 美术
音乐 艺术 美术
音 乐 美 术
艺术
音 乐 美 术
艺术
音 乐 美 术
艺术
音 乐 美 术
劳动
劳动
劳动
劳动
综合实践
外语
综合实践
外语
综合实践
外语
综合实践
三、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
A、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新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 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交 互作用中所必需的素养进行了规定。 B、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 ——新课程将“双基”界定为“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基于谋求所有学生的发展而确定的。 C、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
自然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语文
数学 体育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美术
艺术
美术
艺术
音乐
美术
活动类、地方安排课程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三至六年级)
现行课程

思想品德
新课程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社会 自然 语文 数学
体育
社会 自然 语文 数学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 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 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 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现行课程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科学 社会 体育与健康 艺术 404 2200 1486 400 865 557 744 1016 新课程 416 1850-2126 1200-1386 555-740 752-937 525-615 832-1017 832-1017
我国与几个国家或地区周课时数比较表
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
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
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
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将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内容主 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 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 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应用 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 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 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课程表(班级、年级、学段课程表)

科目结构
第三节、新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一、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 选择 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 年 级 表
1 2 3 4 5 6 7 8
思想品德
9
课 程 门 类
品德 与 生活
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历史、地理) 科 学 (生物、物理、化学) 语 体育与健康
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实践活动
外 体 育 语文 数学
艺术(音乐、美术)
地方与学校课程
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一、二年级)
现行课程 一 思想品德 二 思想品德 一 品德与生活 新课程 二 品德与生活
自然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的课程目标、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等。

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价值和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并且
可以直接转化到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活动中。
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Ralph Tyler)在1949年出版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理论领 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 对照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建立新的评价制度,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生物标准)
案例:“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 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
土壤等。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
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教师可以参照下列各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给予评价:
外语
活动类、地方安排课程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七至九年级)
现行课程
七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八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九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七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与 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艺术 音乐 美术 历史
新课程
八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与 社会 科学 历史 九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与 社会 科学 历史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确定目标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评价结果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
1、明确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 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 学科本位的课程目标
第二讲.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一节
学生家长的话
课程目标
引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企业人事经理的话:呼吁各级学校调整教育目标,改变教
育方式、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学校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课程结 构应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课程目标概述
(一)课程目标的功能

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 的价值和任务界定,它主要通过课程方案(或课程 计划)以及其中的具体学科体现出来,如基础教育
2、考察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

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标准的要求 学科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新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普通高中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国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和实 现课程的价值 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 础上,着重强调培养学生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人生规划能力
地理
生物
地理
生物 物理 物理 化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劳动技术
地理
生物
地理
生物 物理
物理 化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劳动技术
体育 音乐 美术 劳动技术 活动类、地方安排课程
体育与健康 艺术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康 艺术 音乐 美术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国家新课程与现行课程的比较(各学科课时数)
二 26 28 25 26 26 33 25
三 30 30 28 28 32 33 27
四 30 30 29 29 32 33 27
五 30 30 31 29 34 33 32
中国 大陆 韩国 日本 台湾 香港 俄罗斯
26 27 24 25 26 33 22
德国巴伐利亚
20-25
几门学科的说明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
一、课程结构的含义

课程结构是对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及其所形成的 关系形态的总称。

如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形态、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科 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课程规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 系形态等。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要素课程内容、具体科目、课程类型。
二.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

体系结构
课程计划与课程方案
教师可以参照下列各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给予评价:

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务? 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 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社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忧 虑? 能否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第二节 课程结构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案例:“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
(1)利用普通的纸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探究 什么地点尘埃污染严重?
(2)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设计实验探究哪些 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
(3)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和称量每天垃圾的重量,计算每人 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估算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每周生活垃圾 的总量。 (4)让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 垃圾的处理方式,写出调查报告。
周课 时数
国家


新 现行

周总课时 六 30 30 31 29 34 33 33 七 34 33/34 34 30 33-35 40-42 34 八 34 33/34 34 30 35-36 40-42 35 28-30 九 34 33/34 34 30 30+5 33+5 40-42 36 274 274/277 270 256 287-293 318-324 271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传 授 知 识
知识与 技能
价值观
新 课 程
过程与 方法
转变课程功能
通 过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编 写 教 材
实 施 教 学 与 评 价
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
案例: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 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 标准) ;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转变(历史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 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从低年级儿童 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 、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儿童的 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有责任感地生
活,有创意地生活,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
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2) 品德与社会(3-6年级) “品德与社会”是继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之后、在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 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