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
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追问
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追问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探讨存在的本质、现实的构成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它以追问为特征,试图超越经验,从根本上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在探索抽象的概念,更是在揭示我们所依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框架。
本文将从形而上学的起源、主要问题、流派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形而上学的起源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其最初含义为“超越物理”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首次使用该词来描述他对存在和实在的探讨。
他在《形而上学》中定义了实体、形式、原因等基本概念,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事物中的存在是一种“实在”的表现,而实在又可以分为潜在的和实际的两种状态。
这种区分不仅丰富了后来的哲学讨论,也提出了许多无法依赖经验直接观察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其他哲学家如柏拉图同样对形而上学做出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通过理念论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认为感性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像,真正的存在在于理念。
这种思想促使后来的哲学家进一步思考现实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形而上学中的核心问题形而上学追问不仅涉及具体的问题,还涵盖了一系列深刻且复杂的哲学议题,其中包括:存在论(Ontology):这一领域关注的是“什么是存在”的问题。
存在论试图厘清什么是“有”,以及事物如何归属于某个类别。
不同哲学传统对此有不同看法,例如,唯物主义认为只有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或意识才是更根本或更重要的实在。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形而上学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
我们常常通过感知经验来理解因果关系,但对其本质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便涵盖了对事物为何存在及其变化原因的探讨。
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维度。
在形而上学中,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至关重要。
如牛顿以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理论为基础,而爱因斯坦相对论则颠覆了传统看法,使得这些概念变得更加复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是唯一存在的实体,而意识、精神等都是物质的属性。
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中,时空被视为物质的属性,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现象。
时空观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中,时空被视为物质的属性,是物质存在和活动的基础。
根据这种观点,时空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产物。
时空的存在是由物质的特性和运动所决定的,它没有自己独立的实在性。
在这种理解下,时空被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和活动的环境。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将时空与物质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和相互作用。
物质活动占据时空,时空又反过来影响物质的运动。
在这种理解下,时空不是一个静止的背景,而是一个动态的、与物质活动相互交织的实体。
时空的存在和变化是由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它与物质一起构成了整个世界的基本结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还强调了时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空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时空的存在和规律是客观不可改变的,与人类主观的认识和经验无关。
时空的客观性使得它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物质世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空是物质的属性,是物质存在和活动的基础。
时空与物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整个世界的基本结构。
时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使得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篇示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其时空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时空被看作是客观存在的,是宇宙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
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
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叶秀山一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统治欧洲哲学思想两千多年,却在近代受到猛烈的攻击。
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诸存在"后面、上面、外面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本质的"存在",似乎这个"存在"是事物的一种特别的属性,加到任何事物中去,就会使该事物"存在",像现在的味精加到任何菜肴中去都能提味一样。
康德对此大加批评,指出"存在"是一综合判断,并非事物之任何属性。
将"存在"加到事物中去,不能对事物增加任何东西。
于是,如此理解下的"存在"只是毫无内容的一个抽象概念。
言之凿凿。
于是康德以后,西方哲学侧重于知识论,而存在论式微。
然而,存在论之问题并未因康德的批判就完全平息下去,因本质、本体、本原(源)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康德的知识论只着重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经验知识问题,那超出经验之外的问题,康德归于宗教信仰范围,于是有费希特、谢林,特别是黑格尔出来将经验与超越、直观与本质统一起来,也使知识论和存在论统一起来。
应该说,黑格尔的绝对哲学,已有时间的因素在内。
因他的哲学,强调辩证发展的过程,"存在"作为本质的"存在",是一个矛盾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抽象概念。
黑格尔说,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全"。
黑格尔的哲学,把逻辑和历史统一起来了,对于哲学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黑格尔不仅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而且改造了传统形而上学,使之有了一个新的、辩证的形态。
不过黑格尔的哲学最终仍是一个概念的体系,他的学说从《精神现象学》到《逻辑学》的发展,说明了这种概念化的趋向,"时间"、"历史"也成了一个逻辑概念的推演体系。
二将时间因素着意引入哲学,使传统形而上学彻底改变面貌的,是本世纪的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对现代哲学的重要影响(《形而上学》对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开启思辨之门)
