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虚词整理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文言虚词复习

七年级语文文言虚词复习


一、解释划线的字
二、这个故事演化了一个成语,你知道吗?是什么意思?
东施效颦 意思是:
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虚词复习(一)
“之”、“其”、 “而”、“以”
“之”的用法
一、动词:“到”、“往”、“去” 辍耕之垄上
二、代词,代人(物、事):“他(们)”、“她(们)”、“它(们)”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之 三、助词:1、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以君 力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久之,目似瞑
“而”的用法
一、表并列:“和”、“又”、或不译学而时习之
二、表承接:可不译
水落而石出
三、表修饰:不译
朝而往
四、表递进:并且、而且 五、表转折:但是、然而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六、表因果:因而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以”的用法
一、介词。1、“用”、“拿”、“把以”刀劈狼首 2、“凭”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按照” 待
二、连词。表并列、目的、修饰等关系:“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组自主出题(注意题型的多样化)
再见
(二)
承接 她的 的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
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
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yangzhi/ 养殖技术 ;】chǎnɡmiàn?【并重】bìnɡzhònɡ动同等重视:预防和治疗~。 【菜子】càizǐ名①(~儿)蔬菜的种子。【埗】bù同“埠”(多用于地名):深水~(在香港)。微湿的样子:接连下了几天雨,【茶炉】chálú名 烧开水的小火炉或锅炉,【潮位】cháowèi名受潮汐影响而涨落的水位。【岔路】chàlù名分岔的道路:~口|过了石桥, 【不时】bùshí①副时时; 【才力】cáilì名才能;③公路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一级管理机构。【车前】chēqián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另外的;【茶卤儿】chálǔr名很浓 的茶汁。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所借图书,【玻璃钢】bō?【阐扬】chǎnyánɡ动说明并宣传:~真理。 ②比喻激烈地斗争:与暴风雪~|新旧思 想的大~。 构成形容词:~法|~规则。②动指超过前人:~绝后。 种子叫蓖麻子,③(Bó)名姓。醋味醇厚。【僝】chán[僝僽](chánzhòu) 〈书〉①形憔悴;‖也说不是滋味儿。也说拆字。从中牟利。【蚕沙】cánshā名家蚕的屎,②改变脸色(多指发怒):勃然~。 de〈口〉不是儿戏; 【参建】cānjiàn动参与建造;一般为6—8周。 【残局】cánjú名①棋下到快要结束时的局面(多指象棋)。【拨】(撥)bō①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 力,②青绿色:~草|澄~。【不曾】bùcénɡ副没有2?【标书】biāoshū名写有招标或投标的标准、条件、价格等内容的文书。【逋逃薮】 būtáosǒu〈书〉名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编程】biānchénɡ动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文言虚词汇总课件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言虚词汇总课件语文七年级下册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1.以我酌油知之。 ( 介词,凭、靠。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介词,用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连。词,表目的,用来)
七年级下册“而”的用法:
1.结友而别。
连词,表顺承关系,译为“然后”
4.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连词,表顺承关系,不译 )
5.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七年级下册“为”的用法: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动词,做
2.自以为大有所益。 3.愿为市鞍马。
认为 介词,为,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5.花之隐逸者也 ( 助词,“的” )
6.菊之爱
(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3.公亦以此自矜。 介词,凭借。
4.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5.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用来
8.其上以松脂、蜡或纸灰之类冒之 这类;代词,铁板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1.但微颔之。
(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
2.康肃笑而遣之。 ( 代词,指卖油翁 )
3.无案牍之劳形。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同“耳”,罢了
5.岱宗夫如何
语气词,强调语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能独立使用并在句子中担任某个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1. 名词: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表事物的词语,如"人"、"山"、"水"等。

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等词语,如"行"、"走"、"坐"等。

3.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好"、"高"、"美"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二"、"十"等。

5. 代词: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词语,如"彼"、"尔"、"之"等。

文言文虚词- 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1.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如"而"、"乃"、"若"等。

2. 介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词语,如"于"、"在"、"往"等。

3. 助词:用于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的词语,如"之"、"的"、"乎"等。

4. 着重词:用于对某一成分进行强调的词语,如"甚"、"至"、"实"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详细内容请参考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相关教材。

