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看一看,比一比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 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 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 变。可以选择画面的一小部分进行改变,也可以 保留一部分,其他进行改变。
临摹<在沙
滩上奔跑的女人 >等大师画作, 结合自己的理解, 对原画进行某种 程度的改变(构 图、色彩、造型、 角度等方面), 加入更多的自 习同学们掌握了变 体画的很多创作方 法,打开了无穷的 想象力,变体画不 仅可以创作人物变 体画,还可以进行 更多变体画的创作, 用我们无限的想象, 和勤劳的双手,创 造我们更美的明天!
想一想:凡·高临摹米勒的作 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我们在临摹时会感受那些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同时造就了形态各异、面貌不尽相同的新作品。
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看一看,比一比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 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 么?
凡·高《午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从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上看两位大 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作者:凡·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色 的上帝,把太阳的 金画得逼人神往, 而紫罗兰色的泥土 虽然平凡,却寓于 到诗一样的笔墨水 中呈现一种富丽。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变体画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
三年级书法临摹的方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书法临摹的方法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三年级书法临摹的方法,了解书法的基本规则和要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专注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和要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临摹书法作品。
2.如何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比如《千字文》的一行字,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书法、书法的发展历史、书法的种类等。
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示范(20分钟)老师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特点和技法,然后分解每个字的结构,指导学生掌握每一个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同时,老师可以手写演示,并解释每一步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进行书法临摹的实践,可以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个字进行练习,也可以指定一个字体和字帖让学生临摹。
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学生展示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临摹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扬长处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反思总结(10分钟)向学生介绍书法创作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书法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辅助材料和资源准备1.优秀书法作品的图片和实例。
2.笔、墨、纸、砚台等书法练习工具。
3.字帖和练习纸。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监控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学生临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学生的反思总结。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导入、概念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以及反思总结等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三年级书法临摹的实践。
临摹感想心得(精选5篇)

