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碑石与文化第3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第一部分(4-7单元)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第一部分(4-7单元)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第一部分(4-7单元)第四单元物以载文文字的记录和传承需要有载体,比如甲骨和青铜器。

但除此之外,先秦时期的文字载体还有简牍、缣帛、陶器、玉器、石器等。

在这一单元之中,我们将通过多样性的文字载体,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简牍,指的是古人写字用的竹片和木板,简牍在纸张发明之前是传播和承载中国文化的主要工具。

战国中晚期湖北荆门包山楚简湖北省博物馆藏您现在看到的竹简实物是战国时期的竹简。

时隔千年,这些竹简的文字清晰可辨,这些丰富的墨书真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字隶变时期的真实而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字发展史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了文字异形,这使得学者辨认春秋战国的古文工作也非常艰辛。

春秋战国的竹简上记录的内容主要有著作、器物清单、档案等等。

现在您看到的是陶文。

陶文是指刻划、钤印、书写在陶器的文字。

字数一般比较少,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吉祥语和时间等。

此类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普通民众的联系很密切。

我们现在看到是降亭陶釜,属于战国时期三晋文物。

陶釜是古代的一种锅,降亭指的是地名。

成语釜底抽薪中的釜,本意就是指的这种器物。

小双桥朱书陶文降亭陶釜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商晚期陶文西周陶文与陶器上的文字相类似的还有玺印文字,字数也较少。

玺和印是人们用来昭明信用的凭证。

印最早出现在商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普遍传用。

这一时期的玺印的质地常见的以铜为主、其次是玉。

另外也有银、玛瑙等,甚至石器、陶器。

玺印按照印文内容可以分为官印、私印、成语印和图像印。

我们来看一下先秦玺印。

燕国印的形制与文字颇具特色,多数为长条形印面,有细长的柄,自名为“鍴”(duān),楚国印玺多阳文,不论方印、圆印,印面有边框,少数有界格。

在先秦时期玉石器也是一种文字载体,其中盟书最具代表性。

盟书也叫载书,多为玉石薄片制成。

是春秋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了政治目的举行盟誓活动时,记录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7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7讲

仇士良(781年 - 843年), 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 兴宁)人,檀权揽政20余年, 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 杀二王、一妃、四宰相。
唐宣宗与仇士良家族
《汇编》大中055《仇氏(赠才人) 墓志》宣宗御制:
南安郡夫人赠才人姓仇 氏,爰自牧、香之后, 率多闻人,由本部疏封, 锡汤沐之邑,初以才貌, 选充后宫……以大中五 年五月十八日,殁于宫 中,时年廿四。呜戏! 尔生于华宗,被此显秩, 存有懿德,殁有殊荣, 可谓无恨于初终矣。
• 唐代以礼婚娉,模拟士族门第,得到 较普遍的接受。
• 明代:明代严禁宦官娶妻,违者剥皮 之刑,多临时伴侣,称之为“对食”、 “菜户”。
《万历野获编》卷6:内中宫人鲜 有无配偶者 (如魏忠贤——客氏)
宦官的家庭
《续集》大中078《李敬实墓志》:

宦官有礼聘的“妻”, 而且可以续娶。墓志不 见有“妾”。
唐代宫女
1-5品:皇帝嫔妃 6-9品:普通宫官 无品宫女:体力劳 动, “不识君王 到死时”。
唐代宫女墓葬
2008年西安西郊枣园地区发现 唐宫女公共墓地。即唐诗中的 “宫人斜”(野狐落),出土 七合墓志。
• 从铭文看宫女可分两 类,一类宫女从入宫 直至死亡,老死不得 出宫; • 第二类宫女似乎只能 侍奉一朝天子,待皇 帝死后,将会被辞配 于寺庙或尼姑庵中削 发为尼,即墓志中称 之为“亡宫尼”。
第七讲:宦官与宫女——碑石所见唐代的宫廷
唐代文物中的宦官形象 墓志所见唐代的宦官家庭 唐代宦官与政政治 碑石所见唐代的宫宫女
问题与思考
中国古代的宦官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
东汉造纸术蔡伦
明代航海家郑和
清 代 末 年 慈 禧 与 宦 官 的 合 影
帝制推翻时流落街头的末代宦官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1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1讲

