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育史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咱先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吧。
在古代呀,汉语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啦。
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那时候就有不少人来咱们这儿学习汉语呢。
他们被咱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汉语就成了他们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正规的学校专门教汉语国际教育,大多是一些学者之间的交流,或者是一些外国使者来学习。
这种交流就像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分享,充满了那种质朴的情感。
后来呢,到了近现代,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啦,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汉语国际教育就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一条更有规划的道路。
一些大学开始设立专门的汉语课程,来教那些外国的小伙伴。
这些课程可有意思啦,老师们会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像讲中国的故事、展示中国的美食来吸引外国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而且呀,这时候也开始有一些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传播汉语。
他们就像是文化的使者,带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种子,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播撒。
再说说现在吧。
哇塞,汉语国际教育那可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呢。
现在全球好多国家都有孔子学院啦。
孔子学院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文化乐园,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惊喜。
在那里,外国的朋友们可以学习汉语的读写听说,还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武术、书法等等超级酷的东西。
而且呀,现在学习汉语的人群也变得超级多样化。
有小孩子,他们觉得汉语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也有成年人,他们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或者就是单纯地被中国文化所迷倒。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还离不开科技的帮忙呢。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线上课程,让那些远在天边的外国朋友,只要有网络,就能轻松地学习汉语。
这就像是把汉语老师装在了口袋里,随时随地都能掏出来学习。
而且线上课程的形式也超级有趣,有动画、有游戏,让学习汉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文化派对。
越来越多的人被邀请来参加这个派对,大家在这个派对里分享着汉语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精彩。
汉语教学史(第七讲)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老舍在伦敦东方学院的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学生想学什么就要什么 教学对象:来什么样的学生就教什么样的学生 教学形式:有一对一的,也有成班的
——老舍散文《东方学院——留英回忆之三》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编写教材《灵格风言语声片》:
《Linguaphone Oriental Language Courses: Chinese》,作者分 别为J. Percy Bruce, E. Dora Edwards, C.C.Shu;(1926)最 早的汉语留声机唱片教材(?)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 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 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 马》。
从舒庆春负责的第十六课起,会话部分都有题目,是一个一个专 题,共十五个专题,诸如“火车站”、“游戏”、“商业谈话” 、“新闻”、“洋服庄”、“银行”等等,其中有一些专题不光 语言生动,内容也很新颖,传递了作者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民国时期的汉语教学:老舍
编写教材《灵格风言语声片》:
第二十一课(下),《看小说》: 甲:……我近来看小说的瘾非常的大。说真的 ,近来出版的小说实在比从前好得多。因为 新小说是用全力描写一段事,有情有景,又 有主义。旧小说是又长又沉闷,一点活气没 有。况且现在用白话写,写得生动有趣,你 说是不是。 乙:是,我也觉得新小说有意思,因为有一些 文学上的价值。
世界汉语教育史知识框架
世界汉语教育史知识框架一、古代汉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汉语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汉语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通过传授经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古代汉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等时期。
在这些时期,汉语教育逐渐从贵族阶层扩展到普通民众,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多样。
二、近代汉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近代汉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现代化的压力,汉语教育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
中国的教育家们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汉语教育的现代化。
其中,背诵、默写和翻译等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方式。
三、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育推广与普及20世纪后期以及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推动,汉语教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汉语教育机构,提供汉语课程和培训。
同时,网络和在线教育的发展也为汉语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四、汉语教育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尽管汉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汉语的语法和发音对非母语者来说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
其次,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学习者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汉字。
此外,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然而,汉语教育的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学习汉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汉语教育也将朝着更加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为学习者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此外,汉语教育也将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深入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总结起来,世界汉语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近代汉语教育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现代化,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育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
或問W AKUMON143No.16,(2009)pp.143-148 简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
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旨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基本概念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指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一门专业,意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它旨在帮助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发展历程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与外界交流的需求。
