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与初级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3 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药:电复律后仍存在室速或室颤 的患者使用。 利多卡因:1.5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可3 利多卡因:1.5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可3-5分 钟重复一次;最大剂量3mg/kg,然后以1 钟重复一次;最大剂量3mg/kg,然后以1- 4mg/min静滴。 4mg/min静滴。 胺碘酮:首次150mg/10min静脉注射,如无效可 胺碘酮:首次150mg/10min静脉注射,如无效可 重复给药(1 个负荷量),然后1mg/min静滴6 重复给药(1-2个负荷量),然后1mg/min静滴6 小时,再以0.5mg/min持续静滴,每日总量可达 小时,再以0.5mg/min持续静滴,每日总量可达 2000mg。 2000mg。
(2)缓慢心律失常、心室停顿的处理: 心脏起搏:体外心脏起搏或床旁心内临时 起搏; 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 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重复一 次;静脉通路建立前可气管给药或心内注 射;后者可能损伤冠脉或心壁,应注意。 异丙肾上腺素:15—20µg/min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15—20µg/min静滴; 阿托品:1 2mg静注。 阿托品:1-2mg静注。
心脏骤停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 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 1.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1.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2.缓慢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2.缓慢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3.无脉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3.无脉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 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自然死亡。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其他有心 肌肥厚、扩张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心肌炎、二尖瓣脱垂和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病、 肺动脉高压、预激综合症合并房颤、离子通道病 (QT间期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药物 QT间期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药物 因素(如可卡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〇 VF——存活率随除颤推迟下降
※ 除颤——生命链中最关键一环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初级心肺复苏
D difibrillation 早期除颤
心脏骤停1min内除颤成功率90% 每过1min,成功率下降7~8%。
时间:
求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后
-----5min内除颤;
院内-----发病3min内
00:0 0 05:0 0
普鲁卡因胺、溴苄胺、胺碘酮
阿托品
碳酸氢钠
2mg
iv
纳洛酮的应用
适当使用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 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4.防治肾功能衰竭及继发 感染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脑复苏在CPCR中的地位
• 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
• 临床上心肺复苏成功而脑死亡的例子屡见不鲜
• CPCR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 高压氧仓
心脏骤停防治其他疾病如:心 脏瓣膜病、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电生 理异常及传导系统的障碍。 要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必须社
会力量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大量培训
能进行CPR的人员。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
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
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死
临 床 表 现
•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 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断续,呈 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 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 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 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 时间。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 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 死亡。
心肺复苏
2 托颌法:急救者位于患者的头侧,两手拇指置于患者 口旁,余四指托住 患者下颌角部,在保证头和颈部固 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使下齿高于上 齿. 3 清除异物: (1) 清除口腔内可见的异物(如假牙,呕吐物); (2) 怀疑气管内异物者可采用Hemilich手法: ● 有心跳的病人,急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 一只手掌根部抵于患者的上腹部(不能按压剑突), 另一只手叠压其上,用力向后上冲击. ● 无心跳的病人,心肺复苏.
除颤注意事项: 1 适应症; 2 电极板应使用导电糊,并使电极板与病人胸壁紧密接触; 3 电击时要提醒在场所有人员不要与病人和病床接触; 4 不必在电击后立即检查病人脉搏和心跳,应重新做5组 CPR(约2分钟)后再检查脉搏和心跳.仍为室颤可再次 电击.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 确的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下列 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 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 2 :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 搏动,如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进行心脏按 压,如停止按压后脉搏仍跳动,则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 按压有效时可测到血压在60/40mmHg左右.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 (5)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 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判断循环: 触大动脉搏动: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 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在靠近抢救者一侧 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 2~3cm 搏动,检查不要超过10秒钟,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 已停止,注意避免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为患者 的脉搏.
