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10.pdf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2022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到了孔子时代,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
”由此可见A. 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B. 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C. 儒家思想是礼制理论阐释D. 儒学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A儒者更加重视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说明儒学重视社会秩序,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可知,礼制的理论阐释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学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现实,排除D。
2.下列史料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划线部分A. 记录了秦朝焚书事件B. 批判了秦朝焚书的暴行C. 为秦朝焚书进行辩护D. 分析了秦朝焚书的影响A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段话是李斯奏请秦始皇焚书的部分内容,记录了秦朝焚书的事件,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焚书暴行的批判;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斯焚书的奏请,并未体现辩护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秦朝焚书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 自然经济解体B. 家庭手工业发展C. 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故应选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4.据载,在我国元代即出现了种水转大纺车并在一定地域内大量使用;四百年后的1769年在英国具有实用价值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才定型并得到推广。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2(考试word版)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2试题分为选择题(45分)和非选择题(55分),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小题,总共45分)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 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 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2.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
这表明当时选官制()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B.打破了门第观念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D.扩大了统治基础3.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4.中国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天地万物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体生命活动、内部器官的运动变化,要受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研究人体、认识疾病的辩证思想和方法,远比那种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机械地把人体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加以研究的机械论的思想和方法要优越得多。
”这反映了()A.“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价值B.中医诞生的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C.古代中医理论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古代医学家都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5.下表为不同史料对明嘉靖年间宫人谋杀皇帝事件的记载。
据此可知()A.历史笔记有补正史不足之用B.历史笔记所记内容真伪杂糅,难以分辨C.历史笔记抄袭正史,价值不大D.正史虽不及笔记全面但史料价值更高6.“清朝开放了!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其逗留时间亦无限制。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Word版含解析2022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1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
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
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
这反映了A. 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 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 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D华夏族的形成过程说明其内部有多个不同的族群,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选项D正确;王朝更迭是暴政导致,而非政治制度不成熟,选项A排除;夏商周并不是长期战乱,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
2.“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
”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 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B. 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D. 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D根据“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推恩令”,把原来的封国不断切割变小,以达到削弱地方势力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汉代并没有实行层层分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郡县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3.如表是成书于2世纪中期的《四民月令》记载的洛阳地区一至五月的生产生活情况。
由其内容可知,该书主要记录的是时间生活景象一月种春麦、豆,酿酒、制豆酱,祭祖、拜访亲友ニ月种早熟禾、大豆,整理冬衣,收薪柴,练箭防备,宜嫁娶三月开始养蚕工作,种瓜,粳稻,为雨季准备疏沟修屋,阳光充足可油漆、晒制药膏四月种生姜,黍、谷、制醋,取丝纺织,卖麦五月收藏毛皮用品,种芝麻、稻、黍,制醋、药品,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卖豆A. 皇室贵族的生活B. 自耕农的日常生活C. 商人家庭的生活D. 地主庄园的生活D根据材料,《四民月令》记载“2世纪中期”“ 洛阳地区”上半年,包含五谷种植和产品加工等在内的多种农业、手工业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主要记录的是东汉地主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D选项正确;从《四民月令》的这五条信息中,无法得出“皇室贵族”的结论,A选项错误;材料中“酿酒”、“练箭”和丰富多样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生活,与个体自耕农的日常生活状况不符,B选项错误;《四民月令》中众多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内容,体现的不是商人的家庭生活,C选项错误。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考试word版)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试题分为选择题(45分)和非选择题(55分),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小题,总共45分)1.《荀子·王霸》:“《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
荀子倡导()。
A.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B.贵贱贫富,皆有等级C.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D.人命在天,国命在礼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3.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此制度()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4..《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中写道:“‘地圆说’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是因为它与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有内在相应之处——万历朝的士人对‘格物’的兴趣;耶稣会士运用优于明代士人的方法(曲面几何)和工具(望远镜),向后者展示了自己是如何研究天与地的。
”据此可知A.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了中国B. 理学盛行促进了科技的广泛传播C. 明朝政府鼓励中外文化的交流D. 传教士开创了东西方交往的先河5.“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在明后期出现了商业资本投资于生产的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这一“新动向”()A.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C.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D.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6.清同治八年,奕䜣上奏指出:从前各国条约,“最难措手者,惟‘中国如有施恩利益,各国一体均沾’等语”。
光绪年间,曾纪泽进一步指出,“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试卷第1页,总14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 ;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 ;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 ;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 。
故选D 。
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 .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 .强化了经济控制 C .开通了丝路贸易 D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卷第2页,总14页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 ;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 ;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解析版)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解析版)20XX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6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与道家思想]《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答案 A解析《论语》记述的是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老子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故B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
2.[郡国并行制]《汉书·诸侯王表》载:“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汉文帝)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这表明汉初分封诸侯()A.招致了外戚专权政治局面形成B.导致诸侯势力不断膨胀引发七国之乱C.开创了汉初“文景之治”的辉煌D.成为推动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 D解析材料“海内晏如,亡(无)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汉文帝)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反映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对平定诸吕之难、促进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封诸侯招致外戚专权政治局面,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七国之乱,故B排除;材料只涉及了汉文帝之业,没有反映“文景之治”,故C错误。
3.[制瓷业的发展]据《唐国史补》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反映出盛唐时期()A.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B.制瓷业已是具有规模的独立生产部门C.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D.官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答案 B解析“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它的独尊地位我们无法从材料中获得相关信息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制瓷业在唐代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规模也已达到足够全国使用的程度,故B项正确;“巅峰水平”这属于明显的程度夸大,白瓷制造技术在后世尤其是宋代就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故C项错误;邢窑是否为官窑以及它是否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