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情感共鸣

合集下载

浅析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情感共鸣

浅析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情感共鸣

浅析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情感共鸣【摘要】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借克隆人凯西·H 的陈述,用极其伤感的笔触呈现了人类移植器官的克隆人的世界。

本书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讨的是人的灵魂之所在,人的生命到底可不可以被限定存活的目的,人的价值到底是在于「自由的灵魂」,还是命定的奉献。

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们深思生命的平等价值以及反思超前科技带来的后果。

【关键词】石黑一雄;《别让我走》;克隆人;生命价值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故事从一所奇怪的学校展开,学生们在“监护人”的细心照看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禁止所有人吸烟,相反的,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却采取少见的开明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与女孩们发展出了有别于恋人般的伙伴关系。

比起性爱,他们浪费更多时间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化——在各种对于“监护人”的生活、神秘捐助者的身份以及未来命运的猜想中,时间缓缓流逝。

当主人公们获悉自己被学校欺骗,而真实身份是克隆人时,他们心中并未激起任何激烈的情绪。

因为真相早在校园时代心理卫生课时已经到来,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在意料之外。

对读者而言,在了解主人公们生而为人的使命实际上是为大型手术提供必要的配件这一点时,故事也进入到了高潮阶段。

石黑一雄随即插入了一段宛如田园诗般的生活描写,紧接着,死亡的阴影就落在了“捐助者”与“捐助者看护”这两个不同身份的克隆人身上。

小说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描写凯西·H,汤米·D和露丝等一群儿童在英格兰乡间的寄宿学校高贵和又谨慎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离开黑尔舍姆学校后寄居在一个被称为“村舍“的地方,进入一个过渡期,也就是等待捐献时期:等待成熟,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再被送去培训,前往康复中心正式称为器官的“捐献者”;第三部分描写大部分小说人物步入生命的最后阶段:终结,即石黑一雄在小说中时常用的词:complete。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

别让我走,让我别走,别走、我让————评电影《别让我走》的主题意蕴关键词:黑色科幻宿命论伦理爱的真谛内容梗概:一年前读过原著,在我的内心世界里我已经无数次的导演过这出戏。

科幻永远是这部戏的噱头,闻不出什么“科”的味道,倒是有点布拉德伯里式的诗情画意,却是哀伤无比,仿佛在淡淡的哀伤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哲理。

显然,这部片子用了黑色科幻的题材对生命做了一个深度的剖析,绝对的伦理大戏!别让我走——无奈的宿命记得在电影出现过一个明朗的故事线,孩子们从善良的学监露茜的口中得知,他们是为提供器官而制造的克隆人,课堂顿时一片死寂。

从这里开始,原本天真懵懂的孩子们也从此跌入宿命的深渊。

那一刻,也许只有死亡是摆脱宿命的最好方式了。

在我看来片中的凯西、汤米和露西……就像是一个个无法挣脱宿命的囚鸟,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一种真实写照与缩影,虽然没有克隆人这一特殊的头衔,但在面对命运的不公与现实的残酷时,很多人都会像凯西他们一样变得自我怀疑、自我厌恶、孤僻、浮躁与无助,而片中最后他们对于人生与命运的坦然接受与无奈的知足同时也赋予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更多的思考。

让我别走——无奈的挣扎我原本石黑一雄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人从出生开始,生命就是你自己的,如果你觉得周围的环境不好,就应该试着去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接受。

石黑一雄曾在《长日将尽》中写过:“对你我这样的人而言,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我们的命运交给那些身处世界之轴心、雇用我们的伟大绅士。

”而这不也正是《别让我走》中卡西、汤米和鲁思这些复制人的命运吗?而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不也正是被一小群人所无情的主宰,以及实验之中吗?透过复制人的故事,石黑一雄是却在对于现代文明,以及主宰文明发展的一小批傲慢当权者,提出了最为深沉的批判。

但是毋庸置疑,这些都是无奈的挣扎,但也是一种有韧性的挣扎。

我们都相信总有一天,柳暗花又明,世人会像甲光向日金鳞开似的发现希望再而顿悟。

石黑一雄《千万别让我走》中对于人性的讽刺

石黑一雄《千万别让我走》中对于人性的讽刺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石黑一雄《千万别让我走》中对于人性的讽刺武警后勤学院/魏钰 杨雪 朱德金(通讯作者:张玉藕)【摘要】本文以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千万别让我走为例,从克隆人的悲惨命运作为出发点,探索了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性的善恶纠葛,讽刺了乌托邦主义者人性本善的论调。

【关键词】千万别让我走 人性纠葛 讽刺一、引言对于人性的探索是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热点之一,也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作家主要探索的问题之一。

如果说乌托邦是基于人性本善这一立场出发,那反乌托邦的出现则是人性本恶的结果。

乌托邦作家主张人性本善并且认为这种人类的善会引领人们最终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与之相对应的是反乌托邦作家的比较消极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中恶的一面会战胜善良的一面。

