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掌握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这里,谈谈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作法。

一、重视课内课外结合,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而要将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一条是要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

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课本、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以组开展课前预习;上课时,以组展示本节课所讲内容,并相互补充;老师作为评委,评定各组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课后,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素质教育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历史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首先。

“读史可明智”。

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教人以古知今,以故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也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悄悄发生作用。

其次,历史能陶冶人的情操。

中学历史课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道德形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大量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

成功的历史教学能在青少年心中形成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反应,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应试教育对历史教学功能与活力发挥的制约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淘汰机制,考试则是选拔与淘汰的手段,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高低很自然的成为衡量学生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可以说扼杀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的生命力,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在历史学科功能的发挥方面。

中学历史学科所担任的三项任务,即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实际上后两项已被弱化。

由于考试基本上只能检验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考试导向的体制下,教师自然拍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特别是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在能力培养方面。

按照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等能力。

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往往不得不代替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甚至需要联系实际应用的内容,也由教师考试前帮助学生设计好答案,这样做实际上把不同的能力要求统统降低位识记这一最基本的层级,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的背离。

第三,在记忆方法方面。

学习历史,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是应该记住的,学习历史,正确的记忆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联系的逻辑记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劫 后 大 火 焚 烧 , 为 一 片 废 墟 , 今 不 能 修 行表扬 。在激励学生竞赛的同时 , 成 至 肩负起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 我特别注 程度 卜
复 。为什么帝 罔辛义列强伴随各 国瓜分 和 意对学生不 良竞争心理的矫正 , 很多优秀生

作者单位 : 河南省沁阳市第二中学
使 教 和 学 产 生共 鸣 、 生 动 力 和 主 动 性 , 产 这 回答这个 问题? ” 复习巩固 、 堂/ i 时我 课 b ̄ l J
总之 , 要认 识到 实施素质 教育需 要一
既符合教育规律义符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采 用男 女分 组 、 级竞 赛 的形 式 , 才能形成 历史学 班 每次 按 个较 为长期 的实践过程 ,
获胜 的人 , 才是真正的强者。 对于那些考试 失败的学生 , 帮助他们找 出失败 的原因后 ,
合 作。现今 的国际竞争 , 是科技的竞争 ,
人才素质的较 。所以 , 作为历史教师教学 生学会创造 , 学会学习及做人 , 学会竞 争与
我会及时 帮他们调整 学习情 绪 , 增强对失
败 的心 那 承 受力 。

教 学 生 学会 创 造
租借 了我 国大 片的领土 , 不断扩 大势力 日益 密切 、 并 这就需要 2 世纪 的劳动者具有 1
创造是人类 的特征之一 , 是人类生存发 范围 , 步控制 了我 国的经济命 脉 , 逐 直到解 合作精神。教学 中, 我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
展的手段 , 由于当今社 会高科技的发展 , 放前夕 , 国仍然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的培养 , 我 我 例如课堂小测 时 , 我采用 的是抽查 国必 须从 劳动 密集 型转 向知识 密集 型社 会的国家呢?学生听后 , 群情激 昂 , 复仇 的 和 学 生 互 查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挥 学 生 的互 发

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三年级的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的重要场所。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年代和事件的堆砌,它背后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逻辑和道理。

在教学中,历史可以被拟人为一位智者,引导学生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智慧,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

其次,素质教育通过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堂不仅仅是记忆的堆积,更应该是对价值观念的探索和塑造。

历史教育可以被看作一位引导者,帮助学生审视人类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取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意识。

再者,历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历史可以被拟人为一位导航者,带领学生探索祖国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热爱,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最后,历史教育在小学三年级阶段,还能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历史可以被拟人为一位启示者,教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畏艰险,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引领和品德的塑造。

它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深刻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案例、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二、强化历史意识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需要意识到历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纪念馆、举办历史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深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影响。

三、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参与历史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开设历史文化课程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感。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

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与政治学科、文学学科等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总之,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为了实现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历史意识、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并注重跨学科融合。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关怀。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变,变得更快捷、更科学、更先进。

