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标题一: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意义分析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对于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趋势,同时也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最后,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社会也会借鉴学生的实践经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标题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不够科学。
一些高职院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时缺少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其次,社会实践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缺少灵活性,在满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结合实践课程来进行设计。
最后,社会实践的质量发挥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时候社会实践的目的不够明确,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够多样化和具体化,导致实践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综上所述,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现阶段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需要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优化实践机制,提高实践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标题三: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框架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需要符合以下原则:主动性、开放性、包容性、实效性。
在此原则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设计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实践目标的设计、实践对象的选择、实践内容的开发、实践管理的优化。
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研究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出发,力求探讨出一个科学的、规范的、配套机制健全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大学生党员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展模式。
标签: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力量,是整个党内队伍建设中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重要群体。
在大学生党员的培训教育中,尤其是社会实践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因而在开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时,一定要明确实践的目的,创新实践的途径,探索实践的模式,形成一个科学的、规范的、配套机制健全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使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党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提高党性、详实国情、增长才干,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军。
1 当前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1.1 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足,社会实践止于浅层自社会实践开展二十年来,每年全国各大高校在寒暑假都设有社会实践的环节,然而部分大学生党员却把社会实践偏差地认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带给他们的益处。
他们用怠慢的情绪对待社会实践,用应付了事的态度拍些虚假的照片,用一些潦草的文字记录来完成社会实践记录与总结,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足,致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而止于表层。
1.2 专业指导上的缺乏,社会实践缺少资金支持在部分高校中大学生党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够与时代俱进,了解社会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带到基层,服务奉献基层。
然而在实际社会实践中,大部分高校社会实践队由于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带队,社会实践被简单地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一、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原则(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的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只能服从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资源支持,从而保证实践的最佳教育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学习是学生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有把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水准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源性动力,最大水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保证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服务社会基本职能相结合的原则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只有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体现大学的责任感,从而保证实践效果的持续性。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只有将社会实践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最大水准地体现高校科学的育人观念。
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举措(一)激发动力的宣传发动机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宣传发动,才能营造全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形成实践育人的良好格局。
(1)组织专题推介活动。
学校团委于每年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发布会”,将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框架、选题原则和组队标准等情况向全校学生公布,让学生明确基本的实践方向。
各个院系分团委分别在本院系召开“年度社会实践工作推介会”,通过往年工作回顾,个别发言,领导鼓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2)制作发放服务手册。
在认真总结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制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并保持每年更新,让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的流程非常熟悉;(3)充分运用网络媒介。
每年专题推介活动以后,校学生会实践部会建立QQ群和微博等社会实践沟通平台,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农村基层实践教育成为加强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如何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加有效、高效,让其成为更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活动,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现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农村基层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常包括“下乡传统文化、下乡扶贫助学、下乡义务教育”等形式,目的是增进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实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也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暑假期间,各大学纷纷组织学生前往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达数十万人。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后续跟进不足等,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探究1.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了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活动确定之后,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培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农村社会调查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摘要:社会实践话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爱心支教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贴近社会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社会实践的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要求相适应。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实现高校办学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从校园到社会,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为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提供良好的实验田,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扩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科学和身体素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改造世界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可以大部分地在学校课堂教育中完成,但运用理论的过程,必定是社会实践的过程。
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个体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使个体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
2.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广泛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回报社会,贡献国家的有效途径。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能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把握和认识,增进大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获得专业提升、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实践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一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定点社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久、稳定地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步普及,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方式在经费的筹集上采取了自筹和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扩大了经费渠道。
三是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提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思考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分析(一)利于补充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当前我国高校在实际运作中教书做得多而育人做得较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与学生持续强化文化知识学习以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忽视了与社会的接触锻炼;另一方面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偏向于说教,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标探索不够。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让大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将以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完善自身人格,塑造独立自主的个性,真正实现成长成才。
高校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的持续反馈,也能即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培养计划,以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和了解国情的窗口。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能全面了解社会、理解国情,通过亲自体验生活,了解城乡差别、校园与社会的差别,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鲜活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胸怀得以开阔。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体验生活和工作的真谛,准确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理解国家前途和命运,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奉献精神,进一步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定位,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有利于促动大学生更好地使用知识和理解知识知识、水平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探索,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加深对理论和知识的把握理解;在实践中使用知识,能更好地发现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兴趣。