• • • •
儒家石经 东汉刻《熹平石经》 唐《开成石经》 《清石经》
2013-5-14
• 谢谢观看
2013-5-14
• 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各领域 都表现出张扬恢弘的盛大气象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多宝塔感应碑》
唐玄宗天宝十一载 立,颜真卿书,藏 陕西碑林博物馆。
高285cm,宽 102cm。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唐德宗建中二年立, 吕秀岩书。 • 高279cm,宽99cm。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宋元明清:碑刻开始走下坡路
• 缺乏唐碑那样巍峨弘博的 气势和蓬勃向上的风采。 • 转向研究总结。“金石学 ”宋以后成为专门之学。
时代特质: (1)辽金元少数族文字碑。 (2)出现法帖碑。 (3)农田水利、契约乡规、 工商会馆等社会经济方面的 碑刻大量出现。
2013-5-14
一、汉代碑首一般为尖顶, 称为圭首碑。 圭是信物,符合礼法要求, 但不够美观。
二、唐代碑首多为圆首碑。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影响
三、虽为圆首,但是巧妙的 保留汉碑的特点,碑额仍为 圭形,中间缀一宝珠,遂为 定制。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碑晕
沿碑额所凿的三道弧形浅槽。 一、先秦碑石遗制。本为防止 绳索任意滑动,控制方向速度 所勒刻,后演化为装饰纹。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碑刻的史学价值
• • • • •
补史之阙 正史涉及绝少的人群 女性群体 僧道等出家人群 宦官等特殊群体
2013-5-14
第一讲:概说 碑刻的文学价值
• 补诗文之阙 • 叶昌炽《语石》卷四《诗文 》又云:“大抵石刻诗篇, 颇有世所不恒见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课件3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第3课《柳子厚墓志铭》课件3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 理。
一、简介背景 王叔文集团
唐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 官专权,朋党相争,中央政权实力逐渐削 弱;吐蕃(bō)、回纥威胁唐边境。贞元二 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 力图改革朝政,提拔重用了一批拥护自己 又具有革新思想的人,如王叔文、王伓(pī) 等。当时柳宗元仅33岁,与王叔文交谊很 深,政治见解又一致,被王叔文提拔为礼 部员外郎,又团结了其他人,如:刘禹锡、 韩秦、韩晔、陈练、凌准、程异、韦执谊 等(加上柳宗元共八人)。
千人。
下——下达;“比”(去声)——达到 且——将近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 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 者,悉有法度可观。
都是著名文学家。二人齐名 (并列入“唐宋八大家”), 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 者。但在政治上,二人属于不 同的政治派别。柳宗元是革新 的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 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 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 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 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踔厉风发”——形容意气风发。 “踔厉”,跳跃的样子。“风发”, 象风一样地快。
“率常屈其座人”—— “率”,都。
“屈”的活用?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 誉之。
“争欲令出我门下”—— 句式? “令”,使,后省略宾语“之”,
代柳宗元“争欲令(之)我门下” “交口”—— 异口同声
部是当世的名人。

碑刻的种类、演变与书法的关系doc

碑刻的种类、演变与书法的关系doc

碑刻的种类、演变以及与书法的关系■华人德一、碑刻的种类中国碑刻按种类分,大致有刻石、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造像记及杂类等。

但是这样分类也只能就其大概,其形式、内容、功用方面往往有交叉。

如西晋和十六国、北朝时期,有些墓志就做成碑的形状,设置在墓室、墓道里。

造像记也有做成碑的形式,而称之造像碑。

四川等地的东汉崖墓,往往在墓室石壁上刻有题记,记年月、姓名、造墓大小、价值等。

简单的仅刻死者姓名。

形式是摩崖,而内容则近碑志。

以上所列各类碑刻,其所立或为纪功述德,垂之久远;或为标识冢墓,以示来昆;或为正定文字,启明后学;或为发愿祈祷,修福禳灾等,初无流传书法之意图。

而宋代及以后的刻帖,有木刻,有石刻,而以石刻占多数。

刻帖之动机是摹刻名人、书家的书迹,用以保存、传拓,化一身为千万,可作观赏、临习。

其所研究刻帖的学问称之为帖学。

帖学,一般不包括在传统的金石学中。

专门研究碑刻的学问称之为碑学,是金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刻帖,不在碑刻种类之内。

二、各类碑刻的演变以及与书法的关系1、刻石立于宗庙、坟墓,刻有铭文的碑之实物,到东汉中期才大量出现。

后人于是将发现的新莽以前凡刻有文字之石称之为“刻石”。

“刻石”的名称来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天下,先后在沿海地区的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之罘东观、碣石、会稽等地立石刻辞,以颂秦德。

这些在《史记》里有记载,都有“刻石”、“刻所立石”之称。

战国时秦国的《石鼓文》,金石文字学家唐兰就起名为《雍邑刻石》。

中山国有《公乘守丘刻石》。

秦代有《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西汉则有《群臣上醻刻石》、《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连云港界域刻石》。

新莽时有《居摄二坟坛刻石》、《莱子侯刻石》等。

也有如《鲁北陛石题字》、《霍去病墓石题字》、《杨量买山地记》、《鲁孝王陵塞石》等则以其形式、功用来命名。

这些石刻可归入杂类里面。

后世少数石刻也有称作“刻石”的,如高句丽《好太王碑》,它是一块高六米多,不规则立方柱体的巨石,石质粗糙有小孔,四面刻字,非碑的形制,故亦有称之为《广开土王纪功刻石》。

乾嘉学人书法视野中的唐碑——以翁方纲为考察对象

乾嘉学人书法视野中的唐碑——以翁方纲为考察对象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乾嘉学人书法视野中的唐碑—□ 席 乐冠,认为其集众家之所长。

他以虞世南与褚遂良为例,说“虞以浑融之,褚以润泽之,故曰合二家而为一欧阳也。

”⑥对于其他的几家,翁氏也做了高下之别,基本是以欧为首,虞、褚次之,颜再次,柳“未能当也”为最下。

为了突出欧书的正统性,翁方纲还以王羲之所代表的晋楷书为标的,认为虞与欧等同于兄弟,与晋楷关系最近;其次是褚,与欧相当于父子,关系远了一代;最后是颜柳,与欧“亲尽则不属矣”。