临摹感想心得(精选5篇)临摹感想心得篇1临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绘画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其他艺术家的技巧和风格,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临摹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到绘画的基本技巧,还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考方式。
我最近临摹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位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
这幅画的临摹让我感受到了莫奈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技巧。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莫奈的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的把握,同时也深入了解了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临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艺术家们不仅仅是画出了一幅画,更是用心和感情去创作出了一件艺术品。
临摹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对于光影效果的把握。
这些感受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重要性。
总之,临摹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绘画的方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其他艺术家的技巧和风格,还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考方式。
临摹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重要性。
临摹感想心得篇2心得体会:临摹的艺术与自我表达临摹,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作仿制。
这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学习手段,能够帮助我们熟悉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对我来说,临摹的过程不仅是对技法的锻炼,更是对自我表达的一次深度思考。
我选择临摹的原因是因为我被原作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比如,梵高的《星夜》让我感受到了那份狂野和深沉,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让我领略到了那份神秘和优雅。
我希望能通过临摹,不仅能复制出原作的形,更能够复制出那份神。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艺术的不易。
每一次笔触的移动,每一次色彩的搭配,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并非只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生活感悟的凝结。
每一次临摹,都让我对自我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临摹作品虽然还未能完全达到原作的水平,但每一次的尝试都让我有所收获。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3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本课从临摹名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临摹”两字并不陌生,尤其在学习前一课《关注你我他》(人物肖像画)的基础上,但缺少对临摹的深层次的认识,也极少临摹大师作品。
然而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和对临摹的兴趣。
通过对大师之间临摹作品的欣赏,感受,分析,通过实践临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学会观察从而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感受名画美丽的同时了解变体画,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能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风格。
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等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变体画,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在“临摹”中进行自我表现,将自我感受融入画作中。
【教学准备】名画图片、16开画纸、画笔、颜料、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临摹提问:什么称之为“临摹”,同学们印象中的“临摹”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大都有过临摹的经历,之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临摹书本上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那么那些大师们会不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多媒体展示米勒和梵高的作品《午休》提问:这两幅作品出自那两位画家之手?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分析总结,导入课题:在临摹中感受(设计意图:学生们以为临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课的临摹有别于学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对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名画来感受绘画的美感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功底,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的特点和绘画技法;2.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3.能够通过临摹名画,提高绘画水平;4.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名画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讲解;3.临摹名画实践。
教学步骤步骤一:名画欣赏和分析1.老师展示名画,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时代和风格;2.学生观看,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画的特点、意义和感受;3.学生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分析。
步骤二:绘画技巧讲解1.老师讲解名画选取的颜色、构图和细节处理;2.老师演示如何运用画笔和颜色来表现画作的特点;3.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三:临摹名画实践1.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名画来临摹;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名画的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3.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精确地模仿名画的构图和细节处理;2.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名画到创作名画。
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绘画作品;2.学生的作品评估;3.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名画的欣赏和分析,还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了绘画水平。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临摹的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上台描一描、画一画、认一认。
三、观察分析
1、观察:出示“人”的原碑字。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一撇一捺有什么特点交接点的位置在撤的什么部位“撇短捺长,交接点在撤的上半部分。
2.在黑板上出示大米字格,教师直观演示“人”的写法故意撇画写太长。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师生评价:依据字形位置、笔画位置、整体效果等展开评价。
3针对有代表性问题的作业进行改进性评价。
六、课堂小结
书法学习的方法主要就是摹与临,我们习惯称临摹。你找到临摹的钥匙了吗对了,就是读帖、临帖、校帖、背帖与默帖,最后是用帖有了这片钥匙,我们就可以走进书法的大门了。
作业布置
3与字帖上的比一比,我写得怎么样
“那我再记一记这两个笔画的长短和位置,重新写一遍吧。请大家再大对比字帖帮我校正吧。”教师再次尝试书写。
4全体学生开始尝试书写一到两个“人”字。
“原来练习一个字的全过程就是这样,首先要读帖,然后再开始临写临写完了之后还要校帖,校对好后没有问题,把整个字记下来,才可以用在我们以后需要用的地方。做到这些,才可以养成学习书法的好习惯哦。”
尝试临摹一个范字,做到读帖、临帖、校帖、背帖与默帖。
板书设计
第3课临摹的方法
读帖、临帖、校帖、背帖、默帖
四、整体练习
1认识米字格。
米字格可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好帮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米字格吧。”指导学生认识米字格的四条边线,以及横中线、竖中线、左斜线、右斜线、上半格、下半格等。
2怎样利用米字格。
课件出示“未”的原碑字。“请观察‘未’字的笔画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大小。短横在横中线,竖在竖中线,长横在下半格的中间。在刚才画的米字格中写一个试试吧。”学生自由练习。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在临摹中感 京华梅岭中学 顾常娟 受
身体与头的比例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 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 头。立姿手臂下垂时,14-1875)法国现实主 义画家
•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 派画家
探究分析:我们如何向大 师学习,什么是变体画。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 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 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 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探讨交流:怎样才能完成 变体画?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 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凡·高《午休》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 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欣赏感悟
• 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 画过,呈现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临摹 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为我们向 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 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 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 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演变成某 种创作行为。
向大师学习,阅读他们的思想,而不是 仅仅复制他们的风格。让他们来教你如何用 新方法看事物,看到真实事物之美;让他们
教你如何冲破陈规旧俗,开创新的境界。
七年级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动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变化、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名画图片、铅画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停五眼”知识点。
还有谁知道相关于人体比例的知识吗?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2.新授: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够和谐。
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度量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呢?3.组织讨论: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
4.请同学做模特,验证讨论结果。
5.交流小结: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人头高:10岁7个人头高B小组:请同学最高、最矮、中等的同学实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五.分析名画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关系。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请大家记住口诀。
以铅笔为工具,用铅笔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对长度关系。
六.探究分析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会有新的生命。
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经典作品实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
七.布置作业临摹《舞女系列》。
要求身体比例准确,动态自如。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2-苏少版

《在临摹中感受》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变体画”的感受。
技能目标: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角度、色调、造型、工具材料、内容的改变。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一)导入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1、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位画家之手?2、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过度语]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一步步向前走。
米勒用一种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2)出示凡·高的《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材料的改变,也可以是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变体画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很多的创作都采用的了变体画的方法:(3)生活中的变体画:出示作品。
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三)根据老师出示的人物简笔画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四)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楷书临摹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楷书作为书法艺术的瑰宝,以其端庄、规整、严谨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我有幸投身于楷书的临摹实践,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摸索,我对楷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楷书临摹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楷书临摹的重要性楷书,又称正书,是汉字书法的基本字体之一。
它起源于汉末,成熟于魏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楷书临摹,就是通过临摹历代名家的楷书作品,来学习楷书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趣味。
楷书临摹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书法技艺。
通过临摹,我们可以学习到名家的书写技巧,如笔法、结构、布局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 培养审美情趣。
楷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临摹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名家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 传承书法文化。
楷书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临摹,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
二、楷书临摹的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楷书作品。
临摹前,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楷书作品。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楷书作品入手,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2. 熟悉楷书的基本笔画。
楷书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钩等。
在临摹前,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笔画,并了解它们的书写规律。
3. 分析楷书的结构。
楷书的结构严谨,每个字都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在临摹时,要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如横平竖直、重心平稳等。
4. 摹写与临写相结合。
临摹过程中,既要摹写字形,又要临写笔画。
摹写时,可以借助透明纸,将字帖覆盖在纸上,对照着写;临写时,要自己动手,体会笔画的书写过程。
5. 注重细节。
楷书的细节处理至关重要,如笔画的粗细、字的重心、字与字之间的间距等。
在临摹时,要注重细节,力求做到精准。
6. 反复练习。
临摹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要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三、楷书临摹的心得体会1. 感受楷书的韵味。
运用混合技法进行坦培拉绘画临摹中的问题与感受