因此他们往往认为人类的行为是被人性邪恶的一面所控制。

在反乌托邦的作品中,作者致力于呈现人性的底线如何被突破以及人性的毁灭。

这些作品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原始的乌托邦作品中建立和平公正的美好社会只是一个幻影。

在千万别让我走中,石黑一雄通过描写人类残酷的对待克隆人展现出了人性中邪恶的一面。

而文中克隆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在普通人纠葛的人性面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在作者对于人性的探索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文章更有张力,更有讽刺效果。

二、普通人人性的纠葛反乌托邦作品注重强调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性所面临的冲击。

反乌托邦作家和批评家认为科技的不合理运用以及对高科技和相关利益的过度追求会放大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并导致其逐渐打败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继而控制人类行为。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这种背景下人性就是完全邪恶的。

这些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如果人类一味的追求个人利益,就会慢慢变得不择手段,忽视道德底线,最终被欲望所掌控。

1.人性本善。

在千万别让我走中,Hailsham学校的运转模式就展现了所谓正常人的纠葛的人性。

Hailsham创立的初衷是在当前冷漠的社会中提供一个“更加合理,更加人性”的对待生命的方式(谷伟)。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都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闻名。

在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各有特点,展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长日留痕》的主人公是太宰治,一个生活在1950年代日本的作家。

他被描述为一个内心痛苦、颓废的人物,深受抑郁和自杀的困扰。

太宰治在小说中反复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死亡的渴望。

尽管如此,太宰治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以自己的文字描绘了日本战后社会的阴暗面,用尖锐的笔触刻画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助。

他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也使人们深思生命的意义和现实社会的问题。

《别让我走》的主人公是叶葆青,一个年近四十的普通上班族。

他被描绘为一个平凡而庸碌的人物,生活中的各种不顺使他备感压力和焦虑。

叶葆青的形象展示了现代都市人的普遍困境和内心的急迫。

他努力追求物质生活的也在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意义。

尽管叶葆青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迷茫和困境,但他最终找到了向前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启发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追求内心的满足。

无论是太宰治还是叶葆青,他们的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人物塑造充满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角色的心理和生活细节。

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使得他们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引发读者的深思。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石黑一雄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对真理和意义的探索。

他的作品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为人们提供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形象都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见解。

无论是太宰治还是叶葆青,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他们的形象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社会问题的沉思。

石黑一雄的作品通过细腻而深入的描写,让人们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_别让我走_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_别让我走_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
2014 年第 3 期
父母的概念和家庭的观念在这些克隆人孩子的心理上处于缺失状态。他们绝对没有也不可 能享受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在黑尔舍姆学校, 他们的法定 “监护人” 是埃米莉小姐等人。 虽然这些克隆人学生也学习各种课程, 打球, 做游戏, 以自己的劳动赚取代币并到 “交易会” 和“拍卖会”上去换取自己喜爱的物品加以收藏,最好的绘画作品也会被一位偶尔来校的 神秘“夫人”挑选出来送往她的“画廊”,但这群身处偏僻乡间的儿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 活。这不能不令人怀疑这所学校所暗藏的秘密。克隆人的名字和年龄揭示了他们伦理身份 的特殊性。黑尔舍姆学校的“正常人”或“监护人”都有正常的名字或称呼,如杰拉尔丁 小姐(Miss Geraldine)、埃米莉小姐(Miss Emily)、露西小姐(Miss Lucy)等。而除露 丝之外所有克隆人的姓氏只是一个英文字母,如班长克里斯托弗·C、凯茜·H、汤米·D、 亚历山大·J、彼得·N 等。这些字母隐含着他们身份来源的秘密和他们与原型(origirals) 之间的某种关系。 令人奇怪的是, 这些克隆人学生从来没有问起 “我有父母吗?他们是谁?” 等任何与家庭有关的问题。 更令人深思的是, “坏女孩” 露丝连一个姓氏的字母代码都没有。 所以她在后来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失败时,愤懑地说道:“我们是从社会渣滓复制出 来的。吸毒者、妓女、酒鬼、流浪汉。也许还有罪犯,只要他们不是精神病人就行。他们 就是我们的原型”(152)③。 克隆人的年龄也有蹊跷之处:他们的年龄几乎整齐划一。凯茜回忆他们创建“秘密护 卫队”时说:“当时我们七岁,快八岁了”(45)。当露西小姐向学生强调抽烟对学生不 利时,凯茜等人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凯茜后来回忆说:“我想那是因为即使在那个年 纪——当时我们只有九岁或者十岁——我们知道的事请,刚好足以让我们谨慎地对待那整 个领域。”出现交易会的“代币之争”时,凯茜称:“我说我们那时已经十岁了”(35)。 在第二部的开始部分,凯茜接着叙述黑尔舍姆的故事:“现在我想往下说说我们在黑尔舍 姆的最后几年。我说的是我们十三岁直到十六岁离开那儿为止”(70)。类似对年龄的表 述随处可见,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凯茜每次提到年龄时,说的都是“我们”?在正常的 学校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年龄有差别是极为正常的,为什么在这所寄宿学校中,每个年级 学生的年龄是如此的一致呢?原来,他们应该是在某个时间一次克隆出来的,如同工厂生 产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的产品。这就是克隆人年龄的奥秘。 对克隆人而言,“我是谁”的问题实质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童年时期的 他们对自己完全没有概念,只有模糊的生活经验和记忆。为了认识自我,他们不断将自己 和作为认知参照的他者进行比较。玛丽—克劳德夫人的异常态度和举止让他们心中产生异 样的感觉。凯茜表达了她的疑虑:“我们当时正好处于一个对自身略有了解的年纪——知 道了自己是谁,我们和我们的监护人,和外面的人如何不一样——可是我们还不懂这些意 味着什么”(33)。凯茜等人在寻找“自己是谁”和“他们又是谁”两个问题的答案,也 在质问“为什么黑尔舍姆的学生与外界的人不一样?”然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告知, “你 们是学生,你们是……特别的”(63)。然而究竟“特别”在何处?没有人向他们讲明。 他们生活在“被告知而又没有真正被告知”(73)的现实中。只是随着凯茜叙事的展开, 读者才逐步获知所有的学生都是作为向 “真正的” 人类提供器官的捐献者 (donors) 而存在的。 在小说第二部,包括凯茜、汤米和露丝在内的八个人被送到名叫“村舍”(Cottages) 的破旧农场,其余的人去了威尔士山区的白楼或者多塞特郡的白杨农场。在这里,他们 将进入一个过渡期,生理上会更加成熟。已经步入青年时期的克隆人对自己的来历怀有更 加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我们到底是谁”和“我们究竟从哪里来”的问题让他们感到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被誉为日本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不仅在日本广受好评,也受到了国际读者的认可。