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完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本文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内容如下:一、文言虚实词1. 文言虚词:是文言中的一类虚词,常见的有「之、其、者、乎、耳、而、所、也、矣、尔」等。

2. 文言实词:是文言中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实义词。

二、文言名词1. 土地财产:指土地、房屋等财产。

2. 营生:指谋生的职业和劳动。

3. 亲眷:指亲戚。

4. 德行:指人的品德、行为。

5. 瑕疵:指缺点、毛病。

6. 端庄:指仪态庄重、举止得体。

7. 衣食住行:指生活日常所需的衣服、食物、住所和出行。

8. 生活必需品: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

三、文言动词1. 谦虚:指自己不自夸,待人谦恭。

2. 慷慨:指大度慷慨,不吝啬。

3. 思忖:指认真思考、考虑。

4. 捧腹:指大笑。

5. 荡漾:指很美的景色,如湖泊、草原等在水下或风中的摇曳。

6. 策划:指制定计划、策略。

7. 敷衍:指马马虎虎地应付。

8. 走遍:指走完所有的地方。

9. 刻画:指形象地描绘事物。

10. 侵害:指侵犯、伤害。

四、文言形容词1. 神秘:指神奇、不可思议。

2. 惊奇:指大为惊讶。

3. 紧张:指精神上的紧张、拘束。

4. 温和:指性格平和、不强硬。

5. 热烈:指热情、热心、诚挚。

6. 严谨:指思维严密、不敢马虎。

7. 优美:指美好、悦目。

8. 勤劳:指勤奋劳动。

五、文言连词1. 而: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有转折关系。

2. 以:连接的是手段或方法与目的。

3. 及: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无转折关系。

4. 若:连接条件状语从句。

5. 虽:连接让步状语从句。

6. 因:连接原因状语从句。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可以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参考。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本文介绍了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的多种用法和意义。

其中包括结构助词、音节助词和作代词等。

在结构助词中,“之”可以用于名词性短语和名词定语之间,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在作代词中,“之”可以代表人、事或物,并且可以放在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此外,“之”还可以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名词和形容词之间。

这些用法都需要根据上下文具体理解。

左将军XXX时间闭目,似乎心境十分空闲。

他曾经在家圃里射箭,然后拿起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位于河边,山门已经坍塌到河里。

他在水中寻找石兽,但是因为沙子的浮动和沙子的淤积,XXX被埋在了沙子上。

他决定去上游寻找,最终在数里之外发现了石兽。

左将军XXX听说XXX向他打听,于是XXX派人去问XXX。

左将军XXX认为不义之人虽然富有而且权贵,但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重要。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条狼径上看到一只狗坐在前面。

他十五岁时决定专心研究。

如果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其他事情,那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淫慢会使人无法进步,险躁则会使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在正午时分太阳不出现,那么就是不可信的;如果子女骂父母,那么就是不礼貌的。

主要作为连词使用,可以表示顺接、转折、修饰、因果等关系。

左将军XXX在家圃射箭,然后拿起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他在水中寻找石兽,但是因为沙子的浮动和沙子的淤积,XXX被埋在了沙子上。

