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216.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2)
![216.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cb0ac49a2cc58bd63186bdc6.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二)能力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二)教师准备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教学过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0976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e.png)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了解这些器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正确使用这些器具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会运用探索生命的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实验器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常见解剖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调试方法。
正确使用解剖工具进行生物组织的解剖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探索生命器具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3、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器具的使用技巧。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使用器具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各种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盘、解剖刀、镊子、剪刀等。
3、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细胞、植物叶片、动物组织等。
4、教学 PPT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生命奥秘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生命的器具。
2、知识讲解(15 分钟)展示常见的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重点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并结合图片和示意图进行说明。
讲解解剖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解剖刀的握法、镊子的使用技巧等。
3、教师示范(10 分钟)教师在讲台上亲自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从取镜、安放、对光、调焦到观察,边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
示范解剖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如何用解剖刀切割组织、用镊子夹取材料等,并强调安全问题。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e18c0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的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探索生命器具的名称、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器具深入理解生命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刀、镊子、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细胞、血液涂片、植物叶片等。
3、多媒体课件,包含器具的图片、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图片或视频,如细胞的分裂、植物的生长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生命的器具。
(二)认识探索生命的器具1、教师展示各种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工具、放大镜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每种器具的用途和特点。
例如,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结构;解剖工具用于解剖生物体,观察内部器官和组织;放大镜则用于观察较大物体的细节。
(三)显微镜的使用1、教师先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793b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d.png)
-通过分享生物学家的故事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合环保和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生物学器具,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的开始,我将利用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我们如何去观察树叶中的秘密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会展示一张放大的树叶图片,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隐藏的结构和秘密。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引出我们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来探索生物的奥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生命的器具。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器具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安排观察和实验活动,如观察细胞结构、进行简单的生物解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器具的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学习生物学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物学研究器具的正确操作流程。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合作完成显微镜下的观察、共同进行生物解剖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器具和方法。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
-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过程、结果和结论。
-在下一堂课上,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 **器具使用技巧总结**:每位学生总结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器具的使用技巧,制作成一个小册子或海报,内容包括:
-器具的名称、图片和基本结构。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结识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1课《探索生命的器具》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1课《探索生命的器具》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f6ec1f8c75fbfc77db247.png)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1课《探索生命的器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
3.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显微镜都是初步接触,对于每个同学来说,起点都一样!
3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 .尝试使用显微镜。
学时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学时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生物: 2.1.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
![生物: 2.1.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https://img.taocdn.com/s3/m/0738edd8856a561252d36f55.png)
编号:课题:2.1.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 班级:姓名:学习目的:知识目标: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学习难点: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探究生命中的一种工具—显微镜,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它的探究工具,并尝试运用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制作玻片标本,观察自己想观察的物品的结构。
:完成学习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知识点拨任务1:(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教材第十八页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观察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观察物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4)、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较快。
(5)、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任务2:观察教材22页图例,学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并观察。
A、擦:擦净载玻片与盖玻片B、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注意:(1)若视野内有污点,可分别通过更换目镜、物镜,移动玻片标本来判别污点的位C、取:用镊子或其它器具在待观察物体上取材。
D、展:将取下物体放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或涂匀。
E、盖: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水滴,另一端慢慢放下。
防止产生气泡。
F、染:部分颜色不深的细胞需要染色后观察;染色时在盖玻片一端滴加染色液(常见为稀碘液),另一端用吸水纸吸收。
任务3:观察教师演示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等的使用,认识这些工具并尝试自己动手使用。
置。
(2)若物像内出现黑边圆圈,说明盖片步骤失误,需要重新盖片。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10d2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6.png)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整洁,字迹清楚,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2.实验报告要注重事实依据,尽量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求帮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显微镜和实验器具,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还有哪些?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如显微镜、镊子、剪刀、滴管等。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并能够绘制细胞结构图。
3.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如取材、制片、调焦、观察等,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物实验。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观பைடு நூலகம்洋葱表皮细胞。
-使用滴管、剪刀等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2.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技巧,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探索生命的器具2
![探索生命的器具2](https://img.taocdn.com/s3/m/0297682ebd64783e09122b39.png)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滴。
③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取。
④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
(3)观察印有“d”字的薄纸片。
2.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步进行归纳。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滴。
③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取。
④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浸。
⑤展平材料——展。
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⑤展平材料——展。
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⑦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
课
后
反
思
金川集团公司总校第五中学教师电子教案
周次
第周
课时
第课时
课题
2.1探索生命的器具(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 (2)
![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 (2)](https://img.taocdn.com/s3/m/d521453184254b35effd340a.png)
[★新课导入⊙引言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探究生命中的一种工具—显微镜,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它的探究工具,并尝试运用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制作玻片标本,观察自己想观察的物品的结构。
[★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知识点拨任务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自主学习⊙操作练习](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教材第十八页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观察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观察物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长、短?)。
(4)、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较快。
(5)、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任务2:[制作临时装片⊙教师演示⊙小组竞赛]观察教材22页图例,学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并观察。
A、擦:擦净载玻片与盖玻片B、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取:用镊子或其它器具在待观察物体上取材。
D、展:将取下物体放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或涂匀。
E、盖: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水滴,另一端慢慢放下。
防止产生气泡。
F、染:部分颜色不深的细胞需要染色后观察;染色时在盖玻片一端滴加染色液(常见为稀碘液),另一端用吸水纸吸收。
任务3:[其它常用探究工具⊙教师演示⊙小组竞赛]观察教师演示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等的使用,认识这些工具并尝试自己动手使用。
自主评测(相信你、一定行!):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A.擦片→滴水→取材→入水→观察 B.擦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C.擦片→滴水→取材→入水→盖片 D.擦片→取材→入水→盖片→观察2.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3、观察下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在[ ]内填标号,在上填名称)(1)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②③④⑩(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和[ ](3)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4)能反射光线的是[ ]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
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2》教案3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2》教案3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6a74f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4.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2》教案3苏教版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1
【学习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1。
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预习指导】
1.根据书P20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图示进行自学,掌握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哪些过程?
