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1
幼儿园小班古诗《画》教案优秀(1)
幼儿园小班古诗《画》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古诗教学,教材为《幼儿古诗精选》中的《画》一诗。
教学内容包括《画》的全文解读,对诗中描绘的景物进行认识,学习诗中的生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画》的内容,能够描述诗中描绘的景物。
2. 学会诗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朗读古诗。
3.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正确朗读生字词。
重点:描述诗中的景物,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画》的PPT、生字卡片。
学具:幼儿用书、《画》的单页、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教室窗外的景色,引导幼儿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2)引入古诗《画》,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描绘美景的古诗。
2. 古诗全文解读(10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读古诗,让幼儿理解诗意,学会生字词。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古诗挂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景物。
(2)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字词,让幼儿跟读并认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纸拼贴出古诗中的景物。
(2)组织幼儿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有感情。
(2)让幼儿相互评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画》全文。
2. 在黑板上展示生字词,标注拼音。
3. 在旁边画出诗中的景物,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纸拼贴出古诗《画》中的景物,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家长协助幼儿朗读古诗《画》,并录制视频。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认字、朗读等方面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景物,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古诗《画》课件资料
同作者的古诗推荐
要点一
《登高》
此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壮丽 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社稷的担忧和感慨。
要点二
《春望》
此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文化常识拓展
山水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描写山水的景色, 并借景抒情。代表诗人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维等。
05
古诗《画》的鉴赏方法
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情感和意境
总结词
理解诗的情感和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在鉴赏古诗时,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情感和意境。要认真阅读诗句,借助诗人所描绘的形象,把握诗人所 抒发的情感,理解诗的意蕴和境界。同时,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
离别之痛
诗歌中表达了离别之痛, 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 马鸣”等句。
孤独之感
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 描绘,表达了孤独之感, 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等句。
富有哲理的美
人生无常
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
人不同”等句。
淡泊名利
诗歌中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哲理 ,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06
古诗《画》的拓展阅读
同主题的古诗推荐
《题西林壁》
这首诗与《画》主题相似,都是描写山水的 景色,并借景抒情。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庐 山的千姿百态。
《登鹳雀楼》
此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并借 景抒发壮志豪情。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
形象与抽象的结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
聪明的小朋友 快来猜
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是( 手 )
一个宝宝,圆头圆脑, 脾气暴躁,一拍就跳.
(皮球 )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第一关
远
色
近
听
声
春
无
有
去
还
来
第三关 找生字
春雨下起来了,远山变成了绿色。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你还好吗? 爸爸近日会回来。
www.xmjsby.co m/ www.ptjsby.co m www.hsjsbw.co m www.qzjsby.co m http://j www.mwj sb120. com www.j aj www.glj www.csj sj www.tj j www.fqjsby.co m www.clj www.mhjsby.co m www.lj j www.lyj sj www.mqjsby.co m www.ytjsb www.htjsby.co m www.ndj www.npj www.zzjsby.co m/ www.lyjsb www.ndjsby.co m/ www.smjsby.co m www.npjsby.co m www.fqj www.clj www.mhj www.lj j www.lyjsb120.co m www.mqj www.ytj sb120.c om www.htj www.ptj www.tj j www.csjsbw.co m www.gljsbw.co m www.j aj www.mwjsb www.clj www.csj www.fj j www.fqj www.mhj www.fzj www.glj www.htj www.j aj www.lj j www.mqj www.mwj k120.c om www.mxj www.ndj www.npj www.ptj www.qzj www.sj j www.smj www.xmskyy.co m www.ytjk120.co m www.zzj www.hsj www.clj sj www.csj sj www.fj j sj www.fqj sj www.mhj sj www.fzj www.glj sj www.htj sj www.j aj sj www.lj j sj www.lyj sj www.mqj sj www.mwj sj www.mxj sj www.ndj sj www.npj sj www.ptj sj www.qzj sj www.sj j sj www.smj sj www.xmj sj www.ytj sj www.zzj sj www.hsj sj www.clj www.csj www.fj j www.fqj www.mhj www.fzj www.glj www.htj www.j aj www.lj j www.lyjk100.co m www.mqj www.mwjszk.co m www.mxj www.ndj www.npj www.ptj www.qzjszky.co m www.sj j www.smj www.xmj www.ytj www.zzj www.hsjszky.co m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五⾔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然景物,赞叹的却是⼀幅画。
前两句写其⼭⾊分明,流⽔⽆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
四句诗构成了⼀幅完整的⼭⽔花鸟图。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课⽂《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语⽂课⽂《画》原⽂ 画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注释: ⾊:颜⾊,也有景⾊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
这⾥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 在远处可以看见⼭有青翠的颜⾊,在近处却听不到流⽔的声⾳。
春天过去了,但花⼉还是常开不败,⼈⾛近了,枝头上的鸟⼉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赞画之作。
关于这⾸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说是原为南宋僧⼈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部分;⼀说为宋代佚名诗⼈所作,如上海市⼀年级⼩学语⽂等教材中编⼊此诗时,作者⼀栏⾥即是“宋·佚名”。
⼩学⼀年级语⽂课⽂《画》教案 教学⽬的: 1、能对照图画⽤⾃⼰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幅画。
2、学会画、远、近、⽆、声、惊七个⽣字,认识⼟字旁,掌握有——⽆,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