《形而上学》对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开启思辨之门导言《形而上学》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形而上学》对现代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开启思辨之门,深化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第一部分:哲学本源的研究《形而上学》是一部关于本源、存在和现象背后真实本质的探讨。
它引导着人们超越经验的现象,反思事物的本质和原则。
正是通过这种思辨,哲学家们开始追问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思考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与科学的关系《形而上学》的思想对现代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与以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区分开来。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抽象的本质、原则和真理,而科学则注重观察、实验和可证实的知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都从事过形而上学的思考,这有助于他们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部分:现代哲学的分支现代哲学中的许多分支都受到了《形而上学》的影响。
例如,存在主义倾向于运用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来探讨人类存在和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与《形而上学》有一定关联,因为它们涉及到物质和意识的本质问题。
此外,形而上学对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分支的形成得益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深化了对人类与世界的理解。
第四部分:哲学的现代价值《形而上学》的重要影响远远不止于哲学领域。
它开启了人们对世界、存在和真理的思考,激发了智者、学者和科学家对于认识的渴望。
思辨的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科学、艺术、宗教、法律和伦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审视现象的背后,深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引导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中的挑战。
结论《形而上学》开启了一个无限的思考之门,影响了现代哲学的发展。
它的观念和方法对于认识世界的深化和扩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个追求科学和实证知识的时代,形而上学的思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的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意义和真实本质。
探求时间与空间在哲学中的本质意义
探求时间与空间在哲学中的本质意义时间与空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维度,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便试图解读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探讨层出不穷。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时间与空间不仅被视为物理世界的属性,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自我和他者的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求时间与空间在哲学中的本质意义,分析历代哲学家对这两个概念的看法,并尝试阐述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时间的哲学思考时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哲学家的思考。
早期的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皆流”,他强调时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而帕门尼德则主张“存在是常态”,对时间的流动性持批判态度。
这种对立的思想反映了人类对于时间本质的不同理解。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首次系统性地探讨了时间。
他将时间视为运动的量度,是变化发生的背景。
他指出,时间与事物的变化和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只能通过具体事物和事件来定义。
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则提出了“先验论”的观点,认为时间不是外在于我们经验的客观存在,而是我们先天感知世界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空间与时间是我们认知现实世界的基础框架。
进入20世纪后,海德格尔在其作品《存在与时间》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他主张“存在”是动态的,强调人的存在是一个时间性的存在。
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概念,以代表个人在时间流逝中经历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强调个体与历史、未来之间的关联。
此外,在物理学的发展中,相对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时间的视角。
爱因斯坦打破了经典牛顿时间观,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成时空,使得人们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宇宙。
这一物理理论也引发了哲学思考,促使一些哲学家重新审视时间的性质。
空间的哲学思考空间作为另一个重要维度,也同样引发了众多哲学讨论。
早期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让我们初步理解空间及其位置。
亚里士多德将空间视为物体所处的位置,而不是独立存在于其外部的实体。
他认为,空间是实物存在和移动的条件,这一点对于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的意义
形而上学的意义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超越经验和物质现象的领域。
形而上学关注本质、存在和现实的本原问题,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形而上学的意义,并讨论它在人类思维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形而上学的定义和起源形而上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将哲学分为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两个部分。
形而上学的词源中的“形而上”意味着超越经验和物质的领域,因此形而上学关注的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存在、实体、原因、目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
二、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1. 理解宇宙的本质形而上学让人们有机会思考世界的本原和本质。
通过研究存在的原则和根源,我们可以探究宇宙和人类存在的真相。
形而上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超越日常经验和现象,进一步认识到现实世界背后的更深层次。
这种理解能够激发探索未知和寻找真理的冲动,并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基础。
2. 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形而上学也涉及到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的思考。
我们常常被浮躁和琐碎的日常生活所困扰,很少花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提供一种思维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意义。
这种思考有助于我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质量。