他决定去上游寻找,最终在数里之外发现了石兽。

XXX听说左将军XXX之有关消息,于是派人去问XXX。

左将军XXX认为不义之人虽然富有而且权贵,但对他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重要。

他在年轻时曾经在一条狼径上看到一只狗坐在前面。

他十五岁时决定专心研究。

如果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其他事情,那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淫慢会使人无法进步,险躁则会使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1.连词,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相当于“然后”“于是”“就”等。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伤仲永1. 世隶耕隶:属于2.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书:书写3.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对……感到诧异4.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写为:题,写5.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6.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全7.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8.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9. 邑人奇之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10.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做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1.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取,意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12.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13.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 ,牵,引谒:拜访14. 余闻之也久闻:听说15.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传闻16. 复到舅家复:又、再17. 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众人:常人矣:语气词18. 仲永之通悟通悟:通达聪悟19. 受之天也“受之于天”的省略,意为先天得到的,受,承受20. 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21. 卒之为众人卒:最后22.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达到(要求23. 彼其受之天也彼其:他24. 固众人固:本来25. 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已:停止木兰诗1.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面对户:门2. 不闻机杼声杼: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惟:只4.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想什么5.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6. 昨夜见军帖军帖:军中的文告7.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9. 东市买骏马市:集市10.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辞:离弃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闻:只听见12.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称呼13. 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4. 关山度若飞度:过15.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16.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十年:指战役之多,时间之长,不是确指17. 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18.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19. 可汗问所欲所欲:想要什么20.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21. 愿驰千里足驰:赶着马快跑22.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23. 当户理红妆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24. 开我东阁门阁:少女的卧房25. 著我旧时裳著:穿26. 出门看火伴火伴:同伍的士兵,通“伙”27.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28. 雄兔脚扑朔扑朔:动弹29. 雌兔眼迷离迷离:眯着眼30. 双兔傍地走傍地走:并排跑31. 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孙权劝学1. 初,权谓吕蒙曰初:当初谓:对……说2.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3.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务:事物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自称岂:难道邪:通“耶” ,语气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目标】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重要实词:(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

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

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众服为确论:_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三)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古今异义: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后乃至(才)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16.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性活用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性活用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
词词性活用汇总
本文旨在汇总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及其常见词性活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一、实词
1. 名词
(1)主要用法:主语、宾语、状语等;
(2)常见的名词有:山、水、人、马、天、地、日、月、年、家等。

2. 动词
(1)主要用法:谓语、状语等;
(2)常见的动词有:行、坐、飞、游、饮、食、立、坚、知、生等。

3. 形容词
(1)主要用法:定语、补语等;
(2)常见的形容词有:美、好、大、小、长、短、高、低、新、旧、明、暗等。

4. 副词
(1)主要用法:状语等;
(2)常见的副词有:已、未、徐、疾、缓、急、迟、速、便、遽等。

二、虚词
1. 助词
(1)用法:用于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或变化动态;
(2)常见的助词有:之、乎、其、焉、也、者、矣、欤、哉、耳等。

2. 介词
(1)用法:介词后面通常带有名词、代词等;
(2)常见的介词有:于、乃、从、自、至、以、为、因、于、及等。

3. 连词
(1)用法:连接词汇、短语、从句等;
(2)常见的连词有:而、却、也、于、若、因、所以、虽然等。

以上是本文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常见词性活用的汇总,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虚词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七年级上册“之”的常用用法归纳:(一)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往”。

例如: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二)代词。

有两种情况,一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它”“他”等,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一种大体相当于“这件事”。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三)助词A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的”。

例如: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不翻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宾语提前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四)下面用法比较特殊,用在具体事物和它的类属之间,大体可解成“这种”。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观之,兴正浓驱之别院学而时习之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邑八景之一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车引之而疑邻人之父近塞上之人人皆吊之人皆贺之此独以跛之故“以”的常用用法归纳:(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用”“凭借”。

①以刀劈狼首(《狼》)②何以战(《曹刿论战》)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夫不能以游堕事。

(《满井游记》)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5.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可译为“从”。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二)连词。

用法相当于“而”。

①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三)动词1.以为,认为。

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虚词复习

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虚词复习

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虚词复习《狼》(1)投以骨:(把)(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但是)(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是)(取独)(4)恐前后受其敌:(它,代“狼”)(5)场主积薪其中:(代“麦场”)(6)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代“积薪”代“柴草堆”)(7)其一犬坐于前:(其中)(像狗一样)(8)久之:(无义,调节音节)(9)以刀劈狼首:(用)(10)方欲行:(刚好)(11)一狼洞其中:(代“柴草堆”)(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表示目的连词)(代“狼”)(13)屠自后断其股:(从)(代“狼的”)(14)乃悟前狼假寐:(于是,就)(15)盖以诱敌:(“来”,表示目的连词)(16)而顷刻两毙:(但是)《短文两篇》(1)饮于河渭:(在、到)(2)道渴而死:(顺接)(3)弃其杖:(代“夸父的”)(4)怒而触不周之山:(顺接)(5)故日月星辰移焉:(向西北)(6)故水潦尘埃归焉:(向东南)《口技》(1)于厅事之东北角:(在)(2)其父呓语:(他的)(3)虽人有百手:(即使)(4)指其一端、名其一处:(其中)《15孙权劝学》(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2)蒙乃使就学:(于是,就)(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取独)(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顺承)《伤仲永》(1)并自为其名:(代“他的”、“仲永的”)(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这首诗”)(把)(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这首诗的”)(4)稍稍宾客其父:(代“仲永的”)(5)或以钱币乞之:(用)(6)环谒于邑人:(向)(7)于舅家观之:(在)(8)复到舅家问焉:(代”仲永的事情”)(9)仲永之通悟:(取独)(10)贤于材人远矣:(比)。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实词1、故:1、事故;2、原因,缘故;3、副词,故意;4、老的,旧的,原来的;5、通“固”。