最早的国际汉语教育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政府通过援助项目向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派遣汉语教师。
随着对外汉语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育机构和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三、重要性1. 文化交流: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文,外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国际汉语教育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2. 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希望与中国进行商务合作。
具备良好的汉语能力可以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3. 友好关系:国际汉语教育也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提供了契机。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智慧,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
四、挑战1. 教师培养:国际汉语教育需要大量的优秀汉语教师。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高水平的汉语教师,这给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教学资源: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对于国际汉语教育至关重要。
这包括教材的编写、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开发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等。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结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增进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简述
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稷下学宫:春秋战国时齐国政府创办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议学议政活动中心,始创于齐桓公时期。
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地区,故名。
苏湖教法: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湖州州学任教时创造的教学法。
在“明体达用”的指导思想下实行“分斋教育"--在学校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重基本理论,以学习六经为主,选“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入之;治事斋重研究实际措施,设治民、讲武、堰水(水利)、算历等科,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
清末洋务派专门为培养外交翻译人才而创设的外国语学院. 近代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苏格拉底方法:亦称“苏格拉底的辩驳术”。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通过彼此谈话诘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寻求真理的方法。
以“自知其无知”为出发点,对知识的爱、彼此间的谈话为手段,形成概念、求得真知为目的。
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每年拨专款资助各州开展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
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制度化,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
《哈多报告》:以W·哈多爵士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受英国工党政府任命对英国初等教育进行调查,在1926—1933年间提出了3次关于发展中等教育的建议的《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书》,史称“哈多报告。
(哈多报告认为,11岁在儿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11岁以后的教育应视儿童的不同能力与需要有所分化,故而应设置学科不同的中等教育学校,对后来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教育改革有重大影响.)鸿都门学: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在洛阳鸿都门建立的我国最早的文学艺术学院。
专门招收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看不起的平民子弟,毕业以后提拔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以便与士族对抗。
教学的内容则摈弃经学,专门学习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
《学记》:《礼记》篇名.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总结.书中以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与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与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汉字有生以来的传奇
汉字能够跨越数千年的历史空间而不衰,广泛传播于不同语系的诸多民族,并不是它具有什么神力,也不是靠着坚船利炮的压服而强加于人,而是靠着它有生以来的艰苦拼搏精神和使用不尽的睿智。
经过数十年来汉藏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是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同源词越来越多地被确认;另一方面的事实又说明了藏缅语和秦汉之后的汉语之间还明显存在许多重大的差别。例如,藏缅语有些还没有声调,大多有多样的复合辅音、有形态变化,还有不少多音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悖论,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设想:在甲骨文出现和定型的一千年间,汉语可能发生过一场类型的转变。《诗经》里有近四分之一的双音词(叠音词和联绵词),上古汉语人称代词还有“格”的差异(吾、女为主格,我、你为宾格),从汉字的谐声可以看到明显存在的复合辅音(dl-、kl-、pl-、hm-等),可能只有“平、入”两个声调(王力、黄侃的观点,若得到确证,也可以理解为韵尾的区别)。所有的这些,都很像是前上古时期旧有的语言类型的残存。自从汉字定型并成为汉语的书面符号之后,集形音义为一体的汉字成了单音词,成了上古汉语词汇占优势的主体,放弃了使用形态标志来区别语法意义的手段,复合辅音也消减了,为了增加音节容量以扩大单音词的别义能力,形成了“四声”的声调格局。上古汉语之所以成为“单音节的孤立语”,显然是汉字的“形音义融为一体”和“单字成词”的结果,这不就是汉字定型的近千年间所带来的类型变化吗?这样的理解,不但能够解释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许多演变过程,也可以解开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异同相悖之谜。这个假设若能得到确证,便说明了汉字一旦和汉语“联姻”,便主持了“家政”就像莽莽昆仑“横空出世”,便“搅得周天寒彻”,引起了汉语的一场类型变化,其结果也就是周有光所说的“汉字适合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论文(共2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论文(共2篇)导读:古代文学史论文应该如何写作?对于当下的很多初次写作的学生来说,也都是会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写作的吧,而不同专业的论文写作方式也都不同的,本论文分类为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古代文学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课时上被严重压缩,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从“实施‘双主’互动教学”“合理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考核办法的适当调整”四个方面,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双主体”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文学史双主体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课时相对较少。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都需要费尽心思统筹安排。