66艺术论丛运用混合技法进行坦培拉绘画临摹中的问题与感受张莉莉新疆艺术学院摘要:本文阐述个人对坦培拉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分析在材料制作的实验过程中与运用混合技法进行坦培拉绘画临摹中,所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经实践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感受坦培拉材料制作与绘画步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坦培拉;材料制作;混合技法;问题 一、对坦培拉绘画的认识与理解坦培拉,泛指一切可以由水溶的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技法。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与其他绘画材料相比,坦培拉有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由于坦培拉绘画用的蛋黄或者全蛋乳液,从而使得绘画分层绘制的方法得以实现,经过分层处理的画面,有种光彩夺目的色彩效果和清新雅致的通透感,而且画面速干效果十分明显,这就缩短作画的时间。
而其中混合技法则是在绘画过程中罩染这个步骤上使用的是油画颜料加三合油作为材料所进行的,每罩一遍就要提白一次,其效果丰富。
二、坦培拉材料制作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学习坦培拉绘画技法首先要了解所用到的材料并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其详细的过程都有细致的记录,在这里就不再陈述,下面主要就在材料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
(一)关于选材的问题根据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最终选购了木质三合板和1厘米厚的硬纸板来分别进行试验,发现两者各有优略。
切割成型的纸板相对木板更加平坦,但纸板在绘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画面中心会微微凹陷。
切割成型的三合木板容易变弯,喷上水用重物压平的实验效果也不太明显,但在制作完成后画面较为平整,在绘画的过程中也不会再出现形变。
为了能得到更好的最终效果,根据先前选择的三合板和1厘米硬纸板的成效考虑,再次选择1.5厘米厚的纸压板进行试验。
而最终实验证明,最后所选用1.5厘米厚的纸压板较于三合板及1厘米厚度的硬纸板是更能制作出平整且不变形的绘画木板,甚至在绘画过程中也没出现变形、凹凸有变的情况。
(二)关于底料制作的问题在往画板上涂底料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宁薄勿厚的原理,并且要涂抹均匀,每次都要搅拌一次才能往上刷底料,其原因是要保持每一遍的底料都是均匀的,不让底料成分分层、沉淀。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

临摹大师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临摹大师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达芬奇《蒙娜丽莎》
阿尔诺芬尼夫妇
潘天寿《青绿山水图》
毕加索《梦》
可以改变构图、角度、造型、 色调、画质、内容……变体画的变来自空间真的很大!创作实践:
请同学们选择美术课本上任 意一幅大师作品为原型,进 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对话大师,在临摹中得以发展
艺术就像帆船,把你带入风中,只有不断改 变帆的方向才能前进。----艾里克 普斯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舞女》德加(法国)
在临摹中感受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 米勒(法国)
临摹大师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午休(仿米勒)(油画) 凡高(荷兰)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 米勒(法国)
午休(仿米勒)(油画) 凡高(荷兰)
午休(仿米勒)(蛋彩画) 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 米勒(法国)
午休(仿米勒)(蛋彩画) 毕加索(西班牙)
什么是变体画?
临摹时加入了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以后,就从学习行为 变成了一种创造行为。产生的作品就叫变体画。变体画是 一种艺术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速写练习》教案人美版

教学重点:
掌握速写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确凿、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例外的表现方法、开发自身语言模式,使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特点。
教学步骤:
⑴观察自然景观中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意、主次、底细、动静、疏密、大小、长短、轻重、曲直、前后、凹凸等。画风景速写,也就是要运用例外的技法将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
⑵空间的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
⑶形体的疏密底细关系
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例外的风景。如同样是线,有的松弛、有的凝重、有的流通、有的滞涩、有的纤弱、有的雄厚,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
点:圆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的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虚线等
面:画面的留白等
4、感悟自然的xx
风景速写并非摄影大凡纯客观地描摹对象,学生在表现自然世界的同时必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实际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概括与提炼,对素材的取舍与添加等就源于此。这种感受一半源于眼观,一半则得自心悟。风景速写虽是表现自然景观,但同样要强调表现意境及情趣。这就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除了有机敏的观察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刻的领悟性,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其有意趣的生活内容及自然景观中的意境与情趣。比如在一个乡间的小村中的建筑与城市中高楼大厦对比,同学们你该选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呢?你该选取什么样材质的绘画材料呢?
1、室内基础知识讲解、练习
2、临摹中外优异速写作品与外出下乡写生实践活动
教学用具:
xx图画册、速写纸、铅笔、橡皮
学习用具:
设计临摹心得体会范文在临摹中感受教案(3篇)

