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贯穿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作者:杨焕云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3期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积极探讨针对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

一、加强历史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时代和社会在呼唤着历史人文精神的复苏,激发人们的民族良知。

提高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时代使命感、理想感等是历史教育回应时代精神的最高目的,也是衡量历史教育价值观的最重要依据。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审美和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二、利用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和广大人民一道谱写了绚丽多彩的美好篇章。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青少年是本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历史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使学生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个人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前途连在一起,树立报国之志。

三、历史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历史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历史教学都包含了哪些美育内容呢?(1)艺术美。

从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热忱的追求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如兵马俑、石窟艺术、壁画等,都给学生留下美的享受。

(2)精神美。

历史人物的坚韧刚毅、勇敢无畏,不怕挫折和失败,应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3)追求美。

杰出历史人物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拼搏、浴血奋战,为了争取人民更美好的未来所做的斗争等,可以从这种斗争中感受到美。

总之,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美的因素,有目的的寓美育于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美的知识,提高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他们的素质将决定历史教学的优劣。

广大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积极应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本文就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进行几点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师;新课程;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教师成了拥有和传授历史知识的唯一载体。

而新的教育改革力求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质疑到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由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摒弃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的单一传授模式,培养孩子多样化学习方式以前大多数的历史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讲解到安排练习和作业批阅,都是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完成。

而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照猫画虎,他们的个人经验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通常是被忽视的,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

1.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与学生融为一体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新课标要求的首要条件。

新课程的要求使教师不再单纯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应该在授课前组织学生积极的寻找,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源;上课时,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兴趣点,积极主动的挖掘相关知识。

通过这种形式,历史教师不但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历史教师只要掌握好教学进度,及时拨正学习的“航向”就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又要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

除了对书本已有知识的学习,还要善于搭建共同参与,相互讨论的平台,使学生更自主的完成历史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对学生的评价亦不可用以成绩为主的传统看法,要用更注重过程,侧重发展素质的眼光去看待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利用多媒体也能给初中历史课堂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思想,还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去。

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突破。

这里,就历史教学而言,谈谈本人是怎样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

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

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

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初探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初探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初探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摘要】在素质教育下,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出的实践能力,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培养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有力的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历史素质教育历史教师创新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所在。

素质教育为历史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当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势下,怎样才能做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要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把握突破口,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观点。

一、与时俱进,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1、与时俱进,优化更新历史知识。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历史研究新成果也不断出现,历史教材变动较大且较快,历史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现状,“吃老本”,不注意汲取专业知识的新营养,则必然被历史和时代所淘汰。

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经常了解史学动态和史家新观点,刻苦钻研,深化自己的历史知识及历史理论水平。

扩大视野,广征博引,增加历史教学的信息量。

这样历史教学的内容才能常讲常新,使课本知识系统完整又富有时代感及丰富内涵,更好地推进历史课改。

2、开阔视野,博学广求。

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电脑、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方法,现代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下载教学图片和课件,能够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尽量多地掌握各种本学科之外的知识,达到“一专多能”。

事实上,只有具备了广博的学识,历史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才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