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一、目的:建立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以便在受试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能及时、正确进行抢救,保证药物临床试验顺利进行二、范围:适用于全部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三、规程:1.识别:1.1医务人员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1.2非医务人员: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青紫即可诊断2.呼救:心肺复苏同时上报负责人组织抢救3.初级心肺复苏:3.1 开通气道:清除口中异物和呕吐物,如有义齿取出,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的状态。
3.2 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无鼻息,胸部无起伏,10秒内判断患者无呼吸后即可开始人工呼吸,同时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
3.2.1 操作:用置于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该持续2秒以上,确保胸廓有起伏。
3.2.2 吹气频率:两人复苏时,每5次胸外按压给一次通气,单人复苏,每15次胸外按压给两次通气,交替进行。
3.2.3 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插管,用人工气囊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3.3 胸外按压3.3.1 体位:病人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抬高下肢3.3.2 病人如卧床,应在背部垫以硬板3.3.3 按压部位: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3.3.4 按压方法: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只手掌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保持一致,手指伸展或交叉但不要触及胸壁。
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背部和肩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3~5cm,随后突然放松。
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3.3.5 按压频率:100次/分3.3.6 并发症: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3.4 拳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拳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间复律,若未能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宜再次拳击。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它通常由心脏骤停引起,如心室颤动或室速等。
心肺复苏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必须进行的急救措施,以尽快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猝死时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 快速反应与求救心源性猝死属于急诊情况,抢救的速度非常重要。
在发现猝死患者时,第一时间应该迅速反应,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方面要将患者信息准确告知急救中心,另一方面可以寻求急救指导。
2. 检查呼吸与心搏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前,我们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搏情况。
首先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明显的起伏,用手检查患者的气道有没有明显的阻塞。
接着检查患者是否有明显的气道和呼吸道受损迹象,例如异物阻塞或气道水肿。
3. 开展胸外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搏,胸外心肺复苏是必须立即进行的紧急操作。
它主要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如下是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 心脏按压:在进行心脏按压之前,先将患者平放在坚实的地面上。
站在患者头部一侧,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缘,按下去的幅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
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120次。
- 人工呼吸:在心脏按压之间,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嘴对嘴或者嘴对鼻的方式进行。
首先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然后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嘴唇,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钟。
注意每次吹气应使患者的胸廓有明显的上抬。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脏除颤。
AED可以精确检测心律失常,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除颤电击。
5. 继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在心肺复苏期间,应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保持恰当的频率和力度。
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急救措施。
6. 应对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胸骨压力引起的骨折或肋骨骨折。
此外,患者家属和旁观者也可能身心受到影响。
因此,在心肺复苏后,应及时处理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并提供心理支持。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临床表现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三、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脏停搏;④无脉电活动。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强调胸外按压在CPR中最重要,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高品质CPR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好方法。
高品质CPR要点①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②按压深度至少达为5~6cm。
③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⑤避免过度通气。
(四)高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和心肺复苏
