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6含解析.doc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5
一、 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B 2. A 3.D 4. B 5. D 6. A 7. C 8. C 9. A 10. D 11. B 12. A 13. B
14. C 15. A 二、 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 (14 分)答案可从以下角度组织作答: 角度一。解读材料信息,说明唐中期以后商业政策的基本特点。如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注 意防止 官员蓄意恶化经商环境(禁止官员向商人征收杂税及摊派杂役;禁止官员经商);主动营 造商业发展的 社会氛围(采取惠商举措;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等。表述合理,可得 4 分。 角度二。可结合唐朝中期以后社会发展状况(背景)说明唐朝统治者的初衷。如结合藩镇 割据造 成社会动荡;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商业贸易兴盛;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拮据等背景, (4 分)说明 唐代统治者调整商业政策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的初衷。(2 分)表述合理,可 得 6 分。 角度三。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唐中期以后商业政策的影响并得出历史认识。如唐中期以 后商业政 策的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农本思想;加速了门阀氏族势力衰落;土 地租佃关系发展; 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等。这一变化是唐中期以后社会变化影响下的产物,符 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等。 表述合理,可得 4 分。 17. (14 分)水平三:能够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中国知识界认知的变化;相关解释充分 合 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11 — 14 分) 示例: 五四运动前,中国知识界长期以英美为学习榜样。面对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资产阶级先 进知识 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试图效仿欧美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中国近 代化;新文化 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全盘肯定西方的文化,在知识界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一战战 胜国,中国知识界 幻想在巴黎和会挽回被侵占的利权,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反对既存的帝 国主义国际秩序,倡导 民族自决,受到中国知识界的欢迎。(分析五四运动前中国知识界的认知 及原因,6 分) 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重新确立世界秩序的分赃会议,威尔逊维护 美国利 益优先的原则,他所倡导的民族自决等主张根本无法实现;巴黎和会将原德国在中国山 东的权利转交给 日本,对威尔逊寄予厚望的中国知识界大失所望,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五四 运动爆发;中国知识界 受到一战刺激,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由效仿英美转向苏俄,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列宁在中 国知识界的地位开始高于威尔逊。(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 的认知及原因,6 分) 总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时代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走上马 克思 主义道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上升为历史认识,2 分) 水平二:能够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展开评述; 相关解释较为合理。(5-10 分) 水平一: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解释较为合理。(1 页)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六)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六)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
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A.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B.官僚政治比贵族政治更先进C.“公天下”优于“家天下”D.建立者对国家结构认识不同A 西周之所以建立宗法等级君主政体是由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决定的,秦朝之所以建立中央集权君主政体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决定的,故造成“王制”与“帝制”差异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故选A项;官僚政治与“公天下”都是在“帝制”建立后出现的,它们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排除B、C两项;建立者认识的不同属于主观性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2.华东师大学者杨勇在评价公元5—8世纪中国的经济制度时指出:农民手中的土地与国家的租调收入结构相适应,国家控制的部分土地产权成为国家获取租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农户获得了土地及其部分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但其经营行为却被国家控制。
该评价着眼于()A.封建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社会地位 B.封建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责权关系C.封建国家在租税方面的收入来源 D.化解封建社会农民与贵族的矛盾2.B 分析材料“国家控制的部分土地产权成为国家获取租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农户获得了土地及其部分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意即封建国家授给农民土地,农民为国家承担相应的赋役,根据所学,这一制度属于均田制,B项正确。
均田制度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均田制度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培植,排除C项;土地兼并的发展不利于国家对土地产权交易的控制,D项错误。
3.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
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 历史 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1.5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是文献中关于周公的部分记载。
据此可知周公A.通过非法夺权方式建立统治B.注重强化贵族等级秩序C.实现了与周边齐族和谐相处D.开创了大一统政治局面2.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渠)旁高卬之田”。
汉武帝认为“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他大力支持上述建议并将其付诸实施。
汉代统治者这样做旨在A.发展社会经济以增加政府收入B.兴修水利以增强抗灾能力C.鼓励百姓开发山川以扩大耕地面积D.增强政府实力以解决边患问题3.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4.《宋史》载,989年,宋太宗下诏:“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
”1117年,提举淮南东路学事丁瓘指出:“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故制。
”这些记载反映出A.政治决策左右社会风尚B.经济发展改变民众生活C.理学思想固化官员思维D.商业进步瓦解传统伦理5.《明会要》记载,明太祖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均实封奏闻,”洪武、永乐年间,“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
”由此可见当时A.通过增设中央机构约束相权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为主旨C.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监察体制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显著强化6.1860年,曾国藩上奏清廷表示“吾方以全力与粵匪相持,不宜再树大敌”,主张“俟该夷(英法)就抚”。
山东专用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6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早期的王位继承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说明西周早期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位继承方式,并未涉及分封制,故A项排除;通过材料无法得知此时的王位继承是否以“贤能”为标准,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及史实可知,西周早期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仍然存在,故D 项错误。
]2.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不同思想文化碰撞交融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出现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发展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整个封建时代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影响,而C项只关注了佛、道思想而忽视了儒家思想,片面理解材料信息,故排除。
] 3.《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
其中写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是齐国世系表(部分)可知,周朝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B.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D.政治构建在社会转型中嬗变2.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3.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