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为适应这一需求,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一、利用历史教学的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素质教育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非常重要。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富有成效的。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历史教学把丰富的中华优秀文明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广大青少年。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中国古代文明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愤慨,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救国图存的坚韧斗争精神所敬佩,为前辈们的伟大人格所感动。

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其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此,笔者要求在每次上课前,用三五分钟的时间,采用轮流学习法,每次由一名学生主讲,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讲,要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所讲内容要与上课内容紧密联系,且具有教育意义。

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教师若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遗产。

深入地了解和正确地认识历史,可以使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当前的坐标和未来的航向,以便准确地把握现实,科学地预测明天。

因此,学习和研究历史,不仅仅使我们知兴替,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认识现实,推进现实实践。

然而,历史学科在中学学科结构中的“副科”地位和历史课的重教轻学、重知轻智、重记忆轻思辨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汹涌澎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要。

因此,中学历史课教学应逐步向开发智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素质的素质教育转轨。

一、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

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估,如知识掌握、智能提高和心理品质发展等方面的检测,都得通过学生来体现。

因此,学生是认知和受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还是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老师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要求甚至强制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教师应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实现角色转换,指导学生尽情、尽兴、尽力地去“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展现其才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这个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不断完善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档次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常言道:“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

”然而,持有如“自己过的桥比学生走过的路要多得多,况乎“一桶水”’、“教这帮学生,easy(容易)得很”、“只要认识汉字就能教历史”等等偏见的大有人在。

持有诸类偏见的人孰不知“这世界变化快”,“你未必能合拍”。

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历史课教学又要求教师不但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其他各学科的基本知识。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摘要: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历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素质人才的今天,历史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学观念;自主学习;多媒体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历史教师用教学新理念武装自己,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在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笔者粗略谈谈课堂教学的感受。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是以书本教材为指导的形式,按教学课程来教,是书本的执行者,严格按照课程规定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发挥教学的灵活性。

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一切以教师的讲学为指导,学习死板、生硬。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成了固定的模式,使教与学都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的实施,促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摆脱以往一本书,一根粉笔就能完成的教学,必须思考如何教。

教师要把书本作为学习的材料,对内容合理利用,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讲学中,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可自己。

常有学生对某老师有反感,就不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

因此,教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看待,语言要有亲和力,家长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压抑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多辅导、多鼓励,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二十一世纪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而历史教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等基本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中学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知识传授、“学生为主”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关键环节把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传授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干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历史课堂教学只有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是成功的、完美的。

首先,传授历史知识永远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干。

如果历史课堂教学忽视了历史知识的传授,那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都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到底该传授些什么知识呢?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论。

比如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如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有:时间、阶级、事迹、评价。

二、创设“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

传统的历史教学多是一言堂,满堂灌。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别,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搞一刀切,一言堂。

给学生读史料的时间,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才能对症教学,有的放矢。

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教出好效果。

如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节时,组织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发言,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历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1.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落实在课堂。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

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是植根于全球历史,重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科教育,意在传授丰富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育人、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实现自我发展的情怀与智慧。

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素质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优良品质,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

每一位学生都是思想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独立思考,即学会“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研究两种事件,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智慧,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次,要提倡学生去研究和反思历史,注重提供学生一个学习历史的宽容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思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重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和客观组织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客观地反思历史和权威,及解析历史案例。

只有学会这种反思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学会从历史中学习教训,实现从历史教育中提升素质的目的。

第三,激励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发现学习之乐。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之乐,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要让学生拥有真正乐于学习的心态,可以多运用一些游戏的方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去分享历史知识,用课外旅行的方式将学习历史营造成一种有趣有艺术意蕴的体验。

最后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领略社会精神文化,使学生从历史长河中学会优良品质。

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让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自觉转益自身,体会人生的意义,并发展自身优良的品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内涵”精神文明为主线,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的每一位学生,以此锻炼学生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思想潜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实事求是两个方面,把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突出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学习优良品德,发展学生思想潜力、提升综合能力,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大任务。

在教育转轨的形式下,如果能全面完成这三大任务,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那么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达到。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思想教育历史学科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