设计临摹心得体会范文在临摹中感受教案(3篇)2023设计临摹心得体会范文一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
我马上毕业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届时将获得学士学位。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信任有进取心的我能卓有成效地为公司效劳。
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能糊涂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抱负和进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熟悉和定位。
在大学四年里,我仔细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根底学问和技能。
在校期间我把握了较强的专业学问,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屡次获得学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
同时把理论学问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竞赛和活动,获得各种嘉奖和荣誉称号。
此外,有剧烈的为教师同学效劳的意识,工作积极主动仔细,在担当班级组织委员期间积极为同学效劳,表现精彩,为班级年级争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
时机留给有预备的头脑,而我已经做好预备了,盼望您们能给我这样一个时机。
如能录用,定当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承蒙批阅,深表感谢。
此致敬礼!求职人:日期:2023设计临摹心得体会范文二敬重的领导: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对于一个刚要迈出校园马上步入社会的学子来说,是一份莫大的帮忙。
或许它一般得没有一点吸引你的目光,但它里面却寄予着一颗拼搏的心。
我真诚的请求您能阅读这封求职信!我叫zhaopin,来自广西省,是广xx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xx届毕业生。
在这里,我不能拿出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来做为我的筹码,而只能凭自己十几年来刻苦耐劳的本性来做为我的奠基石,假如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年轻。
在校期间,我仔细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学生会和班级工作中积存了大量的工作阅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身体素养和心里素养。
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学问,从各门课程的根底学问动身,努力把握其根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过等技能竞赛第三名,我还自学了电脑方面的一些学问;比方:电脑一般故障的排解、文字的处理与打字速度。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11-苏少版

《在临摹中感受》课题: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大师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导学重、难点】1. 导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2. 导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自主导航认知共享一、课前预习(任务卡)1.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回顾)2.变体画的概念?(预习)3.变体画的创作方法?(预习)多维互动思维共振二、交流释疑1. 小组交流任务卡的内容,并呈现所遇到的问题。
2.欣赏感受大师的变体画: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三、点拨强调1.探究变体的画特点:2.揭示“变体画”概念: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
3.进一步探究、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4.感悟、发现变体画的方法。
5.呈现活动:体验变体画的乐趣(引导学生对《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进行探讨,让临摹行为演变成创作行为。
)协同反思智慧共进四、学生创作五、作品展示,作品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板书】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变体画变体的方法:构图、内容、色彩等【理论阐述】本课是以“让学引思,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的问题导学案,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教学相融,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寓教于导之中。
七年级美术下册《在临摹中感受》教案、教学设计

5.互动交流,促进团队协作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临摹,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互评、总结,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创作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绘画、色彩、构图等基本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在临摹中感受》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临摹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临摹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但仍有部分学生需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临摹作品。
2.教师提供参考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创意。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练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让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互相评价,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临摹作品的机会,让他们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7.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持续进步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临摹中感受-公开课共22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摹中感受-公开课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临摹古代大师的画心得体会