3. 深化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要求人们超越表层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它鼓励人们以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假设和推理,并探索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4. 影响其他学科和领域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影响着哲学领域本身,也对其他学科和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形而上学与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维框架,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
中文摘要f时间问题既是哲学问题也是科学问题。
时间在柏格森的哲学中占、———:}着核心地位。
时间、空间与意识状态是柏格森时间哲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
他的空间观是为他的时间观服务的,而意识状态则是一个贯穿其理论始终的主体词。
尽管对康德的时间观颇有微词,笔者认为柏格森继承了康德的空间观,并试图解决康德的时间与自由的矛盾问题。
柏格森完成了时间理论的视角转换:从本来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来理解空间,而不是从机械的空间概念来理解时间。
将时间与生命、意识相联系。
在这一点上,柏格森的时间与奥古斯丁的时间十分相似,二者试图描述时间的相同的性质;时间的神秘性和时间与精神的联系。
在奥古斯丁那里,时间的心灵化还只是觉醒,而且这心灵是上帝的心灵;康德将时间主体化为人的内在感性形式,康德的时间也是人的时间,他发现了时间与自由的矛盾,而柏格森则真正完成了时间的心灵化,并试图以纯绵延(柏格森的时间观)来解释时间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柏格森的时间是人的时间,与传统的客观时间观认为时间是运动的度量不同,在柏格森这里,运动是时间的表达,生命的本质是时间。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的基本观点是: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存在方式。
二者的时间观存在着唯物与唯心的载然对立,但在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的理解上却有相通之处。
I柏格森的时间观是“直觉主义”的,更多基于我们的个人经验,基于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柏格森在传统时间观向现代时间观的转折中起了重要作用,开启了现代时间观的先河。
在评价柏格森的时间时,不能只着眼于他的时间观的缺陷,而要联系其时间观的产生原因与时代局限,同时我们要看到他的时间观对后人的影响,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是一个历史中的概念系统。
人们只能选取一个或若干可能的角度来看待它。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试图在哲学史中来还原柏格森的时间,详细考察其理论渊源和历史影响: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来把握其时间理论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㈡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桕整查堑堂的背景:十九世纪末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近代哲学对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抛弃和向主体性的回归。
找寻“时间”:布迪厄社会学中的时间向度
找寻“时间”:布迪厄社会学中的时间向度在构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通过对其所在时代炙手可热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布迪厄在其构建的“实践”理论中引入了“时间”这一理论向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在其之前以及同时代的思想家以及思想流派——包括结构主义、主观主义、理性行动理论、功利主义等,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实践-关系”主义理论,将时间引入实践理论之中,指出,在社会空间里由于时间的作用而导致社会行动具有的一种实践的紧迫性。
通过论述时间与资本、习性、身体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社会的再生产问题。
最后,贯穿于布迪厄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阶级——也与时间紧密相关,布迪厄分析了时间对于阶级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性、阶级趣味的区分与在个体身体上的沉积、不同阶级对于时间的体验的多样性。
接下来,笔者将深入分析布迪厄如何将时间维度融合进入其社会学理论之中。
一、时间与社会:引入历史时间在巴黎高师求学期间,布迪厄攻读的是哲学专业。
毕业后,布迪厄到中学担任了几年哲学教师,此后,又赴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服兵,正是在这里,布迪厄开始了他的人类学调查研究,而后又转向了社会学研究。
在其所处的时代,人类学研究(包括社会学研究)受到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诸多学者所持的结构主义理论的极大影响。
与之相对,在法国知识分子场域——尤其是哲学场域,存在主义甚嚣尘上,将存在主义发展到巅峰的萨特成为知识分子的象征与代表人物。
这两种思想针锋相对,造成了布迪厄所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主观-客观主义对立的问题。
在布迪厄的研究与理论构建中,他试图超越的正是这种主客二元对立。
如华康德在《反思社会学导引》中说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恢复了实践的时间性向度,才使布迪厄超越了结构主义范式。
因为布迪厄在对社会空间进行概念建构时,溶入了时间的观念,故此时间在他的分析中也是一个中心。
”对实践的时间性向度的恢复,正是布迪厄在其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中、在阿尔及利亚农民的礼物交换实践中,布迪厄发现了结构主义人类学理论对礼物交换等实践缺乏解释力度,这类理论并没有看到时间的即时性和非结构性等特征,因此,布迪厄强调,“重新引入不确定性,就是重新引入时间及时间所包含的节奏、方向、不可逆性,用策略的辨证法取代模型的机械学,而不会重新陷入'理性行动者’这类想象人类学。
一文搞明白“形而上学”是啥意思,有啥用?
一文搞明白“形而上学”是啥意思,有啥用?在中学教科书上,'形而上学'是这样被定义的: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但即便是中学政治课考满分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准确的说出一个'形而上学'的例子。
然而,一个无知的小孩子有时候经常会问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例如:儿子: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陪我在家玩呢?爸爸: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呀!儿子:为什么要上班呢?爸爸:因为要挣钱呀!儿子:为什么要挣钱呢?爸爸:挣了钱才有钱买吃的呀!儿子:为什么要买吃的呢?爸爸:因为人得吃饭呀!儿子:人为什么要吃饭呢?爸爸:因为不吃饭就活不了呀!儿子:人为什么要活着呢?爸爸:……很多问题就是这样,聊着聊着就聊到一个可以终结聊天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就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因为形而上学所讨论的就是所谓的'存在的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追寻所谓的'客观真理'。
由于形而上学追寻真理,但也过于强调真理的唯一性和客观性,而忽略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被一些意识形态斥为'孤立的、静止的'。
亚里士多德事实上,形而上学并非如中学教科书中所讲的那么不堪,它原本是经典哲学中的重要分支,以至于经典哲学家中大部分都是形而上学家。
“形而上学”的英文是metaphysics,其出处是这样的:安德罗尼柯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理论时,对于研究现实事物的那些理论起名为physics(物理学),但对于那些研究“规律”的理论,由于实在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于是就叫做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