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模式:闭式按压,开胸按压。 ·闭式按压术: 适应症:心搏呼吸骤停者主要无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廓外伤 及胸壁有关疾患者,均可实施闭式按压术。 方 法: ·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以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点为按压部位(中、下1/3交界处); 儿童与婴幼儿则以双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为按压部位。 ·用一手的掌根紧贴患者胸壁按压点。 ·另一手掌根重叠复盖于第一只手掌根的手背上。 ·手指并拢或相握持。 ·双肘伸直。 ·以髋关节作为支点,以躯干作为力臂,以双上肢作为活塞。 ·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背及上肢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1.3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临床诊断。
1.3.1病因学诊断——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A.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室颤);主动脉夹层瘤;肺动脉栓塞。 B.呼吸系统:气道梗阻(气管异物,喉炎)窒息性哮 喘。 C.神经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 D.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 E.电介质紊乱:严重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 F.精神刺激:高度恐惧惊吓而死。 G.各种急性严重中毒:一氧化碳、DDV、鼠药。 H.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2.1.4.2.2胸外按压恢复血液循环的双泵机制:
胸外按压形成血液循环的原理是胸泵(胸腔内的 整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心脏泵血)和心泵(心脏直 接受到压力产生的泵血)机制并存发生作用的结 果,肥胖者可能以胸泵为主,瘦弱者则以心泵机 制为生,停搏时间短者心泵机制占主导地位,停 搏时间长者则以胸泵和左房泵占主导地位,另外 按压力度、频率、气道阻力、心率等因素也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对泵机制产生影响。
2.1.4现代CPR技术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及其 最新相关指南解读:
2.1.4.1实施CPR的时间窗与疗效比:时间就是生命
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
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外及外籍患者猝死的心肺复苏效果和护理特点。
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在院内外发生的中外猝死病例,分析院内外及外籍患者猝死初步复苏的不同成功率及护理特点。
结果在111例猝死患者中,院外为70例,初步复苏成功仅1例,无最终复苏成功者。
院内猝死为41例,其中初步复苏成功9例,最终复苏成功5例。
其中包括外籍人员猝死5例,院外2例,无成功复苏者,院内3例,均最终复苏成功。
结论猝死患者初级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开始的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猝死;初步心肺复苏;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1 cases out and in hospital sudden death patients from 2002 to2009.Results 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out hospital were 70 cases,initial resuscitation was only 1 case,no final resuscitation.The sudden death patients in hospital were 41 cases,initial resuscitation were only 9 cases,final resuscitation were 5 cases;foreigner out hospital were 2 cases,no case was success.Foreigner in hospital were 3 cases,all recover.Conclusion The success ratio of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rt time of the resuscitation,the disease of the pati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resuscitation.[Key words] sudden death;initi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ursing care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猝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中外交流的增加,外籍人士在国内发生猝死也越来越常见。
急诊医学猝死与心肺复苏
电极位置
2023(已修改原提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 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旳默认电极片位置。能够根据 个别患者旳特征, 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 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 右肩胛)。将 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旳胸部上任意四个电极片位置 中旳一种都能够进行除颤。
26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旳体外除颤
4
植物植人物状态
5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忆
古老复苏法: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旳主要原因:加温法(连续到19世纪)
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连续到20世纪) 溺水是因为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 荷兰18世纪急救措施(1774)
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旳水 刺激法 风箱吹气法
6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忆
假如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能够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 旳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涉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所以延误予以心肺复苏和电击。
理由:根据部分研究旳成果,胸前捶击能够治疗室性心动过
速。但是,经过 2 组数量较多旳病例分析发觉,在心室颤抖
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捶击有关旳
24
固定能量和增强能量
2023(未更改 2023 版本旳内容):还未拟定首次电 击或后续电击旳最佳双相波能量级别。所以,无法 针对后续双相波除颤尝试旳所选能量给出拟定旳提 议值。根据既有证据,假如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 功消除心室颤抖,则后续电击至少应使用相当旳能 量级别,假如可行,能够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
为小朋友使用 AED 目前涉及婴儿 2023(新):假如尝试使用 AED 为 1 至 8 岁小朋友除颤,施救者应使
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假如有)。假如施救者为心脏骤停旳小朋友提 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一般 AED。 对于婴儿(1 岁下列),提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假如没有手动除颤器, 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假如两者都没有,能够使用一般 AED。
