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师生关系论文
“师生之间”作文范文
![“师生之间”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a5ccb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6.png)
师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还可以存在于其他领域。
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身心健康,配合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科学的教育结构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合作的,共同探究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身亲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教育过程的很多细节,如教师的表情、语言沟通、知识储备、教学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细节、注重育人,把经验和知识传达给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身负教育教学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献身教育和育人工作。
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术,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都有不同的提升。
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以身作则,既可以教育学生,更可以在师生关系中实现自我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更好的培养出来具有创新意识的未来人才,而“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实现创新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创意和创新中不断创造出自己的思想效益,努力为现实的创新贡献独特的思维力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育的展开过程是一个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
即使学生自身对学习有所抗拒,教师也要尽可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从讲述文字中,加入许多滑稽可爱的景象,在云盘中给学生分享一些有趣、好玩、有意思的知识和资料,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尝试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让教育教学更为生动化。
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始终保持尊重,互不侵犯,如此才能真正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师生关系教学论文
![师生关系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0ca6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c.png)
师生关系教学论文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它总像一抹润滑剂着学生的心灵,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我觉得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那么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呢?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教师的爱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知之越深,才能爱之越切。
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他们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他们有自尊心和荣誉感。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
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
要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
所以每学期开始我都会尽力在前两周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这样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同时给学生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英语。
对于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作业及复习等都会提出具体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规范的引导下快速进入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中小学师生关系[论文]
![中小学师生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320f0179563c1ec5da7190.png)
浅谈中小学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民主平等英国科尔的调查表明:“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60%喜欢这位教师任教的学科,认为这一学科更有价值,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的时间更多。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认识到,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可取的,师生之间呈现双向积极交往。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热烈和蔼。
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对立型。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
2.依赖型。
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态度。
3.自由放任型。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4.民主型。
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和蔼、公正;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学习。
一、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
所谓民主,就是教师在处理学生的关系或做出重大决定时,应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思和建议。
所谓平等,一是指人格对等。
主体能够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由和尊严,以同一标准对人对己。
二是可逆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以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学生,也允许学生用同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自己。
那么,他就容易在先前就调整好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话语和行为方式。
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或许从此就建立起来了。
1.学生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实体,具有独立的人格。
教育应该是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必须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命存在,学会尊重学生。
2.学生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学生是社会的分子,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依法享有各项社会权利,应该得到社会的保障。
师生关系作文范文通用
![师生关系作文范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d437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0.png)
师生关系作文范文通用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与他们之间建立起或深或浅、或好或坏的关系。
而这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知识和经验,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
这种尊重,不是表面上的客气,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理解。
当老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样,当学生能够尊重老师的付出,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时,老师也会更有动力去传授知识,关心学生的成长。
相互信任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老师要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学生要相信老师的教育初衷是为了自己好,对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抱有信心。
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沟通桥梁。
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果他信任老师,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寻求帮助;而老师如果信任学生,就会鼓励他克服困难,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有效的沟通在师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需要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则要敢于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
良好的沟通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比如,老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生活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写纸条、发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心里话。
除了尊重、信任和沟通,关爱也是师生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老师的关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一)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一)](https://img.taocdn.com/s3/m/c24a053752d380eb62946d40.png)
浅析《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一)论文关键词”《礼记·学记》教育伦理师道师德师生关系〔论文摘要”《礼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具有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师道之羊、教学之伦、为师之德、从学之道。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可以在社会环境、教师伦理和学生学习伦理建设方面,为解决这一教育伦理的时代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礼记》的思想体系较为庞大,主要是关于早期礼经经义的阐释。
基调是儒家的,内容则几乎无所不包,伦理、哲学、政治、教育、科技、宗教、艺术,等等,都包罗了进去。
而《礼记·学记》一篇,则将当时的教育思想作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
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教育伦理观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师道之尊从《学记》中看来,当时的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备。