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石黑一雄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描写。

首先来看《长日留痕》中的主人公-大岛长子。

大岛长子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日本普通家庭妇女,她的丈夫在美国工作,她和儿子相依为命。

小岛长子是一个沉默寡言、内心复杂的人,在社交圈中与人保持着一种距离。

她内心深处包裹着一团时间的沉重,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她渴望获得一种超越时间的东西,她渴望获得一份心灵上的安宁。

在故事中,大岛长子对生活的冷漠和对自己内心的矛盾短短几句话便可揭露出来,但那种由内而外的冲突却没法像戒备一样被预防,更不可能被谁看透。

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对现实的反感和对内心渴望的追寻,使得她成为了一个深具魅力和矛盾的人物形象。

《别让我走》的主人公-古贺志男同样是一个备受痛苦煎熬的角色。

他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导致他的记忆力每天都在逐渐流失。

面对慢慢逝去的记忆,古贺志男不愿被遗忘,不愿离开这个世界,他全心全意地追求着那些消失的记忆,那些曾经让他快乐的片段。

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在这个过程中,古贺志男展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执着。

古贺志男的形象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深沉而令人感伤的内心世界,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大岛长子和古贺志男是石黑一雄笔下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但他们都是对许多人生活深切而真实的描述。

石黑一雄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苦难的抗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形象所体现的就是石黑一雄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他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形象,更加重视人物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别让我走》经典读后感10篇

《别让我走》经典读后感10篇

《別讓我走》经典读后感10篇《別讓我走》是一本由石黑一雄著作,商周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7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別讓我走》读后感(一):人类未来的终结..........一本以复制人为题材的软科幻小说,但是,未来的克隆技术只是技术的手段,加以利用;实质作者探讨的是人性问题,人性在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势,作者显然是不太乐观的,人性的再思考,人类不能在进入高度极致的文明后,亦即历史的最高层阶段,就只有停滞毁灭了,人性的良知依旧需要保存,虽然不太可能,势必要发生异化(难道人类还会再“进化”???)所以,不仅仅是复制人爱情悲剧那么表层的意图,以此改编的电影显然是放大了这点,实际原著,总感觉三个复制人间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没有很明确。

有人之前认为加菲尔德的汤米演得呆滞不自然,其实是最还原原著人物,那就是个呆呆的家伙,有点鲁莽,但有时也有大智慧,虽然是感性的直感....反正是个古怪的,大智若愚,也情绪高昂的人。

最后,虽然是台版书,可能第一印象中势必内容错字会没有,但是有点小失望,有许多个地方是校正时,没有发现的笔误漏洞;可是翻译的还是很好的,读起来有些许的感伤(原著的味道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所以,综合下来,喜欢思索与悲剧的同学,还是值得一试的.....《別讓我走》读后感(二):死亡进行时大概是因为预想到了结局,所以没有想象中震撼。

但是读到秘密就要揭开时还是被触动。

克隆人没有根,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根,家庭是归属,父母是不会消失的。

克隆人却没有根,成长在海尔森。

监护人像是父母一般的存在,却又与父母不同。

卡西说每个学生都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监护人的区别对待,希望监护人对待自己与他人不同。