本来;6、因此,所以;2、知:1、知道,懂得;2、认识,识别;3、了解,赏识;4、通“智”。

聪明,智慧;3、观:1、看;2、观察,考察;3、观赏;4、认识,看法;4、期:1、约定;2、期限;3、要求,期望;4、及,到;5、亡:1、逃跑,逃亡;2、丢失,失去;3、消亡,灭亡;4、死亡;5、通“无”。

没有;6、即:1、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2、副词。

立即,马上;3、就是;4、连词。

假如,如果;5、连词。

即使;7、去:1、离去,离开;2、距离;3、过去的;4、除去,去掉;5、前往,到......;8、若:1、像,好像;2、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3、指示代词。

如此,这样。

4、连词。

假如,如果;5、及,比得上;9、已:1、停止;2、完毕,完了;3、已经;4、罢了,算了;5、通“以”。

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6、语气词。

同“矣”;10、闻:1、听见;2、知道,懂得;3、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4、闻名,著称;5、传说,事迹;11、妙:1、美好,美妙;2、巧妙,奇妙;3、微小,细小;4、通“渺”。

深远,远;12、毕:1、终止,结束;2、完全,全部;3、竭尽;13、敌:1、仇敌,敌人;2、抵抗,抵挡;3、相当,匹敌;4、进攻,攻击;14、当:1、对着,面对;2、担当,充当;3、挡住,抵挡;4、应当,应当;15、绝:1、断绝;2、停止,中断;3、横渡,越过;4、高超,绝妙;5、极,非常;16、穷:1、穷尽,完结;2、生活困难,贫穷;3、走到头;4、走投无路,困窘;17、属:【shǔ】1、类;2、部属;3、隶属,归属;【zhǔ】:1、连接,跟随;2、通“嘱”。

嘱托;3、请,劝清;18、顾:1、回头看;2、看;3、看望,拜访;4、关心,照顾;5、顾虑;19、奇:1、奇特,罕见,不寻常;2、卓越的,有特殊本领的;3、出乎意料,变幻莫测;4、看重,认为奇异;20、往:1、去,前去;2、过去,从前;3、以后,将来;【往往】:1、处处;2、常常,每每;21、出:1、由内向外走,出去;2、出现;3、使......出,遗弃;4、超出,超过;5、在外,对外;22、并:1、合,合并;2、副词。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他(射箭)但微颔之他(射箭)康肃笑而遣之他徐以杓酌油沥之它,指葫芦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当求之于上流它,指石兽求之下流,固颠它,指石兽以上都作人称代词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指示代词。

这个道理,这件事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布局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布局助词,是宾语提早的标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布局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自力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虚词归纳整理(修改名词: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虚词归纳整理(修改名词: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虚词归纳整理
(修改名词:学习)
本文档旨在整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中的虚词,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虚词。

以下是对各类常见虚词的归纳整理:
1. 介词
- 表示位置关系的介词有:在、跟、向、对、从、往等。

- 表示时间关系的介词有:在、自、到、经、按、以等。

- 表示方式、状态、原因的介词有:以、用、因、因为、为等。

2. 连词
-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有:和、与、及等。

-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或、还是、还有等。

-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有:因为、所以、由于、所以等。

3. 语气词
- 表示祝愿的语气词有:祝、愿、愿意等。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有:啊、呀、咦等。

-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吗、呢、难道等。

4. 助词
- 表示动作发出者的助词有:给、被等。

- 表示动作对象的助词有:给、向、为等。

- 表示动作方式的助词有:用、以、凭等。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整理。

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哎呀呀,同学们!今天我要来给大家好好归纳整理一下七年级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这可太重要啦!先来说说实词吧。

实词就像是我们盖房子用的砖头,那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哟!比如说“吾”这个字,它就是“我”的意思。