这样一个由王羲之到欧阳询、虞世南再到褚遂良最后是颜柳的发展脉络从翁方纲这里被建立起来。

二、淳古质厚——翁方纲的唐碑审美特质论翁方纲推崇欧体,以《化度寺碑》为欧体典范。

他在《苏斋唐碑选》的末尾说道:“要之唐楷以《化度》为第一”。

为此他不惜公开反对前辈书家王澍,就《九成宫醴泉铭》与《化度寺碑》孰为欧书第一的问题与其论战。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奉召所作,书写严谨,保存完好,残泐较少,显得清和秀润,王澍誉其有“朗畅”之风神。

《化度寺碑》风化较甚,笔画边缘模糊不清,有一种旷古之美,近于后人所说的“金石气”,翁方纲称之为“遒逸”。

针对二者美学内涵的不同,翁方纲专门写了《化度胜醴泉论》,首先申明前人都将《化度寺碑》的艺术高度置于《醴泉》之上,这是一个共识,同时列举了一系列文学、音乐、绘画方面的例子来说明“遒逸”的美学高度确实要超过“朗畅”。

⑦对王澍所说的《醴泉》之美在于“长庚芒角”,即笔笔分明的书写特征,翁方纲同样不能认可,他认为欧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含蓄蕴藉而非神采外露,他说:“善学欧书者终以师其淳古为第一义,而善学《醴泉》者正不可不知此意。

”⑧这等同于公开向王澍发难。

最后,当这种分歧越来越大时,翁方纲甚至声色俱厉地直斥王澍对欧书一无所知,他说:篛林一生习欧书而不识《化度》,岂惟不识《化度》,抑并不识《醴泉》,岂惟不识《醴泉》,直不识欧书耳。

碑林博物馆讲解词

碑林博物馆讲解词

碑林博物馆讲解词各位游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1号考生王文博,我今天抽到的题目《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

来到碑林就来到了“书法艺术的故乡”。

碑林博物馆正式定名于1992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

叫泮池。

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

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

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

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

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

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

旁边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

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

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就来到碑林了,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

《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

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

“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着作。

(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

《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

唐代碑石与文化 第8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 第8讲
第八讲:碑石所见唐代科举与朋党之争
唐代科举概说 墓志所见几种特殊的科举 墓志所见唐代的进士科 唐代科举与朋党之争 问题与思考
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唐代官员的三种来源
一、门荫入仕:逐渐衰落。
二、杂色入流:数量最多, 但品秩底,升迁慢。
三、科举入仕:高级官吏。 (进士科)
唐代科举概说
� 分常举和制举。 � 常举:明经、进士、明律、 明字、明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士科
• 唐前期进士占宰相总数比重
太宗 宰相总数 29 进士出身 2

高宗 41 9
武则天 40 20
玄宗(止开元22年) 27 18
唐后期进士占宰相总数比重
宪宗 宰相总数 29 进士出身 17
穆宗 14 9
敬宗 文宗 7 7 24 19
武宗 宣宗 15 12 23 20
懿宗 21 10
一、取解入京
《汇编》大中102《韩昶自为墓志铭》 • 昌黎韩昶,字存之,传在国史,生徐之符离,小名 曰符。幼而就学,性寡言笑,不为儿戏,不能暗记 书,至年长不能通诵得三五百字,为同学所笑。至 六七岁,未解把笔书字。即是性好文字,出言成 文,不同他人所为。张籍奇之,为授诗,时年十余 岁,日通一卷,籍大奇之,试授诗,童皆不及之。 能以所闻,曲问其义,籍往往不能答。受诗未通两 三卷,便自为诗。及年十一二,樊宗师大奇之。宗 师文学为人之师,文体与常人不同,昶读慕之。一 旦为文,宗师大奇。其文中字或出于经史之外,樊 读不能通。稍长,爱进士及第,见进士所为之文与 樊不同,遂改体就之,欲中其汇。年至二十五,及 第释褐,柳公公绰镇征辟之,试弘文馆校书郎。
三、考试(春闱)
【考试时间】:正月。“准式, 卯时付问头,酉时收策。”早 上5-7点 开 始,晚上5-7点。 后期,可通宵。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4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4讲