今天我们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使其“成人”。

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卫国之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远大目光和忧患意识,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神圣使命。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l.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凝结了对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了热爱祖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数不清的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

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之举。

西汉名将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忘家精神,戎马一生,战功显赫,终年24岁。

清代抵抗外国侵略,反而获罪谪戍的林则徐。

……他们爱国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的得失。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多次民族危亡之秋,之所以没有亡国,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直接有关系。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力图使学生树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思想。

2.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历史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学等其他方式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榜样和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一、要树立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地位观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学历史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历史课程实施质教育,首先要确保历史课程的应有地位和课时计划的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检查学校开设历史课的情况,确保历史课程应有的地位和课时计划的落实。

二、要树立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任务观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

历史教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还具有心理培养的功能。

因此,在确定历史课的目的和任务时,要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历史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上述任务,从总体上说应是同步的,要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授之中,应是“打好基础,注重能力,渗透德育,发挥功能”。

同时,历史教育也要把教会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科学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合格民的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惜时守信等良好品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变化、会生活,会做人的基常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自己的任务,从而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素质教育中的固有功能和特有教育优势。

三、要树立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材观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改变传统的“忠于教材”的陈旧观念,要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并结合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

根据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对教材内容以作如下的处理:“有重(主)有轻(次),有增有删,有详有简,有深有浅”。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 史教育 的任 务是使 学生 了解人 类社 会 的效 果。
同时更能得到能力 的培养 , 成 为学 习的真
正主人。
1 在历史教学过 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

是人类文 明的发源 地 , 有着几 千年 的 的主体作 用。现代学校 的课堂教学 中, 不
现学生的意愿和个性 , 在课堂教学 中要重
础。 在历史教学 中, 可通过德育渗透 、 能 力 常必要的。 培养和本 地 区丰 富的 文物资源 对学生进 行素质教育 , 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 关键词 : 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德育
思想。历史学科 的特点 之一 , 就是起到号
与他们 的勤奋好 学、刻苦钻研分 不开的 , 智慧创造 出来 的。 3 . 从追溯历 史中“ 缩短 ” 时空距离 , 培
O 翰丽囊 嗣 I I A O S H I I I A O Y U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广东省揭西县棉 湖第二中学 林英妮
摘要 :历史教 学能 帮助学 生开阔视 有意识地通过德育渗透 , 引导学生树立崇 国灿烂文化的精华。 教师通过讲述这 些历 野, 使 学生在学 习历史 知识 的同时 , 了解 高的理想 , 培 养高 尚的品德 , 陶) 台学 生的 史 文 明,让学生 了解我 国的大好 河 山之
悠久历史 , 源远 流长 , 对世 界文 明有着 重 仅要体现教师 的意愿和个性 , 更要充分体
学、 劳 动技能 和 身体心 理素质 。 促 进学 生 争 时期 的刘 胡兰 ,这位 才 1 5岁的小 姑
生动活泼地发展。 ” 这给 加强 素质教育提 娘 , 宁死 不屈 , 惨死 在敌 人 的铡 刀之 下 : 出明确的要求 ,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 人才 , 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的教学 目标也必须跟着转变 , 作为历史学 科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的认识 , 发展 的具体进程及客观规律 , 从而树立科 学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做一个适应社会和 促进社会发展 的人 , 因而历史教育在学校 的素质教育 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作 用 , 是 任何学科也 无法代 替的 , 下面就近几年来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而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多元化,教育的目标已经更强调由人才的能力、素质、综合素养等多方面构成。

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在不同学科中,历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使命,权衡历史内容和思想方法,历史教学应当致力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历史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变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我们不仅应该教授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演示因果关系、多元思维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根据某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等,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和维度,使其从不同方面全面把握历史事件。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文化修养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内容是提高其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积极发掘、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关注评析历史人物的价值观、为政理念、审美观等,从而普及优秀的人文故事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特文化修养的新时代公民,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素质。

三、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育可以通过通过借鉴历史人物的道德实践和精神,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指引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追求正义、公义、公正的道德精神。