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4.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A.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5.如图是“明清高产作物推广路线与分布图”。
可以推断出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商业城市大量涌现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然占统治地位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世界日益连成整体,中国人口迅速增加6.1823—1829年华亭—娄县地区经济结构表,阅读下表,对这一时期华亭—娄县地区的社会发展理解正确的是注:华亭—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
①江南经济多种经营兴盛②体现新的经济发展趋向③突破了传统的经济结构④自然经济仍占优势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1923年1月,中共三大特别通过《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提出要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以保护农民利益。
1927年4月,中共五大通过《土地问题的决议案》,肯定“无代价的没收地主租与农民的土地,经过土地委员会将此等土地交诸耕地的农民”。
山东专用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8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八)(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分布图。
春秋战国时代,以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为特征的华夏城邑群,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
这反映了( )A.大一统国家形成的趋势B.商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C.交通状况决定城邑分布D.城邑分布体现经济水准A[由题干材料中的“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等以及地图中城邑分布情况可知,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建造上追求方正布局,超出了防御的实用范畴,具有了表达宇宙观和显现政治秩序的意图,联系当时集权制度萌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可知,A项正确;B、D两项结论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2.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
“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
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按军功授爵”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符合商鞅的“平民”路线,D项正确;A项是鲁国初税亩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措施无关,排除;“焚烧诗书”是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统一思想的举措,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改革措施,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C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已有较多的石窟。
在北方,坐落于敦煌的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建于东晋时期,陕西、晋豫地区亦有石窟出现;南方主要有南朝时期开凿的新昌石城山摩崖龛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
据此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石窟开凿技术日臻成熟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境内C.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D.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C[材料只描述了石窟的分布情况,没有涉及石窟开凿技术,排除A项;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开凿了许多石窟,表明当时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客观上反映了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石窟的艺术特点,无法推断出当时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排除D项。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山东)统一考试历史模拟测试(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山东)统一考试历史模拟测试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周,丝织品是重要的祭品。
孔子云,器是礼的物质载体。
《左传·成公二年》记录了楚国兵临鲁国,鲁国因惧而“赂之以执斫、执针、织纴,皆百人”的信息。
这一记录信息表明A.丝帛所承载礼之意义丧失B.诸侯国对祭祀权的觊觎C.鲁国对楚国施用君臣之礼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战国)秦孝公:“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西汉元帝则下诏:“除光禄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产之令。
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这反映了A.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差异B.汉代治国思想的包容性C.国家对基层自治的认可D.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3.下面显示的分别为(唐)敦煌莫高窟159窟的僧侣刷牙图和成都出土的唐代骨质牙刷柄图。
这类史料说明唐代社会已注意到A.文化政策对中西交流的贡献B.个人卫生保健的价值C.民众生存条件改善的必要性D.佛教对传统习俗的影响4.王安石说:“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
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
”可见,王安石主张A.分田地以化解财政压力B.兴儒学以强化社会教化C.平赋税以缓和社会矛盾D.倡变法以整顿基层吏治5.观察下图,其反映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沿海区域发展迅速B.区域长途贩运兴盛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物种交流渐入高潮6.1840年,定海城失陷后,民众“始终不肯从逆”,以各种方式将各种生活物资转移出城,并“迭次用药熬成浓汁,于井泉溪涧乘机遍投”。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义的。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
这一变化A. 防止了贵族内部的政治纷争B. 强化了封国国君的权力C. 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 促进了官僚体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将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的做法,有利于传播周的文化,从而加速对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故选C;A项指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分封制,且嫡长子继承制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贵族内部的纷争,不能绝对避免,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封国国君享有什么特别的政治权力,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官僚体制的形成和郡县制有关,而非分封制,排除D。
2.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
这一调整的实质是A.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和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都只是表面现象,却非实质,并不是君主这么做的主要意图,排除A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且材料所说的官职也与监察体制无关,排除C。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
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
以上现象说明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2.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主持的财政改革对盐的生产实行民制官收政策,在市内设官吏定点销售,在不设市的小邑和乡村,特准中小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分销给消费者。
此举意在A.推动制盐业的繁荣B.统一盐价稳定市场C.控制盐业增加收入D.打击商人消灭割据3.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
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小农经济形态的长期存续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4.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到宋代,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
这一变化是因为A.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B.科举制度的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中央集权的强化5.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
……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
”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6.鸦片战争后期,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全权代表同英军议和,但他们三人在后续的几次谈判中却只是委派了几批低等级的官员来承担具体的交涉谈判事务。
山东省2021年高考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
机密★启用前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
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表1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
该时期是图1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