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的展开,离不开精选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越来越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施“双主”互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起到模范作用,以渊博的知识、充沛的情感、适宜的肢体动作、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但这些毕竟是灌输法。
教学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实施“双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想方设法设置合理的情境,还要考虑汉语国际专业学生从事工作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
世界汉语教育史
世界汉语教育史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活力的语言之一,其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传承。
世界汉语教育史,是一部跨越时空、文化交融的壮丽篇章。
在古代,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汉语教育便已悄然展开。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人、使节们在交流中传播着汉语的知识。
特别是在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的学子前来学习。
当时的长安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各国留学生云集,他们在国子监等学府中接受系统的汉语教育,不仅学习语言文字,还深入了解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东亚地区,汉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
朝鲜半岛和日本很早就开始借鉴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制度。
朝鲜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将汉语和中国的经典著作带回本国,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全面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汉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之一,许多贵族子弟都以能熟练掌握汉语为荣。
他们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使得汉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
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宗教,开始学习汉语,并在中国开办学校,教授汉语和西方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文化侵略色彩。
进入 20 世纪,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汉语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与众多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在现代,汉语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为各国人民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这些学院不仅教授汉语的听说读写,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武术、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语文教育史
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
总结词
多元与探索的时期
详细描述
民国时期,中国语文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育逐渐摆脱了传统的 束缚,开始注重个性、自由和创新。同时,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语文教育的语言统一 和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
总结词
社会主义教育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详细描述
汉代的语文教育不仅重视文字、语言的学习,还注重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 知识传授。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语文教育家,如扬雄、王充等,他们 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语文教育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文化繁荣的时期,语文教育也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内 容更加广泛,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如讲解、问答、讨论、作文等。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在社会主义思想的 指导下,强调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注重思想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同 时加强了语文教育的普及和规范化。在改革 开放后,语文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03
当代语文教育
改革开放前的语文教育
传统与政治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语文教育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材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和革命题 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想教育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和模仿,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文字的书 写和意义。由于甲骨文、金文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因 此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育也取得了 显著的进步。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 括文字、语言的学习,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 知识。
世界汉语教育史
世界汉语教育史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教育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从古代的传播到现代的普及,汉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发展。
在古代,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教育便开始向外传播。
丝绸之路的开辟,让汉语的影响逐渐延伸到中亚、西亚等地。
当时,外国使节、商人、学者为了与中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纷纷学习汉语。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
他们不仅学习汉语的语言知识,还深入研究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这些留学生将汉语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了汉语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
然而,在古代,汉语教育的传播范围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与中国相邻或交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教育方式也较为传统,多依赖于师徒传承和官方的文化交流活动。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社会的变革,汉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宗教,开始在中国开办学校,教授汉语。
同时,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也意识到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汉语教育的改革。
这一时期,汉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逐渐多样化,开始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进入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这些机构为各国人士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于商业、旅游、文化等目的主动学习汉语。