metaphysics这个英文单词并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直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阅读中国《易经》时发现其中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越想越觉得说的在理,于是就将metaphysics翻译为“形而上学”,意思是“研究事物客观真理规律的学问”,这与易经的本意也是贴切的。
形而上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形而上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定义形而上学在古代,形而上学被视为人类思考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时期,这个词指的是哲学的“首要”或“基础”。
形而上学也可以被定义为对实体或物质的本质进行思考或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形而上学的定义变得更加微妙,但其本质仍然相同:研究存在及其本质。
当我们陷入日常生活的表面层面时,我们需要形而上学的文化意义来发掘我们内心更深层次的想法和信仰。
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被认为是深刻的文化练习和哲学智慧。
形而上学的现代价值随着现代世界日益快速和复杂,形而上学的价值在当前文化和哲学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自己内心直觉与真实的人。
形而上学提醒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应该深入挖掘其基本本质。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形而上学使我们关注更大的图景和目标,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走出困境。
另一个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自我意识。
形而上学使我们关注自己思想和信仰的基础。
当我们不断思考我们的本质和存在时,我们开始了解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更好地思考自己与世界的互动。
最后,形而上学也对成功实践和生产好处。
通过探索核心概念,形而上学激励我们去超越现在的问题并发现创造性的新解决方案。
就像发展任何其他领域一样,形而上学的价值默默伸入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塑造我们生活的方式并把我们带到前沿。
形而上学的哲学重要性在形而上学中,哲学起着关键作用。
哲学家以开放心态去认识全球的真实本质,并尝试用清晰的理性思考方法去理解和描述它。
哲学有助于产生各种推理和证明来判断事物中的特性和本质。
因此,哲学是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
它与自然科学紧密关联,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研究能力激发了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新进展。
其他相似的人文领域也能被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所增强并丰富。
哲学家擅长在讨论中分辨影响和观点,他们也可以深谙思考及分析逻辑并运用在学术运动中。
结合领先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哲学可以建构出更强大和有意义的文化实践和哲学智慧。
形而上学的产生与发展 -回复
形而上学的产生与发展-回复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存在本体和实质的问题,关注的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现象和实体。
它探讨的内容包括宇宙的本质、存在的起源、现象背后的实质等等。
形而上学的产生形而上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存在的本体以及存在的起源和目的。
他们思考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原因,从而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的第一部系统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种研究特殊科学体系亦或是哲学实在的学问。
形而上学的发展在古代,形而上学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的研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互动,发展出多个分支。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形而上学转向科学领域。
形而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被应用到科学研究中,从而对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形而上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与形而上学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哲学体系。
随着现代哲学的兴起,形而上学逐渐受到了质疑,一些哲学家开始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并将形而上学置于次要的地位。
然而,在20世纪的哲学界,形而上学重新获得了关注,一些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并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
形而上学的意义形而上学的研究为人类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式。
通过对存在的本体和实质的深入研究,形而上学帮助人们理解现实界和感知界之间的关系,超越个体和时空的局限。
形而上学也为其他学科,特别是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学目前只能观察并研究物质现象,而形而上学研究的是背后的本质和原因,帮助科学更加深入地理解现象背后的实质。
此外,形而上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考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形而上学启示我们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追求智慧和真理。
它关注普遍性和普遍价值,引导我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总结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存在的本体和实质。
论形而上学的意义
论形而上学的意义形而上学(传统形而上学,下同)作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主流,曾被誉为“科学的女王”,也曾被贬为“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妇人”(康德语);既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思想家为这个“科学女王”献出了毕生的热忱和智慧,也有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对其进行“拒斥”。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风雨曲折本身就证明了讨论形而上学问题的重要性,而讨论形而上学问题则必须以对形而上学意义的理解为基础。
本文所探讨的正是形而上学的意义。
一形而上学的一般概念“形而上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physica,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
它最初只有书目编排的秩序意义。
公元前一世纪罗德岛的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第一哲学”的一组论文放在讨论自然事物的著作之后,称为“ta(biblia)meta taphysica”。
后来,中世纪哲学家用这个标题指谓《形而上学》一书中所讨论的第一哲学问题来自“自然事物之后”。
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或“第一哲学”就成了一门研究超越感性事物的、比感性更实在、更有价值的对象的学科。
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第一哲学”的概念,并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能为我们提供最普遍、最高级知识的万物必致终极者,即“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有的有”)或“存在本身”。