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卷六(历史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卷六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卷六历史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边界建立关塞,“然禁防疏阔,多不遗兵设防”;战国时期,险要地区往往成为争夺的对象,各国除设关驻守外,还建设了亭、障等军事工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兵役制度改革B.礼制渐趋瓦解C.军事人力增加D.社会经济发展2.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学界一般采用《史记》的说法,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然而,考古出土的秦简却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这说明()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历史事实的考辨应坚持孤证不立,需要考古学新进展的支持C.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3.据载,唐初以分化事权方式推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官职;明中叶以后,皇帝派遣巡抚总揽地方行政、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职权,取代地方三司管理。
这两种制度推行的共同政治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提高了行政效率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固4.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5.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2021年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学业水平等级考历史模拟试题1、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
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民族融合现象出现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C.华夏文化影响扩大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2、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其观点反映出()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加强C、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D、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3、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
清政府这一做法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4、下图为1898年《申报》刊登的“新式脚踏车”广告。
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C.传统农耕文明衰微D.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5、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是A.维新思想的传播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危机与救亡交织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
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
当时思想界这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化无益于解决中国问题B.民族危机促进了文化自觉自信C.中国文化成为抗战的精神寄托D.列强侵略加剧了中西文化矛盾7、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
山东省2021版高考历史二模试卷D卷
山东省2021版高考历史二模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二上·扬州月考) 出纳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另外,燕太子丹曾为质于赵和秦、嬴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等。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 血缘宗法体制日益衰败B . 东周王室共主地位下降C . 国家正由分裂走向统一D . 诸侯国间极力谋求信任2. (4分)(2020·宣化模拟) 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
”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A . 君主专制被颠覆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 君权至上的后果D .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3. (4分) (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原因)传写不给(达到),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 .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 .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 .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 .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4. (4分) (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这表明()A . 明代皇帝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 .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 .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 . 宦官权利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5. (4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令凡有田者,得自征半年租”“业主租收五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学生用卷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学生用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1题3分2020~2021学年安徽合肥高三上学期期末第2题3分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
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
这些做法A. 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B. 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C. 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D. 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2、【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2题3分以下为1991年从唐朝金乡县主(李渊的孙女)与其丈夫合葬墓中出土的彩绘作品,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 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C. 宽松开明的政治氛围D. 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3、【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3题3分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4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B. 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C. 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 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4、【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4题3分鞭打春牛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文化民俗。
明代吕坤在《题春牛图——山西示民》中,劝谕乡民:“新春一换,万物发生。
女发志于纺绩,男发志于耕农,士发志而诵法贤圣,商贾发志而本分经营。
”这一活动A. 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B. 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C. 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D. 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吹捧5、【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5题3分清朝雍正年间,原各省所设学官一律改为提督学政,简称学政。
学政一般由具有钦差性质的翰林出任,负责一省的学校事物,包括考察各级学校教师、生员,主持生员的岁考和科举预备考试等,地位仅次于督抚。
学政的设置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地方行政实行分权体制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强化D. 士人思想受到严格禁锢6、【来源】 2021年山东枣庄高三二模第6题3分中国从日本转口输入的西书数量急剧增长,英文、法文、德文等西方译书不再是输入西学的主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早期的王位继承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说明西周早期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位继承方式,并未涉及分封制,故A项排除;通过材料无法得知此时的王位继承是否以“贤能”为标准,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及史实可知,西周早期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仍然存在,故D 项错误。
]2.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不同思想文化碰撞交融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出现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发展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整个封建时代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影响,而C项只关注了佛、道思想而忽视了儒家思想,片面理解材料信息,故排除。