重要理念。在这种形势 下, 如何在历 史教 学中深化贯彻 素质教 育就成为历 史教 学面I 的重要 问题。 而新课程历 史教 学的三 I 占 维 目标其 实就是 对 于素质 教 育的一种 详尽 阐释和 深层 次贯 彻。本文从新课程历 史教 学 目标层 面来分析如 何在 中学历 史 教学 中深入贯彻素质教 育, 推动 学生综合素质 的全面发展 。
【 关键词 】 史教 学; 历 三维 目 ; 标 素质教育
在素 质 教 育早 已 成 为我 国 教 育改 革和 发展 的一 个 重要 理 念
之际 .一轮课 改也 已经轰 轰烈 烈的展 开。新形 势下 。 新 如何 在 素质 教育 的理念 下加 深 对历 史教 育 的改 革 , 已引起 历史 教 育界足 够 的 重 视 。本 文 拟从 新课 程历 史课 程 目标 层面 , 谈谈 自己关 于怎 样在 历 史教学 中深 入贯彻 素 质教育 的看 法。
素质教 育的贯彻 , 需要历史 曾经很 长 时期 以内 , 们都 把历 史 仅仅 看做 是一 门 向学 生进 人 行 国情教育 . 国主义 的学 科。 随着素质 教育 的理 念提 出 , 程 爱 新课 改 革的实 施 , 们逐 渐 认识 到 。 人 素质 教育 的贯 彻 , 需要 历史 。教 师 可 以通过历 史 教育 . 养学 生 的整体 素 养 , 学生 的 道德 情操 。 培 提升 中学 历史教 学 应该 不仅 仅限 于教 授学 生单 一历 史知 识 点 。 更应 该 寓德于 教 .促使 学 生从历 史 知识 的 掌握到 对历 史 的情感 体验 , 进 而 实现人 文道 德精 神 的内化 塑造 . 以达到 教育 的根 本 目的。 那 么 , 历史 课程 标准 所设 定 的三 维教 学 目标对 于 历史 学科 新 素 质教育 作用 的追 求究竟 是怎 样的 呢?它对于 重塑历史 教育 的素 质 教育功 能有 无导 向作用 ? 有何 导向作 用? 下面 , 笔者就 个人 看法 对 新课 程 的三 维 目标对 于 历史 学 科实 现 素质 教 育功 能 目标 的追 求 与导向 作一 下探 微 分析 。 二 、 史 新 课 程 三 维 教 学 目标 的素 质教 育功 能 导 向 历 《 历史 课程 标准 》 出 :在 掌握 历史 知识 的过程 中 , 有能 力 指 “ 既 的训 练 。 有对 史 学 方法 的 了解 和 运 用 . 也 更有 情感 态度 与 价值 观 的体验 与培养 。掌握 历史 知识 不是历 史课程 学习 的唯一和最 终 目 标, 而是全 面提 高人 文素 养 的基 础 和载体 。” 并且把 历史教学 目标 规 定 为三 个维 度 : 识 与 能 力 、 程 与 方法 、 感态 度 与价 值观 。 知 过 情 该 三维 教 学 目标 其 实就 是 对 于素 质 教育 的一 种 详尽 阐 释 和深 层 次 贯彻。 新 的 历史 课程 标 准 、 程 目标 蕴 涵着 新 的教 育理 念 , 就 是 课 这 真正 的回 归了它 的素 质教育 的功 能追 求。新 课程 目标重视 学生 的 参 与 , 求学 生在学 习的过程 中体 验 感受 历史 , 到情 感的 升华 。 要 达 人 文底蕴 的丰 富。 因此 , 解读 历 史课 程 目标是 有效 地达 到 素 正确 质 教 育预 期 目标 的必 经之 路 , 何深 入 领会 历史 新 课 标 , 如 并在 教 学 过 程最 大 程 度 的实现 三 维 目标更 是 有效 实施 素 质教 育 的必 备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摘要] 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推进学生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行能力去推进学生在新时代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知行能力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发展。

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大责任。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应充分发挥突显学科特色,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发现教育中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结果。

深思之余不由感慨我们的历史教育者完全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本人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中学素质教育中历史教育有其自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俗语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个民族的教育中绝不能淡化自己国家的历史教育。

虽然当今时代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历史学科的教育不能带来直接而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历史教育在民族发展和崛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软力量。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财富。

另外从个人角度来说,历史学习能提升个人内涵和素养,完善人格,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的才华和综合能力。

所以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能缺少不能轻视不能替代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历史学科的教学仍处于比较典型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受着应试教育的左右。

但社会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除认真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和社会为目的的教育外,我认为在当今我们中学历史教育中我们应更好的突显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德育教育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让人质疑。

平时的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个人主义。

缺乏感恩的心理,在集体和家庭中缺乏奉献精神;甚至在升国旗时满脸的嬉笑或随意动作还不以为然。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整体激活初中历史教学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整体激活初中历史教学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整体激活初中历史教学这篇文章是我在深圳南山区育才二中当教师的时候写的,发表于1999年,曾获全国中学历史教学学会论文一等奖,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读来仍觉有意义,我贴在这里的用意是想说明:课程改革不是外面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有志于教育的教师们的自觉追求。

吴萌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整体激活初中历史教学深圳市在关于历史教学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竟有%的学生上历史课时经常感到很紧张、很沉闷、很无聊,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充分说明中学历史教学已到了非下大力气改革不可的地步。

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认同素质教育的精神。

但如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从整体上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如何具体操作?这是摆在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难题。

笔者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侧重探讨教学中具有操作性的问题,文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有些是对以往工作的反思、有些是正在进行的实验、有些是准备实现的设想。