临摹古代大师的画心得体会临摹古代大师的画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能够临摹一些古代大师的画作,这是我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经历。
通过这次临摹,我领略到了古代大师的艺术魅力,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古代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都表现出了极其精细的绘画技巧。
他们能够通过繁琐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让我明白了绘画不仅仅是勾勒轮廓,还需要用细节去诠释事物的真实面貌。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也努力在细节上下功夫,尽量还原原作的精致程度。
其次,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让我领悟到了他们对构图的独特见解。
古代大师的作品在构图上往往具有独特的格局和卓越的布局。
他们能够将画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而舒适。
通过临摹,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构图的技巧,比如平衡和对比的运用,空间的处理等等。
这些技巧无论是在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还是在自己的原创画作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次,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对色彩运用的独到之处。
古代大师的作品色彩丰富多样,能够表现出深深的思考和对所画题材的情感表达。
他们可以通过对明暗、对冷暖的巧妙运用,给画作带来生动的层次感和情绪的表达。
通过临摹,我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色彩组合和运用方式,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画作中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最后,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专注。
古代大师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是我非常敬佩的。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幅画作,更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
通过临摹,我也开始更加热爱艺术,更加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希望能够创作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作品。
通过这次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我不仅仅是在模仿他们的技巧和风格,更是在学习他们背后的艺术精神。
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细节、构图和色彩的追求,同时也被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专注所激励。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2.掌握临摹的基本技巧。
3.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模板进行绘制,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及风格特点。
•临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师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
2. 临摹的基本技巧•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工具。
•观察和比较原作与自己的临摹作品的差异。
•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作品。
•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绘制,注意细节和比例的把握。
3. 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通过临摹学习到大师们的绘画技巧,感受到艺术的美和文化的传承。
•在作品中体验到一种灵性的力量,领悟到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临摹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微观察的能力。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原作和自己的作品,发现差异并加以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整体介绍•老师简单介绍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老师展示一张大师的作品,并对比展示一个学生的临摹作品,让学生发现差异和不足。
•让学生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3. 实践练习•老师发放纸张和铅笔,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模版进行临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控制比例。
•学生注意细节,不断尝试纠正错误,逐步完善作品。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临摹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了解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临摹的基本技巧,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想要通过临摹学到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及更高的自我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临摹中感受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1.教学路径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
尝试运用大师的语言,完成一幅新的绘画作品。
2.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3. 教学准备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4. 教学内容要点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
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
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
运用作品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大师作品的风格,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临摹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反思,激发自己的表现能力;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行为,肯定更多的自我表现,建立绘画信心。
四、教学评价建议举办班级临摹画展。
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临摹作品,通过对话大师,感受大师的情感表达,让临摹行为成功升华为创作行为,体验艺术的“独创性”。
教师应该从感受、运用、创新等角度,点评学生学习全程。
五、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1.导入回顾: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庭五眼。
还有谁知道关于人体比例的一些知识吗?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2.新授分析讨论: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
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长度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小组运用图片,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请同学做模特,验证探究的结果。
交流小结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b小组: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c小组: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
请班级最高、最矮、中等的进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讨论验证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分析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的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变化。
教师示范如何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请班级一名同学站于讲台前当模特,摆出不同的姿势,请大家验证所记口诀。
大家以铅笔为工具,用铅笔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对长度关系。
探究分析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验证大师笔下人物的比例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讨论: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呢?具体点说什么是变体画呢?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们的眼界与心智。
通过自省,成为一个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临摹中得以发展。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探讨交流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
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
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高整个艺术生涯。
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
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安静、温暖的中午时间。
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
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欣赏感悟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画过,画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临摹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为我们向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我们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变成创作行为。
学生作业1.作业内容:根据《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2.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3.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四、相关链接节选: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向大师学习,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他们的风格。
让他们来教你如何用新方法看事物,看到真实事物之美;让他们教你如何冲破陈规旧俗,开创新的境界。
我想向所有美术学生,特别是对初学绘画的学生,提几条建议。
首先,不要害怕学习画写实画。
获得绘画的技巧,甚至所有艺术的基本技巧,从来也不会阻止创造力的涌现。
毕加索,一个能够像天使一样绘画的人,就是这个事实的最好例证,而且艺术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绘画技巧绝对不会阻碍你的创作,相反还会对创作有所帮助。
其次,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更好地绘画很重要。
绘画能够使你按艺术家看事物的那种立体和顿悟的方式观察事物,无论你选择用何种风格来表达你独特的观察。
你的绘画目的应该是体验事物的真相,即看得更清楚,更深刻。
没错,你还可以使自己的艺术感受更加敏锐,不仅仅在绘画方面,还可以在冥想时、阅读时、旅行时,绘画能够使你的视觉更敏锐。
最后,每天坚持绘画。
随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一个烟灰缸、被咬了一半的苹果、一条嫩枝。
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运动:如果你不练习,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松和变形。
你每天进行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去一样。
你必须在不过分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况下,锻炼你的视觉。
在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一些艺术大师们对于临摹的钟爱和认识,使临摹成为学习绘画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早在1666年,法国驻罗马艺术学院就设有专门的临摹课程,并让学生们承担起临摹意大利名家名作的任务,可见,西方对于临摹也是非常重视的。
古代没有发达的技术,没有现代这样方便的条件,要将作品流传给后人,人们想看作品,但原作只有一幅,不可能让更多的人欣赏作品。
所以临摹也是一种传播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作品,让好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机会更大,成为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参考案例一(一)导入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1. 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
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
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