而存在中最根本者是实体的存在,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是以对实体的本性和最确定的原则的研究为核心的,因而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就是以实体为研究对象的实体哲学。
这种观点也是一般形而上学的观点。
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是密切相关的。
“本体”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ntos (即存在,有),本体论就是以本体为研究对象的学问(ontolgy),又译“存在论”或“有论”。
形而上学的对象“实体”(substance)虽然与本体有着细微的差别,但作为根本的存在,一般也可译为“本体”(本文中的“实体”和“本体”意义相同)。
形而上学的本质与意义
形而上学的本质与意义形而上学是一门哲学学科,是研究存在以及存在背后的本体性之类问题的学科。
它是人类哲学思考的尤为重要的方向之一,也可以说是哲学理论家思考的核心。
在某种程度上,形而上学的本质和意义一直是人们探讨的核心问题。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形而上学的本质和意义。
形而上学的本质在哲学领域中,“形而上学”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阿里斯多德的作品中,其原意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的学问”。
简单来说,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存在问题的思想学科。
在更深入的层次上,在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过程中,形而上学指向的就是关乎世界本质、人类本质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本体性质。
“形而上学”则成为了一种思考的方法,人们以此来思考世界的基本原理以及更为深层的存在本体性。
众所周知,世界本质上是由各种不同的事物所组成的,而形而上学的本质则是深入研究其中并推导出世界的本质。
“形而上学”可以让人们透彻的理解一个问题的存在意义,其通过逻辑与推断的方式,可以把世界各种现象内在的本质推导出来。
为什么形而上学的本质如此重要?形而上学的本质对哲学以及人类的思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帮助人们思考世界以及人类本质的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与掌握某种事物的根本内在本质,就必须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来研究这一元素,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本质属性。
此外,为了彻底理解人类的本质,形而上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人类内在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方式等人类身份问题成为了形而上学的重中之重。
形而上学的本质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思考以及推断,来探究人类身份本身的基本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家们依次梳理出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命题。
形而上学的意义形而上学所研究的不仅仅是世界本质,还包括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的本体性。
这些本体的研究用途广泛,可以用来解思哲学、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以及科学原则本质等问题。
形而上学的意义则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究。
1、了解自身形而上学的意义之一,就是探讨自身的存在,以求得更深的认知。
形而上学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思考
形而上学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形而上学则是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科。
形而上学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不仅仅是对它们的存在与性质进行探究,更是对它们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思考。
在形而上学的视角下,时间与空间不再是简单的物理量,而是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首先,形而上学对时间的思考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
物理学将时间视为一种测量和计量的工具,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长度。
然而,在形而上学的角度下,时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主观体验。
形而上学认为时间的存在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思维对事物变化的感知和认知。
时间的流逝与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密切相关,它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
其次,形而上学对空间的思考也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
物理学将空间视为一种容纳物体和事件的背景,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然而,在形而上学的角度下,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主观体验。
形而上学认为空间的存在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思维对事物位置和关系的感知和认知。
空间的存在与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密切相关,它是人类对世界的定位和理解的基础。
在形而上学的思考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哲学问题。
形而上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贯通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和变化是相互依赖的,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时间。
时间和空间的融合和统一是人类思维的基石,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解读和理解的基础。
在形而上学的思考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不再是绝对的。
形而上学认为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和特征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和意义是与人类的感知和思维紧密相关的。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的工具。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框架,它们帮助人类理解和解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然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是有限的,它们无法完全捕捉和描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论时间的第三综合在德勒兹形而上学中的作用——以德勒兹的柏拉图阐释为线索
基 金项 目: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基金项 目(16YJC72Ooo1);中央 高校基本科 研 业务 费专项
资金 资助 项 目(NKZXB1475)
作者简 介 :安靖 ,南开大学哲学 院讲师 ,哲学博士is syntheses du temps) 是 德 勒兹 哲 学 中的一 个 极 为 重要 的理 论 ,而 三 重综 合 中 的第 三综 合在 德 勒兹 的哲 学体 系 中发 挥着 什 么样 的作用 又是 这 一理论 中最具解 释 难 度 的 问题 。在 直 面 这 一 问 题 的 现有 研 究 中 ,有 的认 为 三重综 合 理论对 应 着德 勒兹 的个 体~ 微 5Y/分化 (indi—diff6rent/ciation)理 论 ,而 第 三 综 合 所 展 现 的 正 是 个 体 化 的 内 强 时 间 性 (temporalit6 intensive)①;有 的认 为三重综合 理 论 对 应 着 德 勒兹 的能 力 学说 ,而第 三综 合 所 展 现 的 正 是 与 先 验 思 想 对 应 的 理 念 时 间 性 (temporalit6 id6elle)②;还 有 的认 为 第 三 综 合 是 使第 一 综 合 和第 二 综 合 发 生关 系 的 中介 ,正 如 康德 的先 验想 象力 充 当 了感 性 与知 性 的联结 中 介 ,以及 斯 宾 诺 莎 的实 体 充 当 了不 同属 性 之 间