在教育方法上,现代汉语教育充分利用了科技的力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汉语教学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课程随时随地学习汉语。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材的编写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设计了多样化的教材。
在世界不同地区,汉语教育的发展也各具特色。
在亚洲,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原因,汉语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中文教育,也称为汉语国际教育或全球汉语教育,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加速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现象。
它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为那些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提供学习机会。
从历史角度来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一些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开始自发地组织汉语学习小组,以满足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需求。
这些小组逐渐发展成为汉语补习学校,为海外学生提供正规的汉语教育。
进入21世纪,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汉语教育。
目前,全球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设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成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教学方法上,国际中文教育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体验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汉语学习更加灵活多样,也更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等。
这些问题需要国际中文教育界共同努力解决。
总的来说,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现象,在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深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参考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参考书目一、基础理论0.语言学史0.1.[英] 罗宾斯,1997,《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2.何九盈,2000,《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1.普通语言学1.1[瑞士] 费·德·索绪尔,高名凯译,2001,《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1.2[美] 布龙非尔德,袁家骅译,1985,《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1.3[美] 萨丕尔,陆卓元译,1985,《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1.4高名凯,1999,《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2.历史语言学2.1.徐通锵,1991,《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2.2.[美] 伯纳德·科姆里,沈家煊译,1989,《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华夏出版社。
3.民族语言学3.1.马学良,1991,《汉藏语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文字学4.1.裘锡圭,1988,《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5.语音学5.1.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6.语法学6.1.[美] 乔姆斯基,邢公畹等译,1979,《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2.朱德熙,1980,《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6.3.陆剑明,沈阳,2004,《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6.4.吕叔湘等,2000,《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6.5.陆俭明,200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7.语义学7.1.[英] 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2. 贾彦德,1987,《语义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8.词汇学8.1.蒋绍愚,1989,《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8.2.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
9.修辞学9.1 陈望道,1976,《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10.文化语言学10.1 罗常培,1950,《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印。
汉语语言学史大事记
语言学史大事记(转载之五)(2007-06-28 12:25:54)(2010-9-5 转录自“君子小人”新浪博客)公元1986年:《语文建设》2月创刊,它的前身是《文字改革》(1957)、《拼音》(1956)。
王力在北京逝世。
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
乔姆斯基发表《语障》,提出“语障”理论。
中国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
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出版。
罗宾斯著、李振麟等译《普通语言学概论》、霍凯特著、索振羽等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出版。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李思敬《汉语“儿”[? ]音史研究》、薛凤生《北京音系解析》、雅洪托夫《汉语史论集》等书出版。
公元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著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在香港出版。
照那斯图、杨耐思《蒙古字韵校本》出版。
中国音韵学会与江西省有关单位举行“纪念周德清诞辰710周年学术讨论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北京成立。
第14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在柏林举行。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创刊。
高本汉著、聂鸿音译《中上古汉语音韵学纲要》、张琨著、张贤豹译《汉语音韵史论文集》、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等书出版。
李方桂在美国逝世。
公元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出版。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议召开,邵荣芬为会长。
《古汉语研究》创刊。
汉语语音合成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发布。
北京图书馆编著的《汉字属性字典》出版。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出版。
傅懋勣逝世。
公元1989年:第16届国际系统语法大会在赫尔辛基举行。
朱德熙著《语法丛稿》,张斌、胡裕树著《汉语语法研究》,吴宗济、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纲要》等书出版。
丁声树、岑麒祥逝世。
公元1990年:孙竹主编《蒙古语族语言词典》、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宣德五、赵习、金淳培《朝鲜语方言调查报告》、严学宭《广韵导读》、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出版。