猝死的急救正确步骤(二)2024
猝死的急救正确步骤(二)引言概述: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以不可逆转为特征的死亡事件。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步骤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探讨猝死的急救正确步骤(二),包括心肺复苏、除颤、气道管理、药物应用和急救后的监护。
正文:一、心肺复苏:1. 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通过观察呼吸、脉搏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2.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情况,请求专业人员的支持与指导。
3. 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人工呼吸等步骤。
4. 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频率和深度的控制,以及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5.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人员的到来。
二、除颤:1. 若患者心脏发生室颤或心室纤维颤动,应立即进行电击除颤。
2. 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贴上除颤电极并将仪器连接到除颤器上。
3. 根据器械的设定,选择相应能量的除颤荷电状态。
4. 在安全的情况下向患者施行单次电击,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5. 若患者未恢复自主心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并等待医护人员指导下的进一步除颤。
三、气道管理:1.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2. 若患者仍无法自主呼吸,进行人工气道插管。
3. 选择合适尺寸和长度的气管插管,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口腔和喉部。
4. 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连接呼吸机,确保气道的通畅和正常呼吸的进行。
5.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四、药物应用:1. 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剂量,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给予适当的药物。
2. 注射药物要确保正确的途径和方法,遵循相应的注射原则和操作规范。
3.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胺碘酮等。
4. 在给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剂量和药物种类。
5. 药物使用后应注意记录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等信息,以备急救结束后的参考。
五、急救后的监护:1. 急救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
2. 当患者脉搏恢复或专业人员到达时,将患者转移至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猝死抢救原则
猝死抢救原则当面对猝死患者时,迅速而有效的抢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从判断病情、心肺复苏、拨打120、清理呼吸道、急救药物、搬运患者、病因治疗到心理支持的抢救原则。
1、判断病情在抢救患者之前,首先要判断患者的病情。
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状况,以确定病情的严重性。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无反应、呼吸异常或心脏骤停等症状。
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抢救猝死患者的重要手段,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在患者无反应且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至少5厘米,并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的到来。
3、拨打120在患者发生猝死之后,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过程中,不要停止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接管患者。
4、清理呼吸道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
如有必要,可使用喉镜或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5、急救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可能会给予一些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给药。
6、搬运患者在急救人员的到来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处理,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姿势稳定,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7、病因治疗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医护人员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病因治疗可以消除导致猝死的原因,从而帮助患者彻底康复。
8、心理支持在患者得到初步救治之后,需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并给予关心和安慰。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心理支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耐心和理解,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猝死抢救原则包括判断病情、心肺复苏、拨打120、清理呼吸道、急救药物、搬运患者、病因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2020年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专业知识考点解析 (3):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定义心脏骤停: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EA)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A.心室颤动B.室性心动过速C.电机械分离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室停顿『正确答案』A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临床表现举例前驱期心梗前终末事件期心梗发生★心脏骤停期心脏功能停止生物学死亡期死亡1.前驱期病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心绞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症状。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
3.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
临床表现:①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三大消失:循环呼吸意识4.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电图表现1.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室性心动过速;3.心脏停搏;4.无脉电活动。