在 尼采 、海德 格 尔 等 形 而 上 学 的批 判 者 那 里 ,上述 第二 种形 态 的形 而上 学 ,亦 即神 学 又被 称为 “柏 拉 图 主 义 ”②,因为 它 的 基 本 架 构 实 际 上来 自柏 拉 图 的理念 论 :首 先 ,神对 应着 柏拉 图 的理 念 ,特别 是 最 高 理 念 “善 ”,它是 一 切 感 性 世界 中的有 限存 在 者 得 以存 在 的原 因 。其 次 , 神 和柏 拉 图的理 念一 样是 超越 于感 性世 界 之外 的 ,这 就 意 味着 它 是 一 切存 在 者 的超 越 因而 非 内在 因 (cause immanente)。最 后 ,一 切 有 限 存 在者 ,就 它们 以神 为超 越 因而 言 ,都 像 复制 品模 仿 原 型相 那样 重 复 了神 的绝对 同一 性形 式 。尽 管如 此 ,有 限存 在 者 所 进行 的这 种 重 复始 终 是 不完 满 的 ,因为它 们 的 同一 性形 式是 时间性 的 、 非永 恒 的 。在 尼 采 和海 德 格 尔 的 影 响 下 ,德 勒 兹对 这种 作 为柏 拉 图主义 的神 学形 态 的形 而上 学 同样 持 否 定 态度 ,而 且他 明确 做 出了一 个 尼 采 式 断 言 :现 代 哲 学 甚 至未 来 哲 学 的任务 就 是 颠 倒柏 拉 图 主 义③。 因 此 ,德 勒 兹 本 人 的 形 而 上学不 会 是神 学 。
形而上学思考对时间概念的哲学角度
形而上学思考对时间概念的哲学角度时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发展。
然而,对于时间的概念,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它的本质呢?通过形而上学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时间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形而上学思考告诉我们,时间并非只是简单的线性流动。
传统观念中,时间被看作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直线,一切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其中发生。
然而,形而上学思考认为时间并不仅仅是线性的,它是一个包含着多个维度和层次的复杂存在。
时间可以被看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流速和形态。
有时候,时间像是一条缓慢流淌的小溪,而有时候它又像是一股湍急的急流,瞬息万变。
这种多维度的时间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形而上学思考还让我们思考时间的存在方式。
传统观念中,时间被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
然而,形而上学思考认为时间的存在方式是与我们的意识密切相关的。
时间并非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是我们主观意识中的一种感知和经验。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都是独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和经历都不同。
这种主观性的时间观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时候时间过得很慢,而有些时候时间又过得很快。
进一步地,形而上学思考还让我们思考时间的本质。
时间被认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具备实体性。
然而,形而上学思考认为时间并非完全不存在,它是一种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事物发生和变化的背景,它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和感知事物的变化。
没有时间的存在,事物将无法发生和变化,世界将变得静止和无趣。
因此,时间的本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最后,形而上学思考还让我们思考时间的意义。
时间是人类生活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决定着我们如何利用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时间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时间的有限性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物上。
对《形而上学》的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分析
对《形而上学》的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分析/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形而上学》的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分析一、亚里士多德语言意义变化之源。
罗素曾说过:“当我们要去了解和研究哲学家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既不崇敬也不蔑视,而应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的为止,然后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
” 也就告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既要理解,也要思考,还要反省。
那么请允许我首先看看亚里士多德的生活、写作背景。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雅典政治、军事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和强盛的伯利克里时代相比,整个希腊世界处于急剧的动荡之中。
其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最为显赫的雅典和斯巴达两大城邦两败俱伤。
这场战争与我们曾经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看到了光环世界下不同的景象。
此时,北方带有异族味道的马其顿王国却异军突起,直接威胁希腊其他城邦安全。
公元338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浦指挥他的军队激战四方,在战争结束后成为希腊的霸主。
文化上,雅典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却未被阻断。
当时“希腊的学校”--雅典,仍然是一切追求知识渴望真理的青年所向往的地方,汇集着全希腊的学者,其活跃学术气氛仍然未见衰弱。
其中哲学先贤苏格拉底、柏拉图璀璨星河。
因此,这种政治、战争、民族、文化等的激烈碰撞,便培养和造就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或许更精确的和不一样看、写世界的眼光和态度。
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时间与空间
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是人类思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被广泛运用于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
然而,在形而上学的视角下,时间与空间并非只是简单的存在,而是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学意义。
在形而上学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简单的流逝。
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
时间的本质是无限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也没有固定的形式。
时间的流逝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依赖于观察者的视角和感知能力。
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时间感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
因此,时间的本质是主观的,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空间是另一个形而上学中重要的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背景,它是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空间是无限的,它没有边界和限制。
