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 首师大版 (2)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二、探究问题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6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则应该如何写教案呢?下列是我收拾的《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异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下、产生的缘由等根底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索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识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究,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索、学习奠定感性根底。
学情分析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示例,声音的高下。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稳固即可。
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而我设计了试验,通过试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报,并设计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养成准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相同;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学会安宁地做声学试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试验证实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过程与办法●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若,并设计相应的试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试验打算,认真观看,仔细比拟。
2、科学学问●通过试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17.声音的传播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声与生活17.声音的传播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探究声音在空气中和固体间的传播。
2)知道声音能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并向四周传播。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设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间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发声物体是通过自身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的方式传播声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大胆推测和求证。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分析:声音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现象,在《声音的产生》一课从声带的发声会产生振动开始,学生们对一件件物体在发声时产生的振动比较清楚。
在本课前,虽然经过2个月假期的时间,但是当问到学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他们立刻就能答出:是振动产生的。
因此,本课以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引出话题: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声音需要在空气中传播,进而研究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得,到固体与固体之间传播声音的方式,完成对空气、固体间振动传递方式的研究。
现有能力分析:1学生能够通过感官认识对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能够根据研究的问题,提出利用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3能用简单的语言比较清楚的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声音在空气中和固体间传播时,通过共振引起周围空气和物体的振动,进而向四周传播。
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建立正确的概念。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集中话题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大纸杯)你们能让这个纸杯发出声音吗?预设:学生用手敲、用嘴吹、用笔敲打教师提问:声音是怎么被你们听到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论他们的猜想。
预设:1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出来的2嘴吹纸杯,纸杯振动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3用手敲纸杯振动通过空气传出来4声带振动,带动纸杯,纸杯通过空气传出教师讲述:声音可以通过纸杯、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也就是传到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出示:耳道结构图),这个现象究竟是怎样通过物体传播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板书课题:声音的传播)意图:通过让纸杯发出声音,引出本课研究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深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在巩固和拓展环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声音接收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配套K12】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学目标】第五课时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热、电、力等自然现象,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2.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锣鼓)、接收器(如耳朵)、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物体)。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敲击锣鼓等声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需要什么条件?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不能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声喧哗?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2课时∣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第2课时∣教科版教学目的1.在探求活动中,能对研讨进程和结果停止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迷信地看法声响并应用声响。
2.情愿协作交流,体验到协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严重影响,擅长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休息效果。
3.探求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能否一样。
教学重点探求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能否一样。
教学难点掌握声响在不同物体中传达有什么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协作探求课前预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音叉〔敲击小锤〕、1米长的铝箔条、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响在不同物体中传达的记载表〞,空气传达声响实验装置。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同窗们往常喜欢玩玩具吗?师:明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只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进程中取得的知识多。
明天教员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我们继续探求声响传达的微妙。
师展理想验工具〔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可以传达声响。
〕师:经过这些实验,我们来探求一下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状况能否一样?让我们像研讨〝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探求声响的传达〔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求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师出示研讨方案:预备一张铝箔,纵向折叠几次,做成挺直的铝箔尺;一根木制的米尺、棉线、尼龙绳等。
这些资料的长度相反,比如都是1米长。
先预测,声响在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中的传达效果能否一样。
声响经过哪一种资料传达效果最好?把我们得想法和理由都记载上去。
预测声响在不同物体中传达实验记载表停止实验,留意每种资料的一端要区分与音叉衔接,找一名同窗在资料的另一端倾听。
区分使振动的音叉接触铝箔、棉线、尼龙绳、木制米尺等物体,细心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拟这些物体传达的声响有什么不同。
声响在不同物体中传达实验记载表师强调:一个同窗在物体的一端,握住真从音叉的柄,使音叉与物体接触或把物体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窗把物体的另一端靠紧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重 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
难 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一、钟罩里的收录机
1.师介绍实验的方法:
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
2。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3。观察实验的现象
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
1。 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
2. 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
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1。学生制作。
2.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2。声音的传播ຫໍສະໝຸດ 空气 液体 固体传话筒 听诊器
重 点
声音的传播方式。
难 点
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真空机、透明玻璃钟罩、收录机、铜铃、透明水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教案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拓展延伸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声音的传播 (2)教案与反思
2.声音的传播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汪村学校钱少华整理: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许猛华【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维、重视实践的意识,通过实践来探究自然现象,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线、纸杯、勺子﹑筷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探究活动一: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1.出示小铃并摇动它,让学生能观察到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铃声。
2.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在空气中能传播声音)3.学生自由讨论。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也不要紧)4.老师演示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
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5.提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6.师: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二、设计实验与活动探索物理规律活动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1.学生讨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2)你们组能提出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的假设?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期
上
课题
《声音的传播》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
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2)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假设吗?