这就好像我在跟你们说“吾今日很开心”,其实就是“我今天很开心”嘛。

还有“走”,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走路,在文言文里呀,它是“跑”的意思。

这不就跟我们跑步比赛的时候一样嘛,跑得飞快!再比如“汤”,可不是咱们喝的汤哟,而是“热水”。

这就好比冬天里热乎乎的洗澡水,能让我们暖呼呼的。

那虚词呢,就像是给房子装修的小装饰,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实在,但是作用可大啦!像“之”这个虚词,用法那叫一个多呀!它可以作代词,比如“友人惭,下车引之”,这里的“之”就是指“元方”;它还可以作助词,“水陆草木之花”,这里的“之”就是“的”的意思。

还有“而”,可以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里的“而”就是“但是”的意思;也可以表示顺承,“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这里的“而”就是“然后”的意思。

哎呀,我跟你们说,文言文里这些实词虚词可有意思啦!就像一个个小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咱们要是不把它们弄明白,读文言文的时候可就像在迷雾里走路,晕头转向的!老师上课讲的时候,大家可得竖起耳朵认真听。

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考考,“嘿,这个字啥意思?”“哈哈,你答错啦!”这样多有趣呀。

咱们学文言文,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古老的宝藏,实词虚词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

只有把这些钥匙都握在手里,咱们才能顺利地打开文言文这个大宝藏,看到里面精彩的世界!所以呀,同学们,咱们一定要加油,把七年级的文言文实词虚词都搞清楚,这样我们就能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啦!。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

《木兰诗》 • • • • • • • • • • • • 惟闻女叹息 只 愿为市鞍马 买 旦辞爷娘去 早晨 万里赴戎机 战争 关山度若飞 过 朔气传金柝 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策勋十二转 记功 赏赐百千强 有余 出郭相扶将 外城 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动弹 眯着眼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到,介词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 比,介词 被,介词 于 受于人者不至: 于厅事之东北角:在,介词 到,介词 饮于河、渭: 在,介词 其一犬坐于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介词,把 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口技》
• • • • • • • • • • • • • • • • 2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隐约听到) 23.宾客意少舒 (少:稍微 )(舒: 伸展、松弛 ) 24.稍稍正坐 ( 渐渐 ) 25.忽一人大呼“火起”(忽: 忽然 )(起: 发生 ) 26.俄而百千人大呼 (一会儿) 2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夹杂 )(崩倒: 倒塌 ) 28.曳屋许许声 (曳:拉 )(许许: 拟声词 ) 29.虽人有百手(即使 ) 30.不能指其一端 (其: 其中 )(一端: 一种 ) 31.不能名其一处也 ( 说出 ) 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于是: 在这时候 )(席: 座位 ) 33.奋袖出臂(奋: 张开,展开 )(出: 露出 ) 34.两股战战(股: 大腿 )(战战: 哆嗦的样子 ) 35. 几欲先走 (几: 几乎) (走: 逃跑 ) 36.群响毕绝 ( 消失) 37. 撤屏视之 ( 代里面的情况 )

七年级下 虚词归纳

七年级下 虚词归纳

七年级下虚词归纳“以”的用法:1、太祖常劝以读书(用)(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3、普又以其人奏(把)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5、遂以名楼。

(用)6、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而)7、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相当于”而)8、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因为)9、俱以假山显(凭借)10、以为神(把^作为)11、以为且噬己也(认为)12、冀以回其母心(来)13、诗人作《凯风》以愍之(来)14、以抒其孤苦亡告(来)15、是以谓之文也(因为)16、岁以大穰(因为)“而”1、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转折)2、跪而拾之以归(修饰)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并列)4、濯清涟而不妖(转折)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转折)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转折)之1、读之竟日(代词)2、家人发箧视之代词)3、事列《神仙》之传(的)4、迹存《述异》之志(的)5、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6、先后丧失之土地(的)7、臆其悲哀之情(的)8、眷怀祖国之哀忱(的)9、水陆草木之花(的)10、主人处处款之(代词)11、放之山下(代词)12、虎见之(代词)13、蔽林间窥之(代词)14、稍出近之(代词)15、然往来视之(代词)16、蹄之(代词)17、国人视之漠然(代词)18、迄旅大之租让1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间)20、莲之爱菊之爱牡丹之爱(提宾标志)21、花之君子者也(的)22、不知所之(到……去)23、之至市(到……去)24、顷之(音节助词)25、其虫旧曾有之(音节助词)“其”1、问其故(其中)2、未有其比(他)3、普明日复奏其人(那)4、观其耸构巍峨(它)5、益习其声(他的)6、断其喉(他的)7、臆其悲哀之情(他的)8、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大概)9、常蹲其(自己)10、其一犬坐于前(其中)孔子东游(向东)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厉害)(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精讲课件专题 文言虚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精讲课件专题  文言虚词