空间的本质是抽象的,它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
空间的存在是相对的,它依赖于观察者的视角和感知能力。
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
因此,空间的本质也是主观的,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时间与空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时间是空间的延伸,它使得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和运动。
空间是时间的承载,它使得时间有了存在的背景和基础。
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我们才能够认识事物的变化和运动,才能够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时间与空间不仅仅是物理学和数学的概念,它们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它们是我们对世界的抽象和理解。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主观的,它们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认识世界,但同时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约束。
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和变化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它们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时间与空间是形而上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人类思维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学意义。
形而上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这些用处......
形而上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这些用处......上节课,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形而上学”这个概念,这节课我们尝试一下说明形而上学的“用处”。
哲学家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刻画我们的日常经验的,他们的看法可以被当成我们理解日常世界的另一些视角。
看待哲学,或者具体来说看待形而上学,大概不能指望用来解决技术性的难题,就连解决“如何摆脱人生的痛苦”这样的问题都显得有心无力,还是把它看作某些人在头脑中所做的、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一般的精神努力吧。
我们循着他们的精神之旅所看到的世界,跟我们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会不一样吧。
到时候,用我们的不一样把哲学家的看法狠狠批驳一番。
对了,考察形而上学和本体论还得注意两条基本假设。
首先,最终的实在就是那些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东西。
其次,实在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一个整体,如果像笛卡尔那样把实在分成多个,那就不得不面临不同的实在如何结合的问题。
某些观点将形而上学看作与辩证法相矛盾的东西,就因为形而上学想要寻求某些稳固的、终极的东西,似乎是静止的,而不像辩证法那样将万事万物看作身处不断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之中。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拿“上帝”来说吧,上帝是无限的,无限这一属性直接囊括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至于笛卡尔所遭遇的“灵肉”二分的问题,为什么哲学家乃至科学家都会掐着这点不放呢?似乎考虑本体问题的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统一、唯一、简单的理论。
哲学家就不说了,一元论者俯拾皆是。
科学家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都有追求终极理论的尝试,牛顿将宇宙的第一推动力诉诸上帝,爱因斯坦则提出了“统一场论”,想要把所有自然规律整合到一起。
虽然现实科学的努力难以实现这样的追求,但追求从未停止。
至于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宣称一神论,宗教中唯一的神就像是科学中唯一的解释定律。
就连我们的日常话语中,当我们非要对着天问个答案的时候,黄天也好、青天也罢,我们问的都是“老天爷”。
哲学、科学和宗教的整个历史都是朝着永恒和统一的方向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一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统治欧洲哲学思想两千多年,却在近代受到猛烈的攻击。
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诸存在‛后面、上面、外面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本质的‚存在‛,似乎这个‚存在‛是事物的一种特别的属性,加到任何事物中去,就会使该事物‚存在‛,像现在的味精加到任何菜肴中去都能提味一样。
康德对此大加批评,指出‚存在‛是一综合判断,并非事物之任何属性。
将‚存在‛加到事物中去,不能对事物增加任何东西。
于是,如此理解下的‚存在‛只是毫无内容的一个抽象概念。
言之凿凿。
于是康德以后,西方哲学侧重于知识论,而存在论式微。
然而,存在论之问题并未因康德的批判就完全平息下去,因本质、本体、本原(源)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康德的知识论只着重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经验知识问题,那超出经验之外的问题,康德归于宗教信仰范围,于是有费希特、谢林,特别是黑格尔出来将经验与超越、直观与本质统一起来,也使知识论和存在论统一起来。
应该说,黑格尔的绝对哲学,已有时间的因素在内。
因他的哲学,强调辩证发展的过程,‚存在‛作为本质的‚存在‛,是一个矛盾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抽象概念。
黑格尔说,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全‛。
黑格尔的哲学,把逻辑和历史统一起来了,对于哲学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黑格尔不仅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而且改造了传统形而上学,使之有了一个新的、辩证的形态。
不过黑格尔的哲学最终仍是一个概念的体系,他的学说从《精神现象学》到《逻辑学》的发展,说明了这种概念化的趋向,‚时间‛、‚历史‛也成了一个逻辑概念的推演体系。
二将时间因素着意引入哲学,使传统形而上学彻底改变面貌的,是本世纪的海德格尔。
海氏哲学来自他的老师胡塞尔。
胡塞尔的现象学不可能不受黑格尔的影响,但他舍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本质直观、直观本质的直接性,固然也考虑到时间问题,但其说法,显得塞而不畅。
海德格尔主要著作以《存在与时间》为书名,可谓旗帜鲜明地把时间和‚存在‛牢牢地拴在一起,不可分割。
《存在与时间》固为海氏早年之作,但却是相当成熟的作品。
后期虽有许多的发展,并有转向之说,但其思想之基础以及转向之根据,皆可在《存在与时间》中寻得。
在《存在与时间》中,为阐明‚存在‛的时间性,海氏先从人的分析入手,因为他老师胡塞尔说,事物本身的意义只是向人才显现出来,所以胡塞尔现象学着重人的研究,是为‚人文科学‛——人就是人,而不是其他什么,不是有理性的动物,因为人不是动物。
胡塞尔哲学对人的分析,对海德格尔当然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海德格尔还进一步指出,人固不是动物,但人仍是万物之一,问题是万物中之‚何物‛是人?人不是天使,人也不是野兽,那么,人又处于何种状态?海德格尔说,就哲学意义来讲,人是Dasein。
海氏的这个词和‚存在(Sein)‛一样难懂、难译;弄清楚这两个基本概念,海氏的思想大体也就可以弄清楚了。
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借助基尔克特的‚存在(Existenz)‛来解释他的Dasein,谓Dasein是从‚万物‛中‚脱颖而出‛(ex—sistence)的意思;但Dasein的‚Da‛,在德文是指‚具体的‛意思。
什么叫‚具体的‛?具体的就是有具体时间、地点的,不是超时空的思想概念。