《学记》描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
比年人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党”、“术(遂)”、“国”,均为西周时期逐级递升的行政单位,而“塾”、“库”、“序”、“学”皆是学校类别名称。
当时不仅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也有明确的考试制度。
从人学之后,隔年考查一次,考核标准随时间长短各有不同。
九年之后,考查合格,学业就算全部完成,是为“大成”。
从中可见,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对于教育是相当重视的。
《学记》首先也就讲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又说“是故古之先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认为统治者要想建立国家,治理民众,就必须兴办教育,把努力教化百姓放在首位。
在作者看来,教育起的是“化民易俗”的作用,唯有通过教育,才可以真正达到“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天下民心归服于一人的政治目的。
师生关系教育论文
![师生关系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59c3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a.png)
师生关系论文姓名:***学号:************汉语言文学1302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要求与之相适宜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已不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成效。
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学生教育教学Ⅰ.引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的影响,即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引导着,学生是受引导者。
这种师生关系虽然也提倡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也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但其实质,并没有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也难以改变学生被动的处境。
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本论文就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进行叙述。
Ⅱ.师生关系的概况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达成教育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侨领和纽带。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起着核心的主导作用,学生则处在相对被动的从属地位。
然而,任何教育活动从来都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构成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忽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感受,妄谈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无法想象的。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04b16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由古代中国教育家孔子所著的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该书详细阐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并给予了后世教育者不少启示。
本文将就《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进行一探讨,并针对现实教育情境给予一些启示。
《学记》强调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他指出:“首先不自己言,既言而顺之,则身体矣。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不仅在课堂上做到言传身教,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这对于现代教师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形象与品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学记》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关系,他说:“学不以教,非无师也。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帮助引导。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也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记》强调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教师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四,《学记》强调了启发式教育法的重要性。
孔子说:“敢问而志于学,虽不聪,求之不得;若回其志、怠其力,无术之人。
”他认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工具,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也提倡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给予了后世教育者不少启示。
师生关系论文(共5篇)
![师生关系论文(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94ee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5.png)
师生关系论文(共5篇)第一篇:师生关系论文现代理论下的师生关系研究——“我”与“你”【摘要】自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以来,师生关系就成了教育研究领域里经久不衰的话题。
从古至今师生关系经过了哪些演变;“我”与“你”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在现代理论下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本文将要试着简单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我-你”;现状;对策;建议Abstract Ever since the dawn of education this social phenome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e enduring topic in education research field.Histo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what evolution;“I” and “you” is a kind of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How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under the modern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simple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iscuss some questions.Key wor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you”;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advice 引言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有关人员发生〔1〕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毕业论文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d02f3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4.png)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毕业论文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摘要: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现今社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与精神层次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期望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希望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
所以现代社会中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是社会人际关系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师生交往;师生平等;宽松和谐;创新教育;现代教育观O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 the 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Abstract: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life part, while education proces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basic relations, society now requir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harmonious education, and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very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promote the main character, expect to meet personal all-round development, fully explore each person's potential, hope to achieve maximum efficiency and the highest development. So modern social text relationship i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ducation process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what happened is social interpersonal contact, the embodiment of the school. Throughout the entire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education process, reflected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t tak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as the basi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sociates as the condition, is both education means and education purpose, to teach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pe teacher can break the bondage, increasing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further correction, diagnosis,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innovation, however back to practice verification, continuously circulation, spiral from "extensive operation, thus type" to "science reasonable" type.Key words:student exchanges; students equality; a relaxed and harmonious;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引言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现今社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3篇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db7dd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7e.png)