准备教具: ⽣字卡⽚、挂图、录⾳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字 3、能正确朗读课⽂ 教学过程: ⼀、观察图画导⼊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师先让⼩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 b、学⽣动脑筋猜 c、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初读课⽂,⾃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 四、讲读课⽂,理解诗意 (⼀)讲读第⼀、⼆⾏ (⼆)讲读第三、四⾏ 1、想⼀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来到鸟的⾯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画》。
教材内容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古诗,诗中包含了山水、云、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的悠闲自得。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画》,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一讲解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6.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山水云鸟人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画》。
2. 请学生写下自己对古诗《画》的感悟,可以是对于诗句的理解,或者是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类似的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画》这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还包括了对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解读。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章《美丽的画》,详细内容为欣赏和理解古诗《画》的内容及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画》的字词、句型和发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画》的字词、句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音频。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发学生对画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字词、句型,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a. 欣赏画:让学生观察PPT上的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内容。
b.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古诗,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c. 讲解字词:对古诗中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d. 感受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例题讲解:以古诗《画》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和理解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对其他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画》2. 古诗内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生字词:山、水、花、鸟4. 意境:美丽、宁静、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古诗《画》并注音。
b. 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表达画的意境。
2. 答案:a. 抄写古诗《画》并注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b. 作业二答案示例:山水相依处,花开鸟语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画》,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美。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古诗《画》
6《画》相关学习资料古诗《画》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据查,古诗《画》的作者不是王维,因为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
此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题诗人已不可考,但这首诗本身是从别人的诗改来的。
原诗是唐代大川禅师的作品,全诗如下:?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不知您是不是需要这么完整的。
王维观画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王维赞画,再写王维解画,最后写乐工演奏证实王维的话。
关于王维《画》的故事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画家。
宋代诗人苏轼就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两句话确切地概括了王维的诗歌、绘画创作的主要特色。
由于王维诗画都很精妙,民间就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王维曾经给岐王画过一幅《巨石》的画,那画画成以后,非常生动,就跟真的一样,岐王因而十分珍爱。
岐王在闲暇的时候,经常坐在画的对面,凝神观赏这块巨石,渐渐地便产生一种置身深山幽谷中的幻觉。
有一天,岐王从外边回来。
快到家门口时,突然风雨齐来,雷电大作,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只见一块大石头,冲天而起,把房屋都给撞坏了。
岐王与侍从赶紧到房中查看。
只见壁上挂的《巨石》画幅只剩下了空轴,才知道画石已飞腾而去了,不禁哑然失色。
后来到了宪宗时,高丽(今朝鲜)遣使臣来中国,说是在他们国的神崇山上,某一日突然从空中飞来一块奇石。
人们争相围观时,发现上面有“王维”的字印,知道是中国的东西,就连忙呈报国王。
国王不敢留,就派使者前来奉献。
宪宗听了很惊奇,命群臣将王维的手迹拿来比较一下,分毫不差,这才深信不疑。
由此,宪宗发现了王维的画可以“通神”,是宝物,便命人在各地专门搜寻王维的画,藏入宫中。
这个传说,生动地说明了民间对王维绘画艺术的精妙,是多么热情地赞颂与钦佩。
古诗《画》ppt课件
创作背景
• 王维在创作《画》时,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期。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情郁闷,对世俗感到厌倦,于是他选择归隐山 林,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02
诗文内容
诗文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重点字词解释
01
面的了解和认识。
结构清晰
课件的布局和排版合理,内容层次 分明,方便学习者跟随思路,理解 和接受相关内容。
素材精美
选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质 量较高,与古诗意境相得益彰,有 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情趣。
个人感悟
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本课件,我深刻感受到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魅 力,以及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重
02
03
04
“远看山有色”
描述了从远处看,山脉色彩斑 斓,丰富多彩。
“近听水无声”
描绘了近处听水,却无声响, 暗示着静谧无声的景象。
“春去花还在”
描述了春天过去,花朵仍然盛 开,象征着岁月的流转。
“人来鸟不惊”
表示人们到来,鸟儿不受惊扰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诗句解析
第一句“远看山有色”描述了从远处看 山脉的色彩,体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 宏大。
03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象征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 “远山”、“近水”、“白鹭” 、“黄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 的画面。
比喻
诗人通过比喻来形象地表达自己 的感受,如“墨色远山”、“碧 绿近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 解诗中的意境。
意象运用
山水画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 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融入了自己的 情感和感受。
古诗文《画》赏析
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及注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2024年度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05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2024/3/23
19
小组讨论:分享对《画》的理解和感受
01
02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024/3/23
讨论内容