心脏骤停的处理1.识别心脏骤停2.呼救3.初级心肺复苏4.高级心肺复苏1.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期诊断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三大消失:循环;呼吸;意识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明显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绀『正确答案』C男,66岁。
发作性胸痛1小时。
在问病史过程中突然跌倒,对呼唤和推搡无反应。
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做超声心动图B.送往抢救室C.触诊大动脉D.做心电图E.查看瞳孔『正确答案』C2.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紧急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宋瑞蓂卿恩明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在当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抢救无效则称为猝死。
抢救的目的在于恢复心跳和自动呼吸,还要保证神智恢复。
近年有人提出称为心肺脑复苏是更为全面。
传统认为脑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限为4-6分钟,超过此时限,则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但对超过上述时限的患者仍不应放弃抢救,还应给以及时有效的脑复苏措施,有些患者还有可能得到恢复。
心跳停止时间越长,复苏难度越大,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地尽快开始抢救,在四分钟内实施初级心肺复苏,直至心跳、呼吸和神智全部恢复。
心跳骤停常是心律失常的结果,也有少数患者临床上没有预兆。
猝死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室纤颤。
也有少数猝死者尸检并无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
猝死的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昏迷、虚脱、神智丧失、呼吸停止,颈部大动脉摸不到搏动,则猝死的诊断即可成立。
一旦确诊,必须争分夺秒开始抢救,切忌再进行其它不必要的检查而浪费时间,延误治疗,影响预后。
心肺复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初级复苏处理(基本生命支持),(2)二期复苏处理(心脏复苏后处理),(3)后期复苏处理。
心肺复苏初期处理近年来提出存活链的概念,存活链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及早期进一步治疗四项。
初期复苏的目的是对心、肺、脑等生命器官保持供血、供氧,以便使后继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得以收到最大的效果。
初级复苏处理包括A、B、C三个步骤,即迅速完成气道通畅(Airway)、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及胸外心脏按压(Cardiac Compression)。
一、维持气道通畅:心跳停止后,由于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下颌及舌根后坠,导致上呼吸道堵塞(图2),因此,维持气道通畅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条件。
具体方法:头极度后仰,托下颌或将颌部抬起,可保持气道通畅。
对误吸食物而致气管堵塞者,可采用在病人上腹部猛压,迫使肺部排除足量的空气,形成人工咳嗽,使气道内的堵塞物排除。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心内科心源性猝死疾病护理要点解答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自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病后立即或24小时以内的死亡定为猝死,2007年美国 ACC会议上将发病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源性猝死丧生,占死亡人数的15%~20%。
美国每年有约3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
在我国,心源性猝死也居死亡原因的首位,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流生病学资料报道,但心源性猝死比例在逐年增高,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概率高达80%~90%。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美国Framingham 20年随访冠心病猝死发病率男性为女性的3.8倍;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
(二)相关病理生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理研究显示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64%。
陈旧性心梗也是心源性猝死的病理表现,这类患者也可见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痉挛、心电不稳与传导障碍等病理改变。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通常包括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导致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发心源性猝死,但其最终作用机制仍无定论。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的电生理机制是当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异常时,次级自律细胞不能承担起心脏的起搏功能,常见于病变弥漫累及心内膜下浦肯野纤维的严重心脏疾病。
非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因导致。
创文优课:猝死突发!如何把握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公众号:创文优课精选年轻人心梗、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层出不穷!而且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出现这种危重的事件呢?当出现有人突然猝倒并且心跳骤停的时候,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我们该如何抢救呢?一、把握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在心肺复苏的最新要求中,黄金4分钟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所谓黄金4分钟,即指应该努力在4分钟内开始初级心肺复苏。
所以,当我们目睹身边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怀疑猝死的时候,应该迅速且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抢救措施:1、评估现场:判断周围环境,将患者转移到开阔的平地上开展抢救,避免二次伤害。
2、识别:通过拍打、呼叫病人判断是否意识丧失。
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以通过检查胸廓起伏、颈动脉搏动判断是否有心跳、呼吸。
如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呼喊同伴或旁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3、胸外按压:尽早开始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5cm以上,而且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频率在100~120次/分。