] 3.《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
其中写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一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B [根据材料“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可知,这体现了历代医者秉承济世为怀的信念,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作,理学是宋代才出现的,排除A项;《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医学理论涉及不多,故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医者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故排除D项。
]4.《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C [根据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等可知,黄宗羲欲借助官僚体制限制君主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限制君主权力,未体现君臣关系平等,故A项错误;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一直实行官僚政治,故B项“恢复官僚政治”的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改革选官制度的内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 5.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到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再到龚自珍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反映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 )A.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B.以书写信史为追求目标C.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D.以官修史书为史学正统A [根据材料“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等可知,中国史学研究重视为现实服务,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尽管书写信史、秉笔直书、官修史书都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但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C、D三项排除。
]6.下图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
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D.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 [从图中不难看出,1869年到1909年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本国产品商品总值一直高于进口产品商品总值,而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本国产品商品总值增长的重要原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出口情况,所以无法得出B项结论;分析折线图可知,国内市场规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本国产品,故C项错误。
]7.据统计,1887年中国各种官田和屯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8%,此后逐年下降,到1933年已减至3.3%,国有土地迅速私有化。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政治运动冲击传统秩序B.西学传播强化私有观念C.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D.政府顺应时势进行改革A [1887年至1933年,中国社会动荡,政治运动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有效地控制中国社会。
在此时段内,国有资产包括土地流失严重,故A项正确;私有观念的强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国有土地私有化,但无法解释清末民初短期内的土地私有化现象,故B、C两项排除;材料所述时段内,国内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无法推动切实有效的私有化改革,故D项错误。
]8.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定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B.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 [由材料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等可知,中国共产党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A项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长征,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通过“军事手段”逼蒋抗日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35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漫画。
该作品意在说明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加速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工业化建设进入快车道D.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C [注意漫画中的时间信息“1953”“1954”,再结合“自行车”“摩托车”“烟囱”“工厂”等信息可知,漫画表示的是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进展迅速,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结束于1957年,与漫画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指的是1956—1966年,故D项错误。
] 10.从1987年开始,我国将出口商品计划从1 000多种减少到100多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只占30%左右;并开始尝试运用税收、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健全进出口许可证、配额、商标等管理手段,来调节对外贸易。
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B [1987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的要旨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国家采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对外贸易,正是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B项正确;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是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A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当时我国外贸机制有所调整,但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
] 11.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
这一敕令旨在( )A.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B.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C.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C [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身份,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卡拉卡拉敕令》只是扩大了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并未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故A项错误;公元212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实行君主专制而非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故D项错误。
]12.15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
这说明当时( )A.教会放松对市民生活的控制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文艺复兴运动缺乏社会基础D.社会观念处于转型时期D [15世纪前后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材料信息显示当时的意大利市民既未放弃传统的宗教仪式又追求世俗的物质享乐,这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观念正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教会对市民生活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意大利市民对日常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采取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表明此时人文主义思想尚未得到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意大利的许多市民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由此可见此时的市民阶层已然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故C项错误。
] 13.在工业革命中白手起家的新兴工业巨子们虽站到了财富的顶峰,但却始终被以贵族文化为主导的英国社会视为“暴发户”。
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将追求完全的“贵族化”作为目标,这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传统观念有碍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D [贵族文化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视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对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在追求“贵族化”的道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这体现了某些传统观念对英国工业发展的阻碍,故D项正确;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业资产阶级向贵族文化靠拢,而不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