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拥抱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拥抱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堂上要架起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贴近孩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就把我教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些做法与老师们交流一下。
首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是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呢?答案是勿用置疑的,只有这样才能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中的信息窗一“科技小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找出、说出1~10的数后,问:“能不能从我们的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10各数?”学生很快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了许多,如手、脚、眼、耳,又在我们教室内发现门、窗子、玻璃、课本、铅笔等许多物体的数量。我接着说:“老师有6支铅笔,你呢?”学生一下子说出来好多,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把课堂推向高潮。这样,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当中真正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就会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体验生活。
当孩子们有了一种能力之后,有时候他们的想像是出乎意料的。比如,在我们几天之后学习“0的认识”时,我们班的同学就给我了一个惊喜:课上同学们经过一番辛苦的劳动之后,终于把所有的苹果都摘完了,‘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学生有了充足的感知,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处理自主练习时,一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黑板上有小鸟!”全班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黑板上,脸上露出怀疑,我也纳闷:小鸟在哪儿?只听他说了一声“是0只”,我们一愣,接着就齐说“对,有小鸟”。
还有,在学习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中比较高矮这一内容时,我故意和一名学生去抢篮球,学生马上就发现了问题:老师高,学生矮;老师大,学生小……然后我让同桌互相比较,并适当扩展,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内容,下课时每个人都笑着跑出教室。像这样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可用资源,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相信学生就能轻松地学习数学了。
其次,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的调查
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表不同的水果(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得出谁搭的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还有,教学“阿福的新衣”中的“厘米、米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一量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如果不用尺子量,你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用手扎、铅笔、橡皮、小刀等多种方法。然后在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用尺子自己动手实践测量,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测量。
再次,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我就遵循这一理念,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调查,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例如,在学习了“妈妈的小帮手”中的“分类与比较”之后,我就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样的数学问题,它们是怎样分的。学生们调查后交流:超市中有分类,食品放在一起,酒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孩子们从生活当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再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学生马上将生活中学到的分类的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上:有的按学科内容不同分,有的按书本的大小不同分。
他们用的方法不一样,但都能将自己的书包由原来的混乱变的整齐,锻炼了自理能力。最后请同学回家后帮家长做一件能用到分类这个数学问题的家务,和家长共同完成,共同评价,以检查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从上面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让数学与生活来个热烈的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