整体激活历史教学,是指从备课、讲课、作业、历史活动课、教学评价、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历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备课备课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一个剧本,不同的导演能导出风格迥异的戏剧。

一节历史课,不同的教师也能上出优劣悬殊的效果。

以往有些历史教师备课,往往是按照学校发的备课纸上规定的栏目:教学目的、要求、步骤、复习巩固等逐一填写,学校检查也常以篇幅是否较多、字迹是否工整为合格的标准。

备课和检查流于形式。

教师基本上是在“备检查”。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教师要把“备检查”转变为“三备”:一备自己。

备自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勇于“革自己的命”,以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过程和经验,敢于突破固有的、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方式,敢于抛弃过去习以为常的、较为省力的、但不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勤于学习,不断创新。

教育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

教育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

教育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教育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记录,是人类文明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

而历史教育则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在历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历史教学的效果,也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教育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

一、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学科。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历史是多样性、变化性和多层次的,只有教师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表现出活力和创造力。

教育教学理念中的启发式教育、探究式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数据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深入贴近学生,通过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文化和历史的内涵与特点,领悟文明与历史的辉煌。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理念中的人文关怀教育、终身学习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三、倡导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历史教学应该倡导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应该在历史教学中予以充分展示。

同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也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和观念,要尊重多元价值观,启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育教学理念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四、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思考方式。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强项,鼓励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教学理念中的个性化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任务。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是非常重要的。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学 好 , 专 门组 织 了一 次 “ 我 爱我 中华 ” 的演 讲 会 , 间 , 生们 情 其 学
绪 高 昂 。 先上 台 , 争 他们 说 , 过 学 习中 国近 代史 , 通 清楚 地 认识 到
为 了摆脱 外 来侵 略 ,中国的 有 志之 士 和 先进 的知识 分 子 进行 了
长 期艰 苦 的探 索 , 秀全 领 导 的太平 天 国 、 轰 烈 烈的 义 和 团运 洪 轰 动、 民族 资产 阶级 领 导 的戊 戌变 法 和辛 亥革 命 , 们 都 以 失败 而 他 国 各族 人 民推 翻 了压 在 中国 人 民头 上 的 三座 大 山 ,建 立 了新 中 国 . 有 了今 天 的幸 福生 活 , 有 了改 革开 放 的大 好 形 势 和安 定 才 才 团 结 的政 治局 面 。现 在 , 国顺 利地 收 复 了香 港 和澳 门的主 权 。 我 在 国际 上政 治 地位 一 天 比一 天提 高 。 通过 演 讲 , 学生 们 进一 步 了
三、 教给 学生科 学的学 习方法 现 在实施 素质教 育 , 不仅 是对 学生 的现在 负责 。 且是 对学 生 而
的 将来 负责。 常言 说 :授 人 以鱼 。 “ 只供一 饭之 需 , 教人 以渔 , 则终身 受 益无 穷。” 史教 学不单单 是传授 知识 , 历 更重要 的是要 传授科 学 的思维 方法。 在教学 中教 师要特 别注重对 学生进 行学 习方法 的指 导 . 他 们逐步 掌握 学习历史 知识 的技巧 。在授课 之前 , 使 要有 针对
情 况。在 一个班 中好 的学生 占少数 , 多数学 生 为中差生 , 要提 高学 告 终。 只 有在 新 民主 主 义时 期 , 中国 共产 党 的 领导 下 , 在 团结 全
解 了没 有共 产 党就 没有 新 中 国 的深 刻道 理 .从 而 更 加深 了对 中 国共 产 党和 伟 大祖 国 的热 爱 。决心 用实 际行 动 把 祖 国建 设得 更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引言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而高中历史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也应该将德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获得道德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贯穿。

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镜头,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并理解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异同。

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有效的德育贯穿策略1. 高度关注历史中的道德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选择那些有道德纠葛和价值观冲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教学。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意识到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并且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标准。

2. 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共情能力历史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和共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历史人物的行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将历史经验和道德准则联系起来。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影响。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使他们成为具有道德情怀的公民。

结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贯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德育融入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历史属于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与历史学科相结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保证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根据其实际情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为学生今后顺利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考试重点教师会详细讲解,但并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

因此,在平日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自身教学观念单一陈旧,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渗透。

(二)德育教育渗透浅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习惯性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罗列相关知识点,没有给予德育教育内容高度重视,甚至是一笔带过。