• 李白《长干行》:十四 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古人早婚的原因
• 一、生理原因: • 古人平均寿命较短,除 去夭折者外,人均不超 过五十岁。
• 二、家族原因: • 早婚早育,后继有人 • 三、经济原因: • 农业社会,需要劳动力
中后期晚婚的原因
(一)战乱影响。 白居易《赠友五首》: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 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二)家境贫寒 白居易《秦中吟》: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
唐代再嫁女性
• 1、唐代女性以寡居占多数。 • 2、十余例改嫁再嫁女,多不与后夫合葬,单独葬与某地最 多,其次为葬于父母家。
• 原因: • 一,唐人对改嫁、再嫁的态度较为忌讳。 (皇族不忌讳,但礼法士族多禁忌)
• 二,再嫁之夫子嗣的反对
唐代的两娶一门
• 《汇编》贞元096《崔程墓志》:
公两娶一门,女弟继室, 即„„州司兵叔向之长女,今 相国余庆、河南尹瑜、信安 守式赡、高平守利用,皆诸父 也„„归我九年,生一男二女, 遘疾而终,享年廿;后夫人柔 德克比,是以嗣之,亦生一女, 又不幸先公而殂。
唐代的亡妻墓志
(二)描述妻敦睦亲族,持家有道:
《汇编》开成013 《唐故崔夫人墓志》: 为子、为妇、为妻、为母之道,可谓备矣。 《汇编》会昌053《崔隋妻赵氏墓志》: 夫人神清骨羸,少以女工奉长上,无蚤夜。 洎嫁,贫不展。无何,中其疾于屈伸俛仰 之间,凡六年。
唐代的亡妻墓志
(三)叙述亡妻的诗文、才学。 《全唐文补遗》七卢之翰《卢之翰妻京 兆韦氏墓志铭》:
唐代的亡妾墓志
• 《续集》天宝061《故美人李二娘墓志铭》 • 李氏者,王公之美人也。体静心闲,花明月朗。 独立闰门之内,不知者咸以为神。皓齿工歌, 长袖妙舞,暂因闻见,必使悲欢。岂徒遏行云, 下威凤而巳。王公好奇赏异,求娉纳焉。年十 有六,遂归于我,既美於色,又贵于德。飞呜 锵锵,言笑晏晏。所以恃宠於枕席,承恩於帷 房,将如夫人,其兆已见。何图享年不永,与 善无徵,呜呼哀哉!以天宝九载三月七日寝疾, 卒於昭应县之官舍,春秋廿有一。有一男一女, 并才离襁褓。知与不知,咸为流涕 。

碑林讲解词

碑林讲解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

非常高兴能为大家讲解碑林。

(4部分)1、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其前后分为孔庙、碑林、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

碑林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起来的。

孔庙又称文庙,是封建社会专门祭祀孔子的地方。

西安孔庙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

眼前这座木牌坊叫“太和元气坊”,“太和”指阴阳两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之本源,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皇族朱惟柪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的。

“太和元气坊”东西两面供人们出入的门分别叫“义路”和“礼门”,为供君子出入之门。

牌坊南面外墙的“孔庙”二字为清末书画家刘晖所写。

牌坊前两个扇形的水池,最早建于元代,叫“泮池”。

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的水池称泮池。

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

泮池前的这道门叫棂星门,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

在古代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工作人员走东门。

进入棂星门,道路两旁各立有两个八棱形的石柱,它叫“华表”。

天安门前的华表属于等级最高的一种形式,上面有盘龙,象征着天子,而我们眼前华表上的动物叫做牴祪(dǐguǐ),也叫做望天犼,是一种祥瑞之兽。

下来我们该经过戟门,这座门建于明代,是供祭祀大典的文武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之用,故又叫仪门。

穿过戟门可以看到东西两侧各陈列着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东边的叫做景云钟,是因为它铸成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每年新年辞旧迎新的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西边的是大夏石马。

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创立。

这匹石马是从西安查家寨他的儿子赫连璝(guī)墓旁移来的。

在博物馆中轴线上,我们能看到左右对称排列六座亭子,叫御碑亭。

因为每座碑亭里都立有一方清代皇帝所御笔书写的碑,碑文内容主要以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为主。

道路两侧有东西两庑,原来是用来供奉孔子72贤士像的,现在为博物馆临时展厅。

04中国古代史课件·唐朝的开放态势

04中国古代史课件·唐朝的开放态势

2、吐蕃
《旧唐书·吐蕃传》: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 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 金宝,奉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 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 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 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 以习《诗》、《书》。又 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陈陶《陇西行》: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开成五年(840)回鹘可汗为黠戛斯所 杀,汗国崩溃,诸部离散。一部分南 下降唐,一部分西迁:迁徙至河西走 廊者,称甘州回鹘;至高昌者,为西 州回鹘。
吐鲁番出土设色幡画 回鹘贵人像
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3、回纥与南诏
南诏(649-902),253年,传13主 唐代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开元二十六年(738)“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 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 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曰越 析,曰浪穹,曰样备,曰越澹,兵力相埒,莫能相壹; 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 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 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洱 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 迁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 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 ” 862,庞勋率戍卒起义——“唐亡於黄巢,而禍基於桂林。”
一、唐朝的参 奉使按胡俗, 平明发轮台, 暮投交河城, 火山赤崔巍。 九月尚流汗, 炎风吹沙埃, 何事阴阳工, 不遣雨雪来。 ……
唐安西都护府(640~648) 交河故城遗址
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1、突厥
丝绸之路的畅通
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 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 、焉耆 、 于阗 、疏勒 )。

墓碑文化 . 与墓碑相关的组成

墓碑文化 . 与墓碑相关的组成

熙和文化建设之---
墓碑文化拾遗(十)
墓碑文化.与墓碑相关的组成
(1)墓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碣,特立之石。

”“碣”为孤立的一块巨石。

从碣的本意来讲,有标榜、标识的作用。

(2)墓阙
墓阙,西汉已出现,是树立在墓前的一种标志性建筑。

由仿效“用来登高望远”的门阙而来。

阙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对称的二阙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完全相同。