鲁斯会为了诺汀小姐的宠爱洋洋得意,甚至幻想会有人谋害她,因此成立了保卫诺汀小姐的小分队。

这样的小把戏充斥在学生中间。

海尔森的生活是他们的全部。

然而海尔森一旦消失,他们与世界的关联好像切断了。

《别让我走》读后感

《别让我走》读后感

别让我走》读后感别让我走》读后感《别让我走》读后感1作者石黑一雄,日裔英国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村上春树最欣赏的作家,当然,作者也表示村上春树是自己最欣赏的作家。

加一个小插曲,石黑一雄早年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曾透露自己年轻时被莱昂纳德•科恩的音乐所吸引。

科恩是谁啊,就是那个戴着小礼帽唱着《everybodyknows》的男人啊!看来我们都容易被科恩吸引。

本书以凯茜的口吻来诉说自己与汤米、露丝的关系。

讲述了他们从小到大的情景,这口吻太平实了,以至于我一直没看出来这是一个克隆人的故事。

他们一起在黑尔舍姆长大,作为等待捐献器官的克隆人,他们存在的意义,生活的终点都被规划好了。

夫人定期来挑走他们的诗歌绘画作品,试图向外界的人证明克隆人有思想有灵魂,但是没人愿意相信。

夫人看见凯茜抱着枕头跳舞,就像看见她抱着温情脉脉的旧世界不舍得放开,站在门口哭了。

克隆人之中流传一个传说,如果两人真心相爱可以延缓三四年器官捐献时间。

露丝一开始在哪都拉着汤米,后来他们三人分开了。

露丝在捐献一次后手术很糟糕,对于自己把凯茜汤米分开十分抱歉,并给了他们夫人的地址,希望他们能好好活下去。

凯茜与汤米拿着绘画找到夫人试图向她说明他们深爱彼此,希望获得延缓捐献时间。

最后,这一切都是谎言,根本没有什么延缓捐献。

回来的路上汤米像小时候那样在路边狂叫。

露丝在第二次捐献后死了。

汤米在第四次捐献后也死了,凯茜本想自杀,到了海边却看见汤米最心爱的足球,于是决定活下来完成捐献。

每一个与生命相关的故事都十分沉重,这个也是。

平常人的生与死啊,大概是老天决定,而克隆人的生死,却是被他们视为高高在上的人类决定的。

读后感•老天会怜悯常人的悲痛吗?人类懂得克隆人灵魂的真实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一切只是彻头彻尾的悲凉。

读这本小说让我很难过,人生空空荡荡,我不能怎样。

《别让我走》读后感2当我合上书的那一瞬间,突然我有很多话想说,却也发现我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从来没有看过这样一本书,可以把这么浓郁的情绪、惊人的澎湃心情用如此清淡、缓慢的文字表达出来,无疑地,本书的节奏相当缓慢,慢到有如黑洞把阅读的百感吸纳进去,然后让读者久久无法释怀,我对作者能够用十分琐碎的缓慢情节,而且可以慢慢地一步步藉由读者的不耐去操弄他的企图的创作能量,而感到十分佩服。

《别让我走》: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鸣曲

《别让我走》: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鸣曲

Z HU Xi a o l i
(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t o n g , J i a n g s u 2 2 6 0 1 9 , C h i n a )
化 问题 提 出深 刻 的批 评 。
关键词 : 《 别让我走》; 克隆人 ; 人性 ; 异化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5 7 9 ( 2 0 1 3 ) 0 5— 0 1 3 0— 0 5
Ne v e r Le t Me Go: a Tr a g i c S o ng De v o i d o f Hu ma n i t y
Ab s t r a c t : Ka z u o I s h i g u r o ’ S l a t e s t w o r k Ne v e r L e t Me G o d e p i c t s t h e g r o wt h, l e a r n i n g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a g i c f a t e s o f c l o n e me n, t h e p a p e r p o i n t s o u t ,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h u - ma n i t y l a c k i n g nd a li a e na t i o n, t h a t t h e a u t ho r d i fr a c t s t h e t h e me t h a t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l o n e me n b y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均描绘了一个极具内心矛盾和复杂性的主人公形象,两位主人公分别为铃木研二和比良坂武。

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石黑一雄成功地刻画出了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形象。

首先,铃木研二在《长日留痕》中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主人公。

他是一名医生,拥有救死扶伤的技能,但与此同时,他却有着严重的社交障碍,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十分冷漠。

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不得不遵循自己设定的规则,否则他会感到不安和恐慌。

铃木研二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焦虑与恐惧,在他的世界里,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自我沟通都是十分困难的。

然而,当他遇见了年轻的画家松本泉时,他的内心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逐渐和泉建立了关系,开始接受和信任别人,并渐渐摆脱了自己的强迫症。

