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文章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定位严重错位的背景下,以提
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性地将源自战略管理竞合理论中的PARTS战略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从教学主体、合作利益、合作机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旅游实践教学效果,强化旅游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PARTS战略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一、背景
改变学术型、研究型本科的单一教育模式,探索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定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共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是根本突破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典型应用型特征和职业化倾向,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上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内在要求高度一致,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上应走在其他专业前列。结合国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紧密围绕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特征,探索应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本科院校旅游专业而言是极有意义的。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及多年教育体制留下的积弊,应用本科旅游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施行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定位,理清教学思路。如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的旅游本科教育有何区别?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要求有何不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有何差异?应明确的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绝不是传统本科指向的厚基础、宽口径人才,而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这些能力的养成高度依赖实践教学。但一些院校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思考,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知识传授的补充形式存在,人才培养成效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本科人才培养的惯性,知识本位的价值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不少学校由于升本历史不长,在发展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将应用本科的发展定位与旅游行业需求相结合。
2.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设计。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全参照传统旅游本科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基础课、理论课教学时数总量偏大,最核心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数偏少。在一些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虽然增加了实训内容和课时,但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4︰1的课时比例与传统本科基本一致。这种安排与旅游岗位对实践技能的高要求相距甚远。其次,没有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虽然明确了实验、实训、认知实践、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具备实践课程体系的形式结构,但其内容分配却是分散且孤立的。此外,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依据理论教学的需求设计忽略了教学内容和产业内涵、岗位技能的结合。最后,实践教学基地数量较为稀少。甚至有的基地就挂个牌子,根本没有安排过实践活动。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旅游生产一线,对行业发展和专业需求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
3.旅游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院校的旅游专业是在其他学科基础上改办的,部分教师由原来的史地类、经管类教师转改而来,更有一些教师就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自身实践经验极少,更何谈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再者,由于没有构建相对成熟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向“双师”主动转变,使得教师的后续发展不足。当没有来自实践教学的外力驱动时,教师易于按照“轻车熟路”的知识灌输方法进行授课,因此,严重缺乏具有旅游行业一线技能及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也就不足为奇了。总的说来,绝大部分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后天又缺乏必要的培养提高,难以对学生施以“应用型”教育,使得旅游应用本科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目标。
三、理论支撑及设计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明确旅游实践教学定位、完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旅游实践教学师资的初衷出发,创新性地将源自战略管理竞合理论中的PARTS 战略引入实践教学改革中,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从教学主体、合作利益、合作机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
1.理论支撑。一是竞争合作理论中的PARTS战略。竞争合作理论最早源自学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构想。在阐释理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竞合模式核心部分的构建,学者又进一步提炼出了竞合理论的五要素,即P(Participators,参
与者)、A(Added values,附加值)、R(Rules,规制)、T(Tactics,战术)、S (Scope,范围),简称PARTS战略。PARTS战略通过强调五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要求建立和保持所有参与者的动态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由于对竞合关系构建的支持作用及企业长远效益获取的大量成功,促使PARTS 战略的应用延伸到更多领域(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其内涵表达被进一步丰富。但把PARTS战略借鉴到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中来,借此支持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环节处理关系,则是首创之举。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样来自战略管理理论领域,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这恰好与实践教学改革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全面考虑了旅游教学领域涉及的相关因素,结合PARTS战略的因子构成,对主要相关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革。2.设计说明。实践教学改革遵循系统论,科学考量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围绕学生,结合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将P、A、R、T、S的含义分别延伸为教学主体(P)、合作效果(A)、合作机制(R)、教学方式(T)、教学内容(S)五大要素。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层次,突出体现了教学主体(P)的主导地位,合作效果(A)与合作机制(R)的保障作用,以及教学方式(T)与教学内容(S)的强关联价值;另一方面,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现了教学主体(P)从以校为主到校企政会结合,合作效果(A)从校企双赢到校企政会多赢,合作机制(R)从校企模式到校企、校政、校会结合的综合模式,教学方式(T)从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实战教学,教学内容(S)从理论知识到技术技能等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强化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四、改革内容
1.P——实践教学主体:以校为主到校企政会结合的转变。实践教学围绕的核心是学生,起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高水平的学生,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通过“一走、二请、三带”三个环节,能实现教学主体由以校为主向校企政会结合的多元化教学主体转变,使教学过程更接近行业一线需要:“一走”是在坚持教师持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前提下,让教师走出课堂,以企业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系统培训等方式沉淀学习,获取市场一线信息,更新专业理念及技能,打造业务过硬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二请”是实施“双导师制”,以邀请旅游企业的专家能手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行业协会的商界精英开展竞赛培训、强化辅导;邀请地方政府的知名人物进行课堂讲座、互动讨论等多元形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培养,直接促使实践教学成效的提高。“三带”是教师带学生到校外基地,由企业、政府、协会参与综合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最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要的无缝对接。
2.A——实践合作效果:以校企双赢到校企政会多赢的转变。传统本科旅游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院系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企业现场操作、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和互补化,要按照“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模式,形成学校、企业、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