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十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部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编制:刘忠强审核:胡以林王春丽2013、11、29
自主学习学案
一、熟悉考点(1)辩证的否定观(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限时1分钟)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4)创新的社会作用
二、阅读教材两遍,深刻理解把握知识(限时15分钟)
三、易错易混点(限时5分钟)
1、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是相同的
2、辩证的否定就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4、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没有区别。
5、扬弃就是抛弃
6、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
7、肯定和否定都是绝对的,
8、创新就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9、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0、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二、【知识梳理】——回顾基础,提升能力(参照一轮复习资料第215页完成)
第II部分课堂突破
一、【知识体系】强化认识
二、知识主干点、关键点、疑难点展示与解析
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判断】
2、(参考一轮资料第216页)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创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5、创新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重点突破:
(一)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一,基础知识回扣:
第二,典型练习:
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因为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抛弃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旧事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新事物是比旧事物更为优越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06文综全国卷I)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在这道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6文综天津)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运用抽象思维Array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4、辨析:创新就是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新。
《一轮资料》215页跟踪训练3、4、5
216体验高考2、3
219页16、18
(二)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一,基础知识回扣:
第二,典型练习:
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体现的哲理是
A.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D.社会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6、(08重庆卷)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
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①认识创新②制度创新③实践创新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一轮资料》217页关注生活1
218页6、8、9、10、11
四、自主测评:
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②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没有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④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件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D.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3、(08山东卷)材料: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7
分)
第Ⅲ部分课后巩固
《考试报》26期第3版12、16、20、22
第十课学案参考答案
重点突破
4.(1)创新就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也吸取和发扬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题中观点割裂了事物的历史联系,是不对的。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创“后无来者”之新,这一观点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也是错误的。
自主测评
3、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第十课学案参考答案
重点突破
4.(1)创新就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也吸取和发扬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题中观点割裂了事物的历史联系,是不对的。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创“后无来者”之新,这一观点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也是错误的。
自主测评
3、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自我检测
1.
五、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巩固学案
六、考点展示及考情分析
七、师生共建知识体系
八、重点知识默写
1、物质的决定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人和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如何做到)?
九、巩固练习
1、(2012山东卷)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6分)2、(2012海南卷)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8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也可以用探索世界、辩证的唯物主义或唯物论)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5CBBCB 6-8CCB
课堂巩固
1、【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
(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4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也可以用探索世界、辩证的唯物主义或唯物论)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5CBBCB 6-8CCB
课堂巩固
1、【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
(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