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去爱、去被爱,并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这种转变不仅是铃木研二内心的一次进化,也为他带来了全新的人生视野。

而在《别让我走》中,比良坂武则是一个既受尊崇又备受折磨的主人公。

他是一名杰出的法医鉴定师,凭借着出色的技能和卓越的学识成为了罪案调查的重要人物。

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煎熬。

他曾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件没有破获,这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时刻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和自己的女儿保持着十分疏远的关系,因为他总是过于专注于工作而忽略了家庭。

最后,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试图弥补之前的错误,并和女儿建立了联系。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不是成就或者成名,而是在人世间留下真正的足迹。

总而言之,铃木研二和比良坂武都是非常完整而有分量的人物形象。

他们的个性和心灵状态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别让我走》

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别让我走》

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别让我走》摘要: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虚构了一个人与克隆人人为共存的伦理环境。

通过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人类可以大大延长寿命。

然而,在这样的伦理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伦理问题,克隆人陷入了伦理认同混乱等诸多伦理困境。

本文将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克隆人的伦理认同、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

得出了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的伦理启示。

关键词:文学伦理批评,克隆,伦理认同,伦理困境,伦理选择1672-1578(2019)06-0008-02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写下了2005年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人与克隆人共存的伦理环境。

作为书中的第一个叙述者,克隆人凯西回忆起自己被召唤成为器官捐献者之前的岁月,当时她和朋友露丝、汤米在克隆人学校赫尔森学习,毕业后住在农场照顾捐献者。

作为一个为患病人类提供器官而培育的克隆人,凯西和她的同伴从出生起就和普通人一起过着完全无用的生活。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克隆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被剥夺。

器官“捐献者”克隆人面临着多重伦理问题:对自身存在的怀疑、人生目标的缺失、对多次捐献的“使命”的担忧,以及无法推迟捐献以获得更多时间与亲人共度的悲哀。

聂教授认为,文学伦理批评不仅是阐释文学的伦理道德特征和作家创作的伦理问题,而且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作家、文学与读者之间关系的各种现象,包括文学如何在虚拟世界中再现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现象。

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伦理学的批判对象,主要是因为文学利用其特殊的功能虚拟了人类社会,把现实社会变成了艺术社会,这几乎具备了伦理学研究P10的全部内容。

本文拟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解读《别让我走》中克隆人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并研究他们无私的器官捐献所带来的伦理启示。

1.克隆人的伦理认同聂教授认为:人的身份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标志,人需要承担身份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从身份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天的,比如血缘决定了血亲的身份。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都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做一些探讨。

《长日留痕》的主人公是山田让一。

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平凡而又无奈地生活在东京的一个城市中。

山田让一的生活很乏味,他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后回家照料妻子,然后无所事事地度过每一天。

他对生活充满了无力和怨恨,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了与世隔绝的囚笼中。

在《长日留痕》中,山田让一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年危机的代表。

他的内心深处充斥着对生活的失望和对自我的质疑,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黑一雄通过对山田让一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无力和无望的情绪。

与《长日留痕》中的主人公形象不同,《别让我走》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耕平的中年男子。

耕平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右腿,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变得消沉而又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和愤怒。

耕平的形象在《别让我走》中显得更加荒诞和颠覆。

他的内心充斥着对生活的痛苦和对世界的不满,他感觉自己虽然还活着,但却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怀疑和愤怒,他渐渐变得孤僻和悲观,一切似乎都失去了色彩和意义。

通过对《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石黑一雄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描写是非常细腻和深刻的。

他通过对这两个中年男子的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展现了生活对于灵魂的撕扯和伤害。

他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无奈和痛苦,以及人性的扭曲和脆弱。

这些形象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让我们对生活和人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 别让我走》:没有“恨”,只有爱和坦然

《 别让我走》:没有“恨”,只有爱和坦然

没有“恨”,只有爱和坦然文/西门杏庵 《别让我走》:瑞典文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石黑一雄的作品主要涉及下述几类主题: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

”瑞典文学院说。

瑞典文学院秘书莎拉·达纽斯形容石黑一雄的作品是简·奥斯汀和弗朗茨·卡夫卡的混合体,“但是你还得加进去一点马塞尔·普鲁斯特,然后稍稍搅拌一下,这才能得到他的风格。

”她还这样评价石黑一雄,“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作家。

他不只看到事物的一面,他独自开拓了整个宇宙”,达纽斯说她最喜爱的石黑作品是《被埋葬的巨人》,但她也说《长日将尽》是一部“以沃德豪斯的小说开场、又以卡夫卡的方式结尾的杰作”。

想起去年颁奖给鲍勃·迪伦所引发的喧嚣,莎拉·达纽斯又补充道,她希望这个决定可以“让全世界都满意”。

她还说:“我个人无法评价,但是我们已经选出了我们认为绝对杰出的一名小说家。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5岁时随家人移居英国。