4、人工呼吸:开放并清理气道后开始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如果同伴在场可两人交替进行。
5、AED除颤:如果周围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则应尽快分析心律,开始除颤。
6、高级心肺支持:初级心肺复苏后尽快转移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高级心肺支持。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相当复杂,常见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明原因猝死等。
二、心梗年轻化究竟为何?1、生活压力较大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和生活压力增大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急性心梗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破裂,而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都是与它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而这些疾病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初级心肺复苏也称基础生命支持(BLS)。
其内容包括:对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AED)。
高级心肺复苏是指进一步生命支持,内容包括继续进行的初级心肺复苏、除颤、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循环辅助装置、药物治疗。
在心脏骤停治疗中,基本的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是次级重要的。
经过初始心肺复苏和除颤后,可考虑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药物治疗。
本章仅介绍心肺复苏的相关药物治疗。
1 相关药物控制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利多卡因本品属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抑制心肌细胞舒张期除极,减低心室肌及心肌传导纤维的自律性及兴奋性,相对地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肌兴奋性,提高室颤阈值。
镁剂用于Q-T间期延长所致的尖端扭转性室速。
2 选择原则2.1 控制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选择室颤/无脉性室速:在CPR和1~2次电击后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节律,可给予肾上腺素或加压素,再行除颤1次。
在2~3次电击、持续CPR和应用血管加压药物之后仍未成功,应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改善电除颤效果,首选胺碘酮,如没有也可用利多卡因。
尖端扭转室速可考虑使用镁剂。
2.2 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选择腺苷:①确定的、稳定的窄QRS折返性心动过速;②不稳定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准备电复律过程中;③对不确定的稳定性窄QRS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和诊断方法;④折返路径已知且以前已确定的、稳定性宽ORS心动过速。
3 注意事项3.1 肾上腺素针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ml:0.5mg,1ml:1mg用法:成人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推荐剂量1mg,静注或心内给药,每3~5min可重复。
1mg剂量后无效可考虑用大剂量(0.07~0.20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判断
呼吸停止: 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
循环判断
心跳停止:
大动脉 搏动消失
(判断在10S内)
呼救
请人帮助“快来人呐” 拨打急救电话
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启动应急反应 系统
有条件请人去取除颤仪
呼救120或999
初级心肺复苏4环节
重建循环(C)--Circulation 维持呼吸道通畅(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判断
环境安全 意识丧失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识别心脏骤停
判断环境
评估现场安全
识别心脏骤停
检查患者有无反应 无呼吸或仅是喘息(即呼吸不正
常) 不能在10s内明确感觉到脉搏
意识判断
意识丧失: 轻拍面颊或轻摇 双肩,呼叫“你 怎麽了?”
心肺复苏
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 病人给予及呼吸和循环支持,使 其恢复自主功能、挽救生命的一 系列措施
主要包括三大要素: 迅速判断 初级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脑复苏
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 生命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 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 按压
电除颤(D)--Defibrillation自动体外除颤仪
打开电源 贴上电极片:
一个右 锁骨中线 第二肋间 一个左侧腋中线第 五肋间
自动体外除颤仪
“离开”患者并分析 心律自动分析心律花费
5-15秒钟,如有室扑或室 颤存在会有语音提示应予 电击
“离开”患者并按 下电击钮。
“电击”只有在充分清
Push Fast !
按压深度更新(成人和青少年)
2015
5 – 6 cm
Class I, LOE C-LD
Push Hard !
维持呼吸道通畅(A)--Airway
清除口腔内异物、分泌物 压额举颌法开放气道
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90°),头不能高于胸部水平。
人工呼吸(B)--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吹气时间为1秒钟 1秒钟 并确定其胸廓有起伏 间隔时间为
2次/每周期。
呼吸频率更新
2015
10 次/分
Class IIb, LOE C-LD
Avoid Hyperventilation !
心肺复苏注意点
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双人或多人在场实 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 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10秒钟内完成转 换。检查脉搏也应在10秒钟内完成。 除非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过多中 断按压,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 率明显降低。
呻吟
场后才给电击。通常会有
语音合成或声光显示充电已 开始和完成
评估
五个按压/通气的循环(30:2) 再次评估患者(不超过10秒钟) 如无循环征象重新开始心肺复苏, 同时准备电除颤的程序
评估
心跳恢复:颈动脉搏动 面色口唇变为红润
自主呼吸恢复 意识改善:眼球活动,手足抽动,
独自一人,没有手机(针对成人和青少年)
患者体位与施救者位置
急救体位---患者应该仰卧于坚硬 平坦的平面上,将手臂放于身体 两侧
施救者位置:施救者应立于患者 的一侧
为患者解开衣扣 去掉枕头或其他物品
重建循环(C)--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部位:两乳头之间
或 胸骨上2/3与下 1/3交界处
频率:100-120次/分 连续30次/每周期
正确的按压技术
手指伸直, 不紧贴于胸部
手肘固定 手臂伸直
胸骨下压 5-6厘米
每次按压后,双 手放松使胸骨恢 复到按压前的位 置(保证胸廓回 弹)
按压速率更新
2015
100 –120次/ 分
Class IIa, LOE C-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