一般高4 至6 米,大多由石块垒砌而成,由阙顶、阙身和阙基三部分组成。

阙身上往往有分层雕刻的各种浮雕画像或铭辞。

比较著名的如雅安《高颐阙》(建安十四年,209)。

(3)神道柱和神道碑
神道柱是华表形状的圆形柱子,成双成对地树立在墓前神道两侧,用来标识神道的位置。

神道碑,立于神道两侧相互对立之碑。

比较著名的如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4)墓志
墓志又叫“埋铭”、“葬志”等,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附葬品,随棺埋在墓穴中。

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卒年、葬期,一般多采用石、砖,少数亦有铁铸品、陶瓷品。

(5)墓表
墓表实际上与前面提到的神道柱和墓志有同类之属,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比较著名的如《吕他墓表》(后秦弘始四年,403)。

(6)墓塔和塔铭
“塔”在中国简称“浮屠”或“浮图”,是一种古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最初专门用来埋存佛祖的骨灰、舍利、牙、发等遗体的,成为佛教徒崇拜的对象。

一般墓塔正面都有塔额,上刻铭文,称为“塔铭”,又名“塔下铭”、“灵塔铭”、“身塔铭”等。

塔铭的文体、内容及埋设目的均与世俗墓碑相近。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2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第2讲

第二讲:概说(下) 伪:丞相诸葛令碑
《文物》1983年5期 碑文:丞相诸葛令。按九里捍都城, 用防水患,今修筑竣。告尔居民,勿 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 尊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破绽: 章武三年四月十四日刘备死于白帝城, 五月刘禅改元建兴,无“章武三年九 月十五日”。 汉魏碑石以干支纪年,硬伤。 字体与汉隶不类。 “居民”、“侵占”、“损坏“等词 当时尚未产生。
全形拓
第二讲:概说(下) 拓片的分类 乌金拓
白宣纸,浓香墨, 通体浓黑,纸面用蜡。
明人好乌金拓
第二讲:概说(下) 拓片的分类 蝉翼拓
字口边黑,而拓面行字之间则色 白,俗称“披麻拓”。
极薄的宣纸,淡墨轻拓,精气神 韵在有无之间。 浅刻小字、磨损严重者效果最佳 宋拓多好此法
第二讲:概说(下) 蝉翼拓
第二讲:概说(下) 重文号 北魏前期《刘贤墓志》
芒乙天汉,胶乙恒娥
三 、 碑 文 的 识 读 与 碑 志 的 基 本 格 式
第二讲:概说(下) 倒文符、删字符 颠倒者,在字的右侧加
し号
多余的衍字,在衍文的右边 加 或 北魏《张玄墓志》: 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
第二讲:概说(下) 碑石的制作程序
2、书丹
用朱砂笔将碑文写在碑石上。 唐代改为摹勒。 将碑文写在纸上,然后双钩摹 勒上石。
第二讲:概说(下) 碑石的制作
3、镌刻
双钩之法;阴刻、阳刻 碑额用阳文刻,墓志盖亦多用 阳刻。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 绝大多数碑刻属于阴刻。
龙门二十品之第三品《始平公 造像记》
第二讲:概说(下) 书写格式 边框、界格、越界格
敬空 (1)空当行(2)空格 (3)抬头。

唐代碑石与文化 第5讲

唐代碑石与文化 第5讲

第五讲:客居中国——碑石所见入华外国人丝绸之路与唐代中西方交通墓志所见唐代粟特人碑石所见唐代大食(阿拉伯)人碑石所见其他诸国人问题与思考丝绸之路与唐代中西方交通丝绸之路示意图粟特人•粟特,西域古民族,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首都今撒马尔罕。

•旧居祁连山昭武城的月氏人为匈奴所破,西逾葱岭,征服原居民粟特人所建的大夏国,月氏与粟特形成一个强大民族联合体。

隋唐时期,月氏人仍以粟特族的小公国存在,分为安、史、石、米、康、曹、何、火寻、戊地等9国。

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

粟特人被波斯、突厥长期统治。

政治文化上深受其影响。

粟特文字粟特地区为唐羁縻州,钱币为中国式样,正面为开元通宝,背面为粟特文入华粟特人•萨宝府萨宝:又称“萨甫”,“萨保”,北魏至隋唐时期官府在凉州、张掖、酒泉、并州、雍州、洛阳等粟特商队聚落布点任命粟特人首领,管理本族事务的官员。

•已入籍从事农业等活动的粟特人聚居点,与内地无异。

西州崇化乡。

•广州,阿拉伯人聚集区有蕃坊。

领袖称“蕃长”或“都蕃长”,由侨商推荐穆斯林长老选充,管理政治、宗教事务,与中国官吏享受同样待遇。

粟特人的婚姻:盛行族内联姻•粟特人虽然逐渐汉化,但婚姻多族内联姻(外貌因素)•《康远墓志》:君讳远,字迁迪,其先卫康叔之门华。

……君稽古文儒,英威武略。

有去病漂姚之号,超伯宗戊巳之名。

直以祏静三边,东西百战。

簉迹式遁于严卫,宏功载锡于元勋。

寔典兵戈,几防阶闼。

春秋六十有二……夫人陇西县太君曹氏,春秋七十有九。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第136-137页《大唐故安府君史夫人墓志铭》府君讳思温,夫人并洛阳人也。