他曾在肯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后来到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作。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石黑一雄获“诺奖”后,谈论他小说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作为资深影迷,我就谈谈根据石黑一雄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别让我走》和《长日将尽》吧。

由于看《长日将尽》的时候,感觉这部电影实在太好,好到很多话无法用文字表达。

所以,这篇文章我只谈谈《别让我走》。

《长日将尽》只能留待日后有感觉的时候再写了。

——题记1. 人的一生,可怕的不是苦难的折磨,而是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科幻小说《别让我走》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第六部小说,2005年出版。

《别让我走》荣获了当年的英国布克奖提名,被《时代》杂志誉为2005年最佳小说之一。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说:“近半个世纪的书,我最喜欢的是《别让我走》。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都是描写人物形象非常丰富的小说。

下面将从主人公的性格、经历和对人生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比较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形象。

谈到《长日留痕》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年过中年的普通人,名叫“我(主人公没有正式的名字)”。

他是一个宅男,没有工作,整日无所事事地宅在家里,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疲惫和厌倦,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结识了一个神秘女子并被卷入了一连串离奇的事件中。

这个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处世的态度。

与之相比,《别让我走》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名叫“敦也”。

敦也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早逝,母亲重病缠身,家里生活艰辛,经济拮据。

敦也却拥有一颗充满梦想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

他热爱音乐,是一个出色的吉他手。

尽管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仍然充满乐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这两位主人公在经历和遭遇方面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虽然情节和背景不同,《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的主人公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挫折。

他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在困境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和解决办法。

他们的经历并不完美,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两位主人公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长日留痕》的主人公曾经对生活感到迷茫和无望,但是通过那次奇特的经历,他意识到生活的宝贵和珍贵,并且决定要积极面对生活,寻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而《别让我走》的主人公敦也则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少年,他从小就有明确的梦想和目标,尽管困境重重,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永不放弃。

《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形象都非常丰富和有趣。

他们经历了不同的困境和遭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寻找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无论是“我”还是敦也,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成为了令人敬佩的人物。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都是以中年男性为主角,描绘了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和自我迷失时的内心挣扎和对自己身份的追寻的故事。

本文将以1000字论述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长日留痕》的主人公是40岁左右的小技术员本吉,他失业多年,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四处漂泊。

在他与妻子离婚后,他靠着一份临时工和偶尔的写作来维持生计。

本吉是一个寡言少语,孤独而内向的人,他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对生活感到迷茫。

他对世界的观察细腻而敏锐,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引发了读者对于现代社会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冷静,展示了一种执着和意志力,他不甘于被现实击败,努力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本吉的形象为无数在求职过程中受阻的人们贴上了一张面孔,反映了现代社会失业问题的普遍性和残酷性。

《别让我走》的主人公是中年作家太郎,他的妻子在一次车祸中失踪,使得太郎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孤独。

太郎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角色,他痛苦地追问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他不断地反思人生和写作的意义,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产生疑惑和质疑,试图通过写作,寻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太郎所代表的是当代个体的迷失和矛盾,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身份和价值感的困难。

太郎对于现实的责任感和对于写作的热诚,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体在追寻自我意义和存在感的过程中的痛苦和努力。

无论是《长日留痕》还是《别让我走》,石黑一雄都以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失落和挣扎。

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示出的坚韧和努力,让读者感到共鸣,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反应。

石黑一雄通过他们的形象塑造,呈现了对于社会困境和人性追问的苦思和思考。

《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命运探析

《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命运探析

《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命运探析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与奈保尔,鲁西迪一起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尽管迄今为止石黑一雄只发表过七部小说,但是他曾四次获得布克文学奖提名并于1989年摘得该奖。

出生在日本,成长在英国,在日英两国文化的熏陶下,石黑一雄的作品透露出的不仅是他对日本和英国两国文化的关注,更反映出其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类共性的探究。

作为新出炉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小说被赞“以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大多数石黑一雄研究者关注的是他的《长日留痕》,对《别让我走》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少。

事实上,除了被提名为布克奖作品外,《别让我走》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05年最佳小说之一,并入选为1923年至2005年的“一百部世纪最佳英文小说”。

基于现有研究,本文对《别让我走》中主人公的悲惨结局缘由进行讨论。

首先,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石黑一雄和《别让我走》,并在归纳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是什么造成主人公悲惨命运的问题。

接下来三章运用拉康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解答。

第二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认为主人公所认同的身份实为镜中虚幻的镜像,并非为其所处社会中的真实身份,身份认同的失败是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之一。

第三章借用拉康的需要要求欲望理论,提出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要求并未得到满足,而且他们所表露的欲望并非发自他们内心,而是拉康所言的“欲他者之欲望”。

因此未满足的需要和要求以及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欲望是导致悲剧的又一原因。

第四章借用拉康的三界论和“父亲之法”,指出不平等因素贯穿主人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是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

最后,第五章总结了本篇论文,在分析《别让我走》中主人公对自我身份追寻的成长历程中,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概括。