大学生要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使用。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积累工作经验,提升适合社会的水平。
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精选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共2篇)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的思路,不断提高认识,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初步取得了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新成效。
一、创新实践的主要做法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不断提高认识,精心严密组织,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全面引深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五个贯彻始终”。
(一)坚持提高认识贯彻始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推动工作的动力。
在提高认识上,我们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在采取集中培训、笔记展评、考核竞赛、结对帮带、网络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实行外聘内请讲授学、外派挂职岗位学等方式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是深入讨论提高认识。
以“全民创业,共谋发展”为主题,在全县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论坛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省、市、县情的把握更加准确、对科学发展的定位更加合理。
三是深刻剖析提高认识。
通过征求意见、谈心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影响和制约全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更加准确、剖析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
四是整改落实提高认识。
坚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和分类整改的原则,对拟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为民谋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坚持问计于民贯彻始终。
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显著特色,也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们在每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都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
在学习调研阶段,无论是“坚定信心再创业、创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主题和“全民创业、共谋发展”大讨论主题的确定,还是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38个重点课题的选定,都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论文-管理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社会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问题,并着重通过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与保障体系,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确立专业化社会实践内容,优化社会化社会实践运作方式,积极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有效探索大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社会,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全面的融合和交流,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实践能力,同时还会将大学生的素质向社会普及,对于社会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确保活动质量,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
为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发展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国情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我国建设情况,充分认识我国国情,这对于一直在“象牙塔”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能够了解到更真实的社会状况,也能够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环境,增强自我责任感,充分把握时代脉搏,改变以往那种闭塞的生活状态,开拓视野,培养强烈的家国意识,预先规划自己职业发展路向,为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理论知识,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学习,虽然理论学习是必须具备的,而且对职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可是在大学课堂上学来的大都是间接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但是却往往缺乏实践检验,无法顺利将学来的扎实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
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转化理论知识的平台,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充分的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将在校理论知识真正变成生产力而创造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两者完美的结合。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团队前往农村、乡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与农村建设、支教助学、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当前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时间短暂、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效果不深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探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活动的持续性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基础。
在传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活动时间往往只有几周,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可以通过延长活动的时间,比如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延长到一个学年的时间,使得学生团队能够有更长的时间与农村进行接触和互动,从而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效的帮扶措施。
活动的多样性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
传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支教助学和农村建设项目上,缺乏多样的项目选择。
而农村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设计出更多样化的活动项目,比如农村创业支持、农产品销售推广等,使得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活动的机制化是构建长效机制的保障。
传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往往是由个别学生或学生组织自发组织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
可以建立学校、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组织和管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可以制定活动标准和评估体系,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成果转化是构建长效机制的落脚点。
传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只注重活动的过程,忽视了活动的成果转化。
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将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帮扶项目或农村发展项目,为农村地区提供长期的发展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将参与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与农村地区建立起长期的联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支持。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探究是为了弥补传统实践活动中的不足,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出现重点轻面现象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不少高校把主要人力和经费投入到一两个重点团队、学生骨干或某一类社会实践上,而大部分面上组织的社会实践则缺少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出现点上热火朝天,面上鸦雀无声的现状。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采取漠不关心或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和社会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相关。
2、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存在重面上组织轻具体指导很多高校对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都笼统的发文,通过院、小班传到学生手中,但具体怎么搞、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则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出现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和开展社会实践的尴尬境地,相当数量的学生则靠东拼西凑或移花接木的方式,交篇调查报告应付了事。
3、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薄弱目前很多高校基地建设存在“缺乏系统性、长效性、运作不规范和稳定,基地类型单一数量少”等问题,使得同学们各自为营,势单力薄,形不成气候和规模,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4、实践形式和内容传统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团中央都确定了很好的主题,但实践内容和形式仍十分单一,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义务劳动等形式,无法从纵向深入改革和创新;其二社会实践内容空乏,无法与大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存在实践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其次,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仍有重表面宣传,实际效果少,假期相应号召临时做得多,平时主动做得少等现象。
5、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以及必要的考核手段,无法对参与社会实践同学的表现和实际成果给予科学的量化和考评;没有建立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就业推荐挂钩,这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必然会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情, 受教育 、 长才干、 作贡献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 理 ,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分析判断和协调解决问题
践 以实践 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 目 标, 促使大学 的能力 , 夯实知识基础 , 提升综合能力。
生与社会有机地沟通和融合 , 让他们在实践 中锻炼 能力 、 锻炼中提高素质 , 是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的 ( 三) 帮助大学生巩固知识实现 自 我
大学 生要 实 现 自我 ,必 须要 坚持 理论 与实 践 的
重要 途径 。 高 校应该 用 长远 的眼 光和研 究 的态度 对 结合 。需 要扎 实 的理论 功底 , 但更 需要 学 以致用 , 用
待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 积极构建新形势下 的长效 所学 知识 指导 实践 。同时通 过形 式多样 的社会 实践 机制 , 保证社会实践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热门话题
职 业 教 育
2 01 5年 1 0月 下
构建大 学生社会 实践 育人的长效 机制
卢玉军
摘 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过 3 0 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 , 已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 、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管理体系 、 实践成效 、 评价机制等方面出现 了一些问题。所 以, 高校应从加强管理 、 推进课程化建设、 提升实践效果等