中外教育史(中国史部分1-1)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 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礼” 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 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 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 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 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 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 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 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 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 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 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 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 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 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 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 因此,他在对待经济制度的 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 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 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
PART 1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萌芽 西周的教育制度 六艺教育
4
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建立
1 教育的起源和原始的教育
• • • • •
生产劳动的教育 生活方式的教育 原始宗教的教育 原始艺术的教育 体格和军事训练
2 学校的萌芽 • 学校产生的条件 • 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 机构,教育活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14
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
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 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
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世界汉语教育史
世界汉语教育史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文化。
而汉语教育的历史,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汉语教育主要在中国本土进行。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等思想家广收门徒,传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汉语教育形式。
秦汉时期,官方设立太学,培养统治阶层所需的人才,汉语经典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逐渐完善,使得汉语教育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人们为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汉语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早在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汉语就开始传播到周边国家。
例如,朝鲜半岛和日本就受到了汉语和汉文化的深远影响。
朝鲜在古代曾长期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并借鉴中国的教育制度来开展汉语教育。
日本则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将汉语经典带回日本,促进了汉语在日本的传播和教育。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传教士和学者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和接触,试图了解和研究汉语。
虽然当时汉语教育在欧洲的规模很小,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扩张,汉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西方国家为了更好地进行贸易和殖民统治,开始在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内开设汉语课程。
同时,中国的留学生也纷纷赴海外求学,将汉语和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20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例如,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汉语已经成为热门的外语课程之一。
同时,孔子学院的建立也为汉语教育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院通过提供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汇通古今,融贯东西——读《世界汉语教育史》
作者: 岳岚
作者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汉学
页码: 196-198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赵金铭;教育史研究;西平;汇通;汉语学习;国际推广
摘要:<正>一、国内外第一本以世界汉语教育史为核心的教材张西平教授主编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由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是赵金铭等总主编的"商务版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该书是以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生为对象编写的,是"国内外第一本以世界汉语教育史为核心的教材"。
全书共分12章,内容如下:1.厘定概念,阐明意义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厘定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张西平教授认为,世界汉语教育史包括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对外汉语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始终依托于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其实现在也是,在未来看我们现在这段历史,这句话同样适用。“历史的眼光”),途径有这么三条:一是宗教途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二是中外经济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三是外国政府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等。【比较:1中多了两个宗教,23均有官方成分,都是进步啊】
2011-1-19 20:03 回复
心籁无竹
0位粉丝
3楼
历史上各朝代的对外汉语教育
首先要说明一下对外汉语教育是怎么发生的,就是什么时候需要学汉语?当然是需要和中国人对话的时候才会需要用汉语,那时候我中原泱泱大国的思想浓厚,有很强的乡土观念,没事儿谁也没想过逃离当时中国那个社会环境,就算是犯罪了亡命天涯,那时候能跑到现在的江南、西南还有东北,已经算是够远了。可不像现在,由于某些种种残酷的社会原因吧,大家都想往外跑,来学习这门专业的很多也都是想出国的,这个我都懂的。那时候不会,中国人是不会跑到国外去,所以外国人要学汉语肯定就是来咱中国,这些人无非就是旅游的、做生意的、还有出差的。【这里可以知道历史上的世界汉语教育多是在中国本土发生的,“对外”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个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还是讲“世界汉语教育史”,我会尽量避免无意义的学术问题来向大家介绍咱们所从事的这项事业的历史发展以供大家了解,加深对咱学科、咱所从事这项事业的理解。这不算论文,我会想象成我是在讲课的样子,语言会比较通俗,个性比较强而且会穿插自己的见解,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有指导性、建设性、批评性意见的,欢迎交流。谢谢。
言归正传!到了这个时候,距离咱刚刚讲的,历史上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了(这几百年按照咱现在的说法,已经够多少个“五年计划”了),所以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古老文化、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物产充满了向往,热衷到中国出使、传教、经商和旅行。汉语就成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使得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并且得到了国内外统治者的重视。【这是新特点,即由私人转变为官方,体制逐渐成熟完善】
2011-1-19 20:03 回复
心籁无竹
0位粉丝
2楼
概念阐述
世界汉语教育史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历史过程。