师⽣关系论⽂范⽂3篇处理师⽣关系论⽂⽂章摘要:在素质教育改⾰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的主体作⽤,教师的主导作⽤;如何调动学⽣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名新时期的教育⼯作者,我在⼯作中深有体会,与学⽣建⽴⼀种良好的师⽣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下⾯就为什么要与学⽣建⽴良好的师⽣关系,怎样建⽴良好的师⽣关系,谈谈⾃⼰的⼏点经验。
师⽣关系作为学校⽣活中的⼀个最基本的⼈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作的主要⼼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且是教师和学⽣之间进⾏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
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影响。
师⽣关系作为学⽣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的影响是全⾯⽽深刻。
⼀、对学⽣学习的影响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
他发现,学⽣对学科的兴趣,和学⽣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的关系。
其中教师对学⽣的热情关怀是学⽣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个重要因素。
教师对学⽣热情关怀,会使学⽣获得了学习的⾃信⼼,⽽这正是学⽣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
正如⼀些学⽣所说的,"是因为这显⽰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只要感受到这⼀点,就能使你⾃⼰想学习"。
师⽣关系影响学⽣学习的另⼀个作⽤⽅⾯是,师⽣关系本⾝就营造了⼀种课堂⽓氛,⽽课堂⽓氛本⾝是影响学习的。
师⽣关系不良,课堂⽓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
⽽师⽣关系良好,课堂⽓氛温馨和谐,学⽣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快乐的情境是学⽣喜欢的、趋向的,⽽在不好的课堂⽓氛下,学⽣会不⾃觉的想要逃避。
经过⼀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的学习兴趣。
⼆、对学⽣性格发展的影响师⽣关系是学⽣⽣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良好的师⽣关系为学⽣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
《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5篇范例)
![《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c4572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1.png)
《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5篇范例)第一篇:《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文/杨晓凤作者简介:杨晓凤,14级学科教学(语文)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学记》作为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比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论演说家的培养》还早300来年。
《学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学原则和方法,虽历经两千多年,犹熠熠闪光,这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一般性。
其中《学记》中提到的“教学相长”的原则,仍然给我们启示,并指导当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思辨能力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112-01一、《学记》的思想渊源作为《礼记》49篇中的一篇,它的思想一方面与孔孟的渊源很深,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到《学记》则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在论述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论语》上则说“性相近,习相远”而在《学记》中,则是论述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而在教学原则方面,孟子则在《孟子·尽心下》在论述为人师的条件时提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至《学记》中则有如下记载:“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也就是说为人师者,一定要有很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曾子·立事篇》“君子学必由其学,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不强争也”也说的是为人师者,要权衡学生的疑惑心里,适时适度的进行讲解。
而在《学记》中亦有继承,“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仁师。
必也听其语乎。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其他诸子百家,其教育思想,亦有所继承。
二、《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在当下给我们的启示(一)“教学相长”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在《学记》中关于教学原则是这样阐述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师生关系的启示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师生关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00bba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4.png)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师生关系的启
示
《学记》是一部唐朝文学家王勃所写的散文集。
它全面反映了唐
朝人们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思想,涉及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
学习的正确措施。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师生关系有很多启示。
首先,师生应该尊重和爱护彼此,以和谐的气氛推进学习进程。
学记中提出:“贤谅有礼,慈仁有度,和平相亲”,可见,唐朝的教
育者从尊重、理解的角度,以温柔慈爱的态度教导学生,同学也要学
会礼貌、尊重老师。
同样,当代教师也要以真诚和慈爱来看待学生,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找到动力去学习。
其次,师生都需要遵守规章制度,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来对待。
在学记中,许多“学”字列举了学习的基本要求,例如“学无止境,
讲习不可间断”、“学习时分,昼夜苦习”等,充分体现了唐朝人对
学习的重视,而当代师生也应该学习这种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牢记在心,把学习当作自己一生的使命和目标。
最后,师生要相互尊重,共同学习,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学记
中强调,要“有礼有度,共求学力”,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共同进步,而当代师生之间也要学会相互尊重,用和谐的关系促进学习,把差距
变成桥梁,让师生双方一起共同进步。
总之,《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师生关系有很多启示,他
让我们看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正确措施。
只
有当师生都能共同推进,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共同的乐趣,让全社会
受益。
浅谈孔子的教育学思想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浅谈孔子的教育学思想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bf760ca0066f5335b812111.png)
浅谈孔子的教育学思想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摘要: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相互规定和相互建构的活动复合构成的。
《学记》提出:“亲其师,信其道”。
《师说》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些都充分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家中,当属孔子为最。
孔夫子门下弟子三千,学生无不对他尊重敬仰,而夫子亦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孔子和其弟子堪称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接受教育的意愿起着制约作用,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的效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记》提出:“亲其师,信其道”。
《师说》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些都充分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在孔子的思想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主平等。
从古至今,教学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学生惧于教师威严的身份唯唯诺诺,而教师也习惯了学生的服从更加妄自尊大。
师生之间只有命令与服从,没有了心与心的交流。
不良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更有可能引发难以挽回的悲剧。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教师与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
师生之间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彼此真诚相待,互相尊重,无拘无束,教学相长,平等对话,互敬互学,在这样的关系中,才能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在孔子和他的弟子身上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平等。
《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在和他的学生谈到颜回时,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问子贡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论文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87c80daaea998fcc220e8f.png)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论文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新疆阿勒泰市北屯镇中学孙洁一般来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成正比的关系。
“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就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
”这是学生最普通的一种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而这股动力能够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就会随之提高。
在学生的各科学习中,教师在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或许,这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的学习效果,还有可能是所有学科的学习效果。