念。 从年头至年尾 , 随时都可以参加社会实践 , 譬如 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 必然导致点上 的闪光和面上 的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二) 推进 大学 生素质教 育的要 求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 总体 目标 是全 面推 进 素 质 教
起来 ,形成联通大学生与实践单位对接就业 的导 向
高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的研究
高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的研究摘要: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取得的一些成绩及存在不足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高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议,包括:落实责任,统筹协调;丰富内容,强化资源意识;科学设计,优化考评;资源整合,健全机制。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1 引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
自1982年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洗礼,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许多高校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伴随时代的变迁,社会实践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 目前高校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取得的成绩2.1指导程度加强自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不断加大指导力度,分别从有关文件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上提出了要求和部署。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既有总体要求,又有针对不同时期的意见和具体要求。
同时,中央还专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工作,包括社会实践的落实和表彰。
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
2.2内容不断丰富新时期,在发扬以往经验的同时,高校大学生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四个结合”的要求,社会实践内容得到的很大程度的丰富。
尤其是在抗击汶川大地震和2008北京奥运会中,志愿者的服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3运行机制初步建立长期以来,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倡导之下,各级单位都对高校社会实践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大部分高校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注重与企业联合,保证社会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定期总结和表彰;等等。
2.4参与意识增强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初,大学生们往往是以小分队的形式参与,参与者也仅仅是少数学生干部之类的所谓的精英。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在暑假期间到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旨在使大学生增进对农村社会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暑期社会实践仅仅是短期的活动,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得实践活动可以持续进行下去,并有更大的影响力。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增加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暑期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的效果,以确保长期效益。
大学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正式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在大学校园内组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实践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建立与农村地区合作的机制,例如与农村学校、农村居民组织合作,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帮助,使实践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持续。
大学生自身也应当积极参与并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可以组织自己的社团或团体,通过自发的力量推动暑期实践的持续发展。
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项目评估,推动实践活动的不断提高。
建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大学、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才能够使暑期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并最终实现对农村地区的长期支持和帮助。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项旨在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构建起长效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要加强组织与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要配备专门的教师担任社会实践的指导员,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要开发多样化的实践项目。
社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到农村学习,还可以涉及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项目,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项目,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要加强实践成果的评价。
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不应仅仅停留在暑期三下乡的活动上,而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化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建立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要建立起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机制,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但仅有一个暑假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推动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应加强组织与管理,开发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加强实践成果评价,建立起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化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体系的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自身特长和所学知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活动。
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立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长效体系的建立更是必不可少。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三项重要教育活动”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和高校的推动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
有了社会实践的参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社交圈。
但是,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数量与质量不平衡,有些高校还存在社会实践难度不够大、缺少相关指导等问题。
其次,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以“一次性”的方式参与,实践成果得不到集成。
最后,缺乏完善的长效管理方式,不能够形成有监管、有规范的运作机制。
2.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体系的建构2.1 长效体系构建的目标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体系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指导。
(1)通过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数量,来促进品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2)长效实践模式的建构,能够使大学生持续性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一次实践、多次收效。
(3)完善管理,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和正规化运作,防止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合法利益。
2.2 长效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体系,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体系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联系渠道:针对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优化联系渠道入手。
建立巧妙的联系渠道,让大学生能够跟社会直接交流,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2)开展主题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包括环保、扶贫、医疗、文化等等。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不仅能够增加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其次,我发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习实践活动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工作,例如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
只有组织和管理能力足够强的人才能够做好这些工作。
在实践中,我积极参与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另外,我认识到了学习实践活动需要有有效的评估机制。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对学生的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它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积极跟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发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综上所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并需要有有效的评估机制。
在我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了这些重要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摘要:社会实践教育作为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原有机制弊端日益凸显,需要立即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笔者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现状分析进行研究,进而探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隐性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中,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六点要求,对高校社会实践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改变现阶段社会实践环节的薄弱现状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与类型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条件下,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引言近年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中国的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开展,通过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和基层社区,学生们不仅可以增进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更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参与人数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实践成果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本文旨在探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旨在提出相关建设对策,以不断完善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 问题意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存在着机制建设不完善、长期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其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长期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研究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农村社区的实践服务,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提升。
深入探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推动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2. 正文2.1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及。