正是这种种因素汇集在一起造成他们默默忍受,不知反抗,并甘愿捐献器官献出生命的悲惨结局。

作者通过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悲惨命运原因的分析,指出石黑一雄借此小说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注,对公平社会的期许以及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关怀。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与《别让我走》主人公形象作为日本著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长日留痕》以其细腻真实的描写,深刻探讨人性和人生意义而备受好评。

而他的另一部作品《别让我走》同样展现了强烈的人性关怀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分别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精神世界、命运和人生意义四方面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形象。

1.性格特点《长日留痕》的主人公太宰先生虽然身患疾病、面临生命危险,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保持了坚定的信念,不断探寻生命的真谛。

他豁达开朗,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追求自由的冲动。

同时,太宰先生也非常敏感,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然而这种敏感也使他容易受伤和自我怀疑。

2.精神世界太宰先生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困境时,思虑万千,探寻生命的真谛。

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心灵的重生和归属感。

他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与世界的和谐,最终得以在自杀前几天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3.命运太宰先生的命运非常坎坷,先是身患重病,后来爱情不顺,他的女友在他儿子出生后去世,之后又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但外遇却被曝光。

尽管他的命运坎坷,但他始终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寻找内心的归宿。

4.人生意义太宰先生通过探寻生命的真谛和寻找自我,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和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他在寻找自我和追寻内心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脆弱,进一步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对生命的细微之处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这是人类伟大的核心。

二、《别让我走》中的主人公形象《别让我走》的主人公小和尚梦,是一个异常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他有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从不拘泥于传统教义,勇敢探寻自己的道路。

他勇敢探险,曾经历过被捉虫子、潜水、登山等种种冒险经历,在危险面前不畏缩,直面挑战。

小和尚梦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启迪自己的心灵,不断精进自我,不断寻找这个世界上的真实自我。

他最终发现,真正的自我的力量,并不在于外表的才智,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真诚,以及一直坚持不懈的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的情感共鸣
【摘要】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借克隆人凯西·H 的陈述,用极其伤感的笔触呈现了人类移植器官的克隆人的世界。

本书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探讨的是人的灵魂之所在,人的生命到底可不可以被限定存活的目的,人的价值到底是在于「自由的灵魂」,还是命定的奉献。

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们深思生命的平等价值以及反思超前科技带来的后果。

【关键词】石黑一雄;《别让我走》;克隆人;生命价值
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故事从一所奇怪的学校展开,学生们在“监护人”的细心照看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禁止所有人吸烟,相反的,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却采取少见的开明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与女孩们发展出了有别于恋人般的伙伴关系。

比起性爱,他们浪费更多时间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化——在各种对于“监护人”的生活、神秘捐助者的身份以及未来命运的猜想中,时间缓缓流逝。

当主人公们获悉自己被学校欺骗,而真实身份是克隆人时,他们心中并未激起任何激烈的情绪。

因为真相早在校园时代心理卫生课时已经到来,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在意料之外。

对读者而言,在了解主人公们生而为人的使命实际上是为大型手术提供必要的配件这一点时,故事也进入到了高潮阶段。

石黑一雄随即插入了一段宛如田园诗般的生活描写,紧接着,死亡的阴影就落在了“捐助者”与“捐助者看护”这两个不同身份的克隆人身上。

小说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描写凯西·H,汤米·D和露丝等一群儿童在英格兰乡间的寄宿学校高贵和又谨慎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离开黑尔舍姆学校后寄居在一个被称为“村舍“的地方,进入一个过渡期,也就是等待捐献时期:等待成熟,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再被送去培训,前往康复中心正式称为器官的“捐献者”;第三部分描写大部分小说人物步入生命的最后阶段:终结,即石黑一雄在小说中时常用的词:complete。

生命的“终结”,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悲哀凄婉,充满着无奈的宿命感的地方。

石黑一雄曾在他的另外比一部小说《长日将尽》中,借管家史蒂夫之口说:“对你我这样的人而言,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我们的命运交给那些身处世界之轴心、雇用我们的伟大绅士。

”[2]现代文明正是被这一小部分所谓绅士玩弄于鼓掌,他们可以任意裁决别人的命运,而在现代文明走向无比辉煌之际,谁又能料到其对人类的未来是福还是祸?
这纵然是个带有轻微科幻色彩的故事,经由31岁的女主人公回首往事、娓娓道来,将童年与青春时代所发生的每一桩小事情都在回忆中被巧妙地串在一起。

表面看似平常平凡,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但暗藏的种种线索却不免令人在汹涌暗流中滑向黑暗的深层。

当人类所有美好将面临被剥夺时,世界将只剩一片污
染。

[3]
一、克隆人情何以堪
主角凯西与露丝,在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内一同成长,一同恋上了青梅竹马的男生汤米。