先从纵向来理解这个概念。“水无源必竭,木无本必枯”,无论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弄清楚它的历史脉络都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历史?我认为历史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实的历史,一方面是我们知道的历史。举个例子:A和B在女厕所打架了,A说B打了她两拳,B说她没动手,旁观者C说B只打了一拳,另一个旁观者D说A还手了。对于这么一个已经过去的我们还没有亲身经历并无法亲眼目睹的事件,我们听到的这么多说法都是“我们知道的历史”,但是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历史”呢,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判断了,从A和B身上有没有厮打的痕迹,谁身上有瘀痕,AB和CD等其他旁观者的关系等等。举这么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我们知道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不赞同“学史以求真实”,这个过程太艰难,而且你所求得的真实也只是你自己认为的真实而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我觉得学史应该是培养“历史的眼光”。就本学科来说,通过了解学习历史上人们学习汉语的过程,我们就能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就为人处世来说,自己先用现在的眼光看看三年前的自己,或许会想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不会去做那件傻事,然后自己再尝试用三年后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自己,或许你就会避免不少傻事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什么事,学习历史,学习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都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我觉得吧,旅游的应该也没几个跑那么远的,想来中国旅游要不得从东南坐船,要不西南翻山,或者西北穿越沙漠,东北走过森林,在当时都太难了,为了旅游先得受这么大苦头,不划算。
做生意的应该不少,大家都知道咱中国那时候富裕啊,啥东西都先进,咱泡茶的茶渣子老外们都吃(真有这事儿,外国人不懂茶文化,泡茶把水倒了吃茶叶),这些历史上的物质精神文化都是我们现在可以引以为豪的,所以古代有很多商人往来于中国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当然就需要用语言啦。但商人并不是古代汉语教育的主力,这是为什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笑话:有次我带着十几个外国人去少林寺,在少林寺的外国游客很多,所以那边的小摊小贩都会两句英语,我和一个外国朋友正边聊边走着,旁边一个老太太伸过来一个饰物,口里说着“Ten yuan”(10块一个),我心中邪念骤起,回了一句“How about fifty”(50卖不),她继续说着“Ten yuan,Ten yuan”。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学习一门第二语言的必要性,如果老鼠学会了狗叫,说不准还能吓唬住猫呢!开个玩笑,这里我只是想说明语言在贸易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平常做买卖只要懂几句外语就行,就算一句也不知道咱还能用手比划。我看电视上,以前好多做生意的讨价还价都是伸到袖子里用手来商量,压根不用张嘴。由此可见,商人对外语的需求不是很高,他们也不会成为古代传播汉语的主力军。那么这副重担就落在了出差的人身上。
2011-1-19 20:04 回复
心籁无竹
0位粉丝
5楼
2、隋唐
这两个朝代大家都比较了解了。隋朝隋炀帝为了欢迎海外宾客,规定外国人来咱中国吃东西可以不付钱,还把路旁树都缠上丝绸以显示我中华富饶,这事儿我也没考察过,不知道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但是我觉得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期我中国与国外交流频繁。中国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由此开始吧,比如世博和西南旱灾的对比啦;政府机关大楼和普通居民区的对比啦,等等。
那时候出差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不是出国考察,也不是公费旅游,身边没有翻译,随身也不带小蜜。那时候出差是一种信念,是为了传播文化,在明清之前多是佛教的传播,到了明清时期多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播。传播文化对语言的要求可就大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家想来咱中国传播文化必须得先了解中国的文化还有语言,所以世界汉语教育史由此开始。【这就说明了世界汉语教育最初发生的动因是宗教的传播】
2011-1-19 20:05 回复
心籁无竹
0位粉丝
6楼
3、宋元
与以往相比,宋朝对外汉语教学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对外汉语教学对象和机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沿海港口专门招收外国人的蕃学的设立;第二,宋朝有许多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些政权的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原文化,积极开展汉语汉文化教学,甚至依据汉字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度。
2011-1-19 20:04 回复
心籁无竹
0位粉丝
4楼
1、汉魏两晋南北朝
就目前已知的历史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差不多是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以后,逐渐有僧人通过来往的客商了解到了中国。面对中国的繁华,面对中国这么多人口,僧人也动了世俗之念,就要来传播他们的佛教。这时候来华的僧人多是西域的一些国家,印度来的都不多。毕竟中间隔着那么高的山脉嘛,印度僧人要直接来中国的难度太大,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由于历史久远,目前可见资料不多,但可以知道的是自东汉至西晋时期主要还是探索,从东晋到隋朝之前则为比较成熟的阶段,其成果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能看到个轮廓,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佛教典籍被翻译成了汉语。
世界汉语教育史简述
我们现今通常所说“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最早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还只是初创,只是由于建国后需要接待外国留学生,所以形成了这么一项可以说是事业;至20世纪80年代,才算是正式确立了学科加上前期积累的经验,对外汉语教学体系逐渐完善,自此才算是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事业迅速发展,至21世纪随着“汉语热”“汉学热”的升温,可谓是飞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国际交流除了唐僧这样的外派留学还有接收留学生。那时候中国太繁荣了,周围各个国家都争着派遣留学生过来学习,一切费用中国政府全包。据说很多人来了之后都舍不得回去了,最终老死中国(这跟现在貌似有点刚好相反)。那时候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文化,阅读经史著作,同时伴随着汉语教学的课程。这一时期新罗(现朝鲜半岛地区)和倭国(现日本地区)来中国的留学生最多,我们现在都可以看到这周边几个国家受我中华文化影响十分深厚,很崇尚我国的儒家文化。据说韩国把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就是为了“去汉”,而日本的假名则据说是由吉备真备从汉字楷体偏旁变化而来。【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目的是教授汉语这门工具,但同时我们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传播我中华文化】
这一时期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唐僧。唐僧不是因为他姓唐名僧啊,我小时候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后来学到了玄奘还不认识,后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人。我们从《西游记》里能学到什么呢,并不只是说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上天了,没背景的才被一帮子打死。我们还应该看到那时候佛教的繁荣,与西域交往的密切,译经传法的成就,这些都与对外汉语教育的成就分不开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那时候政府的大力支持,唐僧背景也硬着了,后面有皇帝支持,可算是公派出国。瞅瞅那时候,公派出国就带个文书,其他啥也没有,身边的随行还是路上收的,各式各样的都有就是没女人,一路上还得堤防着女人,还得自己化斋,有寺庙了住寺庙,没寺庙了住路上,看见徒弟办坏事了也不袒护,该念咒就念咒等等。就是这种艰苦奋斗、清正廉明的作风才促使了大唐的繁荣,那时候只要“大唐中土文书再手,天下我有”,哪里都有人热情接待,比人民币好使多了。这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历史,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家富裕,人民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