这一实践形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些大学开始尝试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寒暑假的教学计划中,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起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农村为主要实践地点,学生们在乡村学校、农田、农民家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和调研活动。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和大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逐渐扩大至城市社区、企业、环保组织等不同领域,形成多样化的实践内容和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实践活动也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摘要:社会实践话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爱心支教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贴近社会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社会实践的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要求相适应。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实现高校办学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从校园到社会,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为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提供良好的实验田,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扩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科学和身体素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改造世界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可以大部分地在学校课堂教育中完成,但运用理论的过程,必定是社会实践的过程。
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个体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使个体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
2.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合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
3.社会实践符合高校办学与市场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突破,为解决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所需,市场所要,社会需要怎样的人,高校就怎样培养,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课程结构调整。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案例——西建大环境学院“爱心支教”活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开展好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模式,使大学生能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改革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探索出一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新路子——关爱农民工子女,深入农村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1.“爱心支教”活动介绍爱心支教活动开始于2011年暑假,由环境学院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秉承“博爱、诚信、执着、共赢”的理念,以“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为主题,紧密围绕团中央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迷鹿村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兴趣培养、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
爱心支教是此次教育帮扶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内容包括文化课辅导、诗歌、绘画、舞蹈、唱歌、手工制作以及体育训练等项目。
在支教之外,我们还成立专业的调研小组对迷鹿村环境、经济、教育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了解该地区发展状况,并针对农村现实,发挥专业优势,对调查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撰写了数份调研报告。
详实分析调研结果,针对其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利用专业知识就迷鹿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将调研成果赠与当地政府,希望为当地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心支教”活动特点及效果(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参与性和积极性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活动成功的保障。
本次“爱心支教”活动无论前期策划、中期开展以及后期宣传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其间教师则予以监督和指导。
这样,不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支教内容丰富,实现资源共享爱心支教队伍深入农村基层,针对其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硬件设施简陋,文化意识淡薄等现实因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支教计划。
首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大力开展支教宣传,吸引广大村民注意并引导大家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由家长带动学生自主前来接受教育;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案,如学龄前儿童,主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教授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摆脱校园学习的严肃枯燥,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传授知识;最后,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加深文化课的学习。
(3)支教为主、调研为辅在支教之余,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迷鹿村生态环境、教育现状等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钻研能力。
志愿者通过实地参观、走访调查等手段获取有价值的调研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讨论调研结果,并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如针对迷鹿村生态环境问题撰写的《迷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论文,行之有效的提出当地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提出改进方法,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环境。
3.由“爱心支教”引发的关于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尽管上述案例在首次举办过程中获得圆满成功,但如何将“爱心支教”活动长效开展下去,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问题。
影响“爱心支教”活动长效机制建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于社会实践意义的正确认知“为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广大志愿者心中,究其原因则是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知,不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思想。
不端正能思想便不能全心投入其中,这便是有碍“爱心支教”活动长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缺少固定的支教队伍管理机构从上述案例看出,以上志愿者支教队伍是在学院团委组织下临时建立的学生团体,并非长期存在的组织。
因此,活动人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不便于长期开展活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建立专业的支教队伍管理机构,是保障长效机制建立的巨大前提。
(3)缺乏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由于“爱心支教”活动是初次开展,在志愿者选拔、培训和管理方面均缺少实践经验,可谓是“摸石头过河”。
因此,要建立“爱心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必须要制定详实的志愿者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志愿者的更替和选拔,成立志愿者培训小组,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4)缺乏长期开展支教活动的基地缺乏长期开展支教活动的基地是“爱心支教”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活动地点的不确定性给开展支教活动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关注以及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等因素都给创立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只是,如今在面对新任务、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的时候,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方面,还是十分薄弱的,因为社会实践的方法方式还很少,而社会实践中的新机制新体制还没建立成功,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基地的建设还不能够满足,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措施不够多、重视不够多、方法不够多,全社会共同努力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和体现。
通过对我院大学生“爱心支教”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将对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提出以下几项建议:1.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的思想方向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思想方向,扩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宣传工作。
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按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而探索就建立在社会实践中与服务社会,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高等院校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自觉主动的姿态深入社会。
同时,调整学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去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与社会实践的好局面。
2.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与管理机构必须要过良好的组织管理机构,去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而实现社会实践必须从学校开始,只有让实践单位、学生、学校一起有力的转变,大学生社会实践愿望才有以顺利进行。
社会实践是新时期大学生,走向社会、锻炼成才最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需学校认真地去组织,大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和社会的大力鼓励与支持。
因此,为有效确保活动内容的高层次化,社会实践骨干队伍的组成,应由校内外指导教师骨干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有机的结合。
3.设置规范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纵览现有的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普遍存在着延续性和稳定性差、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社会实践总体上处于一种零散、无序、多变的态势等问题。
为了鼓励争先,鼓励发展,高等院校应设置规范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本着逐步建立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条渠道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的目标,高等院校应先积极的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一项,整体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为之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设立学分。
让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学籍管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科学考评方法与区分等级考评,每一个学期都应进行一次,对社会实践成绩不达标的不可参与优秀学生干部与奖学金的评选等。
还可以把对指导社会实践教师的计算教学工作量统归于晋职晋级考评体系中4.完善科学中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想完善科学中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必须先建立优良和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可以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规范化、制度化与连续化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