……君德业高广……儒释二门,特加精意。

隶篆得回鸾之妙……夫人史氏,少以知礼,四德备闲。

孝养忠贞,孀居守节。

卅余载鞠育偏孤。

粟特人的信仰:(一)祆教•《酉阳杂俎》卷4:突厥事祅神,无祠庙,刻毡为形,盛于皮袋,行动之处,以脂酥涂之。

《荔子碑》及其“化身”

《荔子碑》及其“化身”

《荔子碑》及其“化身”文、图:刘汉忠赏鉴APPRECIATION《荔子碑》之源唐元和十年(815)六月,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抵达柳州任刺史,至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

他预知自己的死期,对部将说过这样的话:“明年,吾将死。

死后为神。

三年,为庙祀我。

”柳侯治柳,有德于民,人们于是在罗池旁建起罗池庙(即柳侯祠)。

这是柳宗元独享的崇祀,是他精神世界的托身之所,也是人民朴素情怀的寄寓之地。

珍藏于柳侯祠的国家一级文物《荔子碑》(图1、2,以首句“荔子丹兮蕉黄”得名,又称为《迎享送神诗碑》)高231厘米,宽129厘米,10行,行16字。

文字为唐代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末段,是人们祭祀柳宗元时诵唱的歌辞。

韩愈碑文撰写两百多年之后,北宋的苏轼写下这段歌辞,待到罗池庙刻为《荔子碑》则是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距东坡书写又是百余年之遥。

碑文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

侯之船兮两旗,渡中流兮风汩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颦兮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

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荔子碑》讲究笔画内在的刚健和用墨的浓重,结体疏密相间,体现出内美外拙、凝重雄强的风貌,宋人朱熹有“奇伟雄健”之赞,明代王世贞评为东坡 “书中第一碑”,堪称东坡书法的代表之作。

这些都已是书法史上的定论。

《荔子碑》的奏刀同样堪称杰作,能将东坡书法神韵最大可能体现于碑石之上。

刻碑时从字划的右缘和下缘用斜入法,而字划左缘和上缘则正下刀。

刀法正下,能存碑字轮廓的完整,以传笔法;刀尖斜入方能细腻表现原件毛笔书写特征,以存墨痕。

《荔子碑》摹刻精工,锋棱宛然,点划之间见神完意足之态。

东坡传世有《前赤壁赋》、《丰乐亭记》、《醉翁亭记》、《金刚经》、《司马温公碑》等,《荔子碑》刻制之善,居诸碑之首。

西安碑林导游词5篇

西安碑林导游词5篇

西安碑林导游词5篇西安碑林导游词(一)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

《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

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

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

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

后面是孝经原文。

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

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

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

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

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

《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西安碑林导游词(二)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文献学第三讲简帛文献

文献学第三讲简帛文献

敦煌写经
为停战而写经,希望化干戈为玉帛。 《斯1963·金光明经卷第一》:清信女 佛弟子卢二娘,奉为七代先亡见存眷属, 为身陷异番,敬写《金光明经》一卷, 惟愿两国通和,兵甲休息,应没落之流, 速达乡井,卢二娘同沾此福。 为普济众生,广积功德。《斯2527·大 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开皇第七年 (597)四月一日,清信优婆夷袁敬姿谨 减身口之费,敬造此经一部,永劫供养, 愿从今已去,灾障殄除,福庆臻集,国 界永隆,万民安泰。
追寻失落的世界——简帛文献的发现
隋唐以前的文字主要是记录在竹简、木牍和绢帛 上的。由于这些材料容易朽烂,加上战争、暴君 的破坏,先秦两汉时期的大量典籍因此湮灭于历 史的尘埃中,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近现代以来,西北竹简、湘西里耶古城秦简、睡 虎山秦简、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甘肃武威 汉墓简、长沙马王堆帛书、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 简为我们重建中国古史系统,补充传世文献不足, 理解上古思想的连续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岗石窟
雕版印刷
思考题:印刷术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意义? 书籍获得更加容易,崇文重教的风气提高了读书 人的数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 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印刷术使各种语文出版物的词汇、语法、结构、 拼法和标点日趋统一。小说出版广泛流通以后, 通俗语言的地位得到巩固,而这些通用语言又促 进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明确的民 族意识的建立和民族主义的产生。
文献学 主讲人:陈彩云 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石刻、简帛、抄写本、雕版 印刷
1、石刻文献
2、简帛文献 3、雕版印刷
1、石刻文献
以石头为文献载体是人类最古老 的文献形式之一,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颁布《汉 穆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 玄武岩石柱上。 从殷商时代开始,我国石刻文献 的历史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主 要类型有灵石、摩崖、石经、碑 刻、墓葬。

碑林导游词范文

碑林导游词范文

碑林导游词范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下面是的碑林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原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