其实,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关心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动力,而这正是学生热爱学习、坚持学习所必须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因为老师对我真的很关心,我很感动,所以我很喜欢老师的课,我会很努力地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会影响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气氛温馨和谐,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倘若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无味默然。
学生喜欢的、趋向的当然是快乐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想要逃避紧张的情境。
这种逃避情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厌学。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同样也影响着教师。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事教学,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极佳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条件。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有的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学生对老师很厌烦,甚至和老师公开“顶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教师的地位往往容易导致教师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
其二,教师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工作能力都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所教的知识,对教师而言早已熟悉,而对学生却是新知识。
探析《学记》视角下的大学师生关系
![探析《学记》视角下的大学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d3171e2bd64783e08122b5b.png)
探析《学记》视角下的大学师生关系作者:胡晓莹于建建来源:《人间》2016年第25期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对教育效果及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和学生,作为大学的核心角色,他们的人际关系模式既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从《学记》中渗透出师生关系的真谛,将其运用到大学师生关系中,提出应该做好老师、好学生来完善大学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记;大学;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4-01《学记》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其中的师生关系思想对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大学师生关系,顾名思义,指大学里师生之间的上述关系,是大学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关系,不仅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
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互敬互爱,教育氛围和谐愉悦,那么师生积极性最大化,教师倍感动力,充满信心地准备好每一节课,学生斗志昂扬,每天都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新知,学习效果好,效率高。
这样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发展师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一名健康合格的棟梁,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记》中渗透的师生关系(一)长善救失知其心。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育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1]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知其心”以爱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每个学生做到长其善救其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有深浅不同,学生资质有高低之分,从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启迪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探索《学记》中的教学观与现代师生双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探索《学记》中的教学观与现代师生双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0384fe583d049649b66588f.png)
探索《学记》中的教学观与现代师生双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一、《学记》中的教学观《学记》强调教与学两者并重,他们各是教学过程的半边天。
首先,“教学”的出现是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学记》里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肯定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学记》提出了要“尊师重道”。
《学记》认为教师是学生的点拨者,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高尚的事业,理应受到尊重,即《学记》所说的“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第三,《学记》强调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学是教学得以成立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学记》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认为玉可雕琢成美器,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美的质地;人可学成才,也是因为人像美玉一样,具有善的本性。
以玉类比,认为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最后,《学记》揭示了“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就是说,要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提升,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二、师生双主体地位体现《学记》“学学半”《学记》在论述教学相长原则时提出“学学半”的思想,其中的“半”字告诉人们,教和学原本存在于一个事物之中,是由于“物中分”而成的,说明二者是一个统一体中的部分,它们既在一个统一体中,当然具有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半”还揭示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可畸轻畸重。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须正确处理两个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能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因此,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作用,缺少任何一个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便会中断,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才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是双主体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关于《学记》的论文
![关于《学记》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6e6a0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b.png)
《学记》教育教学原则与学生思维[摘要] 本文通过提出人的思维规律进而推论出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而《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很好的遵循了其中的规律,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学生运用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反过来阐释了《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二者相互联系,因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关键词] 学记教育教学原则思维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学生肩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要有所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的潜能,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实践应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少学者认为思维能力是智育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重要。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有效的方法。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叙述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这部分内容的价值很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内容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可简言之预时孙摩,此外还有长善救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启发诱导原则。
13一.预防性原则《学记》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
否则,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倍感困惑。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思维的间接性指的是思维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于头脑加工来反应事物。
平时,我们所说的“设想、预计、预测”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
例如,当地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这就体现了预防性原则。
学生根据间接性思维反应事物,这已经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倾向,而进一步运用《学记》预防性的原则对事物采取防治措施。
《学记》“教学相长”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学记》“教学相长”对师生关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7813a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8.png)