面对已被预设的人生,爱情与友情,何去何从?本来平凡的三角恋,正因与凡尘俗世凡无异,才突显了克隆人也有情有欲有求有挣扎。

除了爱情,小说表达更深层的矛盾:学校与社会、灵与欲、进与退、是与非、真与幻、生与死。

黑尔舍姆寄宿学校除却神秘感外,与一般学校无异,让人读书识字、学习艺术、参与运动,唯学懂的一切似乎跟现实毫无关系。

主角们离开象牙塔后,面对可怕的现实,茫然若失,特别是他们走到码头的一幕,仿佛没有尽头,前路一片迷惘,一如人生。

有一段描写让人尤其深刻,克隆人在学校起床后,排列整齐,一个接一个地拿取一瓶一瓶的鲜奶,像机械般准确无误,正好与克隆人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面对不能逆转的命运,他们逃不出器官捐献计划,也如人们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唯一希望抓紧挚爱,安然渡过将降临的无尽恐惧。

徨恐正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在迷惑的爱情里,露丝「先下手为强」,终未开花结果,唯走到生命尽头,方才千方百计想补偿。

二、生命本无奈
片中搁在沙滩而非在海中的船,恰好象征人生的无奈。

有时,无论我们多努力在生命的航线上行驶,尽管我们知道方向,费劲地画出自己的轨迹亦徒然。

三人之中,汤米是对改变命运存最大希望的一个,他不顾一切直奔往那艘船,并一直储着画下来的画,就是最好的证据。

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凯西与汤米在生死离别之际,认清最爱,试图改变命运,终落空。

汤米只在归途中,啕嚎大哭,对生命的无奈远远超出个人的力量发出哀鸣。

对自己命运一无所知的克隆人和知晓内情的人类对于这种无奈的不同解读,将整部小说推向高潮。

这些有血有肉、有思想又有灵魂、能爱亦能恨的克隆人和利用超前科技创作出他们的自私人类形成鲜明的对比。

石黑一雄身上兼具的英国人隐忍克制的性格和日本人特有的“物哀”之情在此充分体现出来。

一方面,在知道自己的特别之处后,他们并没有逃跑或是去抗拒,反而从道德上,守规矩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主人公内心的悲哀,对自己作为“物”的哀伤之情是让读者最为同情和产生共鸣之处。

三、完全生命,成就大爱,价值所在
小说中一再用“complete”一字,其一是指克隆人完成每一次的器官捐献,另一方面亦指当克隆人捱不过一次又一次的捐献,他们会希望别人协助「完成」生命,赋予尊严地死去。

其实“complete”背后真正回到起点:克隆人的生命之所以为之“complete”,是因为他们的生存意义就是器官捐献。

小说最后部分,凯西满眶泪水,望着无际田野说:“What I’m not sure about is whether our lives have been so different from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e save. We all complete.”说明了每一类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所有人都是完全的。

“And none of us really understand what we have lived through. Or feel we have had enough time.”正好提醒我们:没有人真正了解到自己所渡过的一生,并且觉得自己已活够。

在《别让我走》中,石黑一雄几乎没有用“死亡”这一词语,而是用了一些委婉语来暗示死亡,艺术性地展示了人类对死亡的惧怕。

四、只活一次
克隆人的意念,正代表人性的「贪」。

人从诞下来就有生存权利,但渺小如我们,能控制命运吗?逆天而行,终自食其果。

小说更带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而活?如果克隆人只是原形的影子,为器官捐献而活;那么你又是谁的影子,为谁而活?石黑一雄的小说一直都在探索普通人在不可抗拒的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作为一个当代寓言,《别让我走》并没有对制造克隆人进行简单化的、非错即对的道德批判,而是以克隆人的角度反思了现代人的生存。

它促使读者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反思人生,思考本真的存在。

我们该如何认清生命中的重要事物,该如何自由地选择并承担其后果,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利用自己自由,创造我们的价值。

[1]毕竟,你我只能活一次。

五、总结
在石黑一雄的小说世界中,人一生下来,便注定要被孤伶伶的抛掷到这个世界上,被庞大的社会机器所控制,情感被压抑了,于是就连性、爱与梦想,这些人类最为美好的本能,也都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甚至就连文学、艺术的创作,都有可能被权力所污染,而不是出自于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呐喊。

在这个缺陷重重、必定要迈向毁坏的世界,无疑是令人悲观的,然而,石黑一雄却肯定了爱的力量,将会使人类的罪恶和软弱,都获得救赎忏悔,而悲哀也因此升华。

在《别让我走》的末了,凯西与汤米终于重拾爱的勇气,即使它的到来,为时已晚,但它不是一时的肉体激情,它是灵魂上永恒的平和与宁静,也是任何人都不能带走的回忆。

参考文献:
[1]郭国良,李春.“宿命”下的自由生存-《永远别让我离去》中的生存取向[J].外国文学,2007.2:4-9.
[2]信慧敏.《千万别丢下我》的后人类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2.4:129-136.
[3]朱叶,赵艳丽.无奈的哀鸣-评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弃我而去》[J].当代外国文学,2006.2:156-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