这样,人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定义,而是具体地‚在‛‚那里(Da)‛。
按海德格尔的意思,一旦人进入到Dasein的状态——即有了Dasein的‚觉悟(befinden)‛,则Sein的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这时候,Dasein是具体的,有时空的,Sein同样是具体的,有时空的,因而就不像传统形而上学说的那样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超时空的,似乎可以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
这样,海德格尔将时间(空间)观念引入形而上学,使‚存在(Sein,Being)‛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于是,海氏似乎蛮有理由地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陷于无事可做、寿终正寝的地步。
三巨大的任务仍在于如何阐述Sein的时间性,如何将时间观念合理、清楚地引入‚存在‛,又如何与空间观念结合起来,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存在(Sein)‛的确‚在‛时间(空间)中,而又不是‚诸存在(Seiende. beings)‛,因为即使海氏所着重研究过的康德的‚时空‛和‚存在‛,也都在经验对象范围内,而不具备他的超越的意义。
世上万事万物‚在‛‚时间—空间‛中,这好理解。
从这个意思引伸出来形而上学意义的‚存在‛——那个超越万事万物之上、之后、之外的东西,就也会‚在‛时空之上……,因而是超时空的,而超时空则是永恒;于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
我们看到,这个道理倒也自圆其说,所以它统治西方哲学很多年。
然而这个理论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弄不好会自相矛盾。
既然形而上学的‚存在‛是超时空永恒的,它就只能是一个思想中的东西,而没有现实性,没有现实性的东西如何说它‚存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观念,一个理念,于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就说了自相矛盾的话:‚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
这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问题,也是康德抓住的几个二律背反的核心基础。
如今为形而上学本身计,挽救这个‚存在‛,使之不至于流于空洞的思想概念,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为使形而上学的‚存在‛真正‚存在‛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把‚存在‛与时间在一个新的理路中结合起来,这个理路则必定会使传统的形而上学彻底改变面貌。
这就是海德格尔所做的工作,于是时间就被引入了‚存在‛。
四时间被引入‚存在‛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坚持‚存在‛的时间性,同时还要让这个‚存在‛ 与作为万事万物的‚诸存在者‛(Seiende,beings)区分开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体会海德格尔的理路:形而上学不是要探本求源吗?我们现在就来考虑这个‚本‛,这个‚源‛。
‚本‛、‚源‛原是古代希腊早期哲学家就提出了的问题,是被亚里斯多德称作‚自然哲学‛时期的核心概念——’αρχη’,我们就译做‚本源‛,也译做‚始基‛。
我们知道,早期希腊哲学的‚自然‛,原本是‚生长‛的意思,所以,所谓‚本源‛、‚始基‛,原本有时间的意思在内,是问事物的‚始祖‛;我们甚至可以说,凡问‚起源‛者,皆有时间的意味在内。
那么,传统的形而上学又为什么超越到时间之外去了呢?原来,凡经验的时间都被看作是无限的,如问事物之经验之起源,则可无穷地问下去,绝无止境;但形而上学又非要问出个头来不可,于是,这个‚头‛就只能‚在‛时间之外了。
传统形而上学的寻根问底精神,逼出了一个纯思想的天地,一个理念的天地,这个天地倒也美丽,却是一个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它‚不存在‛。
从某种意义来说,传统的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毛病不是出在‚超越‛过分,而在于它‚超越‛得不够,因为它拘泥于经验地理解‚时间‛——把时间‚想象‛成无限的;殊不知,就‚本源‛的意义说,时间是有限的。
这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里所强调的思想。
我们看到,海氏这个思想,好像给传统的哲学投了一枚重磅炸弹,因为历来哲学都强调无限,如今要颠倒过来,强调有限,并且反咬无限是经验哲学、自然科学‚想象‛出来的。
这一思路的提出,需要相当的勇气。
我们看到,海德格尔提出此论,并非为了标新立异,他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他颠倒有限、无限的位置,根据在于他对Dasein、对人的分析,在于他的‚现象学‛的师承。
胡塞尔关于‚意义‛只对人‚显现—开显‛,从而赋予‚生活世界‛以不同于‚物理—自然世界‛的性质的观点,仍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
人在海氏看来是有限的,会死的(mortal,sterblich),人‚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都是有限的、时间性的,而不是永恒的。
无限为无,有限为有;限为限定、时空,故有限为‚存在‛,无限为‚不存在‛。
‚时间(时限)‛引入‚存在‛,则‚存在‛真的是为‚存在‛。
五然则,时间性之‚存在‛为何又不同于经验中之万事万物,或者甚至说,只有在时间性意义下的‚存在‛才不同于经验自然之万事万物?如前所说,经验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头无尾的,只有‚时间性‛的事物——Sein,才是有头有尾的;在经验自然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永远(永恒)地探索下去,而无权问一个‚头‛和‚尾‛;只有对‚时间性‛的事物,我们才能合理地去问它们的‚头‛和‚尾‛,也就是说,我们才能合理地提出形而上学的问题:事物的本源、本质、始基(始祖)……,也才能合理地问事物的‚终结‛——事物的‚始‛、‚终‛,事物的‚全‛——‚大全‛(whole)。
哲学——形而上学不是要问事物之‚全‛(thing as awhole)吗?事物如果没有‚时间性‛,则此问题只是想象的产物,没有理论上的合法性。
这就是说,只有向人这一会死的、有时限性的存在者——Dasein开显出来的‚事物‛,才是有始有终的‚大全‛,并且这个‚大全‛竟然不是一个理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理路如此,我们如何进一步清楚地体会此中的意思?我今设想一个特例,可能有所帮助。
试想我们如果在一个博物馆中,面对许多文物,这时‚文物‛和‚我‛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对此种状态之分析,其实也是海氏自己说到过的,他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到‚古物‛(antiqut@①t),谓其作为经验自然之物言,并无分今、古,古物之所以成为古物,乃在于它那个‚世界‛已然过去,使用它的人已成为‚古人‛。
此时,海德格尔的意思已很明显,顺此而下,则可窥测其Sein、Dasein的主要思路。
就人们的基本经验来说,去博物馆并非去作科研,更非有什么实用的打算,博物馆陈列的器皿,决不允许被使用;博物馆的东西自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的意义,不完全在眼下当前,而更侧重在它们的过去。
它们展示着自身的历史。
博物馆的器皿,如果只作经验自然的器皿观,它们也有自然的功能、实用的属性,光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只是现时的。
它们现时是‚在‛那里,而它们的‚过去‛,对‚现时‛来说,已‚不(存)在‛,它们的‚未来‛则尚未‚(存)在‛。
然而,在博物馆里的这些器皿(文物),则显示着它们确实‚有‛一个‚过去‛,甚至它们的意义完全在于它们‚有‛一个‚过去‛,否则它们和一般经验自然器皿无异。
一方面,博物馆里的这些器皿,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它们在器皿(形)之上还显示着超越的‚道‛的意味;另一方面,这个‚道‛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理‛,而是时间性、历史性的,因而是具体的。
六博物馆里这些文物器皿,以历史、时间的形态‚存在‛着,它们保存、展示着它们的历史——保存、展示着它们自身的全过程,即从头至尾的‚大全‛。
它们就是‚大全‛。
文物器皿的这种‚大全‛,同样不是抽象概念式的,不是推论至无限,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有限的‚大全‛,是有时限的‚大全‛——它们的时限已然终结。
作为‚大全‛的文物器皿,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这个‚世界—时代—世代‛已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