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

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

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

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

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

“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

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

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

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

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

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

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

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

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

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

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

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初 关 陇 集 团 对 山 东 士 族 的 打 压
关陇集团:“尚武”、“尚冠冕”。 ——(军事贵族或军功集团) 山东士族:“尚礼法”、“尚婚娅”。 ——(文化官僚阶层) 江南士族:“尚人物” ——(政治花瓶)
陈寅恪:首先提出“关陇集团” 的概念。
关 陇 集 团
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 为了改变劣势,把北方六 镇武将和关陇、河东豪族 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 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 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关陇军 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 为关陇集团。
李 金 墓 志 拓 片
《王媛墓志》:
士 族 多 聚 族 而 居
夫氏姓王氏,讳媛,字正一,太原晋阳人也。 周储庆灵,旧德光于百代;魏后定姓,高门冠 于四海。勋贤必复,史牒与能。夫人即后魏征 虏将军广业之五代孙也……夫人视养生侄,曲 成惠和,宗族佥衽以归仁,儿童易衣而莫辩。 咸通之岁,关辅阻饥……禄未充家,孤遗聚居, 稚孺盈抱。夫人于是劬劳自谦,推美分甘,至 乐融而且康,众心馁而无怨。……姻则惟亲, 皆山东素门,罕涉权右,亦夫人雅志也。
寒之家,屏弃不齿,而 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 。
——《十驾斋养新录· 群望》
“郡望”一词,是“郡” 与“望”的合称。“郡” 是行政区划,“望”是 名门望族 。如“清河张 氏”、“范阳卢氏”等。
刘知几: 近代史为王氏传,云琅 琊临沂人,为李氏传, 曰陇西成纪人之类是也。 非惟王、李二族久离本 居,亦自当时无此郡县, 皆是晋魏已前旧名号。
士族作为上层文化精英 阶层。宦和婚是士族存在 的支柱,其影响力之衰退 与经济优势的丧失并不完 全同步。
魏晋南朝士族同唐代士族 有很大差异,不能笼而言 之。
东 汉 曹 魏 : 士 族 萌 芽 形 成 期
萌芽(东汉) 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 地,经营庄园,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形成(曹魏、西晋) 曹魏政权的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 标志。
山 东 士 族 之 冠 : 崔 氏
《新唐书· 崔珙传》: 其先博陵人。父 颋,官同州刺史, 生八子,皆有才, 世以拟汉荀氏八 龙……诸崔自咸通 后有名歴台阁藩镇 者数十人,天下推 士族之冠。
崔氏十房:郑州、鄢 陵、南祖、清河大 房、清河小房、曰 清河青州房、博陵 安平房、博陵大房、 博陵第二房、博陵 第三房。
政治上:士族代 代相传的政治特权 已经所剩无几。
唐代宰相369人,士族有 132人,其中81人是科举 出身。
唐 代 士 族 概 观
经济上,隋末战乱, 很多士族 “名虽 王仲荤:“(在唐代)魏 著于州闾”,但 晋南北朝以来的世家大族, “身未免于贫贱”。
在政治、经济上的势力, 还是不能低估的。”
政治上“一贯正确”:东西 魏支持宇文氏(清河崔氏曾 遭到致命打击);唐代河东 又为龙兴之地。
中唐著名宰相:裴度
河东裴氏在中国古代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61人、中书侍 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 人、刺史211 人、太守77人、七 品以上官3000余人。
南 朝 遗 绪 : 兰 陵 萧 氏
兰陵萧氏在唐朝的宰相有10人,其中齐梁一房即 占了8人,这一支可追溯昭明太子萧统。
“驼李” —— 后魏孝文 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 姓,恐不入,星夜乘明 驼,倍程至洛 。时四姓 已定讫,故至今谓之驼 李。
房支 赵 郡 李 氏 西祖
宰相名 李栖筠、李吉甫、李 德裕 李峤、李绛、李珏 李敬玄、李日知、李 藩、李固言、李绅
总数 3
东祖 南祖
3 5
赵 郡 李 氏
陈寅恪:李唐皇族出自赵郡李氏的破落户。
人物:京兆韦氏宰相16人, 杜氏10人。 代表性人物:韦孝宽、杜如 晦、杜甫、杜佑、杜牧
中 古 最 兴 盛 的 士 族 : 裴 氏
人物:唐代有17名裴姓宰相, 位居诸士族之首。【裴寂、 裴炎、裴行俭、裴度】
曹魏时裴潜、裴徽、裴辑兄 弟被称为裴氏三祖。南北朝 河东裴氏称“三河领袖”, 西眷多仕于西凉,东眷多仕 于慕容氏,南来吴一支仕于 南齐。
范阳之本宗,乃自怆因, 依系于上谷,实太师之 始也。
——《汇编》大中〇二六
《卢荣墓志》:
墓 志 所 见 唐 人 之 门 第 观
君讳荣,望本幽州范阳郡。卢氏之先人,自承神农皇 帝之苗裔,太公之胤绪,因齐丁公之夫人生一子□□ 卢□分明,至晋之代,卢雄为尚书,出游南郊之上, 见清河崔皓之坟,化作一宅,卢雄至宿□日,出门回 顾始见,方知是墓。其妻后至三□外,送一孩子与卢 雄,封左丞相。此是鬼子卢得姓卢处。
贞观八年(634),下令修《氏族志》, 山东士族 “例降一等”。贞观十六年 《禁卖婚诏》。【关陇集团提升社会地 位】 高宗显庆四年(659),重修氏族志, 命名为《姓氏录》,并且下禁婚诏。 【武后政治新贵提升社会地位】
玄宗又一次修订,命为《姓系录》。 【拨乱反正】
《太平广记》卷184引 《国史纂异》: 高宗朝以太原王、范 阳卢、荥阳郑、清河 博陵二崔、赵郡陇西 二李等七姓,其族望, 耻与诸姓为婚,乃禁 其自相姻娶。于是不 敢复行婚礼,密装饰 其女以送夫家。
鼎盛期(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唐 代 五 代 : 文 化 士 族 的 兴 盛 与 衰 亡
经济上,均田制,脱离 了大土地所有制。地域上, 向两京迁移,脱离宗族乡 里。
对皇权依附性强,威胁 小,矛盾较弱。
崇尚门第之风盛行,社 会文化上受推崇,地位甚 至在皇亲显贵之上。
政治上,利用科举,很 大程度上维持了自己的门 第。
关陇集团的贵门, 包括李唐皇室在内, 祖先 都是没有文 化的胡人或胡化的 汉人。
李虎
独孤信
杨忠
宇文泰
李 独孤 昞 夫人
独孤 皇后
隋 文 帝
周 武 帝
独孤 周 皇后 明 帝
宇文 窦 夫人 毅
唐 窦 高 皇 祖 后 唐 太 宗
隋 炀 帝
杨 周 皇 宣 后 帝 周 静 帝
周隋唐帝室 亲属关系图
禁 婚 家 与 重 订 氏 族 志
唐代碑石与文化
武汉大学· 黄 楼
Contents
一、唐代士族概说
二、墓志所见的唐代士族