(3)提出假设。
2.探究声音能否通过空气传播
(1)有同学提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怎么证明这个假设呢?我们能用鼓和乒乓球来验证吗?
如果在距离鼓不远处悬挂一个小乒乓球,这时,分别敲击距离小球较近的鼓面和距离小球较远的鼓面,你预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视频)
3.探究声音能否通过液体传播。
(1)有的同学提出水也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能用水槽、石头或其他发声器材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2)我们来试一试物体在水下发声,我们能不能听到吧。(视频)
(3)在水下的敲击石头、按响门铃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4)在水下游泳,可以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5)结论:声音能在水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探究声音能否通过固体传播。
(1)声音能不能通过固体传播?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来试一试。(图片桌面、楼梯、墙面)
(3)总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向各个方向传播。
5.总结。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
(三)拓展与应用
1.声音在太空中能传播吗?观看视频。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一种物质,能够传播,但无法看见和摸到;•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能够列举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能够模仿各种声音并分析声音的来源。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声音的传递过程。
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路径,懂得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4. 教学过程活动1:带入课题1.本节科学课的主题是“声音的传播”,你们知道声音是什么吗?(引出学生回答和讨论)2.你们曾经经历过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声源的情况吗?请大家说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实例)3.那么声音为什么会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实例)活动2:听声辨物1.准备一些不同来源的声音录音并播放,例如:风声、汽车声、鸟鸣声、手电钻声等。
2.让学生听录音并猜测声音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声音都有哪些来源。
活动3:探究声音传播1.准备两个玻璃杯和一张细线,将细线分别固定在两个玻璃杯的表面。
2.在其中一个玻璃杯的底部放入一块小石头,并轻击另一个玻璃杯的边缘。
3.学生观察细线的运动情况,并思考是什么媒介使声音传递到另一个玻璃杯。
4.通过实验以及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活动4:模仿发声1.学生分组尝试用不同的物品模仿各种声音,例如:模仿吃东西的声音、钟声、风声等。
2.学生模仿的同时,发散思维,探究各种声音的来源。
活动5:归纳总结1.教师系统化呈现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让学生对声音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2.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对声音加深认识。
5. 课后作业1.完成《声音的传播》课后习题;2.趣味制作一份关于声音的展板,让同学们了解你的学习成果。
6.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传播和来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与变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与变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2. 能够区分不同媒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和变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幻灯片3. 实验材料:铃铛、铁锤、水杯、水、吸管4. 实验工具:计时器、震动音叉、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大声地说话,让学生观察水面的波动。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它能穿过空气吗?能够传播到其他物体上吗?"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借助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声音是一种能量,通过物质的震动传播,需要媒介(如空气、固体、液体)的支持。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能够在不同媒介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得更远还是更近?三、实验观察(20分钟)1. 实验一:铃铛的声音传播a. 将铃铛挂在教室的一角,拉响铃铛并观察声音传播。
b. 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方向和距离,并讨论声音传播的原因。
c. 提示学生: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传播的,所以在空气中声音可以传播得相对较远。
2. 实验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a. 让学生用手敲击桌子,并观察声音是否传播到手臂上。
b. 提示学生:声音可以通过固体的震动传播,所以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距离较短。
3. 实验三: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a.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空杯子,用铁锤轻敲两个杯子的底部。
b.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声音在水杯和空杯中的传播情况,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
c. 提示学生:声音能够通过液体的震动传播,所以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距离较短。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指导学生总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的速度和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能够传播得更远;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快,传播距离较短;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较慢,传播距离较短。
四年级科学 3.2《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阜蒙县育才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指导案第一单元课题:三、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主备人:安凤娇一、学习目标(画出重、难点)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重点)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难点)3、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4、能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二、预习提示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导学流程(一)课题导入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
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
想不想听?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导入课题)(二)情境预设,自学质疑(知识问题化)1、提问: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2、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装什么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3、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三)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2、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3、教师介绍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使用。
(四)成果展示学生小组汇报,教师帮助总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学生制作“土电话”并使用,交流发现。
(五)答疑提升1、提问: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伏罂而听”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2、让学生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六)达标反馈1、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2、声音可以向()传播。
3、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最慢是()。
(七)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教师帮助总结。
(八)教学反思好题选编什么是“伏罂而听”?“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什么?答:“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声与生活
17.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这一课是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之后,指导学生探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课文先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样传播的,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知道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其他物体中传播。
2.会做观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
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物体中传播实验的能力和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土电话”的研究,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并能够作这样的实验,还能自己制作“土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