《学记》“教学相长”对师生关系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09-21T02:43:05.9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0期作者:程引够[导读]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其教学相长的思想对当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程引够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 511400摘要:《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其教学相长的思想对当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当代师生关系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其重要,既要利用好课堂的教与学,也要重视课后活动.关键词:教学相长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一、《学记》中“教学相长”的内涵《学记》中对“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是这样阐述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从字面上看这一段话: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甜美。
纵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刻苦钻研,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激励自己学习成长。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从更深的层面来理解,教师在工作中通过教,知自己的困,学生通过学习,知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不足和困。
这也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观点。
“教”是激发“学”的重要手段,“学”是解决“教”之困的必然举措。
教和学相辅相成,需要师生相互配合。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处的重地,营造良好课堂,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中,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是一个很好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机会。
利用好课堂,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构建好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对教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记在教学实践(3篇)
![学记在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d9609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7.png)
第1篇一、引言学记,即《学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学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该书以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事迹为素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方法。
在当今社会,学记中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记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1.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学记认为,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记指出,教学要有法,但无定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强调师生互动学记认为,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5. 关注教育评价学记强调,教育评价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学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学记认为,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学记提出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师生关系的构建学记强调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学记》中的学尊敬师长,“继其心志”,“教师知其心”等良好师生关系,对我们现代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记》教师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它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
那么在《学记》中,具体哪些内容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果有成效?师生这两个群体彼此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呢?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金生�认为,师生通过交往形成一种“我”与“你”的互主体性关系,这是一种有别于“人与物”的人与人的社会性关系。
①孙喜亭认为,师生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师生关系的规定关系。
②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一书为代表,认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不再满足于师生关系的普适性含义,更多地追求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师生关系内涵。
靳玉乐和张家军认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和沟通来加强理解。
④
二、《学记》中体现的师生关系
(一)学生要尊敬师长
古代对教师更多的强调“师道尊严”。
《学记》中的“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⑤;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是由教师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学生要“继其志”
学生应该继承老师的志向。
正如《学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⑥,意思是优秀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吸取知识才智,更要引导学生效仿教师的优秀行为,承袭教师的崇高志向。
《学记》提出:“凡学,官先事,士先志⑦”,意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目的明确,忠于职守。
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理想,才会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孜孜以求。
(三)教师要“知其心”,成为学生心理的研究者
《学记》中要求老师要“知其心,然后救其失”,还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育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⑧。
”所谓“知其心”,是指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记》中指出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畏难中止。
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
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一样,发展的基础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知其学生心的基础上然后施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才能补其所短,展其所长,知人才能善教,才能为人师。
(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记》严厉批判了教师的满堂灌式教学,指出其弊端及不良后果。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意思是说现在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
《学记》强调:“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所谓“记问之学”是指死记硬背的学问。
其强调教师光靠掌握死记硬背的学问是不称职的。
教师不能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照本宣科,只管灌输,不管是否理解,只管填鸭,不管是否消化,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直至对抗,使学生厌学,怨恨教师,进而荒废学业。
《学记》反对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主张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最终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鼻子走,严格要求但不强制他们。
《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雷夫就是一个善教善喻,让学生从“怨学”到“善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老师。
第56号教室每天吸引
弱势族群学生好学不倦的,靠的就是雷夫老师像好莱坞演员般的说书技巧与课前精心规划的“脚本”。
第 56 号教室语文课读的第一本书,是充满悬疑紧张气氛的《继承人游戏》(The Westing Game),但这本书角色繁多,用字遣词较深奥,雷夫老师必须一面念,一面安排不同程度的学生念不同段落,一面提出问题:“还有其他人不喜欢这个角色,有谁记得他是谁?”作者并没有明说这个人大概40岁左右,你怎么知道他40岁呢?”“对啦,他提到他有点灰发了!”一面忙着纠正行为,立下课堂规矩:“举手问问题”、“想清楚再回答”。
同时不忘赞美:“艾莎,我教书 27 年来,你是第一个答对这个问题的。
”最后再来个“欲知后事如何”的结尾,请学生听下回分解,“抱歉了,今天只能读到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能等下星期一再读了。
”雷夫说“课堂上的每一步看来突发的提问与动作,其实都是根据我上课前就照每个学生个别需求计划好的脚本。
当然,艾莎也不是我27年来第一个答对这个问题的学生。
他眨了下眼睛。
”
(五)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学生能从教师处有所收获,不能有收获当然很难亲近老师,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当代教师道德仍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持之以恒、严谨治学,正确对待知识的学习和传授。
教师也应不耻下问,探求学问永不止步,达到“教学相长”。
教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比而喻”,学生才能“安其学而亲其
师”。
《学记》是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献,其内容免不了带有历史的局限。
然而,我们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学记》中出现的关于对师生关系的精彩论述,将对我们当代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实质性的参考意见。
注解
① 金生�. 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40-42
② 孙喜亭. 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37-38
③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3
④ 靳玉乐,张家军. 论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教育研究2004(11)
⑤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6
⑥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4
⑦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0
⑧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4
⑨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1
⑩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7
B11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3
B12 锦珍.第56号教室的奇迹[J].聪明泉(EQ版),2009,03:
34-35.
B13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4 B14 李中生.礼记精萃[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