小组内讨论《画》这首诗的主 题、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 分享个人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03
04
时间安排
10-15分钟。
汇报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小组讨论成果。
自评
让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 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 考、主动发言等,以及自己在背 诵、默写和练习方面的完成情况。
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彼 此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
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 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
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024/3/23
14
04 知识拓展:相关艺术形式 欣赏
2024/3/23
15
绘画作品欣赏:山水画、花鸟画等
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表 现对象。通过欣赏山水画,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秀 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024/3/23
花鸟画
花鸟画以花卉、鸟类为主要描绘对象,注重表现生动逼真的形 象和鲜艳的色彩。欣赏花鸟画有助于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 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
《画》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画》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以自然景色为描绘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远山、近水、花鸟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体现了王维诗歌 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一年级古诗《画》课件 (1)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远看( )
色:颜色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rén lái niǎo bùjīng 人 来 鸟不惊。
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
jìn tīng shuǐ wúshēng 近 听 / 水 /无 声 。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 还 在 ,
rén lái niǎo bù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 听/水/ 无 声 。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
远看山色美又妙, 走进水无声。 春天过去,仍有花 草争奇在斗艳, 人走近,鸟不飞, 原来是幅画。 山水如画,画如山 水,心中有天地
近听( )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春去( )
人走近,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人来( )
惊:吃惊
古诗大意]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走近一听水却没有 声音。春天过去, 可是依旧有许多花 草争妍斗艳,人走 近,鸟却依然没有 被惊动。
画huà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
猜一猜
手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画还会算, 天天干活不说话。
小学古诗:《画》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王维(701年-761年,⼀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
河东蒲州(今⼭西运城)⼈,祖籍⼭西祁县。
唐朝诗⼈、画家。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画》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画》 唐代:王维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译⽂】 远看⾼⼭⾊彩明亮,⾛到近处却听不到⽔的声⾳。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艳,⼈⾛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颜⾊,也有景⾊之意。
惊:吃惊,害怕。
【赏析】 看远处的⼭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应当听到⽔声,但画上的流⽔却⽆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违反⾃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有⾊, 远⼭含笑,有⾊便是好⼭,何为有⾊?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寒⾊苍苍亦是佳⾊,奇傀峭拔也是异⾊,只因其距离⽽产⽣美感,让⼈觉其有⽆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句,在于有静⼼者能品之。
这就好⽐是阳春⽩雪,⼀开始就将下⾥巴⼈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任何的浮躁都不⾏,有的只是⼼静如⽔.但不是死⽔⽽是活⽔.你看画中有⽔呢?⼀汪春⽔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出.⼀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的眼中。
近听⽔⽆声。
源头活⽔本是“动境”,⽽⽆声⼆字⼜进⼊静境,宁静致远.和⾸句并⽆⽭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难以放弃去⼀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神和⼭⽔便靠近了。
⼀切的妙处只是因为“⽆声”,⽆声是⼀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阴道上⾏,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声都溶在⼀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籁”“地籁”⼀起时,便共同构成⼀个常⼈⽆法⾔语的⾃然之声。
古诗《画》课件资料
注重细节
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 语气、语调、表情等,从 而更好地表达和传递情感 。
与听众互动
要与听众进行互动,用眼 神、表情等与听众进行交 流,从而更好地表达和传 递情感。
06
古诗《画》的创作技巧学习
古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
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01
在古诗中,诗人常常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
02
古诗《画》的字词解析
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huà
同“画”,动词,意思是绘画。
shān
山,名词,表示自然物。
jiāng
江,名词,表示自然物。
rèn
人,名词,表示人物。
古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
用山与江来比喻画中的山与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画作的逼 真与生动。
对偶
整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 声”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古诗的艺术风格及其表现力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独特形 式和语言特点。《画》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高超 的艺术造诣。
表现力
表现力是诗歌感染读者的能力。《画》以其 生动的画面、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深 深地打动了读者,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表现力 。
04
人生真谛的探索。
古诗的价值与影响
要点一
文化价值
古诗《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思想内涵 和人文精神,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 蕴。
要点二
教育价值
古诗《画》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024版古诗《画》ppt课件[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开放与包容、繁荣与强大,为 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024/1/26
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深受时代背景影响,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体 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5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画》一诗以自然景色为描绘 对象,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 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呈现在 读者眼前。