3.常用的探究器具有哪些,并说出其用途
【学习过程】
过判明正误初步了解
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学生自学后,请同学到讲
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
细准焦
界的奇妙,
圈。
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的
用。
使用显微镜步骤: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
字放在载玻片中央;
)将薄纸片向右拉,观察物
学
操作及时纠正。
3
到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这一节课你的收
D.225
把字母“
3.。
【教学后记】
当堂检测
1.完成教科书 P26自我评价1-2(请学生讲解)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2.完成补充习题P12—P16。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7929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e.png)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实验器具的使用,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学实验中各种器具的实物图片和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实验器具的外观和用途。
2.创设真实的实验场景,如模拟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生物观察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生物学实验的魅力。
5.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反馈学生的实验表现,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1.实践性学习:将生物学实验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生物学家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验器材都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实验学习积累经验。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让他们从同伴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中,《探索生命的器具》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本案例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针对学生对实验仪器的陌生感和操作恐惧心理,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具等生物学实验器材,为后续生物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84eb56ec3a87c24128c458.png)
初一生物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2.能运用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并了解了常用的探究器具及其使用注意事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板书: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二、出示目标(15s)正式开始新课前,首先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2.能运用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顺利完成目标,请看以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22-23,25-26内容,要求:思考(1.)、(2.)、(3.)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
(1.)显微镜的使用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的操作流程。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临时玻片的制作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操作流程。
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自学时间为7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检测大家的自学情况。
四、先学(7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目光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学生若有问题举手示意,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10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准确找到各思考题答案并初步记忆的请举手,很好,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显微镜的使用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的操作流程。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错误,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有同学进行补充吗?)答题要点: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2.)选择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3.)对光: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4.)放置标本:将这一临时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ddd9c510661ed9ac51f3e2.png)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
称
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目标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认知水平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择与设计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
成以下操作:
(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印有“6”字的薄纸片。
2.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步进行归纳。
③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
1.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课例研究综
2.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述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内在美重于
外在美的观念
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
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
①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
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②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操作
方法盖盖玻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帮助学生区分气泡和细胞。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f62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0.png)
2.1探索生命的器具(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2、尝试使用显微镜;3、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认识显微镜1. 学生自己观察P20图2-2,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并说出他们的功能。
2. 仔细区分目镜和物镜,并尝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例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12.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是()A. 50倍B. 400倍C. 500倍D. 200倍二、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例2】配伍题:(请将左边器具的使用与右边的注意事项进行配伍)(1)加热液体() A. 不要用手触摸刀口或向着他人(2)使用刀片() B. 借助手套或木夹拿取(3)废弃药品,材料() C. 正确使用酒精灯灯罩熄灭(4)加热后的器具() D. 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5)酒精灯火焰() E. 不能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三、使用显微镜1. 取镜:一手握,一手托;2. 安放:放置在实验桌的偏;3. 对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4. 应先用,后用。
简称“”5.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数目越,视野越。
6. 当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反光镜的;当光线较暗时,应使用。
7.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再缓缓放下的目的是为了。
【讨论】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的位置?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字母,与标本上的相比,方向有什么不同?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制作步骤:1. :擦拭干净和;2.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或;3. :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4. :将生物材料在液体中展平;5. :盖好;6. :必要时给生物材料染色;【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当堂反馈】1. 显微镜使用中,对光以后,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A. 白亮的B. 有直射阳光的C. 灰暗的D. 黑暗的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D. 细胞核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发现()A. 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减少B. 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增加C. 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减少D. 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增加4.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q”,则玻片标本上的实际是()A. pB. qC. bD. d6. 将盖玻片从水滴的一侧轻轻放平的目的是()A. 防止气泡的产生B. 防止破坏细胞C. 防止破坏标本D. 防止盖玻片破碎7. 下图为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制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7. (双选)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q”B.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C. 使用显微镜时,若向上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下方移动D.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较弱,应使用大光圈和平面镜8. (双选)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像A变成图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B.高倍镜换成低倍镜C.玻片向右下角移动D.玻片向左上角移动9. 判断:(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1)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更多。
《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2)
![《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7c8beffd6edb6f1afe001fad.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二)能力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二)教师准备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教学过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2-1 apparatus for exploring life (2) teaching d esign
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出现气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显微镜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e片。
2 、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部进行归纳。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波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
b、用滴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
c、用镊子撕取叶的小表皮――――取。
d 、把材料浸入水底中―――浸。
e 、展平材料――展。
f、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波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g、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及解决。
a 、取材厚而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是一片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b、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c、若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
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
是()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