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无法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直接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以此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中所涵盖的德育内容不够,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意义。

例如,在讲解著名的鸦片战争时,教师更加倾向于为学生详细讲解历史事件,没有充分展现出林则徐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难以完全理解。

(三)教学评价不够合理所谓课后教学评价,就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完善与总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点评。

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摘要: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注重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将受益终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精神境界文化修养能力素质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11-01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

而这三方面都和中学的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又主要来源于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

可惜,中学历史教学至今还未在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系统工程显示其应有的作用。

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渗透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命题。

一般来说,素质教育是指针对全体学生,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教育中一方面注重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侧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面向全体,使全民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历史科学文化水平。

本文认为要全面考察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对学界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以人为本,核心在于注重历史教学的科学发展首先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式,应把教学侧重点从历史过程为中心合理发展为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并建立相应的逻辑联系作为考察的出发点,重点放在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事件的发生对今后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各种问题上,也就是我们辩证法所谓的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历史也需要掌握相同的方法,科学分析,注重事实,使历史教学达到明理、鉴今、育人、提升素质的作用。

历史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中无不有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我们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科学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人物、事件,分析历史的本质,还原历史的真相。

然而,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长达几千年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太多的人和太多的历史事件,作为历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人为本,透过现象、反复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各方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穿德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穿德育

学 习历史可 以知兴衰 ,学 习历 史可 以使人进 步 ,让学
生在学 习历史现象 的基础上发 现历 史的发展 规律 ,在学 习 历史人物 时更能受 到爱 国主义思想 品质 的教育 ,这些是其 他学科所 不能替代 的 ,这些渗透在 全部历史课程 的每个课
时以至每个环节之 中。
舰共存 亡 的邓 世 昌 , 他 们都具有 着崇高 的民族气节 ; 从 甘
谦 虚则不会 三顾茅芦 ,也就不能成 就西 蜀霸业 。史 书还用 大量 史实说 明骄兵必败 。而在诚实 品质方面 ,林 肯 、华盛 顿 、列宁 等都是众所景 仰的历史人 物。林肯年轻 时在超市
前赴后 继推翻反动 的封建王 朝 ,从而 推动历史前 进的 。讲 后 。” 中外历 史 上许 多 以少 胜多 的 战役 无不 说 明这 个道 中 国近代 史使学生懂 得 只有社会 主义 才能救 中国的真理 ;
内容 ,充 分发挥历史 学科 的优势特 点 ,通过 老师讲授 、学
生讨论 、观看一些 历史声像资料 ,以及发挥 学生 的想像让
学生表演 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 ,体验历史,认
识历史 。这样 既可 以提高学生 学习历史 的兴 趣 ,又可 以让 学生 知道如何做人 。 因此 ,我们必须重 视历史课程教 学对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的促进作用 。 【 责 任编辑 刘云程】
主义教育 。比如在讲 文化史 时 ,可 以运用教 材 中的有关 史
料 ,通过 资料 的展示 和讲解 ,让 学生感受 到 中华 民族 绵延
容可 以增强学生 民族 自豪感 ,激发学生 的爱 国主义情感 。
我们 也可 以结 合历史教 学内容 ,通 过开展丰 富多 样的
课 内外 活动 ,有意 识地对学 生进 行爱 国主义教育 。通 过举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立德教育”理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立德教育”理念

德育实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立德教育”理念宋凤庭摘要:历史学科作为独特的德育学科,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和得天独厚的“立德树人”教育优势。

要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需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树立“立德树人”良好榜样,同时有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还得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新课程自2001年9月开始实验,直到现在全面实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而《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可见,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起来。

而十八大报告作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更是进一步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那到底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而生动的贯穿“立德教育”的理念,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呢?一、提高教师素养,树立“立德树人”良好榜样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当前传统的班级集体授课模式中,历史学科的德育工作必然受到教师师德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影响,而教师素质因素是可控因素,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就是要做到最基本的“明德和博学”,起到示范的作用。

而党的十八报告更是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素质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素质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素质作者:庄柏冬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30期【摘要】为了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中国开始进行深度的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目标替换应试教育目标,积极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科学化的以人为本教学模式转型,对教学的要求也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科素质变化。

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主体,对其教学方法中如何渗透学科素质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学科素质一、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素质高中历史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其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哲学思想观念和民族观念,并且能够站在国际高度去考虑人类发展的未来趋势,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建设者。