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听觉享 受。
2024/1/26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10
03
诗歌内涵及文化意蕴
2024/1/26
11
传统文化元素解读
01
古典诗歌的形式与特点
《画》作为一首古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手法,体现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 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绘画上,他创水墨山水画派,对后世 影响深远。
2024/1/26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 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 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诗佛”之称。
4
创作背景及时代特色
《画》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唐代。
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02
传统文化意象的运用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象,如“远
山”、“近水”、“无声”、“有色”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独特感受。
2024/1/26
03
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
古诗《画》追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审美效果,体现了古典诗歌对美
的独特追求和表达方式。
12
2024年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课件
7
原文呈现
古诗《画》的全文
逐句展示,包括标点符号
2024/2/2
清晰的字体和排版,方便学生阅读
8
生字词注释
列出古诗中的生字词
提供生字词的常见组 词和例句
2024/2/2
对生字词进行拼音标 注和解释
9
句子结构分析
逐句分析古诗的句子结构
指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法结构
2024/2/2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 《画》课件
2024/2/2
1
contents
目录
2024/2/2
• 古诗《画》背景及作者简介 • 诗词原文及注释解析 • 诗词赏析与主题思想探讨 • 知识拓展:相关艺术形式欣赏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课后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2
01 古诗《画》背景 及作者简介
2024/2/2
2024/2/2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旋律的优美、感受 节奏的韵律,体会古典音乐的高雅与庄重。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欣赏民族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 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风格,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闲适之情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过程中, 流露出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2024/2/2
愉悦之感
整首诗给人以愉悦、轻松的感觉,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 喜悦之情。
热爱自然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描绘,诗 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 情。
15
主题思想归纳
赞美自然
本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赞美大自然的美 丽和神奇,倡导人们要热爱自然、保 护自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画》。
这首诗出现在教材的第一单元,详细内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并理解古诗《画》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画》课件、山水画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古诗《画》的作者、背景及诗句含义。
逐句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和想象力。
3. 例题讲解: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为例,讲解比喻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小诗。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学习、交流。
7. 背诵:带领学生集体背诵古诗《画》,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画》全文2. 诗句分析:比喻、想象力3. 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和想象力,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答案示例:山青水秀画中游,鸟语花香春意浓。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背诵古诗《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中比喻和想象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理解和表达。
3. 例题讲解:比喻的运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及教案【导语】《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及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作者】王维【朝代】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色:色彩,也有风景之意。
惊:吃惊,惧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仍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打扰。
2.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诵读儿歌,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很多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答案。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爱好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答案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视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视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然后教师播放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画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第一,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量种情势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现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画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挑选自己最爱好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爱好盎然地读诗。
《画》古诗全文
《画》古诗全文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画的古诗及译文如下:
一、《画》的全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二、《画》的出处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三、《画》的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四、《画》的解析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幅自然风光图,其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描绘远处的山峰色彩斑斓和近处的水流平静无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春去花还在”则展示了生命的持久和永恒。
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是花朵仍然在绽放,表达了生命的不断延续和自然的美好。
“人来鸟不惊”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们靠近鸟类时,鸟不会感到惊恐,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画》这首诗表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意象的组合,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