还可以引领学生审视社会现象、社会系统,增强国民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中包括甄别历史的边际、正义、道德规范等等,促使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具有健康心理和道德勇气的新时代好公民。

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以全面展现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近几年,中国教育界重视素质教育,历史教育也不例外。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作为一门学科,历史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历史,培养其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今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初中历史教育应把历史学习作为一种文化背景,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唤起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关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进而理解社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观念和思想价值观。

历史教育的素质教育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为主,以消除学生历史观念的偏差,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和时代文化的理解为重点。

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历史思维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多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念。

其次,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法,开展历史的探究、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认知空间的不断拓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要特别注意,在历史教育中,不可以夸大、炒作历史,要坚持真实历史,从中体验科学精神,对历史上的文明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把真正的历史精神传播给下一代,以此培养新一代的素养。

所以,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通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过去,知晓世界的概况,还要了解我国的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1.突出祖国的可爱之处。

中国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也有四五千年了。

例如,世界通用语之一——汉语,记载了炎黄子孙灿烂辉煌的文化;举世闻明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得到世界许多人民尊崇,其思想影响越来越广泛。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些内容让学生观赏,培养学生审美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那么,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就会展现出祖国一幅幅可爱的画面,并且进一步感到祖国的确可爱,的确伟大,作为祖国的一名炎黄子孙无比自豪。

2.突出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在教学中,教者要突出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通过正面引导,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我国著名的爱国志士屈原、陆游、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杀敌报国,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苏武、文天祥等面对敌人的功名利禄诱惑,忠于祖国的决心毫不动摇。

国民党高级将领杨虎成、张学良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人物虽然时代、身份不同,思想性格各异,但他们都是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活典型、好榜样,只要教者引导学生突出他们理想、信念和行动的分析,就会使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心里不断得到巩固。

3.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

只有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利益,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出使东吴,使蜀国得以巩固和发展;孙中山为了祖国的强盛,东奔西跑,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带领中华儿女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统治;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诸葛亮到周总理,他们都是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相结合的典范。

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培养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学到乐趣、技能、智慧、自信等积极向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

一、展示历史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历史学科以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融合与和睦相处来体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亲切的依恋感,以增进民族情结;通过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以及先进的科技,使学生对伟大的祖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中国近现代屡遭列强凌辱,而有志之士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体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历史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社会总是在不断变革中发展的: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俄国的彼得一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摆脱了落后的面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与中国相同的命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亚洲强国……通过以上的史实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没有开拓进取精神,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国家就会落后,民族就会衰败。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有过几次特别辉煌的时刻,而今的中国与世界大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因此,今天的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创造、开拓进取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4-04-22T11:25:25.467Z 来源:《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作者:陈英[导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上涉天文,下通地理,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陈英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培养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学到乐趣、技能、智慧、自信等积极向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个
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

一、展示历史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历史学科以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的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融合与和睦相处来体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亲切的依恋感,以增进民族情结;通过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以及先进的科技,使学生对伟大的祖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中国近现代屡遭列强凌辱,而有志之士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体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历史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社会总是在不断变革中发展的: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俄国的彼得一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摆脱了落后的面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与中国相同的命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亚洲强国……通过以上的史实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没有开拓进取精神,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国家就会落后,民族就会衰败。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有过几次特别辉煌的时刻,而今的中国与世界大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因此,今天的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创造、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利用历史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上涉天文,下通地理,融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作为历史教师,在学生素质培养中重点是对其学科能力的培养。

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好基本的历史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基础。

学生首先要掌握、熟习教材,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离开了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学习必须吐故纳新,活学活用,使学生运用已知和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未知的问题,并获取新的知识。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活用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整合,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历史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具备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性和关联性的记忆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大文科观念,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吸收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最终实现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

三、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抓住课堂教学,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

老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

第一,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如每次上课开始时,通常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要求与所学相联系、与现实相联系,讲究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这样,学生注意平时阅读积累,从生活中挖掘学习内容,能促使学生积极体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激发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第二,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历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生的兴趣。

要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如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等,构成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第三,因地制宜,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能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总之,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高文化修养的开拓进取型高素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