在2017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其详细概念在于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1)积累基础历史知识。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获得充足的基础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并记忆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原因等内容,并在时间轴上纵向进行串联。

(2)从点到面的了解历史。

经过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不同时间点上的历史已有了解,在下一个学习层面上,需要在脑中对一个时代的历史形成系统认识,同时形成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学会同一时间横向历史事件的比较。

(3)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总结。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历史事件的发生中分析原因与意义。

本部分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表面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到为何发生、再到如何做能得到有利结果。

(2)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通过教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阅读、记忆、理解、思考、逻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全程教学理念贯穿高中历史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全程教学理念贯穿高中历史教学素材

全程教学理念贯穿高中历史教学近日,笔者到一些学校调研,听了部分高一历史课,发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在课后的交流中教师谈到当前的教学困境:虽然四川已经进入新课改,但高一学生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今后选择理科而放弃了历史的学习。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树立起全程教学观。

一、树立历史教学全程观的缘由(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不管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都是必要的,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是文科的学生到了高三,历史学科也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学会用历史观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的情况。

高三的许多问题不是高三才产生的,而是高一、高二,乃至初中就已经产生,我们应当将高中看成一个整体,树立全程意识,每个阶段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教材编写特点的要求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式的编写方式。

一个专题,往往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大,教学容量大,课时又相对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大。

教学的难度也大,需要教师适量做知识的整合和补充工作。

高中的历史学习,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知识的深度广度更大,这不是一蹴而就或三两天能解决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

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这就更需要树立全程意识、全局意识。

(三)历史学科教学特点的要求面对历史学科的现实,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呢?我们要尊重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全局观的指导下树立全程教学理念,高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良好学习规范为主;高二继续巩固学习规范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高三强化知识结构,加强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这样每个阶段突出教学的侧重点,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全程教学理念本身的要求全程教学理念,就是将学习的总任务或总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阶段,提出阶段小目标,然后逐一落实,心中装着全局,眼中盯着自己在做什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贯穿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但在中学教学中初中历史学科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质量素质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这部分,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邓小平曾经明确的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可见历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升学至上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兴趣,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改革难以进行。

一、注重历史教育本质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要努力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

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建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完美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发挥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

新课标确定的三维目标,既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也重视能力的训练,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体验。

因此,要依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班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保证科学性,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

教学内容既要从课本出发又要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科学的弹性引申
2、量力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同时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学的深度、难度、广度和节奏,多采用情境探究、辩论讨论的手段,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3、全面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包括知识教学目标以外,还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有意识地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同时还把高一级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三、随机应变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尽管教师在上课之前做了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但是课堂上并不会按照预设的教学轨道去发展,有时会出现突发事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化解突发事件。

对偶尔发生的事件,要冷静的处理,既不影响课堂的任务又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对课堂上顽皮的学生,要因势利导使其进入学习的状态。

当教师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和学生共同探讨,找到正确的结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前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该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与学生产生互动,以对话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与学生产生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生的情感,欣赏他们的独特见解,鼓励他们创新和研究。

四、课堂讲授要生动有趣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已经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

但是,历史教学终归要讲授,讲授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由于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的深度、难度加大,要想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单靠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是不可能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鞭辟入里的分析,激情奔放的表述,学生不可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如果没有老
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概括,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由肤浅到深入,如果没有老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激情地讲、有的放矢地讲。

除了要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讲价值取向;除了要讲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以外,还要讲信念的引领;要讲得学生陶醉其中。

沉浸其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品格潜滋暗长。

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学生
历史科的教学离不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事件中的人物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要讲的内容中去,用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情趣。

这对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宜寿》后,为什么南方黑人积极参加北方军队?教师可以带有感情地讲述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再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产生的效果予以描述,通过黑奴地位的变化、黑奴感情的变化,让学生加深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体会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认识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兴奋时就兴奋,该自豪时就自豪,该惋惜时就惋惜,该悲伤时就悲伤,该愤怒时就愤怒。

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情绪。

讲“九一八事变”时,
说到日军侵略我东三省、奴役我三千多万同胞,而蒋介石却实行“不抵抗政策”时,学生的脸上无不呈现出悲愤的表情。

一些女生的眼睛里,甚至能看到晶莹的泪花,这就是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共鸣。

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就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历史知识。

结语
总之,教师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影响学生,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萍.高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2006
[2]张建军.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