士 族 简 史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 世族、势族、世家、巨室、 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 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 的名门望族。 士族萌芽于东汉,形成于 魏晋,盛行于南北隋唐。
禁 婚 家
禁婚家:唐代前期,权势衰落的 世家旧族, 潜相聘娶,不与外家通 婚。为打压山东士族的社会地位, 提高朝廷尊望,李唐统治者多次 下诏禁止七姓四十四家相互通婚, 称为禁婚家。
李华《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
禁 婚 家
神龙中申明旧诏,著之甲令,以五姓婚 媾,冠冕天下, 物恶太盛,禁相为姻. 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 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子迁之四子,卢 辅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崔)元孙之二 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赵郡李楷之四子, 士望四十四人之后,同降明诏,斯可谓 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
士 族 的 仕 宦
崔 温 之 墓 志 拓 片
崔 温 之 墓 志 局 部
于是劝课家僮,耕耘 薄业,虽力务进取, 而竟乏梯航,寻遇今 天官小宰从翁,宗党 之中,特达委任,以 公之行,累表上闻, 再授蔚州司马兼侍御 史,阶至通议大夫。
崔 氏 清 河 小 房 婚 姻 关 系 示 意 图
唐 代 士 族 的 婚 姻
夫人讳金,字如地,陇西成纪人也,后魏姑 臧穆侯承第二子司徒彦之八代孙。世保中和, 门称上族,轩盖相袭,开国承家……至德元 载,先公至自蜀,中外相依,一百八口。夫 人上承下抚,言行无怨。……,既寓荒服, 家素清贫,夫人有黄金数两,命货之,衣食 孤幼,财不入己,皆如此类。……家既窘乏, 依于季叔太傅,娣姒同居,甥侄皆在。夫人 亲之以德,未尝忿竞。 ——《汇编》贞元〇六二
——
东 晋 、 南 北 朝 : 鼎 盛 、 南 方 士 族 衰 落
政治:按门第高低分 享特权,世代担任很 重要官职(九品中正 制) 经济:士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力,自给 自足的庄园经济; (占田门荫客制)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 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崇尚清谈,占 据高级文官职位。
《 荥阳郑夫人墓志》 ……夫人性闲默澹重,不喜华饰,每亲戚会集,以一 出户犹登山涉江。在夫家凡十四年,于晨夕侍问,鲜 及庭砌,未尝出行。去家仅逾年,夫人之姊既寡,告 别淮海,以车舆召夫人,语分离。夫人辞曰:某闻 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门,今姊虽远诀,且束 于圣人之教,不得尽私爱,不敢往。其姊竟不能强。 遂就其家而诀去。牢年三十,在洛阳,尝于外有子, 既龅,夫人未之名,一旦为侍婢失语所漏,方甚愧恐。 夫人曰:久以君无男用,忧几成病,今则□□当贺, 奈何愧为?因以锦缬二幅赏侍儿能言。不弃隔我子于 外,蚤令知母恩。内此婢,遂收养之……夫人自为杨 氏妇凡十四年……夫人讳琼,字德润,荥阳人,当魏 孝文时,族氏为山东第一,显于时固矣。故高曾以上 不假繁载。王父官至河中□君讳侑,父为盐铁司、殿 中御史讳博古。外祖赵郡李公,为户部尚书讳峦。 ——《墓志汇编》会昌〇〇五
唐 代 的 五 姓 七 望
魏晋南北朝士族: 侨姓:王、谢、袁、萧 吴姓:朱、张、顾、陆 山东郡姓:王、崔、卢、李、郑 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 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
唐代山东士族: 五姓:崔、卢、李、郑、王。 七望:清河、博陵二崔,范阳卢,赵郡、 陇西二李,荥阳郑,太原王。
兴盛原因:①文化传统 ②政治正确。较早归附 西魏、支持隋代周,融入关陇贵戚集团。
《新唐书.萧瑀传》赞:“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 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 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 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二、墓志所见之唐代士族
一、唐人非常重视郡望
墓 志 所 见 之 门 《张锋墓志): 第 钱大昕 : 是以薄清河之旧望,诮 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单 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