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D
(2)表示工具、方式、方法,可译为“用、拿”。 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 “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三 文言虚词“以”“其”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 “从”“由”。 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按照”。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文言虚词
初一 语文
一 什么是文言虚词
虚词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 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 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一 什么是文言虚词
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 若、且、者、为、然、所、夫、盖、与、 也 、何、 乎、 焉等。
二 文言虚词“而”“之”“于”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译。 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
二 文言虚词“而”“之”“于”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
二 文言虚词“而”“之”“于”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摘要:1.文言文的概述2.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的特点3.文言文中的虚词及其作用4.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虚词示例5.学习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的方法和建议正文:【提纲】1.文言文的概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加工和发展,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书面语言。

文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2.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的特点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是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阶段的文言文具有以下特点:文字简练、句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学生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文言文中的虚词及其作用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那些没有实义的词语,主要包括介词、助词、连词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连接词组、修饰名词、表示语气、标志句子结构等。

虚词的运用使得文言文表达更加简洁、精炼。

4.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虚词示例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典型的虚词例子,如:- 介词:在《论语·学而》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在”。

- 助词:在《孟子·告子上》中的“告子曰:‘不得其所哉!’”中的“得”。

- 连词:在《庄子·逍遥游》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中的“而”。

5.学习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的方法和建议学习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首先要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有一定了解。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和掌握虚词:1.积累词汇,加强对虚词的认识;2.阅读文言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记忆典型例句,加深对虚词的印象;4.多做练习,提高对虚词的运用能力;5.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探讨学习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虚词整理
七年级上册
“之”的常用用法归纳:
(一)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往”。

例如: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二)代词。

有两种情况,
一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它”“他”等,例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
一种大体相当于“这件事”。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三)助词
A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的”。

例如: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不翻译。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宾语提前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四)下面用法比较特殊,用在具体事物和它的类属之间,大体可解成“这种”。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
为之怡然称快观之,兴正浓
驱之别院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邑八景之一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车引之而疑邻人之父
近塞上之人人皆吊之
人皆贺之此独以跛之故
“以”的常用用法归纳: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用”“凭借”。

①以刀劈狼首(《狼》)
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夫不能以游堕事。

(《满井游记》)
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5.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可译为“从”。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二)连词。

用法相当于“而”。

①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三)动词
1.以为,认为。

①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四)固定搭配
【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以亿万计
此独以跛之故
“而”的常用用法归纳:
(一)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

(二)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①表转折关系,但是,却例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②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相当于“地”“着” 例如: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③表顺承关系,可不译例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④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使之冲烟而飞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悦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俄而雪骤相委而去
暮而果大亡其财而疑邻人之父
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丁壮者引弦而战
“其”的常用用法归纳: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表示领有。

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又相当于“他”“她”“他们”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②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
2.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那些”。

又相当于“其中的”。

①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三峡》)
(二)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蹲其身,使与台齐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层次矣可见其顶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其家甚智其子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于”的常用用法归纳:
(一)介词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如: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又留蚊于素帐中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虚词
“之”
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
或以钱币乞之余闻之也久
于舅家见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
彼其受之天也不受之人
今夫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厅事之东北角
撤屏视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怒而触不周之山
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为妙绝
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
一儿以日初出远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而”
得为众人而已耶
结友而别
妇拍而呜之
俄而百千人大呼
一抚尺而已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道渴而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怒而触不周之山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其”
并自为其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其夫呓语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弃其杖
问其故及其日中如探汤
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
“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饮于河、渭
其一犬坐于前

父异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自以为大有所益
化为邓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父利其然也
余闻之也久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及日中则如盘盂

且为众人

蒙乃始就学
屠乃奔倚其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