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散文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散文发展史
论文摘要:中国散文史,源远流长。如果从《尚书》中初步成型的作品算起,至今也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期间经历古代、近代、现代这样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积累的散文精品和相关典籍,浩如烟海;各阶段涌现的散文作家,灿若星群。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无论古代散文、近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都是作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的结晶,也是我们观察世相,观察人生的窗口。这些散文,尤其是那些散文精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体裁万殊,章法各异。而这其中的演变更是一个长远而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散文史古代现代影响
散文史中国文学中最大的一个家族,种数繁衍最为庞杂,甚至古今散文概念也不一致,但是中国散文史在中国社会和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有半封建办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各自形成了散文的若干特色,也积淀了一些共同特质。
具体来说,中国的散文史可以分为四个大时期:上古期(先秦、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现代期(“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一、上古期(先秦、秦汉)
先秦
首先,是先秦时期。先秦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文章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简单记事到长篇大论,由官府独占到百家争鸣,这是一次飞跃的发展。
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的材料看,中国的文字记事,大约是从商代开始的。这是不仅有了甲骨刻辞,而且有了铜器铭文。《尚书•盘庚》等篇章,虽有后代润色附益的辞语,但那文章基本事实,也是写于商代的。这些卜辞和铭文的特点是单纯,质朴,据事直书,无所文饰。
到了西周,奴隶制社会达到极盛时期,但物盛而衰,由于礼乐大备,这时的文章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内容增加了历史经验和道德说教,形式也更重文采了。一志一文,可以说是从殷商到西周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这以后,质文递变,也是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条合乎规律的现象。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阶段。这时礼坏乐崩,王纲解纽,原来王公贵族曾经独占的文化,这时再也不得专擅了。这时候私人讲学,处士可以横议。由于讲学和横议,散文便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例如代表孔子之文的《春秋》和《论语》。总的看来,春秋之文是周朝尚文的继续。由春秋到战国,社会的变革更大,战国时代,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比春秋时代更大的变革。文化上甚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巨变,因此在这个历史时期,文章的变化也是空前的。从文体的发展变化看,这时的文章,已经由《论语》那样的语录、对话发展为长篇大论以至专门论著,如《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等;由《春秋》那样简约的记事发展为《国语》、《左转》、《战国策》等近于纪传的史籍。从文风的发展变化看,这时各家的论著,有的虽然“尚文”,有的则已开始“尚质”。文质并存的情况出现了。孟子、荀子、庄子是尚文的,而墨子韩非子是尚质的。这反映了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对文、质的不同需求。而在百家争鸣中,其中压倒一切的是论辩文章。战国文章在用语方面还有一个特征是:散文杂而韵语。后代所谓散文与韵文、散体、骈体,在战国时代,还没有区分。特别是诸子的论说文章,常常是韵、散并用的。这也是这
个时代的特征。从晚周到战国,从王纲解纽到百家争鸣,先秦文章已经发张到极盛的程度。但是物极必反,文盛至极,也复归于质。
秦汉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秦世不文”,是一大特点。秦代文化专制的制度施行后,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就结束了。此后,秦王朝统治时期,几乎们没有产生什么文章。但秦二世而亡,天下又归大乱。当楚汉之际,百家之学再兴,游学之风复起。
在这一个时期里,学术思想相当活跃,百家之学都无禁忌。当时尤为时人所重的是纵横之学。由于从横之学曾经极盛,所以汉初文章的一大特色,就是纵横驰骋,尚有战国之风。但到了武帝之时,此风开始变化,因为这时的国家形势变了。武帝将儒学作为新的统治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样一来,文章发生了新变化,而另外,武帝文政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立乐府,用文人,爱辞赋,因此汉代辞赋特别发达,达到一个高潮。从文章的形式看,秦汉以后尤其是东汉以后,也有变化。首先是秦汉以后,文章的篇章结构比较严整了。不仅论说文章已经完整成片,史传之文也以纪传体而自成篇章了。其次是,这时的文章,尤其是东汉的文章,用语造句,已开始注重工丽,逐渐出现了骈俪之体。还有,先秦的文章主要记言、记事和说理,尚少刻画和描写,而到了汉代,则逐渐出现了着力刻画描写的汉字。这一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说理散文《吕氏春秋》《淮南子》;政论散文《过秦论》《贤良对策》;传记散文《史记》《汉书》;记叙文和小说《说苑》《韩诗外传》。这就说明,叙述、说理、描写的文章,终于汉代,已经“大备”了。
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散文发生又一次大变化的时代。首先政权变了,由于曹操实掌政权,因此他对当时文章的明确要求直接就导致了“魏初章表,指事造实”而不“靡丽”的特点。在曹操的“勿得浮华”这类指令的影响下,魏初文章颇有“不尚华词”的倾向。但是到了曹丕以后,文风又趋向浮华。而到了两晋时期“精明理”“善论难”是两晋的共同特点,而“析理”之类,则东晋超过西晋。其特点是“清通简要”。此外晋人独擅的文章还有“哀吊:之辞,文辞之茂超过前代。总的看来,晋代文章最商场的仍是议论。虽然没有嵇康阮籍那样的长篇大论,但多种多样,思想相当活跃,形式也有特色。
到了南朝,文章的发展更加多样。总的趋势是由质到文,文章更像骈偶发展。南朝之文,是文章由单体向骈体发展的高峰,这是这个阶段的文章最主要的特点。但骈体文章不便于议论,所以这时的论难之文仍多是散体。至于被炒,文章的变化也受南朝影响。这是因为北方各族的文化水平较低,早期又值战乱相寻,文化受到很大破坏。但值得注意的是,北方作者虽少,而当南北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之际,也产生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文章著作。例如庾信和颜之推的文章,还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隋朝
隋唐五代是文章变化的又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中隋朝年代虽短,二世而亡,其历史地位,与秦相似,但“秦世不文”,隋则颇有文章。而且唐承隋制,唐文之发展变化,亦与隋制有关。
隋制对于文章影响最大者,是废除九品中正的官人之法,而行科举取士,为布衣之士开了入仕之门。在这之后,作者发生了变化,文章自然也要变化。唐宋的“古文运动”,主要就是一些布衣之士从政治活动在文学上的表现。还有,隋文帝初并天下,政策曾是比较开放的。隋世文章,大概曾有四类。一是歌功颂德之文,如李德林的《天命论》。二是献策献计之文。三是牢骚怨愤之文,作者可推刘炫和王通。四是消极厌世之文,如萧大圆的《闲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